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苗在有序推进,有关于疫苗相关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被人关注。经常会有朋友问为什么期间不能喝酒,吃海鲜?是不是酒精或者海鲜会发生一些反应导致不良后果? 其实绝大多数疫苗与饮酒、吃海鲜没什么直接关系。主要的原因是饮酒容易头晕,皮肤红,而一部分人进食海鲜可能导致皮疹、瘙痒等不适,包括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这些情况都可能出现在接种疫苗导致的过敏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接种疫苗的观察和判断。所以说接种疫苗(包括新冠疫苗)不能饮酒,进食海鲜及其他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应该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原始的亲情传递。没有原因,小宝宝出生后会自主寻找乳头吸吮乳头。母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是亲代之间传递免疫力的纽带。妈妈的亲密拥抱,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 母乳喂养,推荐亲喂,至2周岁,提倡自然离乳。 部分妈妈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断奶。以下为断奶的推荐方法,对绝大多数的妈妈效果不错。 1.减少亲喂次数,以减少对乳头的刺激,减少泌乳反射。 2.减少乳汁排出的量。每次挤奶,只挤出部分,只要乳房不涨即可。积存在乳房内的乳汁会抑制乳汁的分泌。 3.减少汤水的摄入。减少乳汁生成的原料。 4.抑乳食物。比如韭菜,可以减少乳汁分泌。 5.抑乳药物。生麦芽泡水喝。维生素B6 20片 一天三次,连服3天。 在断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如果出现发热、胸部疼痛,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本文系郭丰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1: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样静脉扩张 C2:下肢静脉曲张 C3:下肢静脉曲张并下肢肿胀 C4:下肢静脉曲张并皮肤损伤改变 C5: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愈合期 C6: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活动期 各种治疗的适应症、疗效以及预后都与临床分级、医生的诊疗水平相关。
1. 什么是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2. 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发生在什么部位?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发生于肢体的浅表静脉。(1)最常见的部位是由于静脉输液、治疗等引起的上肢的浅静脉炎;(2)其次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炎;(3)还有其他少见疾病引起的胸腹壁部位的浅静脉的静脉炎。3. 常见的血栓性静脉炎都有什么表现?主要的表现是沿体表浅静脉走形区域的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条索状硬结甚至串珠样改变,若累及深静脉则产生肢体的肿胀性疼痛。4. 特殊的血栓性静脉炎有什么表现?主要有两种;(1)游走性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2)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 Mondor 病。这两种特殊类型的静脉炎均需要到其他专科就诊。5. 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是在静脉治疗过程中经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6. 引起深静脉炎的原因有什么?引起深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如外科手术、外伤等因素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7. 有哪些因素容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较常见的是外科手术后引发本病。8. 血栓性静脉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旦怀疑有静脉炎发生,就需要到当地医院的血管外科或设有血管专业普通外科(部分医院心内科也设有周围血管专业)就诊,根据表现可能需要做抽血化验,排除感染等因素,还可能需要做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9. 血栓性静脉炎做彩超的目的是什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静脉疾病最常见的检查手段,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主要目的是明确静脉炎是浅表静脉的疾病还是累及深静脉的疾病,因为是否累及深静脉在治疗上有较大的区别。10. 如果超声不能明确诊断,需要怎么办?常规检查的超声检查对静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超过 95%,但如果超声结果不能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住院做血管造影检查。11. 什么是血管造影检查?静脉造影检查,是通过穿刺的方式,将细针置入静脉血管内,并注射造影剂,通过直观的方式显示静脉血栓的病变状态,是目前诊断静脉血管病的金标准,对一部分血管病患者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12. 血管造影检查有什么危害?血管造影是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创伤,同时血管造影是放射线操作,具有一定的涉嫌损害,但现有的医疗条件和防护条件下,小剂量的操作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血管造影剂可能引起的危害有:(1) 造影剂过敏;(2) 造影剂相关的肾脏损害;(3)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4) 这些可能存在的危害在术前药物治疗,手术中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均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处理,且目前使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关副反应的出现几率非常低。13. 血栓性静脉炎怎么确诊?通过患者的表现的抽血化验等检查,以及医师开具的超声的检查结果,诊断血栓性静脉炎并不困难;但在诊断时需要注意与丹毒等疾病鉴别,两者在肢体的局部表现类似,但两者的全身表现和超声等影像检查基本可以区别。14.血栓性静脉炎和丹毒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在于:(1) 血栓性静脉炎是累及静脉的无菌性炎症,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病原菌是 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 静脉炎多无全身反应,丹毒发病前多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3) 静脉炎局部疼痛较轻,而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甚至可引起局部皮肤水疱。15.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哪些?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严重程度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也稍有差别,并不是所有血栓性静脉炎全部需要同时采用三种治疗。16. 血栓性静脉炎的一般治疗有什么?