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您需要找到一台电脑 然后新建一个PPT文档并打开它 然后单击生成一张幻灯片,并开始播放 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自制的观片灯,然后将X光胶片平放放在上面 再用手机对着它进行拍摄,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建议将周围背景光调暗,以减少干扰,CT和磁共振胶片最好单个图片逐一拍摄 谢谢大家
1、平躺休息对于脊柱疾病来说,“平躺休息”非常重要,当你坐、站立时脊柱的椎间盘是要承受很大压力的,平躺状态下椎间盘的压力大大降低,所以说“平躺休息”是一切保守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脊柱疾病的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多躺、少坐、少站”;2、药物治疗对于疼痛急性期,神经根有炎症、水肿表现,可以用一些抗炎、营养神经、减轻水肿的药物缓解症状。如西乐葆抗炎、弥可保营养神经等,也可以用一些外用膏药缓解症状,必要时可以给予脱水药物短暂治疗;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缓解腰背部、颈背部肌肉疼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包括:电疗、磁疗、超短波等。每个医院理疗科的项目可能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缓解肌肉痉挛、消退炎症、减轻水肿、缓解疼痛。4、锻炼方法推荐:游泳!腰背肌、颈部肌肉具体锻炼方法详见康辉好大夫个人网站上的科普文章:腰背肌锻炼方法、颈背部肌肉锻炼方法。5、如何看待牵引、按摩颈椎、腰椎不建议大重量(力量)的牵引和按摩。有些情况是禁忌牵引和按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本文系康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某某,男,15岁。主诉:胸背部疼痛3年,加重伴胸背部畸形2年。胸12病理性骨折后凸畸形并脊髓压迫。术前后凸角度65°,术后后凸角12°,矫正率81.5%。术前X线提示:胸12骨折并局部后凸畸形术前CT提示:胸12病理性骨折严重术前磁共振提示:胸12水平脊髓受压明显术后X线片提示:胸腰段后凸得到良好矫正
脊柱侧弯科普问答1. 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是一种三维平面的畸形,正常人的脊柱从正面(前面或后面)看是笔直的,从侧面看,正常的脊柱表现为一定角度的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以维持脊柱的平衡。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是指前后位上脊柱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侧位上生理性前凸和后凸的增加或减少,在横断面上侧凸的脊柱发生旋转,导致一侧肋骨隆起、肩胛突出、双肩不等高、骨盆倾斜等外观畸形。脊柱弯曲的严重程度通常用cobb角来进行测量,正常脊柱cobb角应为0度,但医学上通常只将cobb角超过10度的脊柱弯曲定义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弯)。2.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引起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病因的不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可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退变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最常见,占79%~85%,所谓特发性是指病因不明。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根据发病年龄又可分为婴幼儿型、儿童型、青少年型和成年型,其中青少年期发病最为常见。3. 脊柱侧弯会有何种危害?轻型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及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早期阶段,除引起脊柱的不对称外不会影响脊柱的灵活性、稳定性、承重功能及保护脊髓的功能。但如未经治疗,部分侧凸患者将发展加重,严重者cobb角可达到90度以上。此时不仅可导致明显的外观畸形,同时由于躯干的失平衡导致肌肉的疲劳和疼痛,脊柱关节和椎间盘的炎症和退变导致脊柱的僵硬和疼痛,躯干的塌陷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如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心、肺功能衰竭等,还可由于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疼痛、麻木、无力、下肢的放射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所以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 脊柱侧弯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一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患者的侧凸角度可长期维持稳定而另一部分会快速进展加重,其原因如同其病因一样始终是一个迷。但可以观察到有一些高危因素预示侧凸将快速进展:(1) 性别:女孩侧凸进展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男孩,前者的进展率是后者的10倍。(2) 年龄:发病的年龄越小,进展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一个10岁到12岁的孩子,侧凸角度在20度到29度之间,其进展的可能性为60%;而同样角度侧凸的13~15岁孩子,进展的可能性为40%;同样角度的16岁孩子进展可能性为10%。