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满50岁的陈先生,近半年多来大便越来越不正常,腹泻伴随轻微腹痛,一天要跑好几次厕所,有时候大便中还带有暗红色的血,还比较黏,不容易冲走。起初以为是痔疮,并没有太在意,但腹泻和便血症状不断加重,一直未见好转,人也日渐消瘦。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我们内镜中心做了肠镜,结果让陈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轰顶!不起眼的大便异常竟是晚期结肠癌导致的!见下图:什么是结肠癌?大肠全长约1.5米,分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其中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所谓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的恶性肿瘤。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如沪、广、深、京已经是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7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近年来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与其它肿瘤相比,大肠癌预后好,是很容易早期发现和治愈的肿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它最初就是一枚很不起眼的腺瘤性肠息肉,经过5-15年的时间演化而来。如能在癌变前发现并切除,就能避免悲剧发生。所以了解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警惕症状及筛查方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防治结直肠癌起着重要作用。大肠癌有什么表现?大便,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生活问题,但不知是受什么影响,很多人对其厌恶至极,避而不谈,从来不想多看一眼,陈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冲厕所前瞧一眼就是体检,出现异常应该重视。消化道肿瘤早期较少有不适症状(所以肿瘤早期难以自我发现),但结直肠癌是长在结直肠粘膜上的,在相对较早期就可能通过粪便发现一些问题。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易于发现:当病变于黏膜,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仅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刺激肠道增加分泌粘液,即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粘稠、不易冲走等症状;也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部分空间,使正常大便难以通过,亦可出现便秘,大便硬结,量少,大便呈条索状,变细,甚至因为摩擦肿瘤表面出血,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粘液。肿瘤一旦破裂,还会出现拉鲜红色血,高位结肠病变会有红褐色血便。什么人最可能患大肠癌?大肠癌既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0岁;长期烟酒史;肠息肉史;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血吸虫病、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精神刺激史;家族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长期炎症性肠病史;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上述占到一条者,就属高危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筛查。该做哪些检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普通人群中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即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所以定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1、大便潜血检查: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标本取黄豆大小大便即可,检查前及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阳性。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2、肠镜检查:大便潜血阳性者需行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肠镜中取微量组织病理确诊。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肠癌多由肠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息肉恶变需5~15年过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筛查过程中发现并摘除就能有效预防癌变。所以,我们建议,40岁的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3、肛门指检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需要肠镜检查。如何预防大肠癌?1、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2、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大,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3、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4、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烟酒的摄入量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5、遗传因素: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6、适当运动,减肥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背地里却有一个隐秘的伤痛——“痔疮”。 