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腿没劲,需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糖尿病人腿没劲,可能是如下情况,需对症处理:(1)疲乏无力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故高危人群定期检查血糖很重要,如血糖调节代谢出现异常,需尽早治疗。(2)血糖反复波动造成乏力:由于尿糖增加,身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不能得到足够能源,或者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只能动用肌肉和脂肪,造成肌肉消耗、体重减少;多尿造成钾的丢失,低血钾可造成疲乏无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使支配肌肉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造成乏力。因此,血糖反复波动说明糖尿病控制不达标,需引起重视。(3)长期吃二甲双胍也会引起腿没劲: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的下降,B12可帮助身体携带氧气到各个器官,缺氧可导致肌肉无力,感到腿没劲。此外,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使血红蛋白减少,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定期检查,如有贫血、维生素B12下降等情况,可及时补充,改善症状。(4)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会出现下肢乏力,故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检查很重要,减少和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戒烟、肢体锻炼、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
秋葵是糖尿病饮食治疗中比较适合的一种食物,对降糖有辅助作用。 秋葵,又名羊角豆、六角豆、咖啡黄葵等,同洋葱、苦瓜等蔬菜一样,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及果胶,可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对辅助血糖控制平稳有一定价值。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可建议患者常吃这些蔬菜。秋葵黏液中的水溶性果胶能促进肠的蠕动,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防止生成过多的胆固醇。此外,秋葵还含有钾、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能稳定血压,防止脂质被氧化。从营养学上来看,秋葵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较高。但是,仅用作食疗辅助,并不具有药效,过量食用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目前尚无规范的研究证明食用秋葵的量与降血糖的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个体差异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桥本甲状腺炎也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炎症。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是由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大量本不应该在甲状腺中的淋巴细胞进入甲状腺组织,对甲状腺组织产生破坏。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高发年龄在30-50岁,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碘摄入量增加是影响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可以促进隐性的患者发展为临床甲减。另外,硒缺乏、精神压力过大、吸烟、感染等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大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甲状腺抗体(特别是TPOAb、TgAb)升高。少部分患者因甲状腺肿大出现脖子肿大,颈部不适,吞咽有哽咽感或者呼吸不畅等症状。可以分为一过性甲亢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甲减期3个阶段。在临床中,只要具有典型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中青年女性,甲状腺轻度肿大,质地韧),血清TPOAb、TgAb阳性即可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无异常,同时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每6-12月复查甲状腺功能。而对于甲功异常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将甲功维持在正常范围。
甲状腺化验单分为甲功三项、五项和七项。 甲功七项 :指的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功三项 :指的是TSH、FT3、FT4,常用于体检、初筛甲状腺疾病。甲功五项 :指的是TSH、FT3、FT4、TT3、TT4。已经确诊甲功有异常并在服药的患者,复查时最好查甲功五项。游离T4是发挥甲状腺功能的最主要激素,它的异常往往与甲亢或甲减直接相关。根据FT3和FT4结果是高还是低,可以直接判断甲亢还是甲减。TSH往往与FT3和FT4相反,即FT3/FT4越高,TSH越低。TSH是预示甲状腺功能的标志,TSH低,提示即将发生甲亢;反之则发生甲减。甲状腺球蛋白是反映甲状腺合成功能和甲状腺量的指标,良性疾病没有特别意义。甲状腺抗体(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疾病严重程度没有关联。
会影响胎儿。 “碘药水”即碘131治疗,碘131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甲状腺,导致胎儿甲状腺破坏,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及甲减,故孕妇甲亢禁用碘131治疗。甲亢和甲减都会影响妊娠,对于怀孕之前的甲亢患者,为避免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影响,建议怀孕前进行碘治疗或外科治疗,使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碘131治疗后甲亢并不能立马好转,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有些甲亢病人在碘131治疗后的数月内会出现甲减,需补充左甲状腺素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好转,故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至少需要在碘治疗结束6个月后再考虑怀孕。此外,对于坚持选择药物治疗的患者,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母亲和胎儿都有风险,而甲巯咪唑致畸风险更高,所以建议计划妊娠前停用甲巯咪唑,改换丙硫氧嘧啶? 妊娠早期优先选用丙硫氧嘧啶。
