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D9291是高效选择性EGFR突变体抑制剂,是世界知名药企阿斯利康研制的肺癌新药。 2014年6月份阿斯利康公布研究数据表明AZD9291为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替代现有肿瘤治疗方案的潜力。表皮生长因子(EGFR)激酶抑制剂在携带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耐药,主要是由于EGFRT790M的变异所致。之前的研究模型发现,EGFR抑制剂AZD9291对于EGFR激酶抑制剂敏感性和T790M耐药的突变都是有效的。今天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文章报道了AZD9291在肺癌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研究给晚期病人每天给药AZD9291一次(剂量20-240 mg),这些病人的放射学资料表明之前用EGFR抑制剂治疗之后病情恶化了。这个研究设定了剂量逐渐增加和剂量扩张两个队列。在扩张队列中,研究前的活检样本被采集来进行了EGFR T790M状态的测定。本研究对AZD9291治疗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情况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总共纳入243个患者,在纳入剂量递增组的队列31位患者汇总,剂量增加时并没有发生剂量限制的毒性反应。另外的222位患者进行了剂量扩增的治疗。在治疗中,出现的最常见的全因事件包括腹泻、脸红、恶心和胃口下降。总体的主观癌症响应率是51%(95%CI,45-58)。在127位被证实有EGFR T790M突变的患者中,响应率则是61% (95%CI,12-34)。而相反,在61位没有EGFR T790M突变的患者中,响应率为21%(95%CI,12-34)。EGFR T790M-阳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率是9.6个月(95%CI,8.3-未达到),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率是2.8个月(95%CI,8.3-未达到)。在EGFR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AZD9291对存在EGFR T790M突变并恶化的肺癌患者存在很高的活性。原文:AZD9291 in EGFR Inhibitor–Resis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本文由肿瘤评论编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分型根据血液pH的高低,<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HCO3-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的,称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H2CO3浓度主要受呼吸性因素的影响而原发性增高或者降低的,称呼吸性酸中毒或者呼吸性碱中毒。在单纯性酸中毒或者碱中毒时,由于机体的调节,虽然体内的HCO3-/H2CO3值已经发生变化,但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称为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如果pH异常,则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或失代偿性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分以下五型1、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值又可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1)AG增高型代酸:指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多时的代谢性酸中毒。特点:AG增多,血氯正常。(2)AG正常型代酸:指HCO3-浓度降低,而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特点:AG正常,血氯升高。2、呼吸性酸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以体内CO2潴留、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生增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3、代谢性碱中毒:根据对生理盐水的疗效,将代谢性碱中毒分为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的代谢性碱中毒和生理盐水治疗无效的代谢性碱中毒两类。代谢性碱中毒是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基本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4、呼吸性碱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肺通气过度所引起的以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5、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有酸碱一致性和酸碱混合性之分。 此外还有两种形式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酸碱一致性:呼酸+代酸;呼碱+代碱。酸碱混合性:呼酸+代碱;呼碱+代酸;代酸+代碱。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呼酸+代酸+代碱;呼碱+代酸+代碱。混合性酸中毒:高AG代酸+高Cl-性代酸。