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 注意清洁卫生:每次透析前将内瘘侧胳膊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清洗干净,这样可以减少扎针时将皮肤上的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透析后当天不要清洗穿刺部位,以免感染。2. 不要在有动静脉内瘘的胳膊上佩戴手表或首饰,尽量避免在内瘘侧胳膊上输液、抽血,但可以量血压。一般的日常活动及工作不受影响,但应注意内瘘侧肢体避免外伤及过于负重等。3. 要养成早晚检查动静脉内瘘的习惯。方法参照内瘘术后注意事项部分。如果震颤、杂音出现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该及时就诊。触摸内瘘方法如图1。图1. 内瘘的触摸方法 4. 关注透析参数:1)体重、脱水量、血压: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要太多,以少于2.5公斤为宜,以免大量脱水导致血压低,内瘘堵塞;2)透析血流量、静脉压:需要医护人员动态观察,如果出现血流量不足以及静脉压异常等,需要寻找原因,必要时求助通路医生解决;3)内瘘压迫时间:如果出现压迫时间延长、止血困难等,需警惕存在内瘘狭窄;4)不明原因的透析充分性下降,也应关注内瘘是否出现了问题。5. 穿刺方式:为尽量避免或减少内瘘动脉瘤形成、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应首选绳梯穿刺,如图2;特殊情况可采用纽扣穿刺、区域穿刺等。注意人工血管内瘘不适合纽扣穿刺。图2. 自体内瘘的绳梯式穿刺6. 积极治疗和控制尿毒症相关并发症及其他慢性疾病:为了保证内瘘能够长期顺利使用,应该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加以控制,同时注意纠正贫血、高磷血症、高钙血症等。7. 定期随访监测:内瘘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定期对内瘘功能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可以保证内瘘时刻处于功能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我们建议正常情况下自体内瘘每2个月随访一次,人工血管内瘘每1个月随访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内瘘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里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如何注意内瘘侧肢体的清洁卫生,尤其是透析当天,应该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内瘘的清洁护理:第一步:流动自来水淋湿前臂皮肤第二步:取适量抗菌洗手液于掌心第三步:内瘘侧手臂涂抹后流动自来水冲净第四步:一次性干纸巾擦干手臂
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透析疗法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开始,但直至二十世纪以来,血液透析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伴随着血液透析的发展,血管通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人们用注射器采血进行透析,其问题可想而知;在1940年后的20余年中,每次透析时都需要切断一根动脉,插入一根玻璃或金属管建立血管通路,治疗结束拔掉插管结扎血管,血管资源很快耗竭。因此,二十世纪上半叶,血管通路问题日渐明显,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的发展,早期的透析学者曾努力试图改善血管通路,但由于血液凝结及导管材料问题而未获成功。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脏内科王玉柱动静脉外瘘的出现1953年,华盛顿大学的Belding Scribner(图1)与助手Wayne Quinton经反复尝试认定聚四氟乙烯(polytetrfluroethylene,PTFE),商品名Teflon是可用于持续性血管通路最合适的材料。1960年3月9日,Quinton Scribner及Dilland等第一次用两根Teflon管插到一位叫Clyde Shields的透析病人手臂的相邻动静脉血管上,并在体外连接起来,可以反复使用。由于导管内有血流持续流过,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凝血。这一手术的成功,使慢性肾衰竭病人能够较长期地进行间断血液透析,开创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新时代,是血管通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这种血管通路称为动静脉外瘘,也称Quinton-Scribner旁路或动静脉旁路(Arterio-venous shunt) (图2,图3)。图1 Belding Scribner 图2 上臂动静脉外瘘图3 下肢动静脉外瘘在随后的几年中,透析学者对于Scribner外瘘进行不断改进,包括更换质地较硬的Teflon更换为柔软的硅胶管,对皮下部分的导管镶嵌硅胶翼以缝合固定瘘管,在减少血管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又增加了外瘘管的稳定性;Buselmeier等曾在外瘘管的皮肤外部分加用两个血池,并将外瘘管植入皮下,仅暴露两个血池在皮肤外,以避免外瘘管在透析时的断开与连接;Thomas利用涤纶片缝在股浅动脉边缘,使外瘘能立即使用且提供较大的血流量;Allen-Brown外瘘则是利用涤纶套固定在硅胶管末端,并与血管末端缝合。尽管这些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使用寿命仅能达到6-12个月。当外瘘因并发症失去功能后,必须结扎动静脉并重新制作外瘘,这样反复几次后浅表血管最终耗竭,最后又要面临中断透析的问题。动静脉内瘘的发明与进展动静脉外瘘的局限性迫使人们继续努力寻找更理想的血管通路。1962年,James Cimino与 Michael Brescia描述了一种动静脉穿刺技术,用17号穿刺针穿刺静脉后,在其近心端肢体捆扎血压计袖套,从而获得了较大的血流量,由此,Cimino想到了内瘘管的可能。1966年,Brescia和Cimino等报道了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在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在术后第二天,他们借助止血带使头静脉扩张即开始透析治疗,该研究发表于1966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技术的出现使血液透析治疗揭开了新的篇章,是血管通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这种内瘘称为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或Brescia-Cimino内瘘。