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诊疗讨论】天天玩手机、弄电脑、打麻将、久开车、吹空调,大多会出现颈肩部痠胀不适。这时候你应该先到中医院的推拿科治疗,由专业的推拿医生帮你解决这种最为常见的病症。 目前天气炎热,出现颈肩部痠胀不适的病人特别多,但很多人看病常常因选择科别不同,结果是吃了很多中西药、用了很多外用药,还做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治疗,若是病情好转,还算你体质较好、病情较轻;若病症依然,甚至还在加重,那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实,你最应该先找找专业的医疗推拿医生,系统地为你做几次正确的推拿治疗,以达到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祛风止痛、活血养肌等作用。正因为推拿治疗是直接作用在你的颈部、肩部、背部的肌肉、关节、筋膜、经络、穴位上,往往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医院里的专业临床推拿与大街小巷里的保健按摩和社区的盲人按摩远不是一个概念!
脊椎古时候称作“龙骨”,它如同一条长龙,从上到下,由一段段的体节(脊椎骨)串接而成。具体而言,它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由出生时的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尾椎,由出生时的4块融合而成一块)。为了更稳定地两两连接,这些脊椎骨并非整齐划一的光滑圆柱体,甚至连一个光滑的平面都找不到。它们就像异形的积木一样,通过各种表面突起与凹陷,形成关节,再辅以韧带、椎间盘,使得脊椎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间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其次,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劳损和损伤。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那么骨盆呢?骨盆牵制着脊椎基底,影响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过于往后、过于往前或者两边骨盆一高一低,都会导致长短腿现象的发生,进而使脊椎侧弯、脊髓受到压迫,最终使得与脊神经相连的脏器功能下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在其内部中央有脊髓。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颈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这些弯曲是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沿着脊椎有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且贯穿整个脊椎。由上至下依次为:颈椎神经8对,胸椎神经12对,腰椎神经5对,骶椎神经5对,尾椎神经1对。每一对神经又可以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掌管肌肉、皮肤、骨骼和韧带等,内脏神经则负责管制全身器官。所有的脊神经都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因此,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有疾病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相关的病相。内脏的功能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套神经系统配合控制的。内脏好比一个孩子,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就好比严父与慈母,内脏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不得不打起精神奋力工作;副交感神经则如母亲般温柔可亲,内脏在她的臂弯里会感到无比放松,利用一切机会充分玩耍、休息。任何一方在进出脊椎的过程中受到压迫,那就像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发生了分歧或者矛盾,孩子(脏器)肯定无所适从,各种疾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了。另外,我们的神经传导、血液走向,都是随着脊椎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脊椎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经、血管、经络就都会随之移位,引起五脏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本身就是许多疾病的根源。随着脊椎的移位,还会压迫神经,久而久之,体内与受压迫神经相连接、接受该神经管理的某个器官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的人感到心脏不舒服、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总是胃胀、有的人时不时就头晕恶心或者手臂麻木,但是到医院接受专项检查时,却发现该器官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罪魁祸首其实隐藏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它就是脊椎。人从坐姿到站姿、睡姿,与人常常接触的工具,例如靠背椅、汽车座椅、沙发床等等,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与人之间的作用力而给我们的脊椎乃至全身的骨骼造成影响,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首要任务就在于维护好生命的主干——脊椎! 举个例子,树的主干将会长成粗壮的树干,支撑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且运送到全身;而人的主干则长成上至头颅、下至骨盆的脊椎,成为全身的支撑。脊椎如果出了问题,个人健康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有病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病相。 