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术前充分准备,结合冠脉CTA影像融合技术,我院老年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创造性地应用“延长导管辅助下球囊主动牵拉逆向导丝技术”,成功为一位终末期心衰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显著改善,已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病例回顾来自河北保定的52岁的张大叔,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年5月,张大叔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伴喘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水肿,随即到医院求治,做心脏彩超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二尖瓣重度返流,LVEF32%。诊断患者为冠心病,终末期心衰,建议患者做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及家属对心脏移植手术心存顾虑,经朋友介绍,慕名找到王健主任寻求治疗方案。安贞医院卢春山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王健主任医师、罗智副主任医师等老年心血管中心团队成员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后,结合患者的心电图和冠脉CTA影像学特点(左主干加右冠完全闭塞病变),制定了分期介入手术,逐步改善心功能的治疗策略。于去年5月成功在患者的左主干和前降支血管植入支架,恢复冠脉血流,术后1周患者心脏功能显著恢复,LVEF提升至48%,二尖瓣重度返流恢复至轻度返流水平。经过近一年的药物调整,今年4月,王健主任团队创造性地应用“延长导管辅助下球囊主动牵拉逆向导丝技术”,成功为患者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患者和家属十分感谢老年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给予患者的二次生命。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该技术尚未有相关报道。该病例已投稿至国际知名SCI期刊。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在常规冠脉造影检查中,大约有25%~30%的患者可见慢性完全闭塞,且往往同时伴有血管迂曲、钙化等不利因素导致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CTO介入治疗平均成功率大约为40%~60%,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介入治疗技术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目前CTO介入治疗主要有三种手段,正向导丝升级(AWE)、逆向(Retrograde)以及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DR)技术,基于不同病人情况对三种技术进行科学运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近期在王健主任医师、罗智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继采用逆向技术开通右冠疑难闭塞病变之后,于2022年1月20日应用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ntegradeDissectionRe-entry,简称ADR)技术,仅用时90分钟为一位患者成功开通闭塞已久的右冠状动脉。这标志着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已常规开展高难冠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病例回顾患者,男,56岁,后背痛5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就诊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完善冠状动脉增强CT提示钙化斑块及存在狭窄病变转入心内科,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危险因素: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提示LA30mm,LVEDD50mm,EF73%;BNP63pg/ml;心肌酶学阴性;HbA1C7.1%;TC5.65mmol/L,LDL4.32mmol/L,TG1.87mmol/L,肌酐106.5umol/L,余肝功、血凝等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板,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降压、降糖、控制心室率等治疗。CAG分析及策略制定: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近段闭塞:患者右冠近段齐头闭塞、闭塞段长、伴钙化,侧枝循环血管条件差,考虑逆向成功率较低。PCI过程:术中首先尝试正向开通(AWE),逐步升级导丝,均多次进入内膜下,反复尝试不能送入远端真腔,王健主任果断启动正向ADR技术,利用Corsair微导管于右冠近段制造正向夹层,使用专用器械Stingray球囊,GaiaThird导丝穿刺,成功通过血管内膜下重新进入远端血管真腔,经过多体位投照、逆向造影均证实为真腔,顺利开通闭塞病变。正向造影可见右冠全程弥漫狭窄病变序贯植入4枚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覆盖病变。无术中并发症,手术完美收官。利用传统技术(AWE或Retrograde)治疗CTO病变,平均每台耗时约2~3小时,高难度的CTO病变甚至需要5、6个小时。医生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很高的辐射剂量,并投入巨大精力。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DR)是一种借助局限的内膜下假腔以开通闭塞段病变的技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逐步得到推广。该CTO新策略及新技术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显著降低医患的辐射剂量。随着对ADR等CTO-PCI新技术的常规开展,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介入水平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更多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贾丁: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诊治。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以老年心脏疾病为特色,是集临床、科研、教学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擅长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缓慢心律失常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心脏病伴多合并症复杂内科疾病的诊疗。现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在老年、复杂高危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开展缓慢型心律失常临时起搏器和永久性起博器植入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等。
