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的发病原因很多,食物也是导致癫痫病发作的一大原因,因此注重饮食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那么,癫痫病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1、有些研究显示,在某些罕见的病例中,缺乏维生素 B6 和维生素 D 会促使癫痫发作。维生素 B6 存在于肉、全谷类和豆类中,而维生素 D 则存在于油鱼和一些动物制品,尤其是乳酪和添加营养素的牛奶。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2、某些矿物质对部分患者有帮助:①镁:大量存在于全麦面粉、小米、无花果、肉、鱼、坚果和豆类中。②锌:存在于肉、家畜内脏、麦芽、坚果、蟹、牡蛎和小扁豆中。钙: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可预防惊厥。3、先天性的癫痫可能与母亲妊娠时饮食中缺乏锰有关,但这一说法仍引起很多争论。锰的主要来源有米饭、全麦面包、麦、荞麦、利马豆、坚果、麦仙翁、沙丁鱼、黑每、无花果和凤梨。4、在少数病例中,营养不足和血糖偏低与癫痫作有关。所以患者应定时进食,并注意均衡营养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5、有些医师认为,混合沙拉和生的水果可减低发病的次数和程度。6、易得此病的人过量喝酒会加速发病,另外月见草油也可引致某些人发病,癫痫病患者最好避免使用。
癫痫病的控制不仅要依靠规范的治疗方法,还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那么,癫痫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又该怎么做呢?1、病情观察充分了解患者发作特征,如发作的诱因、场所,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严密观察发作时的特点:①发作前有无咂嘴、肢体不自主动作等自动症。②肢体抽搐从哪个部位起始。③头向哪一侧转动,眼睛向哪一侧凝视。④是以抽搐为主,还是以意识丧失为主。⑤有无大小便失禁、咬破舌头和外伤等。观察发作后的表现,如有无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2、服药护理①家属要督促检查患者按时按选、准确无误服药,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②家属不可随便更换药物和剂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药物以及更换药物的品种,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③应坚特较长时间的治疗。癫痫完全控制后,一般也需继续服药2年,才可考虑逐渐停药,减药进程也需1年以上,切忌短期或突然停药,病程越长,剂量越大,停药越要缓慢,少数可能需终身服药。3、生活护理①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生活应有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但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等。②饮食应给予富含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③尽量避开危险场所及危险品,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精力高度紧张的工作,如登山、游泳、开车、骑自行车,小孩不宜独自在河边、炉旁,夜间不宜单人外出,尤其不要做现代化的高空游戏,如蹦极等。4、心理护理癫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躯体的痛苦、家庭的歧视、社会的偏见,严重影晌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常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等,时刻担心再次发病,家庭成员应经常给予关心、帮助、爱护,针对思想顾虑及时给予疏导,使其有一良好的生活环境、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绪。5、发作时护理一旦出现癫痫发作,不必惊慌,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问一侧,迅速松开衣领,将毛巾塞于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不可强行按压抽搐的身体,以免骨折及脱臼。尽快终止癫痫发作。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暴力打击后立即出现短暂的脑功能障碍(意识不清)而无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1、伤后立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一般30分钟内,清醒后可出现嗜睡。2、逆行性健忘,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和伤前情况,遗忘时间越长,病情越重。