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0-08 学院君 放疗圈 宫颈癌 宫颈癌是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女性癌症,也是我国女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每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有13万人,患者趋向年轻化,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占三分之一。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正在迅速升高。前列腺癌属于典型老年性疾病,年龄是肯定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 其中60~79岁的发病率达1/7。 当今社会,“谈癌色变”的现象有所扭转,但绝大多数的患者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尤其是针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对于这两种肿瘤的治疗,多数人包括部分经验丰富的非专科医生也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忽视了放射治疗的治疗价值,实际上,放射治疗在这两种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治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手术治疗。 就放射性治疗相较于手术治疗的方法,记者采访到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肿瘤放射治疗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王平,他表示对于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放射治疗的治疗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甚至还在做术前放化疗再做手术这样的高副作用低疗效的治疗,这是我国亟待规范和纠正的一个治疗误区。 宫颈癌治疗新方案 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王平介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局限于宫颈或仅仅侵犯部分阴道组织的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可以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病人如果发现病灶范围过大、手术边界不够安全、或这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再接受辅助性放射治疗。对于局限于宫颈的早期的病灶,放射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更为轻微。并且,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对于癌灶超过4厘米或病灶已经超出宫颈范围侵及阴道上端的病人,加入同步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但是放化疗后再进一步手术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明显增加了治疗相关毒副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已经明显侵犯宫颈周围组织的病人,不适合手术治疗,而单纯放疗的疗效也不令人满意,一般选择同步放化疗。对于已经侵及宫颈周围组织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的病例,同步放化疗还可以取得70%左右的5年生存率,而此时再加入手术治疗仅仅增加了治疗的毒副作用,而病人并不能获得长期的生存获益。 综上所述,各个期别的宫颈癌患者均可行同步放化疗,疗效不低于手术,并且毒副作用较低。尤其是累及宫旁组织的局部晚期的患者更是应该选择放化疗,而不宜手术治疗。但是国内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甚至还在做术前放化疗再做手术这样的高副作用低疗效的治疗,这是我国亟待规范和纠正的一个治疗误区。 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案 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存在着类似的误区。前列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等,单独或综合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 不论国内外的哪种指南中都强调了放疗的重要性。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疗剂量的提高及与内分泌治疗的联合应用,前列腺癌的放疗疗效逐渐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80%以上的生化控制率,并且放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 必须看到, 放射治疗在我国并不普及, 各地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 同时由于人们对放疗的认识欠缺, 使得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特别是在前列腺癌这一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一些专业人士对前列腺癌放疗方法、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也影响了该手段的应用。 对于肿瘤局限于前列腺、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治性放疗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且近期毒副作用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如果前列腺病变侵及周围器官或组织,或者盆腔淋巴结出现了转移, 手术治疗无法根治性切除肿瘤,目前放疗联合激素治疗是这些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可以取得70%以上的长期存活。 除了上面说到的早期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外,某些特殊情况下放射治疗也是首选治疗方案。比如年龄在70 岁以上、预期寿命
癫痫治疗的十大误区相关疾病:癫痫偏头痛剥脱性皮炎意识障碍肌阵挛额叶癫痫肌阵挛性癫痫中毒肾结石肝脏疾病癫痫治疗的十大误区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控制发作是癫病治疗的主要措施。随着对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认识的深入,抗癫痫药血中浓度监测的实施、新抗癫痫药的推出,以及非药物治疗的进展(如手术、迷走神经刺激、r一刀等),癫痫的治疗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误区,现列举如下。1、临床未确诊癫痫即予治疗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特点是突发性、反复性和短暂性,临床上很多非癫痫的发作性疾病如偏头痛(包括脑电图呈非特异性异常者)、假性发作等被误诊为癫痫而给予抗癫痫治疗(包括药物、甚至r-刀等),这种误治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①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歧视,误诊为癫痫导致病人和家属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②无端承担抗癫病药所致不良反应的风险,有些如剥脱性皮炎、坏死性肝炎、造血系统抑制是致死性的;③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癫痫就诊时大多均在发作间期,医生罕有目睹发作者,且体检大多无异常发现,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的关键,询问对象包括病人、亲属及发作目睹者,要不厌其烦地了解全过程,不放弃任何细节,包括当时环境、起始表现、有无肢体抽搐和其大致顺序、面色变化、意识情况、有无怪异动作和精神异常、发作时程、发作频率、有何诱因等,过去史及家族史也十分重要。脑电图检查对诊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发作时的记录意义最大,但此种机会甚少,发作间记录到棘(尖)波、棘(尖)慢复合波等痫样放电最有参考价值,非特异性异常(如慢波)则一定要结合典型病史方有参考价值。特别要指出的是,癫痫是一种临床诊断,仅仅脑电图有异常,即使有病样波出现而无临床发作,也不能诊断为癫痫而给予抗癫痫治疗。2、未按癫痫发作类型选择药物 癫痫发作有很多类型,发作类型的确定涉及药物的选择及病因检查两方面。