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也分为真性厌学和假性厌学。有的是真的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不过这类孩子很多往往在其他方面存在特殊的能力,比如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我们要去看能否在保证孩子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发挥其他特长。而假性厌学的孩子并非是排斥学习本身,可能是对学习这件事的心理承受力不足。当孩子无法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就会有厌学的表现。心理咨询中医生会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面临这个困难,比如是期望值、父母的管教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找到厌学的根源性问题之后,我们会帮助孩子找到关于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也会得到释放,获得正向积极的反馈。心理咨询师:李睿陈曦何燕玲
6-12个月是父母最快乐的阶段之一。宝宝情绪开始清晰和分化,给出信号的意图也开始逐渐明朗。这个阶段,宝宝渐渐能表达快乐、幽默和热情;当心情不好时,也能用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总结一下,宝宝认知和情绪的发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开始慢慢观察、学习、思考其他人的心情和行为。能统合人思想和感觉,对自己和别人有比较一致和细腻的看法。能区分“我的”和“不是我的”。6个月后开始有“别人的”区分力。6个月前是不知道妈妈的,妈妈和奶头、奶瓶没有区别,而6个月后开始认识到妈妈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嫉妒的开始出现。李海鸿心理治疗师阜新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一个光鲜亮丽的大苹果,切开后发现里面的心是坏的,以至于整个苹果都不能吃了。中国人很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亦重视谦让。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不懂得如何面对冲突,有问题出现时我们只会忍让,不断地忍让,直到生活无法再进行下去,关系破裂为止。不惜任何代价、只求息事宁人的谦让所维持的和谐,即为“苹果皮”式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忍一句风平浪静”等的话,每一个中国人可能都听过,我们的确是追求和谐的民族。但是,在不惜代价地维持“和谐”中长大的人,会错误地以为无论什么情况,不忍让总是不应该的,会不顾一切地维持一份表面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可能是导致关系最终破裂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样的忍让终会造成心中的一份不满,累积成伤,很多中年感情破裂而要离婚的男女都会说:“够了!我忍了你几十年了!”。在夫妻中,也有很多人,用一种类似原谅的态度去处理吵架。他们不能接受对方的某些事和某些话,但是又表现得很大方的样子,以“原谅对方”的方式去结束一次吵架。其实,这样的态度可能对两人的感情关系有更大的伤害。因为“原谅”是把自己放在比对方更优越的位置,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便是把事情的主动权完全放在自己的手里,使对方完全无能为力:“我原谅你”事情便解决,不原谅你,事情就不能解决。吵架这件事本身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一方失去了申诉、辩论的权利。本来平等的关系,现在有了高低。夫妻之间应建立一种矛盾冲突讨论机制。夫妻双方心平气和之后,坐下来,在吵架这件事上,每一个只说自己的缺点,哪做的不对,自己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不许说对方的缺点,不许把以前的陈年往事都旧事重提。这样的讨论,即可以把事情弄清,了解事情的真相,又会增进双方的感情。李海鸿心理治疗师阜新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有的人和别人相处时整天微笑,怎么还会得抑郁症呢?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有心情不好、郁闷、压抑、不快乐、高兴不起来、心烦意乱、闹心、心里不舒服、很烦、静不下心来、有无助感、很绝望等等。那些不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很多人都可以从他忧郁的表情、面容,还有沉默寡言、容易伤感、容易哭、不愿意动、不感兴趣等方面能观察到抑郁表现。但是,还有一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整天面容表情并不是显得那么痛苦,经常与人交流的时候还面带微笑。其实,这些人,他们内心往往是故作坚强的,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抑郁的情绪。有的患者,是怕给家人带来负担,或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所以故意的掩饰自己的抑郁情绪。那么,这些患者,家人和朋友可能不太容易察觉到,这个我们临床上叫微笑型抑郁。这样的患者,出现轻生念头或轻生行为的风险就要更高一些,需要我们真正的去了解他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够觉察到他是否已经患了抑郁症。王晔主任医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手足徐动型是占第二位的脑性瘫痪类型,多为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此型患儿会出现眼肌、躯干肌和肢体肌肉活动异常。肌张力为摇摆性(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即肌张力在低张力和高张力之间摇摆。肌张力变化表现在不自主或无目的性地徐动,互不协调,有目的性地随意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徐动程度明显增加。手足徐动型在紧张性反射活动,特别是紧张性反射的影响下,难以完成手持食物放入口中动作。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控制运动动作和保持对称性的姿势也有困难。有时由于类似振动病样抖动,难以完成上肢随意运动。在婴幼儿发育初期,不随意运动的表现并不明显,随着发育的进展、年龄的增加,不随意运动日趋明显。手足徐动型又可划分为张力型、张力障碍型、舞蹈病型、剧烈颤搐型、僵硬型。
针刺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对网络成瘾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针刺疗法能治疗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网络成瘾戒断症状;另一方面,还具有调节人体气机、开窍镇静、宁心安神等多重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选取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太冲穴等主要穴位,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4周针刺干预后,网络成瘾症状有所降低,但长期效果欠佳。针刺穴位干预后,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网络成瘾者大脑右腹侧嘴壳核、左侧眶额叶皮层、右侧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运动前回和小脑等奖赏系统网络和习惯系统网络间静息态功能连通性增加,从而对大脑奖赏功能和强迫性行为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这进一步从认知神经方面阐明了针刺治疗网络成瘾的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