3、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等神经功能紊乱症。4、神经系统体检无定位体征。5、腰穿测压、脑脊液化验均正常。诊断脑震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外伤后意识不清和逆行性健忘,二者缺一不可。新近发现,符合上述脑震荡标准的患者,CT或MR检查发现脑部有局灶性片状出血和脑水肿图像。故符合脑震荡诊断者,并非都是功能性障碍。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内囊或外囊部位,内囊是神经传导束较集中的地方,其中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负责对侧肢体的运动。因此,当内囊受累后,内囊膝部及后支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受损,出现对侧偏瘫。另外,内囊后支视放射受累出现对侧偏盲;内囊后支的丘脑皮质传导束受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因外囊同内囊紧相邻,故外囊出血很容易合并内囊区的损伤、水肿,而出现以上三偏症。 也就是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除了有对侧肢体偏瘫外,还有对侧的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即所谓的三偏综合症,都发生在出血的对侧。
瞳孔对光反应的反射弧是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四叠体丘脑上部→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角膜反射的反射弧为角膜→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桥脑三叉神经感觉核→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上述两种反射的中枢均位于脑干。如果脑干受损害,其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即会受到抑制,病人就会死亡。由此可见,瞳孔对光反应和角膜反射的存在与否,标志着脑干功能的好坏,能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
脑萎缩是中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导致脑萎缩的原因是:饮食不当、遗传、年龄的增长、感染、外伤、中毒等。尤其是人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于人们偏食和过量摄取动物脂肪,致使体内酸性物质增加过多,导致了血液的酸性环境。 在酸性环境下,由于年老血液成份的异常等因素,血液的粘稠度增高,使血液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致使血管粗糙、变形、弹性减弱。脑组织可能因有较广泛的脂质与铁色素沉着而稍有变色,于切面可见灰质与白质均有萎缩。胞退变、消失,出现神经细胞内的神经之纤维变,表现凝集、卷曲、呈螺旋状等;有脑皮质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增宽,脑膜稍有增厚,脑室系统明显扩大,致使脑萎缩的发生。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突然收缩引起的喉中一种特殊的声音。俗称“打呃”,古称“噫哕”。一般来说,偶尔短暂的呃逆发作是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经历过的一种生理性体验,不会给人们带来明显的损害。当呃逆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称顽固性呃逆。严重的顽固性呃逆,常因严重影响病人的进食和正常的呼吸运动以及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而给病人来很大痛苦,甚至导致全身衰竭,少数顽固性呃逆也常常是某些严重疾患或病情危重的信号,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呃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呃逆发生的机理 膈神经主要来自脊髓颈3、4、5节段的侧角,接受延髓迷走神经疑核以及视丘下部植物神经内脏中枢的支配,由颈髓侧角传出支经相应节段脊神经前根在椎间孔处与后根会合为脊神经根后,再进入脊神经前支而形成颈神经丛最后分出膈神经,后者经由前斜角肌前缘向下向内走行,于锁骨后进入胸腔并沿纵隔与心的间隙下行直达膈肌。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纵隔胸膜、肋胸膜等,也有的纤维达膈肌腹面及胆囊。原则上讲,在膈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路的任何部位刺激性病变均可导致呃逆。呃逆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当兴奋由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时可导致喉痉挛,也可造成呃逆样动作。