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原则1、以pH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2、以原发因素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失衡3、根据代偿情况判断是单纯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第一步]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公式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H+]=24×(PaCO2)/[HCO3-][第二步]判断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第三步] 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pH值改变方向与PaCO2改变方向的关系如何?[ 第四步 ] 针对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当的代偿?[第五步] 计算阴离子间隙(如果存在代谢性酸中毒)AG =[Na+]-[Cl-]-[HCO3-][第六步] 如果阴离子间隙升高,评价阴离子间隙升高与[HCO3-]的关系本文来自丁香园论坛,感谢站友znszm精彩分享。
“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本是一句戏言,但其中折射出世人对于恶性肿瘤的恐惧,而恐惧的根源在于它关乎生命,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无法治愈性;然而,本世纪以来,多种治疗手段的“旭日东升”,正在推动着肿瘤治疗模式的变革。旧模式“三大神器”弊端显露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肿瘤治疗以“单一的‘破坏性’治疗”为主要治疗模式,主要包括外科切除、全身化疗、放疗的三大“神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当时的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也存在着治疗方法单一、治疗简单粗放等弊端:外科切除的适应证狭窄,创伤巨大;全身化疗和放疗都具有周期长,费用高及疗效不确切等缺点。此外,化疗对人体内环境的伤害较大,而放疗则会带来较严重的组织损伤。新模式多种手段旭日东升 “三大神器”弊端的日益显露,促进了医务工作者对于治疗肿瘤新模式的探索。21世纪以来,肿瘤“局部微创”和“生物免疫”治疗旭日东升,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手段空前丰富,“高效、低毒的全身治疗 + 肿瘤局部微创治疗”的肿瘤治疗新模式初步形成。从外科微创、影像导引下微创到生物免疫、靶向等全身治疗,在努力克服传统治疗模式的弊端的同时,也增强了治疗效果。概括起来,肿瘤现代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涉及全身、器官直至肿瘤局部(图1)。图1 肿瘤现代治疗方式的三个层面现代主流治疗模式结构清晰 我们发现,肿瘤现代治疗的中流砥柱还仅处于器官水平和肿瘤局部水平的治疗,肿瘤全身水平的治疗作为根治肿瘤的希望和最终方向仍在蓬勃发展中。因此,现代临床主流的治疗模式是在外科切除、全身药物治疗及放疗三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三大神器)下引入影像导引下介入性微创治疗,包括消融、粒子植入、血管栓塞和腔内支架等。图2 肿瘤的现代主流治疗模式 事实上,肿瘤的众多治疗方案中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因此,目前肿瘤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低毒、高效”的最终目标。
维生素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但由于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较少,所以人们常常会主动通过药物来摄取。但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维生素的摄入也不是多多益善,摄入过多还会增加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据英国《镜报》20日报道,大约有1800万英国人吃过维生素补充剂,而且他们都以为这样有益于健康,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效果恰恰相反。全球顶级的癌症专家之一蒂姆·拜尔斯查阅了30年间的相关研究文章,选择了三种最普遍的非处方维生素——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叶酸的药片或补充剂进行了研究。拜尔斯警示人们,每天摄入的维生素补充剂千万不要过量。拜尔斯称,我们并不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证据确实表明,过量摄入膳食补充剂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更高。拜尔斯介绍表示,我们对数千名长期吃维生素补充剂的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那些补充剂对他们的健康并没有什么益处。事实上,很多人虽然补充了维生素,但患癌症的概率却增加了。据信,每年有超过23万名英国孕妇在补充叶酸,因为叶酸可以预防脊柱裂以及其他影响大脑和脊柱发育的先天性缺陷。但是拜尔斯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叶酸会将患癌症的概率提高56%。此外,还有些人补充叶酸是为了预防心脏病和结肠息肉,不过研究发现,过多摄入叶酸补充剂反而更容易患结肠息肉。两项针对β-胡萝卜素的实验表明,过量摄入β-胡萝卜素补充剂会将患肺癌和心脏病的几率增加20%。而另外一项关于维生素E的实验表明,过量摄入维生素E药片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会比常人高17%。
