1.影像检查手段有多种,各有各的优缺点,不同检查方法之间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哪一种方法可以取代其它方法,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要做多种检查的原因。2.关于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估这件事,很多患者比较关心病灶大小,患者觉得病灶变小就是有效的表现,那么怎么比较大小?不同检查对病灶显示的原理不同,显示出来的病灶的样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比较病灶大小,建议在同一种检查图像上比较,像病灶在CT图像上的大小最好和下次CT图像比较,而不要和磁共振比较,否则出现差异,患者很难接受。3.关于病灶形态改变导致无法测量或者测量不准确的事:长在空腔脏器或者会变形的器官上的病变,测量大小有困难,无法测准确,所以遇到某次检查病灶变形或形态极不规则而无法测量,可以继续复查,等待下次复查,可以结合其它指标和临床评估疗效。以上是一点小小的经验,也算科普,希望对患者朋友有帮助!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图像质量是做出准确诊断的前提。若是没有合格的图像质量,还要求精准的诊断,也是让医生心里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好合格的胸部检查,最重要的两点,其一就是祛除体表及衣服上的金属异物。其二,配合口令,严格屏气,是保障图像质量的重要步骤。没有金属异物伪影和呼吸伪影,能够确保医生发现阳性病灶,充足的信息可以做出精准的判断。 然而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经常会发现各种状况,影响诊断。 在此特别提示女性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去除体表金属物质,确保您的检查达标,这个检查才算做到位。
持续存在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的常见表现。本例患者30岁女性,而立之年发现磨玻璃结节,只有9mm,经过规范化抗炎治疗,病灶没有消失,排除炎症性病变可能,病灶境界十分清楚,可见肿瘤性空泡,密度不均匀。微创手术为微浸润性腺癌。 这种情况预后良好,患者已恢复正常工作。
磨玻璃影可以是炎性结节的表现,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多数采取直接随访观察或者抗生素应用后复查薄层CT。 那么多久复查合适呢?太早了病变没有吸收,不知道是没有效果还是时间太短,需要继续等待。时间间隔太长又怕是肿瘤,耽误治疗最佳时机。 虽然无法准确判断每一个炎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消失时间,但是根据以往临床经验我们发现,大多数结节会在三个月内消失,或者密度变淡,表现出炎性病变转归趋势(一般是炎性渗出病变)。 如果出现这种转变,基本可以松口气了,等待病变进一步完全消失,解除警报。但是也有一部分炎性磨玻璃影,消失,变淡时间比较长,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因为渗出病变转变为纤维化,机体修复需要更多时间。 根据所有信息,初步判断炎性病变,充分沟通后病人采纳了更稳妥地谨慎随访观察。 良好的沟通下,该病人一直非常信任我们团队,过程中虽然病变消失不明显,也有过焦虑和动摇,但是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患者没有因为焦虑而为了切除肺内病变。现在复查结果显示炎性病变转归,相信下一次复查就会消失。 时间也是治愈的一剂良药!
孙子兵法中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次疫情既是阻击战也是攻坚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大幕,任何战争都要做到了解敌方,也要了解自己,比如病毒来源及特性,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等,但是这个认识过程是有规律的,对病毒和疾病了解是逐步深入和系统的,其复杂性犹如冰山一角,从疾病防控措施逐渐升级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认识加深,防控手段逐渐加深),另一方面,面对疫情,我们有哪些手段和武器可以应对,更要了然于胸,合理运用(统筹安排,作用好组合拳),比如不同群体的防护要求,就涉及合理性与成本权衡。本文简要叙述放射学方面的检查武器和价值作用。 哪些手段和武器可为我所用?中华放射学专家推荐意见中明确可用的检查手段包括CT检查(HRCT高分辨CT,16排以上螺旋CT)和普通X线平片,两者比较CT在早期病变发现的能力和细节显示优势明显,因此作为优先推荐。 而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活动受限制,床边X线检查其便利性和可及性显而易见,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选择。 放射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价值1.确诊能力 (锁定目标,明确敌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CT检查可提示疑似情况,不能确诊,这是由于两种手段的固有属性所决定的。 2.检出疑似病例(侦查敌情,不轻易放过伪装者,隐匿性感染者) 虽然CT不能作为确诊手段,在对疑似病例和有流行病学病史筛检可以作为重要补充,基于以下事实。 A. 早期核酸确诊病例,影像学可表现为阴性。 B.有流行病学病史,影像学有轻微不典型表现,可出现初期两次核酸检查阴性,后经多次核酸检测证实阳性。 C.流行病学病史,影像表现典型,核酸检测阴性,留观后多次核酸检测确诊。 从上述临床事实中可以发现,因为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影响,假阴性情况会漏掉真正的患病人群,对疫情防控危害巨大,对于患者早期接受治疗争取了更多时间,根据CT表现可以扩大筛查网络,避免遗漏,这一点在国家第五版指南更新中,湖北省临床确诊病例中得到体现,此前中南医院放射科张笑春教授在积极呼吁。 3.疾病严重程度分析(战况分析,全程参与,辅助决策) 轻症,进展期,重症,分类治疗管理,影像学表现提供了客观证据; 疗效评价,疾病肺部表现的转归情况(好转,稳定,恶化)。 4.出院病人肺部情况评价(严格出院管理) 对临床治愈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情况了解,对出院病人后续管理提供信息。 合理发挥放射学在疫情防控,筛查疑似,肺炎诊治中重要作用,与其他战略战术联合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呼吁大家居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出门戴口罩,规范洗手,学习咳嗽礼仪,期待早日控制疫情!
