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人平均高4~8厘米。那么怎么运动,运动多长时间合适呢? 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好操作,易实现的运动。1.跳绳:跳绳是最简单、最好的增高运动,不太受场地、器械和人员的限制,方便易行,也是我们最推荐的运动方式。但是跳绳也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说明,首先跳绳要求的是高度,一般要距离地面10公分以上,其次是强度,一般心率达到120次/分,坚持2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自身生长激素分泌,拉伸骨骼,达到促进增长的作用。2.单杠悬垂:两手正握单杠,做静止悬垂动作,到稍感吃力时为止,或者一次悬垂20~30秒,腹部肌肉应尽量放松,一次做几个回合。3.打篮球:篮球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长高的运动,打篮球过程中很多跑跳的动作,利于骨骼拉伸拉长。 4.游泳:游泳是全身运动,更需要四肢拉长伸展,这对于刺激骨骼增长非常有利,因为需要到游泳馆完成,受条件所限,并不适合所有人。当然,还有像跑步、羽毛球、摸高跳跃等纵向拉伸运动都是很好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自由选择,但要掌握强度和时间,一般要每天40分钟左右,刚开始练习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循序递进,切忌一开始就高强度,长时间,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坚持,或者造成拉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今年已经有多位朋友向我求证,说目前有一种日本生产的降糖药,仅一周吃一次,能治愈糖尿病,是真的吗? 我只能说:呵呵,你信吗?首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还不能治愈,但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增加运动,再加上药物治疗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的。良好的血糖控制加上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管理可以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过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其次,所谓的神药,是日本武田制药原研的长效DPP-4抑制剂(琥珀酸曲格列汀),这个类型的药物还有5种,包括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只不过日本这个药物是长效制剂,一周服用一次,与我们市面上的此类药物的优势是服用方便,从药物作用机制和效果都基本类似。当然这类药物是近几年开发的糖尿病领域比较新的药物,作用也相对独特,它除了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选对适用人群,可以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是绝对没有网上宣传的那样能够治愈糖尿病。所以,再次提醒广大糖友,且莫听信网上的过度宣传,而且网购由于进货渠道问题,销售资质问题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存在买假药的风险。而且这类药物医院都有,但药物都有适应人群和个体差异,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本文系马慧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男性,15岁,汉族,学生。发现个子矮小4年于2010-4-26 入院。缘于4年前发现个子较同龄人矮小,每年生长不足3cm,不喜运动,思睡,畏寒、纳差、乏力,无发热、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腹痛、便秘、腹泻,无明显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毛发脱失,学习成绩尚可。3月前曾就诊于邢台某医院,垂体MRI:垂体瘤,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入院查体:T36.1℃ P62次/分 R18次/分 BP98/65mmHg身材较矮小(身高135cm),营养中等,自动体位,表情自然,神清语利,查体合作。皮肤粗糙,,颜面及眼睑水肿,结膜无充血及苍白,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2次/分,律整,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1. 垂体激素ACTH(pg/mL)TSH(uIU/ml)GH(ng/mL)FSH(IU/L)LH(IU/L)PRL(ng/mL)14.3>150↑0.294.535.9718.52.生化全项:碱性磷酸酶 189IU/L,肌酸激酶1034mmol/l,甘油三酯2.83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 1.29mmol/L3.甲功TT3﹤0.3nmol/l(1.3-3.1),TT4 ﹤5.4nmol/l(66-181),TSH ﹥150uIU/ml(0.27-4.2)4.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多发稍强回声结节;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腺瘤样增生。治疗:左旋甲状腺素钠50vg 1/日。1月后:TT3 :0.6nmol/l(1.3-3.1),TT4 :51nmol/l(66-181),TSH :100uIU/ml(0.27-4.2),左旋甲状腺素钠加量至75vg 1/日。肌酸激酶360mmol/l2月后:TT3 :1.2nmol/l(1.3-3.1),TT4 :60nmol/l(66-181),TSH :96uIU/ml(0.27-4.2),左旋甲状腺素钠加量至100vg 1/日。肌酸激酶240mmol/l以后根据甲功调整左旋甲状腺素钠剂量。6个月后:TT3 :1.6nmol/l(1.3-3.1),TT4 :78nmol/l(66-181),TSH :4.0uIU/ml(0.27-4.2)。肌酸激酶200 mmol/l。此时甲状腺素钠150vg 1/日。垂体MRI显示,垂体腺瘤样增生已消失。体会:原发性甲减引起甲状腺激素减低,反馈性刺激垂体TSH过度分泌,久而久之可引起垂体增生,这这时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可使垂体恢复正常。所以如果患者首先以垂体瘤就诊,一定要查垂体激素,如果TSH水平升高,一定要进一步查甲功,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患者可治愈,切不可见到垂体瘤就盲目外科切除,这样会导致患者终身痛苦。
