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自然病程大部分证据表明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患 者临床功能得到改善,但多见于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也有相关证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改善 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椎间盘退变的变化无关, 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2级推荐)2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症状有:1.放射性神经根性痛;(1级推荐) 2.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无力和(或)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1级推荐) 3.可伴有急性或慢性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或代偿性侧凸;(1级推荐) 4.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腘绳肌紧张(3级推荐);5.马尾综合征(1级推荐)。体征:1.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1级推荐);2.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主要包括股神经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对侧直腿抬高试验、Lasègue征和对侧Lasègue征(1级推荐);3.腰椎局部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椎旁肌紧张或痉挛(1级推荐);4.马尾综合征可出现会阴部感觉障碍,肛门括约肌无力及松弛(1级推荐)。X线无直接诊断意义,不能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3级推荐)。CT 较 X 线片可以更好地观察骨性结构,但对神经、椎间盘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较难分辨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1级推荐)。MRI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级推荐)区域定位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椎间盘突出的精确定位诊断,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2级推荐)。对体内有特殊金属内植物(如心脏起搏器)无法行 MR 检查的患者,可行脊髓造影、CT 脊髓造影间接观察神经受压。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对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更有优势。在诊断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体征与影像学不符合的病例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术前计划制定时,可行椎间盘造影、CT椎间盘造影辅助诊断和手术策略制订(2级推荐)。选择性神经根造影、神经根阻滞可用于诊断及治疗的目的。(2级推荐)神经电生理检查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在影像学证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神经根损害的存在。(2级推荐)3诊断标准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 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级推荐)。41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1级推荐)。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 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能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确。(2级推荐)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2级推荐)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2级推荐)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2级推荐)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麻醉镇静药、抗癫痫药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2级推荐)运动疗法可在短期内缓解坐骨神经痛,但疼痛减轻幅度较小,长期随访患者在减轻疼痛或残疾方面没有明显获益(2级推荐)。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2级推荐)牵引治疗应在康复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大重量、长时间牵引(2级推荐)。手法治疗可改善腰背部疼痛和功能状态。(2级推荐)热敷、针灸、按摩、中药等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症状均有一定的效果。(2级推荐)5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通常能更快及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但手术不能改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例(1级推荐)。