早期肺癌的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密度结节,而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密度结节都是肺癌,这两者并不画等号,对这种辩证逻辑的认识,结合胸部疾病亚专业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及鉴别,根据恶性风险和随访安全评价,能够对磨玻璃密度结节科学管理,守护患者健康。 以为女性,39岁年轻患者因咳嗽于当地行肺部CT,发现右下肺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怀疑肺癌就诊我院。 鉴于病人所带图像为厚层图像,分辨率有限,患者于我院再做了薄层CT如上图所示。 虽然为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但是该病灶境界不是很清楚,边缘多出模糊,另外病灶周围多发微小结节。 因此综合判断,该结节虽然有可能,但是炎性结节概率更大,从安全性角度,抗炎一个月后复查,即便是恶性,到时候再手术,也不会影响疾病预后,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但如果是炎性结节,消炎复查后吸收,消失,对一个年轻女性生活质量的保护和健康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表示理解,听从医嘱一个月后复查,当然过程中还是无法绝对放心,因为警报还没有彻底接触,所以内心的疑虑难以消除。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判断,深入沟通,患者愿意抗炎后复查,给自己一个机会。 忐忑中度过了一个月,究竟结果如何?一个月后复查病灶显示消失殆尽,病人紧蹙眉头终于喜笑颜开,内心终于松了一口气,一缕阳光照进内心,又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结节科学管理,依赖医生经验和良好的医患沟通与信任理性地对结节全面,系统,细致入微对结节进观察,分析,分类管理,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如何去有效沟通,让结节患者因为科学管理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获益,需要充分信任和有效沟通,我们任重道远!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浸润程度如何判断,如何指导结节的安全管理策略,规范基础上的个体化决策选择,对于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磨玻璃密度结节在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时代的大量检出,给早期肺癌带来了早诊早治的可能,与此同时大量结节的检查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为并非所有磨玻璃密度结节都是恶性结节,也就是不是所有的磨玻璃密度结节都是肺癌(存在一部分一过性磨玻璃密度结节,3-6个月会吸收消失),另一方面即便是恶性的磨玻璃密度结节,其发展周期也是非常缓慢的,常常表现为惰性生长,少部分会出现增大,进展,但规律随访可及时抓住战机,处理结节,得到治愈。笔者接触到的一例老年患者,5年时间肺内结节变化也不明显,但这并不是鼓励大家都不把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当回事,而是告诉大家对磨玻璃密度结节,一定要重视,同时理解不是所有的结节都必须尽快选择手术切除或如SBRT等积极开始治疗,必要的随访监测,明确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及生长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类似于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中,套细胞淋巴瘤,它是一种异质性非常强的疾病,有些人可以表现为惰性,通俗点讲就是这是一种懒癌,定期观察安全有效比积极治疗更能让这类患者获益,而有些患者则不是惰性,而是一种侵袭性,对此类患者必须积极治疗,且通常需要多种手段联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对这类异质性非常强的疾病,如何科学的分门别类,因人施策(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需要因城施策,而不是一刀切),规范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处置策略,需要医生的专业性和个体化诊疗经验相结合,同时需要医患间有效的沟通和充分信任,好的依从性,这些都是肺结节终生全程管理时代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所讲述的人群的关键词有这么几个,分别是“3cm以下”“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惰性生物学行为”“浸润性”,在一组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中纳入了88例患者,总计94例磨玻璃密度结节(少部分患者有多发结节),这些结节全部进行了手术切除,并且证实为腺癌,且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分期为T1N0M0,各种浸润程度的肺癌大小分布直方图伴重叠改变,因此单一大小尚不能满足对浸润性的准确评估,需要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首先从分期角度这是一类早期肺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不需要辅助放化疗,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术后仅需定期常规随访,符合我们早诊早治的初衷;其次我们看到对于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淋巴结转移概率非常低,这组研究数据为0个淋巴结转移,与我们自己癌症中心的数据高度吻合,从侧面反映了表现为早期肺腺癌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相对侵袭性不高的生物学行为。