来源:中国肿瘤病友互助会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季已经到来。那么,春季黄金防癌饮食包括哪些呢,怎样可以吃得健康呢。肿瘤专家表示:在春季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让自己有更多精力去打拼。胡萝卜:富含维生素、蔗糖、淀粉、磷等微量元素,尤其是吸烟的人摄入较多的维生素A,可减少患肺癌的机会,是抵抗癌症的理想食品。缺乏维生素A者,癌症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多。西兰花和卷心菜:十字花科的植物,都是抗癌的食物。常吃蔬菜可减少胃癌、乳癌、肠癌的威胁。令人惊异的是,十字花科蔬菜里的治病物质既非维生素,又非矿物质,而是一系列被称为靛基质的复合物。黄豆: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齐全,并含铁多,富含抗癌的微量元素。经常食用黄豆汤、豆浆、豆腐、豆腐干,能防癌抗癌。大蒜:大蒜富含蒜素和硒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有防癌、抗癌、杀菌、抗菌作用。大蒜有“地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称。菌菇:能利五脏、助消化,常食能增强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从中提取的多肽类物质,对消化系统的癌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还记得那些年被主任问得哑口无言的日子吗?其实,那都是成长的动力......1内脏器官引起疼痛的位置?@chivu1980:主任有次查到一个右半结肠癌的病人,问我如果这个人出现梗阻,你觉得最可能的腹痛位置在哪儿?性质如何?内脏疼痛一般定位较为不明确,但却有节段性。主要还是考虑组织胚胎发育的过程。前肠(foregut):胃、十二指肠前半部(一般认为是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部分)、肝、胆囊、脾、胰腺,也就是都由 celiac trunk 供血;中肠(midgut):十二指肠后半部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以下),空肠、回肠、阑尾,升结肠,近侧三分之二的横结肠,也就是都由 SMA 供血;后肠(hindgut):其余的结肠,直至直肠(但不包括肛管),都由 IMA 供血。虽说内脏传入神经通过腹腔神经节换元后容易产生重叠,但是大致的位置还是可以区分的,也就类似于 celiac trunk、SMA 和 IMA 一样。即:前肠相关器官器官内脏痛——上腹部,中肠器官疼痛——脐周,后肠器官疼痛——下腹部,而且都是在中线附近,且定位不十分明确。回到主任的问题,右半结肠癌梗阻,那么梗阻以上的肠段肠内容物增多,即盲肠、回肠甚至空肠扩张,都是中肠器官扩张,内脏痛应该在脐周 。答了脐周之后,主任又问是偏上还是偏下,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吧。2肾上腺素在药物过敏抢救中怎么用?@吴建民wjm:在抢救一药物过敏反应病人后,主任提问:肾上腺素在抢救药物过敏反应和心脏骤停病人二者用量、用法有何不同?见没人回答,主任说:肾上腺素的用法应区分有灌注心律和无灌注心律,因为二者用量、用法迥然不同。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用法、用量(成人)及给药途径,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1)对一般病人(指收缩压〉40mmHg)应用肾上腺素的方法:过去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近年来主张肌肉注射,它比皮下注射吸收快,皮下注射完全吸收需要 6-15 分钟。首剂宜用 0.3-0.5mg 肌肉注射,注意:首剂剂量不宜采用 1mg im。因可引起某些病人血压极度上升,而导致脑出血,也可诱发室性早搏。甚至室速→心脏骤停!如无效可在 5-15 分钟重复给药。或按如下(2)处理。(2)抢救极危重病人(指收缩压<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时)应用肾上腺素的方法: 0.1%肾上腺素溶液 0.1- 0.3 mg稀释在 10ml 生理盐水中,5-10 分钟缓慢推注,同时观察心律和心率,必要时可按上述时间重复给药。注意: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但不能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如 1mg 静脉注射)来抢救过敏性休克,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过敏反应是有灌注心律。两者剂量不同,切不可混淆!!!抢救心脏骤停病人时肾上腺素的用法(成人):对心脏骤停病人毫不犹豫地、极快地给予肾上腺素。一般给药程序是 1mg(每 3 分钟)静脉注射。3为什么喝酒之后不能输头孢?@my小伟:问为什么喝酒之后不能输头孢?答:酒精+头孢=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实质上是一种应用药物后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引起该反应的药物一般除头孢哌酮钠外,其他含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如头孢曲松钠、头孢盂多、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另外,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灰黄霉素、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及抗凝剂等,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主要临床表现:饮酒或接触含酒精的食物后,颜面潮红、肿胀,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治疗:一旦确诊后及时给予吸氧、补液,肌肉注射异丙嗪,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同时应用高糖和纳洛酮加速乙醇分解代谢;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经过积极救治,多数患者病情在1~2小时内缓解。