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分手男子患上抑郁症心理医生:抑郁症不等同于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本报记者刘栋宾文/摄9月28日,做外贸业务工作的卢先生,在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诊断出患有抑郁症。今年他才27岁,还未婚。卢先生说,近两个多月来他经常失眠,少言寡语,回避社交,喜欢独处,活动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出现情绪低落,悲观,感觉烦闷,提不起精神。经常食欲不振,人也消瘦了不少。常感到疲乏无力的他,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活动和事物都不感兴趣,总觉得自己的脑子变笨了,感觉生活中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连基本的工作都无法处理。对未来没有信心,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卢先生生活得很累,还不如死了算了。他曾不止一次产生过自杀念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觉得只有死了才能解脱。朋友知道后劝其看心理医生,但他认为没有必要,即使看了医生也不会好,而且担心自己到了医院看病会被别人认为是精神病,会被人瞧不起。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涌超接诊发现,卢先生从小性格较内向,家庭经济也不怎么好。但他勤奋好学,大学期间成绩较好,还交了女朋友,对女友温柔体贴,感情一直很好。毕业后工作较理想,原本准备共同奋斗两年就买房与女友结婚,没想到一个月前女友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两人现在共同奋斗买房压力很大,家里父母不同意,希望女友回家相亲结婚。卢先生大受打击,并为此情绪低落,本以为自己能很快解脱出来,但没想到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以致于影响工作,在公司经常出错被老板骂,甚至错失了升职的机会。因情绪恶性循环,使得她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觉得自己现在做什么都不行,对未来生活也没有了希望。经心理医生评估,卢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建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经过4周心理医生的精心治疗,卢先生的病情已有明显的好转,之前的低落情绪也消失了,且自信心慢慢得到恢复,精力也较之以前旺盛了许多。对生活和工作,他又重新充满了希望。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福州市已发生多起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杀的事件,因此进行了深入采访。抑郁症不等同于精神病抑郁症常出现的症状有失眠、幻想,甚至有自杀等举动。从就诊患者看,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得的是很罕见的疾病,得了这个病就和精神病离不远了,难以启齿。林涌超说,事实上抑郁症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有近3.4亿人罹患此病。虽然抑郁症的治疗常常需要到心理科或精神科门诊就治,但其实人们也没有必要给抑郁症扣上“精神病”的帽子,抑郁症主要是情绪上的障碍,与精神病的思维上的障碍还是不同的。有学者比喻抑郁症就是情绪的的感冒而已。抑郁症也是一个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就像卢某一样,抑郁症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抑郁障碍患者与无抑郁障碍者相比,前者对自身总体健康状况的评价较低,躯体功能受限程度严重。抑郁障碍相关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高。相关调查显示,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心理医生:抑郁症可以治疗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会是一个不治之症,得了抑郁症一辈子就完了。其实不然,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抗抑郁症药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约60%~80%。如果配合上相应合适的心理治疗,有效率能更高,预后更好。林涌超说,福州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设立有抑郁症专病门诊,近年接纳了很多患者,从治疗经验可以看到有不少患者都能勇于面对抑郁症,接受正规治疗后,最终都能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岗位,继续创造辉煌。可以说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非常重要。但目前抑郁症的诊治情况不容乐观,对抑郁障碍的总体识别率较低,尤其是在综合医院。而且抑郁症患者常常会伴有较多的躯体不适症状,比如:头痛、颈痛、腰背痛、四肢关节痛、肌肉紧张、恶心、呕吐、口干、便秘、胃部烧灼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视力模糊等等。在加上人们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即使怀疑自己有抑郁症,也不知道到哪里就诊。或者是碍于面子,怕到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处就诊。患者常常就会因为这些症状和其他的原因到综合医院反复就诊,接受多种身体检查和治疗,不仅延误诊断治疗,且浪费医疗资源。由于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大多数抑郁症状并未引起患者、家属及医生的重视,大多数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而对抑郁障碍引发的自杀、自伤和药物、酒精依赖等问题的治疗、干预率则更低。抑郁症发病有四大因素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越来越多,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明确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只能说它和很多因素有关。简单的说主要涉及的因素有:生物生化、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精神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抑郁症是各种病因可能综合作用导致。总体而言,大多数抗抑郁剂的作用机制能很好地支持生化学说,所以临床医生们普遍接受生化学说。而且目前科学也证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使得患者的症状保持长期的缓解,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病人需要的不止是他们自己克服抑郁症的意志力,他们还需要合格的心理医生的帮助。一般说来,抑郁障碍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研究发现,青春期、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是三个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段,但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也不少见。所以我们对以上年龄阶段的人群要更加关注。