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率在大中城市中已升至第二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家属患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属患癌了,自己患癌的风险是不是也会增大?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和随访?现在就让我们一一为您解答。1大肠癌为什么会呈现家族聚集性?原因一家庭成员之间多生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或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蛋白饮食、喜烟酒等。原因二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近亲中有人患结直肠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更多亲属患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2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分类和特点遗传性结直肠癌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5%。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FAP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仅占结直肠癌的1%,由APC基因和(或)MUTYH的胚系突变所致,其特征为大肠内多发的(10个至数千个)腺瘤样息肉,伴有胃和十二指肠、表皮样囊肿、硬纤维瘤等肠外表现。FAP的自然病程约10~20年,息肉形成常在10几岁至20岁左右,25岁时腺瘤的恶变率为9.4%,30岁时为50%,而60岁时几乎达到100%,发病比散发的肠癌要早20年。HNPCCHNPCC又称林奇(Lynch)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3%,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所致,常见的5个MMR基因包括MLH1、MSH2、MSH6、PMS1和PMS2,其中MLH1和MSH2突变占检出胚系突变的80%~90%。HNPCC患者有较高的患结直肠癌和其他肠外恶性肿瘤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HNPCC患者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为50%~80%,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以近端结肠为主,并具有多原发特性,预后好于散发病例;女性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约为20%~60%。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遗传性结直肠癌?FAP的筛查当家族中有亲属发现有结直肠多发肉,且数量大于10枚时,应考虑FAP的可能。此时,可前往医院行APC和(或)MUTYH的胚系基因测序,并对家族中无症状的存在遗传风险的亲属进行胚系基因测序。HNPCC的筛查家族中至少有2例组织学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的2例为父母或子女或通报兄弟姐妹的关系,并且符合一下任何1条:至少1例为多原发大肠癌患者(包括腺瘤);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家族中至少1例患者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等);可前往医院进行MMR胚系突变检测,及早发现并密切随访。4得知自己患遗传性结直肠癌应该做什么?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应注意观察有无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的改变,观察是否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脓血便以及腹痛、腹胀或肠梗阻等表现。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到医院进行大便潜血试验(FOBT)、血清癌胚抗原(CEA)、肛门指诊及肠镜检查等。FAP患者的监测患FAP的APC突变携带者应该从10~11岁开始,每年定期复查肠镜,直至40岁,如果在此期间未发现息肉,可改为3~5年进行1次筛查。大多数15~25岁患者可考虑接受手术治疗,以尽早预防腺瘤恶变,根据年龄及直肠腺瘤的数目及受累程度,决定是否保留直肠。HNPCC患者的监测而对于确定为HNPCC但尚未发生结直肠癌的患者应该从20~25岁开始,或较家庭成员中最早患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提早5年开始,筛查时间间隔为1~2年。对于>40岁的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切除检查中发现的腺瘤,可有效的预防结直肠癌。对于已经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建议进行全结肠切除术并回肠直肠吻合。女性患者应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大于35岁或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可行预防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近年来有临床试验显示,持续2年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HNPCC相关癌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舒林酸、塞来昔布)可延缓FAP人群息肉病的发生。
广州张伯退休后不久,发现解大便不太顺利,有时还有点血,没当回事,偶尔自己去买点药吃,过几天好一点,但总是没完全好。和几个老友聊起这事,几个老友说,没事,就是痔疮。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朱小龙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朱小龙没事,就是痔疮而已但是,过了几个月还是没好转,并且,出血次数慢慢多了起来,张伯感觉不对头,就和儿子说起来,儿子一听,赶紧催促张伯到市一检查。张伯来到消化内科门诊,门诊主任检查后建议张伯赶紧做肠镜检查。3天后,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一个肿瘤,后来化验结果是肠癌,幸亏发现得早,及时手术治疗,张伯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为什么张伯会检查出大肠癌?大肠癌有什么症状?一、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确诊!广州发病高于全国!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2018年诊断大肠癌521,490人,平均每天1429人诊断为大肠癌,142924=59.54,也就是说,每小时诊断59.5人,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人诊断为大肠癌。我国目前绝大部分(80-90%)大肠癌诊断时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肠癌治疗效果明显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费高,广州市大肠癌发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很多。二、大肠癌是怎么来的?