人与树有着非常相似的成长历程。自古以来,人们便把那些生命力旺盛、长生不老的植物奉为吉祥的象征,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如它们一样长久而且有活力。我们惊叹于苍天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常常用“生命之树常青”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人的胚胎我们生命之初的样子,它的形状与一颗刚发芽的种子别无二致。它们不仅仅外形相似,而且同样拥有可以支撑起整个生命的主干!树的主干将会长成粗壮的树干,支撑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且运送到全身;而人的主干则长成上至头颅、下至骨盆的脊椎,成为全身的支撑。脊椎如果出了问题,个人健康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脊椎越好,寿命越长。人之所以能够自由活动,正常地做任何事情,主要就是靠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分工与协调合作,只要一个器官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其他器官,进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的机能。但为什么说脊椎有问题会造成身体器官和组织受疾病威胁呢?因为人体内把各个器官和组织协调起来的中枢就是脊椎,它里面布满了重要的神经,这些神经向四周延伸,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脊椎就像控制所有器官的服务器,按照大脑的指令调配整个身体的资源,让五脏六腑有条不紊地配合工作。 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被脊椎病缠身的美国人约有540万,医疗费及经济的损失高达160亿美元:在英国,平均每1000名男性劳动者中,每年因此病要失去627个劳动日,而每1000名女性劳动者中要失去317个劳动日。在德国享受法定医疗保险的人中,平均每人每天就有因腰背疼痛接受治疗或休养,仅治疗费和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全国每年就高达500亿马克。而占全世界1/5人口的中国人当中,有80%左右的人不同程度地有过腰痛或腿痛的病史。这些数字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拥有太多导致脊椎病的因素,若想只身其外,的确很难。 如果一个8岁的小孩告诉你他患有颈椎病,不要惊奇。脊椎疾病不但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由于颈椎病变会影响到视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各种生理功能,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脊柱问题主要可以引起颈肩痛、腰腿痛,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等全身功能性疾病。现在城市中的白领越来越多饱受着亚健康之苦,除了各种压力之外,不少原因就是脊柱惹的祸。 脊椎是维持躯干形态的重要构造,如果发生病变,除了站不久,走不远和腰酸背痛外,它还能引起中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脊椎的病变虽然影响很大,但是不难避免,只要平常能多注意自己的姿势,不要做超过自己体能的活动,保持骨质不要流失太快,而且切记要有适度的运动,遇到不适及早就医,这样就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脊柱。 脊柱给我们带来的含糊不清的病痛,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都多,使许多人长期处在病痛或亚健康状态,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脊柱异常不仅可以引起颈肩背痛,腰臀腿痛,肢体麻木和瘫痪,还可通过影响脊柱附近的血管和管理内脏的神经,进而影响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表现出各种复杂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脑部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痛经、月经不调等等。在有些人身上,甚至可以同时存在上述诸多症状,到医院各科反复就医,做大量检查和各种化验,最后还是难以诊断,治疗更是无从下手,只能是有病乱投医。上诉病症与脊柱的关系,在近20多年来,引起了各国医学界的关注。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包括我国的很多学者,对上面所说病症与脊柱的关系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有70多种病症与脊柱异常有关,而上述病痛绝大部分是病人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正确的姿势一手造成的,人们对自己的脊柱了解和关心的太少了。 脊椎有病虽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有病还不知情,让其随意发展,以至延误治疗,失去治疗和康复的时机。所以,关注脊柱就是关注全身健康。
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如下: ⒈通过拔伸牵引、推压、强制直腿抬高等手法,增加椎间盘外周的压力,相对地降低盘内的压力,从而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纳复位,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 ⒉通过腰部斜扳法等整复手法,调节后关节紊乱,松解粘连,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从而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⒊通过滚、按、揉、擦等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背肌肉痉挛,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进而使萎缩的肌肉和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其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髓核突出症”的全称.