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长期不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提前并且严重。脑梗死后,血压更应重视,血压目标值是130/80mmHg,但75岁以上的老人及脑血管狭窄明显者,血压控制需谨慎,血压控制需高于此目标值。对此提如下建议: 1、不宜快速降压,除非血压太高有出血风险。 2、宜服用长效降压药,一天一次,避免血压波动 3、当一种降压药效果不佳时,不宜盲目加量,宜联合用药,需合理搭配,注意配伍禁忌。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常见病,目前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临床表现:眩晕,占80%以上,且常为首发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晃动感、倾斜感,常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甚者不敢睁眼,需卧床。严重病例可伴黑蒙、视物成双、面部麻木、言语不利、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耳鸣甚至倾倒发作,少数可有晕厥。发作多持续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每日可发作数次,某些病人可发作数天。体征:眼球震颤,常见水平眼震,少数为旋转性、垂直性。极少数可见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轻度肢体活动不灵。发病原因: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少数由微栓子所致。(1)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变窄,血流渐减少。(2)颈椎退行性变,椎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导致椎动脉受压,当颈部急剧活动时血流受影响。(3)椎动脉变异较多,部分人先天狭窄甚至单支缺如。检查项目:颈椎侧位片或颈椎CT、脑CT或MRI、颈部血管彩超、血脂、血糖等。治疗措施:(1)积极治疗与动脉硬化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供血不足急性期,高血压者血压不宜过低,不低于当时血压的30%。(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清淡饮食,生活有规律,多参加户外活动。(3)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可口服尼莫地平等扩血管药,应尽快到医院看医生。(4)对反复发作或有脑血栓倾向者,在明确血管狭窄的情况下,药物干预效果不良时,可听从医生的建议,放置血管支架。
我接诊一名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男,19岁.2001年首次发病,表现为Gerstmann综合征,即左右失认 手指失认 计算不能 失写等,脑MRI显示左颞顶长T1长T2信号,经激素等治疗好转.2003年复发,视力减退,MRI显示双枕叶病变.去北京301做肌肉活检诊断线粒体脑肌病,治疗后略好转,05年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肌力4+级.一周前双侧听力减退明显,MRI显示病灶在双枕颞部,脑干及大脑皮层萎缩. 到目前为止,该病没有特效治疗. 我想听听全国同行的意见,在治疗方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