又如胃、食管等消化道黏膜的炎症性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传至延髓呼吸中枢并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律性收缩及呼吸暂停,而发生呃逆。二、顽固性呃逆的常见病因 顽固性呃逆见于多种颅内与颅外疾患。(1)颅内常见病因:急性脑血管病,其中以重症脑出血、脑室出血以及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小脑卒中等为多见。颅内其他疾患如炎症、肿瘤、多发性硬化、外伤以及后颅凹病变等直接或间接累及延髓呼吸中枢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均可为呃逆的原因。(2)颅外因素:见于消化道(尤其胃与食管)黏膜的炎症等刺激性病变以及氮质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性脑病、心肌梗死、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钙、低镁)酸碱平衡失调(低二氧化碳血症)或膈肌附近的刺激性病变等。(3)其他原因:如冷空气吸入、过冷、过热的食物刺激,干食吞咽过猛、术中麻醉过浅或手术较强的刺激膈神经、膈肌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呃逆的一重要原因。三、呃逆的治疗1、物理刺激法:(1)刺激咽部神经丛,以求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如砂糖柑、冰水、冰块、柠檬水、醋口服;舌牵引;棉签刺激鼻咽黏膜;胃管插入,在咽部反复摩擦刺激黏膜。(2)刺激副交感神经:如压迫眼球、压迫眶上缘、压迫或按摩颈动脉窦,要慎防血压急剧变化。(3)压迫膈神经:胸锁乳突肌锁骨附着部正上方用力压迫2-3分钟。(4)直接刺激膈肌: 取前屈体位,或反复举膝到胸,膈肌附近直接压迫。(5)血中二氧化碳可抑制呃逆发作,如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法或摒气并将口鼻闷于水中或以纸袋置于鼻口周围,造成局部二氧化碳增高的小环境,以达到通过二氧化碳的浓集刺激呼吸中枢,消除病理性兴奋的目的。2、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与用法有:(1)氟哌啶醇5mg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1-2次/天,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2)利他林10mg肌肉注射或麻黄素5-10mg静脉点滴或缓慢静脉推注。(3)氯丙嗪25-50mg每日3次口服或25-50mg肌肉注射,其主要作用可能与阻断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但此法在老年病人尤其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使用。(4)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点滴,可持续1-7天,有报道可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而抑制膈神经,但应注意心律的监护。(5)东莨菪碱0.3 mg肌肉注射或阿托品、654-2、胃复安等副交感神经抑制药物。(6)苯妥英钠100mg每日3次口服或丙戊酸钠0.2g每日3次口服。(7)中药柿蒂有抑制呃逆的功效。有报道方剂陈皮、茯苓、半夏、柿蒂各10g水煎服有效。(8)近年国内有报道在多种治疗无效时,采用抗肿瘤药物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疗效,用法是10-20ml加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7-10天为1个疗程,也可用4 ml肌肉注射每日2次,但疗效不及前者。(9)用氯乙烷喷射两侧锁骨上区以造成一过性膈神经麻痹。或用乙醚等吸入麻醉法控制严重的顽固性呃逆。(10)高压氧治疗。3、针刺疗法与穴位注射:针灸:除常用的毫针或电针外还有如耳针、指针按摩、和灸法。呃逆多由脾胃不和、肝气不舒或肺气失宣,使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因而健脾和胃、舒肝理气、宣通肺气为治疗呃逆的基本原则。常被使用的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胃愈、脾俞、肝俞、三阴交等,配合以上主穴使用的还有鸠尾、关元、气海、缺盆、天鼎、外关、合谷、掌门、人中穴等,“生物全息针法”,即针刺第二掌骨侧全息胃穴区,取得良好效果。以氯丙嗪5mg选取上述穴位注射,每次不超过5个穴位。或使用654-2、维生素B1、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也有良效。
营养液的制备:先将鸡蛋3只打碎,调匀,加入牛奶200 ml,砂糖32 g,水适量,然后加热并不断搅拌,使牛奶与鸡蛋均匀混合,煮沸为止,盛入消毒的500 ml瓶中作为1个单位.每单位含蛋白25 g,糖40 g,脂肪32 g,计热量约2 512.08 kJ,待营养液冷却至37 ℃左右时,加入收集的胃液100~200 ml,充分摇匀,维持同样温度8~12 h,即可空肠注入.
