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抢救时效性强、抢救难度大等特点,是临床医学的重点和难点。马季老先生多年前就被诊断为冠心病,他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治疗,马季之死,大家都关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挺大,好多人都在问我,究竟怎样才能避免于心脏病之患?得了心脏病又该怎么样保养呢? 讲到心血管病的预防,结合我在心内科工作多年的救治及预防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首先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注意合理饮食、不吸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其次,要认真对待并积极处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再次就是要重视已患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防止再发)策略。这样做效果很好,从我随访治疗的很多例病人,包括我们医院很多职工及其家属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左室扩大重塑等一些情况都稳定住了病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动脉硬化药物逐渐发挥作用,拮抗神经内分泌功能药物发挥作用,病人的心脏及动脉血管状况逐渐地好转,明显减少了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改善饮食结构,注意合理饮食 可选择胆固醇含量低且有助于心脏健康的食品,包括水果(苹果、梨、干果、柚子、橘子及草莓等),蔬菜(椰菜、胡萝卜、玉米、菜豆及洋葱、大蒜),海鲜(蛤类、蚌类及牡蛎),含有3种脂肪酸的鱼类(鲑鱼、竹荚鱼),大豆、坚果和谷类食品等,每天吃3个以上的水果或等量的蔬菜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病率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而且这些食物的可溶性纤维具有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每天脂肪摄入量一般不应该超过日常所需热量的30%,人们应注意选择吃白肉如鱼、鸡肉;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应控制钠盐的摄入量;适量饮酒可以增加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但不宜过量;体重超重会导致血压升高而患上心脏病,因此体重控制非常重要;吸烟可以引发多种疾病,戒烟成功的话,因心脏病而死亡的可能性将降低50%,戒烟3年,其心脏病发病率和从不抽烟的人完全一样。对于这些措施统称为预防措施中的‘管住嘴’。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长期坚持有氧锻炼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这对追求健康心脏的人来说,是最好的“预防药”,它可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和治疗动脉硬化,也能增加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HDL。一般可选择锻腿部和臀部肌肉的运动(比如行走或骑车),持续30分钟,力求使心跳达到规定的指数,每周应坚持5次这样的有氧运动;其它如举重、瑜珈功等也有助于心脏健康。同时适量运动与控制体重还是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工作和有效手段。而这些措施又统称为预防措施中的‘迈开腿’。 保持健康心态 这是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抑郁的人心脏病恶化比率是常人的1.7倍,而这些人因心脏病而导致的死亡率是常人的3倍。我的好几个年青患者(最小的仅32岁)都是因为生活过于紧张劳累外加过量吸烟而发生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并没有显示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是紧张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收缩、随后血栓形成堵塞了冠状动脉造成的,主张工作、学习、生活等均应有张有弛,要努力学会紧张工作过后抽出哪怕是一点点时间来放松自己,生活中要多学阿Q、而不要什么事都想去PK一下,保持良好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尝试形象化思维或者做瑜珈功;试着在散步时找一个同伴聊天,这样可以释放并减轻压力。因此,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健康的心脏! 正确对待冠心病危险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病几率是 常人的2至4倍,高血压也可以导致心脏病,血脂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紊乱,如果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而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理想水平,最终将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这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因此要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就必须在平时积极去调控好这些危险因素。 正视冠心病现实,积极配合你的医生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 如是你已经患上冠心病,除了确保高质量做到上面提到的几点外,还要定期做相关的医学检查,并在心脏专科医生指导下服药如阿司匹林等。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多变,再加上易患呼吸道感染,这都会使原处于稳定的心脏趋于不稳定而容易发病,因此,心脏病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饮食保持清淡,千万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因为每年我在心内科都要遇上很多因暴饮暴食而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的病人;不要过劳,要做到劳逸结合;冠心病发生时多半会胸痛不适,因此如果你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胸口或胸正中部位疼痛,应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心绞痛,如持续20分钟以上,尤其是含服硝酸甘油5-10分钟后仍不能缓解,须尽快到医院就诊,以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最近我们医院内二心内科就收治了多例胸痛病人,年龄均在40-60岁之间,多在劳累后发生,总认为自己是感冒或吃坏了东西造成的,开始都没太当作回事,等到是在痛得忍受不了了才来到我们急诊科,急诊科医生一查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虽然经过我们紧急救治,病人获得了新生,但仍有些遗憾,因为大多数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黄金6小时’(这里指的是:在心肌梗死发生后6小时内打通闭塞血管的话,患者的心肌细胞可以不发生坏死)!