总的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是可以治疗并且康复的,在治疗中预防自杀是重中之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是治疗的关键。心理医生也在此呼吁全社会应开始重视抑郁症,接纳、理解抑郁症患者,鼓励患者勇敢地接受正规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恢复渠道。抑郁症治疗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抗抑郁症药能很好的帮助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减轻和缓解心理社会应激原的抑郁症状;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矫正抑郁障碍继发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性后果,如婚姻不睦、自卑绝望、退缩回避等;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协同抗抑郁药维持治疗,预防抑郁障碍的复发。对于心理治疗许多患者和家属会问:什么时候开始呢?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一就诊就马上开始配合心理治疗。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一个阶段之后,患者的情绪会有所提升,好转之后情绪相对稳定。在继续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心理治疗应及时介入。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能从深层次发掘患者抑郁问题的根源,尤其适用于有明显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或突发事件导致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一般在此时都能比较好地配合心理谈话,执行一些心理治疗的任务,因此心理治疗往往比较有效。对于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特别是心理社会因素性(有明确诱因)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紧急的心理干预和支持非常重要。如果你实在无法判断该不该或什么时候开始做心理治疗,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大家可能会想心理治疗到底如何实施?简单说: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会鼓励你认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共同找到处理问题的新办法,通常至少需要6~8次的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为50~6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心理治疗并不只是心理治疗师的事,心理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包括家属的参与。抑郁症自测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如果遇到感情不顺等事,很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出现失眠、没有食欲、哀声叹气等症状。林涌超主任说读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自测,是否患上了抑郁症。1、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观或情绪低落2、对多数活动或性生活失去兴趣3、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4、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5、易出现疲乏感6、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7、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8、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如果持续2周以上出现以上几项症状,就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就诊,由医生作进一步的评估诊断。图存:网络保险柜/共享区/刘栋宾/福州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设有抑郁症专病门诊
●请记住焦虑和惊恐的感觉只不过是机体面对应激时的一种正常反应的夸大;●焦虑和惊恐没有任何危害或危险,只不过是让人感到不愉快,你不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发生;●不要让可怕的想法加剧你的惊恐,不要再相会发生什么事,也不要再想事情的结果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停止把问题“糟糕化”;●当你感觉到惊恐时,注意你的身体实际上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而不要注意可能会发生什么;●请等一下,留点时间让恐惧自然消失,不要与恐惧抗争,也不要逃跑。只是接受它;●注意一旦你停止了用可怕的念头给你的恐惧加码,恐惧就开始逐渐消退;●请记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应对恐惧,而不是逃避恐惧。这是一个使你进步的机会;●想一想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你还是取得了进步,在成功来临的那一刻,想想你是多么的快乐呀。●当你开始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察看一下自己的经历并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计划;●当你准备继续下去的时候,你要以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开始,不要过于努力或急于求成。
糖尿病人与抑郁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和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我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2%左右。据国内有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30%以上伴有焦虑、抑郁、情感不稳和神经衰弱。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发病、治疗预后及预防的影响。近年据国内外一些专家的研究显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较多的生活事件相互影响,且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减少,对病人形成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会使体内的生长素、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高血糖素被释放出来,抑制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使血糖增高。Eaton等(1992)的研究就显示抑郁症状与糖尿病代谢控制不好显著相关;Rubin等对24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也显示,无论1型、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高,而且血糖水平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即:抑郁症状越明显,血糖控制越差,血糖水平越高。