手术适应证包括: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 6~12周,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过程中 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 烈,或患者处于强迫体位,影响工作或生活;③腰椎 间盘突出症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1级推荐)。后路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摘除术应遵循椎板有限切除的原则, 尽量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手术中短期疗效优良率 90%左右,长期随访(>10 年)的优良率为 60%~80%(1级推荐)。对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也是一种选择(3级推荐)。经皮穿刺介入手术对椎间盘内压增高型的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疗效,不适用于游离或明显移位的椎间盘突出,需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2级推荐)。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包括通道辅助下的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1级推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开放手术相当,在住院天数、出血量、早期恢复工作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可作为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1级推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与开放手术、显微或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相同,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更加微创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1级推荐)。腰椎融合术不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手术方案,但以下情况可选择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明显的慢性轴性腰背痛;巨大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尤其是合并畸形、腰椎不稳或慢性腰背痛的情况(2级推荐)。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主要用于腰椎椎间盘 源性腰痛,包括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3级推荐)6手术疗效评估常用的手术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 ODI指数及SF36等(2级推荐)。7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吸烟、高龄、肥胖、糖尿病、抑郁症、术前肌力减退甚至完全性神经功能损伤、术前病程大于3~6个月、合并下肢骨关节病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预 后不良的影响因素(2级推荐)。8推荐级别1级: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信区间很窄的 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②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前提是纳入的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2级:①质量稍差的随机对照研究(如随访率< 80%、非盲法对照、随机化分组不合适);②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③研究结果不同质的 1 级研究或 2 级研究的系统综述;④回顾性队列研究;⑤病例对照研究;⑥2级研究的系统综述。3级:①系列病例报告;②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下载PDF原文:www.mdtserver.com/guide.htm
臀上皮神经卡压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上方穿腰背筋膜,在髂嵴处穿过附着于髂嵴的腱性纤维束及臀筋膜。臀上皮神经穿经的深筋膜处常常是由骶髂筋膜形成的卵圆形孔,该孔纤维薄弱,腰臀部肌肉强力收缩可将深筋膜深层的脂肪组织从该孔挤向浅层形成疝,该疝可能回复亦可嵌顿,引起腰臀部疼痛。【诊断】(1) 多数患者有外伤史,反复腰部疼痛史。(2) 一侧腰骶部疼痛,呈刺痛、酸痛,严重时可呈撕裂样疼痛。腰不能挺直。有时行走亦因疼痛而困难。疼痛可向大腿外侧放射。少数患者可能双侧都有疼痛和压痛。很可能是双侧臀上皮神经卡压。(3) 髂棘下方可扪及一明显压痛点,仔细检查可发现痛点深层有一压痛明显的结节。(4) 直腿高举试验(-),屈膝屈髋试验(+)。【治疗】1 局部封闭于压痛最严重点即可扪及有压痛明显的结节处穿刺进针注入药物。常用复方倍他米松7mg/ml+0.5%布比卡因4ml+糜蛋白酶4000~8000u的混合液。常常一次就可见到明显的效果。必要时2~3周再作1次局部封闭。2 药物治疗封闭后可立即给适当的止痛药。如塞来昔布(西乐葆)、双氯芬酸(扶他林)等。3 手术治疗少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仅需切除从臀筋膜裂孔突出的脂肪球即可。脂肪球中可见到一根小的皮神经,该神经与脂肪球一起从臀筋膜裂孔突出。(二) 臀中皮神经卡压【诊断】(1) 诱因不明显、起病缓慢,反复发作。(2) 臀内侧部及骶部酸痛、胀痛不适,疼痛定位亦不明显,无功能障碍。(3) 于骶骨棘突旁有压痛。【治疗】1 物理治疗早期仅需作物理治疗,如红外线、激光照射、热敷等。2 封闭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如局部扪及痛性结节,可对准结节封闭,如存在多个结节,可逐一封闭。如用复方倍他米松可每月封闭1次,共3次左右。3 药物治疗疼痛较重者可辅以镇痛药。(三) 臀下皮神经卡压【诊断】(1) 可能有外伤史,跌倒臀部着地,亦可见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 骶尾胀痛、钝痛、呈持续性,少数患者疼痛可向坐骨结节和会阴部放射。(3) 在尾骨两侧有压痛,有时可扪及结节样或条束样痛性肿块。【治疗】1 物理治疗早期仅需作物理治疗,如红外线、激光照射、坐浴热敷。2 封闭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如局部扪及痛性结节,可对准痛性结节封闭,如用复方倍他米松可每月封闭1次,共3次左右。3 药物治疗疼痛较重者可辅以镇痛药。