若抢救不及时将致患者死亡。预防:饮酒前后一周内避免静脉点滴或口服头孢抗生素,静滴头孢期间避免服用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避免酒精擦浴,嗜酒者就诊应该避免使用头孢菌素。4糖尿病低血糖如何紧急处理?@韦医师:内分泌主任问到,糖尿病低血糖是内分泌常见急救整夜,低血糖怎么处理。一般我们都说补充葡萄糖或者食用淀粉类食物。但是主任反问,怎么补,量和时间,还有该怎么后续监测,有指南我们就要按标准的一套来。当时问倒了一大群博士,规培。回来查了指南,口服15-20g葡萄糖,5min监测一次。5血钙正常的患者为什么会低钙性抽搐?@huajess:主任提问,血钙正常的患者出现低钙性抽搐,而旁边血钙低的患者却从没出现过低钙的表现。为什么?嗯,我当时是回答不上的。正确答案:我们现在检验科所做的生化是血清钙,是结合钙与游离钙的总和。而只有游离钙具有生理作用。ph跟白蛋白对钙的分布有直接影响。ph升高,游离钙与白蛋白结合增多。总钙不变。所以血钙正常的碱中毒患者会出现低钙抽搐。而白蛋白下降的病人,虽然血清钙减少,但其实减少的部分是结合钙,所以没有低钙的症状。低蛋白的血清钙校正公式: 纠正的血清钙mmol/L)=血清钙(mmol/L)-[0.02×白蛋白(g/l)]+0.8或纠正的血清钙(mg/dl)=血清钙(mg/dl) +0.8×[4-白蛋白(g/dl)]6如何鉴别喷射性呕吐?@囝楠楠囝:老师问如何鉴别喷射性呕吐。脑子转来转去,想着的是喷涌而出,控制不住的吐?或者是喷射性距离更远?最后老师说了一个词,让我一直都忘不掉。他说,躲不开。解释就是,有时候醉酒或者胃内容物较多时候也会感觉是喷出来,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是会有意识的躲开人群或者跑向WC。但是颅内压增高的喷射性呕吐是完全躲不开的。7为什么75%酒精消毒作用最好?@编号一零二六:刚下临床时,有一次,主任问我,酒精消毒是不是浓度越高约好?后来主任才说,酒精浓度越高,越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在细菌外壳形成一层坚固的包膜,而不容易将细菌杀灭。而浓度较底的75%酒精却不能形成此种包膜,故消毒作用最强。8为什么刚做完手术不能喝鱼汤?@孤狼长啸:主任查房问:为什么刚做完手术可以吃东西的时候不能喝鱼汤,老百姓又称之为发物。我没回答上来,主任说,鱼里含花生四烯酸,在人体被转化成前列腺素,继而影响血小板凝集,影响切口愈合。本文整理自丁香园论坛,感谢战友们的精彩分享。
2015年NCCN指南如期发布,有关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更新了哪些热点呢?1.Nivolumab推荐用于肺鳞癌患者。PD-1抑制剂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作为二线药物治疗黑色素瘤取得良好疗效后,该公司研究人员在该药治疗晚期肺鳞癌研究中取得突破。并于2015年3月4日被FDA批准为治疗在经铂为基础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性非小细胞肺癌。鉴于它的疗效,本次指南将其作为为数不多的肺鳞癌靶向药物加入其中。2.肺部结节的临界值在本次指南中达成一致。NCCN指南指出,当发现患者有肺部结节时,首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其他肺部疾病等。其次还需要结合影像学中结节大小、密度等情况再行下一步诊疗措施。对于小于等于8mm的肺部结节或小于等于10mm的固体结节,NCCN建议影像学检测即可。对于大于8mm固体非钙化或部分固体结节,可考虑行PET-CT以明确诊断。若PET-CT结果不首先考虑恶性肿瘤,3个月后行低剂量CT复查即可;若首先考虑,则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通过病理来做最后的诊断。对于大于10mm的非固体结节,可在3-6个月后行低剂量CT复查。若结节无改变,可在6-12个月后继续复查,也可以行活检或手术切除并做病理以明确诊断;若结节体积增加,或(部分)固体化,需及时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以明确诊断。此外,NCCN强调,对于临床考虑为I期或II期的肺癌患者,可不做活检直接手术。3.首次提出在初始化疗后需在1-2周期内评估其缓解情况,之后是2-4周期。4.Ramucirumab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鳞癌的证据等级从2B提升至2A。Ramucirumab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抑制剂,被视为第一代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的继承者。虽然相关研究表明ramucirumab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作用有限,但该方案改善生存期与肺癌亚型无关。这对于极难治疗的肺鳞癌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5.继将原发肿瘤同一肺叶中出现的其他癌结节从T4降为T3后,本次更新将其定义为达到N1。
Keypoints:对肺癌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安全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活动耐量并减少呼吸症状利用计数器记录每日行走步数,一般为4000-6000步/天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处于带瘤生存的状态。除了延长生命,减少呼吸系统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成为许多医生和患者关心的话题。1) 康复训练是否安全?很多肺癌患者和家属为了减少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会主动减少患者的日常活动。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围手术期的肺癌患者以及晚期患者来说,适度的康复训练是安全的。