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14-6-6 11:04:25家庭医生在线 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自身性格特点是重要原因 以往提起抑郁症,大家总爱想起张国荣等人,而实际上,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每年患上抑郁症的人数都在持续攀升,特别是职场人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抑郁症的产生主要是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例如大脑内一些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减少,导致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异常,从而引发了抑郁症。 另外,人们自身性格特点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格过度内向或悲观的人,他们往往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想,因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条件过于优越,父母对他们又过于保护和溺爱,导致他们的抗压能力越来越低,但外在的环境竞争却越来越恶劣。因此,这也是当今白领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天气和季节也会对抑郁症产生影响。抑郁症的高发期是在冬季,“冬季,日照时间越短,照射的阳光越少,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而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因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勿放弃吃药 治疗抑郁症重点是吃药 对于抑郁症,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治疗。对此问题,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是电休克治疗)及在医生指导下患者积极的自我调整。如轻度抑郁症可选用心理疗法,例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等;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运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而很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心理、药物以及电休克疗法三者同时进行。 “其中,抑郁症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药物治疗,有很多患者由于担心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往往拒绝吃药。其实,新型的抗抑郁药通常对身体没损害或损害不大,从总体上来看,抗抑郁药物对肝脏的安全性较好,相应的副作用也少,很少导致或诱发肝脏的损害。除了个别本身有肝病,或者体质特别敏感的患者,这一类的患者就要慎用抗抑郁药。 除了抗抑郁药的副作用问题,抗抑郁药的依赖性也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抗抑郁药通常并不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如果要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状况,逐步减少药量,让患者适应。”同时,患者刚停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疲倦、失眠、情绪烦躁等反应,但这通常都是属于一种正常的停药反应,并不是对药物的依赖。所以,不要“放弃吃药”。 在药物治疗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控制抑郁症症状,减少患者情绪低落、容易疲倦、自伤自杀等情况;第二个阶段则是当症状有明显改善时,就要进行巩固疗效,保证前一阶段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的反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预防性的维持治疗,防止抑郁症的复发。“有的人可能认为病情稍有好转,就转用中药治疗,这样病情往往很容易复发。特别是第一次患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要治疗一年以上,通过系统治疗,经过医生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能否停药。而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不宜过早停药。” 治疗抑郁症 自我调整同样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自我调整同样是防治抑郁症的好方法。自我调整要做到最基本的六点:1、饮食方面不能喝酒,茶、咖啡等会影响睡眠要少喝;2、生活有规律,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能睡太多;3、要让自己忙起来:多做事、多运动、多玩、多兴趣爱好、多跟人交流;4、享受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5、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不要要求太高,对这个社会也不要期望太高,尽量不要跟别人比,脸皮不要太薄;6、最后一点则要顺其自然,积极去解决能解决的事,努力去接受自己不能解决的事。“尤其是白领一族,过分追求完美,工作上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情况,也提高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因此,更要注意这六点自我调整。” 小贴士:如何分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属于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抑郁症主要的症状有情绪低落、快感和动力缺乏、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并伴有自卑、自责、自疚等情绪。而且,这些症状必须持续两周以上,并对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才能算是抑郁症。