脑外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颅内组织(脑)损伤3种。 但常常合并发生,较常见的是脑震伤(脑震荡)。脑外伤多由直接暴力引起, 尤以跌坠伤和撞伤为最多;次为击伤;少数为间接暴力引起。 脑外伤的主要病机是外伤造成颅内血脉损伤,血瘀内留,压迫脑髓而现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脑外伤早期以气滞血瘀为主,后期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因此本病食疗原则初期以后血化瘀为主,佐以升清降浊,芳香开窍的食物,如三七、山楂、藿香、佩兰、养菜等品;后期宜食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等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葡萄、黑豆、枸杞子、桂圆肉、龟肉等。此外,由于脑外伤的主要症状是眩晕,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因此在食疗中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切忌麻辣、腥腻等厚味及烟酒刺激之品,避免一切助火生痰之物。 中医临床将本病分作2型: 气滞血瘀型 (前期):接受伤程度不同,有轻、中、重3种。轻者仅在短时间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且很快消失;中度可当场昏倒,数分钟至1小时内可清醒,多有头痛、头晕或见恶心呕吐,一般可持续1~2天,多者达数天,兼见烦躁不安或轻度发热;严重者神志昏迷时间较长,常并发轻重不等的头面、四肢、脊柱损伤,甚至伤后至1昼夜间死亡。 气血亏虚、肝肾虚弱型 (后期):本期临床可见眩晕持续不止,身软不起,声音短少,言语不出,项强明显,睡卧喘促,饮食少进,大便干结,腰膝痠软。局部青紫坚硬肿痛,或出血或衄血,舌红有瘀斑,脉沉细涩。 辨证食疗 一、气滞血瘀型 (1)桃仁粥 【组成】桃仁10~15克,粳米30~60克。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消肿。 【用法用量】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碾去渣,以汁煮粳米为粥。1日内分2次,空腹温食,连服7~10天。 (2)山楂冰糖煎 【组成】山楂15克,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和胃清热。适用于脑外伤而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服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10~15天。 (3)川芎茶 【组成】川芎3~6克,花茶3~6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解郁,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当茶饮,连服7~10天。 (4)红花饮 【组成】红花10 克,苏木10 克,当归10 克,红糖、白酒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骨折血肿疼痛之症。 【用法用量】先煎红花、苏木,后入当归、白酒再煎。去渣,取汁,兑入红糖。分3 次食前温服,每日2~3 次,连服3~4 周。 二、气血亏虚、肝肾虚弱型 (1)天麻猪脑羹 【组成】猪脑1个,天麻10克。 【功能主治】补髓平肝止痛。用于脑外伤后头痛眩晕失眠者尤宜。 【用法用量】将猪脑、天麻放入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炖1小时成稠调羹汤,喝汤吃猪脑。1日2次,连服3~4周。 (2)甲鱼滋肾汤 【组成】甲鱼1只 (300克以上者),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适宜脑外伤见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的患者服用。 【用法用量】将甲鱼放入沸水中烫死,剁去头爪,去甲、内脏,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锅内。再放人洗净的枸杞、熟地,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文火炖甲鱼肉,熟透即成,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服3~4周。 (3)人参莲肉汤 【组成】白人参10克,莲子15枚,冰糖30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养心固肾。适宜脑外伤饮食少进、虚烦不眠患者服用。 【用法用量】将白人参与去芯莲子肉放碗内,加水适量浸泡至透。再加入冰糖,置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即可食用。每天1次,连服3~4周。 (4)当归巫苁猪血羹 【组成】当归身15克,冬葵菜250克,肉苁蓉15克,猪血125克,香油、熟猪油、葱白、食盐、味精适量。 【功能主治】养血润肠通便。适宜脑外伤后肝肾阴虚、大便于结患者食用。 【用法用量】将当归身、肉灰蓉洗净,加水适量,煮取药液待用。将冬葵菜洗净,放药液中煮至菜熟时,再将煮熟的猪血并猪油等调料一起加入,混匀,趁热空腹食之。每日1次,连服3~4周。 (5)三七蒸鸡 【组成】仔母鸡胸脯肉250克,三七粉15克,冰糖(捣细)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补血。适用于脑外伤挟气血虚弱患者食用。 【用法用量】将三七粉、冰糖与鸡肉片拌匀,隔水密闭蒸熟。1日内分3次食用,连服3~4周。
一是进行康复治疗越早越好。脑细胞受损并不等于死亡,它很可能处于休眠状态,只要抢救及时,就有可能恢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救治,它的功能就会逐渐丧失,以后就是激活了也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认为病人发病的同时就是康复治疗的开始。 二是家庭亲情呼唤和护理很重要。病人都有潜意识,植物人的促性有赖于亲人的呼唤。亲人的呼唤和喃喃细语可增强病人的求生欲望,促进病人的清醒。植物人随时可以感染导致并发症,家人能否细心照顾将直接决定其“生死”。 三是综合治疗,对症下药。目前,世界上有十几种治疗植物人的方法,没有哪一种是一用就灵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