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少而精,多选择优质蛋白质和易消化食品,坚持进食,如因呕吐摄入不足时,可从静脉补充葡糖糖,氨基酸或者脂肪乳等。2.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许多蔬菜水果如西红柿,山楂(但胃酸过多的患者谨慎选用),橙子,大枣,青红椒等。3.少吃多餐,进食后可缓慢步行几分钟到半小时,容易食管反流患者避免进食过饱,餐后即睡。进餐时避免化疗药物致吐作用高峰。4.按喜好对症调理饮食,食物味道鲜美,新鲜,多样。5.一旦化疗后导致呕吐,食物选择清单,易消化,呕吐严重患者在一定时间暂禁食,以减轻胃肠负担,必要时使用止吐药。6.如使用顺铂类高止吐药,化疗当天增加饮水,每天可服用2500ml以上。以加快药物代谢和排泄,减轻肾脏损伤,大剂量化疗可从静脉补充水分和应用利尿剂。7.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烟酒。8.部分患者化疗后便秘,可选择乳果糖口服液通便,或者服用萝卜汤,西瓜汁,香蕉,中药材如大黄,莱菔子等。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转移途径主要有三个: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和血管转移。首先,直接浸润是乳腺癌转移的一种常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肿瘤细胞会侵犯到临近的组织部位。例如,它们可能向前侵入皮肤,导致皮肤出现异常改变,如溃疡或硬块;或者向后侵入到胸肌,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受限。这种直接浸润往往会导致局部病变的显现,使得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其次,淋巴转移是乳腺癌另一重要的转移途径。肿瘤细胞可以沿着淋巴管扩散,进入淋巴结,从而引发淋巴结肿大。这通常是乳腺癌早期转移的表现之一,常见于腋窝、锁骨上以及颈部的淋巴结。淋巴转移不仅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也使得治疗难度上升,因为淋巴系统遍布全身,一旦癌细胞进入淋巴系统,就可能在体内多个部位散播。最后,血管转移是乳腺癌传播的另一个关键途径。肿瘤细胞可以侵入血管系统,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远处的器官和组织,如骨、肺、肝和脑。尽管血液转移通常发生在乳腺癌的晚期,但在少部分患者中,血管转移在早期就可能发生。这些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应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与手术、化疗一起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约70%的人在不同阶段需要放射治疗。因此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放射治疗的流程,一般包括“制模—CT定位—勾画靶区—计划设计—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实施放疗”这7个步骤,为了治疗的精准、有效,这几个步骤缺一不可。目前,化疗周期多数设定为21天(3周),主要根据化疗药物的半衰期、毒副作用的持续时间、人体恢复时间及肿瘤倍增时间而设定的。常规的放疗方案一般是每天1次,每周5次,共需照射30次左右。一般,细胞在M(有丝分裂)期最具有放射敏感期,而处在“静止期”的细胞最不敏感。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相同,都具有细胞周期,在受到照射后,肿瘤组织会选择性地首先杀伤处在敏感期的细胞,而那些不敏感的细胞依然存活。做五休二的优势在于,分次放疗的间歇期里,会有部分原本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细胞进入放射敏感期,从而被杀伤。如此反复进行后,就可以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这个原理即是放射生物学中的细胞周期再分布原理。其次,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还依赖于氧气。低氧细胞比氧合良好的细胞对辐射敏感度要低。因此,在治疗期间,含氧量高的敏感细胞更容易被射线杀死,而含氧量低的细胞依然存活。放射生物学有一个原理,叫再氧合原理,即随着氧合细胞被杀死后,乏氧细胞会逐渐转变为氧合好的细胞,继而更容易被射线杀死。因此,放五休二与上述所说的原理类似,也可以让更多的细胞转变为高辐射敏感细胞,最终实现提高放疗效果的目标。“放五休二”分次照射在考虑到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使正常细胞有时间进行修复,减轻了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护正常组织细胞放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性射线集中到在病变范围,消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伤害。