李某,女,50岁,经常睡不够,没劲,胃口不好,身体瘦弱,10余年一直被当作胃炎间断入院治疗,病情却时常反复。今年开始间断出现抽搐,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入院检查血钠105mmol/L,氯73mmol/L,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诊为癫痫治疗,病情仍无明显好转。患者反复辗转于各医院消化科、神经科就诊,仍有顽固低钠,间断抽搐发生。11年12月20日来到我院内分泌科,追问病史患者曾有产后大出血,产后无乳,30岁就闭经了,这些年来一直怕冷,容易疲劳,经常头晕目眩,睡不够,不能正常工作,根据其典型病史,症状及垂体激素等检查,确诊为Sheehan综合征,给予静脉激素替代治疗,3小时候患者意识恢复、精神及饮食均有好转,血钠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激素治疗后出院,目前患者一直坚持服用每天1片强的松,1片优甲乐治疗,身体状况良好。Sheehan综合征是由于分娩后大出血引起垂体坏死而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的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因其可引起低血压、低血糖及顽固性低血钠等情况,所以经常表现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各种精神症状。本病症状、体征差异较大,病初可有多种不同表现,易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该病补充相关激素后症状可迅速缓解,故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所以顽固性低血钠的患者一定不要忘记检查垂体及肾上腺功能。这种疾病需要终身激素替代治疗,如果自行停药会导致激素缺乏,水电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如果患者突然患有其他疾病,激素就需要加量,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引发的心血管疾病(CVD)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受损及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始动因素。因此,研究内皮损伤的机制,寻找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有效途径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来源于骨髓、能在体外扩增并进一步分化为ECs而参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与血管新生,不管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均证实新生血管中25%的ECs是由EPCS分化而来的[1],所以,EPCs被认为是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和损伤血管进行治疗的重要生化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是保证EPCs迁移能力的重要物质。在体内高糖环境下可引发氧化应激的出现,而氧化应激又可以导致EPCs功能受损及一氧化氮(NO)产生减少,而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预EPCs后可使其分泌NO增加,功能恢复[2,3]。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非酶抗氧化系统,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α-硫辛酸(ALA)、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Se)等。本研究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孵育EPCs,诱发氧化应激,测定培养上清的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观察GPx-1和eNOS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GPx-1和eNOS的蛋白表达,然后应用抗氧化剂ALA进行干预,来探讨葡萄糖引发EPCs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措施,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15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编号:902035。1.1.2 试剂 MDA及NO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50%葡萄糖注射液(华瑞制药有限公司),EGM-2MV培养基(美国LONZA公司),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有限公司),人纤维连接蛋白(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胰酶(美国sigma公司),RNA提取试剂Trizol Reagent(美国Invitrogen),逆转录酶(M-MLV )、随机引物均为美国Promega生产,兔抗人多克隆GPx-1抗体(英国ABCAM公司),兔抗人多克隆eNOS抗体(美国Santa公司),ALA(日本卫才制药有限公司)。