抑郁症主要分为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以及重度抑郁症,但这些程度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一般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以及生活无法自理,或伴有幻觉、妄想的是属于重度抑郁症。这些只能作为一般的参考,真正的确诊还需要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先和您科普一下什么是抑郁: 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兴趣缺乏(什么都不想干,比原来懒惰),乐趣丧失(丧失了感受高兴的能力),当然也许还会有许许多多的附加症状,比如自卑 绝望 失眠 心烦 发火 疲劳 心慌 胸闷 出冷汗 担心 害怕 反应慢,等等 平时就会遇到许多朋友说,我得抑郁症了,但我知道很可能往往打不到抑郁症的程度,也许仅仅是抑郁情绪,有的可能也许就是焦虑而已,您要知道抑郁症是持续的情绪低落 但如果您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好,自己已经不能调节,甚至有了亲生的念头,请您一定要去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科”尽快就诊,抑郁症二个月内达到临床治愈会大大减少您以后复发的几率,而且抑郁症肯定和您说是可以治愈的,而且也不要不好意思,现在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积极就诊治疗是您早日恢复的办法! 最后推荐您百度搜索“抑郁症是一条黑狗”,您也可以私信我,咨询 要坚强,别害怕
有一个123简单判断办法:1. 一些很奇怪、很特别、很不可思议等等问题在一个人身上持续出现1周,这个时候要警惕了;2.周围人或者家属,会感觉这个人的行为、语言等不合时宜,有点不符合社会规范等,也就是咱们时常说的犯“2”;3.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等下降30%,也就是以前评价这个人100分,突然变成了不到70分了,这时候更须警惕。总之出现这些问题建议尽快就诊专科医院!!!本人不想去怎么办?其实医生也没有好办法,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处理了。
妻子抑郁了 林娜和丈夫结束了3年的恋爱旅程,去年元旦步入了婚姻殿堂。他们是研究生同学,毕业后一起来到上海,为了将来美好的生活誓言一辈子打拼,从组间一个小家庭开始。他们没有房,没有车,有着对彼此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半年后,林娜的豪情被慢慢消灭,工作的不顺,令人望而却步的房价,理想似乎就要远去。林娜抑郁了,她觉得无望无助,没有半点动力,一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就感到压抑委屈,动不动就冲着老公发火,摔东西,甚至想到自杀。 林娜的老公是个充满激情的小伙子,事业蒸蒸日上,薪水节节攀升,除了忙碌的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哄林娜开心,每天给林娜灌输美好生活就在未来的鸡汤。 逐渐,林娜厌倦了,情绪越来越糟,她觉得老公畅想的未来都是虚无的狂想。老公替林娜预约了心理咨询。 抑郁可能是他们的需要 林娜的抑郁很有特点,她在单位可以微笑面对任何人,甚至感觉不到心情低落,只要一下班,她的抑郁就来了。似乎,这个抑郁是为老公准备的。 我对这对小夫妻说:有没有可能是你们的小家庭需要这个抑郁呢?他们面面相觑,不置可否。 林娜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需要抑郁,但是我总想,如果我和他一样像打了鸡血似的奋斗,我们不像夫妻,像“合伙人”。很显然,抑郁成了林娜应对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策略。 随着林娜的抑郁一天天好转,她的工作有了起色,职位得到了晋升,似乎这个小家庭在平稳度过这个艰难的阶段。 但是,我观察到,当林娜的抑郁好转时,老公似乎有些不安。我问林娜,有没有可能你的抑郁好了,你老公会变的不开心了? 林娜笑着说,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因为我不再需要他的那些鸡汤了。那次咨询后,这对小夫妻就没有再来咨询。 丈夫抑郁了 半年后,林娜预约了咨询。 她说,我这次是替老公预约的,他现在情绪很糟糕,像只被斗败的公鸡,整天垂头丧气,抱怨不断。这不就是一年前的林娜吗? 我好奇地问老公,你们家的“病”好像会转移,这次你是怎么把坏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来的呢? 老公叹了一口气,你上次说我妻子抑郁好了,我是不是有些不开心,我当时是被惊讶到了。但是回去后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像她的病好了,我会有更大的压力。 病情转移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精神病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当病人开始好转的时候,家庭中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就会变糟,就好像这个家庭需要一个有症状的人。 著名心理治疗大师Jackson(1954)曾经治疗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性,当她开始好转时,她的丈夫却抱怨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当她继续改善时,丈夫失业了。最后,这位女性完全好了,她的丈夫自杀了。 这样的家庭互动中,就像玩做迷藏的游戏,谁生病不重要,只要有人扮演这个角色就可以,这种现象被称为“病情转移”(Shifting Disturbance)。 更为常见的病情转移是发生在家庭中孩子身上,他们常常被标签化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介绍过一个典型的病情转移案例。一个有着奇怪行为的年轻人因试图抓瞎自己的眼睛而多次住院,这个年轻人在医院表现正常,可是每次一回家就会有自残行为。 后来得知,这个年轻人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密,父亲是个病态的赌徒,经常无故消失,最长达7年。当父亲神秘地归来时,儿子开始有了奇怪的自残行为。 Minuchin在家庭治疗中对年轻人的父母说:他在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告诉你们,他愿意被看成一个孩子,在医院他23岁,可是一回到家,他就变成了6岁。 Minuchin又对这个年轻人说:你为了母亲要抓伤自己的眼睛,于是她就可以有些事情可以担心了。你是个好孩子,好到要为父母牺牲自己。 这个个案说明,父母有时候会运用他们的孩子作为缓冲器去保护他们自己不能处理的亲密关系,孩子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角色。 我病了,其实不是我病了 在临床治疗中,病人在医院的表现良好,一回到家就病情反复,或者依据规范化治疗,使用了很多药物依然无效时,这类病人们几乎都处于这样的家庭旋涡中。 