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11年了,难免会涉及到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在其中,经常看到父母经常用爱的方式去绑架孩子,去要求孩子。今天我的一个小友转了一封胡适给儿子的信于我,感触颇多,胡适先生信的原文大致如下: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卢大力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名门望族对于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最终造成要嘛将孩子逼成天才,要嘛逼成疯子)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胡适写给儿子的信看了胡适先生的信,感慨良多。我们经常自己的期待给到孩子,要孩子活成父母的期待;我们经常给以孩子太多的安排,要孩子背负沉重的父母的爱。那么,这种爱,太过窒息了,这是窒息的爱。这让我想起最近轰轰烈烈的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从心理学角度,我非常不愿看到吴谢宇被判了死刑,我觉得他的存在比他的离开,对当今的教育体制和风气,对很多为人父母养育自己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来看下吴谢宇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似乎没有缺点。“ ---吴谢宇的老师“他已经不是学霸了,而是”学神“一样的存在。”---吴谢宇的同学“宁愿相信自己弑母,也不相信吴谢宇会弑母。“---吴谢宇的好友这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么就是不是人了,最终只能离开人世间。这是个母亲以太多爱的名义培养成的神,最终母亲和他都离开人世了。斯人已去,愿重温胡适先生给以儿子的信。
当你有很好的想象力时,你永远不会孤单!你会被带到一个虚构的世界,那里没有你的烦恼。你可以随心所欲,也可以邀请朋友和你一起玩。我的大女儿经常会有些幻想,幻想到她想要去的地方,比如当我问她喜欢那里的什么时,她回答说:“蔬菜没有什么营养,糖果才有营养!”。孩子经常会通过想象,去吃任何你喜欢的东西!我在给低龄儿童(一般10岁以下)做沙盘游戏治疗时,也经常会发现ta把幻想也投射到沙盘里来。我的一个来访者,6岁多的小女儿,刚去读小学一年级,不适应学习环境。妈妈陪着过来就诊。孩子与人接触非常紧张,存在着社交焦虑障碍,因此,面对面的问话咨询,其实很难进行。因此,我选用沙盘游戏治的方式。那么,第一次的沙盘治疗,我给孩子一个沙盘主题“家”。我们看看孩子的沙盘游戏的摆放: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摆放:一个储物柜,储物柜里塞满了糖果和饼干、蛋糕。这是一个投射。那么,从沙盘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想吃的糖果、饼干之类的食品,在家里是得不到满足的。在我这个孩子建立关系过程中,我问她长大想做什么?她告诉我她想去超市工作,因为那里有很多的糖果和饼干。幻想一般被定义为“想象不可能或不可能的事情的能力或活动”。这与现实的定义相反,现实是“一种事实上存在的东西”。幻想游戏是指孩子们运用他们的想象力,玩出一些不可能或不可能的场景,例如,拥有超级英雄般的超能力。幼儿教育机构的从业人员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保持真实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鼓励假扮性和幻想性游戏。幻想游戏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这是孩子们玩耍的自然方式,我们必须与幼儿一起玩(必须用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玩,而非大人的方式与孩子玩)。许多教育者自然而然地在他们的环境中加入了伪装的元素,这也让魔法保持活力。孩子们是优秀的玩家,他们不区分幻想游戏和现实游戏,经常在两者之间自然切换。最近,当我在幼儿园看到两个男孩假装成狼人时!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能够喷出火焰,并为他们朋友烤棉花糖。他们小心翼翼地不让热棉花糖灼伤自己的嘴。因此我们看到孩子的游戏中:狼人和喷火的幻想、在火上烤棉花糖的伪装和热棉花糖灼伤自己嘴的现实观念会不停地切换。幻想中的想象也会激发真实的情感,因此,如果我们在这出戏中感觉良好,我们就会有一种比幻想更积极的情感。一个大声喊着“我能像超人一样飞!”的孩子感觉自己很强大,这些都是真实的感觉,尽管它们来自于幻想。我们可以借助幻想游戏去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有个朋友的孩子,病情需要他从2岁半开始定期验血,但孩子拒绝验血。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和孩子去协商沟通,用些犒赏物作为鼓励。后来,她给她儿子买了一套钢铁侠套装。然而,她儿子却另有想法!他把它带到医院,因为他知道钢铁侠是强大的,当他穿西装时,没有什么能伤害到他。因此,这个小男孩每次去医院时都会带上西装的钢铁侠,并会要求妈妈也给自己穿上小西装,这让他感觉自己足够强壮,能够应付常规的血液检测。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奇幻游戏的某些元素,特别是超级英雄游戏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们的能力。幼儿从18个月左右开始假扮性和幻想性游戏,到大约3岁时,这就发展成更精细的角色扮演,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German&Leslie,2001)。然而,到了6岁左右,大多数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幻想和真实之间的区别。比如,曾有媒体报道,熊孩18楼屋顶玩飞人的惊悚事件。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需要既要鼓励孩子玩幻想游戏,又要教导孩子去区分幻想和现实、假装和真实。有时这些界限会非常模糊。你只需要观察孩子们在玩一个虚构的游戏,就可以知道他们全神贯注于这个游戏,他们就是那个角色,在他们的头脑中,他们不是在假装。最近,当我问我的小女儿是否假装是医生时,“不”,她回答,“我是医生!”。毫不疑问,这反应孩子们对幻想和假装游戏的重视程度。幻想游戏会持续到我们的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直至我们老去。我们喜欢看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仙侠类的小说、影视、动漫等,都是幻想游戏的延续。而且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如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从古人的小说创作,到今人的影视拍摄都是幻想游戏的延续。82版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自从上映,重播次数超3000次,很能反映我们对幻想游戏的热爱。Kitson(2010)指出,如果幻想游戏不被积极鼓励,它就会慢慢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假装和超级英雄来保持幻想游戏的魔力。这些主题继续吸引着年龄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媒体对超级英雄的关注程度就证明了这一点。
