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患者垂体瘤合并卒中出血,瘤内信号不均匀,右侧可见肿瘤侵犯海绵窦,颈内动脉床突段腹侧空间,术前视力轻度受限,表现为冠状视野。患者打算采用鼻黏膜下入路保护嗅觉黏膜,假包膜下全切除肿瘤,蝶窦黏膜保护等策略切除肿瘤。治疗后治疗后5天1、患者鼻腔采用粘膜下入路,手术即可将鼻中隔黏膜贯穿缝合,这样就保证了鼻腔不需要填塞,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2、粘膜下入路保证了患者鼻腔黏膜不受手术任何影响,嗅觉及鼻腔功能保护良好。3、假包膜下全切肿瘤,保证了肿瘤不遗漏全切除,同时对保护好正常垂体的功能,保证了鞍隔完整,避免了脑脊液漏,无须额外的修补,患者反应清,恢复快。
研究者认为大多数脑肿瘤患者没有清晰的线索,但是放射暴露和脑肿瘤的家族史可能会增加罹患脑肿瘤的风险。典型的脑肿瘤是指肿瘤在脑内生长或者在脑组织附近生长。尽管脑肿瘤可能起源于脑内,也有可能是从你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到颅内。专家认为癌细胞通常在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突变之后发生,但很不幸的是研究者至今仍在何种生活方式有助于避免肿瘤发生。如果你担心肿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体检将有助于你保持健康。 # 成年脑肿瘤的预防 1. 识别你的风险! 很多情况下医生也不知道什么导致了脑肿瘤,但他们知道有一些确定的因素会增加脑肿瘤的风险。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识别自身的风险和潜在的症状,并进行一些常规检查。 - 脑肿瘤的主要风险包括年龄、放射线暴露、脑肿瘤家族史、目前罹患其他部位肿瘤的情况。 - 脑组织像肝脏和肺脏一样,供血非常丰富。如果肿瘤的“种子”从身体的任何部位出来,那么“种子“随机播撒在血供丰富的组织上并生根发芽的机会就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已经在其他脏器发生肿瘤的情况下,脑肿瘤发生机会更大的原因。 2. 认识到随年龄增加的风险。任何人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发生脑肿瘤,但是罹患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会逐步增加。如果您注意到脑肿瘤的任何症状,意识到这一点并了解自己的身体可能有助于你寻求医生帮助。 3. 调查你的家庭疾病史。详细记录你的家庭成员的疾病情况,包括肿瘤性疾病。如果你的家人曾经有过脑肿瘤或者明确的能导致脑肿瘤风险的基因缺陷,那么你罹患脑肿瘤的风险级别就较高。明确家族脑肿瘤病史能帮助识别潜在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 - 保留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医疗记录十分明智。 - 只有5-10%的肿瘤是遗传相关的。 - Li-Fraumeni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症和Turcot综合征的家族史可能会使你更容易罹患脑肿瘤。 4. 尽可能减少辐射。不同类型的辐射会增加罹患脑肿瘤的风险。限制在辐射下的暴露可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 在一些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或者原子弹爆炸时存在电离辐射,这些辐射能增加脑肿瘤的发生风险。如果你正在因其他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时,无法限制放射线暴露;但是原子弹爆炸或者核反应堆融化导致辐射暴露的可能性很低。 - 太阳光释放的紫外线照射也能增加脑肿瘤的风险。使用防晒霜和遮阳帽以及减少阳关下活动都可以降低风险。 5. 了解那些辐射并不诱发脑肿瘤。人们通常暴露在多种常见的放射线之中,包括电磁场或者无线电。尽管一些人认为这些放射线也会增加脑肿瘤的风险,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和脑肿瘤相关。 - 研究表明电线、手机、智能手机或者微波炉跟脑肿瘤无关。 - 及时了解辐射暴露相关的研究,有助于帮助识别你的危险因素。 6. 改变你的饮食习惯。有一些证据表明,在胚胎发育期、儿童以及成年期的良好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脑肿瘤的风险。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低胆固醇饮食有助于预防脑肿瘤。 - 如果你母亲怀孕期间就吃很多水果和蔬菜,然后在你儿童时期又将水果和蔬菜最为你饮食的一部分,那么你发生脑肿瘤的风险可能更低。 - 持续进食不同的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脑肿瘤的发生风险。 - 降低和限制胆固醇及脂肪饮食摄入将使脑肿瘤发生的风险最小化。 7. 经常锻炼身体。要致力于每周锻炼多天。进行心肺锻炼能帮助你保持健康,并使罹患脑肿瘤的风险最小化。 - 每天走路10000步,大约就是每天行走8km。穿戴一个计步器能帮助你确认每天已经完成了目标。 - 你可以做任何心肺训练来保持健康。除了走路之外,还可以跑步、游泳、划船或者骑自行车。 # 了解成年人脑肿瘤 1、了解症状 罹患脑肿瘤后可能出现很多不同的症状。脑肿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很大。这取决于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和其生长的速度。当你出现如下这些症状是应该引起警觉,需要寻求医生帮助:记忆力、个人性情、协调性、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改变等。这些症状对于判断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脑肿瘤可能的症状如下: - 新发生的头痛和既往头痛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 无法解释的恶心和呕吐 - 视觉障碍,包括视物模糊、视物重影或者视野缺失。 - 肢体运动或者感觉逐步出现障碍。 - 平衡障碍,语言障碍或者对于日常事务混乱。 2. 找医生诊断脑肿瘤 如果你存在上述相关症状,尽快找医生咨询。他们将帮你做出诊断并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这是治疗脑肿瘤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 医生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视觉、听觉、平衡、协调性、肌力和神经反射。这些检查将帮助医生判断你是否罹患脑肿瘤,如果有,可能是什么类型的脑肿瘤。 - 医生将建议你进行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包括MRI、CT、PET等,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脑内的情况。这些有助于识别脑肿瘤。 - 医生可能会进行脑组织活检来评估你是否罹患脑肿瘤。 - 有很多原因也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感染等。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由医生来进行判断评估的原因。 3. 治疗脑肿瘤。如果医生证实了脑肿瘤,他们将提供一个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脑肿瘤的类型以及它如何进展。 - 对于颅内一些可以到达的部位的肿瘤,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手术切除脑肿瘤。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放射治疗。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化疗。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一步使用靶向药物来治疗脑肿瘤。 4. 了解没有治疗的风险。 - 如果你怀疑自己出现了脑肿瘤的症状,尽快寻找医生的帮助明确诊断非常重要。越早发现脑肿瘤,治疗就越容易。忽视这些症状或者逃避治疗会使你的身体状态恶化,甚至会导致死亡。
治疗前患者以甲亢为主要表现就诊内分泌科,同时患者TSH为正常水平,非常容易误诊。本院内分泌科非常有经验予以及时检查了头颅核磁,避免了垂体腺瘤的漏诊,因同时可能合并垂体反馈性增生的情况,患者入院后我们予以了进一步的生长抑素抑制试验(未做激发试验,易引起患者极度不适),进一步确认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腺瘤,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予以择期手术治疗。该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图一-图四可见肿瘤巨大,向上挤压视神经导致管状视野,挤压垂体柄导致垂体柄效应——泌乳素水平升高(图五),同时TSH正常水平,容易导致误诊。抑制试验提示TSH可被抑制50%以上。治疗后治疗后5天患者诊断明确,手术中采用了合理的技术全切肿瘤,手术后激素即可缓解,可见泌乳素垂体柄效应消失,TSH处于极低水平,T3下降,T4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其他激素处于正常水平。提示正常垂体功能保留完好,术后核磁提示肿瘤全切,视神经受压消失,视野恢复正常,没有新发症状,无脑脊液漏发生,采用黏膜下入路保护了鼻腔黏膜功能,手术结束时采用鼻中隔缝合技术避免了鼻腔再次填塞,患者舒适度高,术后五天即出院。
我院垂体瘤手术目前大多数为经鼻微创手术,术后3-5天即可出院回家,为消除患者担忧,避免严重问题产生,患者回家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如果鼻腔填塞条未拆除,不要自行取下,以免引发出血或感染。我院多采用鼻中隔黏膜下手术技术,术后鼻腔无需填塞,可用生理盐水每日冲洗鼻腔,保持鼻腔黏膜湿润,促进愈合。切记不可用生水冲洗,避免感染。避免用力擤鼻、咳嗽、打喷嚏等动作,这些动作可能增加颅内压,导致脑脊液鼻漏或其他并发症。确实无法忍耐咳嗽或者喷嚏时,可张开嘴进行,避免鼻腔过高的压力。如果出现鼻腔内有清水样液体流出,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为脑脊液鼻漏。术后初期应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引发颅内压升高。若出现低血钾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或者低钠症状(厌食,恶心),尤其小便多的患者应及时当地医院复查血电解质水平,并对症处理。术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平躺时头部不要过度抬高,避免低头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脑脊液鼻漏或颅内压升高。睡觉时可使用多个枕头支撑头部,保持半坐卧位,动作缓慢。按照医生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若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术后需密切观察尿量变化。正常情况下每日尿量为1500-2500ml,若超过3000ml或少于1000ml,需及时就医。若出现多尿症状(如每日尿量超过2000ml),需遵医嘱使用抗利尿剂。垂体瘤术后可能伴随情绪波动或心理压力,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其参与康复训练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术后一周内需复查电解质水平和血常规,之后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内分泌功能、影像学检查等。