一说到痔疮,不少人就觉得尴尬,因为它跟我们的“菊花”(肛门)紧密相关。 ?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已经视节操于无物)的医生,我已经见识过无数形形色色的“菊花”痔疮,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人为什么会得痔疮? ?痔疮的“演变史” 痔本是身体的一部分,任劳任怨做着它的本职工作:防止大便和废气漏出。 但由于身体主人不加节制的“压榨”,让痔变得又肿又胀,甚至发炎,结果痔就不想干了,还要报复回去,于是它“黑化”成了痔疮。????????????????? 很多时候,痔疮都是人们自己zuo的。看看你们都是怎么“压榨”痔的。 久坐不动,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蹲坑的时候刷手机……这些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痔疮的危险因素!而夏天更是痔疮高发期。 夏季痔疮高发的原因 1.贪凉 再加上夏天衣服穿得清凉,腰腹部受寒让人时常会感到怕冷、无力,甚至还会出现呼吸不顺畅以及严重的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从而诱发痔疮。 但是酒吧和KTV并不是养生的地方,里面空气污浊,还有噪音,久而久之,生物钟紊乱,痔疮就找上门了。 痔疮喜欢找上哪些人? 不管你是高冷霸气的精英男士、还是知性优雅的都市女性,只要占了以下4条,都是痔疮的目标人群: 1.排便无定时,上厕所时间过久,平时有便秘习惯的人群。 2.平时喜欢辛辣刺激食物的人群,如饮酒、食辣椒、胡椒等。 3.患有痢疾、肠道感染、肛周炎症、肛瘘的人群也可能得痔疮。 4.久坐久站,妊娠妇女、产后妇女、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 已是痔疮目标人群的朋友们请注意: 如果你平时有便血,如大便表面有新鲜血迹或便后手纸带血、疼痛、肛门有物脱出、肛门瘙痒等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痔疮犯了。 得了痔疮是怎样一种体验? 其实痔疮不发作的时候,跟没事人一样,一旦开始发威,别说走路难受,动一下就感觉牵扯了无数神经,针针刺痛,更别说去吃夜宵烧烤了,那你拉shi的时候绝对够“酸爽”。 如果不想遭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大家一定要掌握好预防痔疮的诀窍: 1.饮食清淡 忌饮酒,忌辛辣,忌饱食与暴饮暴食,尽量少食涮火锅,少吃麻辣烫或各种煎炒烹炸等高热量食品。 2.加强身体锻炼 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从而预防痔疮的发生。 3.改变生活习惯 不要熬夜,早睡早起。 4.防治便秘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水果和蔬菜,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对预防便秘很有好处;不管什么病,预防是关键,所以大家可得爱护好自己的菊花。 得了痔疮要怎么处理? 点进这篇文章来的,还有大部分是已经得了痔疮的朋友,就是想来取点经。???? 那咱也不卖关子,迅速进入正题,如果你“不幸”得了痔疮的话:???? 1.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痔疮也分很多种,早点诊断清楚,才能对症治疗。??? 我们的“菊花”其实相当于汽车的排气管,定期做好保养就够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更换零件(动手术),毕竟原装才是最好的。????? 所以痔疮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 无症状的痔疮不需要治疗; 有症状的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 是否手术治疗建议由专科医生进行专科检查,并做出专业判断后再决定。 小声叨叨:咱们医院肛肠科的医疗团队都是温柔细心的哥哥姐姐们,不管是男女老少来看痔疮,都不必感到害羞,他们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你们安心把“菊花”交给我们就行。 2.在家做好“菊部护理” 温水坐浴,做好局部清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用肥皂或含香水或酒精的湿纸巾擦拭肛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锻炼,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不宜久坐久站。 最后,还是友情提示大家,得了痔疮不要慌,更别苦于说不出口,不好意思去医院,以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 只要及时纠正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必要的治疗处理 ,“菊花”还会好的~
有种检查,大部分人都会从内心表示拒绝——胃肠镜。甚至有人说,10分钟的检查就像一年那样漫长。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无数人感到恐惧的检查,却能“救命”。 胃肠镜检查是如何拯救你的?哪些人要做胃肠镜检查? ??????????????????????????? Part 1??胃肠镜检查有多重要? ?????????? 人体的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来说有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这些部位的病变,胃镜和肠镜是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 ???????? 但就是这么重要的检查,却被很多人拒绝。临床上害怕做胃镜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觉得麻烦、痛苦。 ???????????????? 拒绝内镜检查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道癌、大肠癌、肝癌,但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大部分人基本不会主动到医院筛查。 胃镜检查我国每年尚有2300万例,而肠镜检查仅有500万例。实际上需要胃肠镜检查的人可能超过1亿人。 ??????? 01、胃镜 ????????????????? 胃镜检查借助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光导纤维+高清摄像头),伸入胃腔、十二指肠腔,观察黏膜、拍摄或治疗。 