发布时间:2024-06-27 浏览次数: 71字号:+心脏长在右边?冠脉起源异常?近日,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冠脉介入治疗团队运用高难度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成功为2位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解除“心病”,使饱受顽固性心绞痛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病例回顾一北京王大爷是一位高级厨师,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导致4年前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症状,在某医院做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开口异常,冠脉三支严重病变,医生认为冠脉介入手术难度极大,建议患者做冠脉搭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后4年,王大爷近日再次出现喘憋、胸痛症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失去了愉悦的人生。为了摆脱痛苦慕名找到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寻求治疗方案。老年心血管中心冠脉介入治疗团队通过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冠脉CTA影像资料,制定了“延长导管辅助下球囊牵拉技术固定指引导管,进而开通病变血管”的治疗策略。患者于6月上旬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王健主任医师、罗智副主任医师、石玉磊主治医师、冯世兴主治医师身穿沉重铅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不仅冠脉开口异常,并且病变狭窄严重,也意识到4年前患者搭桥手术的原因。造影显示:右冠开口于左窦上方,巨大的右冠弥漫性狭窄伴重度钙化。多种指引导管均未能到位,最后,王健主任通过多种器械融合技术终于使指引导管和冠脉同轴。右冠开口异常患者的介入治疗经过长达2小时的手术,成功解除了冠脉狭窄。经过短期心脏康复,王大爷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病例回顾二山东高大叔是一个“天赋异禀”之人。普通人心脏均在胸部左侧,而他的心脏却在右侧,同样,高大叔的冠脉血管也都是反着的,医学称之为“镜面右位心”。高大叔的“镜面脏器”这个天生的异禀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给他带来了痛苦。患者5年前曾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经人推荐找到王健主任,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然而,由于高大叔的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喝酒),近期再次出现胸痛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因病变手术难度大,再次找到王健主任寻求治疗方案。王健主任医师详细阅读患者的冠脉CTA资料后,表示随着高大叔年龄增加和前期的支架植入,手术难度会进一步增加,且日常所使用的冠脉介入器械均是为正常人心脏所设计,这也会带来进一步的手术困难。尽管右位心的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基于王健主任既往3万例冠脉介入治疗和6例右位心介入治疗的手术经验,为了患者不再承受病痛折磨,王健主任答应为其解除病痛。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后,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在多种器械融合操作下,指引导管终于就位,但治疗过程仍困难重重。虽然导丝顺利通过病变,但因右位心指引导管支撑不足、血管内原支架重度狭窄,导致球囊不能通过狭窄病变。王健主任团队通过多种器械融合掘进技术,逐毫米地将狭窄病变扩张开。输送支架过程更是阻力重重,团队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这台罕见病例手术。右位心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大叔经过短期心脏康复,已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露出久违的笑容。
为广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带来“心”的希望北京老年医院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在老年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方面实现新突破日前,北京老年医院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经希浦系统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北京老年医院在心衰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广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前不久,73岁的刘大爷从河南远道来京求医。老人曾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明显扩大(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mm),收缩指数严重减低(LVEF25%)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QRS时限164ms)。患者疾病进展快,预后极差,经过优化的药物治疗后仍效果不佳。术前心电图北京老年医院心血管中心王健主任团队在充分术前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建议行CRT-D治疗,帮助患者实现双室再同步化,改善心脏功能,防治恶性心律失常,达到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猝死的最大受益。但是根据既往经验及文献报道,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植入CRT-D手术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无法实现传统CRT-D技术。根据目前国内外共识推荐,此类患者术中备用希浦系统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做为最佳的替代方案。手术过程患者48公斤的体重,极其瘦弱,心脏严重扩大转位,血管狭窄并迂曲成角,这都给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经过反复尝试,无法植入左心室电极,未能实现传统的CRT-D技术,王健主任术中果断转换为备用方案,经希浦系统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历经5个多小时,克服患者体瘦、心脏血管解剖结构改变等困难,最终团队成功完成此项手术。术后参数优化患者术后经过起搏参数优化后,心电图QRS时限较术前明显变窄(164ms至130ms),患者心脏功能稳定,伤口拆线并顺利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密切随访,进一步优化起搏除颤器的参数,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心脏的收缩指数,改善生活能力。术后参数优化后的心电图科普知识希浦系统起搏优化后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最生理的起搏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心脏同步化效果。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在拟行CRT治疗的患者,用希浦系统起搏代替左室心外膜起搏,可以成功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QRS时限明显缩短,对于左室解剖结构异常或者植入左室电极困难的患者,希浦系统起搏是最好的备选方案。此项技术目前在国内是领先技术之一,在传统CRT-D的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生理性起搏技术,是传统CRT-D的重要补充。同时手术难度增大,对术者的起搏电生理基础,介入操作技术及团队配合要求进一步增高。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进行更生理性,更稳定,更有效的器械治疗一直是我们探索和追逐的目标,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紧跟国际国内最新指南共识,及时更新理念,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广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带来“心”的希望。文|心内科陈晓丽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以老年心脏疾病为特色,是集临床、科研、教学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擅长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缓慢心律失常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心脏病伴多合并症复杂内科疾病的诊疗。现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在老年、复杂高危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开展缓慢型心律失常临时起搏器和永久性起博器植入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等。