若有脑脊液鼻漏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术后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或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以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如存在脑脊液漏已修补情况,术后一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爬山或进行其他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的活动。若出现鼻腔持续出血、头痛加剧、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垂体瘤术后出院后的护理涉及伤口管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药物使用及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患者及其家属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术后恢复并降低复发风险。
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腺瘤(Thyrotropinoma,TSH瘤)是垂体肿瘤中最不常见的。占垂体腺瘤的0.5%~3%,主要由垂体前叶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增生引起。该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也有儿童病例报道。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体征和症状,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和TSH水平升高或不正常有关。大多数肿瘤为大腺瘤,所以临床上常表现为肿瘤压迫邻近结构。GH和PRL共同分泌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是常见的。垂体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基础,可以根治小型肿瘤和大肿瘤,也可以对部分侵袭性肿瘤进行减瘤来改善症状。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有效性,生长抑素类似物在控制肿瘤分泌超量和肿瘤生长方面有一定效果,可以用于手术之后的补充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被推荐作为二线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极少数对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随着诊断和治疗工具的改进,这些罕见的垂体肿瘤的大多数患者可能得到成功控制。其主要特征是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这种垂体瘤垂体瘤通常表现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不被抑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肿。临床上,TSH瘤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为其症状如体重减轻、心跳加快、焦虑、易怒等与甲亢相似。此外,TSH瘤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结合球蛋白结合率(SHBG)水平升高,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增加导致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促进SHBG基因表达。影像学检查如鞍区MRI和CT扫描是确认垂体瘤位置和大小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TSH、FT3、FT4水平的测定,以及TRH兴奋试验和TSH抑制试验,这些有助于区分TSH瘤与其他类型的垂体瘤。动态测试如T3抑制试验和TRH兴奋试验对诊断TSH瘤具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在鉴别诊断中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以及循环促甲状腺素(TSH)正常或升高,需要考虑到一系列条件,包括如下: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抗甲状腺激素β(RTHβ)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β(RTHβ)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inheritedautosomaldominantdisease),最常由甲状腺素受体β(TRHβ)中的杂合点(heterozygouspoint)突变引起。大多数突变影响C末端配体结合域(theCterminal ligand-bindingdomain),减少TRβ对T3的亲和力,或损害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的辅抑制因子或共激活因子的相互作用。有缺陷的TRβ通过干扰正常等位基因的功能产生显性抑制作用。甲状腺素受体β(TRHβ)基因缺失具有隐性遗传,是罕见的,并导致更严重的表现型。大多数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β(RTHβ)患者是无症状的,且正常代谢,如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补偿TRβ突变型对T3的亲和力的降低。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分别有高达95%和75%的患者存在甲状腺肿大和心动过速。学习障碍,听力丧失和延迟的骨骼发育成熟伴身材矮小,是在年纪尚小时诊断的患者的特征。甲状腺激素抵抗症α(TRHα)这种罕见的疾病是由在THRα(甲状腺素受体α)中功能突变杂合子丢失引起的,并以出生时或童年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症状为表现。