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臂丛神经在颈部受到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中青年女性多见,以颈肩疼痛、手麻、手部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该病常常被误诊为颈部软组织劳损、颈椎病,应注意鉴别。该病十分常见,又十分容易误诊或漏诊,主要原因是很多临床医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不太了解或对该病没有认识,在鉴别诊断的思维判断中没有这个疾病。大多数胸廓出口综合征是由于前、中、小斜角肌对臂丛神经的钳夹和顶压造成,骨性异常较少见。该病可分为上干受压型、下干受压型、全臂丛受压型,以及分支受压型如肩胛背神经卡压等等。此外,还有交感神经受压型及血管受压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是有很好效果的,如无肌肉萎缩、无骨性异常或无明显的电生理检查异常的患者,均应先行非手术治疗。局部封闭、镇痛及肌松药物均有一定效果,神经营养药物有减轻症状的作用。对夜晚睡觉有颈肩部不适、肢体麻痛的患者,作者推荐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即睡觉时戴一宽厚的海绵制作的颈围,可明显减轻不适的症状。(一)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C5、C6神经根卡压)【诊断】(1) 该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可向肩肘部牵涉,患肢上举无力,患者睡觉时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可伴有头晕、耳鸣等症。(2)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颈外静脉交叉点稍上下处常常有一明显压痛点。(3) 三角肌区及上臂外侧感觉减退,颈外侧亦常有感觉减退。(4) 三角肌、冈上、下肌及肱二头肌可能存在萎缩,肩外展、屈肘肌力下降。(5) 腱反射正常亦可稍活跃,Hoffmanm常(-)。(6) 肌电图检查: 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可能有纤颤电位。(7) 颈椎X线正侧位片可正常,或可见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或颈肋;颈椎MRI可表现正常亦可能见到有椎间盘膨隆。(8) 诊断性治疗: 颈部痛点封闭: 用复方倍他米松1ml+0.75%罗哌卡因1.5ml+生理盐水2ml混合液作颈部痛点封闭。对准痛点相应的横突进针,抵达骨性组织(横突后结节)后回抽无血,再缓缓推入药物。1~2min后患者上肢感觉会有显著好转,肩肘肌力明显增加,可能和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甚至比对侧更大。这样的颈部封闭结果常常提示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可能性更大。如果是颈椎病,颈部封闭后不可能有肩部肌力恢复。因此颈部痛点封闭可以诊断性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二) 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C8、T1神经根卡压)典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是多见的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1) 常见于中年妇女,男女之比为1∶3,20~40岁占80%以上。(2) 患侧上肢酸痛、不适、无力、怕冷、手部麻木。(3) 体检时可发现患肢肌力稍差,手尺侧,特别是前臂内侧针刺痛觉明显改变,严重时还可能存在大小鱼际肌萎缩,手内在肌萎缩。(4) 特殊检查: 肩外展试验(Wright test)、斜角肌挤压试验(Adson test)、锁骨上叩击试验(Moslege test)、锁骨上压迫试验、上臂缺血试验(Roos test)、肋锁挤压试验(Eden test)。其中Wright test假阳性率较高,正常人群中阳性率可达80%;而Adson test阳性率太低,TOS患者中阳性率仅占14%左右。所以,一旦 Adson test 阳性,一般能够确诊。(5)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早期无特殊价值,可能会出现F波延长,晚期以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在锁骨部减慢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图2225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封闭治疗前后(三) 全臂丛神经根卡压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整个臂丛神经受压,以至肩、肘、腕、手的肌力均有下降,整个上肢的针刺痛觉减退。在临床症状上出现了上干和下干同时受压的症状,甚至还出现C4、C3、C2,甚至C1亦受压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干型、下干型及全臂丛神经根卡压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差不多。1 颈部局部封闭在颈部压痛最明显处局部封闭,用复方倍他米松 1ml+0.75%罗哌卡因1.5ml+糜蛋白酶4000u+生理盐水2ml,每3~4周封闭1次,连续局封2~3次,如用曲安奈德,则每周注射1次;连续3~4次,亦可加用糜蛋白酶。2 颈椎牵引和颈围常常有很好的疗效。戴颈围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正确方法是用2~3cm厚的海绵制成的颈围,于夜晚睡觉时围在颈部,日间工作去除。无需整天都戴着。3 药物治疗① 肌松药物: 乙哌立松(妙纳)50mg, 3次/d。② 止痛药物: 塞来昔布(西乐葆)0.2~0.41次/d,疼痛影响睡眠时应用盐酸曲马朵缓释片(奇曼丁)50mg每12h 1次。③ 神经营养药物: VitB1、VitB6、地巴唑、甲钴胺(弥可保)等等。4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常和妊娠、哺乳期有关,可能与这个时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有关。