1.1.3 实验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756MC)(上海精密仪器科学有限公司),ABI 730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系统(美国PE公司),UVP凝胶扫描系统(美国UVP 公司),DYZ22A型双恒定时电泳仪及DYY-Ⅲ桥式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倒置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超净台(HFsafe1200)(力康发展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MCO-15AC)(德国Heraeus公司),细胞培养板及培养瓶(美国Corning公司)1.2 实验方法1.2.1大鼠骨髓EPCs培养用手术剪将处死大鼠的下肢取下,剪去下肢的皮肤,将下肢置于75%酒精浸泡30min,于超净台中沿膝关节将股骨与胫骨分开,剔除尽大鼠下肢的肌肉,无菌的条件下暴露下肢骨,浸泡在含有PBS的培养皿中,将大鼠下肢骨从两端截断,于超净台中用PBS反复冲洗骨髓腔,然后将冲洗液缓慢叠加于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上, 2000转/ min,离心20min,离心后管内液体分为三层,吸出中间白色云雾层,加入4倍体积的PBS混匀,1000转/ 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后,再重复洗涤1次。末次离心后,弃上清,加入EGM-2MV重悬细胞。Fn按照5ug/cm2,铺被到孔板里,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六孔板及24孔板中,接种密度为2×106个/mL。48小时后首次全量换液,以后每天换液,7天后隔天换液。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1.2.2EPCs的鉴定形态学鉴定: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EPCs摄取DIL-Ac-LDL,结合FITC-Lectin-UEA-1的实验:将培养第10天的细胞,加入含DIL-Ac-LDL(2.5ug/mL)培养基,孵育4h,用PBS洗涤3次,2%多聚甲醛固定20min,再加入FITC-Lectin-UEA-1(10ug/mL),孵育1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双染为橙黄色的细胞为EPCs,计数双染细胞。1.2.3实验分组用0.25%胰酶/0.02%EDTA消化培养4天的EPCs,分组贴壁24 h后分别给予葡萄糖5 mmol/L作为正常对照组(NC)、30 mmol/l葡萄糖作为高糖组(HS),葡萄糖(30 mmol/l) +α硫辛酸(40g/l)作为ALA组,孵育EPCs 48小时,检测各项指标。1.2.4 NO及MDA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Western blot法测定EPCs GPx-1及eNOS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EPCs GPx-1 mRNA的表达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具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2.1 不同干预措施对EPCs分泌MDA的影响(Table 3)高浓度葡萄糖干预48 h后培养上清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用ALA干预后与高糖组比较MDA水平下降(P<0.05)。2.2 不同干预措施对EPCs GPx-1及eNOS表达的影响(Fig1-4,Table 1) 高糖干预48小时后 EPCs GPx-1及eNOS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A干预后EPCs GPx-1及eNOS表达较高糖组显著增加(P均<0.05)。2.3 不同干预措施对EPCs GPx-1及eNOS mRNA表达的影响(Fig5-8,Table 2)高糖干预48小时后 EPCs GPx-1及eNOS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A干预后EPCs GPx-1及eNOS mRNA表达较高糖组显著增加(P均<0.05)。2.4 不同干预措施对EPCs分泌NO水平的影响(Fig9,Table 3) 高糖干预48小时后 EPCs分泌NO水平低正常对照组(P<0.05),而ALA干预后EPCs eNOS表达较高糖组显著增加(P <0.05),培养上清NO水平升高。讨 论2004 年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年会上,Banting奖获得者Brownlee做了演讲:无论大血管还是微血管并发症都是同一发病机制,即高糖损伤的共同基础---氧化应激的 [4];同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年会最高奖获得者Ceriello发表演讲,认为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生机制---共同土壤学说。EPCs是在循环外周血中存在的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EC)的前体细胞,它来源于骨髓、脐血或胎肝。在血管损伤或组织缺血的情况下 , 存在于骨髓中的EPCs可以应答于局部释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而增殖,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动员至外周血液循环,特异性的归巢于损伤或缺血部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再内皮化[5]。一旦EPCs数量及功能受损,内皮损害和修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内皮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由此发生动脉粥样病变。因此内皮祖细胞对于调节内皮细胞凋亡/再生平衡及保持内皮层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EPCs的功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Dernbach等[6]检测了健康成人EPCs的氧化敏感性,发现健康成人的EPCs细胞内ROS水平较低且氧化剂介导的凋亡较脐静脉内皮细胞低,而且EPCs表面的抗氧化剂如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GSH-Px和CAT的表达较脐静脉内皮细胞增加,说明健康人的EPCs较内皮细胞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了其生存能力,但这并不足以抵御危险因素对EPC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在高水平氧化应激情况下,EPCs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导致细胞凋亡和衰老,从而损伤其功能[7]。