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因心跳骤停而死,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心脏停止4分钟内,如果施予正确的心肺复苏,有50%的患者可以成功复苏,随时间增加复苏概率相应降低,10分钟后抢救患者基本无希望。急救普及是衡量一个社会综合实力的标准,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发达国家,有三分之二的成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在我国还远低于10%。因此在我国推广急救,普及全民急救是一项艰巨、刻不容缓的任务。 心肺复苏概述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 ▲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 重点提示: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主要针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 1、 确认现场安全。在急救过程中确保施救者和患者均是安全的。 2、 识别心脏骤停 (1)检测患者有无反应(拍其双肩,先生/女士都可,声音足够大);(2)无呼吸或喘息(不正常呼吸)(听呼吸声音,看胸廓是否有正常起伏,感觉鼻孔处是否有气流至自己面部);(3)不能在10秒内明确感觉到颈动脉脉搏(10秒内可同时检查呼吸脉搏,口念1001、1002至1010,所用时间大概10s)。患者无反应、呼吸停止,或不正常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则开始下一步。 上面文字略显繁琐,但我们不需要被它吓到。其实当我们看到有人倒地,即使不懂心肺复苏,自然而然会去做上面两点。现在大家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我想大多数人不会不顾周围环境冒险救人,因此第一条基本上是人的本能)。第二条则尽量果断,呼吸不正常则可认为无呼吸。无需反复确认,浪费时间。只要患者无意识,没明显感觉到呼吸,无颈动脉搏动立即可开始心肺复苏。(换句话说即使患者有呼吸心跳,你作为新手错认为心脏骤停,启动心肺复苏,对病人损伤是很小的。但是反过来危害却很大,所以建议在不确定时积极开始心肺复苏) 3、呼救,拨打120;(专业点叫启动急救应急系统) 周围有人时,指明一人进行拨打120(存在责任分散现象所以一定要清清楚楚找一个人帮忙,否则大家有可能都不理你)。尽快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您独自一人且没手机,则离开患者进行呼救并取得自动除颤仪(AED),然后开始心肺复苏。 4、胸外按压 呼救后,或呼救同时迅速开始胸外按压,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背后为软垫会影响按压效果),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口念01,02,03...如此方式,频率大致合适),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单人专业人员30:2,非专业人员30次按压,不做口对口呼吸。30次一组,5组一个循环。 5、通畅呼吸道 将病人抬至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扣子。戴假牙的病人一定要取下假牙。使病人处于仰卧体位,躺在坚固平(地)面上。用手按压病人额头并稍加用力,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病人下颌将其上提,使头部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 6、口对口吹气 人工呼吸 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用压病人额头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鼻孔,双唇将病人嘴包严,再进行口对口吹气。每吹气一次,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使其将气呼出。救护者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再进行第二次吹气。一般以吹气后病人的胸廓略有隆起为宜(专业按压人员,按压呼吸频率为30:2)。 1个循环后,再次评估患者情况,如未恢复继续心肺复苏。等待专业人员到来。(不可中断太久) 对于非专业人士,第六步可以不做。即不需要口对口呼吸(两者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以持续胸外按压为主,做到频率(100-120次/分)、深度合适(5-6cm),避免中断(必要的中断控制在10s内)。 是的,新指南心肺复苏侧重按压,把正确 胸外按压 搞清楚就基本搞定心肺复苏了。在特殊情况时勇敢的站出来,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及时的心肺复苏对患者是否可以苏醒有及其重要作用。 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的亲人、爱人,花十几分钟学习下心肺复苏吧。莫到用时方恨晚。 详细资料可查找《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医务人员流程图:供大家进一步学习。
心脏支架是不是“缺德手术”?本人在羊城晚报曾经对支架和搭桥的选择做过介绍和解释,但是没有想到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惹的祸,今天转载心内科崔送医师的讲解,以正视听!心内科崔松医生的讲解引人入胜 2013年,有一则“心脏支架是缺德手术”的谣言流传甚广,谣言说:“这种在中国普遍实施的手术,在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淘汰了”、“心脏支架是人体内的定时炸弹”、“装了心脏支架会死得更快”……崔松医生表示,这则谣言对医学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事实是,心脏支架手术在发达国家仍然广泛使用,而且该技术成熟有效。 谣言损伤医学公信力 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特别制作了幻灯片和视频短片,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心脏支架手术”为题,向现场观众讲解为什么这是十足的谣言。 崔松医生特别痛心地表示,这则谣言对医学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一些不明就理的医生也在微信里转发,“谣传比无知还要可怕,因为在关键时刻,它可能会妨碍你去做正确的事情,而这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从这则谣言产生的原因来看,其实是某某博士在推销自己发明的生物电共振疗法,号称可以治疗冠心病。暂且不论该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抬高自己,“丑化”心脏支架手术,用耸人听闻的事情使患者害怕,最后结果是让病人不吃药、不手术,采取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法,这样的落脚点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心脏支架手术?崔松医生打开幻灯片,向观众们一一道来。 冠心病是猝死的罪魁祸首 “现在很多人都是猝死,包括侯跃文、马季、高秀敏、古月,还有刚刚离世的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其中,90%都是心源性猝死,而在心源性猝死中,心肌梗死者最多,冠心病是导致猝死的罪魁祸首。”