胃肠镜检查是食管、胃、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也是食管、胃、肠道早期癌症筛查的金标准。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如发展到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低于30%。遗憾的是,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早期发现的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重视胃镜检查。 02?、肠镜 ????????????? 肠镜又叫电子纤维结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纤维软管,直径约1厘米,前端装有一个带冷光源的高清摄像头,通过肛门进入直肠,直到大肠,可让医生直观看到肠道内部情况。 ??????????????????? 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也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可确诊病变,还可切除癌前腺瘤性息肉等病变。 ??????????? 国家癌症中心210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 ??????? 李兆申院士认为,我国至少1亿人需要做肠镜。 ??????? Part 2??高危人群 请自觉检查 ??????????????? 1、有下列情况的需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 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 X线钡餐造影或CT、B超检查怀疑胃、食管、十二指肠形态改变或局部增厚等改变时。 既往患有溃疡病、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病变的患者。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直肠腺癌、腺瘤样增生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1~2年一次。 家庭有结直肠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2~3年一次。 45~50岁以上健康人群定期3~5年筛查一次。 ???????????????????????? 2、有些人不适合做胃肠镜检查 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者 严重冠心病及心肌损伤伴严重心肌功能不全者(室颤等) 肺炎或其他感染伴有高热的人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惊厥、癫痫未控制者、精神疾病) 主动脉瘤患者 经期女性 孕妇 ????????? Part 3??检查之前 你该做的那些事儿 ??????????????????????? 在做胃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检查结果准确无误。 胃镜 检查前空腹6小时以上。如果上午检查,检查前一日建议18点前进食晚餐,之后禁食,检查当日不能吃早餐、喝水。 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清晨可少量饮水送服降压药物。??????? 停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至少停用7天;华法林、波立维等至少停用3天;不需要取活检和镜下治疗者,可咨询医生)。 自备无色糖块或葡萄糖水,以备低血糖时纠正血糖。 检查后一般最好两小时后进餐,以软食偏温冷为好。 如果做的是无痛内镜检查,最好有人陪伴,且当天本人不能开车、骑车或从事高危工作。 肠镜 检查日前一晚,检查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质食物(无渣饮食,如清汤、白糖水、蜂蜜水等) 禁食乳制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浓汤等),不吃高纤维蔬菜、水果,禁吃红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红柿等。 同时要服用医生开的泻药清洗肠道,服药期间要来回走动,轻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 如当日上午肠镜检查,清晨3-5时口服洗肠液,当日早餐禁食; 如当日下午肠镜检查,前日晚可少渣饮食、当日早餐禁食,上午8-10时口服洗肠液,中午中餐禁食,无糖尿病的病友可量糖水防止低血糖。 检查前口服泻药服泻,如甘露醇、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泻药后再口服2000ml温水,以排便为清亮水样无明显粪渣为宜。 如口服全部洗肠液后2-4时内无大便解出或解半成形大便,应来医院由医生指导下再加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液适量或清洁灌肠。 在口服洗肠的过程中出现腹痛、呕吐、头昏、心悸等异常情况时,请暂停口服洗肠液,并来医院与医生取得联系。 术前可服用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物术前可停服一次。无痛检查术后注意同上。 还有一点需要记得带好以前的资料,同时医保卡和现金或者银行卡,有一些费用是检查后支付的,或者检查后医生认为您需要住院进一步诊治。 Part 4 无痛胃肠镜 做之前要评估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很多医院都推出了“无痛”胃肠镜。 “无痛”胃肠镜,是在检查前,通过静脉给予一定量的短速效镇静剂和麻醉剂,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 优点 无痛胃肠镜可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检查时由于胃肠蠕动减少,便于发现微细病变。 无痛的胶囊胃镜检查,受检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胃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对于老人、儿童、麻醉不耐受等生理上不支持传统胃镜和麻醉胃镜的患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缺点 以场景为例,麻醉药物易使结肠张力降低,可能增加进镜难度,延长检查时间;心肺功能差、麻醉药物过敏、哮喘、严重咳嗽咳痰、肥胖、脖子粗短的病人使用麻醉剂可能增加风险。 建议 考虑到麻醉风险,临床上通常建议,年轻力壮、心肺功能好的病人可以选择做无痛检查,身体差、年龄大的病人则不建议做无痛检查。 如果这类病人自己强烈要求做无痛,则需要麻醉师评估能否耐受麻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