静脉炎的一般治疗包括,首先是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在输注刺激性较大的液体时选用合适的溶剂,并适当放缓输液速度等;对静脉疾病引起的静脉炎首先处理治疗静脉病变。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17. 血栓性静脉炎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血栓性静脉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处理的外用类药物如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等。若炎症合并感染,需要给与一定的抗生素对症治疗;若静脉病变累及深静脉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18. 血栓性静脉炎的手术治疗有哪些?血栓性静脉炎的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仅适用于部分病例,对于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或治愈的静脉炎,不需要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缓解后,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如果是累及深静脉系统的血栓性疾病则需要进一步溶栓、甚至取栓治疗。19. 血栓性静脉一定要手术治疗吗?浅表血栓性静脉炎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的不需要手术治疗,若仍遗留有浅静脉血栓,引起疼痛等症状,则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累及深静脉的病变往往多需要手术治疗。20. 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如何手术治疗?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在急性期过后(一般 2 周),如果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则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的浅静脉;如果不手术切除,则可能引起病变的反复发作。21. 血栓性静脉炎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不管是累及浅静脉还是累及深静脉的静脉炎,手术治疗后均需要注意:(1) 穿弹力袜或压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康复;(2) 服用促进静脉回流、消肿的药物,如消脱止、迈之灵等;(3) 定期到医院复查。22. 血栓性静脉炎如何预防?(1)对于静脉曲张等引起的静脉炎在日常活动中需要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促进静脉回流。(2)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3) 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4) 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23. 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局部肿胀需要怎么处理?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局部肿胀随着药物治疗的进行,多可自行痊愈,也可正在治疗的同时给与一定的治疗,如应用生切的土豆片敷在患处,具有消肿、止痛的效用,也可用硫酸镁湿敷患肢,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抬高患肢也有一定的促进静脉回流,消肿的作用。24.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期间饮食要注意什么?血栓性静脉炎在治疗期间,应多饮水,同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刺激的食物。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下肢的表现,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动脉逐渐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可因供血不足导致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运动后甚至休息时下肢酸痛等症状。打个比方,动脉血管就像是人体的供水管道,长时间积攒下来的水垢堵塞了水管,影响了水流,这是一个道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大的危害就是引起肢体坏疽最终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1、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香烟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并可以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香烟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也可以通过血液进入血管壁,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的损伤,时间一长,原本光滑平整的血管内皮就会变得“伤痕累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血小板在受损部位沉积,就会形成斑块。在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的共同作用下,动脉管壁上的斑块逐渐增大,造成动脉管腔狭窄。2、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这些基础疾病也会增加发病风险。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液黏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同样增加患病风险。5、除此之外,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比例约6:1。6、适量的饮酒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但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闭塞程度不同而变化,轻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包括患肢怕冷、肢端感觉异常、行走易疲劳等;严重一些的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是指行走过程中出现小腿疼痛,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缓解才可继续行走的症状;随着病变进展,还可能出现静息痛(即休息时疼痛),这标志着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缺血,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更严重者,患者动脉严重闭塞且侧支循环不佳,或并发动脉血栓形成。轻则皮肤破损渗液,重则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或者大面积坏死,并发感染者可有全身中毒和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同时会伴有剧痛,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面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危害极大,需要引起中老年人群的高度警惕,尤其是糖尿病人群。有数据显示,轻度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也就是“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5 年内会有20% 的人加重,成为重症下肢缺血,也就是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患者。