也有人认为,紧张刺激使已脆弱的胰腺细胞衰竭,使潜在性糖尿病表现出症状,同样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因素。另外几项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的述情障碍高于普通人。述情障碍者缺乏幻想力,不能用语言恰当地表述自己的情绪,往往以躯体不适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上显得僵化、淡漠、刻板和保守,常见于心身疾病,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易发生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述情障碍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且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临床情绪障碍的发生早于糖尿病的发生。目前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缺科学治愈方法,仅依赖于患者长期饮食控制或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控制血糖、缓解病情和减缓病情的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并常担心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无疑都对患者构成了极大的心理应激,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反之,焦虑、抑郁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糖尿病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病程迁延,反复住院,长期就医,患者可能自觉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产生自卑、自责等抑郁心理;同时,因为患病等原因,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往往会减少,内心的压抑没有得到正确途径宣泄,性格内向的患者,患病后易产生孤独心理,心情不畅多以躯体不适来体现。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间明显的交互作用,都会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这些使病情复杂化。所以目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普遍的观点认为, 针对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情绪和血糖控制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抗抑郁药中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导致食欲增加、体质量增多、血糖增高,对糖尿病造成不良后果。而SSR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可引起食欲减退,血糖下降加之其治疗副作用少,可使糖尿病和抑郁症状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应首选SSRIS。其次,较多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 针对地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及担忧,改善情绪,可帮助血糖的控制。认知疗法、松驰治疗等也应视为适宜的选择。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保持开朗、豁达、乐观的情绪,避免负性的心理不良刺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疗保健机构的宣传教育,包括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对病人开展的咨询服务,对于延缓糖尿病的发展,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福州市第四医院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余旺珠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可能性逐步上升。虽然近几年心理咨询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享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心理医生的配比严重不足有关;另一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一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就是花钱找个人陪聊,和找朋友聊天没啥差别。”产生这样的误会与心理咨询主要采用谈话法关系很大,但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它是基于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还结合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助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完善。因此,心理咨询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能够提供“聊天”服务的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行的,而是需要经过特定的培训与考核后才可以胜任。误区二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你们学心理的是不是可以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这又是一大误区过分简单化。有人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将心理咨询等同于神秘学说,诸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谋取利益;有的人则故意让心理医生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医生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经过训练的心理医生有良好的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而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的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现代人所想象的程度。心理咨询师所能看到的比一般人多,但绝不是全部。误区三心理咨询应该一次性解决问题时常听到一些人在抱怨:心理咨询没有用,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这样的抱怨往往来自那些仅做了一次咨询的来访者,他们在咨询前对心理咨询师抱有极高的期待,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都是长时间累积的产物,甚至已经是性格化的东西,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更不用说一次解决问题。心理医生是协助人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而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要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有些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心理咨询就更难在一次解决问题。