临床上常见对发作类型误判而错选药物,例如复杂部分性发作常以短暂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别在杏仁核有病灶时可见有不动性凝视发作,表现为正在活动着的动作突然停止、眼裂开大、双目瞪视前方、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伴肢体和躯干的活动完全停止或肌张力增高,这种发作常被误为失神发作而给予乙琥胺,结果加重了病情。相反,因未能正确认识失神发作而误为短暂部分性发作,错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治疗者也不鲜见。又如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发作时的肌阵挛常出现于一侧,因此被误为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结果用了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或新的选择性GABA能药物——加巴喷丁、噻加宾及氨己烯酸治疗。一些额叶癫痫的部分性发作被误诊为非癫痫性精神发作,从而延误了治疗。两侧额区棘波常见而被误为双侧同步的全面性发作者也时有之。 建议:①病史的详细询问对发作类型的确定是根据性的;②发作较频者可用录像(视频)脑电图以确定发作类型;录像脑电图在确诊癫病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③在难以确定为部分性发作或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者则可先选用广谱的丙戊酸钠、氯巴占(氧异安定)拉莫三嗪或托吡酯3、在控制不良的发作中未能确保用最大耐受量 在癫痫药物治疗中由于单凭经验,未能应用最大耐受量而使发作控制不良是十分常见的失误。标准的一线抗癫痫药加丙戊酸、卡马西平以及新药如奥卡西平、托吡酯及加巴喷丁均为剂量一反应相关联的,如不按病人个体化给药而用所谓“常规剂量”,病人就会处于“亚治疗状态”而致控制不佳。 建议:①某些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行治疗药物监测,调整剂量使血药达有效水平;②可逐步加量直至最初的临床不良反应出现;③某些病人因惧怕高剂量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因此要了解是否存在依从问题;④用最大耐受量仍无满意反应,则减量以免出现慢性中毒,改用第二种抗癫痫药。4、在未否定第一种药疗效前加用第二种药 有人在第一种抗癫痫药用后不久即加用另一种低剂量药物以获高效,事实上一线抗癫痫药单药在有效剂量或血药浓度时均有良效,任意多药治疗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增加毒副反应或减低疗效。当前单药治疗仍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多药治疗仅用于单药治疗失败的较难治的癫痫病人。 建议:①第一种药物肯定无效后逐步换用第二种有效的抗癫痫药;②第一种药虽有一定疗效,但控制不够理想时可加用第二种药;③合用的两种药应该是化学结构上不同的、最好是两种不同抗癫痫机制的药物,两药之间相互作用少;④如第二种药加用后反应很好则应撤停第一种药物。5、未能确诊癫痫综合征 癫痫综合征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起病年龄、病因、发作类型、促发因素、严重程度、昼夜规律、慢性程度、预后及治疗选择。许多癫痫综合征是与年龄相关的,发作起始的年龄可为正确诊断癫痫综合征提供线索,综合征的诊断又可指导合适的药物治疗,例如儿童中央沟区癫痫与症状性额叶癫痫完全相反,前者对抗癫痫药反应良好,到16岁时发作可自发好转,这种癫痫也不需要作MRI等影像学检查,个别轻的、发作罕见的甚至可推迟治疗。又如青少年期肌阵挛性癫痫是起始于少年的有双侧同步普遍性棘一慢波放电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最好选用丙戊酸钠而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氨己烯酸、噻加宾及加巴喷丁,因为这些药物非但无效,而且还会加重发作。 建议:①熟悉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②辅以脑电图检查,特别是录像脑电图;③尽量避免促发因素。6、采用过高剂量的抗癫痫药在治疗新诊断的癫痫病人时,有人一开始即给予高剂量过度治疗,以求加速发作的控制,或对抗癫病药有部分反应的慢性癫痫病人,给予进一步加大剂量。理论上每一早期癫痫在治疗之初,应予低剂量逐步加量,无限制加量有时会加重或加频发作,长期超量会有抗癫痫药慢性中毒危险。一般而言,单纯的强直-阵挛性发作需要的抗癫痫药量较部分性发作为低。建议:①癫痫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有些抗癫痫药可用血药浓度监测以调节剂量;②任何病人用最大耐受量而无明显好转时,应慢慢减量,这样可以减少副反应而不影响发作控制水平;③如需要超出最大耐受量的抗癫痫药方能控制发作者,则应考虑外科治疗。7、抗癫痫新药应用不当 国际上已研制出很多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中9种已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包括非氨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氨己烯酸、乐凡替拉西坦(levetiracetam)、噻加宾、奥卡西平及唑尼沙胶,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合理应用的问题。例如选择性GABA能化合物加巴喷丁、噻加宾及氨乙烯酸不能用于治疗失神或肌阵挛发作,固可加重发作,噻加宾在某些病人中甚至可出现非惊厥性癫痫状态。不同的副反应谱使得某些抗癫痫药物对某些病人的应用受到限制,如有肾结石病人不能用托吡酯;病人有急性肝病或急性血液紊乱则不适合用非氨酯,因其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肝衰竭;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并用时,由于丙戊酸钠明显抑制拉莫三嗪的代谢,故后者加量慢;同样地,标准的抗癫痫药在加用非氨酯时,前者应减量25%,因非氨酯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丙戊酸、苯妥英及卡马西平环氧化物代谢的作用。虽然对照试验显示抗癫痫新药(如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澳卡西平、氨己烯酸等)对部分性发作有效,但大多数专家反对用它们作一线药,原因之一是过于昂贵,而提倡病人不能耐受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一线药时方使用。然而有些新药也有其优势,例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West综合征这些难治性癫痫,抗癫痫新药托吡酯、拉莫三嗪、非氨酯等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又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无嗜睡作用,有利于老年病人的应用,它们很少相互作用,也受到内科疾病或因避孕而用其他药物病人的欢迎。 建议:①任何病人用标准抗癫痫药不能控制发作或出现严重副反应者应考虑用新抗癫痫药,特别托吡酯及氨乙烯酸对难治性癫痫发作的控制更有效;②应掌握适应症;③注意新的不良反应。8、过早撤停抗癫痫药 癫痫发作被控制后,过早撒停药物可导致发作反复,突然撤停还会促发癫痫持续状态。据Chadwick[1]报道,在1031例缓解2年以上的病人中,撤药组复发率为43%,而继续用药组仅为10%。当然,为惧怕复发而长期不停药也非良策。 建议:①要根据可能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发作频繁、病程冗长、脑电图仍异常、曾多药治疗等)来考虑停药时间;②临床发作已消失多年,仍应作脑电图检查以了解有无癫样波发放,最理想的是作24h动态脑电图;③撤停药物时要慢,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停药过程不少于1年,失神发作不少于6个月,原用药剂量大者则停药所需时间也长;④如一旦复发则应立即恢复原治疗方案。9、未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合作 国内外资料均表明,依从性不良是癫痫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病人常因种种原因而自行减量、加量、减少服药次数或任意停药,也有受社会不实广告的欺骗而滥用所谓的纯中药,其结果是或不能控制或出现毒副反应。所以病人和家属的合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一环。建议:①加强有关癫痫的科普知识宣传,争取病人主动配合;②定期门诊随访病人,了解病人发作和治疗合作的情况以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的作法。10、滥行外科治疗癫痫治疗中属非药物治疗的有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刀)、迷走神经刺激等。