反复用力使用手腕部工作亦有可能导致发病。该病很常见。【诊断】表现为腕桡侧疼痛并有明显的桡骨茎突处的局部压痛,拇指置手掌内用力握拳,即可引起疼痛。如再突然作被动腕关节尺偏活动则可能产生剧痛;桡骨茎突处常可扪及一隆起的痛性结节,压痛显著。上海德济医院骨科黄必军【治疗】1 封闭令患者用力作拇指桡侧外展动作,扪清拇长展肌腱及伸拇短肌腱,用复方倍他米松0.5ml+0.5%布比卡因1.5ml的混合液,从这两根隆起肌腱处呈45角进针、注入。要求药液沿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扩散,说明药物大部分进入腱鞘内。为防止药物注入皮下引起皮肤发白变薄、萎缩,应先注入0.5%的布比卡因0.5ml,以确定穿刺针肯定在腱鞘内再注入复方倍他米松与麻药的混合液。这里的皮肤皮下组织特别薄,药物外漏特别容易使这里的皮肤变白、变薄。因此,在这里封闭应该先把这些情况告知患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2 辅以止痛药物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等。
甘露醇是一种单糖,临床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和急性创伤等疾病,疗效显著。甘露醇进入人体后,可升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脱水,降低脑脊液容量及压力,减轻神经根管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解除神经根受压状态,缓解腰腿部疼痛不适。除此以外,甘露醇还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椎管内神经根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多,减轻病理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起到消肿、抗炎的作用,缓解症状。一般在静脉应用20分钟起效,2-3小时达作用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g/kg.次成人一次用量。甘露醇临床疗效好,应用广泛,但关于其用法常犯经验主义错误。现将临床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甘露醇半量是指125ml?甘露醇的规格为250ml:50g,临床医生下医嘱时,常用单次剂量是20%溶液125ml快速静脉滴注,也就是常说的半量。那么,20%甘露醇125ml真是所谓的半量吗?首先来看看甘露醇说明书的用法:成人常用量:(1)利尿:按体重1-2g/kg,一般20%溶液250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可见,甘露醇静脉滴注剂量是根据疾病种类、体重、尿量、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的。查阅相关文献,甘露醇在临床用量差异较大。国内一般认为0.5g/kg为半量(并非125ml),1.0g/kg为全量。那么按照说明书来计算一下:假如患者体重为60kg,按照1.0g/kg的剂量给药,那么单次剂量为60g,即300ml;若用半量,则为30g,即150ml。也就是说,125ml≠半量,250ml不等于全量。因此,临床开医嘱时可以下125ml的医嘱,但不能称之为半量。多数文献报道小剂量的甘露醇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所以骨科在临床中使用甘露醇时可采用小剂量甘露醇,但小剂量甘露醇不一定是125ml。滴速越快越好?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也越强,疗效更好。但需要注意患者基础疾病,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速度太快可能导致致命性疾病发生,一般要求在20分钟滴完,临床中还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而定。如何确保用量的准确?甘露醇规格是250ml/瓶,但临床常用125ml,如何确保用量的准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以下两种方法:(1)护士配药时用50ml注射器抽吸一半后再使用;(2)用记号笔在输液瓶相应的水平位置划一标识,输到这个水平线的时候,更换液体(一般需家属帮忙观察)。前者给护士配药带来麻烦,而且容易造成外漏,配药污染可能性大,后者容易因疏忽监视而造成用药过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临床中需要输注125ml甘露醇时,可将250ml甘露醇溶液挂在输液架上,用记号笔在输液瓶相应的水平位置划一标识,输液器排好空气后将头皮针部分与乳头分离,根据用量多少将多余部分剂量排到弯盘或其他容器弃去即可,剩余所需剂量输入患者体内。甘露醇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能否一起输注?在临床中,很多医生会根据经验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溶于甘露醇中静脉滴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似乎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但实际上二者存在配伍禁忌。《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中指出: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甘露醇被盐析出结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钠盐注射液,内含0.2%亚硫酸钠,与过饱和的20%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糖尿病患者能使用甘露醇吗?甘露醇是一种结晶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7-7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在体内代谢与体内胰岛素无关。甘露醇作为脱水药和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应用不会导致血糖升高。禁忌证有颅内压增高病理改变的疾病(以治疗基础病为主);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合并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代谢性水肿;孕妇及老年人;低血压状态;颅内活动性出血患者慎用,需手术者除外。