血糖升高能通过PKC途径激活细胞内NADPH,生成大量活性氧族(ROS) ,损伤细胞,引起细胞正常生物活性下降,能量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其他功能紊乱[8] ,也就是说,在高糖状态可以诱发氧化应激。还有研究表明,高糖可通过氧化应激和P38MAPK途径影响了EPCs的骨髓动员和存活率[9,10]糖尿病患者和葡萄糖处理的EPCs造成NO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或eNOS的辅基四氢生物蝶呤(BH4)下降,从而出现eNOS的解偶联,产生超氧负离子(O-),导致活性氧簇(ROS)的积聚,进一步使EPCs的数量及迁移能力降低〔11〕。被氧化LDL介导的细胞的氧化应激在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其关键性作用。OxLDL通过促进EPCs衰老的而影响其功能[12]是通过对EPCs eNOS的抑制作用来实现的[13],最近的研究,糖尿病患者ox-LDL通过P53介导的信号途径导致EPC功能失调[14],相反HDL由于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的特性而被认为是血管功能的保护因子[15]。本研究应用高糖孵育大鼠骨髓源EPCs 48h,结果表明,培养上清中MDA水平显著升高,说明高糖可导致EPCs产生氧化应激。Quagliaro 等[12 ] 的研究也提示,高浓度葡萄糖尤其是波动性高糖可通过二酰甘油及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的过度表达而活化蛋白激酶C(PKC) 通道,改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使细胞凋亡及DNA氧化损伤[16]。GPx-1是一个关键的氧化还原蛋白,它在保护内皮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从而保持血管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17],在离体颈动脉的斑块GPx-1活性下降。还有研究表明[18],GPx-1过表达能够使高浓度半胱氨酸培养的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持正常。另外,还有研究表明[19,20]缺乏GPx-1不仅会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而且存在心脏和血管结构异常。另外,从GPx-1敲除小鼠分离的Ac-LDL+Lectin+ VEGFR-2+ eNOS+细胞无论体内还是体外都在促进血管发生方面存在功能缺陷并且存在对氧化应激敏感性增加[21]。C反应蛋白(CRP)干预EPCs后导致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表达上调,使GPx-1及其它抗氧化酶表达下调,同时导致EPCs在体内的衰老和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细胞凋亡增加〔22,23〕。eNOS是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样酶, 可催化黄素介导的从电子供体NADPH到亚铁血红素辅基的电子转移。eNOS的辅基BH4 靠近亚铁血红素基, 可将电子传递到L精氨酸的胍基氮上从而产生NO。缺少L精氨酸或BH4时, eNOS会产生O2- 和H2O2 , 这个现象被称为eNOS解偶联 。eNOS在EPCs的动员与功能调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NOS解偶联引起ROS水平升高从而造成EPCs功能受损。在糖尿病患者,eNOS解偶联减少了糖尿病患者的EPC数量,降低了其功能,最终导致了血管疾病的发生[24]。有研究表明,eNOS是保证EPCs迁移能力的重要物质,eNOS基因敲除小鼠可导致EPCs迁移能力下降[25],而保证eNOS的充分表达,保证NO的正常分泌及正常的生物活性是维持EPCs正常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应用高浓度葡萄糖干预EPCs48h,发现EPCs的GPx-1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时存在eNOS蛋白表达mRNA表达及下调,NO分泌减少,所以,本研究结果说明高糖除了可以使EPCs产生氧化应激之外还可以下调其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损伤其抗氧化能力,影响其功能。ALA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它可以清除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研究表明,ALA可以通过增加NO的活性,减少ROS的产生[26],抑制NF-κB的表达,而改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以通过激活内皮细胞AMPK途径,逆转高糖诱导的线粒体膜超极化作用,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本研究通过对高糖孵育的EPCs应用ALA进行干预,结果发现,EPCs的GPx-1及eNOS表达均上调,EPCs分泌NO增加,分泌MDA减少,说明ALA治疗可以减轻高糖诱导的EPCs产生氧化应激,恢复其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其功能。总之,高浓度葡萄糖一方面可以诱发EPCs产生氧化应激,另一方面减少其抗氧化酶的生成与表达,损伤其抗氧化能力,而抗氧化应激治疗可以改善EPCs的抗氧化能力及分泌NO能力。这提示我们,抗氧化应激治疗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流调显示,全球范围内性早熟的发生率持续增加,我们国家亦是如此。女孩性早熟的患病率显著多于男孩。有关性早熟的危害,详见我的往期内容“性早熟如何影响身高?”。 许多家长们听到孩子诊断“性早熟”十分紧张,加之在网上或自媒体看到一些夸大性早熟危害或者比较激进的宣传报道,更加重了这种焦虑和恐惧。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药物干预。