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要不要常规查染色体?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龄未育的夫妻,期盼孩子多年,突然怀孕了,大喜过望,很快又胎停了,难过至极。这样的病患往往极度焦虑,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害怕未来还会发生同样的遭遇。他们往往还会在网上查询,也会了解到确实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情况,也确实有些人会再次遭遇这样的痛苦经历。并且,他们还会查到很多人对此原因的探索,于是他们了解到抗磷脂综合征,了解到查胚胎染色体,了解到做基因检测。对此,好心的医生往往也很想帮帮她们,希望能为他们多做一点,于是会帮助他们做胚胎的病理检查和染色体检查,可能还会进一步建议做夫妻双方都染色体检查。我能理解大家都初心,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能把问题搞明白,都希望能在后来的生育规划中能再做点什么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过很遗憾,想法是好的,但这样的操作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不建议常规做胎停胚胎的染色体检查。对于孕早期胎停的胚胎,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大概率上应该是和胚胎自身缺陷有关的,小概率上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个关键环节遇到了偶然困难。无论是胚胎发育关键环节遇到了困难,还是胚胎自身有缺陷,本质上,这问题还是出在胚胎自己上。所以说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是有道理的。在此,我想应该说一句“胎停有理”,有的胎它就该停。怀孕就是试错,健康的孩子是试错试出来的,孩子不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专家,能通过精密的设计,设计出一个确定健康的宝宝。关于这部分内容,请参考我的前一篇推送《关于胎停后多久可以再怀孕的逻辑思考》。本质上胎停属于自然界对人类妊娠的总质控,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它必须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淘汰下来,不允许其流入市场。是不是和工厂搞生产的感觉差不多。那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难道不应该把原因检查清楚后,提高产品合格率吗?这样不是也能规避一些风险吗?想得的确很美好,如果想提高生产质量,唯一的办法是避免高龄生育,越年轻怀孕,生产合格率越高。关于这个问题的全套逻辑,我也在上篇文章详细阐述过。关于各种危害生育,或者可能危害生育的因素,没有任何因素能和年龄这个因素相提并论。其他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因素,在年龄这个因素面前,都是渣渣,其影响力或许不及年龄这单一因素的万分之一,甚至是没有影响,所谓的影响甚至可能是人民臆想出来的。染色体检查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算是个新事物。我参加工作的早些年,很少有人提染色体检查这个事情。但是染色体检查在最近这几年却算是个旧事物。因为现在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可以直接测量人类的全基因组序列,50亿个碱基对全给你测算出来。在基因测序面前,染色体检查就是个弟弟,啥也不是。那是不是应该常规建议做基因检测呢?也不是。首先基因检测很贵,动辄好几万块钱。其次,我们明明知道这胎停的胚胎较大概率上是存在染色体缺陷的,你花好几万去证实一件你明明已经预料之中的事情又是何苦呢?再则,是不是基因存在缺陷就不能生育健康的孩子呢?未必呀,在人群中,基因缺陷常有,大大小小的缺陷都可能存在于人群之中,很多缺陷是不致命的。如果你查出来胚胎存在这些缺陷,你又如何解读这个报告。很多医生并不具备解读这种模棱两可的报告的能力。因为解读透了往往会是这样一种场景:问:有没有问题?答:有问题。问:是不是它导致的胎停?答:有这个可能。问:那下次还会胎停吗?答:有可能。问:这检查都出来了,原因也清楚了,不能预防胎停吗?答:不能。问: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办法吗?答:没有。于是结局大概就成了这样。于医生而言,由患者花钱,让医生搞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于患者而言,我花了钱(句号)最后,没捞到好处的患者,可能依然很纠结,可能还要面临四处求医,可能还有掉进亏钱的坑里。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还会损失对于女性生育力来说最宝贵的时间。因为还会有很多医生会建议:流产后应该避孕,让子宫好好恢复。这话本来也没错,只不过有些医生的建议可能是避孕半年甚至一年。这个事情我是非常不认可的。我为什么不常规建议夫妻双方因为胎停的问题做基因检测。常规做基因检测或者染色体检查,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也是不必要的。当然,我这个结论有个前提,是针对群体概率来说的。你非要跟我抬杠,说有些人就是可能存在基因缺陷,有些缺陷就是可能导致胎停,那这天就没法聊了。毕竟这种缺陷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大多数有过胎停经历的人,其实还是正常的。我前文也提到,基因缺陷其实是广泛存在于我们普通人群中的,但是这些缺陷并不是致命的缺陷。由于人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互为配对的姐妹染色体,他们的等位基因是可以互补的,一些小的缺陷并不影响一个个体的完整性。但是男性有两条染色体不配不上对,那就是X和Y染色体,所以男性因为基因缺陷发生死胎、胎儿畸形、遗传病等问题的概率是显著高于女性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有缺陷并不一定导致胎停,胎停的也未必有缺陷。而胚胎染色体可能是经历过突变的染色体,所以胚胎染色体缺陷未必能反应夫妻双方都缺陷。对于那种反复多次胎停、流产,或者生育畸形儿的女性,查染色体就会比较有意义了。因为你们是经过实践筛选出来,较高概率会存在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基因缺陷的人群。对于已知存在家族遗传病史的男女,应该常规在生育前做基因检查,以明确怀孕后是否需要做产前诊断。如果这种缺陷基因能长期存活,往往这种家族遗传病和胎停发生率并无太大关系。在这个自然界,胎停流产本来就是普遍现象。关于胎停的自然概率我很多文章有提到,当下育龄期女性怀孕后,孕早期胎停流产的概率大约20%。概率是和年龄存在密切关联的,越年轻概率越低,20岁以前概率不到10%,35岁以后可以高达30%。对于发生过1次胎停的女性,如果紧接着再怀孕,其再次胎停的概率基本不变,但如果她要想调理个三年五载再怀孕,这概率就会快速飙升。至于原因,我说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能理解了吧。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性医生,我其实是鼓励大家多采集标本,多做基因检测和染色体检查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会关注,我做这样的检查,于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毕竟,无论你搞清楚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道理,于我的生活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当然,对于停育的胚胎,做病理检查还是有意义的,因为葡萄胎也可能表现为胎停,虽然概率上也算小概率事件,但病理的费用相对而言很低,却能明确诊断,规避葡萄胎相关的风险,这笔花费还是比较划算的。