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医学的一个分支,它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对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要注意非药物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形成包括科学锻炼在内的正确生活方式,心理调适疏导、健康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措施,使心脏病患者功能与结构改善,体力与精神优化,社会参与程度提高,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对生活质量、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改变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现在,由于有更好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密切的医学监护,心脏康复已成为各种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只要肢体无障碍、不是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都可采用不同程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对体能的提高十分有益。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开展心脏康复10余年,2020年被评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拥有专业的心脏康复师,开展的项目有:运动前心肺运动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平衡性测试评估、耐力测试评估等。拥有测试后有氧运动功率车、阻抗运动踏车、阻抗运动弹力带、瑜伽球等运动设备及保证安全的运动监测设备、体外反搏治疗仪等。心脏康复的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植入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脏瓣膜病,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其他心脏病需要康复者。平均每年有百余名患者从心脏康复中获益。2023年,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与北京安贞医院,成立“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及心脏康复病房,进一步增强了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的综合实力与心脏康复能力。为致力于广大居民心脏健康服务,改变传统治疗理念,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成立“心康俱乐部”,并开设心脏康复病房及门诊,从饮食、运动、心理、睡眠、药物等全方位关心、呵护心脏健康,目前心康俱乐部已拥有30余名会员,心内科将定期举办评估与宣教活动,希望能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保驾护航。
新突破:开启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新篇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取得新进展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自2021年7月恢复心脏介入诊疗工作以来,在王健主任医师、罗智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全科人员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屡破技术瓶颈,在老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惠及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病例1:河北保定83岁的老爷子,近3个月出现胸痛、胸闷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曾到某医院住院治疗,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三支病变,左前降支迂曲、狭窄,右冠近端完全闭塞。该院专家考虑患者高龄,心功能较差,血管迂曲,介入治疗风险较大,成功率低,建议患者做心脏搭桥手术。家属考虑患者年龄大,认为搭桥手术风险高,拒绝接受搭桥手术,经人推荐来我院心内科求治。心内科王健主任团队通过术前评估,多学科会诊,制定了分步介入治疗的策略,分次处理了患者的右冠病变和左前降支病变。术后患者心绞痛和心衰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家属如释重负,露出开心的笑容。病例2:河北唐山57岁的大叔,是家里的顶梁柱。近1年走路时出现胸闷乏力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三支病变,右冠弥漫性重度狭窄,左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在前期诊治中,有医院建议患者做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担心搭桥术后影响正常工作,希望有更好的治疗方法,经人推荐来我院心内科求治。心内科王健主任团队通过术前评估,反复研读造影光盘,制定了双向介入技术开通闭塞病变的治疗策略。一次性完成了左前降支开口闭塞病变开通手术和右冠病变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心绞痛和心衰症状完全缓解,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是以收治老年心脏病患者为主的临床科室,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占大多数。老年冠心病患者通常冠脉病变弥漫而严重,且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肿瘤、贫血等),导致病情复杂、危重,临床表现多样化,一旦发生心血管事件,常常危及生命,成为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瓶颈和治疗难点。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王健主任团队针对每一位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个体化评估,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个体化治疗策略,并通过精准介入治疗策略,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拓展介入治疗新技术,攻克了多项临床技术难题,不仅解除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痛,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文/心内科
发表于北京开创新篇章2月23日上午,由北京老年医院主办的“第一届西山老年心脏康复论坛”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老年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标志着北京老年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将再次深度合作,联手打造国家级老年心脏康复高地,共同开创老年心血管疾病诊疗及心脏康复新篇章。市医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张斌,海淀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洪波、温泉镇副镇长周传峰等领导受邀参加。同时,海淀区老年康复医联体成员单位、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代表及两院领导、专家、医务人员共150多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北京老年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禹震主持。老年心血管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双方在老年心血管诊疗及康复方面充分发挥两院优势,通过合作共建,在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绩效激励、人才培养、双向转诊、康复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以期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老年心血管康复高地。