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部位等有密切关系,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中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 “心脏中有着血管网,如果血糖、血脂、尿酸等高了,血里面比较浑浊,慢慢地这些东西沉积下来,像河床的泥沙一样沉积下来,出现越来越多的斑块,导致血管越来越细。”崔松医生表示,“血管网塞住,就像水管塞住了,造成区域停水,如果缺血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支架手术和死神抢时间 谣言称,在血管发生“淤积”后,国外有的医生可以用血管钳把斑块去除,崔松医生明确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怎么治疗?崔松医生介绍,第一个方法是药物治疗,其次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如果将血管比喻为下水道,请工人来通一通,就是装支架,如果换跟管子,那就是搭桥。”崔松主任深入浅出地解释说,“装支架不仅不是一个缺德手术,还是救命的手术。因为有了这个手术,很多人才从鬼门关被抢救回来。” 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是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导管,结束手术。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一般在穿刺24小时后便可下床。 对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提高这类病人抢救成功率,把死亡的风险降到最低,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接受血管开通。因此,各大医院都有绿色通道,一旦心肌梗死,心电图做完后立刻送到导管室。因为有了这个手术,才有很多人被抢救回来。 支架手术在全球广泛使用 心脏支架到底是不是过时的技术呢?崔松医生表示,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比较成熟的技术,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 目前,心脏支架手术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仅美国,每年就有100多万例心脏支架手术。2012年,国内做心脏支架手术也有40多万例。临床和研究都已经证明:支架手术是目前急性心梗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常有效的抢救措施。 此外,在美国做心脏支架手术的费用,远远高于中国。心脏支架手术费主要是两块:一个是支架本身的费用,这里面分国产和进口,价格有差距,但正在缩小;另一个是手术费,像美国医生做一次手术费用一般要2000多美元。如果从包含整个支架手术费用来说,国内要比国外便宜。 据了解,心脏支架手术的风险之一就是利用支架疏通血管后,少量病例在放支架处的血管会再次狭窄,极少病例会形成血栓,一旦形成血栓将有可能是致命的,但是事实证明,安装心脏支架后形成血栓的几率低于1%。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占两成 在谣言中,质疑了国内滥用心脏支架的现象,对此,我国有着严格的监管措施,医院在完成每例次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都要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国家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急性心梗患者是最应该急诊做支架手术的,不装支架,死亡率是15%左右,做了可降低到3%至6%,心脏支架手术挽救了许多人的命。其次是经检查证实有明显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也需要装支架。对于一些冠心病病情和病变比较稳定的患者,医生根据病情、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支架手术。转载:http://hi.baidu.com/zxzhu/item/a1473ddca72d14ba33db90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血压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进入医院和家庭。但经常能听到人们在问:“电子血压计连续几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结果不同,电子血压计准吗? ”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血压”和“血压计”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相应有“收缩压”(俗称 “高压”)和“舒张压”(俗称“低压”)。国际上通常采用听诊法(柯氏音法)或有创法(心导管检查法)测量血压,并把听诊法间接测量血压作为“参考标准”,而把有创法测量血压作为“金标准”。1905年俄国科学家柯罗特柯夫发现了在体表对应处能听到动脉内血流冲击血管壁产生的脉动音——为纪念他,把这种声音称为“柯氏音”。人们在体检和平时保健监测中所说的“血压”,通常是指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的体表动脉压。用来测量血压的器具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分为三种:水银柱血压计、气压表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现在常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二、电子血压计的种类 目前市售电子血压计有半自动式和自动式两种,手动充气者为半自动式,不需手动充气者为全自动式。根据袖带充气加压部位,分上臂式、手腕式与指套式。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可靠性较好,推荐使用。手腕式因低于心脏水平,而指套式受动脉弹力回波的影响明显,致使血压测量不够准确,其手腕、手指同上臂的血压测量值相差较大(10mmHg),不适于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或末稍循环障碍的病人。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指套式血压计”仅能称作为“指端脉搏压力计”,“腕式电子血压计” 称为“腕动脉脉搏压力计”,故后两者不推荐使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已经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并得到医学界认同的“电子血压计”,都是采用袖带法,在上臂肱动脉处进行测量的。按照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推荐仪器设备评级标准,A级为80%的测量值<5mmHg,90%的测量值<10mmHg,95%的测量值<15 mmHg,目前市售的经过计量部门检测过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都能达到A级标准,并且国际上已有大型临床试验采用电子血压计来测量观察血压的变化。三、影响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的因素 1.适用人群 电子血压计多数利用袖带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采用示波法进行血压测量,它可以自动记录动脉中的血液流动状态并把其转化成数字形式,测量时不需使用听诊器,非常方便;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是利用柯氏音方法进行血压测量的,但它的测量值稳定,影响因素小。