胎停后多久可以再怀孕的逻辑思考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胎停流产经历的女性,她们对未来的生育问题充满焦虑,非常担心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关于胎停的科普我之前写过多次。孕早期胎停本来就是自然界对人类胚胎正常的程序化筛选,就和工厂里做质控筛选次品一样,是次品就应该要扔掉,是次品就不能拿出来卖,坑害消费者。道理是完全一样的道理。因此,我向来也赞同孕早期保胎,对孕早期频繁监测HCG和孕酮,也是极为反感。很多人因为担心发生胎停,创造出了孕酮偏低的概念。孕酮偏低,就开始保胎。最后这个胎是保下来的,还是人家自己足够刚健,自己活下来的根本没人说得清。最委屈的还是孩子,明明自己能活下来,最后还得欠你人情:“你看,当年要不是我认真保胎,现在哪里还有你……”。这样的场景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保胎产业链。据说在国内某几个城市存在这样神级的保胎医院,在这种医院保个胎动辄花费十几万,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骗局,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还络绎不绝。也难怪,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保胎,我们熟悉的宫廷古装剧里,有两样不能停,后宫争斗不能停,妃子的安胎药不能停。其实,人类妊娠大多数都是淘汰品。如果把所有妊娠纳入统计,人类妊娠大多数都是淘汰品。妊娠分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生化妊娠必须抽血化验血HCG才能被发现。如果不刻意关注,刚好卡到点抽血查hcg,生化妊娠就属于不会被人发现的妊娠,通常就表现为一次正常月经,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临床妊娠是指,有停经,有妊娠症状,通过彩超等检查手段能发现妊娠存在的妊娠。现实中,生化妊娠的发生比例大约在70%,也就是说,人类妊娠实际上是有70%都没有被发现的生化妊娠。所以生化妊娠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这30%的临床妊娠,也并不都是能怀到足月分娩的,其中大约有20%会在怀孕早期发生胎停流产。无论是生化妊娠,还是孕早期的胎停流产,都属于自然界对人类繁衍做总质控的正常程序。虽然是正常质控程序,但对于发生胎停流产经历的女性来说,还是非常恐惧呀。她们非常害怕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希望通过前期准备,通过足够充分的准备能避免类似事情都发生。于是,很多人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避孕,或者自己擅自决定避孕。短期的避孕并没有错,但是很多人会坚持避孕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久。他们希望找到可靠的方法能避免胎停流产后再计划怀孕。错了!都错了!无论是擅自决定一直避孕的患者,还是建议避孕3个月到半年的医生,都错了。没有证据证明延长避孕时间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郭大夫有几条金句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牢记。这些话,在我早些年的科普创作中也有反复提过:1.怀孕就是试错。想要好的结果,只能不断试错,百折不挠,不怕失败!如果停止试错,你连犯错的机会都没了,难道还会有成功的机会吗?2.孩子是在严酷的自然淘汰中筛选出来的,不是你精心设计出来的。再牛x的专家都没办法替您设计出一个健康的胎儿。……基于以上两条核心理论,胎停后再次怀孕的合适时机,并没有对避孕时长有任何要求。只要满足怀孕的基本条件就ok。什么基本条件呢?第一,卵巢有排卵。第二,子宫能怀孕。卵巢排卵基本在妊娠终止后1个月内就能恢复。子宫能不能怀孕,就看子宫恢复情况,彩超提示宫内没有组织残留,子宫能正常来月经,就证明子宫已经恢复了。所以,基本上,流产后复查彩超,子宫没有发现异常,并且恢复1次月经后就可以再计划怀孕了。很多人接受不了,认为流产对身体伤害很大,需要让身体充分恢复,需要借助某些调理她们才会觉得踏实。关于“调理”这件事儿,我是非常反对的。没有任何客观评价标准,所有内容全是主观的,你觉得身体伤害大,你觉得身体没有恢复,你觉得需要调理,那你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觉得身体恢复了,才能记得你调理好了呢?你自己能说清楚吗?你显然说不清楚,你的理由是“我又不是医生,医生肯定知道。”我告诉你,没有哪个医生知道。即使有人建议你调理半年、三个月,或者多长时间,他们实际上也并不知道,不过是迎合了你希望调理的心态而已。并且调理前后,你身体上并感受不到显著差距。哦不,你可能感受得到调理前后的差距,因为前后都是你觉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信不信,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我写完这些依然坚持上诉观点的读者请取关!郭大夫治不好你的病。为什么会专门出这么一期科普。因为我最近门诊接触了好多大龄女性,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32岁的女性,8年前曾发生过两次胎停,从此之后因为恐惧一直不敢怀孕,半年前又出现一次生化妊娠,然后避孕至今。据她讲,前次生化妊娠的医生建议她避孕的,说是怕她再怀孕又发生胎停,说是要让她恢复一下。我不确定她之前的医生是否真的这样给她建议的。如果是真的,我就想问,她今年32岁,明年33岁,以她卵巢功能的储备状况,是32岁怀孕发生胎停流产的概率更高,还是修养1年后,33岁发生胎停流产的概率更高?女人的卵巢就好比一个粮仓,卵巢里的卵子就好比粮仓里的粮食。粮仓里粮食的总量在出生那时就已经是恒定的,女性出生时,卵巢里卵母细胞总数大约200万。出生后,这些卵母细胞就一直存在那里,处于休眠状态。要等到青春期开始排卵,才会有一批一批的卵细胞被激活,每激活一批卵子,只能排一个卵。从出生到青春期,漫长的10多年休眠期,卵细胞质量会不会变?