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儿科临床近20年了,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有责任,有必要向各位家长讲一下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 1、孩子生病的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是最让家长着急的,发烧之后怎么处理比较好一点? 婴幼儿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 我教家长从容应对宝宝发热。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低热,体温介于37~38.5℃之间,对身体危害不大,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故不必采取特别的降温退热措施。但中度发热(体温38.5~39℃)及高热(体温超过39℃)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故须采取措施,应及早到医院诊治,细心护理。 发烧首选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可以用冰袋冷敷颈部、温水擦大血管的地方,如腋下、大腿根;散发降温,再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这样可以很快地降下温来。 如果温度不降或者超过39度以后就应该警惕,特别是父母有高热惊厥史者。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好,高烧特别容易引起抽风、惊厥,烧太高,对孩子的大脑是有影响的。所以,一般超过38.5度就需要给孩子服一些退烧的药,服退烧药一定要看药的说明,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定要掌握好剂量,还有服药的时间,时间不能间隔得太近。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抗菌素不要乱用,因为呼吸道的感染,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除非是有一些病毒感染以后,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所以不要滥用抗菌素,或者是频繁地更换抗菌素,因为一种抗菌素有效,最少也得三天以上。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只要一发烧、咳嗽就特别着急,当然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一用完药就期待体温就下降,症状就消失,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是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病毒性感染需要一个时间,发烧一般3—4天,病程一般都是7到10天,这是最少的,肺炎要10到15天的病程。所以,做家长的不要太着急,比如上午去医院没看好,下午又去医院再找一个医生,又开一种药,这样频繁地换药劳民伤财,孩子反而因为频繁用药,对药有抗药性。这一点要提醒家长,我们主要是在孩子病的时候好好护理,必须及时的喝水、喂药。 对发热患儿,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忌: (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 (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2、冬季有怎样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冬天到来,孩子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方面孩子穿衣问题:我们北方地区,室内有暖气很暖和,出门很冷,室内和室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从医学上来讲,穿衣服要适中,不要穿得过多,因为小婴儿生长产热、幼儿好动是天性,孩子穿得过多一活动马上就出汗。出汗以后,稍微有点冷风一吹就容易生病。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穿得要少。 再上幼儿园的孩子,尽量给孩子穿比较好穿脱的衣服,不要穿的太多,不要穿得太复杂了。因为在幼儿园要便于穿和脱,出门的时候套上外套,进屋时就脱了。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大汗淋漓,出来空气一吹就容易感冒。这样老师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身上有汗的状况下突然到室外。 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差比较大,因此,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就给孩子穿得过多,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失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古语说:捂春凉秋有道理。 第二方面注意宝宝吃喝睡问题:冬季因为天冷,宝宝吃的东西,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高热量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他的抵抗力。多吃肉、鱼类及豆制品,多喝骨头汤。同时也要注意补充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吃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如大枣、猕猴桃、香蕉。维生素C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应多饮水,婴幼儿代谢旺盛,需要水量大再加上天气干燥,特别室内有暖气更应该多喝水。另外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 第三方面要注意锻炼孩子,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能力很关键。从夏天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训练孩子适应温度的变化,增强调节能力。比如从夏天开始,洗澡水稍微凉一点,增加户外活动,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小婴儿应该多阳光浴、空气浴、水浴。让小宝贝多趴趴,哭哭,新生儿时期开始练习爬行,游泳锻炼,不要捂盖过多;幼儿应该加强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加强体格锻炼,进行呼吸道冷空气刺激及耐寒锻炼。尤其是耐寒锻炼,平时不宜穿太多,大点幼儿清晨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最好不要让幼儿戴帽子、口罩,若能坚持,绝对对幼儿身体是有益; 第四方面应注意室内的通风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每天白天要注意开窗通气,这样空气流通不容易感冒。儿童的房间一定得开窗通风,父母不要怕孩子吹风就会着凉,其实,闭塞房间中的污浊空气对孩子的健康更不利。 第五小的婴儿,在特别冷的时候不要出去,在中午有太阳了,天气比较暖和再带着出去玩,这是一方面。