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术后,大家都想快速康复。但是,影响肺部手术以后康复的核心事件是什么?众说纷纭。从家人关爱、到医疗护理、到好针好药……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真正能直接影响肺部手术以后康复,最核心问题,有且只有一样。那就是,能不能做到有效的咳嗽。肺部手术是怎么做的?现阶段的医疗条件下,绝大多数的肺部手术,都是在腔镜条件下完成的。就是不用开胸,在镜子的辅助下,打几个小洞进去,用几个很长很长的手术器械,隔着胸壁,把里面的肿瘤切了。微创、干净、又安全。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肺充满了整个胸腔,毫无空间而言。因此,在手术当中,我们需要把肺瘪下来,把胸腔内的空间腾出来,方便手术。最后,在手术结束以后,在把肺重新胀起来,让它恢复通气、换气的功能。整个过程,有时候,需要反复好几次。肺部解剖特点如上图,就是一个肺部结构的逐步递进的微观结构,而最右图就是我们的基本的呼吸单位,肺泡。我们吸进来的所有的氧气,都是在这里,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手术原本的有创操作,搭配上反复膨胀瘪肺的过程,将使得肺泡塌陷,难以实现有效的通气换气功能。而正常情况下,肺泡表面均匀分布着少量的水分以确保正常膨胀与换气功能。但是快速地改变肺容积的过程中,肺泡表面的液体容易出现分布不均,其中部分可能阻塞肺泡口,导致肺泡膨胀不全。此外,手术创伤导致的出血,也会倒流至肺泡中,进一步加重了肺泡膨胀不全的现象。因此,很多患者术后会出现气不够的现象。此时,我们最当务之急的就是一件事,尽快把肺泡中的那些积液慢慢排出体外,不然我们的肺泡就会像一个个葡萄一样,灌满了各种液体却彻底失去功能。而只有有效的咳嗽,才能做到这一点。什么样的咳嗽才是有效的?咳嗽,很常见啦,我就不特殊介绍了。可是,什么样的咳嗽才是有效的咳嗽?从效果上来说,就是能有效地将肺内残气挤出体外,带动着将痰排除体外。从发力上来说,它应该是由膈肌和肋间肌发起带动的。但是,单纯的挤压肺是不够的,它需要声门和呼吸肌的一个紧密的配合。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深吸气后,需要一个短暂关闭声门以蓄力肋间肌和膈肌,等待力量足够强时,则需要松开声门,让这些气一贯而出。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咳嗽。以上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不能称为有效的咳嗽……吸气不够,不算。没有屏气蓄力,不算。松开声门却没有让这些气一贯而出,不算。用声带的力量带动发出“咳咳咳”的声音,则更不算。……有效的咳嗽,应该表现出一种拉鼓风机的感觉,有力、通畅、一气呵成。术后疼痛,咳嗽不力怎么办常常碰到家属问,咳太厉害会不会把伤口咳裂。这些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条件下,你放心咳,一点问题没有,稳稳当当的。一般而言,术后早期,患者的伤口是非常疼的,这也造成很多人很抗拒咳嗽。那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我觉得,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稍微妥协一点,不要一次发那么大的力,而是坚持的、少量的咳嗽,这样也可以慢慢一点点把肺泡中的痰堆到中央气道,然后最终咳出来。此时的咳嗽更像是一种储备,因为每一下咳嗽都在将外周的痰向中心气管逐步聚拢,而通过不断的聚拢推动,最终也能达到排痰效果。这种“妥协性”的排痰方式,临床并不少见,虽然不值得鼓励,但也不失为度过术后急性应激期的好办法。不咳嗽,会怎么样咳嗽的功效,就是两个:第一,促进肺复张,恢复通气功能;第二,促进肺排空,恢复换气功能。缺乏有效咳嗽,人体的通气换气就不能恢复。想想看,一个术后康复患者,被人24小时掐着脖子,这恢复能好吗?而且,不止这些,不咳嗽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充满液体的肺泡,不工作(不通气、不换气)却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双重血供依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时的肺泡就成了充满了各种养分的死水一潭,腐败随之而来。不咳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引发严重的肺炎。而这种肺炎,往往很难用抗生素进行处理。为什么?因为肺泡还是没有排空,体内始终有一个感染源(沤烂的肺泡组织)。这种情况,治疗就会变得非常乏力,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有没有什么医疗手段可以帮忙?有人肯定会问,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可以把痰弄出来的办法么?有,但是非常乏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管镜吸痰。就是在气管镜的帮助下,送下去一根细细的吸痰管,然后把气管里面的痰液吸出来。但是,人体有14级的支气管,最末端的呼吸用的支气管,比头发丝还要细。而临床上,可以用来吸痰的气管镜,管径至少5mm起。这就导致一个困境,就是气管镜吸痰,只能吸到那些积在最中央气道的痰液,稍微靠外周一点就不行了。所以,还是要咳嗽。至少需要通过咳嗽,把痰液从外周,聚拢到中央气道才行,这样气管镜才能通过吸痰把它们吸出来。关于术后咳嗽的几点建议有效咳嗽,应当被视为肺部手术以后实现快速恢复的最重要手段,没有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贯彻。