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选择时机 ,那就是肝炎活动时, 收复钓鱼岛也要选择时机,那就是小日本想占领时 , 很难在体内把乙肝病毒彻底消灭, 彻底占领钓鱼岛也很难。 无肝炎活动时, 暂时不要抗病毒, 日本没有上岛时, 暂时不要开第一枪。 暂时不要抗病毒, 不是不需要抗乙肝病毒, 暂时不要开第一枪, 也不是不需要战争。 不治疗, 不是不管他, 你得定期检测。 不占领, 不是放任他, 咱得定期巡航。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高达10%左右。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而且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因此,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有重要意义。那么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能怀孕吗?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呢?早在70-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我国自80年代起,临床上也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为乙肝母亲生育解决了后顾之忧。据临床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其机理是怀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转输igg抗体给胎儿的功能。所以,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如怀孕,可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保护。对于已经怀孕接近临产的妇女,如果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如果在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再加上母亲又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对子女的保护效果更好。“乙肝”病毒通常经体液交换传播,其中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人群中约40%hbsag阳性者是因母婴传播而引起的。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甚高,达10.9%,估计有1.2亿人。“乙肝”感染,男女性无多大差别,故其中应有6千万女性,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涉及到生育问题。所以这是个大问题,要十分重视。生儿育女,牵涉到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对于无症状,肝功能正常的hbsag阳性的育龄妇女,不能生育是不现实的。但又必须考虑到她们后代的健康,防止感染病毒,否则会造成终身遗憾。因此,要选择受孕时机,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乙肝”病毒传播。夫妻两人作一次全面体检,抽血查肝功能和“两对半”。所谓“两对半”,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记物抗原抗体系统的简称,检测它们,可以看出身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有无传染性或抵抗力,等等。“乙肝”病毒通过性生活传播。如果感染,也可通过精液传播给未来的孩子。为了避免这种传染,如果肝功能正常,“两对半”全为阴性,必须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你就不会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了。如果是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是所谓“小三阳”,即HBsAg、“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据国内一些专家观察,这类带毒者虽可终身携带,却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怀孕。如果是“大三阳”,即HBsAg、“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加上HBVDNA阳性,说明有明显传染性,也可能伴有肝细胞损伤。经研究证实,孕妇HBsAg、“乙肝”e抗原同时阳性,几乎100%可传染新生儿,且大多成为慢性携带者。这时,最好休息治疗,待“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转阴后再怀孕为好。此外,肝炎的急性期和肝炎后肝硬化不能怀孕生育,慢性乙型肝炎也不宜怀孕,这是为了母亲健康,同时也避免怀孕后将病毒传染给胎儿。”“乙肝”病毒大多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经阴道分娩或产钳助产也可能造成胎儿局部皮肤受损,使少量母亲血液渗入而引起分娩期感染。因此,对于e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传播。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一般免疫球蛋白不同,它是专门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以在血液及细胞中、或在粘膜表面与侵入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起中和作用,并逐渐清除,使其无法进入肝细胞内生长繁殖,保护率达9095%。有的医院产科对乙型肝炎产妇孕后期的3个月,每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HBsAg阳性妇女怀孕以后,除了要注意适当休息、营养以外,还应定期观察肝功能动态变化。若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的孕妇不必全休,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切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如果妊娠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功能检查异常,要警惕是否患有肝炎,必须休息治疗,力争早期恢复,以免影响母儿健康。1)“大三阳”且HBVDNA为阳性的妇女可以怀孕吗?可以怀孕。根据统计母亲小三阳,40%新生儿患乙肝;母亲大三阳,9095%新生儿患乙肝。采用如下预防方法:1.简单:剖腹产、不哺乳、产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0、1、6个月30毫克各一次,70%可以预防。2.复合:产妇妊娠7、8、9三个月每月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产后新生儿娩出后大腿外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20天之后重复100单位,然后按1、2、7月接种乙肝疫苗30、10、10毫克,95%可以预防。