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各个器官都需要血液供应,心脏就像人体内的发动机,收缩时往身体各部位“泵血”,舒张时又收纳全身回流的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体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含有较多的氧及营养物质的血液自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气体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体循环滋养全身各部,而将代谢产物运回心脏。肺循环右心室将含代谢产物较多的血液,经由肺动脉至肺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即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再经由各级肺静脉,最后注入左心。肺循环主要进行气体交换。所谓心力衰竭,就是心脏不行了,指各种原因导致心室射血或充盈障碍,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心力衰竭主要源于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以心射血量降低为主;较为少见的是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其心室充盈不足源于室壁顺应性降低。左心衰竭时,泵到主动脉的血少了,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乏力、黑曚、头晕;另一方面,血液淤积在肺循环,肺静脉囤积了大量的血,肺静脉压力高了,血液中的水分就渗到肺泡和肺间质,出现肺水肿和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粉红泡沫痰)或大咯血。右心衰时,右心室的血液泵不出去,就滞留在右心,从而上、下腔静脉血液就不能回流,导致体循环淤血。体循环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压力升高,就可以导致水肿(下肢水肿)腹水和胸水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升高。相当一部分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经不全,却缺少心衰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即所谓隐性心衰,易被忽视。1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咳嗽、气喘是心衰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有的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由于老年人多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患病史,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区别在于心源性咳喘与体位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重,坐、立位时症状减轻。2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主要见于右心衰。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胃肠道、肝、胆等内脏瘀血,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区别在于右心衰一般还伴有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阳性体征。3精神障碍,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由于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在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则脑缺血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导致精神症状突出,如头晕、淡漠、失眠、烦躁不安、焦虑,幻觉、痴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脑卒中、脑肿瘤等。4尿少、浮肿,貌似肾脏疾病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肾血流不足,导致尿量减少。但与肾脏病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人体的足踝、小腿等下垂部位开始,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另外,心源性水肿患者夜尿多,尿常规正常,与肾性水肿不同。
案例分析 陶先生在2年前因为胸闷难受到医院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右冠状动脉20%狭窄,而且血糖、血脂和血压都超标,并有数十年的吸烟史。医生反复考量后决定为其左主干搭桥手术,陶先生及其家人也很快接受了该建议。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陶先生遵医嘱管理自己的身体,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可是2个月之前,陶先生再一次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有时候还会有轻微的胸痛,并且越来越频繁,陶先生不得已到医院诊治,经过检查发现原来20%狭窄的右冠状动脉现在已经几乎完全闭塞了!原来患者因为自我感觉不错,于半年前开始偷偷减药,此前比较严苛的生活习惯也放松了不少,甚至例行检查都不去了……冠心病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动脉的粥样硬化从原理来看,一旦形成之后,就几乎不能逆转,而且会持续进展。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方法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在决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做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来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也就是做了它就能确定是否有冠心病。冠脉造影显示的是营养心脏的大血管,主要分为三支,位于左边的叫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这两个大血管都是由一个更大的血管,叫左主干发出,右边的血管叫右冠状动脉。选择何种方法治疗?一般地讲,外科搭桥术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左主干狭窄,或多支多处狭窄,支架无法解决问题了,或支架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取患者自己的一段血管(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或桡动脉),移植到冠状动脉上来,两端分别与病变的上游和下游吻合,类似于“搭一座桥”,越过狭窄或者阻塞的部位,从而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搭桥术后,冠心病能根治吗?通常搭桥术后,患者心脏缺血的情况会很快改善,心绞痛症状会随之消失。99%的患者做完手术清醒后,就会感觉症状明显缓解。有患者会问,做完搭桥手术,冠心病能根治吗?目前,心脏搭桥的长远效果取决于下列2个因素:(1)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搭桥手术选用哪根血管做“桥”,是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决定的。如果用的是乳内动脉,10年通畅率在90%以上,一般可保持12~15年;如果用的是大隐静脉,10年通畅率为60%~70%,一般6~8年后,血管条件会出现衰退。(2) 术后病情控制:包括规律随访、规律用药、控制“三高”水平,以及饮食锻炼等多方面。如果术后控制得好,血管保持通畅的时间就比较长,再发病的风险也会降低;如果患者术后没有很好地服用抗凝药,或身体对抗凝药有抵抗,用药后效果不理想,再加上有抽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搭桥手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专家提醒最后,专家提醒,冠心病是不可逆的,术后症状缓解不代表真正地治愈。心脏搭桥只是解决的一处狭窄病变,如果粗心大意,其他地方的轻度病变,将来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狭窄。要想控制好血管狭窄不再加重和蔓延,还要靠药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综合调理。