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腰腿痛的20%.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纤维环的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突出最多. 要了解其发病机理,先要了解腰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结构: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是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骨之间的一个富有弹性的软垫,它和脊柱后关节构成脊柱运动的基础,同时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在椎体和椎间盘前后分别有前、后纵韧带,前纵韧带宽大坚强,后纵韧带较窄.它们能对椎间盘起保护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一、内因 ⒈解剖结构上的自身弱点因素:腰椎间盘纤维环前侧及两侧较厚,后侧较薄弱,且后侧纤维环各层之间粘合物质较少,不如前部及两侧部坚实;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加强,后侧有后纵韧带,但较窄,且薄,而且自第1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分,加上其自然结构上的这些弱点,造成了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⒉椎间盘的退变:一般认为椎间盘是人体中最早最易随年龄而发生退行改变的组织,与劳损和外伤有重大关系,还和生活习惯、职业、全身情况及内分泌有一定关系.退变一般从20岁以后开始,由于负重和脊柱运动机会的增多,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力的挤压、牵拉和扭转应力,因而容易使椎间盘发生脱水、纤维化、萎缩,而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退变一般从软骨板开始,并逐渐骨化,其通透性随之降低,髓核中的水份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纤维化,退变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进而导致椎间盘变薄,椎间隙变窄,使前后纵韧带松驰,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体失稳,最后因外伤、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二、外因⒈外伤和劳损:尤其是积累性劳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椎间盘在弯腰活动或受压时则变形,此时,椎间盘吸水能力降低,直至压力解除后,变形和吸水能力方能恢复.若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腰部积累性劳损,至髓核长期得不到正常充盈,纤维环营养供应也长期不足,加之腰背肌肉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故轻微的外力也可使纤维环破裂而致髓核突出. 弯腰搬重物时,也及易引起本病的发生.由于腰椎排列成生理性前凸,腰椎间盘前部厚,后部薄,髓核位于中央偏后.当人弯腰向前时,椎间隙变为前窄后宽,椎间盘变为前薄后厚,髓核向后移位,并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弹力,该力使髓核后移位.如负重较大,这种向后的弹力会更大,就很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而向侧后方突出,引起脊神经根、脊髓或马尾的刺激或压迫症状.⒉寒冷刺激:长期受寒冷的刺激,使腰背肌肉紧张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同时,由于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特别是对于已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小儿肌性斜颈的康复,贵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推拿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保守疗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除极个别因病程较长,肿块大,质地硬,效果不满意外,一般都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推拿治疗以局部病变部位为主,并在治疗中配以滑石粉作介质.一般隔日一次.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常用手法:1、一指禅推法或推揉法:用一指禅推法或用食、中、无名指罗纹面着力,在患部作与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略带旋转的揉动;2 、拿捏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罗纹面对称用力一松一紧拿捏患处;3 、扳法:一手按住患儿患侧颈肩部,另一手按在头部患侧面,作头向健侧方向扳动;或使患儿仰卧,头颈露于床边,助手或家属固定患儿两肩,医者双手托住患儿头部,使其颜面略微旋向患侧,然后作稳定的有节奏的使头由中立位向健侧牵拉扳动,反复十余次.然后再重复“1”的操作. 要想取得小儿肌性斜颈较为满意的效果,除了推拿治疗外,护理工作也不能忽视,特别是肌性斜颈恢复期,肿块已消散,条索物已松软,但患儿头颈仍旧旋向一侧,这时调护工作成了重要问题,治疗反倒是第二位了.调护方面要注意的是让患儿头面部作与平时习惯方向相反方向活动. 具体方法有: 1、家属可经常在患侧胸锁乳突作被动牵拉伸展动作; 2、经常用玩具在患侧吸引患儿注意力,使其头面转向患侧; 3、横抱喂奶时尽可能喂与患儿患侧相反一侧妊妇乳房的奶,这样在喂奶时患儿头面是旋向患侧的; 4、当患儿熟睡后,采用仰卧位,使其头侧向健侧,颜面旋向患侧,然后用两只沙袋或米袋固定在头面两旁,健侧沙袋贴近下颌,患侧沙袋靠近颞部,以达到固定作用,不让头面移动.
