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体内癌细胞生长扩散侵占人体正常组织,导致相应功能障碍,有的癌症发展迅猛,有的癌症发展缓慢。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多数癌症都能得到很好控制,成为缓慢发展的一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癌症认定为慢性疾病。所谓慢性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很多并发症,就跟糖尿病、高血压病疾病一样。癌症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远处的转移,比如肺转移、脑转移、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尤其是骨转移瘤在癌症中非常常见。骨转移瘤带给病人最重要的两个症状是疼痛和行动障碍。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最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症状。疼痛也可能是病人最早出现的不适症状。其次是病理性骨折,骨骼因为肿瘤的侵袭,失去其强度、硬度和韧性,在很小的力量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骨折,尤其是溶骨性骨转移的病人最为常见。再次是脊柱不稳和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脊柱是恶性肿瘤细胞非常喜欢侵袭的地方,所以发生率非常高,肿瘤除了因为对骨头的破坏导致症状外,它自己还可以向脊髓和神经侵袭破坏,所以发生在脊柱的骨转移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比较严重。最后比较严重的是截瘫,截瘫分为完全截瘫和不完全截瘫两种,不管哪一种,都意味着病人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美国有数据报道说每年超过10万新发肿瘤病人有30-70%发生骨转移,这数据就比较高了。我国有临床统计,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总体发病率大约为32.5%左右,国内报道的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其中肺癌就约占1/3患者发生骨转移、乳腺癌约占1/4的患者发生骨转移。所以临床骨转移患者非常多,需要医护人员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帮助这些骨转移患者。那么骨转移瘤怎么治?首先我们先了解治疗肿瘤的手段。西医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手术、神经阻滞麻醉等。中医治疗手段就更丰富了,而且副作用小,费用少。比如内服中药、针灸、中药贴敷、药酒通络、鼻腔喷药、灌肠或肛肠中药栓、刺血拔罐、中药离子渗透、热疗、冷疗、音乐疗法等。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些治疗方法的情况。手术:手术不是这个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是有创伤风险的,而且只能解决一处局部问题,身体较弱,肿瘤较多,除非不得已,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完全可以不动手术。但如果有手术指证,到达手术要求,而且预计你能从治疗中获得较大的益处,手术安全性又比较高,还是建议你先做手术再做其他治疗。放疗:在西医治疗骨转移瘤中占有重要位置,放疗也是具有杀伤力的局部干预肿瘤的治疗手段,相对于化疗来说副作用小,对局部治疗起效快,病人容易接受。化疗:是肿瘤全身干预治疗的方法,对于那些没有经过规范治疗的骨转移瘤患者,身体还比较好,可以尝试治疗。但是对于那些已经经过多次化疗肿瘤仍进展,身体已经不能耐受的病人来说,化疗带给他们的可能仅仅是伤害而不是益处,一般对骨转移瘤病人不推荐。靶向药物:目前很多肿瘤的靶向药物已经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有部分已经进入医保,对于某些肿瘤来说可以一线推荐使用。免疫药物:目前抗肿瘤最好的免疫药物时PD1/PDL1,可作为治疗肿瘤的最后选择。双磷酸盐类药物:已成为骨转移瘤最基础的常用药物,对抑制骨破坏和缓解骨疼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止痛药:一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用药原则选择,提倡个体化及综合化,有时配合神经阻滞镇痛。中医药治疗:骨转移瘤最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是国宝,内容精深广博,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被大部分肿瘤临床医师所接受和应用。当然,即使在正规的西医综合医院,因不了解中医神奇之处而对它嗤之以鼻,轻蔑不懈言论还仍存在。中医贵在灵活,不仅可用中药种目繁多,可用中医治疗技术也奇巧多变。中医学理论里把人和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产生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子午流注等不同针灸方药应用方法,人的脏腑、精气血、经络穴位等贯通也是一个整体,通过针、药、灸、罐、刮、内服、外用等名目繁多的治疗技能,可以快速或缓慢的建立机体的内平衡。中医的理论特点里,不管你得之何病,我只抓你自身及与外围的关系矛盾,采用“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等以不变应万变的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在治未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很多医学专家认为中医能治大病。骨转移瘤作为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症状多变,病机夹杂,非常适合中医治疗。骨转移瘤病人到哪个科室治比较好?目前来看,骨转移瘤到肿瘤科治疗的比较多,有一小部分到骨科治疗,其实骨转移瘤病人最应该到骨肿瘤科治疗。骨肿瘤科医师主要致力于解决骨转移瘤引起的骨痛和运动障碍,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的再进展,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其生存时间。骨肿瘤科是骨科和肿瘤科交叉产生的学科,骨肿瘤科医师既能治骨科疾病也能治肿瘤科疾病,而且骨肿瘤科医师既掌握了骨科和肿瘤的外科技术,也比较了解肿瘤西医内科、放疗、微创介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理论,他们能向骨转移瘤患者提供内科外科、西医中医等各方面的治疗意见,所以对骨转移瘤病人来说是最佳求诊的对象。总之,骨转移瘤病人不应放弃治疗,骨肿瘤医师有很多方法能帮助到你。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能使很多骨转移瘤患者恢复良好的生活质量,无瘤或带瘤生存很长时间。
现代社会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是癌症,癌症最可怕之处是可以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而导致身体迅速消耗和衰竭。体内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继发的癌肿称之为癌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骼、肺部和肝脏,转移到骨骼的,称之为转移性骨肿瘤或称骨转移瘤。转移性骨肿瘤是相对于原发性骨肿瘤而言的,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人,男女之比约为2.3:1。大多数转移性骨肿瘤是在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才转移到骨头,但有大约10~20%的病人,原发肿瘤部位和症状隐匿,一就诊就以转移性骨肿瘤来治疗,还有一小部分转移性骨肿瘤,虽明确诊断了,但是找不到原发肿瘤病灶。全身骨骼都有可能发生骨转移瘤,但比较好发的是脊柱组成骨、骨盆组成骨和四肢长骨。成人发生的骨转移瘤中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食管癌、大肠癌等内科癌症,儿童发生骨转移瘤主要来自肾上腺或交感神经节的成神经细胞瘤,比较少见。