因此,我们还是想借此机会郑重提醒各位患者:‘有胸痛’一定要马上‘去医院’看医生,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说起冠心病大家并不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也在上升。现就患友们问得比较多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来,阐述一下:一、冠心病是怎么回事?平时看病时大夫说的有些听不懂心脏本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硬化,导致心脏自身血液需求跟不上,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我们称之为冠心病。把冠状动脉比作河流,河水为血液,如果河道出现淤积或堵塞,那么下游的水流会明显减少或断流,这时候会导致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的发生。如果自己患有冠心病,应更多的去了解此病,重视冠心病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在猝死的病例中近百分之九十的因为冠心病引起,而且年龄易发生在20岁~60岁。患了冠心病就要明明白白去和他做斗争,正确的治疗和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医院、医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二、冠心病的诊断与检查需要做什么,为什么我的检查费用这么高好多病友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是很清楚有时候会对医生给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有想法,尤其是冠脉造影、64排CT、支架植入、冠脉搭桥等方面。在选择医院医生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为就诊做足准备。任何疾病的诊断都离不开病史、症状、体征、必要的检查和化验,对于冠心病诊断也不例外,有的病友症状很典型,加上心电图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也有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检查也没问题,但经过冠脉造影发现冠脉血管的狭窄等等。也就是说在冠心病诊断方面不一定查遍所有才能诊断,不过有时诊断很容易,可为了进一步治疗,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冠心病的无创检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显影、心脏超声、64排CT等,除外64排CT,其他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血,也可以明确部位,唯一不足是不能明确了解冠状动脉具体病变情况。64排CT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他是非侵入性冠脉血管影像重建,能够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对于较细小的血管是不行的,对于这项检查从某些方面可以取代冠脉造影,但非绝对,下边介绍下冠脉造影,大家可以看出这些区别。简单的说冠脉造影就是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到冠状动脉建立一个通路,通过造影剂在x线下查看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检查,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开刀手术,创伤很小,不过也有危险性,但概率很低。目前冠脉造影应用很广泛,比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脉搭桥前检查、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前检查等等,目的就是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使诊断和治疗更加明确。如果64排CT发现冠脉狭窄程度需要介入治疗,在支架植入前还是要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如果CT发现病变轻,但是症状很典型,属于不稳定心绞痛,这时候也是需要做造影检查来排除严重病变的可能。64排CT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可信度还是比较高,对于病变很轻或没有,这时候做CT可以避免有创检查,减轻痛苦。对于选择那种方式进行检查,一定要听听医生的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关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方面要治疗,一方面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的进一步损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治疗的方式主要有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应基于病情,大夫会跟患友协商确定。下边简单介绍一下。药物治疗是基础,也很重要,目的就是改善冠脉供血,根据自己的病情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明确一点,一定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药物,不要擅自更改药物或者剂量,尤其冠心病,会对病情会很不利。平常要特别注意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一有不舒服,立即用药。冠心病介入手术和冠脉搭桥属于冠心病有创治疗,大家也是平常谈论非常多的。这两种治疗方式都需要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支持,也就是根据冠脉的病变程度,确定那种治疗方案更合适。支架植入是把血管狭窄部位用支架撑起来,明显改善冠脉血流,相对搭桥对身体创伤小,对于急性心梗的急诊治疗方面,能够明显降低心梗的死亡率,适合病变程度较轻,单支病变的治疗。在冠脉造影检查后,如果适合植入支架,可以和造影同期完成,避免再次穿刺的痛苦。支架植入后不能取出,携带终身。缺点是支架部位有再次狭窄可能,前期要用药物干预,狭窄率较高,相对费用也高。对于准备做介入治疗的患者还有个疑问是选择药物缓释支架还是裸支架,药物涂层只是较金属裸支架降低了术后早期再狭窄的发生率,其远期疗效尚未认定,相对裸支架来说观察例数较少。这个可以从自身经济条件考虑,也可以根据就诊医院习惯或者医生建议考虑。搭桥手术的标准说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还是把冠状动脉比做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的某一段或某几段出现淤塞,整个心脏供血都不好,这种情况是不能够用支架来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人自身的血管,跨过狭窄位置再建一条或几条“河流”,让血流通过搭建的血管顺畅的到达狭窄的下游,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相对冠脉介入治疗,适应证范围广泛,可有效缓解症状,缺点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相对多。