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两个关键点:早期咳嗽、规律咳嗽。早期咳嗽,指的是术后第一天,就开始咳嗽。而不要想着过几天伤口不那么疼了再咳。因为,伤口不疼了,痰液就在气管里面结痂了,此时你想咳也咳不出来了。规律咳嗽,指的是,把咳嗽当成最终的作息来进行。早上醒来,定好闹钟,以每个小时有效咳嗽30下为标准贯彻下去。但是,病人吃饭、睡眠则可以不用咳嗽。吃饭,对应营养支持;睡眠,对应休息康复;咳嗽,对应氧气供应。在积极营养支持和休息康复期,不必进行规律咳嗽,除此之外的全部时间,都要有效保证每个小时的积极咳嗽排痰。术后咳嗽咳得好,手术并发症可以降低70%!原因也很简单。咳嗽咳得好,80岁老大爷也可以术后3-4天出院。咳嗽咳得不好,40岁壮年人也可能恢复不顺利,辗转ICU,甚至抢救。这背后的全部,就是那口痰。咳出来了,就没事;没咳出来,可能就没命。
从磨玻璃结节,到7cm的晚期肺癌,需要长几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从磨玻璃结节,到7cm的晚期肺癌,需要长几年?不着急回答,我们先看一个晚期病例,比较遗憾:这是一位70多岁老爷子,咳嗽、咳血半个月,CT发现右肺7.0cm大肿块,病理是浸润性肺腺癌,低分化,已经无法手术。而且肿瘤已经进入加速生长期,仅仅40天后复查,肿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一步增大,很麻烦了……老人这个肺癌发展到7cm,长了多少年呢?我们查询老人既往的检查资料,他7年前曾经做过一次肺部CT,当时发现他有一个混合磨玻璃结节,6.3mm,建议定期复查:很遗憾,这7年来,老人没有回来哪怕复查一次,这个肺结节利用这段无监督的时间偷偷长大了,变成了7.0cm的晚期肺癌……这个病例提醒大家,磨玻璃结节(包括混磨)定期复查很有必要!磨玻璃结节的科学处置很多朋友问:干嘛要复查?直接切了不更好?复查长大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肺结节太多了,良性远远多于恶性!就算是磨玻璃结节,大多数也是惰性病灶,可以几十年不变化,没有必要过度医疗,花钱、伤肺、甚至发生一些并发症。所以对于比较小的磨玻璃肺结节,首次发现时通常选择先观察。一般首次复查建议间隔3个月,避免漏掉少数生长快速的结节,无变化的话,以后延长复查间隔。于是很多人就担忧另一个问题:万一这个结节是肺癌,随访观察会不会耽误治疗?癌细胞会不会在观察期扩散,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呢?毕竟地球上没有后悔药,有也是假药!今天整理了几个病例,给大家演示一下磨玻璃肺结节的随访结果,包括混合磨玻璃结节,让大家安心。结局一:复查结节消失对于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如果没有确凿的恶性征象,通常是先随访观察,某些良性结节会吸收(这是最好的结果),如下图:这种情况不少见,多为炎症性结节,可以通过抗炎治疗、增强免疫力等方法促进吸收,甚至有些结节不采取任何措施也能吸收消散。所以,首次查出的磨玻璃结节,先等等,别着急手术,有些良性结节会吸收,这是第一种结局。结局二:保持稳定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也不着急手术,定期复查就好:上图是一位50岁男子,体检发现4个磨玻璃肺结节,最大的这个5mm,定期复查,已经7年了没有任何变化,自己也从刚开始的惶恐不安逐渐变得安心、理性了。磨玻璃肺结节定期复查,只要没有体积增大和密度增加,就可以继续安心观察。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也许以后会有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出现。长期稳定,可能伴随终生,这是磨玻璃结节的第二个结局,也是最常见的。这种长期稳定的肺结节,很多人有焦虑心理,要慢慢克服。即使是多发磨玻璃小结节也不必焦虑。在三项专门针对多灶性磨玻璃结节的研究中,60%-95%的纯磨玻璃结节可保持稳定,少数减少或消失,仅少数增加或变成部分实性(提示切除)。结局三:复查需积极治疗某些磨玻璃结节会进展,变成危及生命的毒瘤,通常表现为密度增加和/或体积增大(混合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分增加,也提示进展),就需要胸外科医生给它执行处罚措施,清理出身体:这是一位中年女士,体检发现右肺纯磨玻璃结节1.1cm,定期复查,3年后好像增大了一点,直径大约1.2cm,边缘出现少量细索条影,她不想再观察了,做了胸腔镜微创手术,病理是原位腺癌。与肺癌相关的磨玻璃结节,通常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贴壁生长型腺癌(LPA)。其中前两种属于浸润前病变(AAH、AIS),大多为惰性病灶,可以长期随访,不会转移扩散。再举个例子:这是一位中年女士,体检发现3mm微结节,8个月后增大为9mm的磨玻璃结节,手术病理是微浸润腺癌(MIA)。磨玻璃结节随访增大、或者密度增加,需要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这是第三种结局。结局四:少部分发展为晚期肺癌如果查出肺结节,不遵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只凭保持心情愉悦,或者某些偏方,就有可能出现第四种结局,如同本文第一个病人,7年后进展为晚期肺腺癌了:这种是最遗憾的,原本通过科学的随访观察手段可以阻止,可以治愈。最后补充一句:肺结节的复查尽量去同一家医院,使用同一台CT,方便医生对比;另外,对于存在肺结节的人群,不推荐低剂量CT复查,因为低剂量扫描降低了图像清晰度,不利于细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