绝大多数大肠癌是由息肉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一般需经历以下演变过程:正常肠道粘膜小息肉大息肉异型增生癌转移癌,发展过程缓慢,需几年甚至有10年。实际上,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是防治大肠癌的最佳措施。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便血、腹痛、包块...这些症状警惕大肠癌大肠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忽视。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最多见的有以下几方面表现:1、肠道刺激症状,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门坠胀,腹部隐痛等。2、便血:多数间歇出现,有时为粘液血便,有时暗红血便。3、腹痛、腹胀,大便不容易排除等肠梗阻表现,多为大肠癌晚期表现。4、在腹部摸到包块,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5、出现乏力、贫血、消瘦等症状。因此,对于居民有上述不适者,建议到医院就诊,完成大便潜血、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四、这五类人注意,患大肠癌风险大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有大肠癌史的;本人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包括大肠癌及其他癌症);符合下列几项中任意2项者:①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②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的便秘);③黏液血便;④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⑤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大肠癌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中有人患大肠癌,其本人得大肠癌的风险会高很多,并且得大肠癌的年龄也要年轻很多。所以,对于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得大肠癌的街坊,更应该警惕,应早点筛查。五、大肠癌筛查最佳方法:肠镜检查大肠癌分为早期、中晚期、晚期:及时筛查、尽早治疗早期大肠癌,可以通过微创治疗,甚至在肠镜下都可以把肿瘤全部切除;而晚期的大肠癌,很多情况下需要开腹手术,切除一大段肠子,有转移的还需要切除转移部位的肿瘤,创伤大,费用高。手术后还需要化疗等。有些中晚期直肠癌,需要切除肛门,在腹部背个屎袋子(人工肛门),生活质量很差。晚期大肠癌,连手术治疗的机会都没有了,那生活质量会更差。因此,早期参加大肠癌筛查非常关键。大肠癌筛查最佳方法:肠镜检查冯志强介绍,大肠癌筛查最好的办法还是肠镜检查,许多居民害怕结肠镜检查,其实这点不用太担心。现在内镜技术要比10年前提高了很多,内镜的质量也好很多,常规普通内镜检查,会有一些腹胀和轻微腹痛的不舒适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居民还是能忍受的。对于害怕肠镜疼痛,可以有无痛内镜检查等。息肉内镜切除治疗对于息肉等癌前病变,如果能在息肉发展、变化成癌,或即使变成早期癌,都可以通过肠镜进行微创治疗。早期肠癌内镜治疗六、重中之重!怎样预防大肠癌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民众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例如体力活动减少,夜生活过多,熬夜,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超重等因素。别慌!从此刻开始认真做到下面三点疾病离我们远点!1.改善饮食结构,多吃菜!改善饮食结构,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有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可溶性植物纤维素能够吸纳较多水分,软化大便和增加大便体积,刺激直肠,更容易排便,从而减少毒素在体内聚集。另外,蔬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胡萝卜素和叶酸等有益成分,可以预防大肠癌。因此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减少大肠癌发病机会。2.少吃肉类食物脂肪等肉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来源于动物的饱和脂肪与大肠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动物脂肪在油煎、炸、烤及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3.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适当的体力运动、适当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戒烟、戒酒等都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科学合理的饮食、早期积极参与大肠癌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佳措施。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朱小龙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朱小龙HAOYISHENG导语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数据表明,消化系统癌瘤中,大肠癌居第一位,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及台湾,大肠癌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因此,大肠癌的预防刻不容缓!长期坐位工作的年轻人尤其要重视。今天我们就简单谈谈肠癌的早期症状及预防,以期对您会有所帮助。一、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1、腹胀、腹痛。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甚或表现为无规律的绞痛。2、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大约只有约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此时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3、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随着肿瘤扩散浸润加重,肿瘤表面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尤以贫血、消瘦为著。4、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5、腹部肿块腹部出现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或者是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结的肿块。肿瘤本身的肿块的形态会比较规则,轮廓较为清楚。如果是结合的肿块,它的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有的可随肠管的活动而活动。二、结肠癌的高危因素1.得过癌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2.