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9日,正值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1)隆重召开之际,中国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TVI)联盟在CIT主席高润霖院士的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瓣膜病的治疗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11年8月11-14日,中国心脏病学大会上(CHC2011),中国TVI联盟在全国聘用100-200名联盟成员并颁发聘书,会员所在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中国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队列研究,该多中心注册研究旨在通过了解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时代中国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现状,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其为该类人群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策 略提供循证依据。中国TVI联盟负责人、研究者及部分成员合影留念中国TVI联盟首批成员聘书卢统庆主治医师CHC2011与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寇文荣教授合影留念
2010CHC 会议现场报告2010CHC 讨论现场与国内著名外周血管、高血压病介入治疗专家蒋雄京教授CIT2011合影留念CIT2011国家会议中心留念2010海峡两岸学术会 合影留念中国心脏大会发言 (2012CHC)2012CHC 肾动脉介入注册研究启动会议合影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1. 前言... 11.1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 11.2 福岛核电站泄漏情况进展和对我国的影响... 21.3 世界气象组在全球进行监测和预报:... 21.4 辐射的单位和国际安全标准:... 32. 目前我国核辐射的测定... 33. 核辐射的危害:... 44. 核辐射的症状:... 44.1 急性核辐射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 44.2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将出现哪些症状... 54.3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54.4 远期效应... 55. 核辐射的分级:... 56. 核辐射的防护:... 76.1 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76.2. 内照射的防护方法... 86.3. 核电事故防护的主要措施... 87. 附录:... 97.1 核辐射的种类... 97.2核辐射防治的常用药品... 97.3日常抗辐射食品... 108. 参考文献:... 111. 前言1.1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危机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医学部希望借助这个小册子,能帮助大家了解这次事件的背景以及基本的核辐射知识与如何做好防护。1.2 福岛核电站泄漏情况进展和对我国的影响 12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强震引发海啸。强震造成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并于12日首次确认核电站出现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强震造成多处火灾,核泄漏情况不断扩大。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近期,日本地震灾区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险情引起我国民众对于核辐射问题的关注。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问答指出,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但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问答强调,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1.3 世界气象组在全球进行监测和预报:12世界气象组建立了8个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别设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当全球任何地方出现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核试验等核辐射威胁,以及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污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进行监测和预报.1.4 辐射的单位和国际安全标准: 12,13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3.7毫希;砖房每年0.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土壤每年0.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2. 目前我国核辐射的测定 1,2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3月16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我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日16时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 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如果你想时时关注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近况,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http://www.zhb.gov.cn/gkml/ 3. 核辐射的危害:3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4. 核辐射的症状:4.1 急性核辐射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 4,5照射剂量超过1 Gy( 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 Gy 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 Gy 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 Gy 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 死亡;50 Gy 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 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其中,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工作人员。 