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公历12月22日)至次年农历立春之间的3个月左右为服用膏方进补的最佳时期。服用膏方开始的第一周,每日1次,于清晨空腹服用一汤匙(30克左右),如无不适反应第二周开始每天2次,早晨空腹和晚上睡前各服一汤匙(30克左右)。服用膏方期间,忌食萝卜,绿豆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生冷食物。勿与浓茶,咖啡同饮。感冒,发热,急性吐泻时,应暂时停用膏方。脾胃功能虚损,消化功能不良的病人需先服用1至2周“开路药”调理好脾胃后,方可进补。
2017-04-11 医学界消化频道 临床肝胆病杂志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近,基于城市人口的几项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约为15%(6.3%~27%)。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并不饮酒。目前,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体检中肝脏酶学指标异常的最常见原因,高达75%的血清转氨酶异常与脂肪肝有关。由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 脂肪肝的危害不仅仅在肝脏! 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疾病,普通老百姓和部分临床医生和对脂肪肝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脂肪肝患者中同时合并有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的不到 10%~20%,大部分患者没有肝区症状和不舒服的感觉。临床医生在3年、5年甚至 10 年内没有发现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就觉得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不用治。 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呢? 1.单纯性脂肪肝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炎症加重和肝脏功能受损。 2.诱发心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5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百分比高达5。2%,而正常人群只有1%。调查发现,脂肪肝会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同时心血管疾病又是脂肪肝的首要死亡原因。 3.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可加重全身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引起糖代谢紊乱。影响正常的糖代谢,脂肪肝严重时,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加重糖尿病。脂肪肝患者中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合并糖尿病发病的约占30%~40%。 4.诱发慢性肾病 脂肪肝患者中不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且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较正常人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中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是正常人群的2~3倍,二者密切相关。 5.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降低。一方面,肝细胞对毒性物质代谢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脂肪肝导致肝脏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对由门静脉来源的肠源性内毒素等降解功能障碍。 曾民德教授说,“单纯性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漫长的病程中,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死亡率提高2倍,而因为肝外并发症死亡率则提高了4~5倍,所以仅仅关注肝脏是不够的。” 脂肪肝诊疗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980年,美国人提出脂肪肝可导致肝炎、肝脏损伤。但真正把脂肪肝,特别是转氨酶不高的单纯性脂肪肝作为疾病来定义,是在2003年。相对来说,脂肪肝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疾病。 挑战一、脂肪肝诊疗指南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目前为止,全球脂肪肝诊疗指南中的建议,只有50%~60%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剩下的40%左右根本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这难道不是对我们脂肪肝领域专家的一大挑战吗?”曾民德教授说。 挑战二、医生和普通民众对脂肪肝的认识不足 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和仁济医院茅益民教授在国内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临床医生和普通民众对脂肪肝指南的依从性只有30%~40%,对于脂肪肝危害的认识也远远不足。 挑战三、脂肪肝的治疗水平桎梏不前 脂肪肝的治疗还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没有任何一种对脂肪肝有特效的药物。所以说,寻找它的遗传病因,寻找它代谢改变的规律,寻找它病理改变中可突破的因素及靶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随着人们对脂肪肝认识的提高,大家也意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要贪吃、不要少动)对健康的好处,不仅仅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同时也是脂肪肝治疗必须的第一条治疗原则。