选择介入还是搭桥,一定是看冠脉血管病变情况,还要考虑优缺点,听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醒冠脉介入治疗在心内科,冠脉搭桥在心外或胸外。四、检查,治疗费用费用方面,冠脉造影大概需要5000块钱左右,做一个涂层支架,加上住院费用大概在3万左右,搭桥费用大概在4万左右,这些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人检查和治疗情况不同,费用上边会有些差别。五、选医,就医问题冠心病治疗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可以遵循就近原则,考虑自身的便利,冠心病是一常见病,各个大医院治疗都没有问题,如果自身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就近医院没有条件进一步治疗,那需要来选择更大的医院或者知名医院。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上查冠心病、心脏介入、心脏搭桥这些关键词,会有在这方面其他患友推荐的医生排行榜,大家可以看到各地网友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的经验分享,可作为选择医院、医生的参考。需要做冠脉介入治疗的病友,要选择具有心血管病介入疗资质的医院,目前国家对这一块规定的比较严格,如果选定医院被允许做冠脉介入,那从水平上来说没问题,可以考虑。六、对冠心病患友不得不说的话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拖着。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都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相互弥补,不可替代。对于复杂病变,外科冠脉搭桥术仍是最佳选择。怎样预防冠心病也是非常重要,比如避免吸烟、肥胖等不良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里我们不做详细赘述。
误区一 :估计血压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关系。有的病人 ,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 ,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 ,即使血压明显升高 ,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 ,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 ,血压就一定不高。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 ,如 1周至 2周 ,至少测量血压 1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能“凭着感觉走”。误区二 :不求医、自行治疗 目前 ,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达几十种 ,各有其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 ,不仅药物种类繁多 ,制剂复杂 ,降压机制等也各不相同。自行购药服用 ,带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 ,也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所以 ,应先经医生诊断 ,作必要的化验检查 ,然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凭想像 ,或认为只要是降压药就能用 ,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 ,或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误区三 :不按病情科学治疗 有少数病人 ,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 ,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因为 ,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 ,而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明显 ,甚至无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 ,有一小部分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 ,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因此应当根据病情 ,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 ,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误区四 :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有的病人盲目长期服用一类降压药 ,服药只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 ,产生耐药性 ,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同时 ,有不少病人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压。另外 ,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程度等情况 ,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是不可取的。所以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误区五 :能降压的都是“好药” 有不少高血压病病人以为只要能降低血压的都是“好药”。而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是 :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连续用药而不产生耐药性 ;副作用少 ;能降低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 ;降压效果持久 ;服用方便 ;药价适宜。误区六 :只顾服药、不顾效果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标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小平 130/85毫米汞柱 ),而且要长期稳定 ,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的目的。由于种种原因(如怕麻烦、出差 ),不定期测量血压 ,一味“坚持”服药 ,此为“盲目治疗” ,会使得血压忽高忽低 ,或者出现不适感 ,并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反应。