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国际研究发现,美国有31%的口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加拿大为22%,而中国仅14%。许多患者认为,监测血糖太麻烦并且扎手指很痛,且血糖试纸价格昂贵不值得。然而大量循证医学发现,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患者治疗方案得到了及时调整、预防了低血糖的发生、减少了住院的次数、医疗费用不但没升高反而减少了,最最重要的是大大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时间,寿命得到了延长。所以,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物超所值”。一、要做好自我监测首先要明白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意义①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一般不超过7点)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监测的意义在于发现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和基础胰岛素水平的高低。②餐前血糖:指中餐前、晚餐前的血糖值。其意义在于发现餐前有无低血糖发生。③餐后2小时血糖:指三餐进食第一口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其意义在于知道调节进食、降糖药物与活动。④凌晨3点或5点血糖:夜间相应时间测的血糖值。其意义在于发现夜间有无低血糖,明确空腹血糖偏高的原因。⑤随机血糖:指1天中任意时刻的血糖值。其意义在于明确机体不适的原因。二、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与注意点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为运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快速指端采血,其优点在于方便、准确、快速。但值得注意的是,血糖仪需要定期校准,不然会有误差影响血糖的准确。再者就是在取血时应当避免挤压手指,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保证出血量,许多患者采取挤压手指的方法,挤压手指时组织液会因压力掺杂进血液中导致误差产生,因此需尽量避免挤压,可在查血糖前下垂手指1-2分钟,染后取血。至于取血时手指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采血点尽可能的减少疼痛,中指末端两侧是皮肤神经分布较少的区域,在此区采血疼痛相应减轻。避免在同一地方多次采血也是减轻疼痛的方法之一。三、自我监测的频率许多患者什么时候不舒服才想起测血糖,或者连续几天每次都测同一个点的血糖,这都是不对的。不同情况的患者,其血糖监测频率也不同。①血糖控制稳定者:建议每周测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2-3周测一次全天7次血糖(包括空腹、中餐前、晚餐前、三餐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血糖。②对于新发现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使用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者、频繁低血糖患者、更改治疗方案者、妊娠期患者、手术、创伤或应激状态者:建议每日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两次全天7次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凌晨3点血糖。③住院患者:最好每日查7次血糖。四、禁忌症前面提到,自我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也有禁忌症,如老年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障碍、活动能力丧失的患者等。五、其他监测项目不仅血糖需要监测,糖尿病相关监测对于筛查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糖化血红蛋白:反应患者近3月的血糖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控制水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每3月检查2次。②尿微量白蛋白:反应患者肾脏有无病变,明确有无糖尿病肾病。建议1年监测1次,而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建议1年监测2次。③眼底检查:明确患者有无视网膜病变,也是并发症筛查中重要的一项,建议1年监测1次,而对于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监测两次。④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反应患者有无其他功能失调,监测药物副作用,发现其他危险信号灯作用。建议1年监测2次。当然,还有心电图、血压、体重、足背动脉搏动、末梢神经感觉等,这些可及时在社区医院或家庭中完成。总之,做好血糖自我监测,需要患者自己有足够的重视,麻烦、痛和必要的支出,相比起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延缓并发症出现、延长生命等重要的作用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高血脂已经是公认的可以直接引起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下出现了高脂血症,高血脂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大家的印象中,在医院就诊时,测血脂一般都是要求空腹(禁食8-12小时),但人们每天大约2/3的时间都是处于非空腹状态,因此,非空腹高血脂反而更能体现人平时的血脂代谢水平。其实,早在197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史密斯教授就提出“餐后阶段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阶段”。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显示,非空腹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更大。餐后高血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对餐后高血脂尚无统一定义,一项来源于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的研究表明,不论是脂肪餐试验中,还是正常饮食状态下,血甘油三酯的高峰水平均出现在餐后4h;同时2010年雅典专家共识认为脂肪餐试验后4h的血甘油三酯水平,能更好地评价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上述结论也被国内多项研究证实。目前国外有些国家已实施检测餐后状态下各项血脂指标。同样,目前对于餐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国内外也均未达成共识。有研究认为,餐后甘油三酯>2.27mmol/L时,可诊断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雅典专家共识则认为,理想的餐后甘油三酯浓度应<2mmol/L;脂肪餐试验中任意时间的甘油三酯浓度均≤2.5mmol/L,方能被判定为正常的餐后甘油三酯反应;非空腹状态时的甘油三酯水平1~2mmol/L,应行脂肪餐试验,以评估餐后血脂反应。餐后或者非空腹高血脂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毋庸置疑,同时监测餐后高血脂对医患来说还有如下便利之处:1.对患者来说,非空腹血脂采集样本更方便,依从性更好,不必为抽血而空腹就诊。对医院及相关机构检验人员来说,患者不会扎堆在清晨过来抽血,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会有所减轻。对临床医生来说,可以随时抽取血液标本而不必等到择日空腹,避免了延误治疗。另外,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相比空腹血脂,餐后血脂能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提供更多有用的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餐后高血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餐后高血脂会向餐后高血糖一样让大家重视,并且相应的检测标准及诊疗指南也将会随之出炉,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餐后高血脂,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