这些治疗的主要对象应是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手术和r-刀治疗的根本前提是要有准确的诊断和病灶定位,所以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结构性影像学检查(如MRI、CT)以及功能性检查(如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磁共振波谱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及脑磁图)来确定癫痫病灶,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某些医疗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一些药物能控制的、定位未明确的、甚至连诊断未确定的病人滥施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终究是破坏性的,故其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伽马刀其实不是刀,实质是放疗的一种方式。伽马指的是伽马射线,目前放疗应用的伽马射线都是由钴-60这种放射性核素产生的;之所以称之为“刀”是因为在治疗时能够在肿瘤部位形成很高的射线剂量,而在肿瘤周边射线剂量陡然下降,形成“刀”一样的放射效果。我们可以用一个假设来理解这个问题,假设身体某个部位长了一个肿瘤,肿瘤的周围肯定是正常组织,假如我们把肿瘤部位加热到200度,而靠近肿瘤周边的正常是5度,这样就达到来杀死肿瘤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伽马刀最早是瑞典的一个医生提出并研制成功,开始主要是用来治疗颅内肿瘤,现在一般称为头部伽马刀(简称“头刀”),后来国内的一些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体部伽马刀(简称体刀),用于治疗除颅内肿瘤外的其他部位的肿瘤。临床实践中伽马刀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病变达到了同手术一样的效果,但是对疾病治疗的一切方法都有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滥用则达不到治疗的预期效果,伽马刀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伽马刀应用的比较乱,给患者也带来了混乱。一些肿瘤患者盲目的相信伽马刀,但是却不知道是否适合伽马刀治疗,我们来看一看伽马刀治疗恶性肿瘤的适应症即什么时候应用伽马刀治疗。 1. 肿瘤的大小,伽马刀适合于小于3cm的肿瘤治疗,如果放宽一些肿瘤大小不该超过5cm。为什么对肿瘤的大小有此严格的限制呢?因为肿瘤小才能到达“刀”的治疗结果,如肿瘤超过5cm时就达不到“刀”的效果,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普通放疗是一样的,失去了伽马刀治疗的意义(涉及到一些放射治疗剂量学和放射物理学的问题),同时普通放疗和伽马刀治疗的费用是不一样的,伽马刀治疗的费用比普通放疗高得多。 2. 必须用可见的肿瘤病灶,如果肿瘤患者首先进行了手术治疗,而且切除的非常干净,术后CT、MRI复查没有看见肿瘤或转移淋巴结,病人又需要放疗,那么就不能选择伽马刀,要选择普通放疗或适形调强放疗。 3. 适合于单一病灶或病灶不超过3-5个的肿瘤,不适合有淋巴结转移的。通过CT检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那么可能存在有CT看不见的小的转移淋巴结。单纯应用伽马刀治疗就会漏掉这些淋巴结,所以应该选用普通通放疗。 4. 对拒绝手术的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要遵循上述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部位的放疗一生一般只能进行一个疗程,不论是伽马刀还是普通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所以在放射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一下放射科医生,弄清楚到底是那种放疗方式更好。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的翼状胬肉可造成严重视力障碍。而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导致睑球粘连,穹窿部结膜变短,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此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率很高,可高达30%—70%。近几年,随着对角膜缘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起来,我院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翼状胬肉患者共40例49眼,双眼发病者8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4岁。41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呈进展期,其头部侵入角膜缘内3—4 mm。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2—3 mm,胬肉呈持续增大趋势,用药物无法控制,距前次手术时间最短者为3个月。 手术方法: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尖刀片自胬肉头部外缘开始剥离,深度达前弹力层,避免损伤健康角膜基质层及内直肌,对累及瞳孔区的较厚基质层混浊者作角膜表层切除,剪除胬肉头部颈部及其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复发性胬肉须刮除所有瘢痕组织,达光滑的巩膜。烧灼止血。于术眼颞上方角膜缘后6 mm处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1m1,用锐利刀片取健康角膜缘组织片宽4mm(含O.5mm透明角膜组织),根据胬肉切除区球结膜缺损范围大小,切取部分相邻区球结膜,不带结膜下组织。将制好的角膜缘干细胞和相邻球结膜眼表联合植片,角膜缘相对应,上皮面朝上,在植床上展平,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使结膜瓣紧贴巩膜创面。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术眼包扎,取材区暴露不作任何处理。 术后处置及随访观察:术后术眼包扎3天,每天换药局部应用抗菌素及皮质类固醇。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创面,供区组织及植片愈合情况。2周拆线,随访6—27个月。 结果:术后一周内,结膜充血,术区组织轻度水肿,裸露角膜上皮重建。40例患者均未出现植片排斥现象,角膜创面愈合,透明光滑,结膜无充血,平滑无增生,无1例胬肉复发。复发性胬肉术后睑球粘连解除,眼球运动自如,供区角膜缘区未形成假性胬肉及新生血管进入角膜等并发症。 讨论: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发展与可见光和紫外线的作用有关。翼状胬肉的高发人群为户外工作者及生活在炎热、日照时间长地区的人口;此外,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某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与性别无明显的关系。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紫外线、风沙、粉尘、干燥等都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紫外线照射可以诱发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使细胞生长特性发生变化而具有侵袭性,能在角膜前弹力层与上皮基底层之间向角膜中心生长移行。睑裂部的角膜缘组织由于长期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中等因素,致使局部抗原成分改变而诱发局部变态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白细胞浸润,阻滞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节,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促进结膜组织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近几年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的形成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但传统的单纯切除术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胬肉的复发。当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可认为角膜局部形成角膜缘缺乏症,局部干细胞缺乏。角膜缘干细胞具有高增殖潜力,在角膜上皮的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移行,角膜的受损区及角膜缘屏障得以重建。