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B超和阴道B超有啥不同 经腹B超因为需要憋尿很麻烦,而阴道B超就相对简单,其所使用的仪器其实与腹部B超所使用的是一样的,所不同是一个独特的探头,检查时,在 探头须套上一层薄膜(一般都使用避孕套),然后将探头伸入阴道来进行检查,探查盆腔内情况。此检查虽然简单,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有大量出血(月经期) 就不适合进行阴道B超。 两种检查方法其实有不同的“优缺点”:经阴道B超使用高频探头,由于接近子宫和卵巢,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因此检查结果较准确,特别适合用于 检查子宫内膜等小病变以及检测卵泡发育的大小;而经腹部B超则适合范围更大。一般来说,把二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最好的诊断效果。
试管婴儿早孕双绒毛膜双胎,A孕囊见胚芽及心管搏动,B胚芽无卵黄囊及胚芽。。。
我们通过综合应用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宫腔三维、宫腔水造影、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双幅二维超声造影对比等各项技术,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一站式”超声检查,系统评估导致不孕不育的常见因素。对于不孕症常见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输卵管因素(输卵管通畅性)、卵巢因素(卵泡发育、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炎进行了系统的评估与排查,可以成为不孕症常规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医生,我做了B超,上面说有宫颈囊肿,是不是很严重啊?能治好吗?” “医生,我有宫颈囊肿,会不会影响生育啊?” “医生,宫颈囊肿会癌变吗?” 在门诊,常常会有患者心惊胆战的来求助,问类似的问题。 那么,让广大女同胞寝食难安的宫颈囊肿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叮咚!小科普时间到。。。 (1) 宫颈囊肿又称宫颈腺囊肿、纳氏囊肿。囊肿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一般小而分散,突出在宫颈表面,表面光滑,呈蓝白色,如继发感染后可呈黄色小囊肿。 (2)青春期之前,柱状上皮在宫颈管内,鳞状上皮在宫颈口外,之间交界的地方我们叫做“鳞-柱交界部”。 青春期以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这个交界部位就会往外移动,从外观上看,宫颈好像“糜烂”一样,柱状上皮移动到宫颈外面后就很容易接触到细菌还有阴道内的酸性环境,但是走出来的柱状上皮比较脆弱,在几番挣扎之后又被鳞状上皮替代,这新生的鳞状上皮会盖在宫颈腺管开口上,或者干脆长到腺管里将腺管封死,这时候腺体内分泌的东西不能流出来,堵在腺体里面,就形成了囊肿。 不难发现,它的形成原因与脸上的“青春痘”差不多 你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宫颈上长痘痘了 这个囊肿通常状况下是不会癌变的,宫颈TCT和HPV是筛查宫颈癌的首选,如果发现异常,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别被别的检查忽悠了。 那么宫颈囊肿需不需要治疗? 对于散在的比较小的宫颈腺囊肿一般不用管它,只要定期做宫颈防癌筛查即可,再次强调,TCT和HPV才是检测宫颈病变的标准,当然如果囊肿很大的话,也可以考虑做个小手术弄破它,通常在门诊手术室就可以解决,连麻醉都不用打。 一般来说,宫颈囊肿基本是不会影响怀孕的。 说句题外话,发现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和检查,别再被“莆田系”之流忽悠了。
说到盆底疾病,很多女性朋友对此没有什么概念,甚至不知道盆底还会生病。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盆底肌遭遇了损伤,盆底功能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您有没有出现下列尴尬的现象呢? 我院在温州地区率先开展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无创检查,帮您评估盆底功能,找出盆底异常的真正原因。三维重建全方位,更广角。 产后妈妈是盆底肌异常的高发特殊人群,妊娠和分娩期间,由于激素、重力、肌肉牵拉等因素都会给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孕期和产时的一些异常情况,如双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难产等,会加重盆底肌肉的损伤。盆底肌肉受损严重程度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不同程度损伤,如果因阴道试产失败而做了剖宫产手术,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妈妈如果没有关注自身盆底健康,错失了产后康复的良机,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更加松弛,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产妇分娩后一定要为保证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作些积极的准备。产后42天-6个月是盆底肌恢复的黄金时间,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盆底肌"伤不起",产后妈妈们请重视!
