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问到抗抑郁药停药的问题,抗抑郁药不存在依赖性,然而,停用此类药物的确可能造成一系列停药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平衡感受损、头痛、恶心、失眠、生动梦境等,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麻木、过电感、人格解体及易激惹,甚至幻视及幻听等。 如SSRI类主要的停药反应可归纳分为六大类,即感觉症状、平衡失调、一般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睡眠紊乱。 抗抑郁药的停药反应可持续1-2周,通常程度轻微,但也有对患者构成严重困扰的情形出现。一般认为,这一状况与抗抑郁药消除半衰期相关,短半衰期的药物更易出现。停药反应不仅对患者造成了不适体验,而且可能被误认为是病情的复发、某种躯体疾病或者新使用的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进而对治疗造成干扰。其中,准母亲、新生儿及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停药方法:一般推荐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逐渐减停药物,每周减停25%的剂量即足以避免停药反应的发生,相当于4周完全减停。比较敏感的患者或者反应重者推荐为6-8周甚至更长。也有的患者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可从减药状态恢复,所以4个月是较为合理的时长。 其实减少停药反应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患者要确信停药副作用只会短暂存在,可以自行消失,且这些不适并不意味着对该药的依赖,这一点同样极其重要。认识到这一点,会大大减轻停药症状。
原创 2017-10-19 王建 医脉通精神科 医脉通导读 目前发现,多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增加,包括基因遗传、围产期意外、发育异常及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等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王建 深圳市康宁医院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medlive.cn),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患者的言行不能被常人用生活经验所理解,存在现实检验能力的缺失。大部分患者在生病后社会功能明显受到影响,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关于这个常常伴随着强烈病耻感的疾病,病人和病人家属常常会问:「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遗传因素的影响 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现阶段的科学研究还没能搞清楚具体一个人得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已发现有多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导致患病风险增加,包括基因遗传、围产期意外、发育异常以及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等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高达80%,这指的是在一个群体中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80%都是基因出了问题,而不是说具体某个人的发病原因中有80%是基因问题。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规律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目前推测,大量的作用微小的常见变异和一些作用较大的罕见变异共同发挥了作用,同时环境也常常和基因产生共同作用。 在分子生物学之前,人们已经发现精神分裂症具有相当高的遗传性(Henriksen, Nordgaard et al. 2017)。双生子研究和寄养子研究便是用以研究疾病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双胞胎可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因为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认为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而异卵双胞胎的差异则是由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造成的。研究发现在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那另一个人患病的概率是40%-50%;而在异卵双胞胎中,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另外一个人患病的概率约为10%。一些研究发现,患病和未患病的同卵双胞胎后代患病概率相似,但患病的异卵双胞胎的后代患病概率高于未患病的后代。说明在未患病的同卵双胞胎中有同样的未表达的患病基因。 寄养子研究更能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差别。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被其他正常家庭领养,其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自己养育的孩子类似;而正常父母的后代被其他正常家庭领养,其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并未增加。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罹患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概率增加,可能与其成长环境不稳定有关(Parnas, Teasdale et al. 1985)。 