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4.2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将出现哪些症状?4,5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往往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如果接受了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接受4戈瑞(Gray,简写为Gy,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的辐射后,大约一半的健康成年人会因此丧命。【译注:目前日本报告反应堆周边的辐射约为千分之一Gy。】相比之下,治疗癌症时,放疗的辐射剂量往往达到每次1-7戈瑞,但是这些辐射被严密地控制,并往往只作用于特定的身体部位。4.3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5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4.4 远期效应 5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5. 核辐射的分级: 6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分级表(INES)是全世界通用的有关核和放射性事件安全性等级表,政府官方使用INES数字等级定义核事故严重程度并进行报告。现行版本的INES手册指南是经过最新内容补充编辑后,于2008年7月1日被采纳。 INES的作用类似于用于表征地震强烈程度的“里氏”等级,旨在说明一系列有关核活动的严重程度。这些活动包括在工业及医疗中使用放射源、核设施的操作以及放射性材料的运输。 INES将核事件或事故分为:第0级事件称为“未达级数事件”,第一级称为“异常警示事件”,第二级称为“偶发事件”,第三级称为“严重事件”,第四级称为“场区意外事故”,第五级称为“场外意外事故”,第六级称为“严重意外事故”,第七级称为“最严重意外事故”,社会公众可据此划分各异常事件/事故的严重程度,消除对核能安全不必要的疑虑。我们熟悉的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定义为5级,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定义为7级。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有微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对核电站以外的区域危害不大,因此被定为4级。76. 核辐射的防护: 8,9,10根据核辐射危害的作用方式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6.1 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把它控制在剂量当量限值以下。在确定辐射源的情况下,决定人体受到照射剂量的大小的因素是离辐射源的距离、照射时间和屏蔽情况。因此,外照射的防护一般利用“距离”、“屏蔽”和“时间”三种方法加以考虑。6.1.1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对于核辐射“点”源,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增大人体与辐射源间的距离是降低人体受照射剂量简单有效的途径。6.1.2 缩短辐射照射的时间,缩短工作周期人体受到的剂量等于剂量率与时间的乘积,因此,在相同的核辐射场中,人体受照时问越长,接受的剂量也越大。对于辐射防护来说,在一切接触到核辐射的环境中。都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6.1.3 屏蔽核辐射通过物质层时由于电离碰撞或其他作用过程而被吸收,射线强度被减弱,因此。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在其周围加上一层合适的和足够厚的屏蔽材料,在辐射源和救援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层,“阻挡”或“减弱”核辐射粒子对人体的照射。6.2. 内照射的防护方法进人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为内照射。由于直接吸入承载放射性物质以及通过口腔咽下或通过皮肤、伤口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的危害。因此,内照射可通过减少放射源数量,包括大气、人体或物体表面的辐射量;穿戴防护衣,防止皮肤直接接触辐射源;戴正压呼吸面具或气衣,防止吸入放射性微尘;禁止在控制区吃、喝、吸烟,限制食入放射性物质的途径;避免带有裸外伤进入辐射控制区等方式进行防护。6.3. 核电事故防护的主要措施6.3.1 病人的处理:首先估算受照剂量,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及临床症状等方法提供的受照剂量、内照射和外照射、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以分清轻、中、重不同损伤程度,尽快做好早期诊断及治疗。6.3.2 组织放射性监测:包括人员、环境、水源、饮食,分出污染等级以便于污染处理及防护。6.3.3 食品的处理:根据对食品放射性测量污染结果采取去包装,削皮冲洗以达到允许标准即可食用。6.3.4 饮用水:采用凝集沉淀过滤方法以达到可饮用标准。6.3.5 衣服、用具:根据具体表面污染,经过拍打、清扫、冲洗以达到去污标准。6.3.6 环境污染采取控制出入,隔离或迁移、隔离待衰变或扩散稀释达到允许标准可恢复正常。墙面、地面、道路:根据不同情况可用覆盖铲除表层或冲洗达到允许标准。6.3.7 个人防护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呼吸道防护,根据不同情况,可戴防护面具及不同类型的口罩,穿防护服,离开污染区要淋浴、更换衣服,加强个人剂量监测。6.3.8 医疗防护根据情况需要服用碘片或其他预防药品。根据受照剂量不同的人群进行长期医学观察。6.3.9 宣传教育:利用影视、网络视频图片及编制核事故应急资料宣传片等。7. 附录:7.1 核辐射的种类 11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2) 防止伤口被污染。如何防护β粒子?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伤口被污染;(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如何防护γ粒子?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居民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是0.24毫希/年,而一座百万级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多接受的放射性为0.048毫希/年,与每天抽一支香烟的辐照剂量相当。7.2核辐射防治的常用药品 81.“500”注射液“500”可促进受照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粒细胞的释放,是一个副作用小、有效时间长、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都有较好抗放效价及有效剂量小的防治急性放射病药物。在照射前6小时至照后1小时内肌肉注射,能提高存活率,减轻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症状,减低照射后自细胞的下降程度,其中以照射前36小时预防给药效果最好。2.“523”片“523”片是一种口服、长效、副作用较小、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均有效的辐射损伤防治药物。其作用为升高白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减低白细胞下降程度。在受LD90致死量7射线照射前2小时至照射后1天内口服,能明显提高活存率,减轻急性放射病的症状,改善造血功能。主要用于核辐射事故急性放射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3.