注意事项甘露醇的反跳使用甘露醇3~6h后,颅内压基线会高于使用甘露醇前,称为甘露醇反跳作用。其机制不甚清楚。可能是甘露醇在损伤区(血脑屏障受损区域)聚积增加局部脑水肿,或者甘露醇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这部分代谢较慢,导致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血浆渗透压过高急性血浆渗透压快速增高时,会引起脑细胞内失水,脑细胞皱缩会引起机械性脑血管牵扯,继发脑血管损害。高血浆渗透压可引起体液容量的变化,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剧减,加剧脑的损害。细胞内的水会向细胞外移动,可导致严重的肺水肿,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如应激性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或容量不够引起的血尿素升高,血甘露醇浓度的升高,或者高渗性酮症性昏迷等。故更加需要使用小剂量甘露醇,避免血浆渗透压持续太高。甘露醇结晶甘露醇是晶体溶液在低温时可能出现结晶,需放在温暖的地方待结晶融化方可使用,且适宜单独使用。甘露醇肾病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时易引发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肾病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甘露醇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其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代谢障碍,肾小管吸收功能下降,造成少尿、无尿,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或已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更加具有潜在的危险。参考文献:[1]史卫忠, 赵志刚.甘露醇的临床合理使用[J].药品评价,2010,7(6):54-56.[2]赖日华,付仰攀,黄长明.两种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18,39(4):485-486.[3]赵满贵.物理疗法加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73-1174.本文来源:好医术
颈椎病所致的头晕,这几种药物常见且好用!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称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若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其中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可引起头晕/眩晕症状,主要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等有关。可缓解颈椎病所致头晕/眩晕的药物主要有改善微循环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倍他司汀、天麻素等。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包括非选择性NSAIDs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抗炎、镇痛、解热、抗风湿,其通过降低颈部肌肉组织紧张度,解除局部炎症水肿等减轻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外界对颈椎的刺激因素,而缓解眩晕的症状,且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等。注意事项:非选择性NSAIDs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溃疡、出血,及抑制血小板功能与增加出血时间、致肾损伤(水钠潴留、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增加心血管风险、肝损伤等。在有消化性溃疡史,服用抗凝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者中,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胃肠道反应风险高者使用口服非选择性NSAIDs,建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或胃黏膜保护剂。禁用于近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慎用于有肾脏、消化道或心脏毒性高危因素、血小板减少或出血性疾病者。选择性COX-2抑制剂不良反应比非选择性NSAIDs降低,但也有心血管负效应,可能加重心肌缺血,禁用于近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慎用于有脑卒中和脑缺血发作史者。用于已有肾功能损害、血容量减低,及同时使用ACEI、利尿剂者,可增加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②倍他司汀可扩张血管及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并促进脑干和迷路的血液循环、减轻膜迷路积水、改善内耳血供、增加脑血流量及内耳血流量、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耳闭感、平衡双侧前庭神经核放电率,且可与中枢组胺受体结合,进而控制眩晕发作,还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胃部不适、口干、头痛、头晕、心悸、出血性膀胱炎、皮肤瘙痒、皮疹等。慎用于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血管疾病、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肝脏疾病者。③天麻素可扩张血管及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并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提高供养能力,且降压、镇静催眠、镇痛,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头痛。