再有,孩子在冬季最好不要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像公共场所,人比较多,细菌病毒特别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尽量少带宝宝去公共的场所。 第六外出工作的父母,回家应该先要洗脸、洗手、漱漱口,再去抱孩子,以免把外面的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宝宝。若母亲感冒,在护理婴幼儿时,最好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孩子。 第七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刚开始可能老是感冒、发烧,慢慢就会发生肺炎或诱发哮喘。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冬季适当补充一点维生素A和D也是有效的。因为维生素A对粘膜的修复、保护有作用。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铁、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抵抗力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一些。 总之:要预防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去给孩子买些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更重要的是做好护理工作和更改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宝宝晚上睡不好觉是咋回事?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睡眠规律。因为年龄越小,睡眠的周期越短,很小的婴儿,睡眠周期就60分钟,这个过程有浅睡、深睡,很多家长孩子稍微有一点动就过分去关照他、关注他,去抱他、拍他,其实如果你不管他,他又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了。所以,不要过分地去干扰孩子的睡眠。 睡不好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找什么原因造成睡不好觉。1,孩子睡觉的环境,象屋里太热、太冷,2,床铺不舒服、被褥不舒服,也可能睡不好觉。3,晚上吃得过饱,或者是饿了,都可以让他睡眠不安。4,特别小的宝宝,白天睡多了,睡颠倒了也可能。5,像尿布湿、大便了。6,一些疾病,也可以睡不好,比如像缺钙、佝瘘病也会睡眠不安,当然还有易惊、多汗、夜啼。再有些孩子吃得不舒服,肚子疼等等。7,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临睡前特别兴奋,可能晚上睡眠就差。8,太吵闹如有的时候家长晚上睡得很晚,看电视,这都会影响宝宝的休息。 家长首先要自己看一看,宝宝可能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解决不了,你就带着宝宝去找儿科医生,让他帮助你来查明原因,来纠正。所以,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很多,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是什么问题造成睡眠不好。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可以在睡觉之前洗个澡,按摩按摩,让他睡得好一些。宝宝最好有一个单独的小床,不要跟大人在一起睡。很多都是宝宝跟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这样宝宝容易睡眠不安,最好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小床。睡觉的时候不要老去拍他、抱他、摇晃他,让他自己入睡。 4、婴幼儿有时不爱吃饭,偏食怎么办?能给他吃消食片吗?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是什么原因不爱吃饭。每个孩子年龄不一样,生长速度不一样,身体需要的营养数量并不是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胃口和大小是不一样的。 我们判断孩子是不是吃得够了,主要是判断他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果他的身高、体重都长得很好,都正常,身体也很健康就没有问题,这个食量就够了。如果是喂得太多,塞得很多。特别是要给他吃很多蛋白质的东西,肉吃了、虾吃了,家长就很高兴,觉得他吃得很好。结果主食搭配得很不好,因为需要碳水化合物来供能,必须在碳水化合物充足情况下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才能被身体所利用,才能长在身上变成肉。有的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多吃,所以有的孩子看到饭特别反感,不愿意吃。造成负面影响,一个是宝宝不爱吃饭了,再就如积食了,更容易生病。孩子饿了吃饭是本能,不能强迫,吃多少应该由孩子来决定,再小宝宝不知什么好吃,什么不能吃,吃什么东西怎样搭配,应该由父母来决定,所以宝宝偏食不应怪宝宝。 很多家长总用消食片解决问题,一段时间积食了,吃消食片可能就缓解了。是药就有三分毒,我们不要随便地滥用药,而且吃得过多,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在我们真正发现问题的时候吃一点是会有帮助,但是不要把它作为一种常规。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头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不适感觉之一,轻者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不清并旋转、行走不稳、头重脚轻;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眼花、汗出、面色苍白、上肢或单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危及命。中老年人头晕怎么回事呢?头晕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疾病,造成头晕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可能是由于颈椎增生压迫,颈部动脉狭窄、痉挛、受压,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血压、心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如果发生老年人头晕的情况,建议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有没有颈椎增生压迫颈动脉,或颈动脉内壁存在斑块,影响了脑部供血。通常,头晕的原因主要包括:耳源性原因、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其中又以脑供血不足最为常见。耳源性的像梅尼埃氏病、迷路炎、突发性耳聋等,常见于年青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则常见于中老年人。约90%的老年性头晕症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所致。脑组织对血氧变化十分敏感,长期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很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发生眩晕症状。一些中老年人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后,认为是体内的燥热引发“上火”及胃肠不适所致。