AVF在皮下将动静脉直接吻合,没有皮肤外露部分,减少了感染机会,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每次穿刺后也不需要结扎血管,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最安全,使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到目前为止,Brescia-Cimino内瘘仍是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AVF开始在世界各地普及起来,吻合方式继动静脉侧侧吻合后,又出现端侧及端端吻合;由术后即开始穿刺透析认识到应给予4~6周的成熟期,以使静脉充分扩张与动脉化;对于那些迅速进展即将需要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提前建立内瘘,并注意对非惯用侧上肢的血管保护。近期,有学者报道了一种血管内创建AVF的方法,以Lok等报道的EverlinQ endoAVF System装置为例,超声引导下穿刺上肢静脉和动脉系统、X线引导下将两根导管分别定位于动脉、静脉的目标位置,通过磁性装置对齐两根导管,最后使用高频电极完成内瘘的创建。初步研究显示该方法具备较高的技术成功率,此方法将开放手术分离血管的损伤及可能存在的扭曲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可能减轻内膜增生,术后通畅率高、再干预率低。但该种方法仅限于动静脉距离较近的血管。移植物内瘘尽管AVF是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具备建立AVF的血管条件。二十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移植物内瘘(aretriovenous graft,AVG),移植血管的材料要求容易获得又不昂贵,而且要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栓形成率低,能够耐受重复穿刺。1970年,Girardet等初步研究显示人体大隐静脉可以作为移植血管建立AVG瘘,但存在耐受重复穿刺效果差,且易出现早期堵塞。1976年Rosenberg等首先将牛颈动脉经无花果酶处理后建立AVG,穿刺后止血良好,但长期通畅率低,而且生物相容性差(图4)。此后人们先后尝试人脐带静脉、新鲜异体血管、冷藏血管及尸体血管作为移植材料,但均由于相容性差,取材困难等原因限制了其使用。图4 牛颈动脉移植物80年代人造血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AVG的状况。早期,人造血管利用涤纶丝(Dacron)编织而成,但多次重复穿刺后,血管组织损坏,其稳定性严重下降。1978年,Campbell等报道了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中的应用。PTFE在加热状态下膨胀,成为有微网细眼的、规则的多孔性结构,即膨体PTFE (e-PTFE),电镜下可见此种血管由大量结节和纤维构成(图5),这样的结构可使组织长入血管壁内,以增加其稳定性。后续研究发现PTFE人工血管内瘘的2年累积通畅率为61~91%。图5 电镜下膨体PTFE (e-PTFE)PTFE血管具有其他血管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取材容易、生物相容性好、容易穿刺、对感染与血栓均有一定的抵抗性等。因此,PTFE血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移植血管材料。近年陆续对PTFE材料及构型进行修饰改进:包括碳涂层、肝素涂层、锥形头、喇叭口、支撑环等,目的在于改善长期通畅性、减少相关并发症,这些措施有一定效果,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何种材料、构型较其他具有显著优势。自2000年前后陆续有新型材料人工血管如FlixeneTM、VectraTM、AcusealTM、AvfloTM诞生,这类材料都具有类似自动缩小穿刺后创口的出血、抗血肿形成的结构特点,初步研究显示可实现术后短期穿刺使用并且不影响通畅性。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近期研究者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上培养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再在体外用该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出人类无细胞血管,然后进行血管的去细胞化,在除去所有活细胞的同时保留细胞外基质蛋白,并保留移植物骨架的机械特性。因此这种组织型人造血管具备特定的尺寸,无需要成熟期,无假体材料,且不存在CKD血管病变。2016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2期临床试验显示,该移植物建立内瘘后6个月及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累积通畅率分别63%,73%,97%;28%,38%,89%,且穿刺后出血少,感染率低,应用前景值得期待(图6)。 图6 组织型人造血管中心静脉导管的发展1961年,当时为肝病医生的Stanley Shaldon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及股静脉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后将导管拔除,为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开创了先河。1963年,Shaldon等试图长期保留股动静导管,利用肝素滴注防止血栓形成,但存在许多并发症。次年,Tomoseck在同侧股静脉插入两根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从而大大减少了出血等并发症,且留置时间较长。因长期留置肺栓塞发生率较高,故只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使用。1969年Erben等首次利用锁骨下静脉导管进行了血液透析,相对而言锁骨下静脉插管感染率低、更加方便,因此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随后Lawin及Bambauer等先后对颈内静脉插管进行了观察,发现该部位置管技术要求低、中心静脉狭窄发生率低,作为透析通路具有明显优越性,因此颈内静脉成为血液透析首选的中心静脉插管途径。中心静脉插管做为临时性血管通路以及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出现,使动静脉外瘘的缺陷更加突出,80年代后,动静脉外瘘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 由于内瘘建立后需要1到2个月的成熟期,另外也有部分患者无法建立任何形式的动静脉内瘘,需要中心静脉插管能够较长时间使用。经皮中心静脉插管,对短期透析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血管通路,但感染等并发症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利用带涤纶套(cuff)的硅胶透析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虽然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寿命较长,但平均使用寿命仅为18~24个月,因此,也被称为半永久性血管通路(Semi-permanent vascular access)。