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3.各种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4.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5.长期饮酒、烧烤、腌渍、熏制食品,过多摄入红肉类、高脂肪类;6.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者。三、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说到底是吃出来的癌症,“三高一低”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所谓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纤维过低。除了下面要说的食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很重要的两条是:一是及时筛查结肠镜,普通人群,50岁前做一次肠镜;高危人群,45岁前(有专家认为35岁更合适)做个肠镜。二是戒烟戒酒。1 .饮食要定时适量肠癌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晚餐不宜吃得过晚和过饱。因为晚餐吃得过晚和过饱,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在肠道累积,大大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2 .补充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有可能诱发结肠癌。维生素E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对人体各方面都有着益处。预防肠癌,可多吃核桃、海产品、奶制品等等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3 .积极运动和减肥肥胖和缺乏运动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而二者又是互为因果的。所以,运动至关重要,尤其是白领一族。长期坐位工作而缺乏运动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适量运动对于预防肠癌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运动可以平衡日常饮食摄入,同时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利于排泄,降低了有害物质在肠道中的积累,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4.多吃富含维生素D与钙的食物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饮食中掇入150国际单位以上维生素D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只是摄入少量维生素D者的一半,而每天摄入钙大约在1200毫克以上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只相当于每天摄入少于625毫克钙的四分之一。所以钙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危险呈负相关,而维生素 D有潜在的抗癌作用。由于钙对脂类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结合肠道中的长链脂肪酸和次级胆酸,减少脂质对细胞的损伤,防止肠上皮细胞的突变。因此具有拮抗高脂饮食对结肠癌的促发作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豆类、绿色蔬菜、芝麻酱、海带、发菜等。5.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叶酸也就是维生素B9,研究发现,增加日常饮食中的叶酸摄入量,提高血清叶酸水平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相对于选端结肠和直肠肿瘤,增加叶酸摄入量对降低近端结肠肿瘤发生率的作用要更显著。建议成人每天补充叶酸400微克左右。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6.多食富含硒的食物硒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食物中含硒量高和血硒水平较高的地区,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等的患病率很低。曾有学者在一项硒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中发现,每天补充硒200微克,可以使结肠癌的发生率降低58%。此外,血硒浓度较高者很少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肿瘤。硒是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该酶具有抗过氧化的功能,防止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不受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的破坏,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富含硒的食物有海产品、动物肝肾、肉类以及富硒土壤中生长的谷物、坚果等。7.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专家通过分析饮食结构后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结肠肿瘤的发生率呈负相关,每天摄人35克以上的纤维素,可使结肠癌的发生率降低40%。进一步研究发现,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可使大便量减少,肠道运动减慢,因此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增高,致癌物与肠道壁黏膜作用的时间延长,就容易发生结肠肿瘤。此外,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全谷物、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8.少吃高脂食物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同时,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9.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家族中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比如西兰花所含的维生素C比橘子所含的维生素C多,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也很多。此外,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各种强效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我们消除污染,加快自身的排毒过程。它们还含有被称为硫配糖体的天然化学物质,能排除各种毒素,包括致癌物质。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吃三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将患结肠癌的风险性降低60%。所以,要增强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排毒能力,一周至少吃3次“十花菜”。10.高钙食品补钙不仅能改善骨质疏松,还能预防肠癌发生。