近年来,通过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外显子测序等方法,研究者从分子层面上发现了更多的遗传性证据,发现了上百个可能的基因位点和一些可遗传的罕见的基因突变。然而,这上百个常见变异基因位点的作用较为微弱,尚不能用于临床实践。 一些罕见的染色体变异(拷贝数变异)会明显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如发现孩子存在鼻及鼻梁基部宽大、人中短、上唇薄、耳廓异常、颚裂、心脏及甲状腺异常等表现,可以做基因测试排查DiGeorge综合征(Costain and Bassett. 2012)。该病由人的第22对染色体突变所导致,有这种突变的病人25%会罹患精神分裂症,同时有另外50%会得其他的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等。其他一些染色体突变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但这类病人总的加起来不到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 精神分裂症相关致病基因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作用多样——不仅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还可能导致其他多种精神疾病。例如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孤独症均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Cross-Disorder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2013)。 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可明显增加后代患病的概率。一般来讲,父母中若有一人患精神分裂症,其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约为10%(Rasic, Hajek et al. 2014)。但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遗传基因和其他精神疾病有重叠,因此其后代患其他精神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比如患抑郁症的约为15%。如果父母两人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那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约27%(Gottesman, Laursen et al. 2010)。如果是一个亲兄弟姐妹患精神分裂症,那没有得病的人得精神分裂症的概率也约为10%。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很高,但并非一定要有家族史。事实上,仅有约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家族史,大部分患者是没有家族史的(Yang, Visscher et al. 2010)。也就是说普通人也有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尽管一般小于1%。 环境因素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各地区及各时代的患病率均相差不大,约为1%,这间接证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尽管如此,流行病学研究仍然发现一些可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并且认为这些危险因素可通过和易感基因产生交互导致病人发病。 例如,妊娠期出现的不良情况,如应激、感染、营养不良、子宫内发育不良、产伤等,另外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童年创伤、移民、在城市中出生长大、在晚冬和早春时出生、父亲年龄太大(大于40岁)以及父母年龄太小(小于20岁)等均可轻度升高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其中,父亲年龄太大可能和遗传突变的增多有关。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大麻使用、头部伤、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严重感染,也能升高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 心理压力大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如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问题,大部分病人生病前并无明显诱因。有的病人在发病前受到一些精神刺激,一方面,精神刺激是诱发疾病发作的诱因而非病因,如三条腿的桌子很小的风也能吹倒,但我们不能说风就是导致桌子倒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本来就面临很大的压力,精神压力大和发病可能只是巧合而已。因此,很多人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心理压力太大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Costain, G. and A. S. Bassett (2012).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chizophrenia genetics: genetic diagnosis, risk, and counseling in the molecular era." Appl Clin Genet 5: 1-18. 