一听是肝血管瘤,不少人把“瘤”与“癌”等同起来,觉得情况很严重。其实,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瘤疾病,多数良性肿瘤,患者不必过于惊慌。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不适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做B超被发现患病。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那么,发现肝上长了血管瘤该怎么办呢?“通常情况下,肝血管瘤没有什么症状,尤其是小于3cm的血管瘤。”医生介绍说,对于没有症状的、单发的、小于3cm的血管瘤,定期复查随访就可以了。 大于3cm的血管瘤,有时可产生一些不适症状,如隐痛不适、饱胀感、消化不良等;还可能因为血管瘤的压迫,产生吞咽困难、黄疸,甚至肝大、腹水等。 对于有各种不适症状的、大于3cm的血管瘤,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不过,很多肝血管瘤虽然大于3cm,但没有任何不适,如果血管瘤没有明显增长趋势,则仍以随访为主。 如果发现肝血管瘤有明显增大趋势,如每年直径增加1cm以上,则应警惕,必要时还是应积极治疗。因为有些血管瘤过于突出于肝脏表面,可能会由于外力而破裂出血”。
在产科超声门诊,基本每天都会有患者问什么是系统超声,什么时候做系统超声、什么时候预约,四维彩超和系统超声一样吗等诸多问题,下边对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做一简单的说明。 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属于III级超声检查,是以筛查胎儿结构畸形为目的检查,几乎对胎儿的每一个重要器官都要进行检查,比较系统和全面,内容多,又俗称“大排畸检查”。 此种检查要求较高对超声医师、仪器设备 检查内容、检查时孕周大小均有严格要求。 根据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8]和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3]制定的产前超声检查指南,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包括: (1)胎儿数目; (2)胎方位; (3)胎心率; (4)胎儿生物学测量:①双顶径;②头围;③小脑横径;④股骨长度;⑤腹围; (5)胎儿解剖结构:①胎儿头颅:颅骨强回声环、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丘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颅后窝池;②胎儿颜面部:上唇连续性;③胎儿颈部:有无包块、皮肤水肿;④胎儿胸部:双肺、心脏位置;⑤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对可疑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者,建议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⑥胎儿腹部: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⑦胎儿脊柱: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连续性,必要时做冠状切面及横切面扫查;⑧胎儿四肢长骨; (6)胎儿附属物:①胎盘及脐带:胎盘位置、厚度、胎盘成熟度、脐带血管数目;②羊水量:用羊水最大深度或羊水指数评估羊水量; (7)孕妇子宫:宫颈内口,子宫肌瘤等情况。 做“大排畸”检查前不需要空腹,最好是吃好早餐,因为一般吃好东西后宝宝会动得比较厉害。可以随身带一些小零食或者巧克力,“大排畸”检查要看胎儿的很多部位,一旦角度不对,医生就看不清楚,有可能会让你出去走走,吃点甜食,促进宝宝动,宝宝动了角度对了,医生就能全方位检查了。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正常,生后仍然存在畸形,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孕检主要检查胎儿的重大结构,检查结果和胎儿的体位、结构异常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并不是所有结构上的异常都能够被超声发现 准妈妈们都知道,怀孕过程其实充满着各种风险,而必要的孕检手段则可以帮助妈妈们及时筛查出这些风险,提早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20-24周的胎儿系统性超声筛查是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定期产检,能检测孕妈妈和胎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防治,是顺利分娩的保障。
目前推荐孕妇在孕期至少需要接受以下超声检查: 停经超声检查 (8周前) 早孕期NT筛查(11-13+6周) 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22-24周) 晚孕期超声(30周) 产前超声评估(37周、出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