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失眠病人越来越多,焦虑不安,思虑太过是其主要发病因素,西医一般用(舒乐,佳静,氯硝)安定,思诺思等,或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百忧解等),初始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后面就开始加量,甚至加量也达不到好的睡眠效果,而且剂量越来越大,诊治失眠的病人,通过辩证,采用中药降肝火,平肝阳,补心脾,养气血,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有几例子病人,长期服用安定10余年,服用中药几周后,基本不用服用安眠药了,所以中药治疗失眠效果非常好。
1月前一位67岁阿姨在抢救室“休克”命悬一线。经过我们团队“电击”等成功抢救,并检查明确原因为:心脏扩大、重度心衰、室性心动过速、肺部感染等。后积极的药物治疗配合植入一枚13万的具有除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见前面视频)。 这一个月来症状基本完全改善,没有再发明显不舒服,心脏已经有缩小,胸腔积液完全消失,提示心肺功能已有改善,期待三个月继续改善。
上次门诊接诊到一位80岁老伯,说“来配高血压药的,右手血压90多,左手150,应该怎么量?”,我的回答是“赶快先查心电图”。家属很疑惑,平常气不喘胸不闷,为什么查心电图? 我告知他们,“这种右手血压特别低的情况,提示右手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有严重堵塞,那么是不是应该更细的心脑血管也堵塞了呢?” 果然,典型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患者同意住院,我们又进一步检查了右上肢B超,果然血流特别缓慢,提示前面血管有堵塞。 进一步的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高度狭窄,心脏CTA提示“三根血管严重狭窄,前降支开口只剩一根丝,右冠开口高度狭窄,粗大优势的回旋支也有两处高度狭窄”。这种情况不干预的话,随时会有心梗,威胁生命! 尽管患者明确了诊断以后,去了中山医院手术(支架开通血管),让我有点小郁闷。
刚刚协助完成一个很经典的病例,第xxx次手术台上见到出租车司机了!司机、中年男性、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危险因素拼起来就是烂烂的心脏血管。血管烂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我们ccu当班医生说的,他可能是整个病区最危重的病人。左主干中段不稳定斑块,前降支闭塞兼兼钙化兼细,回旋支高度狭窄兼细,右冠不稳定近段斑块。主刀医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迅速iabp辅助下,顺利开通前降支,并串联入左主干。两枚支架,血管修理完毕,估计活的希望很大。但是,手术完还有不明事理的家属和他的同事要继续说明病情,教育,这是关键的治疗手段。
下腔静脉滤器工作两周后顺利回收,患者因“肺栓塞”就诊,发现下肢仍有数条血栓,植入一枚滤器避免血栓脱落以后进一步完成肺栓塞。现在两周抗凝治疗后,基本顺利完成任务,是该收回来了。
老家来的病人,63岁,走路后头痛,脑供血不足。有很多年的烟龄,一天四包。拜托了神经外科朋友治疗,造影后发现主要的脑动脉有高度狭窄两支,临界病变1支,顺利植入两枚支架。
转2019年12月24日日记: 房颤病人需要控制心率外,需终生抗凝治疗。今天会诊的最后一位病人,多发脑梗(图片中亮亮的白点)入住神经内科。这个病人曾在心内科就诊,使用预防脑梗的抗凝药物拜瑞妥治疗,后因为自觉配药麻烦,换用华法林,出现胃出血。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半年后果然脑梗了。
转李双医生2020年3月10日的日记: 本周又轮值的绿色通道手术班,也是后半夜接到急诊手术通知。患者56岁,7年前心梗过,近几年挺好,所以又“死灰复燃”,不仅继续抽烟而且支架药全停了。这次心电图上是“avR”广泛前壁的ST抬高,提示心梗面积很大很大,这种不及时抢救就会心源性休克,院外死亡率超过一半。手术顺利,造影确诊血管堵塞位置在原支架的前面。用球囊扩张后,果然原支架的近段有90%的高度狭窄,提示支架内再狭窄。这次血栓负荷重,血栓长的快,说明病人高凝状态,这种和病人本身的不良习惯很可能相关,“作死”呀。
高血压有很多西药,低血压就没什么西药可用了,所以中药的治疗效果可彻底的体现,其实低血压病人常常伴随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不适,符合中医气血不足的表现,当然还兼有其它情况,通过中医辩证论治,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病人服用中药一月不到,血压就可恢复的正常水平……所以谁还敢说中药见效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