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除非极少数单一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误区四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严重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开朗、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彻底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地自我反省,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普通的他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个人进一步完善自我。误区五我没有病,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碍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许多人未能分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之间的区别。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在精神病污名效应的影响下,许多轻微的问题被藏着掖着,任其发展而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最后往往发展成严重的问题。其实,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心理医生将协助您更好地处理困扰自身的问题,调节自身的情绪,经过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打个比方,没有心脏病的你,会不会因为去心内科找医生检查了一下就得了心脏病呢?误区六心理咨询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投入的东西大都是无形,可能让人产生误解觉得心理咨询没有多大成本,再加上是一个助人的事业,所以不应该或者得少收费。然而,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需要支付正规的学校学习费用外,还需要承担不定期的专业培训的高昂费用,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耗费也是不可估量的,为此心理咨询是必须收费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心理问题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访者的参与和改变,付费让来访者对咨询机会更加重视,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心理咨询的质量。结语: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协助来访者认清自我、重建习惯、获取支持从而摆脱困扰的人,就像一个“锁匠”,能够给某些锁配出钥匙,继而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咨询效果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相关,就像一座冰山,尘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改变动机,没有恒久的坚定决心,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给自己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1、就诊时带上既往病例和服用过的药物2、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一般4-6周后会有所改善3、设法继续你的社交活动4、尽量保持进食,即使感有困难,也要少吃多餐5、有轻生的念头,要告诉朋友或家人,不要认为抑郁症可以自己处理6、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要随便服用安眠药,除非是医生给你开的处方,不要因为怕别人的歧视,不敢就医。7、要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但是你要将自己真实的困难和痛苦告诉你信任的人,否则他们一无所知;8、如果你的倾诉对象不知道如何帮助你,可以向心理咨询人员寻求帮助9、如果你担心被别人发现你的心理问题,你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10、有时为了能找到一个真正能帮助你的人,之前需要寻求几个不同的人或机构,你要坚持下去,为你提供帮助的人一定会出现。11、解决抑郁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可能你的反复多次去接受治疗。12、如果医生开药,你要坚持服用13、不要在患病期间,冲动行事,强烈的痛苦会使你更难做出合理的决定。
网址:http://www.fzsdsyy.com/View.aspx?MenuId=27&subId=143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管理最规范的医学心理咨询机构。中心为病人提供专业、优质服务的同时,还是福建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师大心理学系、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心理咨询师的实习基地。中心地址:鼓楼区六一中路89号。地处市中心位置,就诊交通便捷。是一个闹中取静,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理想心理咨询与治疗场所。中心现拥有一支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医学深厚理论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队伍,其中高级医疗职称15名,中级医疗职称1名,专职心理咨询师8名,心理治疗师6名。内设普通心理门诊、抑郁障碍专病门诊、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心理测验室、团体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游戏治疗室、宣泄治疗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兼儿童游戏治疗室、检验室、医学心理学教学研究室等。可提供临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测评、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放松训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沙盘游戏治疗、艺术绘画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服务。中心还拥有两条全年无休的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222(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服务时间8:00-22:00,可为来电者提供心理援助、咨询预约、询医问药等服务。中心于2013年4月还获得了福州市总工会“五一先锋岗”荣誉称号。咨询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将保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最贴心最周到的服务。