一般来说转移性骨肿瘤都是恶性的,可以说是肿瘤的晚期阶段,不仅病情重,身体差,而且并发症多,多部位同时发病,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或一个部位的问题。在治疗上比较棘手,不说病人这个时候的身体状态可能已经不尽人意,引起不适的主要病灶部位治疗也很不容易,很可能治完这个病灶又发现下一个病灶,这个还没治好,另一个病灶又出问题。那么,这么严重复杂的骨转移瘤还能治,治有意义吗?这个问题不仅患者和家属问,医生也常问。在以前,每次相关会议这个问题都讨论的比较热烈,那是因为以前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到转移性骨肿瘤时其实已经认为到了疾病的晚期,再给予手术、放化疗等比较强烈的手段,不说疗效如何,仅副反应和并发症就要了病人的命,所以大多数医生建议到这个时候,治疗的利不能大于弊,而且又要花钱,病人又受罪,不治疗更好。到现在,这个问题肿瘤专家已经达成共识了,转移性骨肿瘤治疗是有意义的,虽然不能把肿瘤彻底治愈,但是我们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能帮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生存的更长,而且生活的更好。骨转移瘤怎么治疗有意义呢?邓小平同志有依据非常有名的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转移性骨肿瘤一般认为是一种全身的慢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控制肿瘤进展,解决引起临床不适症状的主要病灶,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基于这样的目的,任何治疗方法都可以采取。在骨转移瘤的治疗过程中,首先的原则是综合化和个体化。综合化是医生要把对病人治疗有意义的手段都想到,不仅要调动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多方协作,也要调动医生和病人及家属之间的配合。个体化是我们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整体辩证治疗的一个体现,也就是说同样都是转移性骨肿瘤,这个病人适合这些治疗,那个病人适合那些治疗,而下一个病人有可能跟这两个病人的治疗都不一样。笔者本人虽是中医骨伤科的博士,从事骨肿瘤及中医治疗骨病20余年,在临床的肿瘤过程中,不仅中医药治疗比较熟悉,肿瘤的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也多有涉及。近几年笔者重点研究骨转移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通常情况,骨转移瘤病人我一接诊,首先将原发肿瘤及骨转移瘤一起整体评估,结合病人身体及经济情况将治疗计划方案确定下来,中医为了治疗什么该怎么干,西医为了治疗什么怎么干,你自己配合什么怎么干,将这些治疗的时间点和方法全部告知于你,在以后很长时间的治疗中,我们按计划行事,事倍功半,病人也充满信心。其实骨转移瘤并不是判死刑的疾病,即使截肢失去病变骨,也不影响病人的生存时间。骨转移瘤它最让人烦恼的是疼痛和影响行走功能的骨折及截瘫,虽然我们的最终治疗是控制肿瘤,但首要任务还是解决疼痛和骨骼相关的事件,这就是骨肿瘤专科医师比单纯的肿瘤医师和骨科医师优越的地方,而且我们科室是中西医结合科室,集中医西医所长更能有效解决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问题。目前我们治疗骨转移瘤常采取的治疗手段有:西医的手段是手术,介入微创治疗,化疗、放疗、免疫、靶向等药物。中医治疗包括汤药、中成药、针灸方法(火针疗法、皮内针、督灸、大灸、隔姜灸、温针灸、针刺拔罐、围刺、浮刺、穴位注射等)、经络循经按摩、中药外用方法(膏药、药膏、中药封包、中药泡脚、中药穴位贴敷、中药涂擦治疗、中药塌渍治疗等)、食疗、五行音乐治疗、情趣治疗等,这些手段我们依据病人情况选择,量力而行,轻松治疗。综上所述,即使转移性骨肿瘤室肿瘤的晚期,却不是一得病就面临死亡,它可以带瘤生存少则半年一年,多则十年几十年。所以得了转移性骨肿瘤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瞎治,得好好地细水长流地慢慢调理,配合医生积极防治,这才是正理。
胫骨上端软骨母细胞瘤,肿瘤刮除异体骨植骨,复发后骨水泥填充【病例简介】刘某,男,10岁,以“左小腿上端外侧肿疼3月余,伴有跛行2月余”。 患者于3月骑自行车摔伤后发现左小腿上端前外侧肿胀,局部触压疼,当地医院就诊拍片未发现骨质病变,给予中药、膏药、按摩等保守治疗约2周,症状逐渐加重,2月前开始患肢伴有跛行,局部肿胀进一步加重。专科查体:营养不良,左下肢跛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膝关节下前外侧可见肿胀隆起,表面皮肤正常,触压质软,疼痛明显,有波动感,左膝关节伸直活动受限,约15度屈曲挛缩,被动活动疼痛、屈曲挛缩不能完全恢复,与右侧对比左侧下肢周经细2cm。X线:左胫骨上端偏外侧骨质破坏约4cm×4cm×4cm,密度减低,边界不清,波及骨骺及干骺端,前外侧软组织及关节囊肿胀(图1)。CT:左胫骨上端前外侧溶骨性破坏,病变区低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当),内有斑片高密度影,前外皮质仅余薄层,呈蛋壳样且有筛孔样改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图3)。MRI: 左胫骨上端偏外侧溶骨性破坏,T1低信号,T2高信号,波及关节面、骨骺线及干骺端,不均匀强化,临近软组织水肿(图3)。初步诊断:左胫骨上端骨质破坏(性质待定);2、左膝关节积液;3、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皮牵引制动,局部穿刺活检病理支持软骨母细胞瘤,病理切片经河南医大一院诊断与本院报告相同,省中医院诊断骨骺炎 ,各家意见不一,鉴于肿瘤组织太少,为得出确切诊断,经家属同意,二次CT引导穿刺,病理报告为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未能排除)。在硬膜外麻醉下给予瘤体刮除异体骨植骨,手术顺利,术中见肿瘤组织灰红色、质嫩,并有大量暗红色血块,刮除全部病变组织,残腔出血不多,切除病灶前外侧部分囊壁,扩大开窗,进一步刮除病变,用石炭酸灭活清除后残腔壁3遍,足量异体骨植入,压实,术后石膏托固定,术后出现排异反应,两处伤口红肿有分泌物,经培养无细菌生长,对症处理,延期愈合,出院后石膏固定6周拆除,左下肢跛行。术后病理回报诊断: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未能排除,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拍片提示肿瘤刮除彻底,植骨充分(图4)。术后9个月,患者又以“被人踢伤致左小腿上端外侧肿疼痛1周余”入院。拍片示原病灶偏下部骨质破坏,原肿瘤复发(图5),给予硬膜外麻醉下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手术顺利,术中见骨内肿瘤组织灰红色、质嫩,肿瘤破坏外侧骨骺及干骺端,原有植骨被肿瘤替代,刮除全部病变组织,上端仅余关节软骨,髁间脊处关节软骨破损,扩大开窗,进一步刮除病变,用石炭酸灭活清除后残腔壁3遍,生理盐水冲洗,残腔上端软骨面下垫异体骨一层,其余残腔填充骨水泥,伤口放置引流条两根。术后左下肢肿胀,给予活血散瘀中药对症治疗,方剂消炎退肿汤:当归、生地、白芍、木瓜、泽泻、地骨皮、连翘、牛膝各6克,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砂仁、甘草各3克,连服10天,伤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诊断软骨母细胞瘤,石膏固定4周。术后拍片回示:左胫骨上段软骨母细胞瘤术后,瘤段内骨水泥充填,关节囊下似有小囊变区(图6)。术后连续拍片复查肿瘤未再复发,骨水泥位置好(图7)。 【病案评析】本病例的特点:①男性,10岁,以“左小腿上端外侧肿疼3月余,伴有跛行2月余”入院;②检查示:营养不良,左下肢跛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膝关节下前外侧可见肿胀隆起,表面皮肤正常,触压质软,疼痛明显,有波动感,左膝关节伸直活动受限,约15度屈曲挛缩,被动活动疼痛、屈曲挛缩不能完全恢复,与右侧对比左侧下肢周经细2厘米;③影像学表现:左胫骨上端前外侧溶骨性破坏,病变区低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当),内有斑片高密度影,前外皮质仅余薄层,呈蛋壳样且有筛孔样改变,周围软组织肿胀;④穿刺诊断为左胫骨上端软骨母细胞瘤;⑤第一次采取肿瘤刮除灭活异体骨植骨术治疗;⑥术后9个月肿瘤复发,给予骨水泥填充。1、诊断本病例诊断为软骨母细胞瘤。