这实际上是与患儿的骨骼成熟程度有关,在青春期骨成熟前的快速生长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发展迅速。女性通常为10~14岁,而男性为13~16岁。(3) 弯曲程度:发病时弯曲的程度越大,进展的危险性越大。例如,13岁到15岁的孩子,角度如果为20度,有10%的可能进展;20度到29度,有40%进展可能;30度到59度,可能性达到60%;超过60度,则达到90%。(4) 弯曲的形状及部位:双个弯曲比单个弯曲进展的危险性更大,胸椎侧凸的进展危险性大于腰椎侧凸。5. 如何早期诊断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诊断得越早,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机会越多,早期发现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并进行正确治疗可防止出现严重得继发症状。但早期轻度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往往被衣服所遮盖,首次就诊时最常见的情况是侧凸已经进展到40度左右,被家长、同学或自己偶然发现。此时往往已经丧失了非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强烈推荐对学龄儿童进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筛查,学校老师或健康检查医师经过简单培训后,进行弯腰试验等检查,并借助一定的仪器如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计、云纹照相仪等,可以发现10-20度左右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虽然学龄期的筛查并不能降低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但能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重度侧凸病人的数量。这一措施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实行,近年来,其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量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欠缺的。对每个学龄儿童的家长而言,无论学校是否进行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筛查,都应该更多地关注您的孩子,不能等待学校、医生去发现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体征。观察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对称是诊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关键,您应利用孩子洗澡等裸露身体的机会从身体前面和后面观察,如发现下列征象,应警惕是否患有脊柱侧凸(脊柱侧弯):(1) 一侧髋部比一侧高,腰部不对称,弯曲的凹面看起来比凸面高;(2) 一侧肩膀比另一侧明显突出或“增大”,通常右侧肩高较为多见;(3) 领口不平,一侧肩部比另一侧高;(4) 女孩双乳发育不均等,左侧的乳房往往较大。但正常女性有30%存在两侧乳房不对称的情况,应加以区别。虽然出现以上不对称情况并不一定意味着脊柱侧凸(脊柱侧弯),但如发现以上任何一种不对称,应至医院骨科就诊,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如x线检查等)。需要注意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弯)具有家族遗传性和聚集性,因此如果家族中曾有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病人,家长更要高度警惕孩子患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可能。6. 怎么治疗脊柱侧弯?发生脊柱侧弯并不一定意味着手术治疗,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病人因为侧弯角度很小且稳定无需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支具等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或延迟手术时间。脊柱侧弯的治疗方式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唯一公认有效的手段是支具治疗。其他非手术治疗如脊柱按摩疗法、电刺激疗法、水浴疗法等疗效不确切。体操锻炼虽无法阻止侧弯的发展,但在治疗肌肉疲劳及继发疼痛方面有较大价值。对进行支具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体操锻炼,因为支具治疗可引起后背肌肉僵硬和萎缩,体操锻炼可改善全身肌肉的紧张性并有助于保持患者的柔韧性和力量。采取何种治疗方案取决于很多因素,目前一般认为:(1)侧弯角度小于20度,无明显进展,通常无需治疗。对有生长发育潜能的孩子应定期随访。侧弯角度在40-50度以下的成人患者,如果没有伴随症状,也无需治疗,根据角度的大小和骨骼成熟度定期随访。(2)侧弯角度在20度-40度之间,且有生长潜能存在的患儿应进行支具治疗。特别是Risser征(注:Risser征是评价患者骨成熟度的指标,共分为5度)小于2度和月经未开始的病人,如初诊时cobb角已达30度,支具治疗应立即开始,对cobb角在20~30度的病人,如果证明有5度的进展,也应支具治疗。(3)侧弯角度在40度以上,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进展,外观畸形明显,躯干失平衡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家里有一个平面体重秤,用腿放在上面,从5kg开始,体会该重量,用双拐每次负重至少半小时,每天3次,每3天增加5kg,如果负重超过体重一半后,可用单拐负重,至体重全部,可试行去拐负重,期间若出现疼痛,就不要再增加。