误区七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 ,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 (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 )外 ,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 ,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 ,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 (也称“脑贫血”),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甚至诱发脑出血 ,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甚。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 ,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 ,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 ,反而得不偿失。因此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误区八 :单纯依赖药物 ,不做综合治疗 有人认为 ,得了高血压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 ,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所以 ,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有 :一般治疗 (合理休息、适当镇静 )、饮食冶疗、运动等。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 ,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 6个月后复查血压 ,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可继续非药物治疗 ,并定期测血压 ;如症状明显 ,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 ,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 ,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本文系张永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肌梗死就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被血块塞住了,如果有严重的胸痛的话应该要马上叫救护车到医院的急诊室去。治疗就是用“溶血栓”的药物,或者要做一些紧急的措施(急症冠脉支架植入术)让血流恢复,这是越快越好,不要有时间上的耽误了!否则心肌就产生不可逆的坏死了! 何谓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部分心脏肌肉没了血液的供应,若无立即的治疗,就会导致心脏损害,影响心脏功能。心肌梗死有时也叫心脏病发作,或是冠状动脉栓塞。 心脏的肌纤维与一般的肌纤维不同,它能长时间工作把血液打到身体的每一部分去。与其他肌纤维一样,心肌纤维也很需要血液的供应,冠状动脉负责将血液供给到心肌的每一个地方去。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分支出来,分成左右两支。 如果我们有心肌梗死,就是我们冠状动脉中的分支塞住了,如此又有部分心肌失去血流与养份氧气的供应,面临坏死的危险,除非这梗塞的血管能迅速的恢复通畅。 如果冠状动脉的主干塞住了,那影响的范围就更大,大片的心肌受影响,如果只是小支干塞住了,那就是小范围的心肌受影响。如果一个人在心肌梗死后能够存活下来,那么心肌坏死的部份就会由纤维组织所替代,在数周后纤维化。 造成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栓塞,由血块形成,可能塞住主支干,也可能塞住小支干。 血块通常不是在正常的血管中形成的,无论如何,如果血管壁上有动脉粥样化,就较容易有血栓的出现。动脉粥样化是像脂肪样的斑块,就像水管久了有垢斑一样,动脉粥样斑块是在时间中经过数年形成的,在冠状动脉中会在许多处出现,斑块的外壳会较硬,里边有软软的脂肪核心。 如果斑块的外壳爆裂,会使里边软的脂肪核心暴露出来,这样就会促使血液经由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因此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心肌梗死的最根本原因。 治疗时用溶血栓药物或是经由冠状动脉扩张术,如此使血栓溶解或是冠状血流恢复,使心肌受到的伤害减小,减轻受伤的范围。 还有一些原因会使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肌梗死,例如冠状动脉炎、心脏穿刺伤、冠状动脉以外的血栓跑到冠状动脉内、古柯碱滥用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脏手术的并发症、还有其他罕见的心脏疾病等等。 张永江副主任医师指出存在冠心病的病人一定要学会有关心脏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哪些人会得到心肌梗死呢? 心肌梗死随着年龄增高,发生比率会不断的增加,50岁以上就较有可能发生了,有时年轻人也会有,男人的发生比率比女人高,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有心绞痛的人特别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胸痛、新发生的心绞痛与稳定的心绞痛近期恶化加重等,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也有人完全没有心绞痛的症状,直接演变成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严重的胸痛,中医形容心肌梗塞:“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疼痛可延伸至下巴,到左臂,最后到双臂;有些患者会冒汗,感到恶心,眩晕;疼痛有些类似心绞痛,但疼痛的程度大很多,且心绞痛的疼痛有时是数分钟就缓解,但心肌梗死的疼痛至少15分钟,有时至数小时。 小范围的心肌梗死有时疼痛不明显,甚至没有感觉到痛感,疼痛轻微时还会被误认为是胃酸逆流时的食道烧灼感。大范围的心肌梗死会导致猝死。 如果怀疑自己有心肌梗死该如何?应该是立刻呼叫救护车,手边如果有阿斯匹灵,先吃一颗下去。 很多人有严重的胸痛但不是心肌梗塞,如严重的胃食道逆流,胆结石,但最重要的鉴别是否是心肌梗死的方法就是做心电图。有病态性的Q波,ST段弓背升高,但是仍有例外,有些人心电图正常,但仍有心肌梗死。 抽血检查troponin,如有升高就可确诊为心肌梗死。Troponin在心肌中有,心肌受损时troponin就会释放至血流中,抽血可检验出来。心肌受损的程度大约可由心电图加上血液中troponin浓度来估计。还有一个抽血指标可供参考,就是creatinine kinase,这也是心肌梗死时从心肌释放出来的物质。 心肌梗死常服的四种药 一旦有过心肌梗死,需要终身服药。以下4种药是常用的: 1.阿斯匹灵(aspirin):减低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块形成。如果无法服用阿斯匹灵,医师会用其他抗血小板药替代,如clopidogrel。 2.β-阻断剂,可降低心搏速率,减少心肌梗死复发机率。 3.ACE inhibitor(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这种药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是心脏的保护作用。 4.Statin降血脂药,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抗炎反应,稳定斑块,降低室颤阈值,降低死亡率,为一十分重要的药物。 5.