粮仓里的粮食存放10多年,粮食的质量会不会变?肯定会变。即便你存10年一粒粮食都不吃,粮食依然会减少,因为你不吃,虫子会吃,老鼠会吃,粮食自己也会发霉怀掉一部分。卵巢里的卵子也是一样。虽然出生时卵子有200万,青春期时就只剩下20~30万,其他的都自然闭锁了。而这剩下的二三十万有没有发霉的,有没有自然缺陷的,还不一定呢。你16岁排的卵子,是存放了16年的年轻卵子,发霉或者缺陷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受孕后发生胎停流产的概率也是相对低的。你32岁排的卵子,是存放了32年的中年卵子,发霉或者缺陷的概率相比16岁的卵子是显著增加的。受孕后发生胎停流产的概率也是显著增加的。那您说,你33岁排的卵子受孕后形成的胚胎,发生胎停流产的概率,会比32岁的更低还是能高呢?在生育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危险因素,比年龄这个因素对生育的危害更显著了。总会有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女孩跟我说她是什么“易孕体质”,这是哪门子“易孕体质”,纯粹是因为年轻。你让她10年后试试,看她还敢不敢说自己“易孕体质”!药流多久后可以再怀孕?人流多久后可以再怀孕?生化妊娠多久后可以再怀孕?输卵管妊娠术后多久可以再怀孕?都是同样的思考逻辑。宫外孕保守治疗后多久能怀孕?这个要以治愈为时间节点。每周检测血HCG到正常值水平,就算治愈了,然后就可以计划怀孕了。葡萄胎、绒毛膜癌后多久可以怀孕?关于这,有严格的随访要求,通常治疗结束的随访标准是1年。血HCG下降到正常后,还需要每月复查血HCG坚持1年。所以需要完成这1年的监测,指标不反弹才可以计划怀孕。关于葡萄胎、绒毛膜癌避孕的问题。网上很多专家说不能用避孕药,不能安环,推荐使用避孕套。不能安环是对的,但是不能用避孕药是错的。指南推荐,首选的避孕措施是短效口服避孕药。因为它安全可靠。虽然避孕套也安全,但是不足够可靠,存在避孕失败的风险。而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风险是最低最低的。剖宫产术后,通常建议严格避孕18个月再怀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你提前怀上就必须提前终止妊娠。你只是增加了你终止妊娠的风险。至于子宫肌瘤术后的避孕间隔,要取决于具体肌瘤的位置,子宫结构的破坏程度。最长需要避孕18个月以上,最短可以不受影响。卵巢囊肿术后多久可以怀孕?没有具体要求,恢复排卵即可。对于巧克力囊肿的患者,术后应当尽快怀孕,越早怀上越好。如果短期没有生育计划,则建议药物维持治疗一段时间。附两篇文献参考一下。2019年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认为,在稽留流产后12个月以内再怀孕并不增加再次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Conceptionwithin12monthsofastillbirthwascommonandwasnot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adverseoutcomesinthesubsequentpregnancy.Thesefindingscouldbeusedwhencounsellingwomenwhoareplanningfuturepregnanciesafterastillbirthandforinformingfuturerecommendationsforpregnancyspacinginahigh-incomesetting.短生育间隔会导致胎盘植入风险增加吗?然而从这篇文章的数据来看,也并没有。
(本文已于2011年5月19日被推荐至新浪网首页:http://club.eladies.sina.com.cn/thread-4224034-1-1.html)第一节 一例抉择艰难的剖宫产上周一个病人,38周孕,胎心监护提示NST“无反应”,B超提示“羊水过少?”。病人很担心,问,“无反应”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正常?正常应该什么样?羊水过少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我不知都该怎么回答。我耐心的跟他解释,NST有反应提示胎儿在宫内储备很好,说明娃娃没有缺氧……“那我的娃娃是不是缺氧?”我说,NST无反应并不能说明娃娃一定有缺氧,只是有这种可能性。NST这个检查假阳性比较多。“那怎么办?万一缺氧怎么办?”我说,可以复查NST,只要复查到有反应就说明娃娃没有问题。“那羊水过少怎么办?会不会缺氧啊?”我说,孕晚期本来羊水就越来越少,羊水过少要少于300ml才能诊断,B超羊水指数小于8cm就表示羊水过少,但实际上B超有时候不一定准确,等下我们复查一下,我亲自给你做B超看一下。于是我亲自带她下去做了一个B超,最大羊水深度4.2cm,没有羊水正常。我说我们下午在复查一个胎心监护。病人答应了,但是她始终还是非常担心。下午胎心监护回来,结果报告为“不满意”。所谓NST不满意是指,胎心监护的时候胎动时有胎心加速,但加速不够。无反应是指没有胎心加速。病人很紧张“怎么办,怎么办,我娃娃是不是缺氧了?”我说,不要紧,没多大关系,可以观察。“万一缺氧怎么办?”我说,目前还没有胎儿缺氧的确切证据。你把胎动数好,如果不放心可以明天复查胎监。病人满怀忧虑……第二天复查胎监,仍然提示NST不满意。我晕了,这下难缠了。从医学指征来讲,胎动正常,仅仅NST不满意,可以观察,或者做OCT(缩宫素激惹试验),了解胎儿宫内储备情况,只要不是ICP,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孕晚期肚子里的胎儿,谁敢100%保证它一定不会缺氧。或许此刻没有缺氧,明天呢,后天呢?我很头大。果然病人拿到报告又锲而不舍地追着我问。我说,现在胎儿没有缺氧的依据。她还是担心,又说胎动跟平常不一样了,说昨晚上动得厉害。没办法,只好收她住院。做OCT。此时已经38+周,胎儿已经成熟,做OCT,也就是用缩宫素诱发宫缩,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看宫缩出现以后会不会出现胎心减速,如果出现就说明胎儿储备下降,提示胎儿缺氧,如果不出现,说明正常;另一个作用是诱发宫缩以后可能就临产,只要胎心正常,就可以试产,自然分娩。滴了一上午缩宫素,宫缩出现了,胎心很好,基线122左右,没有减速,基线变异还不算差。但是偶尔胎心会显示110+。谁知道这个病人还懂一点点医学常识,知道胎心正常范围在120~160之间。她又担心了,这样胎心就出现110+,再生下去胎儿怎么办?她生怕孩子被憋死在里面。我反复跟她沟通,你如果相信我,请把“尚方宝剑”交给我,能不能自己试产,我会跟你沟通,但是你总这样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怎么办,我也不敢保证一会儿以后会怎么样,会不会出现胎儿缺氧,我告诉你,你现在胎儿很正常,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证明它存在宫内缺氧,没有任何可以去做剖宫产的医学指征。病人有痛了半个多小时。又叫我去看。我看了,胎心还是那样,宫缩强了一点点。她还是担心。还是老问题,害怕胎儿缺氧。我无语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如果不是看她骨盆条件这么好,剖了可惜,我不会把话说到这份上。