大多数人群对于肩关节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的认识都是可能患了肩周炎,没什么大问题,用不着去医院,贴贴膏药自己坚持锻炼锻炼就好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肩关节长期疼痛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肩周炎,实际诊断是肩袖损伤。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在肩袖损伤的情况下坚持锻炼只会让破裂的肩袖继续撕裂,加重病情。阿土伯这里对什么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行科普,希望能够纠正对肩部疼痛的一些错误认识!肩袖是人体的什么结构,在肩关节的什么部位呢?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些肌腱组织形成的一个包绕肱骨头的肌腱复合体,外形上看起来像袖子一样将肱骨头包绕起来,所以起名叫肩袖。肩袖的功能是在上臂外展过程中,将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紧,维持肱骨头和关节盂的正常支点,保证肩关节的稳定性。其中肩袖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是冈上肌,其次是冈下肌。为什么冈上肌、冈下肌容易产生损伤?1、肩袖内部的结构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细胞变性、坏死、钙盐沉积,纤维破裂等变化,40岁以下成人比较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2、血管造影证实,在冈上肌止于肱骨头的止点处1cm的区域存在明显的血管疏松区,称为肩袖撕裂危险区。3、解剖结构和机械应力分析,冈上肌在肱骨头的止点处承受了最大应力,容易产生损伤。4、冈上肌上方存在骨性结构肩峰,肩部外展上举时容易导致冈上肌与肩峰发生撞击,产生破裂。肩袖损伤的分类:部分断裂:肩袖关节面断裂、肩袖滑膜面断裂、肩袖组织内部平型破裂、肩袖组织内部纵型破裂完全断裂:小型断裂:断裂口小于1cm 中型断裂:断裂口1-3cm 大型断裂:断裂口3-5cm 特大断裂:断裂口大于5cm肩袖损伤的病因:1、外伤是青壮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2、血供不足引起的肩袖组织退行性变,老年患者常见的肩袖损伤原因。3、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中年患者长期肩部活动者容易损伤。肩袖损伤的典型症状:肩部出现疼痛,疼痛多位于肩顶部及前方,疼痛可向肩部外侧放射。肩袖完全断裂的患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肩部活动明显受限,上举和外展尤甚,在辅助下上举后无法维持上举动作。肩袖部分断裂的患者:通常肩部仍可活动,但活动范围减少及力量减退;夜间出现疼痛加重,不能卧向患侧。肩袖损伤的体检:空罐试验(Jobe test)落臂试验(Drop Arm Test)冈下肌试验(抵抗内旋试验)肩袖损伤的辅助检查:金标准:肩关节磁共振肩袖损伤的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肩袖部分断裂,受伤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患者年龄较大对肩关节要求不高或无法耐受手术者,也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肩袖完全断裂需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肩关节镜手术。肩关节镜手术破裂的肩袖(肩关节镜下视野)修复完成的肩袖(肩关节镜下视野)肩关节镜手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与传统开放修复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手术中视肩袖完全断裂的程度,可以采取直接缝合、带线锚钉等方法修补肩袖。本文转载自《医学界骨科频道》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常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的感觉。如果患者感到外周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即头晕伴有平衡觉障碍或空间觉定向障碍时,称为眩晕。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头晕常见于以下五种类型:1、脑源性头晕。见于脑动脉硬化(如基底动脉硬化)或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者压迫椎动脉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由此导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其临床特点是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三大症状,还有顶枕部头痛、轻瘫、言语障碍情绪易激动等表现,一般病情缓慢发展,此类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出现或加重。2、血管抑制性头晕。常因情绪紧张、疼痛、恐惧、出血、天气闷热、疲劳、失眠等而促发。患者常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耳石症和美尼尔综合症。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石脱落后在内耳内流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美尼尔综合症是膜迷路积水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眩晕、耳聋、耳鸣及耳内闷胀感。4、体位性低血压性头晕。诊断标准是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等。5、心源性头晕。常见于急性心源性脑供血不足综合征,这是心脏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导致的急性脑缺血,可表现头晕、眼花、胃部不适、晕厥等。