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些危险因子是可以预防与治疗的:抽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缺乏运动、饮食不良、肥胖、酗酒与糖尿病。注意这几项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心力衰竭的患者经常反复住院,活动量稍大就会感到胸闷、气喘,这时候就会有人选择卧床,不敢运动,生活质量下降,几乎成了一个废人,那么,慢性心衰患者要不要运动,该如何运动呢?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展开阐述。 心力衰竭患者在慢性稳定期的主要症状是活动后乏力、气短,表现为运动耐量的降低。已经证实科学的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心肌的适应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2004年,对9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801名患者,其中395名为运动训练组,406名为对照组)进行了荟萃分析研究,随访时间平均为705天,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且,运动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显而易见的。HF-ACTION研究采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量表,结果证明运动训练时患者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感健康状态的改善,这种改善在早期(3个月)出现并持续存在。 心衰患者如何开展运动锻炼呢? 1.运动强度 建议患者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临床上一般采用最大运动耐量的50%~70%作为日常锻炼的运动强度。在没有运动心肺功能设备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最大心率作为指标,年龄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时的靶心率=170--年龄。在运动试验中,患者主观的用力程度也是重要的指标。常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RPE)进行量化,以指导运动强度。一般心衰患者日常运动中评分12~13即可。 2.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 一般达到运动强度的运动时间是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每次运动之前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之后要继续进行调整活动,指导呼吸平稳。 3.选择的运动方式 一定要个别对待并遵循兴趣的原则。只有患者感兴趣,才可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并坚持实施预定的康复计划。推荐应用步行、跑步机步行、骑功率自行车等运动。 4.运动中的监护及风险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药物治疗规范,在经过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后制定了适合的运动处方,那么运动中的风险相对较少,建议患者定期随访,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运动量的调节。 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训练相当重要,在此提醒心衰患者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以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目前主要的膳食问题进行干预,降低LDI-C,降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降低总能量。鼓励n-3脂肪酸以鱼类或鱼油胶囊的形式摄入。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肉类食品,适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精白米面、糕点、糖果、含糖果汁等),保证蔬菜水果摄入。中度限制钠盐,盐摄入不超过6g/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和浓茶。适量饮酒应因人而异,应取得医师的同意。不饮酒者,不建议适量饮酒。如有饮酒习惯,建议男性一天的饮酒量不超过25g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50ml(一两),或38度白酒75ml,或葡萄酒250ml,或啤酒750ml。女性减半。适量身体活动。
医学营养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心衰患者,通过提供医学营养治疗包括营养评估、营养诊断以及干预(包括营养教育和咨询),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对减少再入院和住院天数,提高对限制钠及液体摄入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等心衰患者的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一)总原则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 2.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每日烹调用油控制在20~30g。4.尽可能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含有人造黄油的糕点、含有起酥油的饼干和油炸油煎食品。 5.适量食用植物油(25g/人/天),每周食用1-2次鱼类,不主张盲目补充鱼油制剂。 6.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左右。适量选择富含油酸的橄榄油、茶油、米糠油等烹调用油。 7.低胆固醇。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d。限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籽、鱿鱼、墨鱼等。 8.限盐。每天食盐不超过6g。 9.适当增加钾,每天钾摄入量为70~80mmol。10.足量摄入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30g,从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中获取。 11.足量摄入新鲜蔬菜(400-5--g/d)和水果(300-400g/d),包括绿叶菜、十字花科蔬菜、豆类、水果,可以减少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的风险。 12.增加身体活动。详见《心血管病运动处方共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因此,对于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者通过无创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行冠脉造影。对拟行瓣膜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也应该行冠脉造影。对于不明原因胸痛,临床难以确定诊断,也可以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可以清楚的看到冠脉病变的情况,及早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 作为一名心血管病专科医生,再次呼吁大家一定不要对冠脉造影有恐惧心理,对于有反复胸痛发作的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是很有必要的。