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损害如恶心、呕吐、口干、胃不适、反酸、腹痛、腹泻、腹胀、上腹部不适、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2)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悸、心动过速、高/低血压、心律失常、紫绀;3)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如潮红、静脉炎、血小板减少、非特异性出血;4)神经系统损害如头晕、头昏、头痛、麻木、抽搐、震颤、四肢抖动;5)精神障碍如嗜睡、失眠、烦躁、精神障碍;6)呼吸系统损害如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口鼻干燥、咽喉不适;7)全身性损害如寒战、胸闷、发热、高热、畏寒、乏力、苍白、水肿;8)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如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输液反应、过敏性休克、面部水肿;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如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皮炎、瘙痒、多汗;10)视觉损害如视力异常、眼异常、眼痛、眼不适;11)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瘙痒、静脉炎;12)其他如耳鸣、肌痛、腰痛、排尿困难、白细胞减少等。13)慎用于儿童。扩血管药物氟桂利嗪为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血管,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作用更明显,并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对眼球震颤和眩晕起抑制作用,且有抗组胺与镇静作用,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头痛。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最常见嗜睡与疲惫感,其他有鼻炎、锥体外系症状、失眠、焦虑、胃部烧灼感、胃纳亢进、进食量增加、便秘、体重增加、口干、溢乳、肌肉酸痛、口干等,长期使用可引起抑郁症。禁用于脑出血性疾病急性期、帕金森病、锥体外系疾病、有抑郁症病史者。慎用于肝功能不全、老年人、驾驶员及机械操作者。神经营养药物如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作为颈椎病的辅助用药,改善临床症状如头晕/眩晕等。注意事项:维生素B1偶见过敏反应。维生素B6罕见过敏反应。甲钴胺偶见皮疹、头痛、发热感、出汗、肌肉注射部位疼痛与硬结等,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可抗炎、镇痛、减轻炎症渗出、消肿,并减轻对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压迫与刺激、改善内淋巴积水状态、调节免疫功能等,进而控制眩晕发作,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及疼痛等。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水盐代谢紊乱、营养物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诱发和加重感染、诱发和加重溃疡、出血倾向、血压异常、精神神经症状、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体重增加、撤药反应等。禁用于活动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严重的精神病史,抗微生物治疗未能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者等。慎用于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骨质疏松、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糖尿病、甲减、重症肌无力、癫痫、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肾功能损害或结石、肝功能损害、结核病者等。抗胆碱药物如地芬尼多,其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特异性调节前庭功能、阻断前庭神经的眩晕性冲动、抑制眩晕、改善眼球震颤,并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吐,且能扩张已痉挛的血管及有抗胆碱作用,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口干、心悸、头昏、头痛、嗜睡、不安、轻度胃肠不适、幻听、幻视、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抑郁、皮疹、一过性低血压等。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性疾病、心动过速、无尿者慎用或禁用。其他麦角生物碱类药物如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麦角生物碱衍生物,通过改善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而减少眩晕发作,可用于头晕/眩晕的治疗。骨骼肌松弛剂如乙哌立松,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能缓解其临床症状。
一、挛缩性:1、髌韧带挛缩2、股四头肌肌腱挛缩3、股四头肌纤维化4、髌支持带挛缩5、髂胫束挛缩6、膝内侧副韧带和关节囊挛缩7、后交叉韧带挛缩二、粘连性1、股四头肌与股骨粘连。2、髌股关节粘连3、支持带与股骨髁粘连4、内侧副韧带与胫骨粘连5、髌下脂肪垫纤维化6、膝关节内粘连。
