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我们知道只有增生越活跃,化疗的杀伤力越大。那么怎么知道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呢,对于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报告中都会包含免疫组化的结果,其中的Ki-67指标基本能够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比例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大,同样,肿瘤的恶性程度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Ki-67在10%以上,化疗才有意义。可以说,Ki-67越高,化疗的获益率也就越大,也就越有化疗的必要性。 在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肿瘤中,Ki-67的数值往往高达70%以上,甚至90%以上。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化疗将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比如卵巢癌,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白血病,绒癌等等。 还有一些肿瘤,比如胆管癌,胰腺癌,也会出现较高的Ki-67,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人类的医学手段对它们仍然是束手无策,化疗的获益率虽然存在,但较低。如果实在不想化疗,可以考虑对症观察。 那么对于无法获知Ki-67指标的病人,和许多Ki-67指标中等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这即是规范化治疗原则,也是一个需要多方面衡量的个体化问题。这时候,当病人和家属没有能力进行判断的时候,请选择相信专业人士,选择相信正规医院肿瘤专科的医生。
这几天,“免疫疗法”伴随魏则西的故事迅速在网络扩散,突然间就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21岁大学生魏则西在接受一种名叫“DC-CIK”的免疫疗法后于4月21日不治去世。于是“DC-CIK”作为极具争议、“效率极低”、“已被淘汰”、“从未被临床认可”的癌症疗法进入大众视线。先不论魏则西的肿瘤之恶、范围之广、治疗难度之大,单就那一句“管用20年”,造就了期待和结局之间的巨大落差。与此同时,舆论起哄,将“DC-CIK”与“免疫疗法”混为一谈,对于难以分辨真假的民众来说,一头倒的指责免疫疗法,李逵代李鬼蒙冤。然而,真正的免疫疗法,已经为许多癌症病人带来了希望和优异疗效!以检查点抑制、树突状细胞疫苗、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被应用于数千名侵袭性晚期肺癌、皮肤癌以及各种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患者中,其中不乏患者被“彻底治愈”:应用免疫疗法后,90%的高度侵袭性白血患者的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另一种检查点抑制疗法对黑色素瘤的有效率可达40%~50%,而对肺癌、肝癌、肾癌的有效率为30%,膀胱癌为40%,霍奇金淋巴瘤为90%。免疫疗法是神奇的,但也具有弱点,它的神奇与神秘足以值得研究人员、医生与病人共同为之奋斗,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拯救生命,治愈癌症。
从事抗肿瘤工作近20年,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作为一名肿瘤科的医生,对待肿瘤的态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今天试着写一点,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病人。 虽然不是心理医生,但是作为肿瘤科医生,心理疏导几乎是面对每一个病人的首要工作,尤其是新病人,有业内人士戏称为“话疗”。 很多人恐惧肿瘤,虽然目前科学对肿瘤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但作为医生,想对所有健康的朋友们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帮助你离肿瘤更远一些。 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做到的人真的不多。其中常见的就是高压力的心理模式,恐惧型心理模式。如完美主义性格,小心谨慎性格等。 个人认为,心理健康,学会减压,学会自我调整甚至比健康的生活习惯都要重要。就像蚊子不喜欢素食主义者,肿瘤也会远离那些没心没肺的乐天派和心理强大的Superman。 第二,拒绝对肿瘤的恐惧。 我们先来搞清楚人们真正害怕肿瘤什么。有人害怕肿瘤的放化疗反应,有人害怕肿瘤高昂的治疗费用,有人害怕肿瘤的生存期短,这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关于治疗费用,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穷人穷治,富人富治”,只要是正规医院,穷治也不一定就预后差。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障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进入医保,甚至包括许多进口的新型靶向药物。反而常常看到很多没钱的病人舍不得在医院花钱,却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没入医保的偏方上。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生们手中的武器也越来越多,不止抗肿瘤的药物,很多辅助用药和辅助治疗方法也在日新月异。肿瘤治疗相关的副反应也越来越多的引起医生和制药公司的关注。很多肿瘤科都建立了无呕病房,无痛病房。 随着人类对肿瘤关注的提升,肿瘤的治疗已经越来越人性化。而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以目前的医学发展,大部分早期肿瘤患者都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即使是晚期肿瘤, 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多种治疗的支持下,获得长时间的缓解。 现在医学认为,人体中每天都在发生着肿瘤样的细胞突变。而罹患肿瘤可以说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表现。 