对于那些估计内瘘成熟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用该种导管做为血管通路的过渡;对于那些确实不能建立内瘘而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能试图使该种导管使用寿命尽可能延长,以期能代替永久性血管通路。但带Cuff的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感染率、血栓形成率以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仍较高,其重复循环率也高达4~12%。尽管导管材料及形状一直在进行着某些改进如肝素涂层导管、尖端劈开型导管等,但效果并不理想。HeRO系统2008年,另一种新型永久性皮下动静脉血管通路(the Hemodialysis Reliable Outflow(HeRO) Vascular Access Device经FDA批准临床(图7):该系统包括移植血管部分和流出导管管道部分,移植物动脉侧部分与流入动脉吻合,静脉侧部分经钛接头与导管部分连接,导管末端置于右心房。该装置的出现为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相关数据显示,与带cuff导管相比,HeRO在置入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感染率以及透析充分性方面均显示其优势,且能节省费用。 图7 HeRO装置无针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内瘘在透析时都需要静脉穿刺,不可避免的伴有疼痛或损伤。二十世纪8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血管通路,称Hemasite及Bentley Dia TAP通路,该通路把移植血管内瘘与动静脉外瘘的特点结合起来,不用穿刺皮肤,又叫钮扣型无针移植物血管通路(NNAVG),以及后来的完全完全埋置于皮下的血液透析通路LifeSite(图8)和Dialock,试图给血管通路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感染、血栓等原因加之价格昂贵未能普及。 图8 LifeSite装置血管通路的发展方向血管通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透析效率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在透患者透析龄延长,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越来越困难。实际上自从1966年Bresia和Cimino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以来,血管通路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尽管由于生物医学材料的快速发展为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静脉留置导管以及人造血管,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十分乐观,感染与血栓形成仍是急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早期的血管资源保护,合理的血管通路规划, 适时的通路监测及干预维护是通路工作者重要的使命。此外,对于移植物材料的探索与改进还应在如何减少内膜增生肥厚、改善生物相容性方面进行研究,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同样需要在导管设计与材料制作上进一步改进。因此,工作在血液透析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与生物医学材料研究者以及生产厂家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1. 王玉柱.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发展史与展望[J]. 中国血液净化,2004 ,3 (7) :349-352.2. Boger MP. A brie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access for hemodialysis[J]. J Vasc Nurs , 1990 ,8 (4) :13-163. Butt KM, Friedman EA. Evolution of vascular access[J]. Artif Organs ,1986 , 10 (4) :285 - 297.4. Kapoian T, Sherman RA. A brief history of vascular access forhemodialysis : an unfinished story[J]. Semin Nephrol, 1997, 17 (3):23-45.5. Konner K. Vascular a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J]. J Nephrol , 2002 , 15 ,(6) : 28 – 32.6.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49-558.7. Jones RG, Morgan RA.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rteriovenous Fistula Creation for Haemodialysis Access[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9,42(1):1-9.8. Lawson JH, Glickman MH, Ilzecki M et al. Bioengineered human acellular vessels for dialysis acces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wo phase 2 single-arm trials[J].Lancet, 2016,14;387(10032):2026-34.9. Dageforde L A,Bream P R,Moore D E.Hemodialysisi Reliable Outflow(HeRO) device in end-stage dialysis access: a decision analysis mode[J]. J Surg Res,2012,177:165-171.