每个人都像只小船行驶在时光的河流中,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会慢慢变老。 在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的时代,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已是一个必须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1、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2、孤独感:退休后离开了工作集体,缺少了归属感以及子女各种原因,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缺少沟通导致的孤独感;3、适应性减低: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已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能力降低;4、拘泥刻板,速度减慢:老年人倾向于刻板行为。老年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求得谨慎使决断速度减慢,注重准确性,担心闪失;5、趋于保守:老年人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经验,对此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6、回忆往事: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为朝向内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事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加之“龟蛇虽寿,犹有尽时”,死亡作为每个人最终的归宿,总是不得不去面对的。在死亡面前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对于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应对,让老年人安乐幸福的度过晚年呢?老年人应该首先意识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动作迟缓,耳聋眼花;有许多的老年人,依然身体矫健,思维敏捷。这里的差别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和身体有关,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和消极的面对自己的老龄处境有关。就像歌词里唱到,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精神,精神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项。老年人应该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岁数,顺其自然,坦然接受,回顾一生,进行自我整合,获得完善感,接受自己这辈子过的是一种与众不同、有价值的生活。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在退休前应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安排好退休生活。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没有条件者也要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如一些文体活动。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体育和脑力锻炼,都有有助于让自己情绪更乐观和放松一些。要保持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夫妻之间应相互照应,尊重;对于子女,他们已经成人,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要尊重年轻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要过度干涉。老年人还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经常和一些朋友、邻居、过去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动,或者参加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等组织。学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利。俗话说:“知足常乐”、“知足赛过长生丹,不是神仙胜神仙”。所以老年人在心态上要意识到大凡是人,多数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层。少些比较,也就少些烦恼。与其说“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还不如“知足常乐赛神仙”。
福州第四医院临床心理科——林涌超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原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连刚出生的小孩不教都会的事,似乎对于现代的人们却成了个浮云。据2002有关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有45.4%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现代社会睡眠障碍居然成了比流行感冒还“流行”的一个东西。为了能让我们有个健康的睡眠,先来了解一些有关睡眠与失眠的常识: 我们每天正常该睡多久? 通常,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有7—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人睡4至5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约有10%;而15%的人睡眠超过8小时;其他的约7—8小时;全人口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5小时。也就是说每个人需要的睡眠量是不同的,没有所谓“正常的”睡眠量。不必强迫自己睡眠必须达到多久,顺其自然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量,只要第二天能精神饱满就行。 睡眠中一定有梦吗? 每个人,每晚上约1/4时间在做梦,每个人晚上都会做梦,即使那些记不起他们做梦的人也做梦。近90%的梦活动发生在异相睡眠期,在此期被唤醒的人有80%以上能记得自己的梦境,否则大多数则忘记了。这个阶段一定程度上是睡眠周期的活动期。在异相睡眠期,我们在清醒时接收的信息才被利用,所以对我们的记忆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可以使睡眠者回顾白天的经历,激发大量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例如学习、记忆以及紧张和情绪调节。所以做梦并不可怕,它是睡眠的自然过程,并不代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梦就让它做吧,就当做看了场电影。睡眠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对每个人来说,睡意往往在每晚的一定时间开始,出现睡意前往往先有疲劳感,精神活动减弱、感觉冷、有时打哈欠。特别要注意这些表现,有这些表现说明此时是上床睡觉的最佳时机,也是睡眠之旅的前奏。如果此时上床,那么从决定睡觉关灯到闭上眼睛入睡,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不到10分钟。所以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睡眠规律,需善于利用,形成规律,而不是单纯的与周围人对比,造成无谓的压力。睡前该做些啥?睡前该做些啥?是锻炼到累?喝牛奶?洗热水脚?按摩?听轻音乐?还是看电视、报纸?也许这些行为对某些人有效,对有些人却是“兴奋剂”。其实每个人每晚睡前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动作或仪式,往往有利无害,有助于大脑诱导睡眠的机制。