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0余岁,心脏支架多年,2024年上半年又发生心梗,出现心衰,住院治疗,现服用托伐普坦片等药物治疗。于2024年9月18日初诊,体型略胖,诉气短乏力,走路稍快或仰卧时更为明显,饮食少,睡眠质量较差,常便秘,舌胖大,色暗,苔白厚,脉沉细、缓、有力。以益气活血利水方药调治,黄芪、党参、茯苓、桂枝、丹参、葶苈子、车前子、大枣、瓜蒌、白术、枳壳等,每次复诊随证加减,10月23日就诊时心悸气短已很轻微,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因冬季需返回家乡,遂方药调减继续巩固。此患者主要为心脉瘀阻、水湿内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用药一月左右症状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可由各种心血管病由于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泵血功能减弱等原因导致,属于中医 “心悸”、“痰饮”、“水肿”等范畴,主要是心肾阳虚占有重要地位。心肾阳虚,血运无力,久之则心血瘀阻;血脉瘀阻又使心阳更加阻遏,反复作用,病情日益加重。心脾肾阳衰,不能化水,水湿泛滥,上见咳逆喘促,心悸证忡,尿少浮肿等。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益气、温阳、化瘀和利水四个方面
高血压病也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其流行病学现状可概括为“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不寐”等。中年男性患者,于7天前情绪波动后出现头胀且痛,测血压170/110mmHg,服用“卡托普利片”,头痛无明显好转,平时嗜好烟酒及肥甘厚味,烦劳或失眠后易出现头痛。就诊时头胀痛以两侧为甚,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口干,胸闷痰多,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血压165/105mmHg。西医诊为高血压病,中医诊为头痛,证属肝阳偏亢,痰热上扰,治以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升降散加减,用药主要包括天麻、钩藤、石决明、夜交藤、制大黄、僵蚕、蝉蜕、胆南星、桑寄生、栀子、黄芩等,服用7剂后,二诊,血压150/95mmHg,为肝阳亢逆之势缓解,痰热仍明显,治以涤痰清热为主,佐以平肝潜阳,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方药主要包括清半夏、白术、天麻、钩藤、全瓜蒌、黄连、胆南星、白蔻仁、枳实、炒莱菔子、葛根等。服上方15剂后,情绪稳定,睡眠可,脘闷纳差及胸闷痰多明显好转,血压130/85mmHg。继以此方加减调理。若证属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阻血瘀,土壅木郁,引动肝风,治以息风化痰,健脾祛湿,祛瘀通络,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方药主要有姜半夏、炒白术、炒苍术、天麻、茯苓、陈皮、赤芍、川芎、地龙、石菖蒲、炙远志等。证属肾阴阳两虚,肝脾失调,冲任血瘀,湿邪偏盛,治以肾阴阳双补,柔肝健脾,化瘀通络,方用二仙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用药主要有仙茅、仙灵脾、当归、盐黄柏、山茱萸、生牡蛎、桑寄生、葛根、炒白术、泽泻、白芍、川芎等。证属肝火亢盛,治以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证属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方用一贯煎加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由于髓系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导致巨核细胞过度增殖,血小板异常增多。临床以持续性血小板增多、脾肿大、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表现有头昏头痛乏力,手足麻木或胸闷胸痛等。西医常以化疗骨髓抑制药物抑制血小板生成,或用干扰素减少血小板产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实行血小板单采术,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防治血栓。本病难以根治,属疑难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血痹、血瘀证、积聚等,发病以血热瘀毒,湿热相搏为主要病机,肝肾亏虚是发病的根本。正虚瘀毒为主要病因,瘀热相搏是基本病理状态,凉血化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凉血化瘀与其他治疗方药的配合运用,配合运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滋阴清热、补气养血、清热化湿、泻下通瘀等法。某女性患者,血小板在(400~600)×109/L波动,证系肝肾阴伤,阴虚内热,络热血瘀,治法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滋阴生津。以此法加减,守方服药,坚持治疗6月余,血小板控制在(195~300)×109/L。处方用大量的凉血散瘀药如水牛角、赤芍、丹皮、丹参、白薇、紫草、凌霄花等;佐以水蛭、桃仁、红花、泽兰、制大黄活血化瘀;生地、玄参、女贞子、墨早莲滋阴清热。立法处方充分体现凉血活血散密、滋阴清热固本的治疗大法。临证情况较多,对于瘀血阻滞,气血不通,筋脉失养的患者可配合大黄蛰虫丸缓图,活血凉营法在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代偿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可表现为蛛痣、肝掌、肝区痛、食欲差、腹胀、便溏、乏力等。晚期(失代偿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如脾脏明显增大、腹水、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积证”“鼓胀”等范畴。肝硬化伴腹水是棘手难症之一。西医学认为主要因素包括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副作用较少,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患者男,六旬,顽固性腹水约半年,曾诊断肝硬化,肝癌。患者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胀满,双下肢明显浮肿,多次抽放腹水等治疗,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舌质黯红,舌苔厚腻,脉弦细。辨证属中阳不足,脾失运化,气滞血瘀。治当益气健脾,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治疗方药主要包括,黄芪、丹参、炙鳖甲、桃仁、白术、虎杖、茯苓、泽泻、猪苓、怀山药、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柴胡等。用中药以来10余日,未再进行抽放腹水。继续以上药加减1周剂后,腹水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上方中药治疗,随访半年余,未再抽放过腹水。本例患者主要是湿热蕴结,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治疗上当以扶正主,逐水为辅,攻补兼施为原则,补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祛瘀。中医则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病由于病因较多,辩证还可包括,阴虚水停,脾虚湿阻论治,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利湿,用药主要有芦根、白茅根、白术、泽泻、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土茯苓,葶苈子等;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利水,用逍遥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主要包括柴胡、当归、白芍、虎杖、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等;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治以滋肾养阴,活血柔肝,可用茵陈蒿汤合逍遥散、二至丸加减,主要包括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黄芩、当归、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等。
老年女性七旬,头痛几十年,以前额痛为主,日常几乎每天服用布洛芬或散利痛等止痛药控制头痛。2024年10月6日初诊,伴腹部胀满。舌色淡,苔白厚。以调肝理气,健脾和胃方药,焦山楂、炒鸡内金、桂枝、郁金、砂仁、白芷、菊花、怀牛膝、川芎等,每周7剂药,随症加减,于10月30日四诊时,腹胀好转,饮食佳,头痛不适明显减轻,已停用止痛药一周,每天自感头部不适明显好转,调方7剂巩固,逐渐减药量,前四天每天一剂药,后6天每天半剂药。此例患者,几十年头痛顽疾,属脏腑内伤,脾胃不健,痰湿阻窍。采用健脾消食,祛痰开窍,用药四周左右,取得较好效果。中医认为,内伤头痛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且与血瘀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