诊断依据:①发病为年龄10岁;②发病部位在左胫骨上端,波及关节面、骨骺线及干骺端;③偏心性、溶骨性破坏,边界尚可,内有钙化灶,波及软组织,无骨膜反应;④术前及术后病理提示为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分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和恶性软骨母细胞瘤。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少见约占良性肿瘤的2%左右,常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25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2:1。凡有骺软骨的部位都可发生本病,四肢长骨骨骺好发,亦可发生于干骺端。临床病程缓慢,年龄小者病程可能较短,主要表现在局部疼痛或不适感。影像学表现为长骨的骺端或骨突处有一位于中心或偏心的溶骨性破坏,骨皮质略膨胀,大小通常为2~4cm,界限清楚,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有一很细的硬化环与正常组织分开,有钙化灶,晚期肿瘤有侵犯性,可进入软组织,但无反应骨。大体标本中肿瘤组织呈蓝灰色到灰白色,有砂砾状的黄色钙化灶及坏死区。治疗方法为手术刮除植骨,对于中轴骨骼的病灶应广泛切除,有侵袭性或恶变倾向者可考虑截肢术。本病预后较好,少数有复发或肺部转移,可以考虑放射治疗。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肉瘤、软骨母细胞肉瘤、恶性成软骨细胞瘤,极为罕见,为低度恶性易复发的肿瘤,好发长骨的骨骺板,亦可见足骨、肩胛骨、肋骨等部位。影像学上表现为从局限性骨质疏松到广泛性骨质破坏,内有不规则钙化,钙化沿肿瘤细胞间隙的软骨基质发生,呈线条或网状,肿瘤轮廓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骨骺破坏后很快侵及骨干,边界清楚但无硬化环,有骨膜反应,可伴有较大软组织肿块。本病需早期彻底手术,预后较软骨肉瘤好。2、鉴别诊断本病例对左胫骨上端骨质破坏的性质有以下倾向性诊断:①结核或普通感染,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均有炎症可能,而且患肢出现反应性关节积液及关节挛缩,应首先考虑感染可能,但患者血象正常、局部无红、肿、热、疼,可以排除普通感染,考虑结核但血沉并无明显加快,病人无低热、盗汗临床表现,穿刺活检结果也不支持,结核也基本排除。②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为成长旺盛期,骨骺闭合前发病,骨骺破坏,影像表现有侵袭性,但病灶仍较为局限,无骨膜反应,倾向为良性病变,首先考虑软骨母细胞瘤,该病发生在临关节部位,近关节腔内反应性积液,由于骨骺的破坏,关节力线不稳,软组织保护性挛缩,产生畸形和跛行是可以解释的,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也支持软骨母细胞瘤。③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20~40,多发生在骨骺闭合后,但也有报告最小年龄为1岁者;好发四肢长管状骨骨端,单发多见,脊柱以骶骨多发,手足短骨好多发且少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影像表现为骨端“皂泡样”溶骨性破坏,呈偏心性膨胀生长,骨皮质变薄,肿瘤可穿透皮质进入软组织,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复发率较高,临床诊断倾向于低度恶性肿瘤。本病例的活检中提示骨巨细胞瘤不排除,依据临床及影像表现,基本可以排除,其它肿瘤可能性很小。肿瘤诊断对病理依赖性很强,本病例诊断中唯一模糊的正是活检病理。经皮穿刺取材,因组织太少对病理的正确诊断影响很大,提示应尽量较多取材,病理切片常规多家会诊,必要时重新穿刺活检,术后也需再病理确定,以防产生误诊。3、治疗发生在儿童的软骨母细胞瘤,边界尚可,偏为良性,最恰当的手术是刮除植骨。病人已经损坏内侧生长板,最理想的办法为瘤段切除,植入带有同健侧或残留部分相似生长板的骨骼,但目前医疗技术尚不能达到。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肿瘤刮除后行自身髂骨、异体骨或自身及异体联合骨植入,对于这三种手术方案,不论何种都不能避免膝关节内翻及患肢短缩等畸形的发生。为发生尽量小的畸形,我们应尽量多的保留生长板,但为减少术后复发,我们更应尽量广泛的刮除肿瘤组织,这是一个矛盾的原则,治疗中以我们最根本的原则为准,那就是尽量减少复发。本病例中,手术过程刮除较为广泛,刮除后石碳酸灭活3遍,植入的异体骨也压实充足,这些都是减少复发的手段,但本病例9个月后肿瘤仍复发,复发部位在肿瘤的偏下部,可能复发原因有:①软骨母细胞瘤本身倾向于恶性,容易复发;②刮除肿瘤组织中未广泛清除下段与正常骨髓相交部位,组织在骨髓中种植,因局部血液营养丰富而复发;③植入异体骨中残腔下端压实不够;④外伤在原病灶的下段,局部的血肿及外力撞击导致潜伏的肿瘤细胞再次增殖而复发。本病例的二次手术采取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术中残腔上端软骨面下垫异体骨一层,其余残腔填充骨水泥。这种手术方案属于姑息性手术,对于10岁的儿童,骨水泥填充不是最佳选择,但本病例是肿瘤复发病例,再行植骨显然不太合适,而且骨水泥本身的发热过程能杀死部分肿瘤细胞,非生物性植入物,本身不会有复发可能,对于控制肿瘤组织再次复发起到较好的延缓作用。术中在软骨面下铺垫一层异体骨,旨在保护软骨面不被骨水泥灼伤,并对关节的内侧面重塑起到骨架作用。本病例两次术后均非顺利拆线愈合,第一次手术后发生排异反应,伤口有分泌物,并延缓愈合。第二次手术后出现左下肢深静脉栓塞,肿胀疼痛,给予中药消炎退肿汤服用,方中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乳香、没药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木瓜、泽泻、地骨皮、牛膝、连翘起利尿消肿、解毒清热的作用,砂仁、甘草健脾和药,药量轻柔,服之有益无害,适合术中植入异物,术后发生肿胀的儿童服用,第二次手术虽也有异物,但伤口未发生延迟愈合,按期拆线出院,说明术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综合用药可以促进伤口早日愈合。本病例尚需长期随访,术后拍片发现关节囊下似有小囊变区,更需严密观察疾病变化,如能控制病情到骨骺闭合之后,再行瘤段切除人工假关节置换和患肢加压延长术,以根治性治疗本病和尽大可能矫正畸形,恢复左下肢正常功能。
骨转移瘤病人院外指导1、保护患肢避免较长时间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2、加强院外防护,预防感冒、肺炎、黏膜损伤、头晕跌倒等并发症。3、多做户外有氧活动,多晒太阳,力所能及的进行日常学习及工作。 4、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配合医嘱复查血常规、生化、影像拍片等了解病情,积极对症处理,按时返院继续治疗。5、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防止感染发生。预防意外,保护皮肤、鼻腔等,减少异常出血。6、要多休息,保暖避风寒,尤其双手足不直接接触凉水、凉物及金属铁栏等。7、做好口腔护理,软毛刷早晚刷牙,进食后及时漱口,必要时使用漱口水防止口腔溃。 8、保持二便通畅,多饮水,适当口服止泻或通便的药物。 9、减少房事,妇女禁止怀孕。 10、减少电脑、手机、平板、微波、电磁等电子辐射产品的接触时间。避免久坐、久站、久卧等。 11、家属24小时陪护,以防病情变化出现意外。 12、骨转移瘤是一种慢性疾病,与主治医生建立稳定长期的康复治疗关系,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及按计划实施。 13、对患者隐瞒病情者,积极给予中药、免疫、生物靶向、音乐等保守缓慢的治疗,以改善患者体质、控制疾病进展、缓解临床不适症状为主。 14、患者了解病情者,应注意心理疏导及安慰,必要时寻求心理医师。 15、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伴发疾病。16、自身养生指导:(1)重新建立正常作息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2)居住环境干净、整齐、卫生、空气清新,最好在绿化环境较好、山区或海边。(3)多行腰背部推拿按摩,或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4)艾灸灸华佗夹脊、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 (5)多做热水及药物足浴,定期温泉浴或家庭用蒸汽浴袋或浴箱。 (6)多行面部按摩、颈部操及眼部保健运动,耳穴及耳针治疗、吞咽唾液活动等保健。 (7)音乐治疗。 (8)培养1-2个兴趣爱好,转移疾病心理压力。 (9)戒烟酒。 (10)中药中医养生:积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药茶调节体质,可配合耳穴养生、生物全息养生、经络养生、药物养生、体质养生等。17、饮食调护:(1)软食为主,少食多餐,避免胃溃疡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出现大出血。(2)多饮水,可常服养生茶如:柠檬蜂蜜水、大枣枸杞黄芪茶、养肾茶等。 (3)饮食均衡,加强营养。宜选择能增加食欲、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如稀饭、面包、馒头、包子、鱼肉、鸡蛋、鸡肉、煲汤、土豆、香蕉、果酱、香菇炒鸡蛋、甲鱼汤等。 (4)注意补充碱性食物如:柠檬、柑橘、西瓜、香蕉、葡萄等水果;茶、牛奶、豆类蔬菜及制品;菠菜、白菜、胡萝卜、土豆、海带、莲藕、黄瓜等蔬菜,少使用或均衡使用偏酸性食物如啤酒、各种肉类、海鲜及蛋类等。 (5)自服用一些阿胶、大枣、扁豆、薏米、莲子、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等补血补肾制品;选用山楂、白扁豆、萝卜、陈皮、姜汁、橘皮、蜂蜜等配制和胃止呕;选用五味子、枸杞、猕猴桃、苦瓜、绿豆芽、茶、香菇、木耳、猴头蘑等菌类食品护肝解毒;核桃、甲鱼、鱼肉、蛋类、豆腐、乌鸡、桂圆、黄豆、红豆等补虚提高免疫。 18、按期复诊,如有病情变化如突然无力、异常出血、发热、疼痛加重等异常,及时复诊或当地医院紧急处理。
三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强氧化活性气体,几乎能和任何生物组织反应。三氧最早用于医学界的探索,是100多年前对伤口消毒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以及设备制造技术等多项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用三氧用于肿瘤治疗的范围和优势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专家的重视。尤其医用三氧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治疗更成为研究热点。微环境是机体内特定状态的微小环境。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是肿瘤在其发生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本身、成纤维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脂肪细胞、胶质细胞、平滑肌细胞、间质细胞、一些血管细胞及微血管、组织液等共同组成。肿瘤微环境与其周围组织环境及机体其它内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这个动态环境的不断打破导致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同时继续进入另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目前关于肿瘤组织微环境与肿瘤恶变、复发、转移等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组织中的功能相关的各型细胞如何共同作用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2、肿瘤细胞与其组织微环境之间双向和动态的关系;3、在肿瘤的起始和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与其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所得到的研究共识认为,在肿瘤恶性转化得过程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基质以及一些肿瘤细胞外的其它成分分泌或表达的细胞因子、蛋白酶或受体等发生了相互作用,改变了组织间的渗透压,影响了肿瘤组织的营养代谢环境,并发挥出免疫炎性作用,促进了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增殖,从而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条件。经实验证明:组织缺氧和酸中毒、间质高压形成,大量生长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的产生及免疫炎性反应等构成了肿瘤组织代谢环境的生物学特征,这种特性对于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粘附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肿瘤不断恶变并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医用三氧治疗是在体外利用三氧和自体血精确定量生成免疫生化反应诱导物,随自体血再回输体内,诱发进一步的免疫、生化反应,产生强大的生物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认为的三氧治疗肿瘤可达到的治疗作用如下:1 医用三氧改善肿瘤的乏氧状态,增加放化疗效果肿瘤内因为过度生长,血管营养及氧气不足,引发肿瘤乏氧现象。在乏氧状态下,一方面肿瘤细胞存在较高比例的糖酵解,产生代谢产物乳酸,形成酸性环境肿瘤细胞内外的酸碱梯度增加,抑制碱性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累积。另一方面烷化剂和抗代谢化疗药物主要通过DNA合成期间对DNA的直接损害和促进凋亡发挥作用,而乏氧改变了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延长,从而降低了化疗药物的杀伤效率。乏氧还可使肿瘤细胞的一些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其结果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潜能下降,进而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同时乏氧细胞还降低了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放射生物学表面,直径<1mm的肿瘤是充分氧合的,超过这个大小即出现乏氧状态。故增加肿瘤细胞的氧合或再氧合的比率,则放疗效果增加,否则仅有少量肿瘤细胞被杀伤,不仅增加了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杀害减少了对肿瘤控制的效果。肿瘤放化疗过程中,如在三氧技术应用的前提下,能提高红细胞的氧含量,加快再氧合速度,增加再氧合细胞比例,解决乏氧细胞对放化疗的抗拒,增加肿瘤的有效放化疗作用。2 医用三氧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恶性肿瘤,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持续的免疫功能破坏则恶性肿瘤进一步恶化破坏机体的各个系统机能。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放化疗,在放化疗过程中对机体免疫功能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放化疗时,医生都要把提高免疫功能作为肿瘤治疗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选择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包括NK细胞活性,促进T细胞辅助细胞核IL-2及IFN-r的生成等措施,是抵抗放化疗副作用的常用手段。免疫治疗与其它肿瘤治疗联合应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对细胞免疫的抑制,由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在肿瘤的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体质状态非常重要。三氧可激活免疫活性细胞,生成多种免疫活性因子,如各种内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概述为:1、诱导免疫效应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和活性;2、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分裂;3、促进肿瘤细胞抗原递呈和共刺激分子表达,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作用;4、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5、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血管分化。