此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结肠癌、直肠癌高危人群调查发现,有意识通过膳食补钙2~3个月,肠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降低肠癌发生。 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控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而且,每天从饮食中摄取超过412毫克钙质,从补钙产品中摄取至少800毫克钙质的女性,患肠癌风险降低46%。11.阿司匹林迄今为止发表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阿司匹林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去年,美国将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一线用药,推荐剂量75-100mmg/天,建议人群为55岁以上,且服用3-5年才会获得收益。12.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有结直肠癌或腺瘤的个人或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相关阅读关于结直肠癌,这是一篇最全面的科普!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结直肠肿瘤高发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从目前临床治疗上的情况看,城市的大肠癌的发病率第2-3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而且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有的专家曾预言:结直肠癌有望取代肺癌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大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大肠癌防治形势很严峻,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一、结直肠癌的预防及高危人群目前医学及卫生事业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对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如:第一:从病因上,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从病因尚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第二: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果我们能早期把这些癌前病变处理,治愈,他们就不会发展称为大肠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积极防治大肠息肉、溃疡性大肠炎;对多发性息肉、腺瘤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第三:高危人群,积极健康检查,哪些是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高危人群呢?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本人患过大肠腺瘤;本人患过溃疡型结肠炎;本人患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妇科、乳腺);直系亲属中有2人以上,或一个
体检季,不少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别担心,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依赖外科医生触诊,一般只能发现1cm以上的结节。近年来,很多单位将甲状腺超声检查纳入每年常规体检必检项目,超声检查对发现甲状腺结节十分敏锐,甚至0.2cm的结节都无处遁形。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后该怎么办?NO.01什么是甲状腺结节?>>>>>>>>>>当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出现团块样表现,会形成甲状腺结节。有些结节内部是实体组织,有些结节内部充盈着液体。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没有症状,很多都是体检发现的。常见的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以增生、囊肿、腺瘤、炎症和肿瘤为主。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结节包括: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腺瘤等)、甲状腺囊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恶性结节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极少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可因结核或梅毒等疾病引起。NO.02为什么会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主要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自身免疫性因素、遗传因素、食物中的碘缺乏或高碘饮食、环境污染(包括环境中辐射强度的增加)、体内一些酶的缺乏、压力过大及长期焦虑或抑郁、机体代谢异常都可以导致甲状腺结节。建议如果有以下情况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③甲状腺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加德纳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NO.03甲状腺结节都是癌吗?>>>>>>>>>>一旦确诊甲状腺结节,我们普通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这个结节是不是癌。事实上,尽管临床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很高,但是只有5%的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也是首选的是甲状腺超声检查。很多病人也是因为超声检查发现了结节,再进一步做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的。NO.04甲状腺超声报告怎么看?>>>>>>>>>>结节的大小并不是判断良恶性的标准,主要还是结合超声检查报告中的描述,若包含以下几点,提示恶性的可能性就比较大:①微小钙化(砂砾状钙化、针尖样或簇状分布的钙化等);②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微分叶);③纵横比>1;④实质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结节;⑤结节内或周边血流丰富(TSH正常情况下);⑥有颈部淋巴结异常等。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描述不太容易判断结节的性质,如果超声报告上同时打有TI-RADS分类,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分类判断结节的性质。TI-RADS分类(见下表)按0~6类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如果分级在4类以上,说明恶性可能性大,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NO.05除了超声还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甲状腺结节后均推荐检查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激素包括T3、T4、FT3、FT4以及TSH的测定。