这些动作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小不同,有些人到外地旅游等新的环境中就很难入睡,就是这个原因。如何让醒后精神更饱满?理想方法是在最后一个睡眠周期结束清醒以后,马上起床。当然这个时点不一定与闹钟设定的时间完全一致,一般很难完全准确。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醒来,让我们的生物时钟保持习惯的节律,切不可为了补充睡眠,而长时间赖床。据说乾隆皇帝能活到89岁,也与他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关。乾隆皇帝每天清晨按时醒来后,先在床上闭目数分钟,伸几个懒腰,然后才和衣下床,到户外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排出体内浊气,精神也随之而来。打盹有什么用?打盹对健康有益,有醒脑作用。睡眠欠债的人,打个盹就可以还债,而且非常有效。但不是说什么样的打盹都有效。打个小盹可以弥补几小时的睡眠时间,15—20分钟就足够了。最好要有人把你叫醒,因为入睡早期的睡眠都是浅睡眠,最适合于放松休息,这样也可以避免醒来时昏头昏脑。打盹时间长的人醒来时往往觉得头脑发昏。打个小盹不会影响夜间的睡眠,甚至可以建议白天昏昏欲睡的人打个小盹,也建议所有的倒班工人白天打个小盹。但夜间入睡困难的人最好不要在白天打盹。白天打盹的黄金时间是在下午1时到3时之间,这与我们的昼夜节律正好相符,正好在我们清醒度和脑力活动自然降低的时间。要是能经常享受这种机会就好了!睡眠常识还有很多,先举几个常见的。总的来说,睡眠是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是个有自我节律的生理功能,我们需善待它,维护它,但也不能过多的干涉它,我们还要充分的信任它。它就会自然来到你的身边。就好像你的爱人!当然确实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状态,比如:难以入睡,就寝后半个小时不能入睡;易于惊醒;晚上觉醒时间超过半小时;睡眠持续时间短于正常,即醒的过早。有上述一种表现且起床后有困乏,头脑不清,甚至有头疼、头晕等现象,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在临床上可诊断为失眠。这种情况还是要到专科医院的医生那儿,评估一下失眠的原因和程度。再安排治疗计划。失眠的治疗包括有:纠正睡眠卫生习惯;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有: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限制治疗法、运动疗法等等。在上述治疗无效或失眠过于严重或是由于焦虑、抑郁症等等疾病所导致的失眠时,药物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有许多安全有效且少依赖性的药物面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大可安心使用。以上只是失眠治疗方法中常见的几种,也是非常有效的几种方法。关键在于失眠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良好的睡眠卫生始终贯穿所有的治疗过程;失眠的治疗重点也在于去除导致失眠的原因,才能真正的治好失眠。另外也提醒大家,不要轻信一些广告,乱用药,在出现自己无法摆脱的失眠困扰时,应及时的寻找有资质的,正规机构的医生治疗。特别是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福州第四医院临床心理科 林涌超)
一、抑郁障碍的概念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二、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一3)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WH0。1992),抑郁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F 32 抑郁发作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度、重度)。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其他常见症状是:(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f)睡眠障碍;(g)食欲下降。三、抑郁障碍的治疗 1、抑郁为高复发性疾病(>50%)。据报道,环境、行为和应激可以改变基因表达。抑郁复发可影响大脑生化过程,增加对环境应激的敏感性和复发的风险。药物虽非病因治疗,却可通过减少发作和降低基因激活的生化改变而减少复发,尤其对于既往有发作史、家族史、女性、产后、慢性躯体疾病、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和物质依赖的高危人群。 2、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3、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策略: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三期。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2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1)急性期治疗 推荐6~8周。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治疗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4~6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2)恢复期(巩固期) 治疗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剂量不变。3)维持期治疗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因此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有关维持治疗的时间意见不一。WH0推荐仅发作一次(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一般可不维持治疗。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维持治疗为6~8个月;有2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对于青少年发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并有遗传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维持治疗。维持的时间尚未有充分研究,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有资料表明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能更有效防止复发。