而重症患者的预后非常不好,如仍未得到良好的治疗,1年内,仅有一半的人会保全肢体,而25% 的人会面临截肢;另外1/4 的人会面临死亡。生活习惯干预和医疗干预目前,血管保护这一概念似乎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的确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势必成为今后的热点词汇。血管保护实际上是指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已有问题的尽可能稳定病变,稳定斑块; 同时,预防破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处的血栓形成。由此可见,这一概念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二是相应的药物治疗。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及早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呢?首先要知道上面提到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戒烟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合理的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这是对血管最好的保护;还有就是积极投身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等,同时,适量加强双下肢的活动,以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动脉硬化,其实也并不必恐惧,毕竟这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稳定病变、稳定斑块,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急性血栓栓塞等。我们需要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和预防。药物干预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无禁忌症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应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没有很好的通过第一防线——良好的“血管保护”,阻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也就是出现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溃疡坏疽,或者出现了急性血管事件,如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直接威胁肢体存活,则需要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目前外科治疗不仅包括传统的治疗手段:血管旁路手术,也就是搭桥手术,绕开原来的闭塞血管段,利用人工血管或者自体的静脉血管,在旁边重新铺设一条通路,保证血液供应;动脉内膜剥脱术,将血管内增生、阻塞管腔的斑块取出,彻底清理管腔,恢复血液供应;取栓手术,切开阻塞的血管,取出血栓,恢复血液供应。也包括微创腔内介入治疗手段。微创腔内介入治疗是近代血管外科发展的里程碑式的标志,将来一定会向着无创技术发展。因为腔内介入治疗的微创性,使得介入治疗成为了国内外公认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首选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仅可以治疗病变,也为一些高危患者,尤其是不能承受手术打击的患者,提供了得到医疗救治的机会。微创腔内介入治疗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策略:一是扩张策略;一是减容策略。扩张策略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就是我们常说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球囊和支架似乎总是联系在一起,这是对的。球囊是为了将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打通,但球囊撤出后,管腔也许能很好的维持,也可能重新塌陷,这时就需要支架支撑。当然,放置支架后并非一劳永逸,血管腔内还会产生新的斑块甚至血栓。为此,也发展出了药物球囊、药物支架以及可降解支架等。减容策略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目的是将血管内的斑块清除,不是通过外科开刀的内膜剥脱术,而是通过微创的方法完成。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斑块消融、斑块旋切技术、血栓抽吸技术等。罗湖医院血管外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已经掌握了全部的技术。最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饮酒者,病史中有过脑中风或者心梗发作的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腿部动脉的狭窄和堵塞,这些高危人群应该高度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该积极地进行血管保护,积极预防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积极地稳定斑块的发展。一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更要积极地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诊早治,避免悲剧的发生。
昨天门诊来了一个疝气小宝贝,孩子2岁,长得特别帅气,在我的诊室第一眼看到他,就特别喜欢。但解开裤子,似曾相识的景象又是给我惊呆了,又是一个“奶奶牌疝气带”,而且是做成背带似的,孩子连续带了1年多了。解开疝气带,两次髂骨处皮肤都已被疝气带勒的反复破损,而留下了严重的色素沉着。而巨大的疝气包块,像一个大苹果一般,还是耸立在腹股沟管区及阴囊内,丝毫没有被神奇的疝气带所撼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微创疝气外科任清付帅气的小家伙看到这一幕,当时已是无语,但也理解家长愚昧的担忧和期待疝气带能创造奇迹的心理,毕竟这样的场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诊室上演。当时作为主刀医生的我,只是期望明天手术能不要还像以前病例一样,因为疝气带而导致的严重粘连。手术难度增大,对于我们专科医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疝气带治疗不当而导致的后果,却是我们无法从肉眼上甄别和技术上挽救的呀!自制疝气带今天术中再次用事实验证了,期望永远是很骨感的!孩子疝气很大,疝囊因疝气带的卡压,已经与周围组织严重的粘连而无法完全剥离。横断疝囊后,在内环口处可见反复嵌顿、卡压的瘢痕增生非常严重。一般普通手术只要2—3分钟,这台手术足足做了接近10分钟。而这些都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看不到的危害到底又有多少呢……术中图片手术结束,特意拍下一张照片,角度选择是不到0.5cm的手术切口和右侧髂骨处大面积皮肤破损导致的色素沉着对比。希望这张图片能让还在迷茫的你立刻惊醒,不要再期待疝气带能给你带去心理上的奇迹;也不要畏惧手术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创伤! 术后即可图片在此再次友情提醒广大疝气患者,疝气带本身不具备治疗疝气的作用(无论是成人或小儿),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小儿疝气,在保守期间可以适当使用,主要目的是预防包块频繁下降,同时有一定辅助自愈的作用。但不可勒的太紧,同时在包块突出的状态下是不可以使用的。对于超过一周岁的小儿疝气,请不要再轻易相信疝气带可以治疗疝气的传说。成人疝气更加不建议使用疝气带治疗,如果因为暂时工作原因不能及时手术,可以适当使用,目的仅仅是预防包块突出而带来的工作不便。老年疝气如果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一定要尽早选择手术治疗,千万不能依靠疝气带给你创造奇迹,因为老年疝气拖延太久可能最后医生也束手无策了!注:奶奶牌疝气带---患儿奶奶亲手缝制的疝气带,不是疝气带的品牌呦!