明轩是一位24岁的小伙子,2年前被医院诊断为“双相障碍”,前后一共住了5次医院。他这两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精神病院度过的,被迫从重点大学退学。 他被医院判定为难治性病人,让医生头疼的症状是,他总是说活着没有意义,出院后只要与母亲有冲突,就站在阳台上说要自杀。母亲苦苦哀求,答应他的任何要求,然后又会强行把他送到医院,周而复始。 最后一次出院,医生给他用了三种抗抑郁药,两种心境稳定剂,一种抗精神病药,期间还做了十余次电休克,但是消极的想法依然存在。他就这样到处打败医生,被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病人,又无能的孩子。 明轩的家庭结构就像Minuchin治疗的个案,与母亲关系特别亲密,父亲因工作长年在外地,母子关系即亲密又冲突,他用自杀的症状让母亲有存在的价值,让自己永远以孩子的角色留在家里,来保护母亲,守护家庭,不让他们面对自己的困难。 如果家庭结构不改变,这样的症状,用药是治不好的。 改变,从关系开始 当老公心情烦躁,唉声叹气是时,林娜也是以鸡汤文来鼓励老公:你是很棒的,你可以的,你可以这样做……潜含的意思是:你的情绪不能这么糟糕,优秀的人是不能有坏情绪的。 当她们开始换一种沟通方式时,抑郁就无处遁形,也就从这个家里逐渐消失了。 当父母之间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家庭矛盾,重新开始对话时,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孩子就会从枷锁中解脱出来,专心发展自己,疾病会慢慢好转,甚至消失。 转自上海师兄陈发展医生
失眠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信号,治疗时要都考虑到才能标本兼治。 常见的失眠诱因或与失眠症状共同出现的疾病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躯体不适,主要包括疼痛相关疾病、心肺疾病、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有时由于疾病本身的症状,如慢性疼痛、瘙痒、夜间咳嗽、抽搐等,影响了患者睡眠;或是有些患者治疗疾病服用药物,出现失眠等副作用。因此,患者就诊时,要尽量全面地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便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二类是心理疾病,主要包括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普通人往往难以捕捉心理疾病的信号,即使察觉了,也认为不需要治疗或是耻于与人交流。而失眠作为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往往很早就能被患者发觉。如果此时患者能得到医生的专业评估,就能及早发现心理疾病,得到正确治疗。 第三类是其他睡眠障碍,主要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昼夜节律障碍等。目前睡眠医学专业知识普及不够,这类疾病往往被患者甚至医生忽视。医生在评估失眠时,应详细评估患者有无其他睡眠障碍症状,如果发现患者的睡眠障碍难以处理,可以将患者转诊给睡眠专科医生,这将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面对多方面强大的压力,现代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很容易脾气暴躁,乱发脾气等等。到底有什么方法治治这些脾气暴躁的现代人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支招。 治疗心情烦躁的5大方法 1、目标转移法 如果你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而感到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了。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放松心情,做一些打发时间同时不会耗费你脑力的事情,不妨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只有在你的心情得到缓解和放松以后,你才能够有精力去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 2、适当的哭一场。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美国心理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遇到该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 3、网聊天 聊天室里时时刻刻都聚集了一大批感情过剩的男女,取个“泪的女孩”一进去,哗,立刻就有那么多的各色ID拥上来,嘘寒问暖,软语劝慰,或送玫瑰,或说笑话,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想着法地逗你开心。你飞快地打着字,和这些人长一句短一句地瞎起哄,沉浸在网络的快乐泡沫里,不愉快早躲开了。 在社会,少不了要受点委屈、遭点挫折,或是单位里被领导训话,或是朋友间起了误会,或是中了竞争对手的黑招。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快乐,就象躲在暗处的刺客,趁你不注意的时候跳出来朝你砍上几刀。开始时我被这些坏情绪弄得心神不定,憔悴不堪,后来长了经验,慢慢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糟糕情绪的好办法。 4、学会自我调试 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白领应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谈谈笑话;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打开窗户,临窗远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同时在复杂紧张的工作中,应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宁静,俗话说“心定自然凉”。这就要求白领应养成开朗、乐观、大度等良好的性格,为人处事应该稳健,要有宽容、接纳、超脱的心胸。 5、转移注意力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的人生起气来拼命干活,这既是一种转移,也是一种宣泄,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制怒方法。但此时需提醒他注意安全,因为在被激怒的情况下,动作往往不够准确协调。