联合国推广每人每天至少要吃400公克、5种不同种类的蔬果,你做到了吗?亚洲蔬菜中心专家建议,现代人如果没有时间吃这么多种,应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蔬果吃,其中便宜又好吃的地瓜叶是最佳选择。 亚蔬中心副研究员杨瑞玉最近配合联合国的这项推广,针对上百种蔬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中的营养价值,结果地瓜叶的营养成份居冠。杨瑞玉表示,如果没有时间准备 5 种以上的蔬果,最好选择吃 1大盘地瓜叶,但她强调,多样化的蔬果摄取,才是对人体最好。 她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只要吃 300公克的鲜绿地瓜叶,就能满足1个人1天的维生素 A、C、E 及铁的需求,黄色与红色叶的地瓜叶营养成分虽然比绿色低,但其抗氧化物的含量,较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高 5到10倍,红色叶又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效果,而所有的地瓜叶都含有多量的酚,具有抗氧化及抗癌性。杨瑞玉指出,地瓜叶中还含有 dicaffeoyl quinic acids成分,这种成分对爱滋病患者来说,合并药物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亚蔬中心针对地瓜叶的营养成分进行动物实验,目前进行中。强肝解毒妙方 : 摘录自天然果菜集: 肝脏不好的人 .大多饮食不知如何选择而引起肝功能不良.长久累积而产生肝脏循环不良 .以致于无法改善.而一发不可收拾. .妙方 如下.. 1 .蕃薯叶:大约半斤左右洗净 . 作法:锅底放下适量的水. 待滚后放下蕃薯叶 .三分钟左右捞起.加些 嫩姜.滴下数滴香油(橄榄油 ).再加些盐 .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保肝佳肴.. 2. 空心菜 :大约半斤左右.洗净. 作法 : 与蕃薯叶相同.. 地瓜养生,小心养肉! ~ 以地瓜叶取代地瓜~更好的选择 怀旧养生食品“地瓜”,近年来成为最受欢迎的防癌抗老食物,营养师指出,地瓜富含维生素A 、膳食纤维, 却有热量过高的问题,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叶取代地瓜,也能获得相同的营养成分。台湾吹起地瓜养生风,甚至成了防癌的新星,台安医院营养师林佳姿指出,地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提升免疫力,湿润干燥的黏膜组织,皮肤、呼吸黏膜、肠胃道疾病都可以改善。经常使用电脑的人,会有眼睛干燥的问题,吃地瓜也可以滋润眼睛黏膜,难怪科技新贵也在“疯地瓜”。此外,地瓜中丰富的维他命A还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被当作养生食物,地瓜可说是当之无愧。不过,林佳姿指出,很多人都忽略地瓜是淀粉类食物,热量非常高,一份地瓜热量高达 124 卡,240克地瓜的热量,等同于一碗白饭,但很多人把地瓜当作零嘴吃,不知不觉中摄取太多热量。吃地瓜也容易影响血糖,糖尿病患最好避免吃地瓜。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叶取代地瓜。地瓜叶含有的维他命A,不逊色于地瓜,而且膳食纤维更高,地瓜有的好处,地瓜叶通通有,热量又比较低。林佳姿说,地瓜叶的热量只有地瓜的四分之一,丰富的纤维质,却可以让人有饱足感,注重养生又怕胖的人,地瓜叶将会是更好的选择!
10月8日是我国的高血压日。近年来,我国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和整个社会在日益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氧代谢运动逐步深入人心,变为千百万人的健身防病实践。 心血管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成年人每年要量量血压,注意自己的血糖,血脂水平,量量体重,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作一年一度的体检。45岁以上的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尤其高血压同时有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家族中有早年患冠心病者等危险因素者,不能仅注意控制高血压,一定要对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治理。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得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不是相加,而是数倍的增高。 例如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要把血压降到比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更低水平,应降至130/80mmHg甚至更低。有糖尿病的高脂血症病人的血脂下降目标与对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要求的一样的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应分别降至180mg/dl、100mg/dl和150mg/dl以下。 危险因素越早干预越容易控制,用药少,节约医疗费用,副作用小。治疗早期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或服用单一药物,就疗效很好。如不及早治疗,长期高血压不但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血压难以控制,而且可能已经导致了心脑肾的损害。 早期预防要坚持使用科学的手段,科学防病既有效,又省钱。不少病人浪费了大量费用,使用没有科学根据的"保健品"和一些"卡"类,不防病,还会误病。 即使患了心肌梗死,现今已有了"起死回生"的方法,如溶栓和直接的导管介入治疗。如在起病1小时内得到救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肌坏死,每治疗1000个病人比传统治疗可挽救50个生命,延迟至12小时,该数字下降至20个。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梗死的主要征兆是胸痛,胸正中的胸骨后或咽部的压迫、窒息、压榨感。我呼吁"有胸痛,上医院"。 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无任何先兆,突发时间胸痛是唯一的信号。心肌梗死在年轻化。一些30-40多岁中青年人突然发病,未意识到严重性,怀有"坚持一会儿就挺过去"的心理;心肌梗死常在夜间与凌晨起病,病人想等到天亮再说;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有了心脏病,病人或家属,甚至一些医护人员认为搬动病人有危险,结果坐失良机,丢失了宝贵生命。 无论用溶栓药物,还是用导管方法治疗,成本是固定的,到医院治疗越早,获益越大。 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 有病早治,亡羊补牢不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