在放射科的日常诊疗活动中,当医生在CT图像上发现了肺结节,如果是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没有实性成分,不掩盖肺血管,高于支气管及肺密度),我们需要根据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均匀性,边缘,瘤肺界面,内部和周围伴随征象,进行良恶性的判断,如果排除良性疾病可能性,确立了恶性病变的诊断,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恶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疾病严重程度给出术前的准确评估,根据这个危险分层来指导患者的临床路径和医疗决策,如果倾向为原位腺癌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可听从医嘱按合理随访周期进行随访,若考虑到肿瘤间质浸润风险大大增加,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或者SBRT;对于暂时不需要手术患者而言,可能会有些担心和焦虑(比如结节是否会突然增大,爆发,转移,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里可以肯定回复大家,合理的随访周期可以保障患者安全,不贻误战机,随访中如果出现结节增大,密度增高,实性成分,倍增周期过快,则会进一步积极干预治疗,不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是根据临床试验数据、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生物学行为及专家经验做出的最佳决策)。这篇文章中的结论是病灶大小、均匀性、瘤肺界面及充气支气管能够有效预测早期肺腺癌浸润性程度(注意目标人群为磨玻璃密度结节,且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笔者中心的经验也认为病灶大小和均匀性、充气支气管征能够预测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浸润程度,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病灶密度,及密度均匀性也与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因为贴壁生长的肺腺癌发生间质浸润后,病灶内部含气量进一步减少伴随间质增厚,会导致密度增高,瘤肺界面更加清楚,腺癌的生长模式是沿AAH,AIS,MIA,IAC发展的);而目前的指南中大多在强调肺结节大小,这会让一部分已经为浸润性癌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延误治疗,笔者最近发现数个亚厘米结节手术后为浸润性腺癌病例(中国国情,污染,食品安全等高危因素堪忧),这些人群值得医生高度关注,随访周期制定需更谨慎,更具个性化,因为兼顾获益和辐射安全才能让患者获益。因此不同德研究纳入的结节特征不同,但总体是要根据结节大小,形态,密度等综合分析判断来推测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结节越大,密度越高,均匀性越小,密度更不均匀,充充气支气管及血管增粗、毛糙,胸膜牵拉等有助于预测浸润性),对临床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因此有经验的胸部影像诊断放射科医师在肺结节诊治的全流程(发现、诊断、决策指导,随访建议,疗效评价)都发挥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逐渐被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意识到并接受,越来越多的肺结节门诊出现放射科医师的身影,他们不在屈居幕后,而是面对患者和医师,充分沟通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没有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体征来评价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危险分层与策略制定,CT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而言PET/CT 通常没有高代谢表现,因此就单纯结节定性而言,显然PET优势并不明显,但对于全身疾病评估方面仍有很大优势,需要综合考虑作出选择。有了技术手段,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出高质量的图像,清晰,无伪影,合适的扫描检查条件,考验着技术员的水平以及他对临床需求的了,有了合格的高质量图像,这就为我们说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良恶性判断及危险系数分层提供了强大基础,为下一步临床决策提供了可能。对于放射科医师而言,亚专业化的胸部肿瘤影像专业医师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们最熟悉结节的各种特征,他们最熟悉临床处理决策,他们密切关注治疗决策是否给患者带来获益,及时发现细微变化,抓住战机,保护患者的健康。AAH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IS adenocarcinoma in situ 原位腺癌MIA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微浸润腺癌IAC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浸润性腺癌pGGO pure ground-glass opacity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2011年肺癌新分类系统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大小与浸润性的相关性参考文献JIN X, ZHAO S H, GAO J et al. CT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early stage (T1N0M0)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pure ground-glass opacity[J]. Eur Radiol, 2015: 25: 2532-2540.Try to be a warm radiologist and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肺结节和肺结节病一样吗?当你说自己得了肺结节病,医生在想什么?