3 医用三氧对清除人体过多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主要是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它们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机体内有一整套的有效的自由基清除体系,以保护机体细胞免遭损害,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在生理情况下,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适量的自由基对细胞分裂、生长、消炎、解毒等起积极作用。当某些因素打破这些动态平衡,自由基可诱发炎症、免疫失调、恶性肿瘤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水平升高,其抗氧化活性的酶活性大大下降,反应了肿瘤患者机体中的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遭到破坏。三氧在体内具有超强的抗氧化作用,诱导激活组织细胞产生抗氧化酶,增强组织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清除肿瘤放化疗过程形成的副作用基质,对肿瘤的有效治疗及身体的康复有重要帮助。综上所述,三氧治疗能够减轻甚至消除肿瘤外科叔叔、放化疗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三氧可以在相当的时间内一直患者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用三氧治疗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明显。随着对三氧基础研究的深入,医用三氧临床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在人类抗击肿瘤的战役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已经开展三氧免疫大自血回输治疗技术,对于恶性肿瘤增效减毒,解决治疗过程出现的癌性疼痛、癌性疲劳、失眠、胃差、二便不调、情绪低落、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均有较好作用,欢迎垂询。
人参虽苦短,但有远志成。 莫待白头翁,悔插山茱萸。 故而早防己,以免 老防风。 茵陈而守旧,死成土茯苓。 君居何百部,皆当血竭尽。 身处是生地,然昭射干心。 即便是独活,大现白矾身。 路艰有滑石,意坚路路通。 延胡索苍术,王不留行程。 为人当厚朴,做事要细辛。 莫要天麻烦,凡事不甘松。 险象如玄参,羌活化整零。 三七二十一,续断徐长卿。 枸杞槲寄生,山奈川木通。 待人不莪术,藕节竹茹形。 蜈蚣全蝎毒,磁石锁阳春。 常吟六神曲,行风火麻仁。 宁作车前草,不枉自然铜。 槟榔罗汉果,芡实化橘红。 荜芨骨碎补,更上一重楼。 赠人玫瑰花,丁香蜂房馨。 芥子知母恩,赤石脂蕤仁。 甘愿凤尾草,乐奏合欢皮。 红花女贞子,珍珠半边莲。 龙胆使君子,苍耳益智灵。 茴香因升麻,佛手拽海马。 当归决明子,杴实薏苡仁。 喜采威灵仙,高攀合欢花。 天江免煎好,山川吐芳华。 传承更惟新,厚德重求精。
传统方法新用骨肿瘤囊內及边缘清刮除后植骨重建是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常见手术方式。传统植骨多为自身髂骨或就近取骨,好处是骨头治疗好,不排异,愈合快,确定是增加手术创伤,可取骨头少,可能引起取骨区手术风险及后遗症;目前针对植骨,已经有许多替代方法,如异体骨,因具备正常骨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并加入骨诱导因子BMP,成活率非常高,对需大量植骨的肿瘤性缺损非常适合,确定是费用高,可能产生排异;人工骨具有骨骼类似的强度,因少有引起排异反应的过敏源常作为接近骨骺或跨越骨骺的肿瘤骨缺损的填塞,也适合嗜酸性肉芽肿之类骨病缺损区;骨水泥填塞骨空腔主要用于成人低度恶性肿瘤骨缺损区填塞,结合钢板构架骨骼生物力学强度,而且骨水泥发热过程还可以杀死残留肿瘤细胞,大大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对感染性骨缺损,我们还可以使用抗生素骨粉填塞,形成有效药物圈,提供骨骼愈合和疾病控制率。
病叫什么?叫恶病,是由无数恶习恶念造成的。经曰:生病起于过用。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当您生病时,说明是时候改变您的恶习恶念了! 以“善”’为药,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燥;以“善”为本,少应酬,寡欲望,清淡饮食;以“善”为钥,打开全新生活工作方式。 长善可以消恶,恶习恶念不见,恶病才能够消失!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中,以药物治疗为特征的内科治疗具有与外科治疗和放射治疗同等重要的地位。综观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每一种治疗手段的建立、每一次治疗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对恶性肿瘤木质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都有赖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我国远在周代就有专门处理肿块和溃疡的“疡医”,公元2世纪古希腊医生盖伦是西方最早的肿瘤专科医生。由于19世纪中叶显微镜的发现,人类认为肿瘤是“局部细胞恶变”导致的一类疾病,外科手术切除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段。20世纪初随着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建立了肿瘤的放射治疗。实际上,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关于应用药物治疗“肿瘤”的记载,只是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对肿瘤认识的局限性而发展缓慢。直到1946年美国医生Gilman和Philips在《Science》上发表了应用氮芥治疗淋巴瘤的结果后,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开始,1965年美国成立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 ,1976年欧洲成立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2007年我国召开第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hinese Conference on Medical Oncology,CCMO)都是世界和我国肿瘤内科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肿瘤内科学(medical oncology)是一门年轻和迅速发展的学科。近半个世纪来,肿瘤内科治疗已取得很多重大成果,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某些肿瘤根治的主要方法。肿瘤内科的主要任务为:阐释恶性肿瘤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合理运用肿瘤化疗技术包括根治性化疗及配合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性化疗;正确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各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靶向治疗为主的肿瘤生物治疗及激素治疗;参与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诊断和治疗各种肿瘤并发症;协助心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的治疗。