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医院耳鼻咽喉科现招募扁桃体结石患者,招募期间患者仅需挂号后免费采石取样研究,欢迎广大患者踊跃报名参加。(视频资源来自:画家花小烙)
虽然九月已过,但防治痴呆的脚步不歇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造成管腔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中老年人患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在少数,但有很多患者因忽视而没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甚至导致下肢能力丧失,也有不少患者因担心传统开放手术风险大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日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骨科顺利完成脊柱内镜下腰椎管狭窄减压术。患者75岁,腰部以及下肢疼痛、麻木、跛行三年,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保守治疗无效,入院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伴肾功能不全,若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确切,但术中椎旁肌剥离严重,创伤大,出血多。考虑患者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开放性手术,骨科团队采用局麻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手术1小时余,出血50ml。术后全程管理康复一体化模式,多学科联动保障患者术后康复,术后第二天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缓解,在腰围保护中下地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的脊柱手术技术,切口仅有7毫米,在内镜监视下通过可视环锯及动力磨钻磨除部分椎板、棘突根部、部分关节突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完成同开放手术一致的椎管减压,内镜下解剖结构显示较常规手术更清晰直观。术中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不适,保证手术安全进行。微创通道减少了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并使患者可以尽早下地。
耳膜呼扇呼扇的,竟是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作者:魏崴 42岁的王女士,一年来没怎么节食,却眼见得身材一天天苗条下来,原以为减肥卓有成效,可是脾气变得暴躁,老跟家人同事吵架,弹眼落睛,一点就炸,又特别怕热,以为自己更年期到了,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就是俗称的甲亢。王女士口服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又添了新的痛楚。每天起身后,王女士总是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并且还能感受到自己耳膜呼扇呼扇的,平躺后症状就会消失,站着或者坐着时就特别明显,导致王女士总爱躺着。王女士又到附近医院耳科就诊,医生耳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怀疑中耳少量积液导致的低调耳鸣。按照咽鼓管阻塞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用药治疗后1个月症状丝毫没有缓解,还是觉得耳朵耳闷堵得慌。来我院门诊电耳镜检查时,医生仔细检查,发现王女士的耳膜好像真的在扇动!因此特意嘱咐内镜检查的医生让王女士进行坐位检查(王女士上次是卧位检查),发现王女士的鼓膜真的随呼吸而“扇动”,王女士说的非常形象准确。又经过咽鼓管测压、鼓室图等检查,王女士最后被确诊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附内镜动图王女士:医生,为什么我之前没有啊?跟自己的甲亢有关系吗?那为什么之前的医生会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呢?医生:因为你现在身形消瘦,咽鼓管周围脂肪垫也会“瘦”,沟通中耳与鼻咽间的管道——咽鼓管,就会相对“胖”了,所以才会得了这个病。这个病发病率不太高,不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认识,很容易和分泌性中耳炎混淆,因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量少而稀薄时,躺下后鼓室内的液体游离圆窗,不适症状也会好转。但是两者治疗方法却南辕北辙,恰恰相反。王女士:医生,那为什么我躺着时会觉得症状减轻呢?医生:因为你平躺时,咽鼓管周围的静脉充血,淋巴充盈,因而症状会减轻。接下来小编就大家来认识下咽鼓管异常开放症。l 什么是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呢?正常咽鼓管平时是关闭的,只是在吞咽、咀嚼、哈欠时才开放,以维持鼓室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是咽鼓管失去正常静态时的闭合功能,管腔及开口过分通畅或经常处于开放状态。l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呢?耳闷胀感、自听增强、听到与自身呼吸脉搏等生理活动相一致的声音。在深呼吸、跑步后及擤鼻、吞咽时加重,在低头、弯腰、卧位时症状减轻。l 那么,得了和王女士一样的病,应该如何治疗呢?1.药物治疗:镇静安定药物,心理治疗等。2.管口烧灼术:20%硝酸银或石碳酸在管口周围涂抹造成适度的组织肿胀,减少咽鼓管开放程度,此方法有时可因过度烧灼导致管口封闭。管口周围注射方法:注射药物包括液体硅胶、明胶海绵、甲基纤维素等。应注意防止注入颈内动脉。3.外科方法:a.将促进咽鼓管开放的腭帆张肌移位或切断,简单易行,创伤小且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缺点是对于有些病人效果并不理想,有时需配合其它方法使用;b.植入通风管:经鼓膜切口置入通风管,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消除了患者对中耳腔压力变化的感觉,从而缓解了症状。 王女士最后在我院进行了鼓膜通风管植入术,术后当天王女士的症状完全消失了,3个月后王女士通过接受碘131治疗,甲亢症状也得到了控制,体重恢复了正常,遂到我院门诊取出了通风管,王女士的鼓膜再也不呼扇呼扇了。
淀粉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