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克罗米芬的用药从50毫克每日开始连用五天。。最大用量一般为150毫克每日连用五天。若还不能使卵泡长大成熟(大于1.8厘米)。此病人对克罗米芬抵抗。。。再加量一般无效。。改换其他促排卵药物治疗。
1.不孕不育原因的检查:了解宫腔内环境及输卵管开口的形态是否正常,观察子宫内膜的生长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宫腔粘连、内膜增生或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必要时应定位活检; 2.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照影; 3.对B超提示的宫内异常可直视观察; 4.检查异常的子宫出血; 5.探查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 6.子宫内膜定位活检。 更有价值的是在作上述检查的同时,可做微创手术治疗,可进行的手术有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肌瘤切除、宫腔粘连分离、纵隔切除、取出异物等。
克罗米芬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促排卵药物,许多医生,患者非常爱用。。但没多少人知道克罗米芬应用是有时限性的。国内使用克罗米芬的时限标准为:累计使用不超过12个周期。国外使用克罗米芬的时限标准为:累计使用不超过6个周期。过量使用将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
凡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临床上称为习惯性流产。有的人往往把月经延期或无排卵性子宫出血伴有短时间闭经而误认为是流产,实际上并非一定是妊娠流产,遇此情况必须结合查尿妊娠试验加以鉴别。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有多种。母子血型不合往往在妊娠中期引起流产。卵子或精子的异常,包括染色体的改变,胚胎不能正常发育,从而造成流产。此外,黄体功能不健全子宫内膜准备着床的条件不充分,也会影响孕卵的植入。甲状腺功能低落则影响胚胎发育会造成反复流产。生殖器官肿瘤患者,由于全身及局部刺激因素的作用也往往造成胚胎发育障碍,从而导致流产。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怀孕前应首先查清流产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检查时男女双方同时进行,这些检查包括双方染色体有无异常,男方应检查生殖器及精液的情况。女方应了解每次流产的妊娠期限,以便为估计流产原因提供线索。查盆腔生殖器有无异常,有无先天性畸形及子宫肌瘤等情况;测量基础体温以及经期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推测黄体功能。阴道涂片及宫颈粘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此外,还应查血糖、尿糖以便除外糖尿病,查肝功能、澳抗以除外乙型旰炎以及ABO血型及RhN子检查等。 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上应因人而异。原因清楚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者应尽量行原因治疗。对原因尚不清楚或尚无特异疗法者,GleN--般疗法。以下各种处理方法及原则可供参考。 女方黄体功能不足者(这常常是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绒促性素、天然黄体酮加中药治疗往往非常完美。对于反复难治性流产中药的治疗最为重要。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薛永峰手术治疗:因子宫肌瘤致习惯性流产者,应行肌瘤刺除术。因宫口松弛而致流产者,应于孕期行宫颈环扎术,时间选择在孕12—23周为宜。过早有将异常胚胎保住之可能,过晚易致流产。如术中有破水或已有宫缩现象,即行拆线,以防止子宫破裂。若维持妊娠者,可在孕38周拆除环扎线,行剖宫取胎或经阴道分娩。 我在临床实践中认为保胎治疗相对于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更得心应手些。。
一、输卵管性不孕判定:占女性不孕的20%-30%,包括解剖异常输卵管扭曲,输卵管的损伤和/或阻塞,输卵管蠕动减弱,输卵管卵巢的解剖关系变化影响拾卵。二、输卵管不孕的危险因素1、PID(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盆腔炎):发作1、2、3次后,输卵管不孕的危险为12%、23%和54%;亚临床的衣原体感染、淋病。2、阑尾炎:阑尾穿孔后输卵管不孕危险增加4.8倍。3、结核史。4、流产史。5、宫外孕史。6、以往手术史:粘连见于75%的盆腔手术后患者。7、IUD(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薛永峰三、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普通通液:初筛方法;假阳性(输卵管积水)不能判断阻塞侧别、确切部位。HSG了解子宫腔形态;显示输卵管阻塞部位;诊断输卵管阻塞或粘连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88%。 