因此,肿瘤内科医生不仅应当掌握普通内科的知识,还需具有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肿瘤药理学包括临床药理学、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诊断学、肿瘤免疫学、肿瘤化疗学、基因治疗及肿瘤姑息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肿瘤治疗疗效的提高需要各个学科特别是肿瘤内外科、肿瘤放射治疗和病理学的紧密协作。肿瘤研究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必然会促进临床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内科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参考孙燕肿瘤内科学) (1)辅助化疗, 术后及放疗后应用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提高局部治愈率。 (2)术前化疗, 也称为新辅助化疗, 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和及早控制远处转移灶。目前正在研究的的很多比较成功的有卵巢癌,骨肉瘤,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3)原来不能手术和本来不宜手术的病人, 在化疗后变为可以手术。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切净的肿块经过化疗后缩小,使之也可手术。例如卵巢癌和睾丸肿瘤,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甚至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也有人主张。 (4)晚期病人,应以内科治疗为主。在比较局限时可适当配合区域性放疗。 (5)化疗加生物治疗 化疗加生物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资料已经不少。 其中包括干扰素和CHOP治疗淋巴瘤, 香菇多糖加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等.(6)化疗加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配合化疗被认为是一大突破。 针对肿瘤细胞核内her-2基因过度表达而研制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有效率。我们回顾一下肿瘤治疗的历史,就可以知道:最初被治愈的肿瘤是那些相对说来比较局限、分化较好、较少转移的皮肤癌、子宫颈癌、头颈癌和早期乳腺癌,而那些出现淋巴结转移、广泛播散的肿瘤以及恶性程度高、分化较差的肿瘤如绒癌、小细胞肺癌在那时都被列为比较难治,甚至意味着不治。我们可以看到被原来认为难治和不能治疗的肿瘤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很好的疗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肿瘤的化疗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所以肿瘤的内科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也许肿瘤的攻克应该是肿瘤内科的突破。1、 内科治疗己经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内科治疗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新的有效药物的不断出现。氮芥治疗淋巴瘤的成功,拉开了药物治疗癌症的序幕。1957年Arnokl和Duschinsky两位科学家分别人工合成了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使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受到了重视,直到目前这两种药物仍然是治疗很多常见肿瘤的基木药物,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由于顺铂、卡铂和以阿霉素为代表的葱环类药物的应用,使肿瘤内科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滋养叶细胞肿瘤、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达到了根治的效果。肿瘤内科治疗追求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姑息治疗走向根治治疗。20世纪90年代,紫衫醇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使肿瘤内科的治疗效果有了新的提高,并且使既往治疗效果不佳的一些肿瘤也取得了突破。进入21世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kinase inhihitor,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为肿瘤的内科治疗又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肿瘤内科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细胞毒类药物有70多种、内分泌和激素类药物有20多种、分子靶向药物有20多种、支持治疗的药物有20多种。在进行根治性治疗的同时,肿瘤内科在癌症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增强放疗效果的同步化疗等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把肿瘤内科治疗水平分为4个级别,即:可以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少数病人可以治愈的肿瘤(治愈率30%)包括滋养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侵袭及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少数患者可根治的肿瘤(治愈率
一、基因治疗概念 基因治疗是将人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它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目前,基因治疗有二种形式:一是体细胞基因治疗,正在广泛使用;二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能引起遗传改变而受到限制。基因治疗与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不同。目前对疾病的治疗针对的是因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而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二、基因治疗要素 基因治疗是一个生物医学高技术密集的领域,它应用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治疗那些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的顽疾。尽管基因治疗的技术复杂,方法多样,但它的组成要素不外乎三个: 第一个要素是目的基因或治疗用基因,今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其任务之一就是为基因治疗建立一个庞大的基因库,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用基因。 第二个要素是携带基因进入细胞内表达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中又分腺病毒、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载体等;非病毒载体包括脂质体、磷酸钙、基因枪等。 第三个要素就是靶细胞。治疗基因只有通过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三、基因治疗对象 自从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其下属重组DNA顾问委员会(RAC)批准了美国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申请以来,基因治疗已从单基因遗传病扩展到多个病种范围,主要有:1. 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化学毒物、射线等环境因素诱发细胞的基因调控异常所致的疾病,通常伴有多种基因的改变。