人的一生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中的细胞自然会有不断地损伤,修复,而损伤,修复的机会越多,肿瘤的发生几率就会越大。所以,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的发生几率呈指数性增长。 顺便提一句,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反复的损伤,会大大的增加肿瘤的发生。比如,反复发生胆囊结石会引发胆管癌。抽烟并且酗酒,会损伤消化道粘膜从而引发食管癌,下咽癌等等。 既然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就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接受。 将肿瘤当做一种慢性病,是国际医学界越来越强烈的共识。每一个肿瘤病人都要学会与肿瘤和平共处。 肿瘤就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即使你的基因决定着你也许比别人更容易发病,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会帮助你向着疾病减速。 如果不幸走到了肿瘤面前,试着学会如何与它相处。 在刚刚得知患病的初期,任何恐惧,抱怨都是正常的。允许自己恐惧1个月的时间,然后积极,努力的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拒绝对肿瘤的恐惧。 重要的是,必须要战胜对肿瘤的恐惧,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肿瘤,才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更好的生活。 本文系杨岩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老年入骨骼和关节退变,人们往往认为老年人腰酸腿疼是很正常的事。而2/3以上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都以腰酸腿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 由于人们对骨髓瘤比较陌生,很多人常去骨科或康复科就诊,结果延误病情。有数据显示,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腰背痛与腰椎间盘突出非常相似,初诊时误诊率近70%。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明原因的骨折或是反复骨折,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在中国,年发病率为1— 4/10万人,85%在50岁以后发病。临床发现,近2/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治时就已经累及多脏器功能。如果发现不明原因骨痛、腰背痛、反复感染、蛋白尿(尿“泡沫”增多)、贫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血液学检查、血尿免疫球蛋白检测、全身骨骼x摄片,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健康成人的正常体温相对恒定,但不可能用一个数字(例如37℃)来表示。口腔温度(舌下测温)范围约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的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的约低0.2一0.4℃。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少数健康成人口腔温度可稍低于36.3℃或稍高于37.2℃。正常体温一昼夜间有轻微的被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在生理状态下,体温也有轻微的波动,如小儿的代谢率较高,其体温可较成年人稍高。老年人代谢率较低.其体温可较青壮年人稍低。妇女月经期体温可较平日为低,而在排卵期与妊娠期则稍高。饮食、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这些体温的暂时性升高,虽无重要临床意义,但在确定为发热之前,必须予以识别。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一般说来,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且除外上述的生理因素,可认为有发热。 发热的病因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可区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 (一)感染性发热 占最大多数,包括由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和急、慢性全身与局灶性感染引起的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由下述原因引起: 1.血液病 如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 2.变态反应 如风湿热、药热、血清病等。 3.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癌等。 4.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5,物理性及化学性损害 如热射病,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五氯酚钠中毒等。 6.神经源性 如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7.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失水或出血、无菌性脓肿、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记艾辉胜教授温哥华、西雅图学术报告及参观访问307医院血液科艾辉胜教授应加拿大血液病骨髓移植学会邀请,于2016年4月24至27日出席了“加拿大血液及骨髓移植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会后应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执行总裁Oliver W.Press教授的邀请,于4月27至30日专程访问西雅图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做了“微移植专题学术报告”,并分别考察参观了Fred Hutch的12个临床和实验中心。