对此专家指出,中老年人头晕、恶心半数以上是脑缺血引起的,如不加以重视和及时治疗,很容易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尤其,当老年人出现视物模糊,头晕发作等症状时,经常提示椎﹣基底动脉的缺血、狭窄,而椎基底动脉是脑干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一旦塞,就会导致脑干呼吸心跳中枢受损,危及生命。老年人如果出现脑供血不足,特别怀疑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则要注意中风的发生。此时,需要规范的检查和治疗以减少中风的危险。一些患者考虑经济原因,拒绝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事实上,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确实很是非常有必要的。医生一般要检查头颅MRA及颈部血管的B超,对颅内外的血管情况作一个了解、分析,然后根据血管的硬化及狭窄程度,有没有血栓形成等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及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如果血管存在狭窄,狭窄的部位往往已经形成了血栓,血栓的脱落就会导致远端血管梗塞,形成中风,而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就可以大大减少血栓的形成,也就减少了中风发生的机会。积极有效的预防是关键:对于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老人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粘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血管B超、X线等检查,防患于未然,是极必要的。此外,建议老年朋友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A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尤其动物肝、肾、肠等肉食和蛋清、鱼子要少吃。B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向有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推荐草莓汁,有调查表明此种果汁有益于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发生。C经常练太极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且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作舒缓的体育运动,有活血舒筋的作用。可祛病强身。家庭护理必不可少:1.在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切勿单独勉强起床行走,以免跌倒发生意外。2.静卧时室内避免强光线刺激,应拉好窗帘避光。3.处于某一特定体位时眩晕可减轻,应协助病人好舒适体位,减少眩晕症状,使病人得以充分休息。4.协助病人寻找发病原因,得以对症治疗,更重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心理,有助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5,发作期间应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控制水肿产生,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6.平时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紧张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以防止复发与发作。
临床上,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缺氧性疾病较为常见,如COPD、间质性肺疾病等,而氧疗已被WHO列为缺氧性疾病必需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氧疗已逐步从医院被推广到家庭。家庭氧疗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次数,预防疾病加重,因而氧疗的治疗效果是任何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此时,正值季节交替,气温渐升,是否需要继续家庭氧疗?那么开展家庭氧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请广大患者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家庭氧疗1氧疗处方调节氧气流量,使SpO2维持在88%-92%,运动时可以提高到95%左右,每天至少15h。但务必要注意,高浓度的氧会加重机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慢性呼吸疾病氧疗时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2氧气储存设备家庭氧疗设备主要有3种,制氧机、压缩氧气(氧气瓶)和液态氧。制氧机在家庭中最常用,利用分子筛吸附和解析原理分离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价格低廉,移动方便。高压氧气瓶能够长时间储存,移动不方便,安全性差,储存氧气量有限。液态氧采用空气低温液化,利用不同气体蒸发温度差异分离出氧气,储存氧气量多,1L液体氧能够储存1000L氧气,但价格昂贵。3吸氧方式临床常用吸氧装置包括双腔鼻导管、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和储氧面罩等。家庭吸氧最常用的吸氧装置是双腔鼻导管,使用方便,耐受性好,但因为鼻导管为持续吸氧,会导致呼气时氧气浪费。为减少持续吸氧时氧气的浪费,可以使用间断吸氧装置、储氧导管和气管内导管。4氧疗湿化湿化疗法是指通过专门的湿化装置,将水或溶液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家庭氧疗中所用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氧气瓶和制氧机,均配备有湿化装置,在氧疗时,要注意湿化装置中蒸馏水的补充,以达到充分湿化效果。同时注意湿化装置中的水要经常更换,建议每天更换1次湿化水,并且清洗湿化水箱和湿化瓶,避免吸氧者因细菌污染了湿化水箱和湿化瓶内的水而发生感染。5吸氧装置的消毒家庭氧疗要做好吸氧装置的消毒工作,避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对于家用制氧机和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机器表面用干净湿软布擦拭即可,湿化器每天清洗晾干后备用,空气滤网每3~4天清洗1次,呼吸机管路每周清洗消毒,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碱性溶液或呼吸机专用消毒溶液中,浸泡时间为45分钟,以流水漂洗干净,晾干后备用。对于压缩机进气过滤器,也建议定期更换,每个过滤器使用时间不超过2000小时。6氧疗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氧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道黏膜干燥、器械相关的面部压伤、高碳酸血症与呼吸抑制、氧中毒等,因此提请广大患者在氧疗过程中注意气道湿化,佩戴鼻面罩时注意颜面部局部使用减压贴防止压伤。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风险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氧疗,吸氧浓度大于50%会增加肺组织损伤,同时在氧疗初期定期监测二氧化碳水平。一旦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并临床症状加重,建议及时至医疗机构就医。另外应注意家庭氧疗的安全性。虽然氧气是一种安全、不可燃的气体,但是它能够助燃,在有氧状态下,一些材料极易着火和燃烧。因此,使用氧气时遵循安全措施尤为重要。操作氧疗装置时一定不能在氧疗设备旁使用明火,如吸烟、做饭等。小结总之,在季节交替,温差较大之时,COPD患者应按时、规律用药,合理家庭氧疗及均衡饮食。在患者本人坚持、家属的配合及鼓励下,进行有效的居家肺康复,做好居家锻炼日记,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共同度过这个艰难时刻!