宫腔镜下通液:了解子宫腔及内膜;主要显示输卵管近端,无法显示远端及盆腔情况;可同时行选择性插管通液/造影术,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腹腔镜:能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周围粘连;明确阻塞部位,目前公认评价输卵管通畅性“金标准”;同时行纠正手术;技术操作要求高,费用高。输卵管镜:直视整条输卵管内膜情况,可直视下插管通液、取栓及分离粘连;途径有二:经阴道/经伞端;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和设备要求,未广泛开展,有待经验总结。 生育镜fertiloscopy(注水腹腔镜+输卵管镜+显微输卵管镜):1997年法国Watrelot提出;经阴道注水腹腔镜为水下检查盆腔,比气腹易于识别纤细、薄层的粘连,可观察输卵管腹膜环境,但观察范围较腹腔镜局限;输卵管镜和显微输卵管镜可以用于判断输卵管粘膜病变,可以得到很多输卵管伞和壶腹部粘膜粘连的信息;最大优点是安全和微创,与腹腔镜相比不会伤及大血管,不会CO2气腹并发症;如果粘膜损害,外科手术没有必要,尽早IVF。 盆腔显影术: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显示输卵管伞端形态是否正常;显示卵巢、输卵管伞端、盆腔有无粘连形成。优点:不需避孕,当月可以妊娠;对输卵管轻度粘连的可以疏通;费用低,不需住院;对输卵管的功能及形态进行评估,初步判断是否需行输卵管整形术;有利于清除轻度盆腔粘连。显影术的适应症:一般显影时间为月经干净2-5天,若周期紊乱则在增生期内膜不超过8毫米时进行;未进行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不孕症病例;已进行过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但结论不明确或结果不可靠的病例;需了解是否有盆腔粘连的病例。显影术的禁忌症: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出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急性感染期,体温超过37.5℃者;阴道炎未治愈者;精神病未控制;盆腹腔恶性肿瘤或可疑者。 显影术的基本步骤:患者术前2小时禁食水;术前半小时肌注度冷丁50mg;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铺巾;应用双腔管行通液术:注入大约50-100ml甲硝唑+地塞米松混合注射液;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液性暗区,并经蠕动泵将生理盐水泵入盆腔;阴道超声下观察输卵管情况。术后注意:术后两小时复查阴道超声再次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形态,有无腹腔内出血;抗生素三天。超声下子宫输卵管显影术可以:清晰显示输卵管及盆腔情况,对输卵管的功能及形态进行评估,初步判断是否需行输卵管整形术;初步判断宫腔情况;不需避孕,当月可以妊娠;对输卵管轻度粘连的可以疏通;费用低,不需住院。四、选择输卵管检查原则1、从简单到复杂:通液/造影/盆腔显影-腹腔镜2、年龄>35岁-腹腔镜3、怀疑输卵管不通或积水-腹腔镜4、怀疑结核-造影5、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五、输卵管性不孕的处理1、输卵管重建手术:输卵管轻度病变最为适宜。2、介入治疗:主要用于近端梗阻。3、助孕技术:IVF最主要适应症。六、输卵管粘连和远端阻塞程度分类1、轻度:输卵管积水直径<1.5cm,或者没有积水;输卵管伞可见;输卵管或卵巢周围无明显粘连;术前HSG形态正常。2、中度:输卵管积水直径1.5-3.0cm;伞的结构需要辨认;输卵管或卵巢周围有粘连,但尚不固定;子宫直肠陷凹有少许粘连;术前HSG正常形态丧失。3、重度:输卵管积水直径>3.0cm;伞端闭锁,不可见;盆腔或附件区致密到阔韧带/盆侧壁/网膜/肠壁;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冰冻盆腔(盆腔粘连致密,致使难以辨认盆腔器官)。七、有关输卵管不孕的外科手术术后妊娠率6%(输卵管严重病变)-69%(输卵管轻微病变);影响主要因素包括:输卵管病变严重程度、受精能力、男方年龄、不孕时间、既往妊娠史、外科技巧;外科治疗与期待疗法及助孕治疗相比有效性尚不知晓,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腹腔镜手术目的:恢复输卵管的解剖结构;恢复输卵管的生殖功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受孕能力。腹腔镜输卵管粘连分离手术要点:最大程度减少对组织的干扰和损伤;尽可能分离盆腔内粘连;减少对输卵管和腹膜的损伤;仔细止血;保持组织湿润;减少对卵巢血供影响。手术步骤:首先分离盆腔内粘连;分离输卵管卵巢之间的粘连?;分离卵巢表面粘连?;分离输卵管粘连;输卵管成形;冲洗盆腔,止血;输卵管卵巢和盆腔脏器表面注入防粘药物(透明质酸钠)。 术后处理:术后第一次月经后进行输卵管通水;中药或中成药;盆腔物理治疗。输卵管重建是否被IVF取代?最近文章报道:IVF周期活产率>35%,远高于外科手术;IVF时间快,可在治疗开始1个月妊娠,外科手术可能等2年;外科手术存在麻醉等多种风险,IVF相对安全;输卵管重建术后活产率32%,异位妊娠率12%;近端+远端联合手术活产率11%,异位妊娠率14%;单纯粘连松解后妊娠65%宫内,35%宫外;输卵管吻合33%宫内,67%宫外;推荐切除有积水输卵管而非输卵管重建。八、ART中输卵管重建与IVF之间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患者年龄;合并其他不孕因素;宫外孕风险;多胎率;经济因素;输卵管病变严重程度、范围、盆腔病变程度;输卵管远端、近端合并病变。九、IVF的适应症(输卵管性不孕):输卵管病变严重;输卵管粘膜损害;致密盆腔粘连、卵巢粘连;患者年龄大、卵巢功能减退;不孕时间过长、原发不孕。十、IVF前切除积水输卵管的问题:有证据表明输卵管积水降低IVF50%活产率;病生机制:对胚胎毒性、降低内膜容受性、冲刷胚胎;荟萃分析11个研究6700周期,合并积水妊娠率16.4%,低于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合并积水者31.2%,流产率升高2-3倍,异位妊娠风险不增加;3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近端结扎和切除输卵管均较无外科手术对照组明显提高妊娠率,2种手术方法无显著差异;其它方法如经阴道超声引导抽积水、X光下堵塞输卵管、抗生素治疗意义尚不明确。
