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肾脏功能已经不可逆的严重下降,无法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必须采用肾脏代替疗法。临床最常用的就是肾移植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限于器官来源及患者自身的各种条件,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不多,很多病人依靠血液透析生存。规律血透的病人,必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满足日常透析的需要,这种血管通路就是造瘘手术建立。按照国内外的肾脏病治疗指南及我们的临床体会,自体血管内瘘是金标准,应该尽最大努力为病人做自体血管内瘘。目前最常用的内瘘手术是将前臂的浅静脉(一般第一次手术会选择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建立内瘘。什么样的静脉血管适合做自体内瘘?或什么样的血管做内瘘手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医生通过临床查体结合血管彩超,一般可以做出准确判断,现在从外科医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1.静脉有没有:大部分病人的浅静脉是存在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病人因为长期血管穿刺或本身血管发育的异常,浅静脉可能已经闭塞或纤维化,即使手术后也无法满足血流量,只能放弃浅静脉,选择其他方法。 2.静脉粗不粗:一般认为,浅静脉直径需要超过2mm,做内瘘手术后才可以满足每秒200ml的血流量。 3.静脉长不长:可触及较长的浅静脉主干,做内瘘手术后可以获得较长的穿刺距离,利于血管通路的长期使用。 4.静脉直不直:浅静脉主干走行平直,属支少,不弯曲,造瘘术后可获得较高的血流量,利于透析穿刺。 5.静脉软不软:质量较好的浅静脉,触感柔软,手术效果好。质地硬的浅静脉,尽量不采用。 6.静脉通不通:除了血管彩超判断外,医生通过压迫静脉近端,在静脉远端挤压静脉血,可以感受到血液冲击感,说明静脉是通畅的。 医生通过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判断病人的自体血管能不能做内瘘手术以及预期的手术效果。
中山一院掌上APP上线了!!![玫瑰][玫瑰][玫瑰][玫瑰]2018年1月31日起,我院诊疗移动掌上app正式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开放耳鼻喉科、神经科门诊预约挂号、就诊排队掌上报到、各科门诊医保费用线上结算、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为节省您的诊疗时间,请使用我院移动APP服务,感谢您的支持!
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肾脏功能替代治疗,最常用的是血液透析疗法。动静脉内瘘是指将邻近的动静脉血管,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动脉血直接流至静脉内,静脉血管由于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静脉血管扩张,形成动脉化的静脉血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线”。第一次做动静脉内瘘手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站在外科医生的角度,为病友们提出几点建议。 1. 第一次做动静脉内瘘手术,医生一般首先选择上肢,非优势手,如果平时吃饭,写字等,习惯用右手,那么左手就是非优势手。 2. 手术之前至少两个星期,需要对手术侧的上肢进行血管保护,不要对静脉血管进行穿刺、抽血等操作。 3. 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修剪指甲等操作需特别注意,防止出现甲沟炎等,一旦出现感染,必须等感染治愈2到3周之后才可以安排手术。 4. 如果准备做手术一侧的前臂有过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局部皮肤挛缩、瘢痕等,则无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需要在对侧肢体进行手术。 5. 手术之前两个星期,用温水浸泡上肢,可以准备小水桶,温水浸没至肘关节处,每次浸泡10分钟左右,每天三次。温水浸泡的作用,是促进静脉血管扩张,利于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