游离T4水平低或低-正常,游离T3水平高或高-正常,导致T4/T3比值异常低,而TSH水平同步正常。单羧酸转运体8(MCT8)缺陷T3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缺陷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羧酸转运体8(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8 )基因突变引起。受影响的男性表现为严重的精神运动障碍,4低水平的T和高浓度的T3以及低水平的反T3的组合,伴TSH水平略微升高。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结合蛋白2(SBP2)基因缺陷甲状腺生物活性受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激素降低了脱碘酶2的生成(generationofdeiodinase2)。这是由序列结合蛋白2(SBP2)突变引起的,从而产生数个硒蛋白的多变的减少。特征性实验结果发现有序列结合蛋白2(SBP2)突变的受试者,T4高,T3低,rT3(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高,TSH水平略有升高。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EuthyroidHyperthyroxinemia)几种情况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并不少见,在考虑对促甲状腺素垂体腺瘤(TSPA)或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β(RTHβ)进行广泛检查前,应排除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其诊断可依据这样的诊断流程:
治疗前患者老年男性,无功能性腺瘤,主要表现为外展神经受压,进一步CT及核磁检查考虑肿瘤尚未突破海绵窦内侧壁,但是挤压颈内动脉斜坡旁段及海绵窦后屈,间接压迫外展神经导致眼球外展障碍。此例患者重点在于将鞍底骨质磨除,完全显露肿瘤,外下角需要暴露至颈内动脉,外上角显露后床突,这样切除肿瘤时才没有遮挡。另外肿瘤在颈内动脉床突段腹侧空间与硬膜夹层之间也有肿瘤侵犯,容易遗漏,需要彻底显露颈内动脉床突段。肿瘤右侧上方突破鞍隔,进入蛛网膜下腔,前方超过蝶鞍平台,极易导致肿瘤残留。治疗后治疗后7天患者术中规划合理,手术开始即充分磨除鞍底,包括鞍结节、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海绵窦段前曲、斜坡旁段表面骨质,硬膜先后后打开鞍底,可见肿瘤溢出,肿瘤较大,予以先囊内减压后经肿瘤边界先切除后方肿瘤,仔细分辨右侧海绵窦内侧壁,切除肿瘤后可见海绵窦内静脉血充盈,未见肿瘤突破囊壁,沿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轮廓至床突段腹侧空间,仔细刮除该空间内肿瘤,并撕除假包膜。左侧肿瘤完全切除后再切除右侧外下方肿瘤,最后切除上方肿瘤,上方经假包膜逐步向下分离肿瘤,可见透明鞍隔逐步下移,正常垂体位于上后方,与垂体柄相连,受压菲薄。直至右侧突破鞍隔部分肿瘤全切移除,冲水检查四周,可见肿瘤残腔粘膜光滑,无肿瘤残留,鞍隔透明,无脑脊液漏,予以鞍底填塞后重建鞍底,鼻腔仔细止血后鼻中隔间断缝合止血,术毕激素水平(垂体柄效应)即刻缓解,核磁提示肿瘤全切除。
动眼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野缺损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微创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更何况,从解剖学的研究来看,传统技术无法有效减压动眼神经。内镜经鼻腔可以直接减压动眼神经。-精确性:内镜具有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可以放大手术区域,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操作。经鼻腔自然通道可以准确达到眶上裂从而解除压迫动眼神经的骨折碎片,达到精确减压的目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可视化:目前内镜提供的二维视野在深部解剖中已经完胜显微镜,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处理病变部位。-安全性:由于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经鼻腔内镜手术后4小时患者即可恢复进食进水,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地活动。-动眼神经减压术:对于因外伤后骨折压迫或者继发颅内高压、眶内高压导致的动眼神经损伤,可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颅内减压术,眶减压术,缓解压力,改善症状。最重要的是可以解除骨折的直接压迫,疗效更佳。-动眼神经保护术:对于外伤性动眼神经损伤,可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神经保护和修复,减少二次损伤。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这种微创手术成功地解决了动眼神经损伤的问题。许多患者在手术后迅速恢复了眼球运动功能,减轻了双视、视野缺损等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虽然内镜技术在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病例:并非所有动眼神经损伤的患者都适合接受内镜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常规进行高分辨率核磁检查明确颅内动眼神经情况,并且高分辨率CT明确眶上裂骨折情况,术前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经验丰富的医生:内镜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沈李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镜微创手术,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进鼻内镜技术微创行动眼神经减压手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术后康复:患者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加速恢复和提高功能。