“408”片“408”片有转移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抑制包括造血细胞在内的生理更新率高的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代谢,从而降低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强断裂染色体自发再接能力,促进部分受损细胞的恢复;使受照射的骨髓细胞加速成熟和释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从而有利于受照机体渡过急性放射病极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造血组织的能量供应和代谢,从而有利于造血组织的恢复再生。主要用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4.碘化钾片碘化钾中稳定性碘可在体内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内。它在甲状腺内饱和并封闭了甲状腺,抑制甲状腺进一步摄取腺体外的放射性碘,从而减少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蓄积量,降低了甲状腺的受照剂量。碘化钾对于早期落下灰中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沉积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一般可减少甲状腺内放射性活度的85%以上。5.裂叶马尾藻褐藻酸钠褐藻酸钠在胃肠道内基本不吸收,它与摄人的放射性锶、钡、镭作用后,可形成褐藻酸盐随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大量摄入放射性锶、钡、镭核素时,或在放射性锶等核素严重污染的环境内灭火作战或救援时服用。6.普鲁士蓝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口服后肠道不吸收,在肠道内能选择性地与摄入的或由肠道腺体再分泌的铯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亚铁氰化铯盐,由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摄人、吸人大量放射性铯时或较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放射性铯明显污染的环境时。7.促排灵促排灵是一种络合剂,在体内能选择性地与体内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如140La、144Ce等放射性镧系和238u、239Pu等锕系放射性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的络合物,很快地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体内放射性核索的沉积量。促排灵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均有显著的促排效果,其促排效果因核素的种类、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及剂量不同而异。8.双氢克尿塞主要抑制对钠和氢的再吸收,促进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而产生利尿作用,可加速进入机体内的3H、24Na等全身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9.安定抗焦虑药,主要应用于受辐射人员受照射后早期出现烦躁不安或失眠。10.消呕宁抑制大脑呕吐中枢,主要用于受照射后早期呕吐的防治。11.复方丹参片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主要用于照射后早期改善微循环。7.3日常抗辐射食品黑芝麻 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肾主骨升髓通于脑”,各种辐射危害主要影响人体大脑和骨髓,使人免疫系统受损。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紫苋菜 紫苋菜能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与其含硒有关。硒是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健康。常吃含硒丰富的紫苋菜,可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茶叶中还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蔬菜、水果 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能摄取大量的维生素A、B、C、E。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细微影响,避免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辛辣食品 辣椒之类辛辣食品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吃辣椒不但可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料,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8.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http://www.zhb.gov.cn/gkml/hbb/qt/201103/t20110315_206802.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http://www.zhb.gov.cn/gkml/hbb/qt/201103/t20110315_206862.htm 3. 嘉兴市疾控中心.核辐射的危害:http://www.jxcdc.gov.cn/jbkzdetail.php?news_id=21124. 新华网.了解核辐射症状、我们该如何防护: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3/15/content_22285456_2.htm5. 谭西顺. 核辐射的危害预防与营养干预. 劳动保护 2010,(4) 6. 毛玲.摘译自: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国际原子能机构The international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vent scale: 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Factsheets/English/ines.pdf7. 从核泄漏看医疗核辐射,http://www.dxyer.cn/doctorclara/article/i90867.htm 8. 邵建章.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防护技.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7):42-479. 王津京.核电事故中的辐射防护及劳动卫生. 中国医学装备.2010,7(10):4-610. 李玉成.辐射防护知识问答.科技文萃.2001,(1):162-16311. 核辐射的种类: http://www.hudong.com/wiki/%E6%A0%B8%E8%BE%90%E5%B0%84 12. 新华网. 核辐射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rbqz20110311/index.htm 13. 常用单位换算 http://wenku.baidu.com/view/fcdd63ea81c758f5f61f670d.html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组织中,合成、贮存和释放儿茶酚胺(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嗜铬细胞肿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嗜铬细胞,由于肿瘤组织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出现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等临床症状。