话说这么绝,我自己是要担风险的。天啊,我这么肯定的说他胎儿没有问题,万一她生到后来,胎儿真的出现缺氧,或者万一她的胎儿后来就偏偏因为缺氧出现了脑瘫,我不是就死定了。我已经不能忍受了,我直接跟她摊牌了,反正,现在没有胎儿缺氧的确切依据,也没有必须做剖宫产的医学指征,还要不要自己生,最终决定权在你。你要想清楚,剖宫产的创伤是很大的,剖宫产也不是一定会一帆风顺,也有剖宫产的孩子出来窒息的。想清楚告诉我。两天的口舌,最终换来的还是病人和家属剖宫产的决定。第二节 剖宫产引发的教育问题人类从动物开始,一直秉承最原始的生育方式,顺产。经历上亿年的进化,人类也进化出了一套适用顺产的生理机制。胎儿在子宫内,是没有纯动脉血供应的,胎儿在子宫内只有动静脉混合血。这是使新生儿能够耐受缺氧的前提。 临产的宫缩,是对胎儿缺氧耐受的极限考验,每一次宫缩的时候,胎盘的血液供应是中断的,宫缩期间,胎儿是得不到母体新鲜养料的,宫缩过后会有一个间隙期,间隙期胎盘的血量会明显增加,此时胎儿宫缩时的缺氧得到充分恢复。当胎盘功能老化、或者子宫强直收缩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胎儿对缺氧不能耐受,造成窒息。 另外有一个事实,胎膜破裂会促进胎儿的肺成熟。实际上,宫缩和慢性缺氧都有可能促进胎儿的肺成熟。I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病人,往往有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说以ICP的患者,胎儿肺成熟较早一些。相反,妊娠糖尿病的人,胎儿营养好,个头大,很容易成巨大儿,但是器官却不容易成熟,3周可能肺都还不够成熟。 分娩对妈妈来讲,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对胎儿来讲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长达10来个小时的挤压,伴随着得是颅骨重叠,头皮水肿。几乎所有顺产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脑袋都是尖的,我们经常戏称“被夹过的”孩子。任何生物体、任何活的机体,对恶劣刺激都会有所反应,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在分娩这个过程中,在孩子体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但可以推测,此时孩子的身体一定在产生着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肺的成熟、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完善。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批评大个子的孩子“长这么大个,一点不中用。”事物的体积和数量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功能和质量更为重要。 总结一句话:分娩压力对胎儿来讲,是它来的社会的第一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就像特种兵在丛林里的野外生存那么残酷,但是历练出来的效果可能更胜于出生以后去参加丛林训练。 现在的孩子都异常金贵,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从他们孩子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乐于奉献的妈妈们,宁愿求医生在自己肚子上划上长长的一刀,也不愿意让孩子仍受分娩时的压力,去冒分娩时发生缺氧的风险。殊不知,分娩的过程中即便发生了缺氧,及时的行剖宫产,孩子一样算是经历了分娩的挤压,取出的孩子哭声也要比没有经历阵痛的要响亮。“溺爱,从这里开始!”从产妇及其家属对待胎儿的紧张程度,我隐约看到孩子未来的培养历程。
巨大子宫肌瘤不能做单孔?那看看这个肌瘤够不够大!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在亚洲人群发病率高达50%~75%,在黑人女性发病率高达80%以上。虽然发病率极高,但是沦落到需要动手术开刀的患者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携带肌瘤安全渡过一生,不需要任何治疗,随着绝经后,肌瘤也会逐渐萎缩。而面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如月经过多、压迫症状),或者持续增大的子宫肌瘤,手术却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例超巨大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案例。患者一般资料:42岁,已生育,无生育要求,多年未体检,因尿频尿急半年就诊,发现巨大子宫肌瘤。体格检查发现子宫底部已达肚脐以上。她无月经改变,尿频尿急症状是因为巨大肌瘤压迫所致。我们看看病人的核磁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到,她有两个巨大肌瘤,一个位于宫底,一个位于盆腔,直径都分别超过了10cm。另外还有很多个直径3~5cm不等的肌瘤。从横断面看,盆腔内的肌瘤填塞盆腔没有一点空隙。矢状面让我们更容易看清楚肌瘤的长度。这里可以看到它的血供是非常丰富的,血管非常粗大。腹腔镜下的肌瘤是这样的。肌瘤表面血管非常粗大。附件区静脉丛血管也极其粗大!但这些都难不倒我们最终毫无悬念地,通过经脐单孔腹腔镜完成了手术,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保留了患者的卵巢。最后标本取出来称重,足足有1000g!正常子宫总量仅50~70g!再看看她原来的肚脐长这样的。刚做完手术肚脐伤口是这样的。这是术后两个月的照片要看清楚伤口已经比较困难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对手术者的空间几何悟性要求极高,很多人说,单孔腹腔镜做不了困难手术,做不了精细操作,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单孔腹腔镜操作,要求术者能更娴熟低利用狭小的空间,用小而事宜的动作幅度轻柔地完成操作。无论是巨大子宫肌瘤、还是严重脏器粘连,亦或是腔镜下对输卵管、卵巢、子宫的精细缝合,在熟练掌握空间转换关系的前提下,操作精度毫不逊色于多孔腹腔镜模式。相反,很多多孔模式下困难的操作,在单孔腹腔镜模式下会显得异常轻松。比如这一例巨大子宫的全子宫切除,因为操作孔位在肚脐正中,无论从哪个方向去操作,都不会受到巨大子宫的阻挡,更不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损伤子宫动静脉从而引发不可控制的出血。而对于严重腹腔粘连的患者,镜子进去的视野可能被完全阻挡,多孔模式下,操作空因为不在视野范围内,无法进行安全操作,而单孔模式下,我们的器械永远在视野范围内,哪里的粘连都不可怕,眼皮底下分粘连即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我们这里,腹腔镜手术做单孔已经成为主流,全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本例患者术中失血量不足200ml,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相差不到20g,充分说明术中出血量是比较少的。