2. Cross-Disorder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 (2013). "Identification of risk loci with shared effects on five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genome-wide analysis." Lancet 381(9875): 1371-1379. 3. Gottesman, II, T. M. Laursen, A. Bertelsen and P. B. Mortensen (2010).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in offspring with 2 psychiatrically ill parents." Arch Gen Psychiatry 67(3): 252-257. 4. Henriksen, M. G., J. Nordgaard and L. B. Jansson (2017). "Genetics of Schizophrenia: Overview of Methods, Findings and Limitations." Front Hum Neurosci 11: 322. 5. Parnas, J., T. W. Teasdale and H. Schulsinger (1985). "Institutional rearing and diagnostic outcome in children of schizophrenic mothers. A prospective high-risk study." Arch Gen Psychiatry 42(8): 762-769. 6. Rasic, D., T. Hajek, M. Alda and R. Uher (2014). "Risk of mental illness in offspring of par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family high-risk studies." Schizophr Bull 40(1): 28-38. 7. Yang, J., P. M. Visscher and N. R. Wray (2010). "Sporadic cases are the norm for complex disease." Eur J Hum Genet 18(9): 1039-1043.
十月十号,精神卫生日。介绍一下如何来精神科看病。 1.来精神科就诊请尽量带好以前的病历,因为医生不认识你。您想想,就算介绍对象,也得有知根知底的先介绍一下吧? 2 来精神科就诊请带好您所吃药物的盒子,不想带照张相手机给医生看。千万别说吃一个大黄片三个小白片半个粉长片……。药物剂量不同,按片说医生没法计算药量,耽误您自己。 3.千万别问医生我这是病吗?我怎么能得精神科病?不得病您来医院干吗?太阳就一个,照在不同的玻璃上颜色当然不一样了,你怎么就不能是得病的那块呢? 4.如果您和医生说"他们说的药物有依赖,吃药会成瘾,吃药会变傻…" 那您找他们去!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就像冬天的雪,冷了医生的心同时,也把患者治愈的希望降到了冰点! 5. 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可上学可工作可结婚生子!但就医时必须改掉不带病历、不带药盒、不信治疗和道听途说的坏习惯。天地之大,容得下你我就容得下精神疾病患者,有病科学就医,争取早日治愈。
原创 2017-07-14 精卫OT 无锡精卫作业治疗部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编者按:本文第一作者马小玲(化名)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也是由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陆江波个案管理员)和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曾永康教授)合作开展的“无锡地区精神病人综合性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文中讲述了马小玲的童年、患病经历和接受康复服务的整个心路历程。我想不管是精神病人还是病人的家属、邻居、同事、上司、精神康复服务的提供者、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均能从此文中感悟到……。 成长背景 输入 我叫马小玲,是一名中国女孩。出生在美丽的江南水乡城市。我和许多8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是一个独生女。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性格开朗,乖巧懂事,心灵手巧。我很喜欢和我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唱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美好的时光持续到我六岁,父母离异的那一年。我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她单独抚养我,日子过得单调而又辛苦,但是她却不愿我接受父亲对我的关爱,拒绝我和父亲有任何的接触。因而我的生父逐渐淡出我的生活,对我的爱在7岁那年戛然而止。从此我的世界逐渐暗淡。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开心起来,我总觉得我的小伙伴们都比我开心。他们都有父亲,我却没有。 紧接着,一个陌生的“新爸爸”突然闯进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征兆和商量,就这样和我一起生活了近20年!现在想来,这是一个漫长的梦靥!我仿佛掉进了冰窖里,每次想到和他一起生活的情景,就不寒而栗!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我对继父的印象只能用可怕,凶狠来形容。只要他在家,我就大气不敢出。我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他的控制,甚至是吃饭!哪怕只是犯了一个微小的错误,就会被他无限放大地责骂。他经常指着我的脑门大骂“你就是条寄生虫!” 最为严重的是有一次他想要动手打我,我只能拼命地躲进房间,惶恐地关上房门,极力躲避将要遭受的暴力。可他没有轻易罢休,他拿着铁棒粗暴地撬开我的窗户,想要进来。我嘶声裂肺地哭喊着,是一种求饶,更是一种恐惧。