“隐性流产”虽然知晓率很低,但是发生率却高达三四成 说起流产,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早为人们所熟知。但近年来,专家在临床观察发现,其实某些查不出不孕不育原因的育龄女性很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已经怀孕并遭遇过流产。也就是说,本来可能孕育出BB的受精卵,在这类女性的子宫里曾经“穿堂而过”,但却“过而不留”,在不知不觉中排出体外。近年来,医学界有人给这类不易觉察的流产安了个新名词——“隐性流产”。有报道称其发生率高达30%~40%,但由于其隐蔽性强,临床的研究目前仍不多,不少女性即使遭遇了“隐性流产”也无知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薛永峰 验孕棒测出怀孕却照常来例假 张小姐和丈夫都年过35,工作一直很忙没顾上要孩子。一两年前,在家里老人的再三催促下,小两口停止避孕开始筹划生育大计。可一年之后,张小姐身上仍没“动静”。夫妇俩在不同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结果都很正常,找不出怀不上的生理原因。 半年前,在医生的指导下,张小姐开始学测排卵,并在每个月排卵期前后几天积极“造人”。一般在那几天过后,无论再忙再累,张小姐早上都会很上心地起来用“早早孕”验孕棒测晨尿。有一个月,检测结果连续两天都明显地呈现出阳性,小两口为此十分欣喜,本想着再等一等,有明显反应了再告诉家里老人。当月,到了该来例假的时候,张小姐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可没想到推迟了几天后,例假还是照常来了。 张小姐失望之余更感到蹊跷:身边不少姐妹们用验孕棒都测得很准,记得自己两次测到的都是阳性,而不是不太确定的弱阳性,这意味着十有八九是怀上了,怎么还会来例假? “这确实是个新名词。”医生解释说,受精卵的确曾经在张小姐的子宫内存在过,但在着床期几天内,由于各种原因并没在子宫里扎根留下,而是在月经到来时随着一起不知不觉地流走了。 提醒 “隐性流产”有两种情况 有报道称,近年来“隐性流产”频频“现身”,发生率甚至达到30%~40%,有专家临床观察发现,某些查不出不孕不育原因的育龄女性,很可能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已经怀孕后又遭遇了“隐性流产”。 “这种现象很少人能注意到,但有此类问题的人还真不少。”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受精卵形成后,在子宫中“穿堂而过,过而不留”,跟着剥落的子宫内膜一起流出;另外一种是受精卵在子宫中着了床,甚至已形成胎囊,可胚胎发育很快就停止了,同样随着子宫内膜的剥落一起被清出体外。 由于“隐性流产”的过程中对子宫内膜没有太大的影响,有此遭遇的女性一般都会如期来例假,根本就无知觉,更谈不上重视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目前在产科医生中,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也不多,普通人当然更是闻所未闻。”“隐性流产”知晓率低,并不是它不够重要,而是因为缺少大样本调查。尤其是愿意配合的育龄女性不多,所以相关的前瞻性研究至今仍难展开。
概 论 不孕症是涉及全球多个地区生育年龄男人和女人的问题,涉及到每起婚姻、每个家庭,是世界性的生殖健康问题。不孕症研究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紧迫和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课题,不孕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地有关科学家的重视。 早在50年代,Tietze(1956)曾利用人口统计学的资料进行估计,认为20-40岁妇女不孕症的患病率为15%。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各国学者开始重视不孕症的问题,陆续开始不孕症的患病率和病因学的研究工作。Mosher利用人口普查的资料进行估计,认为美国19-49岁的不孕症患病率为20%。但由于这些间接估计值存在严重的偏差,为了准确地了解不孕症的患病率和病因学分类,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中末期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症人数约为5000万-8000万。 