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致手足麻木疼痛的防与治 一、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的概念:是指手掌足底感觉迟钝,或者是化疗引起的肢端红斑,是一种皮肤毒性反应。主要发生于受压区域。尤其以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或者是分子靶治疗的过程中可出现。 二、发病原因:手足综合征的原因是使用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紫杉类等)以及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吉非替尼等)治疗剂量累积引起的末梢神经毒性反应及皮肤反应,国内外学者较多认为HFS发生的病机可能是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脚麻木、疼痛,感觉迟钝,轻者有手套、袜套感,重者手指、脚趾刺痛难忍或遇冷出现以上症状加重,皮肤蚁爬感,站立时如脚踩在棉花上,难以维持躯体平衡,导致患者不能正常行走,稍有不慎则导致跌倒;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肿胀、脱屑、红斑、皲裂,硬结样、水疱或严重的疼痛,指甲变色,甲缝流水、甚至指(趾)甲脱落等。 四、分级标准(NCI): 1级: 轻微皮肤改变或皮炎(如红斑、脱屑)伴感觉异常(如麻感,针刺感,烧灼感),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2级: 如前皮肤改变有疼痛,轻度影响日常活动,皮肤表面完整; 3级: 溃疡性皮炎或皮肤改变,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明显组织破坏(如脱屑、水泡、出血、水肿)。 五、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对HFS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大多数医生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疗效不甚明显;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药物,因存在心血管和胃肠道疾患,肝、肾功能损害,哮喘、荨麻疹和急性鼻炎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中药治疗:经临床数千例患者应用验证,我的祖传中药方“麻疼散”,每日2次泡洗,具有祛痛止麻、抗炎祛风、通络活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有效减轻或消除多数患者的症状。 六、注意事项; 1.使用能引起手足综合征药物的患者,可在用药开始即采用中药温水泡洗预防症状的发生。 2.注意手足保暖,冬季避免接触冷水和金属制品,局部避免摩擦受损。 ?
春困是春天人们常见的现象,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大量消耗,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若出现“春困”,就要注意自我调节。首先,不要熬夜,再睡个午觉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可减轻春困。再者,克服春困可从饮食调理入手,肾为先天之本,黄芪、党参、枸杞炖乌鸡,黑米红枣粥等可补肾气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中的脾对应五色中的黄色,应适当吃山药、土豆、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也可以用茯苓煮粥,食用龙眼肉补脾气。芽菜如春笋、豆芽等有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这些饮食疗法也可缓解春困现象。 王绍霞 2018年3月30日
人民网>>河南频道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7/0314/c351638-29849929-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7年03月14日09:27来源:未来网原标题:妙手仁心,中医外治法为肿瘤患者点亮希望之灯中西合璧,传统医术再现光芒“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灵枢·痈疽》中就记载,它是与中医的内服药物治疗方法相对而言的。中医外治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器具施于皮肤、孔窍、 腧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治防病病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介绍起中医外治法的悠久历史,外治中心主任王绍霞教授滔滔不绝。“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肿瘤外治中心是很有特色的肿瘤外治临床基地,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著名中医肿瘤临床专家李忠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是三级甲等西医肿瘤专科医院,在这样大型的西医专科医院建立中西医肿瘤外治中心,一方面说明医院有创新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医肿瘤外治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值得好好研究推广。”妙手仁心,中医外治领域再创辉煌“中医肿瘤外治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全新的中医治疗学科,它传承了传统中医外治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肿瘤外治融合现代经皮给药和微创技术成果,研究各类肿瘤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外治理论、外治方法、用药规律及疗效标准,是探索中医外治物质基础的一门临床治疗学科……”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暨首届国际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新思维和新方法论坛上,李忠教授曾这样向大家普及中医肿瘤外治法。中医肿瘤外治的发展,将为肿瘤临床带来全新的治疗观,更加体现当今癌症“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由于放、化疗等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作为全球唯一的中医肿瘤外治学术机构,一直积极推动中医外治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应用,推动中医肿瘤外治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跨院的学术交流和不同层面的学术论坛,推动了肿瘤外治的学术的全面发展,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术讨论和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独到的临床经验,使肿瘤外治技术更具有临床实用性。“世界中联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目前拥有全球会员800余人,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从事中医及中西医肿瘤临床的医护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中医肿瘤外治学术发展和临床技术的标准化,提供临床疗效,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李忠教授在与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这样说。“妙手仁心,抗癌先锋,中西并重,再创辉煌”,这不仅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肿瘤外治中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医肿瘤外治未来发展的方向。
春天是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的养生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慢性肝病、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较容易复发。另外春天万物复苏,各种病菌繁殖旺盛呼吸系统疾病也较容易流行,春季怎样安然度过,如何养生?衣:春天气温变化较大,今天阳光明媚,明天漫天飞雪,所以养生有“春捂”之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而“春捂”的时期应该在早春二月到三月份,“捂”的程度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衣物的增减,“春捂”捂得过多也不好,如果衣物穿得过多、过紧,捂得过厚,不仅不利于机体御寒,反而会影响气血运行、限制身体活动,所以春季衣着应以宽松舒适为佳。食:内经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方面药养不如食养,饮食应多食甘味和绿色蔬菜少食酸味食品,因为五行中肝对应青即绿色,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伤害。在“补”的问题上,健康人不用进补,有慢性病的人则可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辩证调治,这样既能够增强体质,又能控制旧疾,预防新病。克服春困方面可以食用茯苓、红枣、龙眼肉补脾气,食枸杞、黑豆、乌鸡等补肾气,椿芽、豆芽、春笋等芽菜有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恰当的食疗可缓解春困现象。住:保持室内清洁,常开窗通风能有效减少室内细菌数量,春天气温回升,除非雾霾严重的天气,开窗通风时间可较冬季延长,为防止呼吸道疾病尽量不去活禽市场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如经常流鼻血和鼻咽癌放化疗后,可在室内放置湿化器以保持室内的湿度,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调节情志。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大量消耗,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困乏,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就要注意自我调节,尽量不熬夜,早睡早起,睡个午觉能有效防止春困。行: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外,春天的阳气在公园、树林、草地、湖边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不仅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还具有降低压、镇静安神之功效。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放风筝、挖野菜等运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不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以使肝气调达。
论著《肿瘤相关病症中医外治手册》,是本人30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我的外治团队经验总结,书中详细介绍了治疗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中晚期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的33种病症,所常采用的26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辨证分型到采用中医外治具体方法步骤,书中不仅每个章节配有大量治疗图片,还在书的最后印制4页人体穴位正面、背面、侧面、耳部、头部等彩色穴位图,以便初学者准确选择穴位。。2014年12月,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首次委托河南省医学会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河南省医疗系统遴选资助优秀医学著作,经过层层答辩,本书有幸被定为13本之一,也是中医系统唯一一本全额经费资助著作。该书2015年11月印制完成,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及网店销售。希望能通过本书的介绍,给同行在治疗肿瘤相关病症以及疑难杂症方面,启发灵感、思路和方法,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中医外治即非药物疗法,其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好学易于掌握,不受条件限制,家庭即可应用。作者期望能够帮助肿瘤患者及家属,认识中医外治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其它治疗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能够了解、选择、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造福广大肿瘤患者,并使祖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得以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