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随着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嗜铬细胞发生退化,残余部分形成肾上腺髓质。因此,临床上 80%~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少数位于肾门、肝门、膀胱直肠后等特殊部位。嗜铬细胞瘤可以是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A-Ⅱ型,Sipple综合征)的一部分,其中50%为双侧肿瘤,而散发病例中双侧者仅占10%。嗜铬细胞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同,占高血压患者的0.05% ~1.9%不等,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手术疗效较好,仅约10%为恶性。由于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因此,早期及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如诊治不及时,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低血压危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高钙血症、肺部感染等,威胁生命。如有嗜铬细胞瘤危象发生 应立即抽血测定尿素氮 肌酐 血糖等,同时应避免叩压肿瘤部位。本病也可并发糖尿病、缺血性小肠结肠炎、胆石症及其他神经细胞肿瘤,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多发性神经血管网状细胞瘤等,而出现各自相应的临床表现。现将常见并发症分述如下。一、概述由于肿瘤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剧烈的临床症群,如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称为嗜铬细胞瘤危象(pheochromocytoma crisis)。嗜铬细胞瘤危象无论发生在术前和术后,来势凶猛,易误诊,死亡率高。二、病因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嗜铬细胞瘤,肿瘤组织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可以导致危象的发生。诱发因素包括用力排便、排尿、挤压腹部、术中挤压肿瘤及手术时间过长、睡眠不足、体位改变、过度劳累以及一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的影响。危象依发作症群特点可分下列几型:1. 高血压危象型 是发生率较高症群。由于肿瘤持续或阵发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入血,使血压呈急进性或阵发性剧烈升高。2. 低血压休克型 可能有以下因素:(1)高血压发作时注射了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作用)等降压药,或使用了大量α受体阻滞剂而未充分补足血容量,儿茶酚胺释放骤停后,突然血压降低休克。(2)手术前缺乏充分内科治疗准备,术中失血失液未充分补偿,结扎肿瘤血管或肿瘤切除后,血压突然下降休克。若术前用了过量的长效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被完全阻断,使升压药难以发挥作用鶒,造成难治性休克。(3)肿瘤内急性出血坏死,造成儿茶酚胺衰竭(肾上腺髓质衰竭),以突然血压下降健康搜索,严重休克为突出表现。3. 高血压与低血压休克交替出现型 此型病情发展急剧,危险性大。由于肿瘤突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高血压发作。儿茶酚胺释放停止后,血管扩张,血容量严重不足,加之心肌损害,造成休克。血压降低后又刺激肿瘤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再度骤升。血压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波动,严重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易引起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衰、休克、心肌梗死等。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微血管管壁缺氧,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有效血容量下降,也致血压降低。血压极度升高后反射性兴奋迷走中枢、或释放多巴胺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也是血压的原因之一。4. 严重心律失常型:出现多种心律失常。三、临床表现头痛、多汗、心悸是典型的嗜铬细胞瘤三联征。血压骤升达到或超过警戒水平,或高血压、低血压交替出现时,患者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四肢厥冷、机体抽搐等,甚至意识障碍或丧失,有人会出现脑出血或急性心梗。1. 高血压危象型 健康搜索收缩压可高达40kPa(300mmHg)以上,舒张压可达17.3kPa(130mmHg)以上。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视盘水肿、眼底出血等。可以迅速出现心肾功能损害,容易并发脑出血;或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由于冠状动脉强烈收缩、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2. 低血压休克型 突然血压下降,出现发绀、肢冷、大汗等,严重者可以以休克为主要表现。3. 严重心律失常型 早搏、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在嗜铬细胞瘤病人中比较常见。频发性、多源性室早是严重心律失常的先兆。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室颤、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的心律失常,不及时抢救可致猝死。也可出现各种传导阻滞,甚至房室分离。4. 其他表现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道血管损害甚至闭塞,引起肠梗死、溃疡、出血或穿孔等急腹症。以肾上腺素分泌为主的病人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嗜铬细胞瘤偶可发生低血糖,甚至昏迷。四、辅助检查1. 24h动态血压监测。2. 常规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测定、血糖等。3. 激素水平测定 (1)血儿茶酚胺测定: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正常血NE为100 pg/ml~500pg/ml,E为10 pg/ml~100pg/ml,嗜铬细胞瘤可高出5~10倍。(2)尿儿茶酚胺测定:约2%~5%的儿茶酚胺以原型随尿排出,正常人尿NE小于80g /d,E小于20g/d。本病可超过正常的2~3倍。(3)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 VMA是儿茶酚胺代谢终产物,正常值2mg/d~6.8mg/d或0.5g/mg~4.0g/mg肌酐,本病一般在9mg/d以上。以上检查均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尿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包括尿甲氧基肾上腺素(U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UNMN),为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其半衰期较长、不易产生波动、受药物影响较小,且不受儿茶酚胺分泌短期变化的影响,所以,其诊断价值较高,尤其对无症状、血压正常、肿瘤体积较小、分泌儿茶酚胺量少的肾上腺意外瘤, 血MNs升高是提供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早期、唯一的生化结果。