在门诊接诊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再抽血化验后,患者拿着血生化的单子,问我们:“大夫,您看,我这血钙血磷都正常了还用吃碳酸钙吗?”这时我就会心中一阵哀怨与失落,过去那么多次的大讲课、小讲课算是白搭了,怎么这么多年的老病友还问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此再向各位患友讲一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问题。其实这个钙磷代谢问题非常复杂,小编至今也没有完全明白其中的奥妙,这个问题不光就是个骨头的问题,它还包括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甚至结缔组织也有所牵连。所以这个钙磷代谢的紊乱,几乎可以牵扯到所有你能想象到的疾病,什么皮肤破溃、肢体坏疽、心肌梗死、脑卒中、骨折骨痛等等等等。所以钙磷代谢问题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并且这些病理的变化并不是一下就出现,而是在长年累月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钙磷代谢紊乱就是一个潜伏在患者身边的特务,一直隐藏着疾病的身份,直到数年之后才突然痛下杀手。由于医生可以见到各个阶段的患者,从刚进入透析的患者,到透析龄20年的患者,所以可以观察到钙磷代谢紊乱各个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所以对钙磷代谢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希望没有一个患者走向最终的疾病阶段。但是患者们并不会预计自己10年20年后的状况,总认为医生说的都是耸人听闻的吓唬人的话,所以许多患者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问题都不太重视,直到出现了肢体坏疽需要截肢,心肌梗死却不能植入支架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通常这时再进行钙磷代谢的干预就无效了,钙化狭窄的血管已经形成不能再通了。虽然钙磷代谢原理复杂,但是在临床干预起来并不是十分复杂。已经有许多前人为了回答如何治疗,治疗方向等问题做了许多临床实验。多数实验认为血磷的升高同患者的死亡率是息息相关的(血磷每升高1mg/dl,死亡风险增加18%;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而iPTH是一个继发于低钙高磷的现象,他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所以严格控制血磷血钙成为了治疗的重中之重。老生常谈,血磷的控制一要靠管住嘴(Diet),二要靠药物(Drugs),三要靠透析(Dialysis),这就是3D原则。Diet: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富含营养的物质中磷含量较高,如蛋黄、动物内脏、无鳞鱼、豆制品、粗粮、一些品种的茶叶等。在生物体内,大部分有机形式的磷与蛋白质以及细胞内其他含碳分子结合,植物中的磷多以植酸的形式存在,被人体吸收很少,因此,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是人体磷的主要来源。有人专门研究了食物的加工方法对磷的影响,发现烹饪步骤越复杂的食物含磷量就会越高。比如“老火靓汤”,经过长时间的烹饪,加入各种含磷调料,浓汤中含磷量极高,但是蛋白质却损失了,是尿毒症患者最不可取的一种饮食方式。这个研究还告诉我们,如果食物在烹饪前进行“飞水”,可以去除许多我们不想要的物质,如磷、钾(当然一些水溶性的营养物质也会随之流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充)。另外天然食物中的磷吸收率大多在40-60%,但是许多食品添加剂中的无机磷是100%要被人体吸收的,所以外面购买的各种熟食、包装食品都是要避免食用的。总结一下,建议透析患者,选天然食物(食用含磷低的蛋白质,其中鸡蛋白是含磷少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之一),合理制作(制作前浸泡或焯水,减少各种调料,保持食物原味),减少磷的摄入。下面列举一些食物的含磷量(均为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含磷量):燕麦451mg,小麦405mg,糙米280mg,米饭(熟)51mg;瓜子984mg,干莲子583mg,芝麻574mg,黄豆506mg,花生392mg,豆腐169mg,豆浆40mg;白薯110mg,蒟蒻7mg;猪肝521mg,肌肉230mg,牛肉177mg,羊肉134mg,猪肉123mg,猪血11mg;各种海鱼200-300mg之间,各种河鱼100-200mg之间,海参8mg;木耳210mg,香菇190mg,菠菜36mg,茄子30mg,芹菜23mg,白萝卜11mg;黑枣128mg,其余多数水果都在50mg以下;蛋黄547mg,牛奶85mg,鸡蛋白12mg;酵母粉1600mg,绿茶550mg,酱油153mg。Drugs:有些患者无论多么严格的控制饮食,血磷仍较高,就需要应用药物控制了。由于透析患者多数存在缺钙的情况,所以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钙(另一优点就是便宜!)。在补钙的同时可以起到降磷的作用。那么碳酸钙是怎么降磷的的呢?在肠道中,食物中的磷与离子钙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CaHPO4,最终再被排出体外。想要结合更多的磷就需要让钙和食物充分混合,所以医生护士们会不厌其烦的向透析患者说“碳酸钙要随餐嚼服!”。并且在没有更便宜的磷结合剂的情况下多数患者是需要终身嚼服碳酸钙的。但是也不能为了结合食物中的磷无限制的使用碳酸钙,过多的摄入钙会增加血管或其它软组织的的钙化,造成各种器官的缺血性疾病。为了解决过多钙摄入的问题,现在市面上有出售醋酸钙的(自费药,月均1000元左右),据说此种药物的磷结合力较碳酸钙强,并且较少发生高钙血症、转移性钙化(血管及其它软组织的钙化)。近些年来,过多的摄入钙而造成的转移性钙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许多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应运而生。在国外这些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这些药物仍属于不能报销的自费药物,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不过如果您在经济上允许的话,可以向您的主管医生咨询碳酸镧、思维拉姆、柠檬酸铁等。这些药物经过许多患者的应用,证实疗效十分确切,可以将磷降低至标准范围,并且不会增加身体的钙负荷,减少了转移性钙化的发生。另外一些肠道排毒药物,如包醛氧淀粉、尿毒清颗粒等也有一定的降磷效果。虽然在钙磷代谢紊乱中血磷的升高是罪魁祸首,但是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过高的PTH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帮凶。PTH是由于低钙高磷刺激生成的,自然PTH的作用就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达到体内的稳态。过高的PTH会使骨头(Ca10(PO4)6(OH)2)溶解释放出钙和磷,然后它再告诉肾脏多多干活排出血磷,如果您的肾脏听话就会出现升高血钙、减低血磷的效果;但不幸的是,咱们都是肾衰患者,肾脏早就罢工了,所以高PTH最终在透析患者身上的结果就是稳定血钙,升高血磷,骨质疏松。所以过高的PTH也是需要控制的。过去药物有限,医生多采用活性维生素D3来抑制PTH的生成,但是该药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作用在肠道吸收更多的钙磷,直接升高血钙、血磷(可能各位患者的脑子都混乱了,这个事儿就是这么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让患者在睡觉前,肠道内食物较少的时间服用活性维生素D3的原因了(肠道里没有含钙磷的食物,自然不会吸收多少)。Bytheway,钙尔奇D并不适合大多数透析患者服用,它是钙和维生素D的混合制剂,无法将两者分开口服,除个别情况,不要擅自用药,一定要咨询自己的医生。不过现在有一种叫做“西那卡塞”的药物,可以明显的降低PTH,并且没有升高血钙、血磷的副作用,可惜的是这也是种自费药品,价格较贵。