不孕症患者一般可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或横断面调查),即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 (时区)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对某特定地区范围内的人群,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收集有关不育资料和有关影响因素的资料,从而描述不育与健康的状态,不育的分布、患病率及病因等,提供不育有关病因学研究的线索,以制定和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由于不孕症的病因学调查比较复杂,60-70年代多数学者的研究工作是对来医院就诊的夫妇进行调查和对病案结果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是采取分类和调查方法不统一而无法进行比较。典型病因学的调查是80年代初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化夫妇临床资料诊断的不孕症夫妇的调查,将在有关章节中介绍。各种病因所致的不孕预后差异较大。 一、不孕症的患病率 1.定义 ①患病率:指某时点或时区内,某人群中出现不孕症的百分率,反映的是该人群静态下的资料。可以通过普查或随机抽样得到该概率。 ②发病率:指单位人群在单位时间内的不孕(育)发生率(每年发生的新病例)。为动态资料,通过随访研究可获得。 由于不能真正确定不孕 (育)的发病时间,不孕 (育)的发病率常常很难精确计算。例如,某夫妇婚后两年末孕(育),女方检查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暴露于妊娠危险下为两年,但造成不孕(育)原因是女方患有多囊卵巢,该疾病并不是在暴露的两年内发生的,发病的时间难以确定。因此,对不孕(育)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往往是不孕 (育)的患病率。 2.部分国家或地区不孕症患病率 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孕症患病率的调查方法各有不同。如1956年Tietze是用人口统计学估计而推算出来的;1982年Rachotin是将已婚育龄妇女中的千分之1.4分层随机抽样,抽查了709对夫妇的调查结果;1985年Llukk是把1982至1983年该地区医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人数,结合官方审计资料所提供的15-44岁的已婚妇女人数计算而得;1985年Mosher和1986年Borrie分别是对当地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果。1986年Rantala是妇科防癌普查人群中,用调查表调查30、35、40岁妇女共4202人所得。 值得指出的是社会上离婚夫妇常以不孕 (育)为其原因,离婚后单身男、女可能被遗漏统计,其次统计女性的不孕(育)状况,未能反映男性的不育;最后,近年来人群中独身的倾向,自愿不孕(育)与不孕(育)难以区别,便利用人口统计学资料间接估计的不孕症患病率很难准确。 3.我国不孕症患病率 资料来源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8年组织的全国千万之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930年7月1日至1973年6月30日出生的已婚妇女。采用分层随机方法从调查资料中抽取1/10之数据,选用1976年至1985年初婚妇女为研究的样本。1976-1985年,我国初婚育龄妇女总的不孕率为6.89%。大泽市不孕率最低,为3.53%;青海省最高,为19.08%。29个省市不孕率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可分为四组:不孕率低于6%的有天津、浙江、湖北、辽宁、上海、江苏、湖南、北京、山东和四川10个省市;不孕率在6.00%-7.99%的有吉林、江西、云南、河北、安徽、黑龙江、河南、福建和广西9省;不孕率在8.00-9.99%的有内蒙、山西、广东、陕西和宁夏5省;不孕率大于10%的有海南、贵州、甘肃、新疆和青海5省。西部山区不孕率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1976-1985年全国总的不孕率:6.89% WHO曾于1989年指导中国在大连地区进行不孕症现患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抽样合格的6000多对夫妇进行调查,总原发不孕(育)率为3.01%,城市略高于农村,分别为1.23%和0.8%。 二、不孕症病因调查与分类 (一)概述 1961年Warner对纽约市的1500多份病案进行分析,提出第一篇关于不孕症病因学的调查报告,此后,美国、英国、巴西、丹麦等国的学者也开展了不 不育的临床检查各地区医院或诊断之间差别很大,主要原因是取决于设备条件,如腹腔镜、超声仪与激素测定,从而造成不孕症病因分类的繁杂。 80年代,WHO在世界上33个研究合作中心收集就诊对象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和不孕症标准化的检查和调查,Harrison(1984)曾将部分分析结果公布。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发展和研究培训,已建立不育诊断与治疗专题组特别规划处,根据1980-1986年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在世界25个国家33个中心对9000多对不育夫妇进行检查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次修改和简化试用后,编制了《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为广大从事不孕症临床和流行病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不孕症病因学分类 Gates(1985)根据1980-1986年WHO不孕症夫妇标准化诊断与调查的资料,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孕症病因分类情况。 