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水治疗帕金森病的依据蚕豆中富含左旋多巴,而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整个蚕豆植物都含有左旋多巴,包括叶、根茎、豆荚,以及未成熟的蚕豆仔;蚕豆的花、未成熟的豆荚和未成熟的蚕豆仔中含左旋多巴的量相对较高;成熟的蚕豆或者干蚕豆含左旋多巴最少。蚕豆植物的药理成分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酰四氢叶酸、叶绿醌、游离氨基酸,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较多,并含丰富的酪胺(包括多巴等)。蚕豆水和复方左旋多巴药物的区别蚕豆水中含有左旋多巴,但效果不如药物显著。这是因为单纯服用左旋多巴大部分(超过60%)在外周脏器代谢,进入脑部的浓度就会减低。到达脑部的浓度低了,疗效就欠佳,同时外周脏器代谢多了,会造成外周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或低血压。复方左旋多巴药物是添加了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如美多芭(左旋多巴+卞丝肼),息宁(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这样可以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一方面减少外周的副作用,同时达到脑部的药物浓度高了,药效也比较显著。所以蚕豆水的效果无法和复方左旋多巴药物比拟。蚕豆水的副作用蚕豆及其茎、叶、荚附属物中左旋多巴的含量有很大的区别和变化,患者无法自主掌控左旋多巴剂量。过量可能会出现恶心、异动等风险,剂量不足则无法取得效果,且少部分人可能对生蚕豆过敏。此外,蚕豆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阿米替林、多塞平、地昔帕明、等抗抑郁药,以及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等帕金森治疗药物)合用可能存在冲突。因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应用时摄入富含多巴胺、酪胺、苯丙胺的食物,有骤升高血压的风险。结论因此,关于吃蚕豆或蚕豆荚煮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问题,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待更多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要慎吃。帕金森病人应尽量选用药物治疗,不推荐饮用蚕豆水治疗帕金森病而放弃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女性略高于男性,老年人居多。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的、刀割样、针刺样的疼痛。每次疼痛发作由数秒钟到数分钟不等。间歇期跟正常人一样,也没有任何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间歇期也是逐渐的缩短。病情也是逐渐的加重,疼痛越来越剧烈。三叉神经痛往往很像牙疼,有些病人可能以为是牙疼,甚至把许多牙都给拔掉了,但是疼痛不能终止。我们三叉神经痛的病人,一定要和牙疼来区分。牙疼有哪些表现呢?1、牙疼是一个持续性的疼痛2、牙疼一般都有这种龋齿、牙龈发炎所以到口腔医院看一看,这样就可以区分。是牙疼导致的这种疼痛呢?还是三叉神经痛的这种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避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误区:1、盲目拔牙。由于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疼痛部分及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以为是牙痛,觉得拨牙可以缓解疼痛,殊不知却耽误了及时正确的诊治。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口唇、口角、鼻翼、上腭或口腔黏膜等颜面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因此,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常会被误为是牙痛、偏头痛、鼻窦炎或其它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患者甚至盲目地去拔牙,以为可除去病根,其实是大错特错。2、胡乱吃药。很多患者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一心只想着缓解疼痛,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前提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有些止痛药物对激发三叉神经痛发作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3、轻信秘方。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多年饱受三叉神经疼痛病症的折磨,又经多方治疗无效,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误信一些所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钱没少花,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致使终生遗憾。4、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经过多年采用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而对治愈丧失信心,以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从此对生活也悲观失望。其实,三叉神经痛并非不治之症,针对病因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三叉神经痛的规范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对肝肾损害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具体服用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亦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奥卡西平替代。2、封闭治疗此方法是指用某种药物直接注射于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需要定期进行。3、射频治疗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此手术方法的禁忌症为: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射频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有:面部感觉障碍、眼部损害、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等缺点。4、手术治疗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对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且术后不会引起其他治疗方法所引起并发症。前提是选择权威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王景博士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根治率98%以上,保护患者正常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将责任血管与神经隔离,达到根治的目的。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当患者其它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术后复发率较高。5、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缓解而没有面部感觉丧失。缺点是起效较慢,疼痛一般在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远期复发率较高。
病情描述:47岁的王先生(化名),右侧颜面部抽搐3年,以前用过药物治疗,面部抽搐问题没有改善,让他常一个人待着,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影响他的正常生活。经术前评估:Cohen分级3级,建议手术治疗,3月15日,王景博士为他成功进行MVD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中面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可见明显压迹,于脑干与小脑前下动脉之间置入垫棉。术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也愿意与人交流,重回正常生活。