Dialysis:虽然磷本身的原子量很小(仅有31),但是磷在体内以水合磷酸根的形式存在,分子量可能超过500(小编查阅许多文章,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磷酸氢盐可以结合到12个水分子,分子量会明显升高),透析清除的模式接近中分子毒素,所以普通的血液透析透析对磷的清除有限。通常认为每天四次交换的腹膜透析可以清除300多mg的磷,每一次的血液透析可以清除800mg的磷,但是无论怎么算都不足够清除每天患者摄入的磷(通常患者每日摄入磷1000mg)。所以至少保证血液透析每周三次,腹膜透析每天4袋液体并且夜间存腹才能尽量多的的排出磷。如果想增加磷的排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可以应用高通量的滤器、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加用血滤或灌流也有一定的效果。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来说,需要增加单次灌入腹腔的透析液量,延长存腹时间,或联合血液透析来增加磷的排出。另外,保护残余肾功能也能够增加磷的清除,别小看这可怜的一点点肾脏,它的存在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已经进入透析的患者仍需要对肾脏进行保护,不能不管不顾,该治疗原发病的要继续治疗,该限盐限水的继续限制,该不用的肾毒性药物尽量不用,尽量延缓肾脏死亡的速度。另外,如果患者经过各种保守治疗的方法,任然不能稳定钙磷代谢、控制PTH,那么就只能寻求手术治疗了,这个将在以后介绍。说多了都是泪呀!如果各位已经看晕了,别给小编拍砖,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是十分复杂。只要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好好配合医生护士们的工作就很好,因为只有医生护士们是既关心患者又同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
腹透管外出口的护理,关系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白话点说就是还能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长期外出口感染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亦较外口生成良好的患者高,所以腹透管外出口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是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必须要掌握并且严格遵照的。下面小编将腹透管外出口护理的技术要领逐一向您介绍。一.腹透管外出口护理的时机:建议外出口生长良好的患者每周进行两次常规护理;在洗完澡、不慎牵拉腹透外管时要进行一次外出口护理;在已经出现外出口感染时要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护理及治疗。二.腹透管外出口护理的技术要领(患者只需躺着监督即可,家属进行实际操作)1.让患者取平卧位,戴口罩;换药人员戴口罩帽子,去除双手饰物,剪短指甲,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2.揭下敷料及胶布,查看敷料内面分泌物情况,沿隧道由切口处瘢痕方向向外出口处挤压,询问有无疼痛,观察有无分泌物。用手提起管路沿隧道方向挤压,观察外出口内面分泌物/皮组织生长情况及是否有肉芽生成。有必要可用手电筒,放大镜观察。3.再次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并准备护理用具:0.9%氯化钠注射液、0.5%碘伏、无菌棉签、胶布、敷料。4.打开生理盐水,一次性使用,剩余直接丢弃。5.用消毒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左手提起腹透管腹外段,右手持棉签以出口处为圆心由里向外环形擦洗,擦洗半径约1~2cm,至少三次(如有感染可增加擦洗次数,直至清洁干净)。6.打开碘伏,在碘伏瓶上标注日期(开封后碘伏最多使用1周),用棉签蘸取适量碘伏,蘸取量为棉签头1/3~1/2为佳,不要蘸取过多使碘伏溶液滴下,亦不要倒置棉签。7.用碘伏棉签在距离外出口约2cm处由内向外环形擦洗,半径约5cm(约一个手掌大小),至少三次(如有感染可增加擦洗次数,直至清洁干净)。8.等待盐水及碘伏自然晾干,不能用纸片或扇子扇干,更不能用嘴吹干。如时间紧迫,可用干燥的无菌棉签由内至外环形擦干,已经接触外环皮肤的无菌棉签不能再向内环擦拭(外出口处最干净,逐渐向外清洁程度下降,反复擦拭会造成二次污染)。9.取出敷料,确保在保质期内,用双手揭开敷料背面离型纸,避免接触敷料中心的无菌区域,对准外出口进行覆盖,将延伸出的腹透管用敷料包裹紧密。10.顺应导管的自然走形距外出口约6CM处用蝶形胶布固定。11.将外接短管放入腰带中固定。三.注意事项1.避免损伤外出口,如过度牵拉导管,外出口处摩擦施压,也不要搔抓或刮伤外出口。2.如出口处出现痂皮,不要强行撕扯痂皮,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浸湿泡软慢慢取下。3.管路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管路和外出口及周围避免使用油性清洁剂及酒精制剂,避免使用利器(小编曾见到有患者应用剪刀清理外出口附近胶布,将腹透管齐根剪断,不得不重新置管)。………………华丽丽的分割线………………Ps:新患者2周后在肛袋保护下可进行淋浴,切忌盆浴,淋浴后立即进行外出口护理。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腹膜透析相关知识!
许多患者拒绝腹膜透析的原因都说家里没有无菌的条件,其实透析间环境的要求不在于有没有那个无菌室,而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无菌的观念。一个有无菌观念的操作者,会很有技巧的将一个空间变成适合腹膜透析操作的操作间。原则上房间最好是单间,或者是一个人员流动较少的房间,比如患者的卧室或单人办公室就可以成为腹透操作间。房间内要尽量减少家具的数量,并且家具的外表面要方便消毒擦拭,避免放置过高的柜子,柜顶上易积灰造成飘落污染。房间内尽量减少装饰物和各种摆件等不易清洁的物品。房间内要干净、干燥、可通风(窗户)、光线良好,并且不能有下水道和通风口。通风口和下水道是蟑螂、老鼠、蚊蝇等易出没的地方,这些害虫到处乱爬会污染操作间。每次透析前都要清洁操作间,先开窗通风10分钟,封闭房间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台面,再用紫外线灯照射40分钟(早晚2次即可),清洁完操作间后立即进行腹膜透析液体交换的完整操作,完成后可再次开窗通风,减少消毒液及紫外线灯的异味。如果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卧室或者阳台建立自己专用的腹透操作间。外面用玻璃隔断分割出2㎡左右的小间,里面只放置操作台、紫外线灯、座椅、挂液体的架子、钟表、各种用物。除患者及操作者外尽量避免其他人员频繁进出腹透操作间,进入时要更换专用鞋子,如果有专用操作服装会更加干净。有些患者有出差及旅游的要求,也可以在宾馆里进行简单的准备,按照上述要求寻找合适的房间,通风后用自带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有市售的含氯药片可溶于水中,如健之素)房间,喷洒及擦拭操作区域,再进行完整的液体交换操作。当然,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好当地的腹透中心,借用他们的操作间进行交换液体是最好的。