放射治疗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使其失去增殖能力,达到缩小、消除肿瘤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组织周围的正常细胞也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分次放疗,就会给予正常组织细胞就修复的时间,从而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通常情况下,正常组织细胞受到放射线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是快于肿瘤细胞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一次放疗后,虽然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受到了损害,但在相同的时间内,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速度要快于肿瘤细胞,反复多次以后,肿瘤细胞遭受的损伤会逐渐累积,直至最后被杀灭,而正常细胞因为自身修复速度快,这样就达到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获得更好的疗效不同细胞周期状态下的肿瘤细胞,对于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比如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而处于“细胞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则对放射线更加敏感。因此每次放疗时,那些对放射线更敏感的肿瘤细胞更容易被杀灭,而相对不敏感的肿瘤细胞仍然可以存活。在分次放疗的间歇期里,一部分本来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可能会进入“分裂期”,这样下一次放疗时,这部分肿瘤细胞就会因变得对放射线更加敏感而被杀伤。如此反复多次进行,就可以达到缩小、甚至消除肿瘤的目的。截止当前,已经不仅仅是放疗周期的选择。其他包括放疗剂量的计算、靶区的大小、范围关系、亚靶区的选择等均关系到肿瘤患者的局控、生存和生活质量,甚至还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精确确定癌症原发灶靶区范围,做到小而不漏!因此,整个放疗期间,整体误差甚至能做到不会超过5毫米,损伤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且随着5G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勾画和远程计划,真正实现“互联网+放疗”模式,让基层患者享受高水平放疗。总之,随着精准放疗时代的推进,放疗可以不断做到高精度、高疗效、低损伤,也将会逐渐改变患者谈放疗色变的看法。
1.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吗作为日常饮食中最有争议的食品之一的方便面,它的支持者认为方便面美味、简单,是家庭必备,而有些反对者甚至把方便面当成肥胖、慢性病、肿瘤发生的“万恶之源”。其实,从客观角度来看,方便面确实存在营养单一、高盐的风险;但是只要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并非不能接受。等等!话没说完…许多方便面中含有一种物质会促进肿瘤转移!这种物质就是棕榈油。确实能够从一些方便面的配料表中看到这种物质,具体如何影响癌细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棕榈酸促进转移,且影响长远!棕榈油中的40%是棕榈酸,而棕榈酸在癌症研究中表现出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且并不需要长期持续摄入也能产生这种不良影响。这一研究发表于最近的顶尖科学杂志《自然》中。科研人员分别使用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4天后,将癌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结果显示:三种脂肪酸并不影响原发肿瘤的生长;但是用棕榈酸培养的癌细胞组小鼠表现为明显的转移灶数量增多、转移灶变大。换一种方式:直接给接种了癌细胞的小鼠,喂食富含棕榈油(棕榈酸)和橄榄油(油酸)的食物。结果发现:棕榈油喂养的小鼠,体内癌细胞转移性更强。用棕榈油培养癌细胞后,继续用标准培养基培养癌细胞14天,然后再将癌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癌细胞仍然拥有强大的转移能力,说明棕榈油不需长期持续的使用,就能促进肿瘤的转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棕榈酸让癌细胞发生了复发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他们也正在试图利用这种机制变化来研制出组织肿瘤转移的方法,小编我表示期待。2.含有棕榈油食物常见吗?常见。日常生活中,大家更多食用的油都是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还有橄榄油等,几乎没有人会买棕榈油吃,似乎并不常见。实际上并非如此。棕榈油的产区虽然主要在东南亚和非洲,但是通过油棕生产棕榈油的效率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比花生高5倍,比大豆高9倍,也因此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之一。家庭食用油不会选择棕榈油,但是它经常被用于食品加工。以下是小编常吃零食的配料表:除此之外,棕榈油还应用于一些曲奇饼干、人造奶油、薯条、蛋糕、起酥油,甚至一些糖果的加工过程中。说到这,小编突然感觉口袋藏的小零食都不香了…该如何对待这类食品?棕榈油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食物配料表中常常用“植物油”来笼统的介绍其成分(棕榈油、大豆油都属于植物油)。全杜绝也很难做到。小编建议:1.在选择食品时,应把营养均衡放在首位。2.尽量在家做饭,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3.肿瘤患者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这种明确容易促进肿瘤转移的食物的摄入。最后额外补充点干货:一些水果含有CYP3A酶的强诱导剂,会导致许多口服抗肿瘤药物失效,如西柚,酸橙,杨桃,石榴。这时候应如何选择,还需大家自行判断。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