帕金森病属于全身性疾病,在出现明显运动症状之前,患者会表现出一些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多汗、嗅觉丧失等。病情逐渐进展,出现震颤、僵直,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治疗,病情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患者卧床、痴呆。因此,患者应该在确诊后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由“单侧”到“双侧”帕金森病老年人高发,通常在60岁以后发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属于青年型的帕金森病。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逐渐累及对侧,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步态的异常、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对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帕金森病能否治愈?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抗帕金森病药物、手术和运动康复等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对于帕金森病病情,有明显缓解作用。经常有人问,帕金森病能否治愈?回答:帕金森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只能控制症状,却不能根治,无法痊愈。帕病可以有效治疗请患者不要灰心,帕金森病主要的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现在的治疗方式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早期患者使用抗帕金森药物后,效果良好,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而药物效果不好的时候,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的患者,可以完全看不出有帕金森病缠身。饮食注意家中有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饮食需要注意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等。中晚期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多饮水,养成定期排便的好习惯,减少便秘危害。生活注意震颤严重的老人,需要注意饮水时,避免拿热水、热汤等,不要自行拿开水瓶倒水,避免热水烫伤。家中要做好防滑措施,可在浴室、厕所安装把手和防滑垫,减少出现摔倒的情况。
面瘫是指面肌瘫痪,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如嘴歪、做表情时眉头抬不起来、没有额纹、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全的一侧、不能鼓气、喝水漏等症状。发现面瘫,该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36岁的王先生(化名),右侧颜面部抽搐1年,药物治疗无效,目前Cohen分级3级;3D-TOF及FIESTA-C显示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Ⅶ),经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3月14日,王景博士为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中将面神经根与责任血管彻底隔离,达到病因治疗目的,术后面部抽搐消失。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导致面肌痉挛的“微血管”从所压迫的面神经分离并解除其压迫的一种手术方式。因为神经和血管位于颅内,且高度集中,故无效的操作和分离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面肌痉挛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就是术前相关各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而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面肌痉挛的手术属于功能性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手术技术为前提的“双保险”,即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使我们中心的面肌痉挛治疗水平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手术成功率98%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到2%。医生的手术刀也需要高科技的装备,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息宁和美多芭两种药物对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效果都是不错的,在临床上有的医生会让患者交替服用息宁和美多巴这两种药物。那么,息宁和美多芭都有什么区别呢?1成分美多芭片(多巴丝肼片)和息宁都是左旋多巴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都是左旋多巴,不同的是另外一种成分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美多芭片的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息宁的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2用法用量1、息宁口服,0.5~1片/次,2~4次/日,按病情需要逐渐增量,一般每日不超过卡比多巴75mg,左旋多巴750mg。2、美多芭口服:成人常用量,第一周一次125mg,一日2次。其后每隔一周,每日增加125mg,一般每日量不得超过1g,分3~4次服用。3不良反应1、息宁常见运动障碍、恶心、呕吐、抑郁、失眠和幻觉等,偶有消化道出血。2、接受美多芭治疗达1年至数年者,部分病人可突然发生运动不能、震颤及强直,如开关现象。情绪紧张可促进患者发生反常运动不能或起步困难。4剂型两者都是片剂,但是息宁是控释片。控释片能减缓药品在体内的溶解速度,以致血药浓度变化比较缓慢,也能延长药品在体内的代谢时间。5生产厂家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息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6优缺点对比美多芭优点:药效来得快,去得快,适于快速改善症状,如果嚼服,起效更快。缺点:短促有力的药效,叫“脉冲样刺激”,容易引起难以应对的运动并发症。息宁优点:起效慢,药效久,适于改善夜间症状和白天症状波动。缺点:出现异动时要少用或不用;药效比美多芭低一些。
病情描述:40岁的张先生(化名),右侧颜面部疼痛6年,用药物缓解疼痛,但效果不好,近期疼痛加重,经评估:VAS评分:8/10;BNI评级:Ⅳ;3D-TOF及FIESTA-C显示小脑上动脉(SCA)及岩静脉(PV)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V),为了根治疼痛,王景博士为他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术侧疼痛即消失,三叉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病,主要是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分布在面部,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分为三支(所以叫“三叉”神经)。这三支几乎遍布整个面部,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三叉神经痛疼起来非常剧烈,曾被称作“天下第一痛”。疼痛一旦发作,病人不能做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简单动作,非常影响正常生活。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好手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因为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有大约80%的患者是因为三叉神经根部受到颅内迂曲的动脉压迫,导致其传入冲动增加造成的异常疼痛。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理就是将颅内迂曲的压迫血管从三叉神经根部分离,并用某种特质材料将血管与神经分开,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适用人群:核磁共振显示有明显血管压迫的患者,身体状况好的中青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这种手术。
梅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是一种累及头面部的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偶可累及颈部、上肢、躯干。首发症状多数是双侧眼睑痉挛,可以逐渐累及口、面、下颌等部位。患者表现为双眼不自主的频繁眨眼动作、睁眼困难、口面下颌等部位肌肉不自主运动,呈“挤眉弄眼”状。少数患者可以单侧起病,逐渐累及对侧。患者症状往往在紧张、疲劳、强光下、注视等时诱发和加重,在睡眠、讲话、唱歌、张口等时改善。以中老年女性较多见,治疗上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
2月16日19:00,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教授在神外资讯-唐都讲坛进行“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线上专题讲座,从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常见治疗(药物、针灸、肉毒素)、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内镜下MVD手术)及病例分享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中,内镜技术的应用让术中视野扩大、清晰,更利于责任血管的明确,可进一步提升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降低手术风险。视频内容:脑神经疾病有哪些?面肌痉挛临床表现、痉挛强度分级视频内容:面肌痉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视频内容:面肌痉挛影像学检查有哪些?视频内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药物、针灸、肉毒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内镜下MVD手术优势)视频内容: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优势(3例面肌痉挛病例分享,E-MVD手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