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人们的精神上造成极大痛苦,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力图攻克的难关。至1999年上半年,全世界已有380个基因治疗临床草案,其中百分之七十为肿瘤基因治疗。2. 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年增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继肿瘤基因治疗之后的又一热点。3. 其他:如遗传病,AIDS,类风湿等。四、基因治疗策略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进步,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不断提高,从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些疾病,如天花、霍乱、鼠疫、结核等传染病已渐趋绝迹或基本得到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而与此相比,一些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人类遗传性疾病在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所占比例日益突出,对人类本身的危害也更为明显。特别是一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例如重型地中海贫血等,往往使现代医学亦束手无策。虽然产前诊断,早期人工流产是使家庭避免养育严重的基因疾患后代的好方法,但仍然不能认为是处理遗传病的完善措施,基因治疗才是人类征服遗传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手段。 很多学者投入了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因此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6种:1.基因置换:用正常的基因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完全恢复正常。这是最理想的基因治疗方法,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尚难达到。2.基因修复:纠正致病基因的异常部分,正常部分保留,最终使致病基因完全恢复。3.基因修饰又称基因增补: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它细胞,表达产物能加强或纠正缺陷细胞的功能。这种治疗方法中,缺陷基因仍然存在。目前的基因治疗多采用这种方式。4.基因失活:利用反义技术特异地封闭基因表达特性,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利用反义RNA、核酶或核酸等抑制一些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用此技术还可封闭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增加化疗效果。5.免疫调节:将抗体、抗原或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改变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将白细胞介素-2导入肿瘤病人体内,提高IL-2的水平,激活体内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6.其它: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或化疗的敏感性,给予前体药物的方法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如向肿瘤细胞中导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然后给予无毒性的GCV药物,由于只有含HSV-TK基因的细胞才能将CGV转化成有毒的药物,因而肿瘤细胞被杀死,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不管策略如何,其治疗方法有二种,即基因工程细胞置入法(In vitro)和基因直接导入法(In vivo)。前者是从患者体内取出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培养,利用基因转移进行遗传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细胞进行选择和培养,通过移植的方法再转入患者体内。基因工程细胞置入法的临床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困难,产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小。后者是将具有治疗功能的基因直接导入病人的靶细胞中。基因直接导入法的临床应用方便,产业化生产可行。五、基因导入系统 外源基因自己不能主动进入细胞,欲进入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通常把基因治疗中将治疗基因导入细胞内的运载工具称作基因转移系统或"载体(vector)"。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1.病毒载体 人的病毒作为一种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对人的细胞具有自然的感染力。以人工改造的病毒DNA作为基因进入细胞的运输工具称为病毒载体,能与细胞的表面受体的相互识别把外源基因转入靶细胞内。病毒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多数病毒可感染特异的细胞,在细胞内不易降解等,因此病毒载体是良好的基因转运体。 目前已被用作载体的病毒有腺病毒、反转录病毒(包括HIV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及EB病毒)等。大多数野生型病毒对机体都具有致病性,因此需对其改造后才能用于人体。如腺病毒,它是线性双链DNA无包膜病毒,有50多种血清型,绝大多数能引起人类的呼吸道感染。基因治疗采用的腺病毒载体来源于血清5型或者2型腺病毒(弱毒株),经改造去除了原有病毒部分非必需基因。切除改造的目的除确保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外,并获得了插入外源基因的空间。2.非病毒载体 主要指脂质体,它与基因可形成脂质体/DNA复合物。靠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转移入细胞,转移效率甚低。六、基因治疗优势 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都着眼于有治病或有其他应用价值的“目的基因”。但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放在一个载体内,然后导入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在体外表达出所需要的蛋白,经过分离纯化获得能用于治疗或其他用途的蛋白纯品。因此,基因工程在医药方面,最终是制造出一种蛋白类的药物。基因治疗则不同,它是将目的基因放进特定的载体中,然后导入人体,要求这种基因在人体细胞中能制造成我们所需要的蛋白,通过它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生长激素、EPO、TPA、GM-CSF等基因工程药物,均为重组蛋白质或者肽类。基因治疗将是生物高技术的高度集成,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它的制品是基因及其载体,而不是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故不需要基因工程所需要的、复杂的对蛋白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②它所需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基因工程产品;③从理论上来说,它具有更大的潜力。即凡能治病的基因,都有可能开发成为“药物”。但体内具有重要生物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不仅含量极少,而且半衰期极短,用基因工程技术是不易获得的。 基因治疗药物将基因工程蛋白质或者肽类药物形成严重挑战。例如,美国Baxter公司多年来一直占有世界上用Ⅷ因子(蛋白质)治疗血友病A 60%的市场, 这些病人须长年反复用药,费用极高。