浙江省肿瘤医院 放射科 杨建涛临床实践中,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开展,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伴随着健康体检的增加,门诊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检发现肺结节,这些人中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自己得了一种叫“肺结节病”的疾病,顾名思义,这种疾病具体所指为肺结节,甚至有些临床医生的诊断中“肺结节病”也可开始成为流行语,以至于滥用、错用大大增加,击鼓传花,原来的名字的含义早已变了味走了样。殊不知肺结节与肺结节病有大不同,而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临床中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值治疗手段,因此必须要规范谨慎对待,规范使用这两个概念,不可混淆,更不能张冠李戴。下面笔者就为您梳理下这两者的不同。肺结节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 )的定义为,局灶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境界可以清楚或模糊,且直径小3cm(大于3cm为肿块)。由此可见,肺结节是一种基于形态学和大小的描述,是非特异性的,肺结节和肺癌有关,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画等号的关系,肺结节可以是肿瘤,也可以各种非肿瘤性病变,主要是炎性病变,如结核、真菌、肉芽肿等等;但因为不同人对该关系的认识不同,理解的范围和深度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个人的应对容易出现偏差,应该咨询专业的胸部肿瘤外科呼吸内科,还有以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为亚专业方向且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熟悉早期肺癌的影像表现,精准的对中晚期肺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指导治疗决策)。直径小于10mm的结节也称为小结节,3mm以下的被称为微小结节(也有的称为粟粒状结节、粟粒灶)。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非实性结节/也可以按(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这些分类都是基于放射科医师对于病灶密度的判断而进行命名。实性结节,顾名思义,这个病灶是实心的,不是空的,那么具体的一个表现在图像上,它的密度是高于血管和肺的背景的(如图1 实性结节),而磨玻璃密度结节,也就是密度上表现为磨砂玻璃样的改变(定义上为高于肺组织密度,但不掩盖支气管及肺纹理),类似于我们淋浴房的磨砂玻璃样的感觉(见图3磨玻璃密度结节),而介于其中的亚实性结节或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它是前两者的混合载体(见图2 亚实性结节)。而结节的良恶性,是关乎每一个患者下一步处理的关键(手术?随访?消炎?穿刺活检?),它的判断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的表现,代谢的表现,信号的表现,密度的表现),必要时要结合动态变化的过程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大家可以看到,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和复杂的分析过程,信息越充分,诊断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避免误诊(冤假错案),才能够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这才是疾病治疗疗效的有效保障。具体的良恶性判断,我们今后也会给大家继续分享,在此不做展开。肺结节病常常被民众用错的这个词应该会感到委屈,每次被当做犯罪嫌疑人,却大多是给肺结节背锅(此处玩笑),肺结节病,它的定义是,一种以非干酪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累及多系统的疾病(此处专业),其本质是一种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强调炎性,顾名思义是炎症,可以累及任何器官或组织,当然也包括肺组织,而累及肺组织的结节病,也就是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就被称为肺结节病(pulmonary sarcoidosis),大家可以看到,英文单词上明显不同于中文,相对容易鉴别,而中文仅一字之差。肺结节病可以表现为多种特征,而最常见的是两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如图4),可以合并或不伴有肺部结节(这里通常是淋巴系统分布的多发粟粒小结节 2-6mm,如图5)若表现不典型,需要活检证实,而肺部累犯大约20%转化为慢性非疾病,肺纤维化,肺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这种疾病的治疗是激素治疗,而非像肿瘤性病变,需要手术、放疗和化疗。由此可看出肺结节和肺结节病,一字之差却大不同,切记不可乱用,更加不能张冠李戴。综上所述,肺结节病和肺结节,两者虽然名字接近,仅一字之差,但两者从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是有明显的差异,这也决定了两个概念不应该混淆和滥用,希望民众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正确和清晰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您搞清楚了肺结节和肺结节病了吗?参考文献[1] Sanchez M, Benegas M, Vollmer I.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lung nodules<8 mm in diameter [J]. J Thorac Dis, 2018, 10(Suppl 22): S2611-S2627.[2] Criado E, Sanchez M, Ramirez J, et al. Pulmonary Sarcoidosis: Typical and Atypical Manifestations at High-Resolution CT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J]. Radiographics, 2010, 30(6): 1567-U1155.