病人术后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5天顺利出院,术后两个月检查阴道残端愈合也非常理想,已经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性生活,对阴道解剖的重塑和功能恢复会有帮助。至于很多人担心的,女人没了子宫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临床工作中所看到的并非如此,诸多风险和影响主要关注在2个月内。很多人术后若干年出现各色各样的症状,实际上是因为年龄衰老,或者卵巢功能退化导致的,和切除子宫并无关系。例如该例患者目前42岁,肉眼可见的,等5~8年后,她势必会出现如腰酸背痛、潮热盗汗等各种更年期症状。虽然子宫切了,她没有了月经,但是她实际上并未绝经,真正绝经是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衰退才出现的。作者简介:郭铭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硕士目前就职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深谙妇科单孔腹腔镜的各种技巧,腹腔镜手术单孔率近乎100%。尤其在复杂困难的单孔腹腔镜手术上有独到见解!
什么是单孔腹腔镜?什么是V-NOTES?——妇科微创手术全解读什么是微创?比较简单点理解就是伤口小,伤口越小越微创。这是对微创手术的狭义定义。微创手术,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的,是依赖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提升而诞生的手术理念。通常来说,更小的伤口意味着更少的术后痛苦,更少的手术并发症。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同等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手术质量的评判并不主要看外面的伤口,更重要的是内部手术部位的手术质量。如果内部的疾病解决不到位,或者创伤太大,或者并发症多,伤口再小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微创手术严格定义,应该是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在现代器械的辅助下能以更小的切口完成相同质量,或更高质量的手术操作。很多小白会问,宫腔镜能不能微创?前庭大腺囊肿能不能微创?腹壁肿物切除能不能微创?不存在的,这类手术没有穿孔开放手术作为参照,所以并不存在“微创”“巨创”的区分。它们原本就只存在一种简单的手术路径,本身创伤就很小。妇科微创手术有两条路径: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宫腔镜手术无手术切口,属于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算天然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又分为:传统多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NOTES)。单孔腹腔镜又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E-NOTES)、经阴道单孔腹腔镜(V-NOTES)。经阴道手术,有分为阴式手术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开腹手术的切口多孔腹腔镜手术的切口经脐单孔腹腔镜的切口电外科学的发展与微创技术微创手术发发展离不开电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现代电外科学的加持下,现代外科手术除了切开皮肤必须要用到钢刀片外,其他手术操作用到冷兵器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以及以双极电器械原理为基础的PK刀、Ligarsure、百克钳等,都是目前外科手术经常会用到的设备。并且大部分器械也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因为能量器械的参与,使切割止血变得更加便捷,才有了腹腔镜手术的快速发展。过去需要丝线缝扎止血的操作,现在在能量器械的作用下,电凝止血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对于较粗大的血管,则可以采用一次性血管夹夹闭。在胃肠外科、胸外科领域,切割闭合器的广泛运用让手术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并且安全性也更高。各种微创手术的区别传统多孔腹腔镜通常是在腹部开3-4个小切口,长度5-12mm不等。其中肚脐部位会有一个10mm穿刺孔用于放置摄像头,左侧腹部、右侧腹部会有2-3个操作孔,用于放入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目前,在妇科领域,绝大多数手术都能通过多孔腹腔镜完成。单孔腹腔镜技术是通过单一切口,同时放入摄像头、操作器械完成腹腔镜操作的技术,是外科医生们在多孔腹腔镜的技术之上内卷出来的技术。实际上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并不比多孔腹腔镜短。在国内1981年就有何萃华等报道了经脐单孔腹腔镜的女性绝育手。那为什么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呢?主要的困难还是在于操作瓶颈。腹腔镜兴起之初,微创技术成为非常时髦的技术。外科医生不断内卷,从刚开始只能在腹腔镜下完成最简单的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到后来逐渐涉足到更加复杂的手术领域,包括胃癌根治、肠癌根治,妇科的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宫颈癌根治术等。这些复杂的手术对精细解剖,精细操作的要求非常高。而对于刚开始接触腹腔镜的医生来说,首先要克服缺乏深度觉的问题,以及方向感的问题,多孔腹腔镜下能完成这些操作就已经是对手术能力很强的考验。而单孔腹腔镜在多孔腹腔镜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筷子效应、器械打架、空间关系判断等阻挠。所以外部压力的逼迫,谁都不愿意费这个劲。相较于多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还是很费医生的,这是很多尝试过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医生的感悟。随着多孔腹腔镜越来越普及,如果想在众多技术大牛当中异军突起,必须要突破更新、更高的技术,于是针对单孔腹腔镜的手术内卷又开始了。和当年多孔腹腔镜的发展历程相似,从刚开始简单的良性疾病手术,逐步发展到恶性肿瘤手术,淋巴清扫等领域,各路大神各显神通。