有患者问我:“我这个人虚不受补,能服用膏方吗?” 自古以来,“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但某些人稍多吃一些大枣就会出现口干、舌疮,进食参、芪、茸之品则出现纳食差、胸闷、脘腹胀满,甚至出鼻血。于是,就自行判断为“虚不受补”。探究“虚不受补”的内涵,其实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 补不对证:每种补品只适合一定体质及对应的病证。如果不辨气血阴阳、不辨五脏虚实,就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这是所谓的“虚不受补”的原因之一。2. 虚实夹杂,只补不清有些患者虚证的同时又夹有实证(例如伴有痰饮、瘀血、食积、外感),如果不同时清除邪实证,一味补虚,必然导致多种不适。3. 脾胃亏虚:脾胃虚弱不受或失于健运,摄入的补虚药物容易造成壅滞,反而又出现脾胃不适的新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上述这些所谓“虚不受补”的人群,不是不能服用膏方,而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采用正确得当的调补方法。一方面,宜平补、清补、缓补,不能骤补、滥补;在补益药物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另一方面,在服用膏方之前,宜服用一段时间(一般为1至4周)的“开路方”“开路药”,以健脾理气化湿的药物改善脾胃功能;或先行试探性的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再进行膏方进补。
体质虚弱者:包括慢性虚损性疾病、手术后、大病久病后康复、产后、高龄等人群。 亚健康人群:面色萎黄、乏力、头晕头痛、胸闷、心慌、失眠、手足冰凉、潮热盗汗、腰酸、膝软、纳呆、便秘、慢性腹泻、月经紊乱等。 需维持治疗、防止复发的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炎、慢性肝炎、贫血、慢性胃炎等。
有不少患者问我:调理亚健康和慢性内科疾病的中药汤剂如何煎煮,现解释如下: 将药放入锅中,加水盖没药物,至高于药面2厘米,浸泡30-60分钟,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煎煮大约30-40分钟左右,浓缩成小碗(普通的盛饭碗)大半碗的样子(此为头汁)。再加水盖没药物,至高于水面2厘米,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煎煮30-40分钟,浓缩成小碗大半碗(此为二汁)。头汁和二汁相混,均分为二,分早晚两次口服(可根据个人工作生活的地点及方便程度,选择上午下午各服一次,或上午和晚上各服一次,一般服药的时间为餐后1-2小时),温服,勿冷服。 宜用砂锅或搪瓷烧锅,不宜使用铝锅煮中药。 服中药期间不宜食用生冷、辛臭的食物,服用人参的同时忌萝卜。“ 后下”的药物,在药快要煎好时加入,加入后小火烧5-10分钟即止。煮第二汁时就只能一起烧了。
膏方在我国源远流长,因其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功效,自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均广为服用。 膏方又称“膏滋药”,与一般药物不同的是:它更注重整体调理,医生根据患家的症情,结合四诊八钢,合理配制成一剂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调理方。一人一方,针对性强;标本兼顾,既补虚又祛邪;口味良好,易于接受。 膏方一般由中药饮片,细料,胶类,糖类及辅料组成。 中药饮片: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不同的症情处方的药物部份。 细料:是各类人参,鹿茸,龙眼肉,芝麻,冬虫夏草,枫斗等昂贵药物的统称。 胶类:常用的有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 糖类:冰糖,红糖,饴糖,蜂蜜等,糖尿病人一般用木糖醇代替。
眩晕多“风,痰,虚,瘀”夹杂致病,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时应根据症候,仔细分析,辨清病因,对症下药。实则祛痰熄风,活血化瘀,虚则补益肝肾,益气养阴。 常用的中药复方治疗方法有: 活血化瘀法:代表方剂为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证实该类汤方具有抗血栓,降低血粘度等功效。 祛风化痰法:代表方有半夏白术天麻汤,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理论,该类方剂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机体耐缺血缺氧能力,降血脂等作用。 补肾填精法:名家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汤等。 常用的中药提取物有:天麻素,灯盏花素,红花,刺五加等。 只有标本兼治,并根据症情变化加减药物,方能取得良效。
眩晕是指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转动的感觉障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有的可自行缓解,有的时轻时重、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的持续不能缓解,甚至进一步发展危及生命。 眩晕常见的病因有: 1.系统性眩晕:a.中枢性眩晕: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脑溢血、脑肿瘤等。 b.周围性眩晕:常见病因为美尼尔病、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中耳炎等。2.非系统性眩晕:常见病因有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内分泌紊乱、感染、神经官能症等。 由于症状常缺乏特异性,人们包括医务人员易对眩晕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造成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