5月30日,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结构论坛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隆重发布。主动脉瓣狭窄(AS)是一种很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然而大众对AS的诊断、治疗、最新指南知之甚少,了解AS相关知识对于患者的及时预防、判断、就医至关重要。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知名心脏重症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李轶江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主动脉瓣狭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2020更新版)》之适应证的解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李轶江1、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呢?专家解读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主动脉瓣是连结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如果左室出口狭窄了,我们就叫主动脉瓣狭窄。根据瓣口面积可以分轻、中、重度。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是指当我们瓣膜的瓣叶无法完全打开,开口变得越来越小,从而迫使心脏做更多的工作来为身体输送血液;长时间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变弱失去功能增加心衰和死亡风险病因:主动脉狭窄是不可预防切不可逆的,常见的病因可能是由于瓣叶钙化、高胆固醇(蜡状 的脂肪)以及老龄化和先天出生缺陷导致的。2、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有哪些症状呢?专家解读胸部发紧疼痛容易感觉疲劳无力头晕气短心悸和心脏杂音心梗猝死3、怎么诊断患者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呢?专家解读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就算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第一,是超声心动图上,跨主动脉瓣的血流速度大于每秒4米。第二,是跨主动脉瓣的压力阶差大于40毫米汞柱。也就是主动脉瓣之前和主动脉瓣之后的压力差别达到了40mmHg以上。此处的压力阶差指的是收缩期的平均值,不 是峰值,无论是用介入性导管办法测定,还是用超声心动图办法测定。第三,是主动脉瓣的瓣膜口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此值用超声心动图的连续方程原理测定最准确。一般来讲,符合上述标准之一即为重度。4、重度的该如何治疗呢?患者该如何选择呢?专家解读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以服用药物、传统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和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入(TAVI) 。用药物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心跳不规律或者血栓等问题。然而,药物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如果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主动脉瓣膜疾病还是会不可逆转的继续恶化,威胁患者生命。传统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医生打开患者的胸腔和心脏,使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是临床有效治疗严重主动脉疾病的方法。但是,临床统计大约有1/3的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由于年龄过高、身体虚弱或其他原因无法接受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或手术风险过高。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入(TAVI)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是一种创新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方法,临床最早于2002年在法国进行第一例手术, 具有手术创伤小,身体伤害小,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的优势。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然而这种介入手术的操作非常复杂,而且需要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科室、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等多科室的团结协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诊治计划。近年来TAVI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已有超过3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种手术,近20,000例患者接受了该介入技术治疗。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为无法接受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严重主动脉病变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方法。介入瓣膜装置由一个瓣膜介入器和一个特别设计的心脏瓣膜组成,通过微创介入而非打开胸腔和心脏的途径,将瓣膜植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进行置换,达到治疗主动脉狭窄,恢复心脏功能的目的。5、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入(TAVI)适应证有哪些?专家解读在最近的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结构论坛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隆重发布,详见如下:6、疫情会耽误主动脉瓣狭窄治疗吗?专家解读对于无新冠肺炎感染的病患是可以入院治疗的。最近我们的团队为一位来自湖南的患者成功的进行了3D打印导航TAVI手术,该患者因为“胸闷伴气促3月余,加重半月入院”。入院后超声和全主动脉CTA都报告出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在我们的团队治疗过程中,患者术后的心脏功能就已经恢复不少,心脏的射血分数将近增加原来的一半。患者在家术后六周的电话随访中表示,现在“活动后都不会有胸闷气促的情况发生了”。7、TAVI给患者带来哪些福音呢?专家解读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的优势在于低侵入性(较少的身体负担),因为不需要切开胸部。在日本,TAVI自2013年起开始进入保险,虽然它是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但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TAVI治疗有助于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可以在术后住院5-7天内迅速恢复,而传统方法一般需要7-10天。