其中TSH检测最为重要,如果TSH水平降低,则恶性结节的可能性也较低。甲状腺自身抗体包括TgAb、TPOAb和TRAb等,这些抗体的出现往往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则包括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T)和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意味甲状腺结节一定是恶性的,但可以帮助医生综合分析病情。此外,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精确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也就是医生常说的“金标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建议考虑FNAB:①结节直径>1cm;②具有恶性超声征象;③伴颈部淋巴结可疑恶性征象;④童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⑤有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或家族史;⑥降钙素>100ng/L。经FNAB仍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对穿刺标本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最常用的是BRAF突变),有助于提高诊断率。NO.06良性甲状腺结节多久复查一次?>>>>>>>>>>良性甲状腺结节一般应每隔6~12个月复查一次,若有恶变倾向的可能,复查间隔时间更短,需听从医生建议。如果医生告知您甲状腺结节良性可能大,只需要保持随访复查即可,不需要过度紧张。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良性结节虽然不会自行消退,但是恶变的几率非常小,进行随访是因为可能会有新的结节产生。NO.07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得了甲状腺结节,重点是排除甲状腺癌。如果确诊甲状腺癌,一般建议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其生长速度慢,不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只要及时手术,一般不会威胁生命。如果考虑是良性结节,做好随访复查即可,不推荐因未来存在一点点的恶变可能,就提前手术治疗。但是,对于以下情况,即使是良性,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①结节较大,出现与结节明显相关的压迫症状;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且内科治疗无效者;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④结节持续增长、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
有人因对肠镜心存恐惧而拒绝接受检查,有人因为过程中各种尴尬而抵触检查,总之不少人因为对肠镜检查不了解而放弃,这里教你几招,让你可以优雅从容地做一次肠镜检查。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朱小龙1.肠镜检查前的心理准备2. 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3. 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4. 肠镜检查的过程以及检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肠镜检查前的心理准备要排除对肠镜检查的恐惧,我们就要先了解肠镜检查是怎么一回事。结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仪器,直径大约1cm,结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大肠,头端的摄像头可让医生观察肠道内部情况。肠镜检查确实会有一些不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疼痛主要来源于肠镜在肠道里扭曲导致肠道痉挛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疼痛。腹胀为了更好地暴露视野、方便操作,肠镜检查时会向肠道里打气,让肠道膨胀,这会造成腹胀甚至腹痛。异物感这恐怕是很难回避的,毕竟是有异物进入体内,想想都觉得不舒服。另外,还有肠道准备时的腹泻、检查前换裤子时的害羞……这些都会让被检查者对肠镜检查心生抵触。其实,在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虽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但是只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就能顺利完成肠镜检查,总的来说,越放松,检查过程越顺畅、舒适。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检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多籽的食物以及奶制品。假如是上午检查,检查当天早晨禁食,在内镜检查前4~6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2~3L,2小时内服完;如果是下午检查,中午仍需禁食,没有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麻醉下肠镜则应按照麻醉师的要求严格禁食、禁水。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最核心的环节,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息肉检出率有直接关系。所谓“肠道准备不充分”,就是指肠道内仍然有较多粪渣残留,这会影响肠镜检查的视野,导致结肠病变、息肉等的漏检率升高,可谓是“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已经失败了一半”。初次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建议1年内再次复查肠镜,可见充分的、符合标准的肠道准备是多么重要。肠道准备的方法很多,每个医院都不一样,应按医嘱进行。通常来说,检查前两三天饮食宜清淡,检查前1~2天不吃多籽食物,如西瓜、西红柿、猕猴桃等,以免排不干净影响肠镜检查。如果有长期便秘、糖尿病,不吃多渣食物的时间则应适当延长。检查过程中一般待医护人员安排后,被检查者需要换上肠镜检查专用裤子,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摆好适合检查的体位,一般会让被检查者左侧卧躺,双膝弯曲位于胸前。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放松,遇到不适就尽量深呼吸,用均匀的呼吸放松自己。一般在肠镜刚进入直肠和镜子过弯时会有明显的不适感。此时被检查者越放松,越有利于检查进行,一定不要自己先紧张起来,如果你紧张,你的肠子也会跟着紧张痉挛,不由自主地用劲与医生的操作对抗,使得检查更困难、更难受。检查结束后部分被检查者在检查完毕后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对此不必过于紧张。很多有经验的护士总是安慰被检查者“多大点事,放个屁就好了”,既讲了实话,又活跃了气氛。很多被检查者也的确是在放屁之后就没那么不舒服了,当然也可以轻柔地按摩腹部、慢慢走动,促进肠道蠕动排气。肠镜检查之后,不建议被检查者马上进食,待结肠内气体排出,腹胀消失后进易消化流食,可缓解腹胀。若有麻醉,被检查者在检查结束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更稳妥。