寒假结束,开学的钟声已经敲响。开学之初,学生都要有一个转变期,就是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紧张、有序的学生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思想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不适心理,开学初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部分学生还不能从暑期的轻松状态中调整过来,不能马上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玩心收不回来,整天提不起精神,学习态度也很消极。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和学校应对症下药,找对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小学生训练得适度心理别“放假” 对于小学生,家长可以提前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尤其对寄宿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但这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不好极易引起连锁的生理疾病,因此家长在训练孩子时应该适时适度。 放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开学后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接受新环境多交新朋友 小学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了初中就不适应了。首先,学习内容和方式不同了。许多孩子会发现比较大的变化为“三多一少”,即课程多,授课教师多,作业多,休息时间少。其次,人际关系也不同了。在小学时,他们以老大自居,是大哥、大姐,到了中学,他们成了小弟、小妹,这种高峰到谷底的落差,引起他们的失落感。 面对新环境、新变化,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还要尽快了解并主动接受新环境,使自己尽快融入集体中,多交一些朋友。 ●高中生增强抗压性学会抗挫折 进入高中,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首先,是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高一的学习难度比初中加大了,不仅学习的强度及量有显著增加,而且,所学知识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了。其次,是人际关系不适应,高一新生如果迟迟结交不到新朋友,会使学生感到很孤独,产生种种不良心理反应。 由于一进高中就有一种紧张的高考气氛,同学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会给新生带来压力,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要对高中生提前进行“抗压”和“抗挫”教育。 给家长的建议 加强亲子沟通 开学之初,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新学期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和孩子一起,从物质、心理、精神方面做好准备,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及时消除孩子心理上出现的焦虑情绪。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敦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通过调整“生物钟”,逐步改变孩子的心理“放假”状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协助孩子找回学生的角色,使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引导孩子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看一些名人传记,激发孩子的求学欲望,成功动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开学之初,家长还应抽出时间通过聊天的方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班级情况。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新课程、与新同学关系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大胆尝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给班主任的建议 加强思想指导 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开学后对于班主任来说,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是首要任务。要精心设计、布置班级环境,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让新教师、新同学在班级活动中互相认识、彼此接纳和信任,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文化氛围,给全体学生一个“回家”的感觉。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设计组织好第一次集体活动,让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有角色,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集体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和家访。进家庭、进课堂、进宿舍,走近家长、走近学科教师、走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对发现的问题要“冷处理”。对问题学生,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多鼓励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好第一步,过好每一天。 