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性早熟属于缓慢进展型,对成年终身高没有明显影响,也不会导致早初潮,可以不用药物进行干预,但要密切观察。其次,部分性早熟患者,虽然骨龄提前,但是诊断时身高已经比较高了,预测终身高损失不大,且月经初潮较早的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大,也不需要治疗。 但是,也要提醒家长朋友们,一部分性早熟骨龄增大明显,骨骺提前闭合,预估成年期矮小比较明显或者第二性征发育,月经初潮会给没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就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最后要特别、特别提醒,是否需要药物干预要让专业的的医生进行全面评估,麻痹大意和过度治疗都是不可取的。而且不管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都必须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结构调整,加强运动等,具体怎么做,详见我的往期内容“预防性早熟,健康长高”。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 是当今最复杂的医学科学难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的疾病或病变。为了让大家关注罕见病,让罕见病患者不再孤单,由欧洲罕见病组织于2008年2月29日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其后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罕见病日宣传主题是“连接健康和社会关怀”。现在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 罕见病其实并不算罕见。其病因复杂,多数是由遗传缺陷所导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罕见病受累的器官不同,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罕见病以身材矮小为主要或者特征性表现,比如成骨不全症,普拉德-威利综合征,21-羟化酶缺乏症,努南综合征,低磷酸酯酶症,低血磷性佝偻病等等。下面我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些存在生长发育障碍,伴随身材矮小的罕见病:1.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发病概率在一万分之一到一万五千分之一左右。他们像娃娃一样娇小可爱,但是一个拥抱、蹬一次被子、甚至在看动画片时哈哈大笑都有可能使他们骨折。表现为频繁骨折、身材矮小、听力渐进性失聪、眼睛巩膜呈蓝色等,由于患者极易骨折,民间俗称“瓷娃娃”,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矫形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普拉德威利综合征俗称小胖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是十五号染色体长臂异常导致的疾病,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患儿是由于父亲的十五号染色体有微小缺失导致,发生率约1/12000至1/15000。临床症状复杂,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患者可有窄脸、杏仁眼、斜视、窄鼻梁等一系列的特殊面容表现,出生时体重偏低,出生后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哭声微弱、四肢活动力差,而且生长缓慢,还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先心病及智力发育障碍。治疗上需要多学科参与、综合管理。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表型特征,针对不同的内分沁代谢及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干预。3.努南综合征努南综合征为散发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因有特殊面容和多发畸形被发现。主要特征包括:特殊面容(眼距增宽、睑裂下斜、蹼颈)、先天性心脏病、身材矮小和胸部畸形。大约25%的患者有精神发育迟滞,一半的患者有出血倾向。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系统、眼睛和皮肤可不同程度受累。治疗上可以采用生长激素改善矮身材,其他需要对症治疗和定期随访。4.低血磷性佝偻病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型或X型腿)、生长迟缓等。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没有特效药物,以补充钙和磷为主,预防严重骨折。5. 21-羟化酶缺乏症21-羟化酶缺乏症,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中最常见的类型。经典型患者出生即可出现生命危险,不典型或轻型可以表现为性早熟,导致骨龄加速进展、矮身材以及青春发育异常,并影响生育能力,有的女性可有男性化特征,使得家长误当男孩对待。此病容易漏诊和误诊。主要以补充激素治疗为主。6.低磷酸酯酶症低磷酸酯酶症(HPP)是一种以骨骼矿化障碍及牙齿脱落、血液及骨骼碱性磷酸酶水平反常性减低为特征的罕见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患者还可有癫痫发作、骨骼疼痛、骨骼畸形、骨折、肌肉乏力、步态异常、身材矮小等一系列表现。特异性的酶替代治疗是目前HPP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价格昂贵,国内没有上市。 由于罕见疾病的发生几率很低,它们所能获得的研究资源非常有限,治疗药物有限或根本无药可医治,所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特别提醒,罕见病孩子的妈妈,再次生育的时候,就需要做针对遗传病的产前检查,行产前遗传咨询,避免再生出同样疾病的孩子。希望社会能更多了解罕见病,关注罕见病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以爱之名,让他们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