自96年以来,包括Baxter公司在内,美国已有约5家公司在发展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用基因治疗方法,一次注射,可带来长久的疗效或根治。如此,蛋白质Ⅷ因子将没有市场。再如,美国GenTech公司用蛋白质VEGF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II期临床完成后确认疗效不好,于99年1月停止开发。然而,有8家公司用重组腺病毒-VEGF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证明只1-2次注射后,冠脉血管就可再生,达到治疗目的。许多疾病是局部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障碍,不须全身用药。基因治疗技术保证了对这些疾病的局部用药,在这一点上基因治疗的优势将对医疗方式做出重大改变。七、基因治疗肿瘤 肿瘤基因治疗是对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转移一个或几个正常基因, 它的表达产物有利于杀伤肿瘤细胞; 或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化疗与放疗的严重伤害。 在肿瘤化疗中,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DR)是一个主要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 90%以上死于肿瘤的病人都与肿瘤原发或获得性耐药性有关。自从发现多药耐药基因和它们的分子机制后, 如何提高造血干/祖细胞内与耐药有关蛋白或酶的水平, 已经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当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时, 不妨碍肿瘤的免疫治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主要是将一个或若干个免疫相关基因转入肿瘤细胞, 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其中, 抗原提呈细胞的肿瘤抗原提呈以及肿瘤细胞表达细胞因子, 共刺激分子(B7),黏附分子等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自杀基因是指一些酶的基因, 通过它们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 可以转化无毒的药物原形(Pro-drug)为有细胞毒性的药物(drug),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同时增强肿瘤免疫反应。采用肿瘤自杀基因治疗中要防止自杀基因进入正常细胞, 以及在药物作用下引起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肿瘤是基因病。肿瘤发生的遗传背景是肿瘤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常。因此, 作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它还包括对肿瘤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治疗两个方面, 针对肿瘤基因异常, 可以采用反意寡核苷酸, 反意RNA或Ribozyme等治疗策略;然而,对于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常(一般表现为突变或缺失), 则可采用基因置换治疗,即将一个野生型肿瘤基因转入肿瘤内,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恢复其正常细胞功能。 随着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 一些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用于基因治疗, 例如肿瘤抑制因子(Oncostatin M),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statin)等。八、基因治疗前景 基因治疗是指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而常规治疗针对的是因基因异常导致的各种症状。和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不同,基因治疗的产品形式是放在某个载体上的基因,通俗地说,就是拿基因当"药物"。基因治疗产品使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目的蛋白质或多肽,产生特异地生物治疗作用。基因治疗使得给药更加特异、高效和安全,达到医学科学所期望达到的最高目标。许多疾病是局部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障碍,不须全身用药。基因治疗技术保证了局部用药的疗效,这种优势将对医疗方式做出重大改变。基因治疗是对传统医学治疗的一场革命,将对传统制药业产生深远影响和冲击。 基因治疗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那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病、遗传病和艾滋病等。从1990年5月美国批准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试验以来,基因治疗研究已经从单基因遗传病扩展到多个病种范围,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达近700个,各种病例数超过6000个。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均表明基因治疗前景看好,美国FDA更是预测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新药将于2004年上半年上市,其两个侯选产品均为重组腺病毒制品。 一幅基因研究发展图显示,基因治疗是当今基因生物技术的里程碑,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医药和商业。基因治疗产业化是医药工业的第四次革命,将开创二十一世纪医药工业的新篇章。传统的医药工业已经不再适应当今高技术发展的潮流,这种高成本低产出的工业模式如果不寻求新的突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要被历史淘汰。国内外众多大型医药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纷纷投巨资参与基因药物的研究和产业化。基因治疗专业公司从1995年的十大公司,到1999年约有30家基因治疗专业公司,2002年达300多家。一些大的跨国制药公司瞄准了这些中、小基因治疗专业公司,纷纷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以便争夺未来的新兴市场。葛兰素公司和SmithKlineBeecham公司去年完成合并,而辉瑞公司和Warner-Lambert公司的合并之后的新公司每年的研究开发预算将高达50亿美元,涉足基因技术并以此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制药企业也逐步加强同基因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战略合作。Bristol-MyersSquibb公司将基因领域的预算拿出一半让外面的基因公司来开发新产品。卓有远见的医药企业家正在引导他们的企业进行自我革新,及时地把握着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主方向--基因制药,以便在今后的医药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因治疗有望形成巨大产业,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进入这一前沿领域。美国权威机构对其类似产品做出预计,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和治愈重大疾病的潜力的驱动下,基因治疗产品的销售额预计美国当年即达到20亿美元,每年增长100%,2004年将升至36亿美元,2006年达到99亿美元。一旦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被商业化推出,基因治疗行业将迅速形成巨大的市场,形成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