小儿肌性斜颈是小儿斜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民间俗称斜脖子.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者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征.患儿在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突出如条索状,或在肌腹处呈一棱形或卵圆形状肿块.有的还伴有面部变形,患侧眼裂及面部小于健侧.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 小儿肌性斜颈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的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头位不正,长期侧向一侧,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临床上表现为整条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变粗、变硬,多见于条索型或条索性的混合型肌性斜颈.后天性的是由于产钳引产挤压或难产助产中牵拉损伤,引起局部软组织血肿,肌肉内片状性血管栓塞,血肿肌化,以后逐渐形成一个棱形或卵圆形状肿块物.临床上多见于肿块型或肿块性混合型肌性斜颈. 临床上对于肿块不明显,头部旋转活动基本正常,仅表现头部向一侧倾斜的小儿斜颈患者,要与临床上较少见的眼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及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相鉴别.检查双眼是否有视力障碍及眼底黄斑和视网膜情况,以排除眼性因素引起的眼性斜颈;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以排除因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骨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二种,在保守疗法中,以推拿治疗疗效最为满意,除极个别因病程较长,肿块大,质地硬,效果不佳外,一般都能取得较显著的疗效.在推拿治疗疗效不满意后,且畸形明显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周昭: 您好! 肩周炎的治疗首选推拿疗法.2~3次就可见到明显的疗效,使疼痛缓解.当然,要完全康复,须要治疗1~3个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如属肩周炎晚期,肩关节粘连很严重的病人,治疗期会更长.只要病人坚持治疗,推拿疗法一定能治好肩周炎病. 病人在治疗的同时,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请查看我发表的经典回答___“肩周炎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一文. 另外肩部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以免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周昭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涉及到颈部的病变日渐增多,诸如颈部僵硬、转头困难、手臂疼痛、指端麻木、头晕欲呕、心慌眼黑、肩背痠胀、局部冷热、偏身汗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等等现象都可能与颈肩、颈椎、颈肌、颈项病变相关联。 颈部疼痛不适不能简单说成“颈椎病”,真正的颈椎病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检查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阳性征。而颈部病变则有几十种之多,如落枕、颈肌痉挛、颈肌肌膜炎、颈肌筋膜炎、胸廓出口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颈肋、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椎动脉痉挛、狭窄、迂曲、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小关节滑脱、颈椎骨折等等,有些肩部病变也会引起颈部疼痛和不适,如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都有牵涉到头颈部的症状。 一般来说,老年性颈椎病多为复合型退行性病变,青年人则以颈肌劳损为多,中年人以颈肩综合征较为明显。所以颈部不适切忌随意下结论,更不能在社会按摩场所任人处置,那种不分病种类型、不明疾病诊断就重力按压旋扳,或随意用药必将导致颈部受损,而使症状加重治疗更加困难。
小儿推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 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推拿治疗】 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 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 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 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推拿治疗】 1、外感咳嗽 治则 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 治则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 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 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 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 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 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 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 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 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推拿治疗】 治则 降气平喘、宽胸化痰。 处方 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 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有关中医“推拿”名词的解释: “推拿”一词首见于明朝小儿推拿文献中。最为著名的是《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全书》而在此前的“推拿”疗法一直以“按摩”称谓,其中最早的按摩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它的价值可以与当时《黄帝内经》媲美,是一部用按摩方法指导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巨著。遗憾的是此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佚失,但在后世医书中仍可见到只言片语及其书名。 “推拿”一词的产生,涉及到明朝隆庆年间医事制度改革以及当时的封建意识的盛行。隆庆年间,朝廷大臣迫于社会风气不正,男女授受不亲,复古意识强烈,随即奏本上呈取消按摩一科在医院的通行设置,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明朝按摩事件中的“隆庆之变”。 但是,按摩疗法在明朝之前已经传承数以千年,在民间相传甚广,且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精神。但迫于官方禁用“按摩”之词,大量医家只好从手法名称上煞费苦心,既然“按”与“摩”是单一手法的组合,那么“推”与“拿”更是小儿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法,因而“推拿”一词随即应运而生。 当我们知道,无论“推拿”还是“按摩”都是用规律的手法在人体特定的部位、经络或穴位上进行操作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时,它都需要使用手法的合理组成和适度运用,没有手法便不成“推拿按摩”。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就提出伤科治疗八法,即“摸、接、端、提、按、摩、推、拿”。这其中的“按”、“摩”、“推”、“拿”不是名词,而是不同的手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医骨伤科医学最擅长的是运用手法治疗,而推拿按摩正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所在。那么,从理论上讲,“手法整疗”才是概括“推拿”与“按摩”的全部。更确切地说,“手法整疗医学”从名称上已经涵盖了推拿按摩行为,其中更多的手法比如“摸、接、端、提”也是治疗疾病的手法,况且用于治疗疾病的“推拿按摩”方式已经不能简单地只用“推”、“拿”、“按”、“摩”四种手法去简单地完成。 “手法整疗医学”从古至今,名称不断变化,内容不断丰富,治疗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扩展,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推拿按摩”衍生到今天的“足底反射区疗法”、“全息脏腑经络对应疗法”、“常见疾病整脊疗法”、“生物信息传导疗法”、“经络导引疗法”、“婴儿抚触”、“小儿捏脊”等等借助手法操作的中外医学整疗外治法,充分说明“手法整疗医学”名称才能完整地体现这一治疗领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