在妇科领域,目前绝大部分经传统多孔腹腔镜能完成的手术,都能经单孔腹腔镜完成,但是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普及程度在不同医院差异非常大,虽然大多数医院的医生都有尝试过单孔腹腔镜技术,但是能做到完全以单孔腹腔镜取代多孔腹腔镜手术的医生是极少的。经阴道手术经阴道手术也是妇科领域非常古老的手术路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子宫全切术就是经阴道完成的。(1812年4月13日,米兰的Paletta和助手Monteggia为一位患宫颈恶性肿瘤的患者切除宫颈,意外经阴道切除全子宫。这是人类第一例子宫切除术。遗憾的是,3天后,患者死于腹膜炎。)而历史上第一例微创手术,也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1822年1月22日SauterBarden为患者实施了第一例有计划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之后的若干年,经阴道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阴道内疾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治疗。在国内,在谢庆煌、宋磊等人的推动下,非脱垂子宫的经阴道手术逐渐得以广泛开展。进而发展出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等新阴式手术。而受限于狭小的操作空间和手术视野,阴式手术虽然比腹腔镜更加微创,但是传播却不如腹腔镜那么快速和广泛,即便目前,国内也只有少部分妇科医生能完全熟练掌握经阴道手术的所有操作。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不仅主刀能看见,助手也能看见,还能录制手术视频广泛传播。而经阴道手术,就只有主刀医生一个人有完整的手术视野,且很多操作是依赖手感,助手无法从中获得学习机会,导致技术的传承出现障碍。但是,这也没能难住想要疯狂内卷的手术医生们。在单孔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他们很快想到通过腹腔镜技术弥补经阴道手术的不足,于是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技术,解决了传统阴式手术的视野问题,操作深度问题,以及不能手术录像的问题。在这基础上,既往不擅长阴式手术的医生只需要掌握建立经阴道通道及技术也能完成一些较深部且复杂的阴式手术操作了。并且相较于纯靠手操作的传统阴式手术,腹腔镜器械的介入能进行更深部的操作,于是又诞生了经阴道的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等操作。但由于操作角度的问题,以及单孔腹腔镜下器械打架的问题限制了操作的精度,经阴道腹腔镜手术也仅仅是作为对传统阴式手术的补充。目前妇科的大多数常规手术都能经阴道完成,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手术等。且,相较于经腹部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的患者明显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本人对妇科各种微创手术的体会经多年来对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摸索,我发现但凡既往经多孔腹腔镜能完成的手术操作,都能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完成,并且,相较于多孔腹腔镜,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应对腹腔广泛粘连的情况,以及巨大子宫、巨大良性肿瘤的切除时会更有优势。经阴道手术是微创手术的首选路径,但仅限于良性疾病的手术且一定要主刀医生亲自查体评估阴道条件。对于熟练掌握经阴道操作的手术医生来说,常规的妇科良性疾病手术大多不需要辅助腹腔镜。对于子宫体部或底部的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等,首选还是经脐单孔腹腔镜,操作视野以及精细缝合的角度等更有优势。对于子宫下段、近宫颈的子宫肌瘤,尤其是后壁肌瘤,首选经阴道手术,因为这个位置经腹部腹腔镜(无论单孔还是多孔)反而更加困难。所以,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微创途径,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综合考虑,不能单纯为追求“无创”“微创”而一意孤行。对于普通老百姓,对于微创手术我们需要知道的关键点:1.狭义的微创,仅仅是外面伤口小。但是伤口并不代表手术质量高。高质量的手术,首先要满足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然后是对正常器官的保护,最后是并发症要少。如果是癌症手术,我们首先要追求的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死亡率低。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卵巢、输卵管的手术,在去除病灶的同时,我还需要追求对生育储备的保护,对卵巢组织的保护。关于这些,一方面是治疗理念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手术医生的擅长问题。让手术医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技术路线,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路径才是最佳,而不是盲目追求微创。2.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做微创例如,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曾经是全球标准术式,大陆医生的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也非常成熟,但是在2018年两篇重磅论文的影响下,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因其更高的复发风险和更高的死亡率从此跌落神坛。3.并不是所有医生都擅长做微创腹腔镜手术的兴起大约也就是最近20年的时间,经过10来年的发展,已经实现的全国普及。甚至一些地方因为腹腔镜手术普及率过高,导致当地年轻医生不会做开腹手术。即便如此,国内仍然有一批大咖级别的人物,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不做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在恶性肿瘤手术领域),但并不妨碍他们长期稳居行业顶尖地位。如果你能挂上这些大教授的号,并能有机会由这些大佬亲自操刀给您手术,实际上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如果你SB地去问教授,“您能不能给我做腹腔镜”,那场面就太过于尴尬了!对于单孔腹腔镜和经阴道手术领域,更是如此,因为单孔腹腔镜和经阴道手术的学习难度会更高,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掌握在这种艰难模式下的精细操作和复杂操作,所以也切不可勉强。如果我是患者,我宁愿主动交待,给我的主刀医生更加自由地在手术台上发挥的空间,以求更高的的内部手术质量,而非去苛求我的主刀医生去完成所谓“更加微创”的操作。