在2015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艾辉胜教授做了2篇大会发言及1场专题讨论,“微移植”在ASH会上的靓丽亮相,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强烈反响和追捧,加拿大血液病及骨髓移植协会主席Kirk教授当即邀请艾辉胜教授参加2016年的加拿大血液病及骨髓移植会议。在2016年4月24至27日在温哥华召开的加拿大血液病移植年会上,艾辉胜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做了“微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反响热烈,会后多伦多移植中心、蒙特利尔及温哥华血液病移植中心等均表示要积极开展微移植临床研究及加入“国际微移植兴趣研究组(MIG)”。截至目前,该兴趣组成员包括国内外共33家血液移植中心,其中美欧中心19家。加拿大会议之后,应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执行总裁Oliver W. Press教授之邀,艾辉胜教授于4月27日至30日转访西雅图。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是全球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也是骨髓移植的发源地,拥有三名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血液病界惟一的诺贝尔奖得主DonnallThomas教授亦来自该中心。Fred Hutch对艾教授的来访极为重视和礼遇,全面开放了中心的临床和实验室。在专人陪同下,艾教授与包括执行总裁OliverW. Press教授、骨髓移植部主任Rainer Storb教授及骨髓移植中心、细胞治疗中心、肿瘤中心、免疫室、基因室、病理室等共12个部门的主管进行了对口座谈及参观访问,还参加了临床病例讨论会及临床试验讨论会,并与FredHutch中心“中美学术交流部”执行总监就建立Fred Hutch与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学术合作联系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4月28日艾辉胜教授在Fred Hutch中心做了“微移植临床和机制研究的研究现状和未来”专题报告。包括OliverW. Press执行总裁、Rainer Storb教授及中心和移植部的主要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了会议,会场气氛极为活跃,讨论非常热烈。并现场确定了FredHutch骨髓移植中心加入国际微移植多中心协作的具体安排及联合开展微移植相关机制研究等事宜。艾辉胜教授本次北美行的全部费用均由加拿大和美国负担,此二番访问不仅扩大了我国与北美各移植中心的学术交流,也展示了我院作为国际微移植原创单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就,并吸引了更多国际血液移植中心加盟微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此外,西雅图移植中心作为国际上经典清髓移植的发源地、非清髓移植的发起单位之一、骨髓移植诺贝尔奖得主单位,无论学术力还是影响力,在国际骨髓移植界都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西雅图移植中心主动、专程邀请我国血液病移植专家去推广微移植、学术报告及多部门座谈访问,此尚属首次,尤其西雅图移植中心加盟我院主导的微移植国际多中心协作研究必将对微移植的国际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相信微移植国际大协作及微移植的病种突破和地域突破的目标正在实现。此外,美国杜克大学血液病移植中心主任Nelson Chao教授及麻省总院血液病移植中心主任Thomas Spizer教授本次也已邀请艾教授参观访问,但因时间等未能成行。
由307医院血液科艾辉胜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血液科陈文明教授联合发起的“微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3月17日下午在我院召开预启动会。结合朝阳医院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优势和我院微移植创新技术,由双方携手发起微移植和自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对照研究。项目纳入10到65岁的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的患者,PCD/PAD方案化疗达≥部分缓解(PR)后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微移植组)进行4-5个周期微移植治疗,对照组(自体移植组)采用自体移植及维持治疗方案,观察深度缓解率、无病存活(PFS)及总存活(OS),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新药时代,自体移植仍是骨髓瘤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经诱导治疗达≥VGPR/PR,甚至完全缓解(CR)的患者,大多数能通过自体移植进一步提高缓解深度,延长PFS及OS。然而,复发是自体移植治疗面临的问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非清髓移植,复发率低于自体移植,但移植相关风险高,总体疗效并未显示出优势,因而在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策略中,尚不是一线治疗选择。我院原创微移植技术,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上都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也是2015年美国血液学年会的热点。血液科应用微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期小样本研究已显示出了微移植的疗效:能够增加深度缓解率并延长疾病缓解持续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存活时间。希望本项研究在扩大样本量以及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后,能够得到微移植和自体移植可供比较的研究结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寻找一条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