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这一病症名来源于中医学,首见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云:“主头风痛,脑鸣”。《说文解字》曰:“鸣,鸟声也”,脑鸣是患者自觉的头内轰响,《医学纲目·肝胆部》称其为“天白蚁”,并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头内如虫蛀响”,《外科证治全书》则称其为“头响”。脑鸣又称颅鸣,是患者主诉自我感受到的颅内鸣响,可表现为机器声、雷鸣声及汽笛声等复杂的声响,可能会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夹杂发作,高低音调不同。一日发作多次或持续无间断发作,常伴有失眠、焦虑、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首都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显著。这些因素也促进了脑鸣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步升高态势,已逐渐成为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必须提高重视的疾病之一。
1.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现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289-2902.核素脑池显像对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评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291-2933.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楼口区脑脊液流动的MRI定量研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 294-2984.脑积水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的形态特征分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 299-3025.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动的MRI研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 303-3066.儿童后颅窝囊肿合并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 307-3097. 脑室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治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 310-3138.非交通性脑积水神经内镜术后腰椎穿刺的重要意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16(7):314-3169. 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分型和神经内镜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25)1742-174510.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治疗策略 中华医学杂志 2010;90(47):3319-332211. 儿童脑室内囊肿的神经内镜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25(7):588-59212.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17):1179-118413. SPECT在脑积水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6):433-43514. 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四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10(5):485-48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目前公认的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手术主要是在显微镜进行,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其微创、近距离观察,广角,可以观察到神经后方及各个角度,逐渐被神经外科医生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图示为内镜下所见
患者:脑积水手术多久能安排?手术费用多少?婴儿8个月,后天脑积水,头围53cm,有7个月了,囟门未封闭, 想问一下,去您那,多长时间能安排上手术,大约要住院多长时间,总共费用大约多少钱?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胡志强:住院后需做术前检查,大约3-5天,然后安排手术。住院大约2周,费用1.5-2万
脑鸣不等于耳鸣,这是认识这种疾病的关键,患者往往进行了大量的耳部相关检查,忽略了脑血管相关的检查,经过数次治疗无果后,这部分患者会被认为是更年期、精神心理问题等。所以对于脑鸣患者应进行以下的一系列检查,努力寻找脑鸣的病因。一、影像学检查:1、头部MRI:检查有无听觉传导通路上及脑内其它部位的占位病变;2、头颈CTA:检查有无可导致脑鸣的头颈部血管病变,如头颈部动脉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膜动静脉瘘、较大的颅底动脉瘤、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迂曲、走形异常等病变;3、头部MRV:是一种分辨力高的无创性扫描技术,对头颈静脉系统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可检查有无脑静脉窦狭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病变;以上三种检查常规三级医院基本均可开展。