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息肉摘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带血现象,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如出血较多或出现持续腹痛,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健康提示肠镜检查若有异常发现,则应治疗后遵医嘱复查,一般来说单发的、直径<1cm的腺瘤每3~5年复查一次,具体的复查周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另外,息肉切除后应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如低脂饮食,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比例等。对一般的体检患者,肠镜检查若没有阳性发现,则可每5~10年复查一次,期间若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脓血便等情况,则应及时就诊;有结肠息肉病史或大肠癌家族史者,建议每3~5年复查一次,或者遵医嘱复查。人卫
“菊花残,满地伤,花落人断肠……”杰伦这歌分明是唱给我们这群有痔人士听的。 每到痔疮犯了,我都会感觉马桶里开出了一颗仙人球。 天灾人祸,造化弄菊 我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了痔疮的? 那还是多年前的暑假,我和室友在一家星级酒店做暑期工。每天要一手抬起几十斤重的大床垫,另一只手把床单边缘塞进去整理好。本来力气就小的我,每次战斗完都汗流浃背,累得直不起腰来,室友笑我说是使出了吃奶的劲。 后来我才知道,当初是使出了拉屎的劲…… 暑假结束后,有一天我突然感觉菊部不舒服,排便的时候喷了一池子血。打电话问我妈,她说估计是我干活使劲太大了,痔疮犯了。因为不是太严重,我一直没当回事,这些年照样无辣不欢、作天作地。 图丨pixabay 你好,“肛裂”的有痔女青年 直到去年八月份,痔疮又一次犯了,疼痛感持续了两周。终于没那么疼了之后,某天大半夜下火车后男朋友给我接风,请我吃了一大碗酸,辣,粉。 第二天一觉醒来,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感受到了拉玻璃碴子的感觉。塞了栓剂也缓不过来,无论坐着还是躺着,菊花都生生地疼。我上网查了各种症状,怀疑自己除了痔疮,应该还肛裂了。 我挂了家附近某综合医院的号,一位50岁左右挂着专家标志的医生给我做了检查。开始指检的一刹那,菊花像被刀滚着一样,我疼得嗷嗷叫。医生说,“听你这样喊,我没法检查,毕竟我的心也是肉长的”。 指检终于结束,诊断是“混合痔+肛裂”,医生告诉我,如果考虑备孕,强烈建议下周手术。 当天晚上,我上网读了众多痔友的手术台血泪回忆录,他们无不把术后的疼痛感描述得让人心惊胆战,也有人说到了手术失败和并发症。我吓得彻夜失眠,后半夜感觉浑身发冷,测了体温才发现,我发高烧了。还好当天去医院时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 奔赴刑场的人, 没有几个是无辜的 我又在家硬撑了几天,疼痛并没有缓解,于是直奔一家比较出名的三甲医院,挂了某专家的特需号。我要听一听专家的金口玉言,没准会被宣判“无罪”呢。 结果专家大夫看过了我的菊花,语重心长地说:“还挺严重,你要备孕啊?那你这必须手术啊。” 最后一丝希望就此破灭。这一次,相伴多年的痔疮药也救不了我了。 进手术室前,我和旁边的姑娘交流病情打发时间:“我是吃了顿酸辣粉就突然爆发了。”“我是吃了顿巨辣的烤鱼进来的。”我心里感慨着,看来能来到这儿的人没有几个是无辜的。 上了手术台,全麻药物开始起效,我沉沉地睡了一觉。被医生叫醒后,我的菊花就开始生生地疼了,伴随着坠胀的感觉。被推回病房时,我已经歪着脑袋、咬着手指疼得哼哼唧唧了。护士边输液边安慰我说,这药里边有止疼的成分,一会就没这么疼了。 隔壁床做完肛周脓肿手术的姐姐听了,赶紧问护士:“我输的液里也有止疼成分吧?”护士瞅了一眼药瓶,平静地说了句没有。脓肿姐姐的疼痛程度瞬间升级,失望地嘟囔着。 我问一旁的护工大姐,这里有没有人疼哭过?大姐答,有啊,当然有。 图丨pixabay 不要在疼痛面前谈体面 住院部走廊里,男男女女都把病号服的上衣围在腰上打个结,像是穿了个病号裙一样,然后一扭一扭地去换药室门前排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隔着大老远都能听到换药室传出的哀嚎。 很多人手术当天晚上排尿都十分困难,护工大姐教我跪在床上用尿壶接,手机里放着流水声刺激排尿。那个晚上,我们屋三个手机里的流水声此起彼伏。 不得不说,人与人对疼痛的忍耐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和同屋的肛裂妹妹,每天在止疼药起效前后游走于地狱与天堂之间,堕落得三天都没有洗脸。而肛周脓肿姐姐坚持不吃一粒止疼药,每天睡前还会拍一张面膜在脸上,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姐姐说:“不敷面膜也是疼,敷了面膜也是疼,那我干嘛不敷呢?”俨然一副见过大世面、经历过风雨的大姐大模样。 术后第三天,我腹泻了七次,疼得天旋地转,夜里再次发烧。第四天早上醒来,我的病号服已经被汗湿透了。专家来查房的时候,我像看到了救星一样带着哭腔抓住他:“您看看我伤口是不是感染了?我太疼、太疼了。”大夫为我检查了一下伤口说,“没事呀,恢复得很好啊”。 出院时看了手术过程记录才知道,我一共长了5颗内痔、1颗3×1厘米的外痔,外加肛裂。看着这几个数字,我的一颗玻璃心又碎得七零八落。 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时,等待下一波手术的病人已经进来了。其中一个小姑娘用怜悯的眼神打量着我,而我也在心里默默地怜悯着她们。 资深社恐成了自来熟, 每天指着比惨过日子 回到家后的前两周是最难熬的,每天的心情完全取决于早上排便的疼痛程度。 在疼痛还没开始减轻时,男朋友一天夜里睡着后翻身时膝盖狠狠地怼到了我的屁股上,从此乖乖抱着被子去客厅打起了地铺(后来和痔友聊天时发现,手术后分房睡的情侣夫妻不在少数)。 那时候每天唯一的安慰就是看看病友群里、好友里有没有哪个比我更疼更惨的。群里一位痔友说,即使再怎么疼痛,只要知道这世上还有那么多和你一样疼的人,就没那么难以忍受了。为了方便交流病情,住院期间我广撒网加了好多痔友,并且给他们依次备注上序号: 痔友2号是最严重的的环形痔,据说菊花上有五个刀口,呈放射状,像一朵梅花。 痔友5号手术当天晚上拉肚子,伤口被撑开,又回去缝了两针。 痔友6号表示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回忆起因流血过多而靠姨妈巾度日的术前屈辱时光,此时再痛也值了。 曾经羞耻得难以启齿的问题,如今大家都在群里放开了讨论,从早到晚都有人不停地咨询群里的医生,生怕自己哪里恢复得不正常: “大夫,我的分泌物有点多啊,正常吗?” “大夫,大便干燥又出血了,有问题吗?” “大夫,疼痛难耐,止疼药还能继续吃吗?” 七尺男儿也曾靠姨妈巾度日丨pixabay 自律饮食,让菊花不再受伤 一直到术后第三周,我才明显感觉到痛感减轻了一些。 这个阶段,饮食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成为了我三十年人生里最自律的一段时间:早饭吃牛奶、麦片、煮鸡蛋、黄瓜汁;午饭、晚饭吃大量蔬菜和粗粮;上午、下午各吃一个火龙果;晚上再吃两个猕猴桃。 只要少吃一两蔬菜,我就会出现深深的负罪感和恐惧感,生怕一次便秘又回解放前。 到了复查的时候,痔友们也没少受罪,有人被剪掉肉芽,有人伤口假愈合又挨了一刀。我清楚记得,第一次复查时看到医生在戴手套,我吓得要从床上弹起来,大喊:“是要指检吗?指检吗?”医生没答话,直接把手指伸了进去,仿佛一根很粗的钢针在菊部狠狠地戳了一下又转了一圈。 还好我恢复得比较顺利,最后一次复查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问:“刚刚指检了吗?”医生笑着说:“检查过了,已经快好啦。” 如今,手术过去几个月了,当时一起住院的痔友们都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依然每天吃很多蔬菜水果,丝毫不敢懈怠。 一次群里有个姑娘说,“最近每天都在作死的边缘试探,时不时吃点微辣的火锅、炸鸡解解馋”。医生立刻回复:“哎呦,要不得哦,小心二进宫!”