当然,运动的形式、剧烈程度、持续时间应该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制定,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不断调整。2) 是否能让患者受益?目前针对肺癌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的临床试验,但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认为,,肺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减少肺癌术后的并发症。2013年的一项Cochrane荟萃分析研究了三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围手术期的肺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另外还有四篇综述同样发现,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前的康复训练不但是安全的,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是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每增加50m,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约13%。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肺癌患者适度增加日常活动,同样可以改善活动耐量、减少呼吸系统症状。3) 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对肺癌人群来说,4分钟的常规锻炼就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康复训练的强度不宜过大。目前比较推崇的是利用计步器计数保证一定的日常步行距离。肺癌患者的活动量应该量力而行,通常比健康人群的每天一万步要少,各项研究结果多推荐为4000-6000步/天。参考文献: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in Lung Cancer: Reviewing Safety, Benefits, and Application. J Thorac Oncol.2015 Mar 30.
2014年,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南加利福尼亚分部学者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结直肠镜筛查的人群中,75岁以上人群的结直肠癌(CRC)诊断率显著下降,仅为50~74岁人群的1/15(HR为0.06)。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本来就是CRC的高发人群,这个结果不可谓不惊人。可惜,这个结果在美国马里兰国家癌症研究所Paul F. Pinsky等进行的结肠镜筛查附属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复制。该研究于近日在JAMA Intern Med杂志发表。 Pinsky的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PLCO)筛查试验的结直肠癌筛查亚组队列,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的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共有3876名受试者进入CRC亚组队列。首次结肠镜筛查时的年龄分布为:55-69岁年龄组1678名,70~74岁年龄组533名;75-89岁年龄组187名。根据受试者基线时的异常发现情况,按照不同的频率随机采样。 平均随访8.2年,研究者共观察到21例结直肠癌患者。CRC发生率(每万人每年)55~69岁年龄组6.6,70~74岁年龄组9.5;75~89岁年龄组11.4。老年人的CRC发病率显著升高:70~80岁组与55~69岁组相比,RR为1.5(95%CI为0.7~3.5)。 尽管实际观察到的结直肠癌发病病例较少,研究者仍然认为他们的发现代表了临床实际情况。在一个访谈中,Pinsky表示,医生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老年人群风险降低的原始发现,特别是当这个发现与广为人知的CRC随年龄升高的现象相悖时。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评估不同年龄段人群结肠镜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摄入水果对健康有益,有说法称每天一个苹果有助于远离医生。一项最新横断面研究显示,与不吃苹果相比,每天吃一个苹果并不能使我们远离医生,但似乎有助于远离药剂师。 研究者Geisel医学院的Matthew A. Davis等人入选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07~2008和2009~2010的8728例成人,对其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问卷调查。最终共8399例受试者完成问卷调查,其中每天至少吃一个小苹果者753例、不吃苹果者7646例。进一步分析发现,与不吃苹果者相比,每天吃苹果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少吸烟,一年内就医不超过一次者及未应用处方药物者所占比例更多,但一个月前住院及心理专家就诊情况无差异。校正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健康相关特征后,苹果摄入与避免就医之间的相关性不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19,95%CI:0.93~1.53;P=0.15),但吃苹果者仍能更少应用处方药物。上述结果并不支持“每天吃一个苹果可远离医生”的说法,但对小部分美国成人而言每天吃一个苹果似乎能够减少处方药物的应用。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3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