你敢信?巨大子宫全切术后她1天就出院了!最近连续做了多例因重度子宫腺肌症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的病例,完整履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流程,术前没有灌肠,不喝泻药。术后1天拔除尿管,术后住院时间均不超过4天,出院最快的一例,术后不到48小时就出院了!术后2天就能洗澡,出院后完全生活自理,自己做饭,做简单家务。1周后电话随访,其中1例仅有隐隐腰酸的症状,还是因为带孩子出去玩过后出现的,另有一例有轻度尿急症状,逐渐减轻趋势,并不影响正常生活。这是其中一例,巨大子宫,切除重量达500+g,两次剖宫产手术、一次阑尾切除术病史。手术结束于下午17:30,当天晚上9:30肛门排气,当天晚上开始正常饮食,当天晚上完成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术后不到48小时出院。术前的肚脐,肚脐上疤痕是以前腹腔镜切阑尾留下的。这是术后24小时的伤口。这出院1周后的伤口。手术标本称重525g。正常子宫重量大约50~70g。单孔腹腔镜手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虽然重度子宫腺肌症子宫较大,手术操作空间可能受限,但这都还不是我做单孔腹腔镜切除的最大的子宫,今年4月份那一例超过1000g的子宫应该是我目前做单孔腹腔镜切除的体积最大的子宫。巨大子宫无论是做单孔还是多孔,对手术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不过根据我最近1年多来做单孔腹腔镜的经验,单孔的操作模式或许对于巨大体积子宫的切除手术更有利。子宫切除术,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网上太多关于切除子宫后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的言论,不过都是张口既来的谬论罢了!对于重度子宫腺肌症,巨大子宫肌瘤,尤其是复发的子宫肌瘤或者多发性子宫肌瘤,这类良性疾病,要切除子宫,确实非常挑战很多人的底线。毕竟不切除,它也不要命,至少暂时不会要命。很多人都会顾虑,切除了会有什么影响?会有什么后遗症?下面我就悉数罗列一下网上流传的关于子宫切除后可能导致的各种影响!子宫切除术后可能会对女性产生以下几种影响:1.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切除后可能会影响盆底的支撑结构,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如压力性尿失禁或便秘。真相:盆底功能支撑的核心是由盆底肌肉、盆底筋膜构成的盆隔决定的。而单是盆底肌肉支撑就分三了层。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后方的肛门括约肌组成;中层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其间的一对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组成;内层为盆膈,是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筋膜则主要有尿道外韧带(EUL)、耻骨尿道韧带(PUL)和耻骨膀胱韧带(PVL)等,它们与前阴道壁共同形成尿道“吊床”,对尿道、膀胱起悬吊支撑作。这些支撑共同托起整个盆腔,当某个局部出现薄弱脱垂时,就会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如支撑尿道的局部松弛,会出现尿道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支撑膀胱的部分松弛,可能出现阴道前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等。支撑直肠的部分松弛,可能出现阴道后壁膨出伴直肠脱垂,导致便秘等。而子宫的韧带,并不包含在内,子宫的主要韧带,主韧带、骶韧带主要功能就是支撑子宫的。你如果没有子宫,就不需要它们支撑。此外,切除子宫后,我们可以把子宫骶韧带、圆韧带缝合到阴道残端上形成新的粘连,这对于术前已经存在子宫脱垂的患者,是对盆底脱垂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出道工作这么多年,做过不少因为子宫脱垂而切除子宫从而达到治疗脱垂目的的,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例,因为切除了子宫而导致盆底脱垂的!盆底脱垂的根本原因,从影响程度排序依次是:阴道分娩>慢性咳嗽、哮喘>年龄增长相关泌尿生殖道萎缩>营养不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切除子宫后就脱垂了?或者漏尿了?看懂上面的排序,自然会明白。年龄大了也会增加漏尿风险。既往阴道分娩经历,加上年龄大了,泌尿生殖道萎缩,就会在50岁以后逐渐出现漏尿症状加重。至于为什么很多人会怪到子宫切除为罪魁祸首呢?这就要提到普通人认知逻辑混乱的问题。很多人习惯于把简单的先后关系归结为因果关系。她如果切除子宫是在50岁之前,50岁之后出现漏尿症状,她就可能归咎到是切除子宫导致的。而实际上并不是!刚切除子宫的时候,她卵巢功能还在,虽然不来月经,但雌激素水平在线,没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的问题发生,所有不会出现漏尿。但是50岁过后,她卵巢功能没有了,雌激素不在线了,出现了泌尿生殖道萎缩,伴随而来的漏尿就可能出现了。2.性功能改变:子宫切除可能对女性的性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性欲下降、性唤起困难等问题。真相:子宫并不是女性性快感的来源,快感主要依赖阴道、阴蒂等部位的敏感神经,而这些区域并不会因为手术受到影响。因此切除子宫并不影响性生活。女性性器官的神经分布主要集中在阴蒂、外阴及阴道外1/3。某些人天真地以为在性生活过程中,女性会觉得顶到子宫会爽。讲道理!在性高潮的时候,女性可能会渴望更深的进入,但这是基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如果女性阴道长度不够,真的用力顶到子宫的话,导致的可能不是快感,而是疼痛和恐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阴道撕裂,大出血。对于良性疾病的子宫切除手术,对阴道长度影响并不大,并且阴道是具备一定适应性的肌性管道,有较好的延展性。即便因为宫颈癌手术切除部分阴道的女性,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性生活逐渐让阴道变长,从而逐渐适应正常性生活的需求。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切除子宫后影响性生活呢?实际上:第一影响因素是年龄。