研究表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同卵双生子中1型糖尿病的同病率是30%-40%,而同卵双生子中2型糖尿病的同病率接近100%,提示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严格来说,糖尿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发病与否并不完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与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营养过剩、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也有很大关系。糖尿病患者遗传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给后代糖尿病的易感性,即其后代天生比别人容易患糖尿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来自某个基因,而是受到多个基因影响,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少吃、多运动、控制体重等,完全可以做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即环境因素干预。
泌乳素垂体瘤早期发现和积极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生存。 根据泌乳素瘤病情不同,预后差异也不同,绝大多数垂体瘤是良性的,不会影响正常寿命。泌乳素垂体瘤典型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不育、高泌乳素血症及垂体占位病变,有临床症状的大多不会长成大腺瘤。这种情况下,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可能完全治愈,不影响正常寿命。需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后可能引起颅内感染、垂体功能减退、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放射治疗可能出现下丘脑功能不全、腺垂体功能减退、视觉系统损害、脑血管意外、脑坏死、继发性脑部恶性或良性肿瘤等并发症,影响预后生存。另外,部分腺瘤具有侵袭性,生长较快,如果发生瘤内出血,会出现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恶心、呕吐、突发剧烈头痛、视力下降等神经压迫症状,甚至昏迷和眼球突出等,病情危急,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根据病情的不同来决定治疗方式,而不是一定要马上手术。 如果是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治疗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有经额颞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如果是泌乳型垂体瘤,首选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见的有溴隐亭、卡麦角林。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可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大部分患者的激素水平可以得到缓解,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发。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3-6个月效果欠佳者;2.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3.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压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催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或经药物治疗3 -12 个月后,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肿瘤体积仍没有变化,需考虑垂体无功能腺瘤可能;4.垂体大腺瘤伴囊变,药物治疗无法缩小肿瘤体积;5.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引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者;6.带瘤生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7.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
首选手术治疗,术前可辅以药物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瘤在垂体瘤中占2%,有2/3具有鞍上浸润或侵袭性生长的特点,约28%患者为垂体混合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首选手术治疗,单纯手术治疗的治愈率、缓解率以及无改变率各占1/3。下列情况采用垂体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当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未能完全切除时;术后影像学虽未见肿瘤残留,但甲状腺激素水平仍然高于正常者、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的患者。术前可短期使用抗甲状腺药物,降低内源性甲状腺素的合成,改善甲状腺毒症。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如奥曲肽是目前治疗TSH瘤较有效的药物,可使肿瘤纤维化,垂体肿瘤出现坏死、软化,与周围组织结构出现明显边界,故常用于垂体手术前。
更年期保健对身心健康颇为重要,包括: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整洁,平衡膳食,定期体检等。 女性进入更年期,就应该重视更年期保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充足合理的睡眠对于更年期十分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使身心自然、轻松、舒适;为此,睡前不宜进食,不宜在睡前用脑、引起激动而导致失眠的行为,卧室灯光不宜过亮,营造良好的睡眠气氛。(2)保持整洁、舒适、大方的居住场所,可以培养一些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养些花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更年期,消除无谓的恐惧与忧虑。(3)平衡膳食,饮食保健。一日三餐中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为保证无机盐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充足,应注意选用粗粮、薯类、乳类、蛋类、瘦肉类、海产品等食物,特别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更是每天不可不吃的天然保健食品。妇女绝经后,每天需摄入钙800毫克才能维持体钙,但是要预防及治疗本病每天需摄入钙1500毫克。含钙的食物主要有牛奶、瘦肉、鱼及绿叶蔬菜等。(4)定期体检。可每年普查1次,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