医生通过切口将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开始植入人造心脏瓣膜。当导管被引导并到达主动脉瓣位置时,医生将导管内的气囊充气,在人造心脏瓣膜上施加压力并将其固定就位,新的人造心脏瓣膜即可代替原有的主动脉瓣。手术过程通常只需要2-3个小时。不仅仅是手术时间短,TAVI手术的治疗效果也是特别的明显。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随访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 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我国TAVR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017年两款国产瓣膜上市以来,我国TAVR进入快速、全面发展阶段。我国在2015年底发布了我国首个TAVR指导性文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其对TAVR在我国的初期推广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自该文件发布以来,国内外TAVR在器械研发、临床研究、应用经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为及时更新对TAVR认识,促进TAVR在我国健康、规范、快速发展,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由于人工瓣膜置换后,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而影响人工瓣膜的功能,如果血栓脱落还可造成血管栓塞,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换瓣的病人都要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置换者术后一般只需要抗凝3-6个月,有房颤者需抗凝6个月;而机械瓣置换者则需终生抗凝。瓣膜术后注意事项1.按时按量服药:常用的药包括抗凝药、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2.预防感染:尤其呼吸道炎症、牙周炎、皮肤疖肿、泌尿系感染等。一经发现应及时控制。对不明原因的间歇或持续性发热,不可乱投医,乱用抗菌素,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3.合理饮食:注意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可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猪肝、蕃茄、菜花、鲜豌豆等。4.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限制饮水量,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不宜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饮酒可以影响华法令的代谢,因此在抗凝期间,就尽量不饮酒,更不能酗酒。
1.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通常是作为明确主动脉瓣狭窄并评估其程度的首选检查,可以动态观察瓣叶开闭情况及动态测量跨瓣流速及压力阶差。超声检查作为心脏瓣膜病诊断的有效检查工具和手段,可以对心脏瓣膜是否存在瓣膜功能异常、钙化、活动度、厚度进行直接观察,同时还能够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心内结构进行测量。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筛选和评估,指导人工瓣膜的选择,术中实时监视引导,观察人工瓣膜释放形态及功能,注意有无相关手术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等。3.心脏及主动脉增强CT评估瓣环的钙化程度及与其周边(主要指冠脉)结构关系。
目前我国瓣膜病的治疗日趋成熟,瓣膜置换和成形手术仍是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良好。1.瓣膜成形即通过手术对损坏的瓣膜进行修复,尽量保留原有组织。因此,手术费用相对较低,不会出现因机械瓣膜故障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此外,瓣膜成形术后患者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药,也相当于每天节约了十多元药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高也更好一些。但是,该手术方式无固定的模式,因此难度较大。2.瓣膜置换适用于瓣膜损伤但不能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的瓣膜,在原来位置植入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替换。费用相对补瓣手术较高,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人工瓣膜主要分两大类:机械瓣和生物瓣。一般而言,老年病人(60岁以上)和欲生育的女性患者可优先考虑选择生物瓣,有出血性疾病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或在偏远农村地区,患者经济条件和当地医疗条件不允许,无法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宜选用生物瓣。
不少人在体力活动或运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都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信号。但不少人不以为意,常常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去医院就诊,耽误了病情。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警惕心脏瓣膜病的发生:1.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2.活动后疲乏倦怠、咳嗽、咯血、下肢水肿;3.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4.近期出现心悸,存在既往血栓栓塞,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1.风湿热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过风湿热,侵犯瓣膜,逐渐发展成为风湿性瓣膜病。大多数表现为二尖瓣狭窄性病变,可以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病变。2.心内膜炎由于细菌侵犯瓣膜,引起瓣膜损伤。3.先天性畸形在出生时就存在瓣膜性疾病。4.老年退行性病变老年人常发生心脏瓣膜损害。5.二尖瓣脱垂综合症二尖瓣在心脏收缩时脱垂到左心房,导致关闭不全,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6.其他原因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结缔组织病、外伤等都可合并心脏瓣膜病变。
天气转凉时,陆陆续续会出现一些”胸闷、气促”的患者,有年轻一点三十多岁的,也有稍高年龄六十多岁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确诊患上了——“心脏瓣膜病”其实,近年来心脏瓣膜病在心脏疾病中占比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心脏瓣膜病有哪些症状表现?病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患上心脏瓣膜病该如何治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1、心脏瓣膜病是什么?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按总人口计算,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超过400万人。人类的心脏内共有四组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每组瓣膜均由二至三个瓣叶组成,瓣叶菲薄光滑而富有弹性,它们具有单向阀门作用,随心动周期交替开放关闭,保证心脏向正常方向排血,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心脏瓣膜工作示意图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瓣膜扮演的角色就是心腔内的交通执法者,指挥着血液的流动秩序,使血液永远只能单向流动而无法倒流。