1.女性病因学分类排卵因素、输卵管因素、宫颈因素和内膜异位症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常规的筛检方法有基础体温测定,输卵管通液检查(WHO提倡在腹腔镜下的通畅试验),各种手段的监测排卵检查 (激素、超声波和子宫内膜检查)。女性不孕症可能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诊断,再按女性病因学分类归类。 ①排卵因素; ②输卵管因素; ③宫颈因素; 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的学者将此归于输卵管或盆腔粘连因素)。 孕症病因学的调查研究。一般采取对来医院就诊者询问病史、体检及进行特殊检查的方法;Newton(1974)刚采用对英国伦敦大学诊所医院病历,并结合使用调查表调查的方法。各国学者对病因学调查的分类主要集中在:①排卵因素;②输卵管因素;③宫颈因素;④男性因素;⑤不明原因等几个方面。 2.男性病因学分类 较女性病因学分类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诊断与检查的手段单一,即精液检查分析,仅供参考的唯一标准是使用1984年WHO编写的《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分析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查手册》;其次,男性不孕症的诊断往往是一个以上,给分类造成困难。 ①精子发生降低的因素; ②输精管因素; ③异常精液; ④性功能障碍。 3.原因不明 原因不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调查方法,与调查人员是否具备临床和实验室的设备有密切关系。《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中提出,要诊断为“原因不明”,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如果不能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检查,只能诊断“未找到原因”,可能未直接检查到盆腔器官而遗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三)WHO不孕症病因学调查结果 70年代后,检测排卵的方法日趋先进;例如,对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普及,B型超声波监测排卵取得进展;大多数文献报告排卵因素占女性不育病因之首,发生率在16%-49%。但到80年代以来,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迅速在全球蔓延,特别是衣原体、支原体以及淋病的感染,造成输卵管炎及输卵管阻塞的增加。输卵管因素明显地上升成首位。 资料中报告男性因素的发生率为14.6%-46.5%,大多数在30%-40%范围内。对每对不育就诊的夫妇,男方都应先进行精液检查,在不育夫妇中,男性生殖能力异常的比例不低于50%。cates(1985)根据WHO的调查资料认为,几乎半数的非洲男性有性传播疾病史(STD),大约是发达国家的10倍,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的1.5-3倍,但造成的后果却表现在女性输卵管的阻塞。男性不育病因的分类鉴别较困难,各地区在发生率方面存在的差别,如精索静脉曲张病因类别反映的可能是各参加研究中心在设备及专业诊断上的差别。 三、不孕率的影响因素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8年组织的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对不孕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单因素列联表方法和卡方检验;并用IO8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最初选择以下10个协变量,分析可能影响不孕率的因素:1.妇女结婚年份。此变量反映了1976-1985年不孕发生率。现简称为“年份”。2.妇女初婚年龄。即妇女患不孕的年龄。3.妇女月经初潮年龄。4.文化程度。5.行政区,中国分为6个行政区。及三个直辖市,将上海、北京、天津可视为与行政区同一水平。6.民族。7.以前曾使用避孕措施。这里包含婚前或婚后立即使用避孕措施。8.城乡,即妇女居住在城市或农村。9.职业。10.妇女出生年份。由于职业和城/乡间(R=-0.67,P<0.0001)及妇女出生年份和妇女结婚年份间(R=0.71,P<0.0001)分别呈共线性,故本研究选择了前8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结婚年份、结婚年龄、教育程度、城/乡、月经初潮年龄、行政区和民族具有统计学差异。 1.结婚年份:不孕率与结婚年份有关。随结婚年份推近,育龄妇女不孕率不断下降。1976年结婚的妇女不孕率为11.32%,而1985年结婚妇女的不孕率为3.89%。经IO8istic回归分析,1985年结婚妇女的不孕率是1976年结婚妇女的36%(P<0.001)。 2.文化程度: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大学文化程度外,随文化程度下降,不孕率上升。初中文化程度妇女的不孕率最低,为5.04%,文盲妇女的不孕率最高,为1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文化程度的不孕率与文盲相接近,她们的不孕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 3.