正常人MN及NMA排出总量低于1.3mg/d或0.35g/mg~0.36g/mg肌酐,本病常在正常高限的2~3倍以上。4. 影像学检查 (1)CT: CT对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3%~100%,而对肾上腺外的诊断敏感性降低到90%。(2)MRI:可以发现肾上腺或腹主动脉旁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检测有一定优势,对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检出敏感性略低于CT。(3)间碘苄胍(MIBG) 扫描:通过嗜铬细胞膜表面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131I标记的MIBG可被嗜铬细胞选择性吸收, 并贮存在肿瘤嗜铬细胞颗粒中。MIBG扫描弥补了CT、MRI的缺点,其诊断特异性可达95%~100%,敏感性在85%-88%。该项检查可同时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形态和功能的定位,尤其是对于肾上腺外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优势。嗜铬细胞瘤可有生长抑素受体表达, 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MIBG显示阴性的嗜铬细胞瘤进行互补检查可帮助确诊。5. 药物试验 若通过以上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做相关功能试验,包括激发试验(冷加压、组胺、胰高血糖素、胃复安、酪胺)和抑制试验(酚妥拉明、可乐定、其他)。(1)胰高血糖素试验:对于血压不高或无临床发作的可疑患者可用胰高血糖素诱发试验。血压超过170/110mmHg不宜采用。(2)酚妥拉明试验:此试验适于血压持续在170/110mmHg或以上者。(3)可乐宁抑制试验:口服0.3mg可乐宁,3小时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无改变,正常人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NE下降至500pg/ml以下。五、早期发现线索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到本病危象:1. 有发作性高血压或持续高血压伴阵发加剧者;2. 血压波动极大,有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低、血压休克交替出现者;3. 高血压伴有畏热、多汗、体重下降、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四肢震颤等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症状者;4. 高血压伴有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甚至酮症酸中毒者;5. 有因外伤、小手术(如拔牙)、按压腹部、排尿及吸烟等因素诱发高血压发作史者;6. 腹部触及包块或B超、CT等发现肾上腺或腹主动脉旁等部位有实质性肿物者;7. 一般降血压药物治疗无效,用利血平、胍乙啶等促进儿茶酚胺释放的降压药后血压反而升高者;8. 高血压伴不好解释的血白细胞增高者。六、早期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性高血压、血压波动极大或高血压低血压休克交替出现,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2. 尿或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尿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增高。3. CT、MRI及间碘苄胍等定位检查,嗜铬细胞瘤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对危象发作急诊就诊病人诊断并不容易。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七、早期鉴别诊断1. 颅内病变:颅后窝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有高血压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出现类似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的症状,较难鉴别。但从病史、儿茶酚胺测定、药理试验等有助于二者的鉴别。2.高血压脑病:突然的血压升高将引起脑部循环障碍、脑水肿、脑功能不全,出现头痛、心悸、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甚至偏瘫、昏迷等。不论何种类型的高血压,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皆会有上述表现,但嗜铬细胞瘤引起者血压波动大,儿茶酚胺测定、定位诊断、药理试验等有助于鉴别。八、早期治疗方案嗜铬细胞瘤危象病情变化迅速复杂,可从高血压危象突然转为低血压休克,也可几种危象伴发。因此必须准确分析病情,灵活采用治疗措施。危象急救关键在于及早、恰当使用α和β-受体阻滞药及其他相应急救治疗。同时急诊作B超探测肾上腺区及腹主动脉两侧火罐网,以发现肿瘤。必要时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做CT或MRI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在危象控制后,再留尿或血测定UCA及VMA或其他有关检查,最后确诊。急救时应立即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给药,另一条补充液体。同时必须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及中心静脉压监测。1.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 (1)半卧位,让病人保持安静,吸氧,维持静脉通道。(2)酚妥拉明:首剂1mg,然后每5分钟静推2~5mg,直到血压控制再静滴。必要时加用硝普钠。(3)如酚妥拉明使用后心率增快,静脉1~2mg普萘洛尔。(4)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同时应注意补充血容量,以免低血压。(5)控制后,改用口服a受体阻滞剂,直至手术。2. 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处理 直立性低血压可能与循环血容量减少、肾上腺素能受体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等导致反射性外周血管收缩障碍有关,极少数肿瘤可能主要分泌多巴胺,导致血管扩张。由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管床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故血容量不足,血压波动大,极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手术后长期收缩的血管床突然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更易出现低血压及休克。所以充分扩容是稳定和调整血压的前提。(1)吸氧。(2)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生命体征、出入量。(3)常选用林格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全血或血浆扩容。(4)除了补充血容量外,静滴多巴胺、阿拉明或肾上腺素,使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危象治疗效果取决于病情凶险程度及急救措施是否及时、恰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顽固性难治性休克者死亡率高。