由于电子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与水银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不同,因此,它不适合下例人群使用:(1)过度肥胖者;(2)心律失常者;(3)脉搏极弱,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病人;(4)心率低于40次/分和高于240次/分的病人;(5)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等血压急剧变化的病人;(6)帕金森氏症患者。 2.血压自身变化 人每时每刻的血压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健康人在一天内会有15~30 mmHg的变动,高血压病人的波动则更大。它随人的精神状态、时间、季节、体温等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1)精神状态:生气、紧张、恐惧、害怕、兴奋及疼痛等可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没有变化。(2)时间和睡眠:正常健康人血压的节律呈两峰一谷,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逐渐下降,至夜里2~3时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急剧上升,至上午6~8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点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季节:受寒冷刺激血压会上升,在高温环境中血压可下降。(4)吸烟、饮酒、饮咖啡、洗澡后血压会降低。(5)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两者相差2~4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40mmHg。因此,人体的血压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次测量血压的不同属正常现象,两次测量到同一血压值是十分罕见的。 3.“白大衣高血压” 有些患者来医院看病,见到医护人员穿着白色工作服给自己量血压时,会不知不觉的产生不安、紧张,致使“血压”测量结果升高,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而在家中,自己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测出结果偏低。因此,自测血压的正常值为130/85mmHg,而不是140/90mmHg。 4.袖带尺寸 一般情况下,电子血压计的袖带都是标准成人型的,它使用于臂周为22~32cm 的患者。使用者的臂周大于或小于袖带的使用范围,测出的血压值就会出现误差:大于袖带范围时会给出错误的收缩压值,小于袖带范围时会给出错误的舒张压值。 5.袖带位置 测量位置偏低时,测出的血压会偏高;位置偏高时,测出的血压会偏低,高度每相差10cm,血压值就相差8mmHg左右。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充气袖带的位置应与心脏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上,袖带胶管的末端(内置传感器)应放在肱动脉的搏动点上,袖带的下缘距离肘窝2~3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刚好插入一指为宜,袖带过紧,会使血液流动不畅;袖带过松,会使血液振动不能彻底传递到袖带。 6.测量范围 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范围是有差异的。如有的电子血压计收缩压的测量上限为200mmHg,舒张压的测量上限为150mmHg,患者的血压值超出这个范围,电子血压计就可能测量不准或测量不出来。 7.环境影响 不要在测血压时使用移动电话,也不要在电子血压计工作的附近使用移动电话。使用环境的电磁干扰,噪音干扰,测量期间病人的肢体移动、颤抖痉挛,袖带的移动和摩擦等,都会影响电子血压计的测量准确。8.其他因素 水银血压计通过医生用听诊器来测量血压,由于每个医生的听力、使用习惯、读数时的视差、观测误差、估读误差等不一样,造成每个医生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另外,电子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四、电子血压计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1) 先休息15分钟。测量血压时,安静、舒适地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两腿自然分开,全身自然放松。(2)脱去上臂衣袖,气囊袋紧缚于上臂,其△标记应对准肱动脉处;袋的下缘应在肘窝上2~3cm。(3)上臂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冬日注意保暖防止颤抖。(4)上臂周经>32cm,应换用16cm×65cm的大号气囊袋。(5)自动测压过程,患者不能有动作,否则因肌肉运动出现的假波,使测压失败。(6)测量2~3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中间间隔3分钟以上,并且部位、体位要一致。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袖带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合格产品时,不但测得的“血压”值是准确的,而且与“汞柱式血压计”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①比办公室偶测血压获得更多的测量数据,能较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病人实际血压的波动情况:②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约20%~30%)的“白大衣效应”引起的血压值偏高。③比动态血压监测费用便宜。④能提高病人坚持服药和积极治疗的依从性。⑤可以减少汞柱血压计自测血压观察者偏倚所致误差。⑥仪器轻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直观,绿色环保,杜绝汞污染。
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清晨和上午,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加强降压治疗是具有治本意义的预防措施。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并不是像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波动着的。虽然不会像这两年股市波动那般惊心动魄,但也有着“两峰一谷”现象。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清晨 6:00~10:00和下午 4:00~6:00,而且前者高于后者。而“山谷”则在凌晨 2:00~4:00出现,总体来说是呈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趋势(夜间血压比白天高峰时期低10%至20%),我们称此变化趋势形成的曲线为“勺型曲线”。清晨,死神光临的时间 这种夜间熟睡过程中血压较低,而在清晨的几个小时中血压会明显升高,被称为“晨峰现象”,这可能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关。 