这一类病因明确,临床症状也典型,不容易混淆。在临床中,经常有人拿着各种影像学资料来找我们看头晕,往往会说“自己颈椎有退变,左右转动或者屈伸头颈时容易出现头晕或者加重头晕,别的医生说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就过来看看了”。或者患者会说“我们那里的医生说我的一侧椎动脉变细了”。实际上,患者除了头晕,没有任何神经压迫症状,磁共振上也没有明显的压迫,可能颈椎生理曲度差一点。在临床中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事实上,35岁以上的人基本开始出现颈椎退行性病变(就是所谓的颈椎骨质增生,而这增生往往是比较轻微的,严重的话应该有脊髓压迫症状。)而且很多医生并没有认识到颈椎的椎弓脉左右粗细基本是不对称的,根据尸体解剖、血管造影和超声研究发现,左侧椎动脉直径大于右侧。而大部分医生对脊柱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就将这一类患者推到骨科来了。遇到这一类头晕的患者,我们怎么来诊治呢。 据报道,如果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病人,若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是最常见的病因,而50岁以下仅有一小部分是脑供血不足,若患者有抽烟、喝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年龄可以提前。脑供血不足的特点:多半为阵发性、一过性,一般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扩血管、活血化瘀输液或者平卧一段时间后缓解。这一类患者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如果头晕时间超过3个月,而按脑血管不足输液不能缓解,需要考虑其他因素。这部分患者转诊给神经内科诊治。 还有一部分是血管抑制性头晕,多见于体弱的年轻妇女。往往跟情绪、睡眠质量差、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类患者往往在调整睡眠、作息时间、心理辅导后能够改善,我们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做思想工作,简称“话疗”。如果患者出现了眩晕症状,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首先考虑的耳鼻喉科的疾病:耳石症和美尼尔综合症。要习惯性问问患者有没有房子在转动、耳鸣、听力下降。如果“有”,高度怀疑,转耳鼻喉科就诊,毕竟这也不是骨科的专业。剩下的患者其实比例已经很低了,我们还需要和体位性低血压性头晕相鉴别。按理说,照这个比例,到骨科门诊看头晕的患者应该是非常低的,但事实上,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初步估计可能有15%-20%的比例,网上咨询的比例可能还要更高。这部分以女性病人居多,主要症状是头晕伴有旋转感,偶然有恶心和呕吐现象,而双上肢却没有明显的麻木和疼痛现象,行走也是正常的,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感到颈部发紧。而中老年人的颈椎往往有退变,容易使临床医师和患者首先考虑是颈椎病引起的。目前出现头晕症状越来越年轻化,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现在“久坐”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工作姿势,特别是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热衷于上网、打游戏等,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坐车走路都不忘记玩手机,长期低头保持同一种姿势,肌肉僵持、疲劳引发颈椎疼痛。对这一类患者,我们首先建议他调整工作习惯、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低头姿势,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也可以做做理疗。如果已经出现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建议患者睡觉时候在脖子下面垫小圆枕或者市场上卖的记忆枕,来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如果患者主诉症状重,我们也可以给她扩血管、活血化瘀、脱水等输液对症治疗。
双手正压颈屈伸法双手十指交叉,按在脑后,双手用力压头部,使其向前下方屈曲,颈部则用力顶住对抗,不让其轻易下压,但逐渐被压到颈部触及锁骨柄。然后颈部用力把头向上抬起,而两手则用力压住头部,不让其轻易抬起,但逐渐抬到原位。循序渐进,一般每次做15-20个,每天坚持练习1-2次。锻炼时的注意事项1.颈背部肌肉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如锻炼后次日感到颈背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2.锻炼时不要突然用力过猛,这是一种静力性的训练,只需要缓缓用力就可以了;3.颈椎术后的患者进行颈部肌肉锻炼,一般建议在术后4周左右开始进行,因为4周左右颈项部的肌肉、手术的创面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愈合。4.总的原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为止!忠告:锻炼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避免颈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屈曲状态,坐、站都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工作一个小时应起来活动一下筋骨!不当的姿势将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丢失,为颈椎病的发生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