病区环境本次合作新建的老年心血管中心,北京老年医院初期提供2个病区共50余张床位及多个康复单元,北京安贞医院派驻两个医疗专家团队,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诊疗及心脏康复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目前病区设有综合评估室、运动呼吸训练室、徒手肌力评估室、体外反搏治疗室、心肺运动评估室、营养治疗室、心理治疗室、健康宣教室,拥有心脏康复管理评测、心肺运动负荷监控系统、体外反搏、医用抗阻训练器等医疗设备。老年心血管中心致力于以“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全面关心病人,开展多学科团队服务,通过控制危险因素、综合功能评估、围手术期管理、运动康复、心理干预和营养指导等老年心脏康复综合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再次发病和猝死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他们早日回归社会。LEADER'SSPEECH市医管中心潘苏彦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安贞医院与北京老年医院合作共建老年心血管中心,是对市属医院集团内康复医学领域开展专科化、精准化改革创新的又一项新的实践,更是充分发挥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心血管疾病诊疗及老年医院在康复护理方面的优势,打造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心脏康复学科高地。两家医院合作,将进一步充实市属医院集团内的合作发展模式内涵,构建市属医院发展新格局。期望两家医院通过老年心血管中心的建设,培养一批青年人才、创新一批医疗技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老年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心脏康复治疗路径,努力建成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进而打造成为国家级老年心脏康复高地。 海淀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洪波致辞 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纪智礼致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老年心血管中心管委会主任 张宏家致辞 北京老年医院党委书记陈兴德致辞UNVEILINGCEREMONY市医管中心、市卫健委、海淀区卫健委、温泉镇政府及两院领导共同为“北京安贞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心血管中心”揭牌,并为新成立的老年心血管中心负责人颁发了任职聘书。第一届西山老年心脏康复论坛北京老年医院刘小鹏副院长主持论坛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执行副主任 史冬梅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重症中心主任 刘文娴 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内科重症中心护士长 魏金玲 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健揭牌仪式后,“第一届西山老年心脏康复论坛”围绕心血管病诊疗进展、老年心血管中心心脏康复体系建设、危重症I期康复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等内容做了精彩的学术交流,为推广心脏康复理念,促进业界交流搭建学术平台,努力建设国家级老年心脏康复学术高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泵血器官,生理状态下,心脏通过心肌正常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源源不断地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满足整个身体的代谢需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心肌本身也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才能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生理情况下是通过冠状动脉供血来满足心肌本身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的。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夹层、血栓,痉挛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或者中断,无法满足正常心肌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人们常把心脏比喻成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肌缺血就好比发动机没有燃料一样,严重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脏无法维持人体正常的泵血功能,诱发人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 哪些原因会诱发心肌缺血?诱发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其中,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年龄:年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性别: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更高,但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风险也会增加。遗传因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如果父亲或兄弟在55岁之前被诊断患有冠心病,或者母亲、姐妹在65岁之前患有冠心病,则患冠心病的风险最高。吸烟:吸烟者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二手烟也会增加冠心病风险。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导致冠心病。血脂异常: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糖尿病: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超重或肥胖:体重过重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诱发冠心病。缺乏体力活动:缺乏运动也与冠心病有关。压力大:生活中没有缓解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动脉,诱发冠心病。不健康饮食:吃太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饮酒: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2. 有哪些症状要警惕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运动过程中的心前区不适、疼痛,往往在运动停止后可自行缓解。心前区不适可具体表现为患者感到发闷、紧缩感等,疼痛性质为压榨样疼痛,有时候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除了心前区,疼痛还可能波及上至下颌、下至上腹部,左侧可包括左肩、左上肢小拇指一侧的广大的范围。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虚汗、疲乏无力等。不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还包括双耳突聋、脐周疼痛、脚底疼痛、睁不开眼、胸口束缚感、左上肢无力、突然变懒或乏力、牙痛等。这些不典型心肌缺血症状与心肌缺血导致相关器官组织供血不足和心绞痛导致的其他器官组织放射痛有关。还有一部分心肌缺血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糖尿病导致感觉异常有关。在心肌缺血很严重,甚至已发生心肌梗死情况下,这类患者仍然会没有明显不适感觉,直到出现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因此对这类患者更应该提高警觉,预防心脏猝死发生。3. 若检查发现确实存在心肌缺血问题,该如何应对?