而相对较大的结膜植片也为局部睑球粘连的解除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取材位于眼球颞上方,一旦行内眼手术亦无大碍。本文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结膜移植,不但能为病变区角膜缘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使角膜恢复正常透明性,而且还为病变区结膜和巩膜提供正常的上皮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阻止异常结膜源生组织增生,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本术式的原理在于从根本上改善角膜上皮修复机制,植一小片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角结膜组织,通过移植片上干细胞的分裂增生和向心性移行,完成上皮修复过程,相邻区球结膜移植片起到消灭巩膜创面,保护角膜干细胞的作用。本文40例49眼翼状胬肉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无1例复发,作者认为角膜缘上皮联合结膜移植手术方式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而且取材于自体眼表组织,不存在移植排斥反应,手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治疗翼状胬肉并有效防止其复发的最佳方法。参 考 文 献[1]刘阳.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9 23:204[2]李松峰等.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现状,临床眼科杂志 2000 8(2):151[3]孔庆健等.白体角膜缘上皮移植与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 20:467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 265例(503眼)患儿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确诊后,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弱视眼的注视性质、患者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弱视治愈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9%,其中治愈率为72.6%,进步为20.3%,无效为7.1%;治愈疗程平均为6.5个月。屈光不正性弱视、3~6岁组治愈率最高。结论 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弱视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关键词 弱视 治疗弱视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发病率占儿童的2%一3%,弱视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而且还会失去双眼单视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弱视治疗应引起眼科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配合治疗。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265例503眼弱视儿童中,男134例257眼,女131例246眼。年龄3~14a,平均7.6a。屈光不正性弱视391眼(77.7%),屈光参差性弱视37眼(7.4%),斜视性弱视75眼(占14.9%)。中心注视451眼,旁中心注视52眼。重度弱视(视力≤0.1)55眼,中度弱视(视力0.5~0.2)277眼,轻度弱视(0.8~0.6)171眼。外眼及眼底正常,无眼球器质性疾病。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遵照1996年4月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1.2治疗方法1.2.1常规检查、散瞳验光配镜:所有患儿均进行远、近视力检查,看远、看近的眼位检查,外眼及屈光间质、眼底检查,注视性质检查,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常规1%阿托品眼膏每日三次,连续四天后行屈光状态检查(包括视网膜检影验光及全自动电脑验光)。扩瞳者3wk后复查,确定眼镜处方,予以配镜。合并内斜视者,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眼正位合并中、高度远视眼者,根据检影结果,戴全矫眼镜,待视力提高后,适当降低眼镜度数。散光度数完全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弱视患者,根据检影结果,降低1/3~1/2配戴眼镜。1.2.2传统遮盖。根据病人的年龄和弱视眼的视力,决定遮盖的天数。遮盖比例大致为2岁者2:1,3岁者3:l,4岁者4:1,5岁者5:l,6岁者6:l,7岁以及7岁以上连续遮盖。单眼弱视者全天遮盖健眼。双眼弱视,两眼视力相同或相近者,不遮盖;治疗开始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两眼视力相差2行或2行以上者,全天遮盖视力较好的一眼。1.2.3增视训练。训练内容包括: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精细目力训练、融合功能训练、立体视功能训练等。每天1次,每次合计30~40分钟。旁中心注视者选用光刷疗法和后像疗法。采用以上综合治疗,一般1~2mo复查1次,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调整遮盖方式,0.5a检影验光1次,根据屈光状态,更改镜片度数。斜视性弱视视力提高后,残余斜视度数予以手术矫正,以巩固疗效。治愈后随访观察1.5~2年。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4 统计学处理: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503只弱视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其中治愈率为72.6%,进步为20.3%,无效为7.1%,达基本治愈疗程平均为6.5个月。2.1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表1):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O.01)。12~14岁组基本治愈率为54.5%,疗效低于12岁以下各组。 表1 年龄与疗效 眼(%)——————————————————————————————————年龄(岁) 眼数 治愈 进步 无效——————————————————————————————————3~6 298 238(79.93) 49(16.4) 11(3.7)6~12 172 109(63.4) 45(26.7) 17(9.9)12~14 33 18(54.5) 7(21.2) 8(24.2)—————————————————————————————————— 合计 503 365 102 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2=31.64 P<0.012.2 弱视类型与疗效关系(表2):屈光不正性弱视基本治愈率最高,达7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弱视类型与疗效 眼(%)——————————————————————————————————弱视类型 眼数 基本治愈 进步 无效——————————————————————————————————屈光不正性 391 301(77.0) 63(16.1) 27(6.9)屈光参差性 37 18(48.7) 16(43.2) 3(8.1)斜视性 75 46(61.3) 23(30.7) 6(8.0)—————————————————————————————————— 合 计 503 365 102 36——————————————————————————————————X2=20.39 P<0.012.3 弱视程度与疗效关系(表3):弱视程度越深, 疗效越差。轻度弱视基本治愈率最高,为96.5%,重度弱视基本治愈率2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O.01)。 表3 弱视程度与疗效 眼(%)——————————————————————————————————弱视程度 眼数 基本治愈 进步 无效——————————————————————————————————轻度 171 165(96.5) 2(1.2) 4(2.3)中度 277 187(67.5) 67(24.2) 23(8.3)重度 55 13(23.3) 33(30.0) 9(16.4)—————————————————————————————————— 合计 503 365 102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2=175.93 P<0.012.4 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表4):中心注视者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O.01)。 