卢大力博士,心理医生 网络成瘾系列之二体征和症状1998年,Kimberly Young博士开发了“网络成瘾测试”,其中包括一份由监查员向客户发放的20项问卷。这些项目包括以下问题:你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多久?你生活中的其他人多长时间向你抱怨你花在网上的时间太长?你发现自己预计何时会再次上网的频率是多少?客户可以使用以下6种回答之一进行回答:不适用、很少、偶尔、频繁、经常和始终。每个答案都有一个数值。在测试结束时,所有答案的值被加在一起,并计算出一个分数,用于确定是否存在网瘾,并评估网瘾的严重程度。其他网络成瘾测试也越来越流行。2005年,Keith W. Beard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描述互联网使用障碍的8个特征。如果达到有5种或5种以上的特征,那么他们就会被诊断为网瘾。其特点是: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思考之前的在线活动或预测下一次在线会议)。需要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多,以实现满意度。在控制、减少或停止互联网使用方面做出了不成功的努力。在网上停留的时间比原定的要长。当试图减少或停止互联网使用时,会感到不安、喜怒无常、沮丧或易怒。因互联网而危及或冒着失去重要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的风险。向家庭成员、治疗师或其他人撒谎,以隐瞒与互联网的关联程度。利用互联网逃避问题或缓解烦躁情绪(如无助感、内疚感、焦虑感、抑郁感)。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瘾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和情感会产生许多有害影响。身体疼痛、腕管综合征、失眠、视力问题和体重增加/减轻,这还只是网瘾可能导致的一些身体问题。网瘾还会影响到情绪,情绪影响可能包括抑郁、不诚实、焦虑、社交孤立、攻击性和情绪波动。(卢大力,My Wechat: childpsy2011)
2016-08-3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前言老年抑郁症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卑感,思维活动受限,情绪不稳易波动,失眠等。有些患者家属担心随着病程的发展,老年抑郁症是否会转变成更加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呢?下面就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专家根据一个病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病例分析一个女儿的来信我妈妈今年六十岁,半年前在我们当地被诊断“抑郁症”。她当时情绪不好,什么都不想做,家务也干不了了,总哭,老说还不如死了算了。后来吃了两个月舍曲林慢慢好一些。现在能在家做家务,情绪也基本正常了,但总觉得脑子不如以前好用了,有时候我们跟她说的事情也容易忘。她自己有时跟我们说担心自己会不会发疯变成精神病,担心自己会不会得老年痴呆。我们虽然安慰她,但对此也挺担心的。希望专家能给解答。专家解读 抑郁症本身会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而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这些认知障碍常常会更为明显。但一般来说,这些认知障碍的表现,会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而好转,基本恢复到病前状态。有一部分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在抑郁急性期会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如反应缓慢、记忆力差、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等,甚至在抑郁症状好转后,也会迁延存在。这种认知功能下降患者中,有一部分可能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国内曾有研究发现,对老年抑郁障碍的患者随访6.5年,病情好转的有36. 6% ,病情复发的有23.9%,转化为痴呆的有5.7%。而在正常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也大约为5%以上。所以,抑郁障碍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罹患老年痴呆的机率虽有所增加当并不显著。针对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抑郁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改善认知功能,从而避免转化为老年痴呆。第一,评估抑郁是否完全缓解,如果有残留症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抗抑郁药物的剂量,以期改善全部抑郁症状,达到临床痊愈状态,这样转化为老年痴呆的概率会减小。另外,坚持服药避免疾病复发。因为多次抑郁发作有可能会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第二,采取非药物干预的方式来增强认知功能,例如打牌、打麻将甚至电子游戏等,使老年人保持一定脑力活动,可能有益于老年人维持好的认知功能,从而减少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大脑需要锻炼,就像身体需要体育锻炼一样。第三,如果持续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该定期在精神专科监测认知功能的变化(例如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如果出现明显下降,应由医生评估,考虑选用抗痴呆药物,这样能够做到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最大程度的改善长期预后。 对于抑郁障碍是否会转变为精神病(社会大众一般用来指精神分裂症)这个问题,在老年抑郁患者中是非常少见的。虽然有一部分老年抑郁障碍的患者在急性期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我们一般会理解为这些症状是在情绪背景之下出现的,并非精神分裂症的表现,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会随之消失。 对于来信中的情况,如果对患者的状态仍然不太放心,建议可以到精神专科医院请医生帮忙进行评估,希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