骨折6大误区当今社会,随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运动锻炼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运动就避免不了多多少少的损伤,有的是单纯的肌肉韧带损伤,有的损伤却是合并有骨折。那么很多人会在肢体损伤或骨折后,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观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现在我们将这些错误的观点总结出几个误区: 01误区1: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存在这种认识误区,认为脚“崴”了一下,虽觉得肿痛,但还能正常走路,就不在意,以为只是扭伤,自己贴下膏药揉一揉就能好,哪知两天后脚肿得像馒头一样,到医院检查,拍片才发现有骨折。事实上,有的骨折之所以没有出现剧烈疼痛,能勉强走路,主要是由于负重骨头没有损伤,不特意去压它,不会出现钻心的疼,因此容易忽视。损伤后,肿胀严重最好及时就医,才不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02误区2:跌倒扭伤赶紧热敷、按摩在扭伤、滑倒后,很多患者第一时间往往会自行采取如涂红花油、热敷、揉捏等手段进行活血化瘀,事实上,这会加剧皮下毛细管出血,肿痛更厉害。不恰当的揉按,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局部受伤神经红肿更厉害,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应该在发生急性损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减少负重,24小时内用冷水冲洗或冰块冷敷受伤部位进行止血,及时就医,切勿自涂药油。03误区3:骨头断了,要多吃骨头汤,越多越好在骨折后,许多人认为要喝骨头汤来补充营养,因为缺什么补什么,所以,骨头折了,就得用骨头汤来补。这是生活中每个患者及家属的共识。可事实上,吃骨头汤并不能真正的补骨头。反而吃多了还不利于骨折的康复。因为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的。而骨头汤里只有钙或者是磷元素,当患者大量喝骨头汤时,身体中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有机质及无机制的比例失调,从而影响了骨折早期的愈合。所以骨折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待骨折中后期才可进补。饮食中营养要全面均衡,不可单一吃单种食物,蔬菜、鱼、肉、骨头汤均需均衡补充,这样才能使骨折尽早愈合。04误区4:骨折后,要大量的补充钙片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骨折了,就要开始大量的补充钙片,这样补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单纯的缺钙才引起骨折,而更多的时候是刚好暴力点作用在骨头上而导致骨折。另外,并不是大量的补钙骨折就容易愈合,补进去的钙还需要吸收沉积到骨骼中才能真正的促进骨折愈合。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用过度的给予补钙,而是在适当的补充钙质的基础上给骨折患者多做一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运动或者是晒一下太阳促进钙的吸收,这样,才可以起到有效的康复作用。05误区5:骨折损伤后喝点酒以助气血运行骨折损伤后,一些患者会选择喝点儿酒,以此来达到活血的目的,这也是错误的。对于骨折的人来讲,要知道,酒精对人体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在损伤早期,酒精会对损伤部位破裂的毛细血管加快出血,从而使得局部肿胀更加厉害;酒精对于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也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会让其丧失这种应有的功能。事实上,可以在骨折后期或恢复期适当的饮酒,才能对身体的康复起到适当的作用。06误区6:石膏固定应当不动骨折患者初期治疗的重点在于将骨折端进行有效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而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之一。许多人会误认为石膏固定后就是等于肢体不能活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未固定的关节,使骨折局部的肌肉正确收缩锻炼,例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以上的六个误区,是骨折患者或家属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或许是在生活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从现在开始,掌握以上的知识,就可以在家里人出现骨折后,好好地进行纠正了。
股骨头坏死,你了解多少? 一、股骨头在哪里?: 股骨头位于骨盆下方,大腿的上端,如果从外面看就是在臀部的后下方。 以下为本院骨科医生整理的股骨头坏死的科普知识问答,有助于大家了解股骨头坏死疾病: 二、 为什么会发生坏死: 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头的血供减少、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股骨头就会因缺血而出现骨质吸收、破坏、塌陷等。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病,致残率很高 股骨头坏死目前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大约在15万-20万之间。 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骨科医院专家临床分析发现:股骨颈骨折、酗酒、应用激素等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四、疾病早期表现:股骨头坏死早期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 可以表现为髋关节、大腿内侧、腹股沟等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 股骨头坏死有时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及大腿外侧疼痛,即“髋病膝痛”,易被误诊为膝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实际是股骨头坏死导致的放射痛。 五、 如何检查股骨头坏死:x线片因检查方便费用低而首先选用。 六、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I期,髋痛僵硬,活动受限,x线没有特殊征象,或有骨小梁轻度不均,或有斑点状稀疏区。 