表4 注视性质与疗效 眼(%)——————————————————————————————————注视性质 眼数 基本治愈 进步 无效——————————————————————————————————中心注视 451 248(77.2) 74(16.4) 29(6.4)旁中心注视 52 17(32.7) 28(53.8) 7(13.5)—————————————————————————————————— 合 计 503 365 102 36——————————————————————————————————X2=49.01 P<0.013 讨论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如果不具备正常的视觉发育环境,便可造成视觉的发育障碍导致弱视。Von Noorden根据弱视的发病机理,把弱视分成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5种,后2种弱视较少见,预后也较差,临床上多见的是前3种可逆性功能性弱视,即本组综合疗法治疗的弱视。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及治疗年龄进行相应的选择。包括手术去除形觉剥夺因素,及时正确地屈光矫正,遮盖或压抑健眼以解除异常双眼交互作用中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在此基础上对弱视眼适当地刺激训练以增加疗效。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弱视种类、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关系密切。从本文资料统计可以看出:(1)治疗年龄以3~6a组疗效最好,治愈率为79.9%.与Simons等[1]认为的伴有斜视、屈光参差和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弱视多在6a前发生,6a以下儿童的治愈率高且疗效容易巩固的看法相同;(2)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最高,重度弱视的治愈率最低。但对比其它各家报道[2-4],本文各种程度的弱视治愈率均高,可能与综合治疗有关;(3)中心注视者疗效较好,治愈率为77.2%,比徐国志[2]统计的中心注视治愈率73.34%要高,说明本综合疗法对黄斑中心凹刺激效果良好。(4)12~14岁组基本治愈率达54.5%,说明视觉发育关键期后,仍有些可塑性,因此对大龄儿童不要轻易放弃弱视的治疗。以上结果显示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应提倡早期的弱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且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医院内的治疗更能确保疗效优于家庭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配镜前仔细检查眼位、睫状肌麻痹后准确地验光、正确的处方配镜。我们配戴眼镜的出发点是尽量保证视网膜清晰成像,促进对高空间频率敏感细胞的兴奋刺激,促进眼球发育,完成视觉发育屈光正常化过程。在视力矫正满意及能接受的情况下,远视内斜者度数尽量给足,外斜者少给;近视内斜者少给,外斜者给足;散光全部矫正较为适宜。2.坚持戴镜,遮盖治疗要彻底并能很好的坚持,遮盖治疗是综合疗法的重要手段。3.对弱视眼进行精细目力训练,以增加疗效。通过手、眼、大脑皮层协调训练,能使弱视眼黄斑功能抑制较快解除而中心视力提高。要根据年龄、智力、性格及视力等情况,先易后难,先穿洞眼较大的珠子、扣子、玩具插板,待视力增加后,再穿锈花针、描图及书法等,避免重复训练产生的枯燥厌烦感。4.锥细胞对波长640m的红光敏感[5],因此红光刺激治疗要保证所用红光波长准确有效。5.弱视治疗室要保持秩序和相对安静以免弱视训练的儿童相互干扰。6.儿童训练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吃东西或手中拿玩具等。7.家长和弱视儿童的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甚至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弱视治疗周期长,视力变化缓慢,因此要耐心向患儿家长解释,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防止半途而废;8.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以便更好地监督和指导治疗。4 参考文献[1]Simons K,Robert D,Reinecke MD.A reconsideation of amblyopia Screening and stereopsis[J].Am J Ophthalmol 1994;78∶707-713.[2]徐国志.联合疗法治疗弱视的初步体会[J].实用眼科杂志 1989;7∶265-267.[3]郭静秋,刘家琦.弱视的视觉生理刺激疗法[J].中华眼科杂志1982;18∶129-132.[4]申长礼,张宜敬,苏瑞芳,等.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疗效观察[J].实用眼科杂志 1989;7∶268-269.[5]刘家琦,李风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9
De Lauerentiis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高复发危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中加入紫杉醇,可以显著降低复发和死亡危险,复发危险降低约17%,死亡危险降低约15%。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中加入紫杉醇可使5年复发危险降低5%,死亡危险降低3%。对不同亚组患者分析,复发和死亡危险的降低不受紫杉醇类药物种类、雌激素受体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年龄(<50岁或50岁)及绝经状态的影响。
简介结直肠癌化疗指南1.Ⅱ期结肠癌存在高危险因素(T4,梗阻,穿孔,分化差,切缘有癌细胞,取样淋巴结少于12枚,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术后需要化疗。2.Ⅱ期结肠癌不存在高危险因素,要考虑患者的意愿、药物不良反应、经济状况等,决定是否化疗。3.Ⅲ~Ⅳ结肠癌需要辅助化疗4.化疗方案:FOLFOX(草酸铂/亚叶酸钙/氟脲嘧啶) FLOX(亚叶酸钙/氟脲嘧啶) 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脲嘧啶) FOLOXA(草酸铂/西罗达)
抗击癌症,中国几乎全面溃败中国西部网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中国几乎是全面溃败。曙光在哪里?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病房,常年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这里寄托着甚至是倾家荡产才换来的生的希望。其实,即使对整个国家来说,对抗癌症也注定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漫长战争。根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2006年编写的《癌症的科学与实践》,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近千亿元,占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但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看来,这个费用实际上被低估了。因为这个数字是按照每位病人花费2万元来估算的,而很多情况下,“2万元是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而晚期癌症往往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治疗费用、更加苦不堪言的治疗过程,以及难以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中国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平均不到10%,这意味着9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诊之后活不过五年。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晚期癌症的治疗,而忽视癌症的预防,其结果是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失陷的防控体系各地肿瘤医院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的人才却流失了.中国的抗癌战争曾经取得过不错的开局。1957年,卫生部决定建立国际医院,为外交使团人员及其家属服务。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之女李冰,被调去参与国际医院的筹备工作。