前 言l失眠是睡眠障碍的其中一种常见症状。l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各科患者都可能并存睡眠障碍,各科疾病本身也可能并发睡眠障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2002.3.21~25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IFMHN)主办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人群中由45.4%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其中28%失眠,17.4%可疑失眠)。l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以及由此导致的病假、意外伤害、事故、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下降等,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睡眠障碍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正常睡眠及其作用l大多数健康人生命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睡眠不好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l良好的睡眠能帮助人们的身体,包括肌肉和大脑得到休息和恢复,对人的免疫力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正常睡眠时间l通常,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有的人可能睡够4至5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睡眠超过8小时,甚至更多。全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7.5小时,这就是8小时睡眠的由来。l在人的一生中,年龄不同,所需睡眠时间也不一样。10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至少需要16个小时的睡眠,2~3岁的幼儿至少要睡12个小时,小学儿童应睡足10小时,青少年约需8小时以上,至于成人一般在6~8小时就够了。进入老年期后,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但也有一部分人始终不变,或者反而有所增加的,这是常见的个体差异。 l一般认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睡眠如果多于10小时或少于4小时,则应考虑有无疾病的存在。不过对成年人来说,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需5~6个小时,有的人需7~8个小时,有的人可能必需睡9个小时以上才能解乏。当然也有少数健康人每晚睡3小时就足够了,并非罕见。据说,爱迪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就能恢复过来,又埋头于新的发明创造;而拿破仑常常只需靠在树上打一个盹,马上就能消除疲劳。周恩来总理,每天最多也只能睡4~5小时,又精神焕发地处理国家大事了。l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精神倍增,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个人的睡眠好坏时,同时应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判断睡眠质量标准l1.入睡快(30分钟内)l2.睡眠深、不易惊醒l3.少起夜、无惊醒、醒后忘梦l4.起床快、精神好 l5.白天头脑清晰、效率高何 谓 失 眠 ?l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早醒并无法再次入睡。常见主诉为醒后疲乏、白天警觉性降低、无精打采,以及认知功能、行为表现或情绪状态的障碍,同时伴有生命质量的降低。lDSM-Ⅲ-R(1985): 失眠是指自诉难于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每周至少4晚,至少连续3周。多导睡眠仪检查发现,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和(或)睡眠效率低于85%(老年人需作适当调整)失眠的分类(依据病程)l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4周;l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4周, <3~6月l长期失眠或慢性失眠:病程> 3~6月。失眠的分类(依据严重程度)l轻度失眠:偶尔不发,对生命质量影响小;l中度失眠: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命质量,伴有一定的症状(易激惹、焦虑、疲乏等);l重度失眠: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命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易激惹、焦虑、疲乏等)。 失眠的原因l1、环境因素:环境吵闹嘈杂、灯光太亮、卧室温度太高或过低、湿度太高、床位不舒服、太拥挤等。流动性的工作经常在旅途中过日子,或出差环境等。l2、认知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忧愁烦闷、激动愤怒、思虑过度等,对睡眠有恐惧心理,怕做噩梦、怕睡中发病、怕一睡不醒等。这些恐惧心理可引起或加重失眠。l3、习得性失眠(习惯性失眠):是由于形成了条件性反射失眠行为所至。l4、生理因素:如饥饿、过饱、性兴奋得不到解决等,躺在床上消磨时间太长也容易引起失眠。l5、睡眠-觉醒程序障碍:时差反应、夜班。l6、继发于心境(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某些人格障碍等。l7、继发于躯体情况:常见的如疼痛、瘙痒、咳嗽、腹胀、多尿、哮喘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夜间肌痉挛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等。l8、物质或药物的服用或戒断:茶、咖啡、可口可乐、中枢神经兴奋药;以及戒酒、安眠药的戒断。l9、综合因素:生活事件或持续性竞争性工作环境或不协调性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与认知和心境精细调节障碍,而影响了睡眠系统正常调节,可能是现代社会慢性失眠的常见综合原因。失眠的治疗:概论l失眠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失眠的治疗通常首先是驱除病因;l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手段的综合治疗。失眠的治疗:失眠的治疗:一、睡眠卫生失眠的治疗:二、心理治疗l放松疗法: l音乐疗法l支持性疗法l认知-行为治疗l睡眠限制疗法l刺激控制疗法失眠的治疗:三、药物治疗l明显失眠可考虑给予安眠药。l一线药物:非苯二氮卓类选择性GABA-A受体激动剂。l苯二氮卓类药物l一些新型抗抑郁药物。l如果撤药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或其他治疗无效时,则主张安眠药长期使用。失眠的治疗:四、运动疗法l人为了生活、生存,必须依靠大脑及肢体的活动满足所有的生理需求,再由休息、睡眠继续下一个阶段的活动。这是一个生理性的循环,不可避免。l如果想睡个好觉,培养运动习惯是非常必要的。l失眠的治疗:五、饮食治疗l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食物蛋白质中的色氨酸能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感觉。睡前适合吃的食物有小米、牛奶、土豆、面条或蔬菜加少许鸡肉或鱼肉。这些食物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称为血清素的激素,其具有放松、安神作用;奶酪、酸奶中含丰富的钙,可促进血清素的作用;含镁丰富的香蕉、燕麦片及茄子、番茄、芹菜也有助于睡眠。 失眠的治疗:六、生物反馈技术l通过现代电子仪器,把患者体内的电生理变化描记下来,并同时转换为声、光或屏幕图像等直观的反馈信号。患者根据不断显现的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的生理功能,使生理功能恢复到或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l每个疗程为10~15次,每次30分钟。最初每周2~3次,以后逐渐延长至每周1次或半月1次。失眠的治疗:七、光照治疗l主要用于睡眠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患者。失眠的治疗:八、其他l1、复方维生素B12l2、花香安眠气雾剂l3、某些蛋白质/多肽类生物工程产品l4、营养性天然助眠剂l5、糖类复方安眠药l6、复方氨基酸助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