患者张某有一个苦恼的问题,两年多前他就开始咳嗽,以为是感冒并没有在意。随着咳嗽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才前往医院就诊,但做了很多检查也一直没有找到咳嗽的原因,因此也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根据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不同病因引发的咳嗽,处理方式存在差异,也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一、急性咳嗽常见病因: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他病因: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加重,环境因素或职业暴露也可导致急性咳嗽。同时,需鉴别是否伴有急危重症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1)首先排除咳嗽是否由急危重症疾病引起。通过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迅速做出鉴别,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2)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二、亚急性咳嗽常见病因:感染后咳嗽(PIC);其他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等。感染后咳嗽PIC患者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其咳嗽症状可持续3~8周,该病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病毒性PIC不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部分咳嗽症状明显者建议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PIC有一定效果。而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三、慢性咳嗽常见病因: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上述病因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CVA属于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同时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0%。诊断:慢性刺激性咳嗽,常在夜间发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平均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有效。治疗:吸入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如果患者症状或气道炎症较重,或对ICS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0~20mg/d,3~5d)或使用超微颗粒的吸入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减轻患者的咳嗽症状。(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UACS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差异较大。诊断:需全面结合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下呼吸道疾病、GERC等,治疗基础疾病后咳嗽症状得以缓解才能做出诊断。治疗:非过敏性鼻炎及普通感冒患者首选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过敏性鼻炎患者首选抗组胺药和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慢性鼻窦炎则给予口服抗生素和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22%。EB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痰嗜酸粒细胞增高。诊断:慢性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PEF变异率正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必要诊断依据);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如哮喘;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EB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建议首选ICS治疗,持续8周以上。(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GERC多发生在白天,进油腻、甜食易引发或加重咳嗽症状。诊断:食管反流监测是诊断GERC的最重要且最有效方法,但监测正常不能排除GERC。24h食管pH值监测实验DeMeester积分和咽喉反流积分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使用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5)变应性咳嗽(AC)变应性咳嗽又称过敏性咳嗽,症状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常见诱因有冷空气、粉尘、花粉、油烟等。诊断:慢性咳嗽患者如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且诱导痰试验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应考虑AC的可能。治疗:吸入ICS和/或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4周以上。咳嗽的基础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给临床医生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抗生素滥用等情况。因此,掌握咳嗽背后的急危重症和常见病因,对于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同时也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支气管哮喘不仅患病人数多、控制率低,患病率和发病率也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呈“井喷式”增长。