患者自述 作为一个常年重口味的四川人,火锅、烧烤、串串是我挚爱的美食,即便第二天腹痛不已一泻千里我也毫无悔意,美名其曰“肠通无阻”。 直到2019年7月份,我开始隐隐感觉有些不对:菊花时不时地暗暗作祟,刺痛持续1~2小时,然后又恢复如常。下意识第一反应,我是不是得了痔疮?这下得忌口了,暂时对辣椒say goodbye。 以为是痔疮,自行用药 秉承着已婚妇女要放得开的原则,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脱了裤子往床上一趴,小手一挥呼唤队友近距离观察菊部症状。队友忍辱负重用手机拍了限制级特写,然后丢给我自行研究。 第一次观察自己的菊花,心情激动又复杂。只见它小巧端庄、文静绽放、脉络分明,并无任何异样。听闻痔疮有内痔外痔之分,难道我这是隐藏在深处的内痔,肉眼无法企及? 算了,那就试试被称之为神药的马某龙吧。一塞一抹,冰冰凉凉,症状似乎缓解了不少。于是第二天我又开开心心喝酒吃肉去了。殊不知,更大的痛苦还在前方。 一开始说是肛裂 2019年8月份的一个周一早上,我照例带薪拉屎后匆匆参加周会。领导在台上喋喋不休,我在台下如坐针毡、冷汗不止。恐怖的菊花恶魔又出现了,一阵阵刺痛从菊部蔓延到臀部深处。我整个人完全丧失了斗志,所有的意识都在与疼痛抗衡。 得马上去看医生了。我挣扎着向领导请假,火速打车前往医院。由于是临时就诊,我随机挂了一个有号的小医生。即便有心理准备,我还是哆哆嗦嗦地按照指示将裤子褪到膝盖处,像煮熟的大虾一样侧躺蜷缩着,等待被检查。 小医生说:“我要用肛门镜检查哦!” “啊!!!痛!!!”如同柚子被强行剥开,我忍不住叫出了声。 小医生捣鼓了一阵,说:“你这不是痔疮啊!你有肛裂,只能慢慢恢复。” 肛裂?这是什么病?我一脸问号。小医生也没有多做解释,写了一张单子让我去拿药,并嘱咐我每晚高锰酸钾兑水坐浴。 又说是肛周湿疹 回家后,用小医生的方子坚持了半个多月,期间还洗心革面清淡饮食,病情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还是感觉有异样,那不是一朵正常的菊花,但痛没有之前那么剧烈了,在能忍受的范围内。 我又放松了警惕,烤串炸物又悄悄端上了餐桌。一天夜里,菊部奇痒难忍,我控制不住地用手抓挠,明显感觉有黏糊糊的液体渗出。 那不是一朵正常的菊花。丨Pixabay 我再次踏入了医院的大门。这次是位和蔼可亲的医生,下手比较温柔,照例是肛门镜侵入检查。 完事儿后,医生总结:“你这不是痔疮也不是肛裂,是肛周湿疹啊!你高锰酸钾坐浴太久了,肛周皮肤细嫩受不了刺激才引发瘙痒。我给你开一只软膏,回去涂几天就好了。” 我连声道谢,十几元的软膏就能解决问题简直太棒了!但事实证明我还是低估了对手。用完软膏之后湿疹是好了,然而菊花的刺痛还是时不时存在。后来仔细回想,这位医生当时可能被我的症状蒙蔽了,病情发展到中间我确实出现了肛周湿疹,但她忽视了我描述的阵发性疼痛问题。 终于确诊了,是肛瘘! 大受打击的我每天一斤蔬菜、不沾辣椒、少油腻……曾经叱咤美食界的我如同受了戒的尼姑,然而没有用。10月份过完35岁生日以后,我再次痛到晕厥,并隐隐感觉有点发烧。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重新挂了一个号,继续寻医问药。 这次的医生看上去很干练。在认真听完我冗长繁琐的病情描述后,她先是眉头一锁,然后用肛门镜检查后初步判断:“可能是肛瘘,位置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你马上去做个肛门B超,确认瘘管位置。” 一脸懵逼的我,揣着检查单去做从未听说过的肛门B超。如果说肛门镜检查是徒手剥柚子那种强度,肛门B超就是古代撞城锤攻击城门的效果——一根约30厘米长、擀面杖那么粗的检查仪器直捅菊花深处乱搅一通。 生不如死的五分钟后,报告出来了:瘘管长5厘米,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重度疼痛。 我拿着检查结果回到医生办公室,她温柔地说:“找到你痛的根源了,就是这个瘘管。这个跟痔疮不一样,没法保守治疗,只能通过手术解决。” 各种肛肠疾病 我迷惑不解地问道:“医生,我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这个病因很复杂,根据你的经历,可能是长期腹泻导致的肛周反复感染。