求饶他可以放过我,恐惧我将要失去最后的一片避风港!在僵持间,妈妈极力地保护了我,终于幸免于难。在那以后我经常半夜被吓醒,因为我梦到继父手握铁棍站在我的窗口,恶狠狠地看着我。 精神疾病病发 “马小玲!马小玲!”恍惚中听到有人在叫我!“喂!”有人用力地踢了我两下,疼痛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突然意识到我在上课。“你在干嘛呢?”老师提高了分呗,步步逼近。周围所有同学的目光都射向我。我不知所措,心跳一下子加快。显然,我的走神被老师发现了。“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慢悠悠的站了起来。脸憋得通红却一句话都回答不出来。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老师很生气地对我说:“马小玲,以前你学习很聪明,很认真,可是最近怎么回事?上课经常走神。成绩也是越来越差。你要好好检讨自己。” 后面的话我完全没有听进去。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我是怎么了?为什么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为什么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了呢?一定是晚上没有休息好,一定是这样的!我只要晚上休息好了就可以了。 可是每晚我还是会惊醒!醒来发现我仍然生活在继父带给我的压迫和阴影中!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没办法!我没有办法逃离。我能去哪里呢?这里就是我的家,除了这里我哪里都去不了。我只能默默承受,就算我很不开心!! 伴随着家庭生活的阴影,从中学开始,我的成绩越来越不好。因为记忆力越来越差,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老师上课的提问让我感到窒息,我总是担心回答不好,越是紧张越是不能回答。学习的压力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 中考的时候我勉强考了会计专业的中专。但是我的情况没有好转。中专第一年开始,经常觉得头晕晕的,感到脑子里长了一个瘤,这种异物感让我很难受。更要命的是我的记忆力又下降了,严重到上课听不进,看书看不进,脑子里空空的,根本不能考试,最后我被迫休学两年。 我经常在想我是谁?我就是个小丑!学习又不好,也没人会喜欢我,和我说话的人都没有。继父说的没错,我就是寄生虫,我就是寄生虫。我什么都不会。离开家我就活不下去。 终于有一天我感觉到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脱离了。“我是不是可以解脱了?”我问我自己,“不知道,可能吧!”“太好了,这是个快乐的时刻,我终于可以变强大了!我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是吗?你想想你是多么微不足道和可怜,你做了这么久的寄生虫,你觉得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有个声音在对我说。“不会的!我现在谁都不怕,我不是以前的自己了。”“我不相信,你还是那样没出息!”“是吗?我会证明给你看,周围的人他们都怕我,不相信你看!”我的手开始不受控制了。开始在妈妈的身上乱摸!“你走开,我讨厌你们!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哈哈~哈”“谁要是敢欺负我,我就打谁!”。“我打死你们!打死你们!”。 恍如隔世,睁开眼睛,我在哪里?看到妈妈在床边陪着我,眼睛红红的。我在医院,精神病医院!我发疯了!这是我妈妈亲口告诉我这个痛不欲生的诊断!哈哈!我是个精神病人。我终于不用挣扎和努力了,我彻底完蛋了。 出院以后 出院以后,我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和继父安静共处。我不知道是变了一个人,还是疾病的原因,变得很容易和继父发生冲突,经常吵得家里不得安宁。继父经常用疯子等字眼来辱骂我。我的病情时好时坏,复发了几次。最终因为我的原因,妈妈与继父结束了20年的婚姻。 我们离开了继父家。开始了只属于我和妈妈两个人的生活。妈妈把所有的爱和时间都倾注在我身上。她总是心疼地说,“你现在是病人,好好休息,所有的事情让我来。”她从不让我干一点家务活,连吃饭都是端到床头,我过上了真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病后,妈妈寸步不离陪着我。很少让我外出,即使外出,每次都要问清楚到哪里,和谁一起,做什么。出去后又很快催促我回家。她总是很担心我,就这样一天比一天累,很是憔悴。我却越来越胖,整天只想要睡觉。终日卧床不起。连以前会做的简单的家务活都不想做。我经常看到妈妈偷偷掉眼泪,问她什么原因,她又不回答我。 受尽歧视 生病以后,我继续回到校园读书。盼望还像以前那样和同学一起学习和玩耍。可是我却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我的不一样:同桌害怕跟我说话,甚至要求老师调换位置,不愿意和我坐在一起。 团体活动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和我合作。我想要找我以前要好的同学倾诉,发现他们都找借口躲着我,似乎很害怕和我单独相处。我想他们应该是知道我生病的事情。为什么我生病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要疏远我?我现在不是已经恢复了吗?我不会再胡言乱语,不会再打人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只是我现在更渴望别人关心和理解!我望着镜中的自己,看到因为吃了药物越来越胖的我,连我自己都不喜欢我自己!是的,谁愿意和一个整天只想着睡觉,反应迟钝,成绩差,什么都做不了的蠢蛋在一起?我想我还是一个人吧,不想让别人讨厌我!就这样我勉强混到了中专毕业。 我偶尔也会陪着妈妈去菜场买菜。有一个买菜的阿姨和我妈妈比较熟悉。有一次她看到我,问道:你女儿啊,好久没见,怎么感觉变胖了呢?我很紧张,她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看出我生病了?我想我以后还是呆在家里,不要出来了。 时间长了,在我生活的小区里,邻居们都陆续知道我生病的事情。偶尔在电梯相遇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们在盯着我看,我不敢看他们。他们在看什么?我是怪物吗?