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人工髖關節,您應該知道什麼?|疾病交流专区 - 风湿家园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俱乐部 AS-SKY - Powered by phpwind置換人工髖關節,您應該知道什麼?一、認識人工髖關節人工髖關節的結構與人體的髖關節相同,包括一個塑膠(聚乙烯)做成的杯狀物及 一個合金做成的球幹體合併而成,代替人體原來的髖關節。二、為什麼要換人工髖關節?一旦髖關節有病變關節被破壞,甚至缺損、變形,而引起疼痛,造成日常生活行動受限。常見的原因有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等。而置換人工髖關節是經由外科手術把損簑的關節,股骨頭切除及髖臼表面再造並裝上人工髖關節以取代。手術後可以得到下列改善:1.關節不再疼痛。2.不需長期服用止痛劑。3.恢復正常之關節活動功能。三、手術前您應注意那些事?1.多喝水,預防尿路感染。2.清潔身體,預防感染。3.指甲要平剪。4.勿在患技打針或刮傷。5.勿吸煙、喝酒。6.勿亂服成藥。四、住院時須做那些檢查。1.問診及生理檢查。2.胸部X光,髖部X光。3.血液檢查。4.尿液檢查。5.心電圖。五、手術後的照顧1. 在兩腿間放置一枕頭,以避免手術後跨腳動作,引起人工髖關節脫臼。2. 傷口疼痛時,依醫囑給予止痛劑。3. 傷口處有一引流管,主要是把手術部位殘餘血引流出來,依引流量,再決定在24或48小時後拔除。拔除後保持傷口清潔軟躁,約10~14天拆線。4. 每兩小由醫護人員或家屬協助翻身、拍背,兩腿間置一枕頭保持外展,若無人協助,請勿隨意更換姿勢。5. 儘量深呼吸、咳嗽,將肺中的痰及分泌物咳出預防肺部感染。6. 在術後的第一天,可搖高床頭60度,病人可以在床上做一些事,如刷牙、吃飯、整理儀容等。六、手術後的復健1. 手術後的復健,主要是強化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恢復髖關節的活動度,直到病人能照顧自己為止。2. 醫護人員及復健師會教導病人如何訓練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如何正確上、下床、坐輪椅、練習站立,使用助行器走路,及上下樓梯等。七、出院後的照顧1. 出院後,須繼續做強化肌肉的運動。2. 勿使膝關節超過髖關節(如勿坐太低的椅子,勿彎腰撿東西,坐加高的便盆等),不要做跨腳運動,這些指示,在手術後至少三個月都須嚴格執行。3. 三個月後,可行一般性生活,六個月後可做溫和的運動如游泳,但劇烈運動仍被禁止,如打球等。4. 如患肢突然感覺劇痛,髖部凸出,活動時很痛,且患肢變短,表示人工髖關節脫臼,須立即就醫。5. 如因其他原因須做小手術時(如拔牙)一定要告知為您看診的醫師,曾換過人工髖關節,他們會為您加上抗生素治療,以避免感染。6. 如發生感染的症狀如:發燒、患部疼痛或出現分泌物,請立即回診\r
http://ah.people.com.cn/GB/channel1508/201104/18/234072.html在中国,关节置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最早的髋关节,逐渐发展到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指间关节,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能动关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髋关节和膝关节。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关节置换也有了很大发展。第一,人工关节的材料有较大的提升。超高分子聚乙烯和医用陶瓷材料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关节置换术后的磨损,延长了关节的使用寿命,理论上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使人工关节的寿命达到30年以上。多孔钽、多孔钛在骨缺损的应用,使合并巨大骨缺损的关节翻修成为可能。第二,人工关节设计方面。通过人体解剖学和关节运动学的研究,目前已经设计出更加接近自然状态的人工关节。高屈曲型假体理论上已经允许膝关节置换后屈曲度达到130度以上,几乎可以满足所有日常生活的需要。第三,手术技术方面。手术工具的改进和小型化使得微创关节置换成为可能,微创手术技术下,手术切口更小,组织损伤更小,病人恢复更快。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关节置换可以完全在计算机导航下进行,手术精确度达到了1毫米和1度,手术精确性得到了提高。更适合不同患者的需要,发展出了术前导航和术中导航,并随时可与常规手术进行转换。术前导航更是缩短了术中的时间。第四,治疗理念的进步。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理念和技术的采用,使得“无痛膝关节置换”成为可能,手术更加人性化,手术后第2—3天就可以下地,术后一周就可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