摘自美国结直肠外科学 01 肛门瘙痒是什么? 1660年,Samuel Hafenreffer将“痒”定义为“一种可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适感”。具体来说,肛门瘙痒被定义成一种皮肤症状,其特点为:肛门区域或持续性的令人不适的瘙痒感或烧灼感。肛门瘙痒是一个拉丁语派生词,意思是肛门痒。瘙痒(pruritus)这一名词单独使用时,仅仅意味着痒(itchy)的感觉,瘙痒(pruritus)和痒(itchy)之间并没有区别,同指一种能引发搔抓冲动的不愉快感觉。 02 肛门瘙痒的发病特点 (1)发病率:占普通人群发病率的1%~5%; (2)年轻人多:多见于20~40岁的人群; (3)男生发病率高:女生患者较男性患者少; (4)不常运动的人发病率高:经常运动的人罹患此病的几率较低。 肛门瘙痒分为原发性(特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肛门瘙痒是最常见的肛门瘙痒类型,而在继发性肛门瘙痒中,最常见的病因为局部刺激和肛门直肠疾病。 03 肛门瘙痒的常见病因 (1)原发性肛门瘙痒的常见病因: 解剖学因素:肥胖,肉褶,多毛症; 饮食:咖啡,茶,可乐,啤酒,巧克力,番茄,柑橘类水果,乳制品,辛辣的及重口味食物等; 个人清洁卫生:不良清洁习惯,过度的肛周卫生; 心理性的:焦虑,神经衰弱,精神错乱,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变,“瘙痒综合征”; 局部刺激:粪便污染,潮湿,肥皂,香水,局部药物,厕纸,湿巾,乙醇,北美金缕梅; 药物:奎尼丁、秋水仙碱、IV型类固醇; 其他:穿紧身衣、长纤维织物(羊毛)。 (2)继发性肛门瘙痒的常见病因: 感染性: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的肛周感染(蛲虫,疥疮,虱病); 皮肤病: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扁平苔藓、硬化性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局部恶性肿瘤; 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肾功能衰竭、肝病等; 结直肠及肛门病因:痔、皮赘、肛门慢性肛裂、肛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渗漏、脱垂和粪便污染); 其他:放射性皮炎、便失禁及肛门渗漏、妇科疾病。 04 肛门瘙痒的预防措施 (1)饮食注意:尽量减少以下食物的摄入,巧克力,番茄,柑橘类水果,乳制品,浓茶、咖啡、可乐、啤酒等刺激性的饮料,以及辛辣、刺激性(煎炸烤熏制品)的食物。 (2)注意卫生:卫生习惯“太好”、“太差”都不行。过度清洁肛周或使用有刺激性的产品清洁会进一步损伤肛周皮肤。卫生习惯不好,肛门分泌物较多清洗不及时,刺激皮肤,也会造成瘙痒。 (3)呵护肛门:使用柔软的厕纸,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错误示范:搔抓,过度用力擦拭、热水烫,肥皂擦,酒精涂等。) (4)避免久坐:建议工作1~2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避免久坐。 最后,如果出现肛门瘙痒,要及时的去治疗,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引起瘙痒的原因有很多,千万不要盲目治疗和选药,只有明确病因,实施正确的治疗,才能早日痊愈的。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结直肠外科学》(主编:Scott R. Steele;主译:李心翔 于向阳 吴永有 张宏)
静脉曲张的运动疗法会使静脉曲张的症状有所减轻、静脉曲张的发病进展有所减慢,但是一定要适度,不要剧烈的运动,要采取合理的运动才能够达到预防静脉曲张进一步发展的效果。主要是通过锻炼小腿肌肉的运动,也要看病人的体力决定选择合适的个体化的运动。如果病人比较年轻,可以选择稍微剧烈的运动,比如慢跑、登山、骑动感单车,都能够达到锻炼小腿肌肉的目的。如果是老年人,活动量有所下降,可以采用蹬脚间的办法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同时,运动的时候,可以穿戴静脉曲张弹力袜,能够起到双重的预防静脉曲张进入发展的目的。
成熟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对健美的乳房。拥有它不仅能反映女性机体的健康,更能展现女性的风采,尽显其婀娜、妩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女性不注重乳房健康,使悬垂乳、扁平乳、不对称乳、内陷乳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会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引发乳腺增生。而另一些女性过度注重乳房外观,大量服用一些促进乳房发育含激素类的药物以及实施各种隆乳手术,使乳腺容易出现过度增生、发炎、甚至导致癌变。众所周知,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是乳腺小叶、腺管、腺泡及间质等增生性、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多见于25—4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刺痛、胀疼,有时会向腋下或肩部放射;常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也有表现与月经无关系的不规则疼痛;另外乳房内可触及不规则的结节,质韧或中等硬,边界不清,可活动;少数患者可伴有少量的乳头溢液,液体多为淡黄透明液或白色液体。