还是担心我什么时候会再打人?我想他们背地里肯定用“疯子”,“神经病”来给我称呼!我心里很难受!我再也不想出去!!就这样,一扇门把我和外面隔离成了两个世界。只有在门内,我感觉是安宁的,是被保护的。 我每天都会吃药,因为妈妈说这样对我病情好。我必须听妈妈的话。因为我第一次生病就是发狂地打妈妈。我想我肯定是疯了,连妈妈都会狠下毒手!我只有吃药,才能让自己不再失控。我可怜的妈妈,其实我怎么会不知道你为什么流眼泪?为了我,你离开生活了20年的丈夫!我知道你还是爱他的;为了我你承担了所有生活的压力!生活拮据,紧巴巴地过日子。为了我你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知道你有多么介意别人对女儿的评价。我知道你为什么不让我出门。是怕我听到不好的话语,是怕我受到伤害!可是我能做什么呢?我除了每天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我还能做什么?我不能为妈妈分担任何事情,哪怕是家务活。更别说工作了!我就是一个废人!就是一个包袱!重重地压在妈妈的背上,让妈妈喘不过起来。 不能告诉别人我生病的事情 生病以后,妈妈很少露出笑脸。我知道她心里比我还难受!她经常叹气,对我说:“在外面不要多和别人说你生病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啊!”其实妈妈我怎么会告诉别人我生病的事情呢?在你眼里这是家丑,那周围的人呢?同学,朋友,邻居。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像一支支毒箭射在我的心窝,让我痛到不能呼吸。或许这就是我的命数。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些对于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对我来说应该是奢望了吧!谁愿意承担一个生活不能独立的病人?谁愿意和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疯子生活?那些美好的愿望都收起来吧,已经不再属于我!我不会告诉别人我生病的事情,不会给别人嘲笑和伤害我的机会! 康复之路 就这样,时光流转至2010年。我通过申请慈善康复名额,来到了一家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康复中心,开始了我的漫长康复道路。 冥冥之中,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却为我打开一扇窗!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灵的世外桃源!这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病友,因为同病相怜间,我们是平等的,没有谁会看不起谁。更重要,这里的专业人员,如医生,护士,作业治疗师等,他们不会像外面的世界那样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他们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经常对着我说“马小玲,你可以的!”“你有很大的进步哦!” 自从生病后,我就再也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生活单调,枯燥。在康复中心,经常会组织各种好玩的活动。一次,有一个“精卫好声音”的比赛在招募参赛人员。我好想要参加比赛,因为我很喜欢唱歌。可是,生病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唱歌。我犹豫着,想要参加,又怕自己不行。康复中心的治疗师鼓励我参加,陪着我挑选参赛歌曲,陪着我反复练习。我终于鼓足勇气参走上舞台。站在舞台中央,我深情地歌唱,忘了自己是谁。我只看到台下那一双双鼓励的眼睛和一阵阵热浪般的掌声。他们陶醉的表情告诉我,我的歌声很迷人。比赛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拿了第一名!是金奖!这是我生病以后最愉快的一件事情! 就这样,在这个集体生活中,我慢慢地重拾往日兴趣和自信心。我还和几个病友成为了朋友。我逐渐开朗起来,并愿意外出走走。令我和妈妈高兴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病情控制地很平稳。 我很喜欢做手工。作业治疗师把我安排到了手工制作室学习。我从开始的坐不住,没有耐心到最后成功做出第一件作品的过程中对手工活的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的手工作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周围的人都夸我心灵手巧。最重要的是,我的手工作品可以出售,我可以拿到一些报酬。我很激动,这是我活了27年来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拿到了报酬。虽然不多,但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原来我是可以赚钱的,原来我还有价值。我想是不是可以自己开一个这样的小店做生意呢?或者是找一份关于这样的工作呢?我迫切地想要赚钱,想要工作! 转介ISE,开始找工作 ISE 2013年6月,作业治疗师把想要工作的我转介到了一个专门训练像我这样的病人找工作的综合性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ISE)。于是我在项目个案经理的帮助下开始找工作。 开始,我还是没有自信心。毕竟我从来没有工作。以前的担忧又出现了。因为我看到一些招聘启事上很明确地写着不招聘有精神异常,躯体疾病的人。几次应聘工作,我都没有被录用,我总担心他们是不是看出我有病,所以不要我。 我的个案经理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她教会我一些面试的技巧,以及如何与人沟通,提高我的自信心,又帮助我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对能找到工作有了自信心。虽然是这样,但我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选择不告诉别人我生病的事情,我始终觉得招聘单位一定会很介意我生病的事情。那么我就会失去工作的机会。 找到工作 2014年5月的一天,我无意间路过一家手工工艺品店,我被精湛的手工艺品吸引,驻足停留了一会,一位中年女子询问我是否有需要买东西的时候,看到我戴着的手链和项链,她很称赞我的饰品。