据预测,在未来的20年里,哮喘的患病率还会继续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我国支气管哮喘的现状非常严峻,提高全民和基层医生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和防治水平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今年5月5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揭示哮喘的误区(Uncovering Asthma Misconceptions)”,可见树立人们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对提高哮喘的防治和依从性是多么重要。 现实中确实存在太多的误区影响了哮喘患者的依从性和正确用药,妨碍了患者从疾病管理中获益和得到有效控制。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揭示其中的六大误区。 误区1:哮喘可以根治。 “根治”的美好期望可以理解,事实上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办法能做到根治,但如果及时并坚持接受规范性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正是抓住人们期望“根治”的心理,以及激素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一些见利忘义之徒于是打着“祖传根治哮喘秘方”的旗号,非法制作、销售掺有糖皮质激素粉末的“纯中药“(假药)牟取暴利。不仅让广大患者花了大量的钱,也带来很多副作用,如糖尿病、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至今仍有不少哮喘患者(特别是广大农村)在使用这样的三无药品,亟需特别注意和提高认识 误区2:口服比吸入更好。 因受到传统陈旧观念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都是以口服药物治疗,很多人误以为治疗哮喘也是如此。 口服药物是全身用药方式,其剂量大,且需要经过首关效应,副作用相对大,而吸入疗法不仅是剂量小,而且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给药方便等优势。 也就是说,对于非急性发作期和轻中度发作的哮喘来说,主要是以吸入为主,而且吸入方式更常用更实用和更获益。 误区3:长期吸入激素副作用大且会依赖。 众所周知,长期口服激素副作用大且副作用较多,很多人就误以为长期吸入激素(ICS)也是如此。 其实不然。 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吸入激素(ICS)是控制哮喘的一线基本药物,也是哮喘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其实吸入激素的剂量非常少,而且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的副作用很小,即使极少量激素吸收到体内的量微乎其微,同时注意吸药后应及时且到位的漱口可减少吸入激素在口咽部的微量残留,可以帮助进一步减少其副作用,因此不必过度担心吸入激素的副作用。 就像高血压、糖尿病,并不是因为需要长期用药就是对药物的依赖,而是因为该疾病需要药物长期治疗,这只是很多似懂非懂的人自作聪明的误解了其中的含义和意义——只要是科学规范的吸入激素不会产生依赖。 误区4:没有症状了就可以停药。 很多人误以为哮喘症状一旦缓解或者消失就已经”治好“了,不要用药了,从而擅自停药。结果造成了哮喘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实际上,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我们看到的咳嗽、喘息这些哮喘临床症状就好似露出海平面的火山口,在火山口之下的慢性炎症、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等病变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经过治疗,急性发作症状得到暂时控制,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控制慢性炎症,只有控制慢性炎症,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哮喘需要长期治疗——至少需要规范化治疗控制三个月期间没有急性发作才可以考虑减量,如果不是已经是最小剂量则不应停药。 误区5:哮喘发作就用抗生素。 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往往是接触过敏原、未坚持规范用药等,虽然感染也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其中因素,但以病毒感染为相对常见,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如果没有黄痰、发热、感染指标或影像学等细菌感染相关表现,不应擅自使用抗生素,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贻误病情、诱导选择耐药菌、增加医药费用和引起药物性哮喘等危害。因此,应严格掌握抗生素指征。 误区6:未重视寻找和脱离过敏原,未重视治疗过敏性鼻炎。 很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过敏原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很多患者不重视寻找诱发过敏原,导致哮喘难以控制。 实际上,很多哮喘患者远离过敏原很快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以停药或“不药而愈”,因此积极地查明过敏原或其他致喘因子也是非常重要。 与哮喘发病有关常见过敏原有尘螨(屋尘螨、粉尘螨)、花粉(蒿草、豚草等)、霉菌等,蟑螂、鼠尿、蚕丝、甲苯二异氰酸甲酯 (TDl)也可能诱发哮喘。 另外,过敏性鼻炎也是继发哮喘和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应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否则哮喘很难得以有效控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痉挛、黏膜水肿和腺体分泌亢进,引起气道可逆性狭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哮喘急性发作时,我们应注意 1.立即脱离一切有可能性的过敏源环境,提供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2.协助患者(或自己)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坐位或坐位,能提供床上桌以作支撑为佳,可减少体力消耗。 3.如已应用止喘气雾剂,需记录应用时间,如无缓解需及时就医。 在食物方面平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饮食中应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这些食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元素,而且又无增痰上火之弊,对增强病人体质有利,提高抗病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卜、南瓜、杏等;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效,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如大枣、柚、番茄、青椒等;含钙食物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青菜、豆腐、芝麻酱等。