目前认为肾脏具有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稳定体内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内分泌功能等三大功能。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自然会在这几方面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患者出现肌酐的升高就是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功能减低的一种表现;患者出现了水肿、血钾血磷升高、酸中毒就是肾脏稳定内环境的功能丧失了;患者出现贫血、缺钙就是由于某些由肾脏产生的激素缺失造成的。除肾移植外,现有的透析方式仅能解决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稳定体内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排水排毒功能。健康人体内有一套极其复杂的稳定系统来进行调控,可以让人体内水、酸碱度及电解质时刻处于稳定的状态。从各种系统摄入人体的所有物质,有用的部分被人体吸收用来日常活动,无用的部分以及细胞代谢的各种废物大部分会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见内环境的稳定,同摄入及排泄相关,只要摄入的量同排泄的量相当,人体就会和谐稳定。今天小编就水盐平衡的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只要是进入透析的患者,无论尿量还有多少,医护人员都会要求患者限制水盐。一方面是由于水负荷增加会造成患者心脏功能的衰竭,慢性的心脏功能衰竭或反复多次的急性心功能的衰竭会造成心源性猝死。另一方面,过高的水负荷会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对于腹透患者来说,如果摄入过多的水盐,必然要增加腹透液的糖浓度来增加超滤,这样就会缩短腹膜的工作寿命;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透析前体重增加过多会造成单次脱水速度的增加,导致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血液过度浓缩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瘘的堵塞,并且会增加肾脏的缺血导致残肾功能的快速下降。所以对于没有致命性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水肿患者,我们都会首先要求患者进行水盐控制,在水盐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如果患者还存在水盐负荷过重的情况我们才会应用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不过根据小编在临床摸爬滚打的几年经验来看,能够严格控制水盐的患者真是凤毛菱角。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各种食物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在这么多诱惑之下能够坐怀不乱的人少之又少。对于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欲求其实是根植在我们基因中的,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可以让人们寻求到适合的食物维持生计。但是人体的进化并没有跟上食物添加剂进化的速度,造成了各种与吃相关的慢性病的出现。单凭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对于饮食的欲望确实困难,那么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欺骗身体,达到控制水盐的目的。饮水量在小编我看来当然是越少越好,并且要把入口的所有液体都要算作饮水量,如牛奶、粥、汤、水果等,最大量也不要超过头一天的尿量加超滤量再加上500ml。一定要拿出上甘岭的精神来控制饮水。对于盐来说,每日摄入钠不能超过100mmol,换算成食盐差不多不要超过3g,各位做饭的行家肯定有这个概念,如果一天内的总盐量小于3g,基本上饭菜是没有什么咸味的。而且除了食盐里有钠,味精、酱油、咸菜、咸肉、酱豆腐、黄酱、蜜饯果脯以及外购食品中钠含量也是杠杠的。不要怕吃盐少了会变成白毛女,其实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钠,足够身体使用。患者的家属要同患者一起进行水盐控制的计划,要支持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能够限制水盐的环境。家属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大口饮水,以及说与口渴、饮水相关的语言,避免在显著位置放置水壶杯子。做饭尽量少放各种调料,很多食物原本的味道其实很好,需要用心去感受,吃的淡一点,自然不想喝水。将家中的杯子换成较小容量并且带有刻度的,如有可能最好在杯子内放置吸管用来饮水。平常不要饮用茶、咖啡、碳酸饮料、高糖饮料,这样的饮料只会让患者越喝越渴,起不到解渴的作用。并且一定要让患者知道自己每天饮水量是多少,便于自我管理。口渴的时候,可以用凉水漱口,含化冰块,咀嚼口香糖,含块柠檬,吃一颗酸梅子,要是没有梅子,也可以在墙上挂一副梅子的图画,望梅止渴有时也会有用。尽量参加工作,没有工作的患者要主动给自己找些是来充实生活,繁忙的生活会分散患者对水及食物的注意力。要养成规律健身的习惯,健身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瘦体重,愉快心情,加强社交,还能增加不显性失水(呼吸道及皮肤的水分的蒸发)以及汗液的排出量,减少了体内的水量。在干燥的季节可以应用加湿器增加居室内的空气湿度,减少患者口腔干燥的感觉。严格控制血糖,也能够减少饮水。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烦渴”,其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血糖高的人也会大量饮水,以便糖分能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但是尿毒症患者尿量减少,水是喝进去了,但是只是存在体内,不会尿出去就出现了水肿,所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也可以减少口渴的感觉。可能许多病友还会有许多自己的方法用来控制水盐,欢迎大家提供给我们,我们也会整理以后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病友。 欢迎大家关注我科同步更新微信号“腹透中心”、“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