检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肺结节被检出,特别是微小结节(直径<5mm)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究其原因,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检查分辨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清晰,实现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到超清4K的技术革新)和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大量低剂量CT筛查)起到了重要作用。放射科医生在肺结节检查的检出,相当于侦查兵的角色,发现敌人,锁定敌人,这是战争开始的重要一环,所以放射科医生能够帮您找到肺结节,或者告诉你你并没有结节(有或者没有)。 诊断发现了肺结节之后呢,因为我们知道,肺结节可能是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肺结节都是肺癌,早期肺癌多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但并不是所有磨玻璃结节都是肺癌,也有炎性结节,出血,后两者都是可以复查消失(一过性出现在人的肺部),因此放射科医生的丰富经验在肺结节的分析判断良恶性确定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处理决策。 良性结节,只需常规年度健康体检 恶性结节,需要谨慎随访或者结节手术切除或者不可手术切除采用SBRT治疗。 对于炎性结节,需要抗炎后复查随访 对良恶性不定,需要短期复查,病灶变化,辅助判断。 模拟手术三维重建模拟手术,术前三维重建可以让主刀医生对结节位置和血管气管的关系了然于胸,不至于因为术中发现变异而导致手术不顺利,这种三维重建为主刀提供了作战地图,并可以模拟手术,确保万无一失。术后随访评估对于早期肺癌手术的病人,术后需要常规随访,这其中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早诊早治。还有可能是发现第二原发癌的检出。 放化疗病变的疗效评估,更离不开放射科医生的火眼精金,以及免疫和靶向治疗的间质性肺炎副作用的诊断与鉴别。 早期低风险磨玻璃密度结节随访周期建议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很大一部分影像怀疑,但是从利弊权衡角度,目前或者暂时需要随访观察(例如直径8mm以下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O),待结节有一定变化,需要积极手术(在放射科医生的专业对照,历史对比,发现最佳手术时机)。此类患者的随访周期,如果符合它的生物学行为,倍增周期,会合理控制辐射剂量。过度检查增加辐射风险,检查间隔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甚至错过根治的机会。 放射科医生在肺结节诊治全流程参与,事前分析,事中参与,时候随访。所以,放射科医生在肺结节的全流程终生管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点应该在医疗流程和社会认知角度应该给予重视。 最后,看肺结节,您知道该找谁了吗?
临床中经常会碰到患者拿着一大堆影像胶片来看肺结节(直径3cm 以下),病急乱投医,跑了多家大医院,他们迫切的想要医生给出精准的诊断和规范且有效的随访建议或者干预措施。然而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要建立在信息的完整和质量之下,LDCT低剂量CT早已进入大众视野,一个成人低剂量薄层CT或者高分辨率CT大约图像数量在400至700张,如果结合靶扫描可能会再增加100张图片,再加上几十张纵隔窗图像,数量庞大,海量数据难以在两张或者三张胶片上显示,因此当你充满希望医生拿你带来的资料给出诊断和建议,往往事与愿违,通常说片子上看不清,被要求在本院再进行一次标准的扫描方案,才能给出诊断和建议,而这时大医院CT检查预约时间通常很久,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做好了再挂专家门诊,可能又过去了半个月,这段时间每个人都充满了焦虑不安,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么如何做好周密,细致的准备,给医生提供高质量图像,减少时间成本,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呢,本文告诉您看肺结节,必须带什么。 如果您既往在其他医院做过CT 检查,您该怎么办呢?其实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您应该向原就诊单位索要电子数据,格式为DICOME,存贮介质可以为光盘或者移动硬盘,这种数据就相当于高清电影,系统而全面,这样医生就可以根据您在当地的检查进行判读,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辐射剂量,提高就诊效率。 AI 和互联网+助力中国医疗模式改革现在国内多家单位都在积极推进无纸化和信息化过程,而且很多单位已经实行,病人就诊资料存储于云端,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调取全部资料信息,且不限于影像检查,并且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带着一对胶片的就诊模式,将会告别历史舞台。对于资源的节约,医疗费用的控制,避免重复检查也有很大裨益,毕竟人口大国。 电子数据(DICOME 数据)可以高清呈现您的肺部结节,结合多平面MPR重建,显示病灶更多信息,大小测量,密度测量极为方便,而这些恰恰是肺结节诊断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出您最专业,最佳的方案。明确良性结节,只需定期随访,可以放下包袱,明确为恶性,需要积极手术;考虑为炎性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抗生素治疗后复查看到结节消失吸收,解除警报,对于大众关心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GO),暂时不需要手术的情况,可以给出个性化随访建议,特别是扫描方案和随访间隔,有助于降低辐射剂量给人带来的危害。 电子版图像 DICOME 数据所以记得携带既往电子数据来就诊!DO NOT FO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