如果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可能性,应该进一步通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检查、冠脉造影检查等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并对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如果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有斑块,但是血管狭窄程度低于50%,应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需要给予阿司匹林和降血脂药物治疗。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介于50%-90%之间,则需要做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查、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以及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分数(FFR)测定,来明确冠状动脉斑块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明确的心肌缺血,从而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90%,则需要根据病情和病变特点选择支架植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手术。
阿司匹林的功效根据剂量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500mg,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用于一些发热性的疾病,起到退热抗炎的作用,比如新冠肺炎导致的发热等,风湿热等。第二种,阿司匹林肠溶片75~300mg,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活血疗效,主要针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新冠肺炎感染导致发热人数较多,如果没有布洛芬,可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500mg,同样具有解热镇痛退烧作用。大剂量或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诱发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甚至是穿孔。还有就是对凝血机制的影响,产生出血的一些症状,比如牙齿出血、鼻出血、尿血,包括咯血以及皮肤黏膜的出血等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停药,然后到医院就诊。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他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接种。米锋表示,希望老年朋友们积极、尽快完成疫苗接种,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最大当日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最大。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4345.1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463.1万,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2亿728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54%、90.2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1117.6万人,其中包括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的4722.7万人。记者注意到,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1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根据以上数据,80岁以上老年接种全程接种人数占比65.8%。这个数字并不是太乐观,尚需努力。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包括几个方面人群: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郭燕红表示,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更应该防范感染的风险,发生疫情的时候,养老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老年人被感染。当日,就“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医学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平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免疫力低下,相当一部分肾病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别是肾移植后的患者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反应。而新冠病毒往往导致患者的免疫机能低下,加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正常免疫细胞受到抑制,杀伤性免疫T细胞明显会增加。李平介绍,自己上周刚刚参加了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召集的1例肾移植后重症新冠肺炎病例的讨论,指标显示,确实肾功能不全有基础病患者容易转为重症。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健表示,有基础疾病患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长期高血压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肿瘤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肾、免疫系统等多器官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在季节交替时节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这类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由于多器官功能受损和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极易转为重症患者,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甚至危及生命。11月2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7场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北京市本轮疫情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BF.7变异株,其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极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在短时间内引起感染者病例的激增。尽管目前北京市为避免传播风险,保障市民安全,在确保感染者及时得到救治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感染者的家人和友邻安全,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孕产妇等抵抗力较弱人群,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将大部分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方舱医院进行救治。但及时主动接种疫苗,仍是重中之重。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快老年人的接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从健全机制、做好摸底、优化服务、细化宣传等方面做了部署和推进。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希望老年朋友们,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们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个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