城/乡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妇女不孕率低于农村妇女不孕率(P<0.01)。多因素分析,她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4.结婚年龄: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都显示,结婚年龄<20岁和>29岁妇女的不孕率显著地高于结婚年龄20-29岁者 (P<0.001)。 5.月经初潮年龄:单因素和IO8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一组外,随月经初潮年龄增大而不孕率升高(P<0.001)。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9岁者不孕率显著地高于其他月经初潮年龄组妇女。 6.行政区:单因素和IO8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京津沪三大城市和华东地区的不孕率显著地低于西北地区。 7.民族:汉族已婚妇女的不孕率(6.44%)显著地低于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的不孕率(12.49%)(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汉族妇女不孕危险为少数民族妇女的59%(P<0.001)。 8.以前曾用过避孕措施:婚前或新婚即用避孕措施者与未使用者间,不孕率无显著差异,使用者中82.6%愿意短期避孕,其中包括使用避孕套、安全期、杀精剂、体外排精等,平均停用措施后9个月即怀孕。 四、影响生育功能的因素 (一)影响男性生育功能的因素 生活中从事的职业可能使人们暴露在某些化学物质中,对生殖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经动物实验证实的有近50多种工业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可以损害动物的生殖功能,例如铅、镉、汞和染料等。高热环境下的职业,如铸工、冶炼工、面包烤制工,造成男性不育的危险是对照组的2倍。某些治疗药物对男性会产生副作用。实验证实男性接触X线较长时间会造成精子产生的抑制和损害。 (二)影响女性生育功能的因素 WHO对男、女职业中与工作和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提出与男性相比,妇女更有可能在那些对健康具有潜在威胁但并无保护措施的环境下工作。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就业妇女常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如纺织、缝纫、电器等),这些地方条件差,常暴露于致癌化学物质下,或因过多的噪音、热、潮湿、生理上紧张、用眼过度及过敏等影响健康。很多工业物质和农用化合物,以及电离辐射,可导致不育、流产、先天性残疾和遗传性疾病等。 Clarren和Pleet认为高热环境与女性的不育关系不大,但对已妊娠3-7周的妇女,高烧40℃会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临床上也发现接触多氯联苯(PCBS)、卤族化合物和麻醉气体(N2O)可引起女性的无排卵和过早绝经以及后代先天畸形率的增加。从事某些化学工业生产的妇女造成月经周期的紊乱,某些治疗的药物也会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和生育力。根据WHO1980-1986年的调查资料提供了可能对女性生育产生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1.细胞毒疗法:常引起闭经和无排卵。 2.类固醇类药物: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 3.精神安定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可能导致高催乳素血症。 4.抗抑郁药物: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制剂也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5.降压药物:利血平或甲基多巴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6.胃肠类药物:胃复安和哌双咪酮也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各种病因所致的不育预后差异较大。总的来看,内分泌病因比器质性病因预后较好。单纯内分泌病因未见输卵管受损,加之诊断技术的改进和各种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多数在治疗后能取得满意效果,妊娠率达51.1%,以黄体不足和高泌乳素血症的预后最佳。器质性不育除治疗相应的病因外,还有盆腔粘连、输卵管梗阻等问题,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其预后与损害程度有关。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等分析了1986年2月至1988年2月女性不育门诊1024例不育患者的病因和预后。全部1024例不育患者,总妊娠率为21.6%。接受治疗377例,治疗后妊娠率为43%,未治疗者妊娠率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