肾性贫血定义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会随着疾病的缓慢进展,逐渐出现面色苍白,眼睑、甲床苍白,疲乏困倦,精神不振,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心慌,胸闷憋气,食欲减退,恶心,便秘等,这时就要格外谨慎,你可能出现了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肾性贫血也参照这一标准。通常慢性肾脏病患者,达到3期,大多会发生贫血。肾性贫血发病机制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健康人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但由于尿毒症毒素的存在,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寿命约为90天。红细胞把氧气运输给人身体组织的各部位,再从各部位运送出代谢产物,所以红细胞是我们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运输队”。血红蛋白与铁是构成红细胞的主要物质。简单理解贫血就是血液中功能正常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及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会造成氧运输的减少,氧是所有体内细胞生存的基础,所以在贫血时全身的组织器官均会出现乏氧状态。健康人能够维持稳定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数量,既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是靠身体的自身调节作用,这就需要相应功能的激素来传递信息给造血器官--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是这种负责传递造血信息的“传令兵”。当身体缺乏这种激素的时候,就会使骨髓减少造血,造成贫血。肾脏就是产生这种激素的器官。当肾脏功能减退时,EPO生成减少,逐渐就出现贫血。所以肾衰竭患者需要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造血原料,骨髓也不会给我们制造出足够的红细胞,即便制造出了,其形态也不会正常,有的偏大,有的偏小。异常的形态使得红细胞功能下降,并且更易被破坏。要生成红细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质,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铁和生长因子:叶酸与维生素B12。由于尿毒症患者通常都有食欲障碍,会造成造血原料的缺乏,根据临床的需要,有时需要额外补充铁剂、叶酸,特殊情况下亦会需要补充维生素B12。这些造血原料过少不行,过多亦会造成中毒,所以需要定期抽血化验,以指导补充的剂量。另外,一些系统性疾病亦会造成贫血。如女性患者月经过多;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失血以及频繁的抽血化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痔疮;慢性感染及占位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肝硬化时脾功能亢进等。肾性贫血临床症状如何知道自己出现了肾性贫血呢?顾名思义,肾性贫血需要两方面的因素:慢性肾脏病、贫血。肾脏疾病一直被称为 “隐形杀手”,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即被确诊为“尿毒症”而失去了治疗机会。慢性肾病的官方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损害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伴有或不伴有肾损害。听起来过于复杂,对于患者来说如果出现腰痛、水肿、纳差、乏力、尿急尿频尿痛、夜尿增多、尿量减少、尿色加深如浓茶、血尿、泡沫尿等就需要就诊肾内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判断您是否属于慢性肾脏病人群。另外患有某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反复泌尿系结石,反复泌尿系感染,多囊肾,以及长期口服止痛药、中草药的患者,亦应该定期就诊肾内科,评价是否存在继发性的肾脏损害。一旦您进入了慢性肾脏病的管理范畴,就需要定期肾内科门诊随诊(最好固定医生),您的医生会根据您所属的分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当您达到一定的慢性肾脏病分期后,就要警惕贫血的发生(发病原因见上一篇文章)。如何发现自己贫血呢?早晨起床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是否面色口唇苍白、舌面开裂、头发枯干、消瘦、无精打采,指甲扁平(反甲)无光泽易断裂;平时能够胜任的工作现在力不从心,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胸闷憋气,伴有冠心病的患者频繁发作心绞痛;有许多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便秘,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异食癖”等。如果怀疑自己存在贫血,可就诊医院行血常规的检查,根据贫血的诊断标准,您的医生会判断您是否出现了“肾性贫血”以及如何治疗。治疗目标及监测(基于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 一、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二、什么时候进行血常规的检查: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慢性肾脏病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慢性肾脏病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慢性肾脏病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慢性肾脏病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慢性肾脏病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血红蛋白1次。 (4)接受稳定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铁状态1次。(5)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出现贫血时应首先进行铁状态的评价。(6)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7)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时;有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三、贫血治疗的目标值: (1)血红蛋白>110 g/L( Hct> 33%),但不推荐>130 g/L以上;(2)腹膜透析患者铁蛋白1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写了如此之多,其实小编就是想说,为了治疗肾性贫血而进行的监测项目复杂,不同患者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需要个体化制定,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听从主管医生及专科护士的建议,按时化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性贫血的治疗由于肾性贫血的发生,不单纯只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减少,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许多尿毒症透析患者会合并其他可以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所以贫血的治疗,应该全面、细致、个体化。