II期,股骨头外形正常,有囊性变和不规则硬化。 III期,股骨头连续性断裂,顶端有塌陷或变扁。 IV期,股骨头塌陷变扁合并髋臼骨性关节病。 七、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1、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 2、股骨头坏死一经发现,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钻孔减压术。关节镜下进行髋关节腔清理等。 3、其他手术治疗: 1)钻孔减压植骨术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八、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拒绝饮酒、忌用激素类药物,慎用止痛药、减少损伤、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如果发现患有股骨头坏死要及时住院治疗,以免小病拖成大病带来忍受不必要的病痛。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承上启下,负责负重和行走。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股骨在上,胫骨在下,髌骨在表面。髌骨上连股四头肌,下连髌韧带,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控制膝关节的屈伸。这三块骨头彼此对接的关节处,覆盖着一层脆弱的软骨,软骨最怕的是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当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时,髌骨和股骨之间的压力会显著增大,股骨的后髁直接卡在胫骨上,也会导致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压力增大。如果膝关节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软骨的抗磨损能力就会下降,出现软骨退化、甚至剥脱,从而诱发骨关节炎。人们不同的姿势膝盖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不同倍数,可见,负重,蹲跪的动作是膝关节的大敌,要预防膝盖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避免膝关节大幅度的屈曲。面对如此复杂又伤不起的膝盖,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细心呵护! 一、起床 晚上睡觉时,因为身体长时间平躺少动,血液循环缓慢、静脉回流差,发炎的内侧皱襞就会变得更为肿胀,半夜或早上起床时,会觉得膝盖卡卡的,无法马上行动,不少患者也会碰到半夜痛醒,膝盖不敢移动、甚至不知道如何摆放的痛苦状况。这时,要记得先不要急着下床,平躺或是坐在床边,做勾脚抬腿动作,并用双手揉揉膝盖,尤其是膝盖内侧,大概持续叁到五分鐘,让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后再下床,就能顺畅自如了。二、上厕所起床后,大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上厕所,这也是每个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天天都必须重复好几次的动作。建议家中最好不要安装蹲式马桶,改用坐式马桶,外出也尽量使用坐式马桶。不管蹲或坐,最重要的是谨记「慢」字诀,动作要尽量放慢。另外,也可以扶着墙壁或是加装扶手,避免内侧皱襞因膝盖快速、突然的弯曲而被膝盖骨夹击。 三、吃饭 不论是坐椅子或沙发时,动作务必要慢,最好是可以用手扶着椅背或是桌沿,慢慢坐下去,这个原则适用在一天内所有要坐下的动作。四、爬楼梯「爬楼梯伤膝盖」是最常看到或是听到的保健警语,其实,只要懂得如何爬,爬楼梯不见得会伤膝!上楼梯时,下肢用力的阶段膝盖是由弯曲到伸直,较不会有问题;反观下楼梯时,下肢用力的阶段膝盖是由伸直到弯曲,内侧皱襞较容易被夹伤。内侧皱襞发炎肿胀的患者在下楼梯时,膝盖骨特别容易夹到内侧皱襞,常会痛得闻梯色变,一看到楼梯就害怕,就是这个原因。有膝痛问题的人,尽量避免爬楼梯,如果非得爬,建议以膝盖微弯的姿势,减少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一步一步慢慢爬,适时以扶手帮忙使力,配合脑中想像的内侧皱襞摩擦情景,就能避免伤害了。爬山可参考爬楼梯的塬则,爬坡的时候,保持膝关节微弯,比较不会有反覆伸直弯曲的动作。步伐加大也可降低膝盖弯曲的角度;下坡也是同样的原则,侧着身子走更好,此外,不要忘记携带登山杖做为辅助。五、坐公交车等公交车时,常常看到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忙忙上下车的人,因为急,所以不自觉的看到车就急忙冲上去,或是看到有位子就快速的坐下,到站了又急忙站起来,这些动作都可能会让内侧皱襞受到夹击,受伤而发炎。另外坐车时,为了避免让膝盖长时间弯曲超过五十度,最好能选择可让膝盖完全打。六、自行开车上下车时记得要扶住车门,用手的支撑分摊身体的重量,先侧坐,再把双脚小心移入/出车内/外,膝痛的患者可用双手托着膝窝,一次一只,慢慢把下肢移入/出车内/外。骑自行车时,坐垫不要过低,避免膝盖弯曲的角度过大,也要注意伸直、弯曲时,肌肉用力与放松的节奏(口诀:用力踩下,轻松缩回),减少内侧皱襞被夹击、受伤的机会。七、坐办公室「长时间坐办公桌的上班族,不需从事负重工作,膝盖比较不容易退化」,这是错误的观念!事实上,上班族整天坐在办公室或是常常上下楼梯,发生「退化」性关节炎的机率也很高。坐着办公时,膝盖长时间弯曲呈九十度,内侧皱襞有如舌头长时间被上下牙齿咬住般,当然会受到伤害,所以,每隔半小时,要抽空起来走动,或是伸直双腿,做做简单的护膝动作(文章开头提到的勾脚抬腿动作)八、休闲运动八、休闲运动对于膝关节炎患者,推荐的运动是健走,不会因为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过大,而伤到膝盖,又能够达到运动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至于球类运动,以膝盖弯曲/伸直的频率与角度做为判断标準,太过就不适宜。喜欢游泳的人,要避免游蛙式,因为膝盖要不断重复弯曲伸直的动作,长期下来,反而会恶化,如果只会游蛙式,可试着调整节奏以及下肢用力方式,在快速踢腿夹腿后,缓慢而轻松的缩回双腿,避免在屈膝时夹击内侧皱襞。靠大腿上下摆动带动小腿,膝盖尽量不要弯曲,既不伤膝盖,又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另外在上下泳池时也要注意,一定要抓紧泳池楼梯的扶手。来源:《康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