需注意的是,奶制品可使痰液变稠,不易排出,从而加重感染,所以要限制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 3.增加液体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ml(其中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或直接精简为;清淡、易消化、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软食。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易过敏食物,如鱼、虾、蟹、蛋类和牛奶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胡椒、生姜等。】 预防发作 1.居住环境要求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不宜在室内放置花草、地毯。不宜用羽毛枕头及被子,不养宠物。应注意避免房间内尘埃飞扬,或吸入刺激性物质。经常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保持房间的清洁卫生,减少与空气中过敏原的接触。 2.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吲哚美辛等。如有使用或需使用者需告知医生。 3.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冷空气的刺激,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乐观情绪。 4.患者需随身携带止喘气雾剂,出现哮喘发作先兆时,立即吸入并保持平静,以迅速控制症状。 5.患者应了解自己所用每一种药物的药名。用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减少不良反应。 6.遵医嘱用药。
咳嗽本身对人体没有什么损害,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但是门诊经常有病人前来诉苦,说反复咳嗽太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了,咳嗽剧烈的时候甚至会小便失禁,或者是彻夜咳嗽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睡眠,被周围的人嫌弃。而这些病人往往反复拍片抽血,吃药挂水,花了很多钱,最终没有确诊也没有治愈。 其实这种反复的咳嗽也是一种病,反复咳嗽咳痰如果超过8周就有可能是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惟一就诊症状。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慢性咳嗽往往病因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慢性咳嗽主要有一下五种: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症状表现:常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可出现,偶尔有少许黏痰,多因吸入刺激物而导致,通常在吸烟者中更为多见。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检查治疗:这类病人做X线或CT胸部检查、肺功能检查时均无异常,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检查称为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才能够诊断。检测痰中的嗜酸细胞是否增高,如果数量多,但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呈阴性,则可能为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用吸入性激素可缓解症状。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白天,入睡后较少咳嗽。除了咳嗽、咳痰外,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可能还会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异物感或“浆糊黏着咽喉”的感觉,并可有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发病常因感冒诱导或加重。有时患者还有声音嘶哑的感觉,甚至讲话也会诱发咳嗽。 检查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主要原因为医师缺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认识,只注意扁桃体、咽和肺的表现,看到胸片纹理粗深即诊断间质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体征。专家建议,慢性咳嗽患者未能确定病因前都可给予鼻后滴流综合征的特异性经验治疗,并且根据疗效确诊疾病。 咳嗽变异性哮喘 症状表现:一到换季时节,有些人就咳嗽起来,以夜间或凌晨最为明显,而且久治不愈,同时可能伴有一些“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等,还经常有鼻子、眼睛痒的情况,并常常因吸入冷空气、烟雾、油烟及大笑等诱发或加剧咳嗽,这时,大多数人会以为是感冒,但服用感冒药、止咳药后,症状仍不减轻。 检查治疗: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排查咳嗽变异型哮喘。如结果为阳性,则考虑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一般建议在哮喘发作期应予以快速缓解症状的抗炎及支气管扩张药物;哮喘缓解期除了延续常规抗过敏药物及止咳止喘的药物治疗外,应加入免疫调节剂---抗过敏益生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变应性咳嗽 症状表现:这类咳嗽主要的症状就是,干咳,没有痰,总是感觉喉咙发痒,没有发烧等症状;如果遇到异味、烟雾或者冷空气等的刺激,就会出现呛咳。 检查治疗:需要进行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如果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则支持变应性咳嗽诊断。但还需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如果激发试验阳性,则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按哮喘病规则治疗。变应性咳嗽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药物则可缓解。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症状表现: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常常伴有烧心、返酸、嗳气等症状,一些病人在进食或睡觉时突然发作,呈剧烈性呛咳、气急、气喘等。 检查治疗:pH电极的24小时监测,排查胃食管反流。由于食道紧挨气管,反流的酸性物质在气道附近,通过神经反射,会影响气管引起咳嗽。如果有食道反流情况,监测时pH值就会小于4,此时正好跟患者咳嗽的时间吻合,就可考虑诊断为胃食道反流性咳嗽。 其他还有ACEI药物诱发的咳嗽、支气管扩张症、心源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等等,但是这部分原因造成慢性咳嗽的比例较少,需要医生细细诊断。 