无论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性能力、性欲望都会出现下降。虽然女性在性活动中处于被动接纳的状态,但是有欲望的接纳,和无欲望纯粹被动的接纳,对于交互双方,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验感都是完全不同的。第二是对术后创伤的恐惧。通常情况下,切除子宫后的伤口完全愈合需要2个月的时间,我们会嘱咐禁同房2个月。术后2个月复查,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缝线完全吸收,就可以安全地进行性生活了。但是,很多病人并没有被建议积极地进行性生活,用进废退,即便不是因为年龄的因素,久而久之性能力都会下降。而有些患者即便在被告知可以正常性生活之后,出于对手术的恐惧,仍然不敢进行性生活。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才是导致女性性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在我的门诊,所有切除子宫后女性,甚至包括宫颈癌病人接受放疗的女性,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我都会跟患者强调性生活的重要性。一方面增进夫妻感情,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都有好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对身体健康还有好处。不怕感染吗?不是容易得阴道炎吗?不怕感染HPV病毒吗(尤其是宫颈癌的病人)?真实情况是,性生活能增加阴道粘膜的厚度,增强阴道粘膜的抵抗力。对于宫颈癌放疗后的病人,还能避免阴道挛缩、粘连、闭锁。做过妇科肿瘤的医生都知道,宫颈癌放疗后,如果发生阴道挛缩,粘连闭锁,对于随访病情是极其不利的。也就是说,将来发生什么问题都很难早期发现。性生活还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同房出血,是妇科常见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同房出血的症状,如:早期宫颈癌、宫颈息肉、阴道残端息肉、子宫粘膜肌瘤等。如果没有性生活,这些问题有可能被延迟诊断。3.月经停止和生育功能丧失:子宫切除后,女性将不再有月经,同时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良性子宫疾病,医生不会建议切除子宫。切除子宫都是非常明确,无生育要求,或者即便有生育要求,但因为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子宫病变程度等不可能自然生育的女性。4.激素分泌变化:切除子宫会老得快。真相:这在医生看来,这是最弱智的谣言了!普遍的医生都会科普,切除子宫不会老得快,切除卵巢才会。因为子宫不参与雌激素分泌,产生雌激素的是卵巢。而切除子宫的手术,实际上是对卵巢血供有短暂影响的。因为卵巢血供和子宫动脉存在交通吻合支。子宫在的时候,子宫动脉可以提供部分卵巢的血供。子宫不在了,卵巢血供全部由卵巢动脉提供。但这种影响是非常短暂的,病人通常不会有任何感觉。如果是切除子宫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的卵巢功能减退症状,铁定和子宫切除的手术无关,那就是年龄到了,卵巢自然衰退了。很多人都无法正确理解关于衰老的问题。衰老是人无法避免的事情。它无法逆转,无法延缓,不受任何主观意志而转变。随着年龄增长,人从40岁以后开始出现的各种症状,各种疾病,大部分都是和身体衰老相关的。有的问题能逆转,能“自愈”,而真实发生的器质性改变,是不可逆,不可能自愈的。包括,并不限于,临床常见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头晕头痛耳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多梦又尿频,……而大多数因为妇科良性疾病接受子宫切除的女性年龄都在40~50岁这个区间。很多人在术后几个月,或者数年后出现腰酸背痛腿抽筋,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典型的更年期症状。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些问题,现在突然出现身体这样那样的不舒服,非常难以接受。出现问题了嘛,总的要找个原因。没有原因我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于是做了各种检查,可能也没去妇科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怎么办呢?是因为老了吗?对于当代人类,人均寿命已经直逼80岁的今天,一个50岁左右的女性怎么能承认自己老呢?肯定不是。那怎么办?病因是一定要找的,但肯定不是因为老了。再加上当年她接受子宫切除的手术可能就是极其被动的,没有做足心里建设,于是乎,切除子宫后,人容易老得快这样的真实案例就诞生了。5.心理影响:子宫切除可能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有些女性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再“完整”,这种心理负担可能会影响她们在夫妻关系中的表现。这才应该是切除子宫对很多女性的真实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根源并不在于切除子宫这个行为本身,而来自于人类对于切除子宫这个行为的理解。并不是基于事实判断,而是基于价值判断。有很多人害怕切除子宫,并不是因为明确知道切除子宫会导致什么后果,她们只是模糊地认为切除子宫一定会导致什么后果,毕竟是个器官,存在总有它的道理,切除了总归是不好的。但是她们又完全说不上来到底是哪样不好。即便医生给她解释了上诉所有科学道理,以及各种数据,即便她全都听懂并理解,但是对于“切除子宫后不好”这个阴影她始终很难去除。以至于她宁愿去忍受长期的疼痛、出血,甚至无性婚姻,也无法下定决心做手术。我最近其中一个病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情况在子宫腺肌症这个群体还比较普遍。因为子宫腺肌症这个病,生长速度缓慢,但对于重度患者,症状又特别严重,甚至痛不欲生那种。那位患者因为重度腺肌症导致重度贫血甚至需要输血治疗,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斗争,甚至在临近手术前一天晚上依然在犹豫她这个子宫到底要不要再挣扎一下。当然,在我和她沟通的整个过程中,我是从来没有积极主动地劝她或者建议她一定要切除子宫的。我始终保持客观地告诉她,还有保守治疗的手段可选。作为医生,这也是最基本的执业操守。医生的义务是充分告知病情、治疗选择和利弊,选择权完全在病人自己。针对这类人群,我们需要积极主动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塑造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正确理解生命和健康、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而这,又是一个更加漫长和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