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颈椎病变:寰枢椎脱位伴四肢瘫患者行走活动障碍,逐渐出现四肢瘫,从磁共振看,颈髓明显受压,信号改变经本团队予以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出现下肢肌力从0级到3级的跨越从术后复查的CT及磁共振看,寰枢椎完全解剖对位,脊髓受压的情况得到完全解除。
本团队率先开展腰椎微创内镜下减压融合术有效解决了部分高龄患者不能耐受大手术(开放手术)的问题在目前累计开展的130例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手术中有多名80岁以上患者受益既往的单纯椎间孔镜手术虽然能够减压,短期缓解高龄患者的腰腿痛,但因为椎间不稳的问题患者过一段时间后,往往症状容易复发内镜下减压融合手术,既可以解决神经受压问题,又提供了长久的稳定性维持作用手术出血控制在50ml以内,术后2-3天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偏爱
曾经,切断终丝,松解马尾,是脊髓栓系的手术金标准;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脑脊液漏、感染、再栓、神经损伤等,很棘手;日本学者发明了脊柱截骨短缩,不需要打开硬膜囊,不切断终丝,有效;但,手术复杂,出血多,仍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进行了术式改进,多节段均匀短缩减压,安全高效;本团队,开展了此项手术,手术方式简便,更加安全!通过多节段椎间盘去除,椎间隙均匀缩小,从而缩短脊柱,缓解马尾神经紧张状态。
患者43岁,公务员,颈肩部疼痛麻木5年,逐渐加重,近期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检查发现:颈5/6椎间盘突出,巨大髓核突破后纵韧带的封锁,向椎体后方脱垂游离,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受压。2020-2-18 陈晓钢博士主刀完成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手术切口位于颈前部,皮肤横纹处,手术约1.5小时,术后患者即感四肢轻松,麻木感明显减轻,四肢活动自如。
门诊经常有颈椎病患者咨询手术属于微创吗?其实所谓微创,指的是对正常组织结构损伤比较小,而不是切口小就是微创。颈椎前路手术,本身就通过正常结构间隙进入的,不管是3cm还是5cm切口,对我们来说只要没有损伤正常结构就是微创手术,这与平时大家所听说的小针刀、民间注射胶原酶等不同。我们三甲医院脊柱外科所做的手术,是从根本上去除神经压迫,进行椎管减压,重建椎间稳定性。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人诉说头晕头痛,或者自诉眩晕,头颅磁共振CT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颈椎病变引发的,目前关于颈椎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是有争议的,我院由脊柱外科与神经内科团队组成了联合诊疗小组,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有统一的流程,对于颈椎源性眩晕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有独道的认识。
最近做了一批年轻人颈椎手术,反思自己做的几百例颈椎手术:发现颈椎病年轻化,病人越来越多,其实与手机电脑使用频繁不无关系,不妨试试这么做。图示的这名患者,32岁,沉迷于电脑游戏,出现了颈肩痛,上肢麻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实,如果平时控制好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也许就免于手术了。
门诊众多患者家属问这么大年纪能否手术?其实有时候患者才五十多、六十多,真的还很年轻,七八十,只要没有心肺系统严重疾病,完全可以手术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给大家展示几个我亲自主刀的70岁患者图片:年龄真的不是问题!
肩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组成成分最多、运动学最为复杂的关节。在临床工作中,肩关节疼痛病人非常常见,有统计显示肩关节疼痛发生率达到11.2/1000人-年1,但目前我们对肩关节疼痛认识仍然有限,均以“肩周炎”统称之,认为其疾病发展有自限性,经过一般的康复治疗约6-12月大部分均可以治愈,但研究显示其在治疗后均遗留一定的残疾2。其实“肩周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人们对肩关节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随着对肩关节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包含许多肩周疾病,包括肩袖损伤、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SLAP损伤、Bankart损伤、HAGL损伤、盂肱关节炎等肩部疾病3,而有统计显示44-65%肩关节疼痛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impingementsyndromeSAIS)引起4。SAIS以肩关节外展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降低了肩关节运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在1972年,Neer5就从解剖学上认识了肩峰下间隙,提出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肩峰下间隙位于肱骨头上方与肩峰、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下方组成的潜在间隙,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盂肱关节囊充填其中,这些充填结构的病变均可引起SAIS发生。Neer6于1983年将SAIS进行分为3期:I期肩峰下结构充血水肿期;II期肩峰下结构退变期;III期肩峰下结构进一步退变,骨赘形成及腱性结构损伤期。但是Neer只是从病理变化方面对SAIS进行了分期,并不能直接阐明SAIS的发生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后来学者7依据不同的发生机制及分类方法将SAIS分为原发性SAIS及继发性SAIS,先天性SAIS及后天性SAIS,静力性及动力目前对于SAIS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8。康复治疗开展较早,并且一般患者在康复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方法包括9-10:肩袖肌力量训练、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肩峰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行为修正、理疗、针灸。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长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都没有症状,即使丢失的骨量极多也不易察觉。当出现三大症状时已不是早期。 三大症状:1、疼痛:腰酸、背痛、腿抽筋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缩短3、骨折 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骨密度仪测量。(使用方便,体外操作,无任何伤害性)通常当骨量丢失超过30%-50%时,X光片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它不能早期诊断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身体瘦小,运动量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因素,另还包括绝经过早(45岁以前绝经),双侧卵巢切除,长期闭经,吸烟酗酒,咖啡因输入过多,长期营养不良或钙摄入不足,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减等),肝肾疾病等。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既往易跌跤史:存在易跌跤危险因素,如全身衰弱:肌无力,平衡功能差和视力障碍等,都是发生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