当心脏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打个比方,心脏瓣膜就像心脏中的阀门,阀门出问题了,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导致心功能出现异常,严重的还会导致心力衰竭。2、心脏瓣膜病的危害?心脏瓣膜的影响不可小觑,比如瓣膜狭窄对血液流通的影响,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造成危害,使血液“憋”在心脏里。长期持续这样的情况就会慢慢的使心脏增大。心脏增大后,压力也会随着增高。从而对其他的脏器带来影响,列如:二尖瓣狭窄可能引起肺内压力升高,病人出现咯血、气短;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肝脏的增大,晚期出现肝脏硬化、黄疸等,还会引起肾脏的淤血,出现尿少、腿肿、脖子肿、脸肿等。如果长期淤血不通,心房会被憋大,这也是造成房颤的一大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危害一是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瓣膜病的晚期并发症,也是瓣膜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二是心律失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常见的是房颤,也就是心律失常。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生活质量下降,更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三是血栓栓塞,瓣膜病患者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致命的肺动脉栓塞。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般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也会加重心衰患有心脏瓣膜病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易感冒,并感到心慌、气促等,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是什么?风湿热: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过风湿热,侵犯瓣膜,逐渐发展成为风湿性瓣膜病。大多数表现为二尖瓣狭窄性病变,可以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病变。心内膜炎:由于细菌侵犯瓣膜,引起瓣膜损伤。先天性畸形:在出生时就存在瓣膜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病变:老年人常发生心脏瓣膜损害。二尖瓣脱垂综合症:二尖瓣在心脏收缩时脱垂到左心房,导致关闭不全,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其他原因包括: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结缔组织病、外伤等都可合并心脏瓣膜病变。4、心脏瓣膜病有哪些症状不少人在体力活动或运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都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信号。但不少人不以为意,常常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去医院就诊,耽误了病情。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警惕心脏瓣膜病的发生:(1) 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2) 活动后疲乏倦怠、咳嗽、咯血、下肢水肿;(3) 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4) 近期出现心悸,存在既往血栓栓塞,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5) 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5、心脏瓣膜病的诊断(1)超声心动图通常是作为明确主动脉瓣狭窄并评估其程度的首选检查,可以动态观察瓣叶开闭情况及动态测量跨瓣流速及压力阶差。(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筛选和评估,指导人工瓣膜的选择,术中实时监视引导,观察人工瓣膜释放形态及功能,注意有无相关手术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等。(3)心脏及主动脉增强 CT评估瓣环的钙化程度及与其周边(主要指冠脉)结构关系。心脏超声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超声检查作为心脏瓣膜病诊断的有效检查工具和手段,可以对心脏瓣膜是否存在瓣膜功能异常、钙化、活动度、厚度进行直接观察,同时还能够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心内结构进行测量。6、心脏瓣膜坏了,该怎么办?目前我国瓣膜病的治疗日趋成熟,瓣膜置换和成形手术仍是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良好。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1)瓣膜成形即通过手术对损坏的瓣膜进行修复,尽量保留原有组织。因此,手术费用相对较低,不会出现因机械瓣膜故障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此外,瓣膜成形术后患者无需终生服用抗凝药,也相当于每天节约了十多元药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高也更好一些。但是,该手术方式无固定的模式,因此难度较大。(2)瓣膜置换适用于瓣膜损伤但不能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的瓣膜,在原来位置植入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替换。费用相对补瓣手术较高,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人工瓣膜主要分两大类:机械瓣和生物瓣。一般而言,老年病人(60岁以上)和欲生育的女性患者可优先考虑选择生物瓣。有出血性疾病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或在偏远农村地区,患者经济条件和当地医疗条件不允许,无法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宜选用生物瓣。7、换瓣病人为什么要抗凝治疗?由于人工瓣膜置换后,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而影响人工瓣膜的功能,如果血栓脱落还可造成血管栓塞,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凡换瓣的病人都要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置换者术后一般只需要抗凝3-6个月,有房颤者需抗凝六个月;而机械瓣置换者则需终生抗凝。按时服药:按时按量服药。常用的药包括抗凝药、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瓣膜术后注意事项(1) 按时服药:按时按量服药。常用的药包括抗凝药、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2) 预防感染:尤其呼吸道炎症、牙周炎、皮肤疖肿、泌尿系感染等。一经发现应及时控制。对不明原因的间歇或持续性发热,不可乱投医,乱用抗菌素。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3) 合理饮食:注意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可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菠菜、胡罗卜、猪肝、蕃茄、菜花、鲜豌豆等。(4)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限制饮水量,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不宜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饮酒可以影响华法令的代谢,因此在抗凝期间,就尽量不饮酒,更不能酗酒。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外科全面成熟开展各类瓣膜成形、瓣膜置换手术,如二尖瓣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胸腔镜微创换瓣术、小切口微创换瓣术、危重瓣膜病人瓣膜置换、多瓣膜置换等。心脏瓣膜诊疗技术高超,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将创伤和费用降至最低