李冰后来在《中国肿瘤史料》杂志上撰文回忆说,金显宅、林巧稚等专家找到她,认为癌症的严重性已逐渐突出,而外交使团的人有大病都会回各自国家治疗,不如将国际医院改为肿瘤医院。于是,1958年,中国第一家肿瘤医院正式开张,李冰担任副院长兼总支书记。1969年,随着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在天津召开,由李冰担任主任的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宣告正式成立。1973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启动了覆盖全国8亿多人口的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已经身患癌症。研究人员打着总理的旗帜,成功地争取到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并发动了数以十万计的基层卫生人员和“赤脚医生”参与调查。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1979年,中国第一本恶性肿瘤地图集编辑出版。该书后来还被翻译成英文版,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某种程度上讲,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癌症防控的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教授告诉《财经》记者,当时在河南林县(现林州)、山西襄垣、江苏启东等癌症高发地区,先后建立了60多个癌症防治基地。这个时期,癌症控制的重点也并不在晚期癌症治疗,而是各种预防措施。然而,这星星之火却未能燎原。相反,计划经济年代建立起来的癌症防控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快摇摇欲坠。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死因调查之后,很多地区没有再进行癌症登记等工作。即使在少数保留了癌症登记的地区,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存在问题。今年3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肿瘤高发现场及肿瘤登记工作学术研讨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坦言,中国各地癌症防治基地的工作受到了强烈冲击,目前维持较好的现场只占三分之一,处于半瘫痪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根本无法维持。令她感到忧虑的不仅是癌症登记的缺失。很多癌症防治基地所采取的宣传教育、危险因素研究、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等综合措施,也早已被单纯的诊疗所取代,失去了原来的属性和特色。那些维持较好的现场,经费来源也不得不主要依靠临床诊疗收费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中国肿瘤防控的发源地,肿瘤研究和预防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肿瘤医院另外有一块牌子,叫“肿瘤研究所”。在鼎盛时期,研究所的编制一度达到300多人。但随着医院逐渐走向市场化,而政府又缺乏相应投入,肿瘤研究所不断萎缩,目前只剩下数十人的队伍,而且在经费方面也捉襟见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目前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却连人才队伍都流失了。“如果连队伍都没有了,仅仅靠一些‘散兵游勇,怎么去应对外敌(癌症)的入侵?”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痛心疾首地对《财经》记者说。失衡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曾经制定过“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年至2000年)。但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个规划基本上属于一纸空文,在不少地方甚至没有正式下发。在很多专家看来,当时中国各地都正忙于追求GDP增长速度,基本上无暇分神制定癌症防控等公共卫生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生命和健康常常让位于经济发展。中国的控烟力量与反控烟力量的对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中国肺癌外科首席专家)等少数专家,多年来一直为控烟奔走呼吁,依然无力阻止中国烟草行业的蒸蒸日上。2007年,中国烟草行业产销卷烟4200万箱,同比增长5%;实现工商税利3880亿元,同比增长25%。至此,中国烟草行业实现了连续五年工商税利平均年增长20%的奇迹。支修益教授曾经对《财经》记者自嘲说:“靠我们这一小拨人,很难与烟草行业抗衡。”在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则将推行控烟等措施作为控制癌症的重要策略。今年3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肿瘤学进展学术峰会上,韩国国立癌症中心主任、教授柳槿永(Yoo Keun-Young)介绍说,韩国不仅推行了烟草加税措施,并利用烟草加税所得成立了健康促进基金,用于癌症等疾病的防控。或许是借力于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2008年,中国控烟运动终于取得了有限进步。自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在医疗机构室内区域、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禁烟。不过,中国烟草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并没有被削弱。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官商一体化”,仍然固若金汤。杨功焕等专家一直呼吁,国家烟草专卖局应更名为国家烟草监督管理局,并将中国烟草总公司剥离,以切实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据悉,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已经将专家们的建议汇总上报,并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批示。但人们仍未见到官商分离成为现实。至于烟草加税这一国际上通行的控烟措施,尽管不少专家和非政府组织都极力推进,但现阶段仍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在2007年推出针对低价烟的补贴措施,美其名曰“让农民兄弟抽得起烟”。在杨功焕看来,正因为相对于城市人群,农民对烟草危害的健康认识不足,烟草业才会不惜提供补贴、拓展市场。这一举措,完全与中国政府已经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原则背道而驰。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力量往往是此消彼长;当癌症防控的力量不断削弱时,引发癌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就会以惊人的速度肆虐。扭转败局的机会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此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借鉴尽管中国在抗癌战争中处于被动,扭转局面的机会仍然存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癌症死亡率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拐点,此后逐年下降。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教授对《财经》记者说,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而美国在走上这条正确道路之前,也曾将控癌希望主要寄托于治疗,为此浪费了数十年的时间,以及数以千亿计的美元。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借鉴。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约一半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而癌症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癌症治疗。除了控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等措施,同样至关重要。而对于肝癌、胃癌、子宫颈癌等与感染因素有关的癌症,减少感染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途径。