上述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2)采取剖宫产,能否降低胎儿受感染的几率? 有些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认为,剖宫产可以避免新生儿在产道摄入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因此选择剖宫产。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剖宫产和自然分娩这两种生产方式,谈不上哪一种比另一种更安全,或更容易引起传染。剖宫产也会使胎儿接触大量母血,对预防胎儿感染的作用不大。研究表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母婴传播率。此外,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分娩时应注意隔离,防止产程延长,造成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软产道裂伤等。3)乙性肝炎产妇能给婴儿喂奶吗?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那么,肝炎产妇能否与新生儿母婴同室,能否给婴儿喂奶,这是一个众多肝炎产妇较为关心的问题。1.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会不会传染新生儿。如母亲恰在肝炎的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是不能与新生儿母婴同室的,因为她无力照顾婴儿,而且疲劳及睡眠不佳会影响其康复。但肝炎恢复期或肝炎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以实行母婴同室。以常见的乙肝为例,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儿的乙肝感染率无显著差别,所以可以母婴同室,甲肝与戊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证明不会传染新生儿;目前也无因母婴同室传染丙肝的报告。不过,母亲与新生儿要分床。2.能否母乳喂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孕妇感染甲肝病毒后体内很快产生甲肝抗体,至今没有发现在甲肝产妇乳汁中有甲肝病毒出现;我国新疆戊肝流行时,戊肝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幼儿均未见感染发病,说明戊肝病毒不经母乳传播;乙肝产妇在乳汁中能检出hbsag,但未见有在乳汁中检出HBVDNA的报告,故其乳汁是否有传染性尚不能定论,只要母亲乳头不破溃出血,母乳喂养是可以的。但喂奶前母亲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丙肝产妇和丙肝抗体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可能性小,可以给婴儿喂奶,但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则应停止喂奶。需要指出的是,肝炎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医生和将为母亲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长期以来,我是这样回答询问者的: 1.简单的回答可以或不可以都是无证据的,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实验数椐。不是没有医生愿意实验,而是医生不能把携带者母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携带者宁可愿意不母乳喂养。 健康的母亲也可以不母乳喂养。是否母乳喂养的问题似乎不存在了。然而,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都是有好处的。所以,临床上还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乙肝病毒携带者女性到底能否母乳婴儿? 长期以来,我还会这样回答询问者: 2.从既往经验来看,即便是不采取母婴阻断预防,又采取母乳喂养的小孩也未必都传染上乙肝,这里我并不是说母婴阻断预防不重要。相反,非常重要!母婴阻断预防后底能否母乳婴儿? 目前我是这样指导病人的: 3.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知道,特别是产科医生能够知道,就是在生产小儿时抽取脐带血,查乙肝两对半,如果表面抗体阳性我的建议是:可以母乳喂养!
各位医生:你们可曾遇到过病人来了门诊,二话不说,把手一伸让您给号号脉的经历? 号脉也可算是中医传统文化了!文学作品里、电影电视里神奇着呢!可以说是查百病而知生死,一摸知之。电视剧《西游记》里悟空悬丝诊脉更是把中医脉诊表达到了极至!这里也恰恰透露出了脉诊的玄机。按下不表且说: 《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然而,《脉经》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切而知之”并非易事,为何只排在望、闻、问之后“谓之巧”呢? 切脉民间又叫号脉,脉( mai)又读脉(mo)脉脉含情的脉,君不见老中医切脉时的眼神正是“斜着眼偷看人”这就是脉(mo)的本义。所以中医切脉古又称脉(mo)脉。 医生是在给病人脉脉传情吗?哈哈哈。。。非也!医生是在收集信息。君不知医生的耳朵、鼻子都没闲着,他们的耳朵本来就是支棱着的,你也看不到他们鼻翼煽动,甚至你听不到他们紧嗅两下“习习”的声音。医生可不要骂我呀。 由于“号脉”知百病的中医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的扎根于百姓心中,不会号脉的医生还是百姓心目中的神医吗?特别对于中医来说。所以中医通过察言观色、声息气味发现的病情都要通过看似切脉的过程发现并告知病人——我号出您的病来了。闻,是听和嗅的过程不易被病人发现;望,通过脉(mo)的过程也可以掩盖。所以“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这里还包含望、闻的技术含量,按下不表。 但说医生千万不要上来就问病人:哪里不好呀?哪里不舒服呀?特别是中医,尤其是刚毕业或没名分的中医,最少是工作在农村地区的中医。那么“问而知之谓之工”怎讲?不问了?可有这样的医生,他们特别尊重了中医传统文化,但也有违了中医四诊的精神。 我的主张是一定要问!脉脉含情地望、静静地听、细细地嗅,手还要放到病人的寸、关、尺上。有的放矢的问,问能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通过脉脉含情地望、静静地听、细细地嗅,相信您已经可以作到“有的放矢的问,问能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如果您不能确定,那您还不要放开您的三个指头。直到您确定您知道了您要问的问题的答案了。还有,就是您不需要问的太多,一个问题足够了!看吧,接下来就是病人给您滔滔不绝、绵绵不休的倾诉了,现在只需要您的耐心了,认真听完病人的倾诉您已经是半个神医了,再开些对症的药,哈。。。。。。您就是一个神医了! 悟空诊脉玄机何在?知国王病因于诊脉之前也。悬丝诊脉?形式而已!