一、寻找贫血的原因: 除肾脏功能下降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外,其他造成贫血的原因还包括铁缺乏、合并炎性疾病、慢性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纤维性骨炎、铝中毒、血红蛋白病、维生素缺乏、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溶血、透析不充分、应用ACEI/ARB和免疫抑制剂、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等情况。所以及时就诊,您的专科护士及医生会帮助您分析贫血的原因,对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多数尿毒症透析患者需要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血色素的变化调整用药的剂量、频率、用药途径。通常血液透析患者可以选择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两种方式(静脉应用需要更大的剂量)。而腹膜透析患者多于家中自行注射,皮下注射方式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故多应用此种注射方法。当血色素超过指标上线时,不要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而是要缓慢减量使用。因为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寿命60-90天,停用初期血色素不会有太多改变,但当这些红细胞老化消亡的时候,同时没有新的红细胞生成,血色素就会迅速下降,所以尿毒症患者切忌不要自行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由于尿毒症患者食欲下降,进食较少,胃肠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利用有限,另外尿毒症毒素红细胞寿命较健康人短,故多数会出现铁的缺乏。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缺少开放的静脉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可由通路直接静脉给药),为方便患者,多数情况下应用口服铁剂。如果血色素持续降低,缺铁明显,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到医院使用静脉用铁。铁不足及过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故需要医护人员的监测及指导。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多数透析患者不会缺乏这两种元素,但如果尿毒症患者合并有消化系统疾病,有可能造成这两种元素吸收不良。医生护士会根据患者血常规及维生素B12、叶酸的检测结果,给予相应治疗。雄性激素也可作为抗贫血治疗的一种方法。但是该药物会引起女性男性化(长胡须,多毛,痤疮,声音变粗,月经紊乱等)、高血压、高钾血症、水钠潴留、前列腺疾病等,限制了其在肾性贫血方面的应用。大多数指南亦不推荐使用该方法治疗肾性贫血。 三、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对于血色素快速下降的患者尤其适用。慢性贫血治疗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输注红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适合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输注红细胞,以减少发生同种致敏的风险。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 四、饮食保健: 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高价铁转为低价,故可以随餐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时间的透析,造成腹膜抵抗力降低,透析龄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并且发生后治疗困难甚至是致命的。腹膜炎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腹膜炎主要表现为腹透液浑浊、腹痛、发热,有些患者可伴发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大多数患者最早出现是腹透液的变浊,于腹痛之前便已经出现。如何判断腹透液是否浑浊?所有腹透患者均要养成每次观察腹透液的习惯,可于腹透液引流袋下垫一张报纸,小字清晰可见,即为正常的腹透液。有些经验丰富的老透析患者将手掌垫于腹透液引流袋下,可清晰辨认掌纹,这样的腹透液也是正常的。在观察腹透液是否浑浊时,一定要从光面的观察窗观察,如果从磨砂面观察,那腹透液看起来就不可能是清亮的了。为什么夏季是腹膜炎的高发季节?人体的温度(36℃左右)适合大部分细菌的需要,夏季的气温正适合细菌的繁殖,皮肤上、手上、呼吸道、口腔中的细菌十分活跃,标准洗手或应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只能暂时抑制细菌的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会再度繁殖起来。所以在每次操作之前都需要认真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细菌的污染,并且要带口罩帽子,减少呼吸道及口腔内细菌的污染。有的患者会问,为什么拉肚子也会造成腹膜炎?肠道确实与腹腔不相交通,但是肠道如果出现感染,肠壁为了让更多吞噬细菌的细胞进入肠腔,它就会充血变得疏松,这些吞噬细胞能够通过当然也易于细菌的通过,这样肠道内大量的细菌便会进入肠壁内的血管里,再转移进入腹腔造成感染。所以腹膜透析患者在夏季尽量不吃生冷食品,亦避免进食从冰箱中直接拿出的食品,所有进嘴的饮食都要热透(包括水果),不要吃剩菜剩饭。那么便秘为什么也会造成腹膜炎呢?难道是大便跑到腹腔里了?当然不可能!便秘的时候,患者肠内压会增加,肠壁变得比较薄弱,肠道里的细菌便会进入肠壁内的血管里,再转移进腹腔造成感染。所以平日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运动,多吃含有纤维素的饮食(叶类蔬菜、红薯、燕麦等),有必要使用药物通便治疗。还有些患者在拔牙或行其他门诊小手术时发生了腹透相关性的腹膜炎,这又是为什么呢?所有的外科小操作,都有可能使创面周围的细菌进入我们的血液中,造成菌血症,细菌随着血流到处游走,如果细菌毒性较强,身体的抵抗力又较差,就会出现腹膜炎。所以如果腹透患者需要行门诊的各种小手术,需要联系自己的专科护士,开具抗生素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不过,最多的腹膜炎原因还是患者的违规操作,如洗手时间不够、不带口罩帽子、触碰深蓝色禁区等。所以只要严格按照专科护士教导的操作流程及要点进行操作,时刻警惕可能发生腹膜炎的各种因素,10年不得腹膜炎并不是幻想。每一个腹透患者都要有这样的信心,同我们一起对抗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