给任课教师的建议 加强学习关心 作为任课教师,开学之初的首要任务不是忙着赶进度,开新课,抓成绩,而应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对学习有什么要求,从心理上关心他们,让他们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鼓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只有从内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为此,任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要注意利用课堂加强心理教育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习惯和方法,形成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讨论、合作、交流,课后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和其他教师、同学交流反馈学习心得,化解疑难问题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逐步适应,尽快从自由、轻松的假期生活回到紧张、有序、充实的学习生活上来。 给学生的建议愉快迎接新学期 在家庭和学校帮助下,开学初,同学们自己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对自己进行学习定位,将目标定在能力范围之内,给自己增加成功的机会。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做到劳逸结合。在感到紧张或疲惫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适当放松,比如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父母、朋友聊天进行倾诉,听音乐、做运动等,把烦恼抛在昨天,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面对庞大的课业任务和升学压力以及父母殷切的期盼,现在的青少年担子可谓真的是不小,虽然我们整日喊着给孩子减负,可是真的放到自己身上家长还是做得不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这个阶段的压力和叛逆情绪,帮他们拥有健康心理! 专家们认为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承受着压力和狂风暴雨般洗礼的时期",这一思想引导着人们去相信在青少年时期承受巨大压力是正常的或者说这只是人们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时的一个阶段。 然而这些正是这愚蠢又老套的观念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这压力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我们就不会想着减少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或避免他们受到这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我们需要正式严肃的对待青少年压力这一问题。人们数十年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压力与同时期和之前长时间的生活有关,其中包括物质,行为举止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这一时期所承受的压力还增加了患抑郁症,和悲惨的自残或自杀的风险。 根据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所得大约11%的青少年主要在18岁患抑郁症,并且美国疾病控制盒预防中心报道自杀是10到24岁这一年龄阶段死因的三分之一。 青少年压力不仅影响青少年们的情感还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这与压力所引起的激素的变化有关,比如皮质醇;并且也会引起免疫功能的变化。直到成人之后这些仍然会有影响。在青春期承受巨大压力这一经历在成人期也会有害于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热衷于抢夺话语权,常等不及别人说完,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爱插嘴的人往往会遭人厌烦,没人愿意与其交流。 分析其心理,首先,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沟通习惯不好。我们不妨善意地提醒对方,“可以先听我把整件事说完么”,“请你停一下,听我说两句”,这会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使沟通更顺畅。 其次,一部分人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脑子里的想法不说出来就非常焦躁,可能是被焦虑情绪所影响。焦虑时,人不仅爱插话,而且语速也会变 快,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是不容许别人打断。他们不仅不能换位思考,还会曲解别人,以为大家都在对自己指手画脚。某些生活事件,比如考试或考核临近、即将 发生令人担忧的事情、承担重要任务等,都会诱发焦虑情绪,并持续一段时间。此外,焦虑型人格者经常感到紧张、提心吊胆、自卑,总爱杞人忧天,对拒绝和批评 过分敏感,会习惯性地夸大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从而出现爱插嘴等不良习惯。 如果你在与人沟通时也时常感觉不吐不快,容易焦虑,那不妨 在谈话时提醒自己放松下来。第一,尝试深呼吸,慢慢地把气呼出来,会让你感觉全身放松下来,更容易控制自己插嘴的毛病。第二,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 人听你说,而要更多地去关注别人都说了些什么,力求把别人的话理解明白再开口。 如果焦虑情绪总让你不安,而且上述自我调节方法作用不大,影响到正常生活、工作,就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会帮你发现问题背后的心理根源,找出更加适合你的应对方法
强迫症患者招募项目介绍目前认为强迫症的发生与生物学因素(如遗传、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神经递质的变化)和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生活事件)有关。我院科研中心与齐齐哈尔医学院联合开展强迫症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免费的检查及治疗,以期推动对强迫症的认识,减轻强迫症患者的病痛,减少强迫症带来的社会负担,希望各位强迫症患者积极参与。我们的招募对象: 年龄在14-65周岁,首次发病诊断为强迫症,或首次发作以强迫症状为主的患者(男女不限)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即可推荐预约,患者获益: 1. 免费的专业心理评估和治疗指导;2. 免费脑部核磁共振(MRI)检查; 3. 根据个体情况,有机会给予6周免费的rTMS(经颅磁重复刺激)治疗(医学院附属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咨询电话:0452-2780204, 0452-2780209联系人: 胡强医生 项目主办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