4、颞骨薄层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乙状窦周骨壁缺失(SSWD)和乙状窦憩室(SSD),可能是造成耳鸣或脑鸣的病因之一。5、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检查:CTV则可通过一次扫描,实现对颈内静脉全程成像,并可对其复杂结构及血管狭窄程度,特别是骨性结构压迫所致狭窄的术前诊断,可予以准确评价。6、颈内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分别于颈下段(颈内静脉瓣水平,J1段),中段(甲状腺上静脉汇入颈内静脉水平,J2段)及上段(舌骨水平,J3段)测量双侧颈内静脉管径,超声直视下按压患侧颈内静脉,观察并记录压迫后脑鸣/耳鸣是否消失。并采集多普勒血流频谱及流速流量。后三种检查需要特殊的检查设备及扫描序列,常规医院多不开展此项目检查。二、其它专科评估检查:1、耳鼻喉科相关检查:包括电测听、前庭功能、听觉诱发电位等筛查以除外前庭及内耳疾病。2、眼科相关检查:眼压、眼底、视力视野检查等;3、精神卫生科相关检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等。本脑鸣治疗中心汇集了影像科CT室及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影像学预约、检查和评估服务,简化患者的诊疗流程,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首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为显著。这些因素也促进了脑鸣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步升高态势,已逐渐成为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必须提高重视的疾病之一。脑鸣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不乏20-30岁的青年患者,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脑鸣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使其临床治疗只能对症,而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因此效果多不佳。脑鸣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第一,颅内鸣响客观存在,这种情况通常见于颅内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动脉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膜动静脉瘘、较大的颅底动脉瘤、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迂曲、走形异常等因素造成的管腔狭窄或血流加速,引起血液层流出现湍流紊乱,血液的势能转换为声音引发脑鸣。第二,无客观声响,即病人主观感觉颅内鸣响。是蜗神经核、蜗神经核至颞叶听区的传导路(包括外侧丘系)及颞叶听区的刺激性病灶,即听觉系统某一或某些层面的机械-电活动或神经-电活动出现异常,听觉系统处于持续的激活状态而被皮层感知为异常信号,或颞叶听区损伤,听神经自发放电被听觉皮层错误感知而产生听幻觉,故病人自觉脑内鸣响。第三、最新研究证实,有部分脑鸣患者是由于脑静脉回流不畅造成的,包括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脑静脉窦血栓以及寰椎横突/茎突压迫造成。当人体头颈部静脉的主干道狭窄或者堵塞时,血液回流不畅、颅内压增高,就会导致侧支循环的很多小静脉开放以分解压力,由此引起脑鸣。这部分病因国内目前认识较少,大多数患者往往不容易诊断明确,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2023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头颈静脉回流障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的推荐意见指出:“对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脑鸣、耳鸣、头痛、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听力损失、认知能力下降和颈部不适甚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应考虑到颈静脉狭窄的可能性。”此外,一些全身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部分患者因为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工作压力大、情绪失控等原因也可以引起脑鸣,过去多认为是“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目前正在开展针对颈内静脉受骨性压迫导致狭窄的相关手术治疗,如寰椎横突磨除减压术,茎突切除术等,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解除导致颈内静脉回流不畅的相关因素来治疗脑鸣。此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势。参考文献:1、丁薇,张根明,仪凡,李姗珊,刘若凡,朱杉杉,马海婷,孔静敏。浅析脑鸣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5):2661-2663。2、杨晓燕,闫峰,孟然,周炳,吉训明。应关注颈内静脉回流不良综合征。华西医学,2018,33(6):644-650。3、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头颈静脉回流障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7):1257-1270。