一般来讲,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个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许多人都认为乙肝病毒不经肠道传播,也就是说,与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共餐是不会传染的。 实际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复杂的,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其传播方式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药物注射和针刺等。如果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在做胃、肠镜、拔牙、洁牙、介入治疗、手术和麻醉插管等均可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病毒是如何经过消化道传播呢? 当和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的时候,如果你的口腔被鱼刺刺伤、被牙齿咬破、肠道黏膜被粗糙的食物划伤,或患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胃肠溃疡等疾病,就给了乙肝病毒可乘之机: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感染。其实,这也是血液传播的一种形式。 当与乙肝病人或携带者就餐时,如果你能够保证你的消化系统黏膜是完整的,没有破损,一般是不会感染乙肝的。 但是,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常常不容易被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消化道没有破损,因此通过共餐传染疾病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一旦你产生了乙肝抗体,就可以把共餐感染病毒的机会尽量减少。
作者:解放军302医院出处: 北京科普之窗社会上对于乙肝存在着许多误解,使乙肝患者常常产生恐慌、自卑、孤僻等情绪,其遭受的心理伤害往往大于身体的损害。不良的心态会影响乙肝患者的机体内环境,从而加重病情。因此,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 1.理智对待现实,不急不躁乙肝患者一般都是在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的,一旦确诊,患者心中往往紧张和焦虑,其实,这时多数患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或轻度肝炎阶段,应平静对待疾病,按部就班地进行预防和诊疗,不该用药者千万不能乱用药,避免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2.积极主动就医,找专家咨询和沟通乙肝患者应该寻访正规医院的肝病专家,专家可以为患者分析病情,讲解防治措施,指导生活起居。患者有问题一定要请示专家,不能擅自治疗。各种广告宣传或道听途说的“专家”并不可靠。 3.遵守社会公德,坦荡做人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对于环境和人群有一定危害,乙肝患者应该注意尽量避免从事可能感染别人的工作,如幼儿园老师、饭馆厨师等。自己的污染物,如食具、用品、卫生纸等,一定要消毒或妥善处理。 4.尽量缩小负面影响,作到适当的保密鉴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误解,乙肝患者不宜四处公布自己的病情,不宜作为“讲解员”宣讲乙肝的知识,说服别人和辩解自己的病情。周围人群和左邻右舍、同事及亲朋好友都知道你是乙肝,并不一定都会理解,还有可能带来不少麻烦。所以,乙肝患者应该采取一些自我防卫措施,一方面积极预防和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作好保密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5.当工作和学习受到歧视时,应该学会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待遇,逃避或激化矛盾都不可取,应该积极应用法律法规作为武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6.学习和掌握肝病的基本常识,做好自我保健患者可以购买专家撰写的有关肝病防治方面的科普书籍,了解乙肝的基本常识,正确认识乙肝的传染途径、轻重分级、治疗方法和疗程,以及预防措施和生活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7.参加适度的文体活动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是乙肝患者的正确选择,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能够让患者远离烦恼,忘却疾病,减轻身心痛苦。 8.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治疗乙肝的药物品种繁多,真正有效的药屈指可数,对于那些没有得到正式批准和公认有效的药物最好不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防止药物中毒。滋补品中往往加入激素或其它对肝脏有害的物质,最好不用,患者可以从正常的饮食、水果、蔬菜、豆制品中得到所有的营养。
乙肝大三阳可以出现于乙性肝炎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方法和措施有所不同: 1)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始终正常,大多可以稳定在这一阶段,预后良好,一般不须治疗,此时用药较难奏效,多主张调养和随访相结合,劳逸相结合,不主张过多用药治疗和一味追求转阴,各种抗病毒药物可能都难以有所作为。严格地说,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所以药物治疗也可暂不考虑。最新研究表明,核甘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可试用于治疗病毒携带者(16岁以上者),密切观察3个月,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HNVDNB)阴转,可持续用药12年,如果3个月内无效,可终止用药。 2)慢性轻度乙型肝炎(过去叫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病人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轻度异常,B超提示慢性轻度肝损害。治疗法则以抗病毒为主,主要治疗为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辅助药物为保肝降酶药。治疗目标是肝功长期稳定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疗程为12年。 3)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过去叫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表现为大三阳,病情较重,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或伴有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此时治疗法则以保肝防止肝坏死和抗病毒并举,保肝降酶药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目标是肝功逐渐趋于平衡,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逐渐阴转。肝功平衡后,可减少或停止药物,坚持抗病毒。 4)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代偿期或静止期的肝硬化病人(B超提示肝硬化,但肝功检查基本正常)。治疗法则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并举,合用药物为干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配合软肝丸。治疗目标是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失代偿期或活动期的肝硬化病人表现为大三阳,抗病毒治疗仍然重要,只有抗病毒取得效果,肝硬化才有望稳定。药物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控制及防止并发症(腹水、胸水、出血、感染等等)、恢复肝功,同样重要。也可待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病毒,主选核苷类药物。 5)肝癌病人表现为大三阳,首要原则介入及外科治疗,病情平衡后仍需要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