长期以来,人类为适应昼夜自然交替,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也顺应了这种周期性规律改变。所以,黎明之时,主宰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与相关的体液因素(如肾上腺素等),迅即进入兴奋和应激状态,促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强,以满足日常劳作与脑力活动的需要。 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波动性会更大,清晨醒来之时血压可能就超出了正常范围了。据调查,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真可谓是死神喜欢光临的时间。血压的“晨峰现象”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高发时间段“不谋而合”,提示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专家特别告诫,控制“晨峰现象”对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至关重要,谨防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在黎明逞凶。加强降压,将死神挡于门外 那么,如何才能够减少“晨峰”时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将死神阻挡于门外呢? 起床后,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床活动;起床5分钟内就吃药,空腹吃药不会影响药效或者对胃造成伤害。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小细节,而加强降压治疗是具有治本意义的预防措施。 除了一向强调的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要求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限酒、限盐、坚持体育锻炼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等,每天清晨起床后给药一次,不仅能控制整个 24 小时血压的平均水平,而且能有效阻遏服药后18~24小时(最后 6小时)血压上升的幅度,这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2.对于夜间与清晨血压难于控制者,可在午后或睡前再服一次药(如起床后吃了第一次药后,傍晚6:00左右再服一次);而联合用药者,可分开两次服用,使药物对血压的时间控制范围更广。 3.如有条件,可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COER,control extend release),这种制剂采用吸收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药物,临睡前服用后药物在清晨定时释放,控制即刻血压,但这类制剂的品种很少,且价格昂贵。 4.定时测血压(在早上起床后5分钟内,服药前测量),如发现任何危险讯号应找医生就诊,及时调整药物。
20多天前的半夜,50岁的环卫工李大哥在垃圾站处理垃圾时,突然倒地心跳呼吸全无,一旁的同时赶紧将他从垃圾中“刨出”,立即拨打120,做胸外按压,中山三院急诊接诊后,在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经常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及急救药物救治,到医院后马上启动绿色通道,为其重新开通了被梗塞的心脏血管,最终“抢回生机”。https://www.zssy.com.cn/Home/ContentDetail/zssy?articleID=108159
中山三院一名住院病人(7月29日),突然出现胸痛症状,医生即时拨打了胸痛中心的一键启动电话,全程只是用了一个小时,医生就重新开通了堵塞的血管,救回病人。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郑瀚菁报道。https://live.xinhuaapp.com/xcy/article.html?artId=1566370276531361
7月30日下午,我院在综合楼2008会议室举行胸痛中心揭牌仪式,特邀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向定成到场,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钱孝贤担任主持。我院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丘国新、医务部主任吴本权以及胸痛中心核心科室主任、护士长等共60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戎利民院长代表中山三院向为胸痛中心建设给出指导意见的向定成教授等国家级胸痛中心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我院医务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胸外科、介入导管室等科室同事的辛勤付出。戎利民院长介绍,我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8月7日召开启动大会,院内覆盖各个核心科室部门,区域内覆盖八家网络医院。中心成立后,医院从制度层面、人员配置、设备配备及网络建设等方面多举措齐头并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救治能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降低了致命性胸痛的死亡率、致残率,为胸痛患者打通了生命的绿色通道。胸痛中心于2019年5月16日顺利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验证。我院将再接再厉,争取早日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的验证。 向定成教授对我院胸痛中心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作为中山大学系统第一家通过省级胸痛中心验收的附属医院,我院胸痛中心成立至今,救治成效非常明显。同时向定成教授也祝愿我院胸痛中心早日通过国家级中心的验证,为胸痛患者提供更高效的的健康保障。 党委书记丘国新表示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后,为胸痛患者打通了绿色通道,降低了区域内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大大提高了我院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期望今后能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取得更大进步。https://www.zssy.com.cn/Home/ContentDetail/zssy?articleID=108041
胸痛中心的建设不单是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更是医疗流程的改进与完善,这需要全院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钱孝贤教授说,“广州市天河区人口密度大,中山三院作为广州市急诊量排名前三的医院,能不能把胸痛中心运转好,关系整个区域内高危胸痛者的安危。建好胸痛中心,是我们的责任。”预知详情,请点击下列链接http://www.zssy.cn/Home/ContentDetail/zssy?articleID=1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