病史及查体:患者徐永珍,女性,67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脑鸣,自觉脑内异响持续轰鸣,伴黑朦及头晕,每次持续约2-3分钟,伴恶心未呕吐,自觉眼干,无明显视力下降,无意识模糊、言语不利,无肢体活动力弱,无肢体抽搐等。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回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粗测视力视野正常,鼻唇沟对称,张口无偏斜,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对称,病理征(-)。入院诊断:脑鸣原因待查,颈静脉回流不良综合征术前检查:1、颈静脉CT:双侧颈内静脉起源及走行正常,双侧颈内静脉于C1水平走行于茎突横突夹角,右侧颈内静脉寰椎横突段管腔受压狭窄(狭窄率大于80%)。颅底、椎旁静脉丛多发对比剂充盈。2、颈静脉超声:右侧颈内静脉J1段内径12.2mm,血流量约1463ml/min,J2段血流量约268ml/min,J3段血流量约234ml/min。(j2,j3段血流量较j1段下降超过80%)术前诊断:右侧颈内静脉寰椎横突段受压狭窄(优势引流侧受压,颅底及椎旁静脉丛增生)手术过程:于2022-11-30在全麻下行右侧寰椎横突部分磨除颈内静脉减压术,患者麻醉满意后取左侧卧位,头架固定,取右颈部乳突尖下方直切口长约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完整保护面神经颈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进入,钝性分离颈部肌群,探及寰椎右侧横突,锐性切开横突上的肌肉附着点显露骨质,钝性分离横突后外侧附着的肌肉和软组织。在内镜和显微镜下用骨动力系统磨钻充分磨除横突的前外侧骨质,磨除范围大于5mm,磨除范围已达到右侧颈内静脉受日处,观察颈内静脉形态较术前膨隆,减压效果满意。骨蜡封闭,流体明胶注入术区止血,创面贴附速即纱,认无活动性出血,依次缝合肌肉和皮肤。术后治疗:患者术后5天出院,出院时诉脑鸣及眼干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无颈肩活动不适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颈内静脉形态改善:2、颈内静脉血流改善:术后复查颈静脉超声(2023-9-8):右侧颈内静脉J1段内径12.5mm,血流量约1149.5ml/min,J2段血流量约328ml/min,J3段血流量约616.3ml/min。(j3段血流量超过j1段的50%)3、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10月复诊,患者诉脑鸣症状完全消失,头晕及眼干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脑鸣严重程度视觉评分量表(VAS)打分由术前脑鸣10分降至术后0分。
治疗前 术前行颈内静脉CT和颈内静脉超声检查,证实为颈内静脉受骨性压迫狭窄导致脑鸣,头晕等症状 治疗中 对患者实施颈内静脉微创减压手术治疗,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术后5天出院,无任何不良反应,术后随访脑鸣等症状完全消失。 治疗后 治疗后10月 术后患者诉脑鸣症状完全消失,头晕及眼干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脑鸣严重程度视觉评分量表(VAS)打分由术前脑鸣10分降至术后0分。
很多人都经历过耳鸣的不适,对于“耳鸣”这个词也并不陌生。但是您知道还有一种症状叫“脑鸣”吗?脑鸣是怎么回事?它是升级版的耳鸣吗?或者是其他什么疾病呢?一、什么是脑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每当这气势雄浑的旋律响起,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情绪激昂。但如果感觉脑内不断发出这种类似风吼、马嘶、咆哮的声响,且不舍昼夜,让人烦躁不安、失眠眩晕,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这种症状就是“脑鸣”。脑鸣是一种高频率声音,同时还常伴耳鸣、眩晕,并且还可伴有头晕头胀、记忆力下降、眼睛干涩、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睡眠、生活和工作。从我们接触到的患者人群上看,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发病年龄可在20岁到80岁之间,通常女性多于男性。二、耳鸣和脑鸣的区别1、发生位置不同:耳鸣的感觉通常局限在耳朵或听觉通路附近的区域,脑鸣则可能遍布头部的多个位置。2、症状不同:耳鸣往往以蝉鸣、嗡嗡或咔嗒声等声音感觉为主,并且可能有不同的音调和音量变化;而脑鸣声音可能更抽象或难以描述。3、伴随症状不同:脑鸣多伴随头昏头胀、眼干眼涩、颈肩不适、记忆力减退、自主神经紊乱、睡眠障碍等症状,而耳鸣多伴有听力下降、耳部闷胀和眩晕。4、持续时间不同:耳鸣通常是持续存在的,而脑鸣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出现和消失较为不规律。5、发病原因不同:耳鸣通常与耳部和听觉系统的问题有关,如听力损失、耳蜗问题等。脑鸣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血管问题或其他神经疾病有关。6、发病方式不同:耳鸣发病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而脑鸣发病多为症状逐渐加重。7、检查方式不同:耳鸣多需要进行神经耳科的相关检查,脑鸣则需要完善头部核磁和头颈部的动脉、静脉血管的检查。8、治疗方式不同:耳鸣治疗多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脑鸣治疗并无常规推荐药物,如有血管性病因导致脑鸣,尤其是颈部静脉受压狭窄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通过实施微创手术解除静脉压迫治疗。
神经内镜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表皮样囊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29(11):1156-1159Whole Course Neuroendoscopic Resection of Cerebellopontine Angle Epidermoid Cysts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J Neurol Surg A Cent Eur Neurosurg.2015 Aug 24.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