实际上,通过给儿童接种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已经开始体现。根据卫生部的调查,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从1992年的约1.3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9300万人。杨功焕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后一二十年内,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进一步推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还会减少,肝癌死亡率上升的速度估计会逐渐减缓,甚至开始下降。此外,世界上第一种直接针对癌症的疫苗——子宫颈癌疫苗,已经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在中国内地,这种疫苗上市尚需时日,且价格高达数百美元,但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娜塔丽布鲁特(Natalie Broutet)博士告诉《财经》记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可以为今后的子宫颈癌控制提供技术选择。早诊早治,也是控制癌症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癌症,则可以使治疗更加有效,并且减少癌症的死亡。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改善主要归功于早诊早治。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使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现于早期阶段,并得到根治。实际上,在河南林州、山西襄垣等地区,多年来通过改用安全的饮用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营养和早诊早治等措施,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在今年4月29日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记者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也重申“这说明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早诊早治试点《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并将早诊早治作为主要策略之一2003年底,卫生部颁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这份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中国癌症基金会组织专家起草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并将早诊早治作为主要策略之一。2005年,卫生部将子宫颈癌和食管癌早诊早治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最早开展试点的包括山西襄垣、河南林州等几个地区。其中,襄垣属于子宫颈癌的高发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癌症高发的防治基地之一。1997年,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环境医学博士学位的乔友林,加入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十年来,他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在襄垣等地开展了得到国际认可的子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与筛查方法等人群防治研究,并着手对各种防治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乔友林对《财经》记者解释说:“在寻找最佳的癌症防控方案时,价格因素非常重要;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收入很低,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检查和治疗费用。”乔及其合作者的初步分析表明,对于简单的醋酸染色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自身成本不到10元;加上宣传动员、技术开展等各种成本,平均每位妇女所需的筛查费用为35元。而大多数农村妇女愿意为子宫颈癌筛查支付25元,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匹配10元,就可以满足筛查的资金需求。不过,肉眼观察方案的假阳性比较高,精确度并不高。因此,在盖茨基金会支持下,中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参与开发了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子宫颈癌快速筛查方法(CareHPV)。据介绍,这种快速筛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也比较接近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技术;而其自身成本不会超过5美元(约合35元人民币),几乎是hc2技术的十分之一。一旦发现早期子宫颈癌,治疗也不算复杂。襄垣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马俊飞告诉《财经》记者,早期病人在该院进行手术,平均费用只需2000元。目前,在所有癌症中,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研究得最为清楚——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其预防也较少依赖社会资源的充足程度。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董志伟教授认为:“从技术条件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来看,目前真正能够在中国大面积推行早诊早治的癌症,恐怕只有子宫颈癌。子宫颈癌并不是负担最大的癌症,但如果在子宫颈癌防治上取得成功,对于其他癌症的防治具有示范意义。”今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项目经费已经达到4000多万元。这些项目得到实施后,将覆盖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等八种重点癌症,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8个县,预计筛查人数将超过50万。除了中央财政,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地方财政也开始对癌症早诊早治有所投入。例如,北京市今年在朝阳、西城、怀柔三个区对户籍适龄妇女开展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自愿免费筛查试点工作;2009年,这两种女性癌症的免费筛查将在该市全面推广。当然,董志伟也提醒说,早诊早治并不是癌症防控的全部,癌症防控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促成各级政府将其纳入工作计划,让政府成为行为主体”。期待癌症中心国家癌症中心挂牌之后,估计各个省也会成立癌症中心,“有时候,中央政府一个小的动作,都能带动整个癌症防控的工作”除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措施的推行,另一件将对中国癌症控制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是,国家癌症中心即将成立。据《财经》记者了解,依托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国家癌症中心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即将挂牌成立。早在193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政时,美国成立了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作为美国癌症研究和资助的主要机构,NCI年度预算由国会直接批准,每年的经费预算往往高达数十亿美元。日本也在1962年组建了国家癌症中心。目前,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已达1300多人,另有两家兼顾癌症诊疗与临床研究的医院。韩国也不甘落后,在1996年颁布第一个癌症控制的十年规划,并于2001年成立国家癌症中心。据韩国国家癌症中心主任柳槿永介绍,韩国在2003年颁布了《癌管理法》,并于2006年进行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法案,韩国各地方政府也必须在五年之内建立癌症中心。