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常很担心恶变,要求予以切除。十二指肠囊肿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被发现的病例越来越多,常位于十二指肠球部或降段上部,呈半透明的丘状或椭圆形隆起,大小多约5mm-12mm,用活检钳或小探头触之柔软、可变形,如活检可见淡黄色液体流出。十二指肠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多认为可能是因为刺激、损伤或不明原因引起腺管和腺泡上皮的增生或萎缩,造成腺管阻塞,腺体分泌物不能排出,黏液潴留而形成。 诊断用小探头超声就可明确,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呈均质性无回声,边界清楚,后方常可见增强效应。该病属于良性,与消化道症状无关,长期随访发现不太会变化、也不会恶变,除非囊肿巨大,一般门诊随访就可,不需要做穿刺、切开引流及切除治疗,否则,由于病变部位解剖的特殊性,容易出现难以处理的感染等并发症。
要使胃酸分泌24小时被抑制,必需连续服药。一般胃溃疡需要服抑酸药6~8周;十二指肠溃疡需要服药4~6周。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溃疡病的愈合率明显增高。但是,不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和相关检查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持续反复服用抑酸药数月甚至年余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溃疡病愈合率,反而增加了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症状反复,疗效不佳者,应在消化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胃溃疡是消化道多发病常见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也可伴有反酸呕吐,部分病人可出现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上述症状可有以下三个特点。1 慢性:病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或者更长。2 周期性:症状呈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3 节律性:上腹痛常在餐后开始,餐后半小时左右出现上腹痛,可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复始。因此,如果出现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上腹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佳。
用大肠镜电刀摘除小肠内的数百个息肉,做手术的手指都能分为若干个“档位” 潘医生为啥这么牛? 秘密武器:练健身球 □通讯员诸葛芳芳 本报记者黄淼君 每当得空,潘文胜都会拿出两个光亮的健身球,在手中把玩,40多岁的他,已经玩了健身球20多年了。周围人都很奇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怎么玩老年人的东西? 谁也想不到,这是潘文胜用来练手感的秘密武器,正因为20多年来的锻炼,作为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的他,刚刚做了一个全省首例的很牛的手术:应用大肠镜电刀,在小肠内取出了数百个息肉。 女孩体内有近千个息肉 今年20岁的王晓(化名)是江苏的一名大学生。三年前,常常感到头晕,家里人一开始以为她只是贫血,就给她吃了许多补血的东西,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当时眼看着要读大学了,就带王晓到医院做了个检查。 检查结果令王晓的父母大吃一惊:女儿并不是单纯的贫血,而是因为从胃到肠长了许多息肉——PJ综合征(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一般人的息肉只有1到2公分大,而且都只有几个,最多不过10多个,但是王晓的息肉不但多达近千个,而且许多息肉已经达到了4至5厘米,就像一块块巨石,拦截在消化系统的通道上。 这些大息肉,只要王晓吃饭过快,一些比较大的食物颗粒,在经过消化系统时,就会把息肉划破,引发出血。大量的息肉使王晓频繁“内出血”。 对于息肉,许多外科医生都会采取切除肠子的办法来解决,但是王晓的息肉布满了整个消化系统,切除的办法对于王晓完全无效。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王晓找到了潘文胜。 七次手术切除数百大息肉 “这个孩子的情况非常特殊。”潘文胜说,一般情况下,黑斑息肉病的患者可不摘除息肉,因为该息肉不易癌变。但是王晓已经存在肠梗阻以及较大的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必须采取办法。 不过,王晓的情况极其罕见,到底该用什么办法来处理? “胃和大肠内的息肉都好处理,关键是小肠息肉处理,目前国内还是一个空白。”潘文胜说。 潘文胜用胃镜和大肠镜,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9年2月,共施行了七次镜下手术,帮王晓摘除了胃和大肠位置的数百个息肉。 真正的难点是小肠,因为医学器械的缺乏,目前国内对于小肠内的情况,最多只能用CT等办法,做一个影像学的检查,如果小肠出现问题,只能通过开腹的办法,进行切除。但是,王晓如果切除了全部小肠,连生存都成问题。 面对这个两难的境地,潘文胜想到了国外的小肠镜。 好手感是健身球练出来的 小肠是胃和大肠的连接部,一般人的小肠都有5到7米长,层层套叠在肚子里,小肠内的迂回曲折非常多,所以如何全面安全深入小肠内,至今还是一个全世界的医学难题,要在小肠内进行手术就更加困难。 小肠镜是国外刚发明不久的一种仪器,拥有的医院为数不多,但是至今我省还没有一家医院购买过小肠镜专用电刀。 为了解决王晓的问题,潘文胜用大肠镜的电刀,借用了某公司的小肠镜及外套管,进入王晓体内,借助小肠镜的外套管,把小肠一段一段地拉到大肠镜电刀下,进行息肉摘除。 你可以想象一下,手拿一根2.3米长的绳子,这根绳子的尽头是一把刀,如何用手指自如地指挥两米开外的刀去切割4到5厘米的肿物,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凭借20多年练健身球的手指,潘文胜办到了。“我把每个手指都分为若干个‘档位’,每个档位代表一个力度和方向,这些都是通过练健身球得来的手感。”潘文胜说。 在求学的时候,外科老师的一句话给他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动手术的,手感非常重要,一把手术刀,在划面前的五张薄纸时,规定划破三张,就一定不能划破第四张。” 凭借如此惊人的手感,7月底,潘文胜利用小肠镜和改装的大肠镜电刀,第一次顺利帮王晓摘除了小肠内的息肉,因为息肉的数量非常多,小肠也很长,所以未来一年里,王晓还要再接受若干次手术,之后就再也不用被息肉困扰了。http://jrzb.zjol.com.cn/html/2010-08/08/content_485785.htm?div=-1
40多岁的李大姐腹痛如绞,便秘、腹泻反复交替发作。日前她来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查,结果消化内科的潘文胜博士用显微镜放在肠镜前端,在她体内找到了1毫米的癌病灶。经过手术,李大姐病症完全消除了。医生介绍,这种只在微小癌巢阶段进行治疗,使病人治愈率极大提高。 潘文胜长期研究肿瘤早期病变,通过肿瘤表面结构变化进行判断,不仅能找到1~2毫米肿瘤病灶,还能判断出是不是恶性肿瘤。经过多年研究,早癌打药水切除,与手术后切除五年的生存率疗效一样。潘文胜预言,今后新技术得到社会普及,早期肠癌检出率会明显提高,肠癌五年生存率也会明显提高。按照目前中晚期癌手术后进行化疗,平均费用要10—15万元,而且病人身心痛苦。早期诊断治疗只需数千元即可,并且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对病人、家属、社会都是非常有利。
2022年5月,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更新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浅表病变的指南,内容涉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主要方面,包括术前评估、治疗方法比较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后管理等。主要内容可详见下列链接译文:https://mp.weixin.qq.com/s/-KIkP7nhlgleRtQRAP8prA
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方法,一次肠镜的收益,往往出乎您的意料。95%的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肠道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结肠镜检查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可以立即切除,或者顺便取活检,非常便捷。大量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最近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发文如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VscqMGThrCzeNIvrFDV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