总之,内镜技术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然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综合考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例颅咽管瘤的患者。 这个患者是我们本院儿科的一名护士,按照道理讲,是不应该出现诊断的延迟的,但是恰恰相反,这个患者肿瘤到了一定程度才被发现。这恰好是我们一般患者朋友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患者最早出现了月经周期的紊乱,伴发的症状肥胖。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明原因的肥胖也是疾病症状。女性患者出现肥胖和月经周期紊乱,在妇科就诊处理,经过人工周期的调整,月经暂时正常,但是药物的使用掩盖了症状。后期又出现了视力障碍,这是第二个关键点。这时患者才进行了第一张影像学的检查。 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CT,鞍区囊性病变合并钙化,神经外科医生基本可以确认颅咽管瘤的诊断,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病变,一名医院工作人员也是出现症状一年之后才发现!这值得我们思考,回顾患者的病史:第一,月经紊乱,第二多食之后的肥胖,第三,视力改变。还有一个忽略的症状是多饮多尿。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症状组合! 进一步详细检查MRI发现鞍区占位。 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这一点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诊断思维。但是月经紊乱、视力改变联合多饮多尿一定提示需要医院专科医生处理。 怎么才能发现脑肿瘤?请看我的系列科普之一《脑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了解症状 这些症状对于判断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脑肿瘤可能的症状如下: - 新发生的头痛和既往头痛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 无法解释的恶心和呕吐 - 视觉障碍,包括视物模糊、视物重影或者视野缺失。 - 肢体运动或者感觉逐步出现障碍。 - 平衡障碍,语言障碍或者对于日常事务混乱。 2. 找医生诊断脑肿瘤 如果你存在上述相关症状,尽快找医生咨询。他们将帮你做出诊断并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这是治疗脑肿瘤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 医生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 医生将建议你进行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包括MRI、CT、PET等,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脑内的情况。这些有助于识别脑肿瘤。 - 医生可能会进行脑组织活检来评估你是否罹患脑肿瘤。 - 有很多原因也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感染等。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由医生来进行判断评估的原因。 3. 治疗脑肿瘤。 - 对于颅内一些可以到达的部位的肿瘤,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手术切除脑肿瘤。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放射治疗。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化疗。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一步使用靶向药物来治疗脑肿瘤。 4. 了解没有治疗的风险。 - 如果你怀疑自己出现了脑肿瘤的症状,尽快寻找医生的帮助明确诊断非常重要。越早发现脑肿瘤,治疗就越容易。忽视这些症状或者逃避治疗会使你的身体状态恶化,甚至会导致死亡。 本例患者的治疗颅咽管瘤首选手术治疗,本例患者我们选择了经颅显微手术。这里要普及的一个理念:颅脑手术的微创关键在于脑组织的微创,而不是弄一个很小的切口来拼命牵拉脑组织,最终会得不偿失。 我们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前方经额底释放脑脊液,充分松弛脑组织后,经脑组织的自然间隙进入,分块全切了肿瘤,包括侵犯三脑室底的那部分。 最终,患者在没有任何新的功能损伤的情况下获得了痊愈,但是因为下丘脑性腺轴的破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这例患者的诊治经历提醒大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例岩斜区脑膜瘤的患者。这名患者因为遭遇车祸发现了颅内肿瘤,肿瘤位于颅内位置最为隐蔽的位置之一,手术难度相当大,但是幸运的是肿瘤还处于早期阶段,并不是特别大。正如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车祸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但发现了一个早期可以治疗并且未必遗留后遗症的良性脑肿瘤,就不能不说是值得庆幸的了。 