显然,从国际经验来看,国立癌症研究所或国家癌症中心将在一个国家的癌症控制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向《财经》记者透露,即将成立的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工作重点,将兼顾癌症研究、预防和治疗。无论如何,中国的癌症防控力度,短期内还无法与美国,甚至是日本、韩国这样的邻国相比。据《财经》记者了解,即将挂牌的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也只能解决人员编制和“人头费” 问题。要想像美国的NCI那样掌握大量的癌症科研和防治经费,还是一件极其遥远的事情。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乔友林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在国家癌症中心挂牌之后,估计各个省也会成立癌症中心,“有时候,中央政府一个小的动作,都能带动整个癌症防控的工作。”在国内的一些会议上,有人希望中国也像韩国等国家那样,设定降低全部癌症死亡率的规划目标。但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董志伟教授认为,考虑到中国癌症严峻的流行态势和薄弱的防控体系,短期内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务之急,仍然是建立良性的癌症防控机制。毕竟,中国的癌症防控刚刚起步。认识癌症癌症,又名恶性肿瘤。癌症的英文名称为CANCER,与星座中“巨蟹座”的英文名称一样。二者之间也确有相似之处:癌细胞通常会像螃蟹那样四处蔓延、横行无阻。癌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如果受到各种致癌因素影响,细胞无法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产生癌细胞。癌症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人体本身的防御体系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惟有当机体受损严重、细胞内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生成癌细胞。正因为此,当研究人员试图弄清某个致癌因素(如饮水污染)与某个地区癌症高发的具体关联时,就需要持续多年的科学数据。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得更快。其实,癌就是一组不正常地“过度增生”的细胞。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生,逐渐形成被称为肿瘤的组织。这些癌细胞在人体内生命力极其强大,它们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破坏体内的新陈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及正常组织。对于人体而言,癌不是一种单一疾病,不同种类的癌症危险性往往有着很大差别。例如,皮肤癌一般可以用简单手术根治而很少复发,而肝癌、肺癌等癌症则较难医治。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有三种。其一是手术治疗,即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有可能被癌细胞侵占的组织;其二是放射治疗,以高能量X光等照射患病部位;其三是化学治疗,即口服或注射抗癌药物来杀死癌细胞。但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会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到目前为止,彻底治愈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梦想。不过,在癌症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难度也不相同。通常,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癌症。许多因素都可导致癌症生成。这些致病因素可以是个人内在的原因,如性别、年龄或基因;但大部分是外在原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少、肥胖、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统计显示,通过改变这些外在致癌因素,可以预防三分之一以上的癌症。由于癌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也很难针对某种癌症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癌症。其中,乙肝疫苗是通过减少乙肝的发病,间接地控制肝癌。目前,世界上只有一种直接针对癌症的疫苗——子宫颈癌疫苗。这主要是因为子宫颈癌发病的原因相对简单,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一、[C0A] 二、[EP] [CAP] [MⅤP] 三、[GP] [NP] [TP] [DP] 四、[PP] 一代方案 有效率 24% 中位生存期10个月 二代方案 有效率 26% 中位生存期11个月 三代方案 有效率 28% 中位生存期13个月 四代方案 [PP,培美曲塞+铂类] 只对腺癌,有效率13%~20%,中位生存期16~20个月。 一~三代方案有效率 中位生存期差别不大,仅仅是有进步,四代方案仅针对腺癌,与前三代有很大差别。
恶性肿瘤诊断后病人及家属都非常急,其表现为: 到各家医院咨询,结果所找的医生不同、医生的专业不同,所给出的治疗措施不同。恶性肿瘤诊断后病人可能经受多学科协作的较长时间的治疗,今天就谈一谈恶性肿瘤诊断后如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治疗计划。 首先,我介绍2个我经历的病例 病例一: 男、73岁,既往健康,2016年6月因上腹胀10余天就医,查体: 一般状态好,营养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于右肋下触及3cm、触及一肿物,化验CA199、CEA显著增高,AFP略高于正常参考值,超声提示肝占位,CT见肝一4x4cm占位、结肠占位,末见腹膜后、肝门、盆腔淋巴结肿大;肠镜见乙状结肠占位,肝穿病理为转移性腺癌,结肠病理为中分化腺癌。临床诊断: 结肠癌Ⅳ期、肝转移癌。我建议患者转入外科行结肠癌切除术,或先行肝脏转移癌介入治疗后尽快行结肠手木,但是病人家属通过熟人将病人转入某医院外科,该院给予病人的治疗计划是: 先辅助化疗3周期后手术,由于化疗反应较重,仅完成了1个半周期化疗,在8月未由于病人腹胀、腹痛、排便排气停止2天,再次我就医,经外科会诊及检查诊断为结肠癌致肠梗阻,手术治疗,术中见乙状結肠肿物浸及肠外与盆腔正常组织粘连一团无法切除,行姑息手术解决肠梗阻,术后病人生存4个月。 病例二: 69岁、 女性,2017年6月因大便习惯异常1个月就医,经查诊断为结肠癌、肝脏右叶转移癌(单发)、分期T2NoM1。我建议:行结肠癌切除术,或先行肝脏占位介入治疗1后尽快行结肠癌手术。结果病人咨询某医院化疗科医生认為Ⅳ期癌不能手术,给予化疗了8周期加分子靶向治疗,结果在前天(11月26日)出现肠梗阻,正在准备手术。 通上述2个病例说明:1、肿瘤诊断后,能手术应首选手术,尤其是肠腔脏器,不手术将发生肠梗阻迫使病人不得不行姑息手术。2、某些Ⅳ期癌也可手术。 恶性肿瘤诊断后的治疗:手术做为第一选择,然后根据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决是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分子免疫治疗。国内外资料统计:45%可治愈的肿瘤,手术治愈22%、放疗治愈18%、化疗治愈5%,目前对肿瘤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化疗仅在分期较早的几种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某些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精原细胞瘤)可以单独治愈,绝大多数肿瘤是辅助治疗,资料认为: 70%的化疗无效,仅有45%的病人从化疗中获益即延长生存期; 放疗的疗效正好与化疗相反,尤其是一些早期肿瘤如鼻咽癌、口咽癌、喉癌放疗可达到手术相同的疗效并保证了器官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及功能,对于前列腺癌、宫颈癌放疗结果与手术相同,对二种病的治疗提到与手术相同的地位,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器官的保留率(近肛门的直肠癌),放疗可以提高耐药肿瘤细胞对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敏敏感性。所以,恶性肿瘤诊断后一般的治疗计划策略是: 1、手术 2、术前放疗 + 手术 3、术后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或放疗 4、化疗 + 放疗 + 化疗 5、适时的分子靶向治疗、分子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 本文系郭洪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