在临床门诊就诊的初发高血压患者常常会问:“医生,我能不吃药吗?”“听说降压药一旦吃了就再也停不掉了?”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5%,估计目前我国约有3.3亿高血压患者,很多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第1位危险因素。如何预防控制高血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就这一话题邀请到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医院心外科李轶江教授为大家解答。1、高血压是如何形成?血液由心脏射出后,经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全身各处。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变化是小动脉变窄,小动脉因为各种原因普遍挛缩、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失去弹性,使血流通过时遭遇更大的阻力,正常的大动脉/中动脉压力已经不能让血液正常通过这些小动脉,大动脉/中动脉血压就高起来了,即高血压。高血压本质上是小动脉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注意这些变化是质变,是不可逆的!因此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压,而非“根治”,是边治疗、边评估、边调整。很多心血管专家明确表示,基于最可靠的证据,(原发性)高血压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即使长效降压药物也仅能平稳控制24小时的血压,降压药需要每日服用,一旦停用,血压还会升高。只有通过长期治疗,使血压平稳控制,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2、既然不能根治,为什么非得降压呢?其实,降压不是为了治疗血压本身,而是要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全身各处的小动脉管壁增厚、失去弹性,异常升高的血压很容造成致这些血管破裂出血,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已知血压每上升 20 mmHg,死亡风险就会翻一番。所以,高血压需要降压,否则你会面临很多危险。由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终身服药都是难免的,但千万别觉得灰心,当代较新的降压药,副作用都很小,长期规范的使用,高血压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3、重口味让高血压爱上你!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患者往往可以首先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主要指饮食习惯干预,达到降压效果。作家梁文道说过这样一句话: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臭豆腐、卤鸡蛋、水煮牛肉、小龙虾、烧烤、火锅......重口味说的就是爱吃咸,这开门七件事里面就有三件都有盐,其实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食盐与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非洲的一些土著民族,其高血压的发病率很低,而当年日本北海道地区,居民的食盐量达到每天26~27g的时候,高血压的发病率竟高达40%。中国也符合这个特点,比如北方食盐量大,南方人低一些,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着食盐量的高低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4、盐到底是怎样升高血压的呢?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血管内的血液量增多,对血管壁的压力就增加了,血压就会升高。而钠恰恰可以增加水分在血液当中的含量,叫水钠潴留。比如说拿一个盐罐子放在空气当中,一会儿它就潮了,因为盐可以把空气中的水分锁住。在血液当中也是这样,盐吃多了以后人的血容量就会增加,就会让血压升高。其次,它还可以激活人体的一些神经,比如说交感神经,这是人激动时兴奋的神经,激动的时候血压不是也会升高吗?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激活一些激素,比如血管紧张素等,让血管收缩。所以,从血容量到神经、内分泌,盐都可以让血压升高。在高血压发病率达到25%的今天,要把整体人群的高血压降下来,限盐是最迫切的措施。如果每天少吃2g盐,收缩压(高压)可以下降2mmHg,舒张压(低压)可以下降1mmHg。可别小看这2或是1mmHg,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降低很多!更何况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6 g盐,而大多数人的摄入量还在每天12g左右,这样每天还要减少6g食盐摄入!可见由此获益是非常巨大的。5、低盐饮食会不会影响食物的美味?对于习惯了高盐饮食的人,突然降低食盐量可能会感觉不适应。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降低。研究表明,人的口味是可以慢慢改变的,炒菜时少放5%-10%的盐并不影响菜肴的口味,吃低盐食物几个月后就会逐渐喜欢上低盐食物,并且能够品尝出食物本身的天然美味。可以跟日本学习,在食物里放海带、海藻,还有各种海鲜来提鲜,因为这些食物里面都含有很多谷氨酸,有提鲜的作用,这样口味不但没有下降,含钠量也减少了。6、为什么有的人吃的很咸,但血压也不高?高血压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年龄、性别、体重、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其他原发疾病等。遗传、年龄、性别这些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但体重、饮食、运动等因素是可控的、也是非常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其中,饮食的调节主要是鼓励人们吃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高盐个体的血压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血压就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减盐能够预防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从长远来讲,通过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来推迟甚至是完全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是最明智的选择。7、咸味食物含盐高?不咸的食物不含盐?其实,食盐中主要影响健康的是“钠”,它除了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外,也富含于一些不咸的食物或调味品中,如味精含谷氨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都能增加人体钠的含量,不咸≠不含盐。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饮食干预虽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但也可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发展;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该适当减少高盐食品和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