药物治疗无论西医或中医都是希望通过调节内分泌紊乱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而日常生活中避免或减少对乳腺增生不利的因素同样重要。不然,仅凭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疗程较长。因此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自己信任的医院或者专科医生处相对稳定的治疗一段时间,不要轻易频繁更换,以免医生不了解全面病情而重复检查和做出不正确的处理,坚持医生的处方用药疗程,不要因为一时没有见到明显效果而轻易放弃原疗法,又重新开始新的治疗,配合医生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体察自己的病情变化,随时和医生交流自己治疗后的感受,治疗间歇期间学会自我检查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就诊,3-6个月到经治医生处体检一次,必要时配合临床仪器检查。至于预防乳腺增生,则最好能做到如下几条:1.保持良好心态:少生气、少发脾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2.改变饮食习惯:少吃油炸、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含碘丰富如紫菜海带等海产品、蔬菜、水果、豆制品、菌类、木耳和粗粮等。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保持和谐性生活,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可减轻乳房胀痛。4.减少体内雌激素:多运动,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肥胖。保护肝脏,加强肝脏对多余雌激素的灭活。5.控制雌激素摄入:禁止滥用避孕药物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少吃用饲料(含有激素)喂养的家禽、水产品;慎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慎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6.其他:避免多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多鼓励产妇母乳喂养,防增生于未然。通过以上这样系统的防治,可以祈望减少目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乳腺癌的发病率,真正达到了关爱女性健康。
病人手术后,不少家属常常急于给其进补营养,希望病人能很快恢复健康,但是病人手术后,消化功能减弱,若过早进食、过量进补反而会适得其反。 由于麻醉与疾病本身的关系,术后病人的消化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因此,术后病人进食时间不宜过早。 术后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以利消化。而对于一般病人,在病情稳定好转后,一般在术后5-6天可给普通饮食。 病人在食用流食期间一般多以甜食为主,如藕粉、橘汁等。但也有病人因不习惯甜食而厌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此时若能适当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病人也许很快康复。 病人的饮食不宜过于精细。术后,病人常以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为主,而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而机体的修复是需要各种营养的,尤其是粗纤维食物。对手术后卧床的病人,含粗纤维的食物能起到增进胃肠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的作用。因此,饮食中要配以一定量的蔬菜,尤以绿叶蔬菜为佳。1.阑尾炎术后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精神舒畅,因为这样便可避免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致病情反复。 2.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应从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可以自我进行腹部按摩,病情不易改变者可试服通便药物,如蜂蜜、麻子仁丸、通便灵、果导、番泻叶等,或用开塞露。但这只是暂时措施,不可长期依赖。 3.饮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一般来讲,对于温热性质的动物肉类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而葱、姜、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对于那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苦瓜等可以择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