慢性咳嗽的中西医治疗特色 西医治疗方面: 一、 特异性治疗: 明确咳嗽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最好的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明显的细菌性感染需应用抗生素治疗。肺肿瘤可外科切除,或行化疗,放疗等。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慢性持续性咳嗽都可作出病因学诊断,特异性治疗成功率可达93%-98%。 二、 非特异性治疗(止咳治疗) 镇咳药物的应用只是暂时的对症措施,只有当咳嗽动作为完全无效功,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或导致并发症发生与潜在危险时,才可用镇咳药。镇咳药治疗的目标,是有效控制而不是消除咳嗽,完全消除咳嗽反射是危险的,因其可诱发或加重气道感染,甚至窒息死亡。 中医治疗方面: 中药汤剂辩证治疗: 中医古代经典医籍对咳嗽论述颇多。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痰声并见,故咳嗽并称。 《素问·咳论篇》认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所致,且“五脏六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河间六书·咳嗽篇》“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化外感,内伤,均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嗽。外感咳嗽以六淫外邪为主,风为六淫之首,故常以风为先导,夹以寒、热、燥等外邪。内伤咳嗽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等,多为正虚邪实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与热之别,火有虚与实之分。止咳治法众多,分为宣、降、清、温、补、润、收等七法。治疗方法虽多,但临床上须辨证施治,分清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治咳不离乎肺,不限于肺”,除直接治肺外,有时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贴敷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外敷取穴:大椎、膻中、天突、双肺俞辩证加减。 针刺治疗 用毫针刺入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 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在一侧耳廓有关穴位上并定时按压辅助治疗咳嗽。采用耳穴压豆可达到持久的宣肺平喘的要求,且耳穴压豆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好,病人易接受,是有效治疗咳嗽的方法。 中药外用离子导入 在阴极板、电极夹之间输出一个稳定的小电流直流电场,使所需导入的药物,放在电场下,利用同性相斥原理将药物离子不经血液循环而直接透入组织内部,在组织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和较久时间,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外用离子导入的优点: (1)将药物直接导入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 (2)药物作用时间较长,经直流电导入的药物在局部形成“高子堆”,然后逐渐进进入人体内; ( 3 )直流电药物高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或毒副反应; (4)不同的病症可以应用不同的中药,辨证论治。 灸法 选督脉的穴位,主治顽固性咳嗽。 肺系疾病在急性加重期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在稳定期可以补益肺肾,填精益髓,既可温肾壮骨、补精益髓,以治肾虚之本,又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以治督滞之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百姓称“老慢支”,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 二、COPD的发病原因 1.吸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3.空气污染。 4.呼吸道感染。 5.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 三、常见症状 1.症状 (1)慢性咳嗽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5)其他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四、需要做哪些检查: 1.肺功能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胸部CT检查 4.血气检查 5.其他 五、治疗原则 1.稳定期治疗 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2.康复治疗 如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 3.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饮食调节 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5.长期家庭氧疗 如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过15小时。 6.药物治疗 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三类,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反复病情恶化史和严重气道阻塞,FEV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就是平常所说的“耳石症”。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从字面上我们可以部分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所谓良性指其能治愈,不致命;阵发性指发作不是持续性的,一般不超过1分钟;位置性指发作与头的位置变得有关;眩晕指伴有视物旋转的晕感。而耳石症则指出其发病机理与耳石器有关,实际上就是耳石脱落移位。 这种疾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中老年人发病较多,女性较男性多见。一般发作往往很突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在晨起、夜卧、床上左右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然发作。许多人往往惊慌失措,因位置变得可诱发症状发作,所以很多人发病后躺在床上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一动也不敢动,直到症状稍微减轻后才去医院就诊。 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耳石复位,即通过治疗手法把脱落移位的耳石从半规管中“驱赶”出来,回到其耳石器本身的正常位置,也就是让它“回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