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症对每个人来说都略有不同。有些人会经历极端和长时间的抑郁,而另一些人则会在躁狂或轻躁发作后出现轻微到中度的情绪低落。对一些人来说,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抑郁症是可以控制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会使人衰弱。💡所有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都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因为这是诊断标准的一部分,但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感觉呢?❗️双相情感障碍I型和II型患者的感觉如何?双相抑郁症是什么感觉?那要看你问谁了。双相抑郁症与普通抑郁症的感觉不同,因为它伴随着躁狂或轻躁狂的时期。像许多其他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一样,双相情感障碍是大规模存在的。我们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和精力充沛的时期,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这两个情况更为极端。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的发作可以被触发,或者它们可以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生。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不同诊断的抑郁症症状各不相同。1️⃣双相I型在双相I型患者中,人们通常会经历戏剧性的高潮和低谷。抑郁症可能是慢性的,使人衰弱。与普通抑郁症一样,双相抑郁症的特征是精力不足、极度疲劳、“脑雾”、严重的内疚感、自我怀疑以及对活动和日常任务缺乏兴趣。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也有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2️⃣双相II型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比躁狂患者经历更多的抑郁发作。对于双相II型,抑郁症和轻躁狂的时间比例是35:1。这是双相I型和II型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它还伴有从未达到全面躁狂标准的“情绪上升”期,有时我们也成为轻躁狂。3️⃣循环型在周期性心境障碍中,人们倾向于在短时间的轻度抑郁和轻度躁狂之间循环。周期性抑郁症不像双相抑郁症那么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很容易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情绪稳定剂可用于治疗周期性情绪失常。患有循环精神障碍的人有15-50%的风险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情况,需要向医生报告任何新的症状。🔆双相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双相抑郁症让人痛苦。抑郁症不仅会使人衰弱,而且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相结合,也会使人筋疲力尽,难以预测。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可能因为严重的抑郁而在某一天醒来无法下床,但第二天他们可能又会精力充沛、躁动不安和冲动。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也会经历快速循环,其中有一种明显的、短暂的躁狂和抑郁发作模式。在一年内至少经历四次或更多的抑郁、躁狂或轻躁发作,就会被诊断为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这会让精神和身体疲惫不堪,并可能导致其他问题,如滥用药物、经济问题、饮食过量或不足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患有双相抑郁症并维持工作、家庭和稳固的人际关系是极其困难的。🔆对双相抑郁症来说,通常是抑郁发作比躁狂发作更多,所以双相抑郁经常与单相或“常规”抑郁症混淆。轻躁狂也可能与感觉“正常”或精力充沛混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不总是对抗抑郁药有反应,所以他们可能被误诊为难治性抑郁症(TRD),而不是双相情感障碍,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总是能得到正确的支持和治疗。
儿童抑郁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匿,但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以下是一些儿童抑郁早期症状的识别方法:1.情绪表现:情绪低落:儿童可能经常表现出悲伤、沮丧或易怒的情绪。他们可能变得容易哭泣,对平时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孩子可能开始自我贬低,认为自己无能或不值得被爱。2.行为表现:社交退缩:儿童可能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更喜欢独处。他们可能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避免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活动力下降:孩子可能变得懒散,不再积极参与日常活动或运动。在学校,他们可能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滑。攻击性或自残行为:部分抑郁的儿童可能变得更具攻击性,或者出现自残行为,如割伤自己。3.生理表现:睡眠障碍:孩子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易惊醒的情况。食欲变化:儿童可能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减轻或增加。其他躯体症状:孩子可能抱怨头痛、胃痛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肢体疼痛。这些症状在医学检查中可能无法找到明确原因,但与孩子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田医生原创
近年来,抑郁发作在青少年的发病率日趋增长,一项辽宁省6-17岁在校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障碍患病率为0.93%,位居各种精神障碍患病率第2位,位居第1及3位的分别为焦虑障碍和行为障碍,并且3种障碍共病2种的比率为3.3%,其中一11-15岁阶段患病率最高,可达5.37%。疾病的症状直接导致了学习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等重要社会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业及成长,给广大大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青少年期一般指男性12-13岁开始至18岁,女性11-12岁开始至18岁,以身体飞速发育,尤其是行器官发育及生理相应的变化为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躯体的重大变化首先决定了本阶段青少年心理的特殊性。在本阶段给人以“叛逆”的印象感,在与人表达和交流都有着本年龄段特有的方式。症状可出典型抑郁发作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及乐感缺失,但仍常常以不典型的形式展现。 抑郁障碍由于青年期自我意识突然高涨,在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阶段,对于好奇心、内心矛盾、冲突不能很好表达,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情绪感受;同时会刻意的彰显个体独立性而明显减少与周围人的语言沟通。以上特点造成青少年在临床特征上常以行为表达,出现厌烦、孤僻甚至愤怒。具体在情绪上表现有日常的不活跃、缺乏兴趣和动力感;部分反复出现脾气爆发。在思维上表现思维联想满,自觉及“脑子生锈了”、“脑子转不动了”,或者给人以反应迟钝的印象;对自己评价较消极,较少出现自卑、自责等想法。注意力体现在课堂上经常发呆及走神。在行为上表现不积极,较被动;行动也可能比以往缓慢;与周围人交往减少,很少外出;同时也可能因内心焦虑情绪表现出上课坐不住、不能坚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严重者表现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甚至有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可能出现躯体不适,包括头痛、疲惫,体重、食欲及睡眠变化,值得一提的是食欲的变化包括增加和减低,睡眠变化也包括睡眠增多和减少。 青少年抑郁在性别上的特点,进食障碍多见于女性,躯体攻击多见于男性。在日常行为上常常出现冲动性和鲁莽性;常有自杀意念、酒精/药物使用;反社会行为如偷窃和撒谎也不少见。 对学习的影响尤为受到关注,在学习态度上从对学习不感兴趣发展到以各种理由逃学,病对考试和升学无计划。在学习能力上,本人常感记忆力不如从前、思考困难等,完成作业拖沓甚至无法完成,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努力学习成果也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受环境干扰。在学习信心上也收到影响,既往成绩理想的孩子也可能在考前担忧,产生较差的预期和评价,甚至不想参加考试。 总而言之,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不论“病”与“非病”者,都应得到关注,并且关注的科学性、适度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发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群体的特殊性,避免误诊及漏诊,从而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