对于这样一类偶尔发现的肿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处理,如果确实因为肿瘤位置不佳、手术难度较大,是可以采用观察跟踪随访的,当然,也可以采用r刀的方法治疗。 根据病人的情况,我们也确实建议患者随访观察,当时,二个月后,患者开始出现症状了,患者出现左侧面部麻木不适,这是一个非常有定位价值的线索,肿瘤恰好位于三叉神经进入海绵窦的区域,肿瘤挤压了三叉神经,在右侧三叉神经清晰可见的层面,左侧的三叉神经被肿瘤不知道推移到了什么地方。 因为三叉神经可能被肿瘤推移或者包绕,r刀也没有办法保护三叉神经的功能,必须要做取舍了,但患者是成年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他都要,既要完整的切除肿瘤,也要保留三叉神经的功能,毕竟肿瘤不大,而且刚刚出现症状。这确实让我们医生为难了。可是,谁容易呢? 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发展水平跟不上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当前医疗的主要矛盾则是医疗水平跟不上患者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要求!所有,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针对这一例患者,我们选择了一个创伤很小的手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 针对手术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关于切口,弧形切口就能更好的显露必要的范围,还能保护下方肌肉的完整性,这些术后局部疼痛和脑脊液漏的风险就会降低。 沿着胸锁乳突肌在上项线的附着点剥离,保留一层完整的筋膜,有助于术后封闭创面,避免脑脊液漏。同时保留了完整的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术后局部肌肉痉挛性疼痛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将头夹肌头半棘肌当做一层从上项线沿骨膜完整分离,不仅减少了局部静脉出血的可能性,完整保留了枕动脉,有利于伤口恢复时的血供,将头夹肌头半棘肌从骨膜上分离后牵向后下方也可以达到足够的骨窗范围,同时避免离断肌肉,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根据术前定位的乙状窦后缘准确定位骨窗的范围,直接显露横乙转折点,必要时可以进一步显露乙状窦,将窦适当牵拉后可以增加骨窗范围,获取更好的外侧显露,也为下一步脑脊液的释放提供极佳的操作位置。 充分释放脑脊液后可见肿瘤,肿瘤包绕岩静脉生长,三叉神经被肿瘤推移,推向前下方。 采用显微技术将肿瘤全切除后岩静脉保留完好,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保留完整。 术后硬膜的缝合极为关键,这是避免脑脊液漏以及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我们采用了一针一线的缝合技术,而不是表面贴一层人工硬膜的操作,这样不仅减少了异物留存的可能,而且直接关闭了瘘口。 随着头夹肌头半棘肌的复位,将胸锁乳突肌进一步复位并且严密缝合,这样就做到了真正的解剖复位,解剖是功能的基础,这样,无论是肌肉的功能,还是解剖的层次的密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术后影像学证实肿瘤被全切除,患者没有遗留任何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功能得以完整的保留,桥静脉的保护使得患者术后反应极轻。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的保留让患者双眼的活动毫发无损!
临床经常碰到月经紊乱和闭经的患者,有人就问了,你不是神经外科的医生吗,怎么管起妇科的闲事来了?你还别说,这还真不是我多管闲事,请听我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未婚未育的小姑娘,之前月经都是很正常,近半年来就出现了月经不规律,近二个月就更郁闷了,月经都不来了,真是愁死人了,还不知道跟谁说,害羞啊。 只有妈妈最心疼女儿了,带着女儿妇科跑了起来,一检查,高泌乳素血症! 这个激素主要负责分泌乳汁,哪怕未婚未育也能分泌乳汁,男性要是高泌乳素血症都也能分泌乳汁。更要命的是,它的异常分泌会欺骗其他器官,机体自身以为要养育小孩,这样也会扰乱其他激素的正常分泌周期,从而影响月经周期。 垂体微腺瘤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MRI检查多数会发现病变所在。发现问题之后就简单了,坦然面对,合理选择方法来解决它。 目前处理垂体微腺瘤的方法有两种,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直接药物治疗。病情药物治疗后可使激素水平完全正常,月经恢复,掌握好用药时间和停药时间甚至不影响生育。 但是必须面对的二个问题:第一,孕中晚期一以及哺乳期由于停药,肿瘤可能出现报复性生长。由此带来的后果无法预测。第二,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极度的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和孕早期的呕吐一样会欲哭无泪。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避免这些问题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随着科技进步,目前经鼻微创切除垂体瘤已经广泛应用,患者术后第二天正常下床活动,五天出院不是梦想,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术中放大的视野,肿瘤完全切除后激素即刻就可得到缓解,到达一劳永逸的结果。 从上面二张照片可以看出手术的微创,除了肿瘤区域信号有些许改变,整个鼻腔,颅腔没有任何影响,也看不到手术切口,真正的微创手术! 更关键的是术后即刻复查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二周后月经正常。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