病情平稳后,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极少数病人术后1~2 年肿瘤复发,或因多个散发肿瘤手术时未完全切除,术后症状依旧或仅部分缓解,而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对于某些无法手术的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其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131I-MIBG治疗是手术切除肿瘤以外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有赖于肿瘤组织对MIBG的摄取,因此,MIBG单独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存在局限性。恶性嗜铬细胞瘤亦可采取化疗。九、最新治疗进展1. 生长抑素 嗜铬细胞瘤具有表达某些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特点。但奥曲肽对恶性或复发嗜铬细胞瘤的长期疗效有限。2. 治疗 研究发现,端粒末端转移酶(hTERT)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所有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HSP)90、hTERT的表达均为阳性,由此推测,过抑制这一蛋白就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AAG)是HSP90蛋白抑制剂,亦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HSP90抑制剂,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可对内皮细胞产生直接作用。但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中尚未得到研究结果。3. 动脉栓塞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肝脏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或131I-MIBG摄取率低或化疗无效的患者,TAE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脏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率低,目前尚缺乏大量病例报告。引致爱维医学网刘超
患者:咽不下东西,痰多,发病已有一个星期化验、食道胃镜咽部检查均正常,重瓶电刺激也有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曾经有过轻微的中风查清病因牡丹江医院附属红旗医院老年病科卢林:吞咽困难的常见病因有:1口腔、咽喉的炎症、肿物;2食管狭窄或受压;3参与吞咽的神经、肌肉异常。根据目前的检查基本可排除前2方面原因。还应详细检查还有哪些并发症状,根据老人高龄、糖尿病患者、既往脑血管病史,重点考虑可能颅神经病变,应检查是否有言语笨拙、声音嘶哑、饮水反呛等其他神经症状,并可进一步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重点脑干)
n1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 n2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 n3饥饿办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YxNDU3NA==&mid=2652166436&idx=2&sn=e43b189591520e02425dce624bb91838&scene=23&srcid=0820vtfChvU4XCnmpMvmXObN#rd
患者: 2012年5月胸闷气短,北京阜外医院 心脏介入支架手术,效果可以。 术后如何检查和保养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循环内科卢统庆:您好, 服用阿司匹林者,定期复查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若出现消化道、泌尿系及糖尿病眼底出血者(如黑便、呕血、鼻血、血尿等)请来院就诊。服降脂药物者定期复查肝功/血脂/CK 等。心衰服用利尿剂者定期复查肾功能、离子测定。如病情变化或不适及时就诊,请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避免感染、情绪激动及剧烈运动等。控制高危因素: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心衰者限制液体入量。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无磷的鱼、贝类等要少吃。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肾功能异常者请咨询医师)。
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征、雷诺氏综合征等等。过去一直属外科的范畴, 由于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精细, 专门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科室才从外科中划分出来,科室的精细分化使周围血管病的研究治疗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为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血管及血管相关疾病,常见疾病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头晕、头痛;锁骨下动脉及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上肢无力或疼痛;肺动脉及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胸痛及呼吸困难;肠系膜动脉及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腹痛、腹胀;肾动脉及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顽固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下肢动脉及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下肢疼痛、肿胀、坏疽等血管及血管相关疾病。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父70岁,去年分二次心脏支架5个。第一次是在双鸭山支架2个,后在哈医大四院支架3个。现仍然感觉四肢无力,血压用降压药后高压120,低压总是不足60,多数是50。现饮食控制良好 支架二次。术后不太疼痛了 怎么样能有力气,为什么左臂总测不出血压,许多大夫也不能解释,请指教。牡丹江医院附属红旗医院循环内科卢统庆:您好,无力的原因和患者的综合状态有关,另外因为您可能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肝脏的损伤也可以引起,建议查肝肾功能。您提示左侧测不到血压,多数是因为左上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有关,建议上肢动脉造影。由于上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全身动脉造影,以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程度。除此之外注意饮食、休息,适量运动。患者:上肢动脉造影和全身动脉造影在哪都可以检查吗?如果真的有狭窄或闭塞那地方用什么办法处理?患者:另外那样的造影得多少钱?牡丹江医院附属红旗医院循环内科卢统庆:您好,造影费用3000元左右,介入治疗费用要根据造影结果,费用1万-4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