B超显示目前只是一个普通的中高位肛瘘,你得尽快决定手术时间,拖得久了有可能恶化成复杂性肛瘘,到时候手术更复杂且复发的几率更大!” 好吧,找到病因也算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约定好手术时候后,我反而坦然了不少,不料这时医生来了一句:“做完手术会更痛的……” 曾以为肉体疼痛的顶峰是顺产, 直到做了肛瘘手术 2019年12月12日,一个本该充满激情买买买的日子,我却爬上了手术台。第一次做全麻手术,姿势像顺产生娃时那么豪迈不羁。挂好静脉通道后,医生朝我嘴里塞了一根塑料管,然后我就不省人事了。 等听到耳边有人叫我名字时,手术已经完成了。我不能动弹,唯一的感觉就是菊部好像被塞入了一团什么东西,火辣辣的痛。队友找了个护工阿姨把我推回了病房,此后的几天我感觉像是进了监狱。 据我观察,肛肠科病房入住的病号主要有三类:一是入门级痔疮,二是进阶级肛瘘(就是我这种),三是地狱级肛周脓肿。大家的日常流程差不多,早上起床后尽量排便,然后排队换药,再打两个吊瓶。然而普普通通的排便环节,手术后简直让人万念俱焚。 普普通通的排便环节,手术后简直让人万念俱焚。 第一天,我哭着拉了一坨红烙铁。 第二天,我嚎叫着拉了一个仙人掌。 第三天,伤口拆线像用沾满辣椒的刀片反复割肉,然后又拉了一个天马流星锤。 第四天,我告诉队友,不要理我,我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每次上药,主治医生还要用力拽一拽挂线用的皮筋,说皮筋掉了才算真正进入恢复期。场景太过血腥,只能总结为“一扯一刮一坨纱,一药一塞一声妈”。 当然,肛肠科也有温馨的时刻。"今天你拉了吗?"是病友们晨间交谈的例行问候语,再比如排队换药时病友间也会亲切交谈—— "你是肛瘘还是痔疮?第几天了?还痛不痛?” "今天换药的医生手重不重?我刚听到有个大爷叫唤!" "纱布扯出来又塞进去,还要把腐肉刮了肉芽剪了,能不痛吗?!” "听说有个哥们昨天出院就跟朋友吃烧烤庆祝,今天又回来报道了……”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痔疮
一、混合痔的典型症状 1、痔核脱出 这是混合痔最主要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 2、便血 混合痔患者多有便血,常为大便时滴血或厕纸上带血,少数呈喷射状出血,可自行停止。 3、疼痛 混合痔患者当痔核脱出而嵌顿时,会出现疼痛剧烈。 4、瘙痒 混合痔患者肛门常有黏液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湿疹,从而出现瘙痒不适。 5、异物感 脱出痔核较大时,脱出的肿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患者可有异物感。 6、肛门坠胀感 当混合痔痔核进一步增大,肥大的痔核刺激直肠黏膜、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栓形成或合并感染炎症,均可刺激到齿状线附近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坠胀感。 7、环状混合痔 混合痔逐步发展,脱出痔核在肛周呈梅花状时,称为环状混合痔,又称“梅花痔”,常见于合并Ⅲ、Ⅳ度内痔的混合痔。 8、伴随症状 混合痔患者如长期便血,可伴随发生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的相关症状 二、混合痔的手术治疗 混合痔手术后恢复时间和你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如果你的混合痔不严重,那么做较小的手术治疗,恢复时间也就较快,一般5-7天左右可能就恢复了;如果你的病情较严重,需要切开缝合,那么恢复时间就要四周或者更长的时间。
直播时间:2022年04月10日19:50主讲人:朱小龙主治医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直播时间:2022年02月24日21:00主讲人:朱小龙主治医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