我很开心,连忙告诉她说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于是我们很自然的交谈起来,原来她就是老板娘,交谈后她想聘用我做职员,并留给我联系方式,如果我有意向可以联系她参加面试!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打电话给我的个案经理。在她的帮助下做好充足的面试准备。终于!我成功地找到一份工作,而且是我喜欢的工作。我要开始上班了! 我是否应该向上司透露病情? 我对老板娘的印象非常好。因为她很欣赏我的手工艺品,更重要的是她很随和,对人很真诚。所以我和她交谈时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和她相处很轻松。 但在上班第一天,可能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觉得很疲惫,紧张,有些坐立不安。老板娘很关心地询问我是不是不舒服。我很紧张,担心被她看出有问题。因为在后来的交谈中她无意中向我提起她认识一个得过抑郁症的朋友,会有一些自杀的倾向。我心里更紧张,害怕,她真的看出我有问题了吗?我该怎么办?我好不容易好到一份工作,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我慌乱回答,我只是不舒服,过几天就好了。老板娘让我回家休息,等好了再来上班,并安慰我,如果有事一定要告诉她!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 我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我要不要告诉她实情?回想以前,同学对我的不接纳,继父辱骂我的表情,邻居嘲讽我的嘴脸。这么多年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保护自我,就是病情隐瞒!如果我要说出我的实情,就等于要撕掉我的面具,让我重新站在风口浪尖上。记得在康复中心的時候,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我画了一幅画:画出我为什么要隐瞒病情的内心想法。画中我的世界是黑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因为周围的人对我的态度就像一大块乌云一样笼罩在我的头顶,压得我喘不过气。有的人对我大声呵斥,就像我的继父,骂着各种难听的话;有的人对我很恼怒,为什么有病要隐瞒,就像我去找工作的时候,如果雇主知道我隐瞒病情后的表现;还有些人脸上带着轻蔑的表情,好像在看我出丑,远离我,把我当怪胎。他们的一言一行化成狂风暴雨,劈头盖脸地打落在我身上,让我无处藏身。我只能伪装自己,隐瞒自己的病情,就像用一把大大的雨伞遮挡在我的上空,为我遮风避雨,企图来抵抗这些人施加给我的痛苦和压力。 我想象如果老板娘知道我生病的事情,她会不会大声呵斥我:你为什么要欺骗我?然后果断把我辞退。如果她告诉周围的同事,他们肯定会议论我,研究我的一言一行,把我当怪物一样看待。还有更多轻蔑的眼神。 “做人一定要坦诚相待!”老板娘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响起。老板娘那么好,欣赏我的手工能力,对我真诚又关心,我是不是不应该欺骗她?如果她知道我欺骗她,她一定很难过吧。她录用我了,就是相信我了。我对她就不应该有隐瞒。虽然很多人会看不起我,但是我觉得还是会有开明的人愿意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我,就像老板娘这样的好人。最重要我现在与正常人没有区别,我还有老板娘欣赏的手工能力。我不是一个废人,我可以工作的。我想老板娘是讨厌被欺骗的。 犹豫过后,我决定要告诉她我生病的事情。我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就算被她辞退。 决定向上司透露病情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班了。老板娘很关切地问我身体怎么样了,我感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生病以后,除了妈妈,从来没有人这么关心我,禁不住鼻子一酸。她这么关心我,我不应该再隐瞒实情。 “阿姨,我想和你说件事!”望着老板娘关切的眼神,我终于鼓足勇气。“我生病了,比你想象的要严重!”“怎么了?”老板娘充满了疑惑:“身体还没有好吗?”“阿姨,你觉得我的手工活怎么样?”“很好啊,我就是看中你的能力才留用你的。这点你一开始就知道啊。”“我想告诉你,我的手工技能是在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学到的。”老板娘更加好奇了。“我的手工活是在精神病院的康复中心学会的!”说完这句话,我不敢看老板娘的反应,我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是的,我在精神病院住过。”老板娘露出了惊讶的眼神,问道:“是像抑郁症那样情绪低落,会自杀吗?”“不是的,比抑郁症还要严重一些。但是我不会自杀,只是会觉得疲倦,有时候注意力不会集中。”我只能坦白,希望得到老板娘的谅解。“但是我现在已经好了,不会有任何不正常的行为出现。而且我现在能上班的,你看我的手工活你还是满意的。”不等老板娘回答,我赶忙接下去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希望老板娘能让我试一试,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做好的。”我一连串地说完,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可能是我真的很渴望这份工作,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让老板娘把我留下。我屏住呼吸,手心里捏着一把汗,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她。“小马,你不说,我真看不出你生病。只是觉得你身体不太好。”老板娘说话的口气很平静,没有我预想的糟糕。停顿一会说道:“你的手工活其他人也没有你做得好。我这边缺人手,你就留下先做吧。不用紧张,我相信你能做好的。” 老板娘在安慰我?她接纳我了?我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了?我在心里跳了起来。“谢谢阿姨,我一定好好做!”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忙向老板娘鞠躬。老板娘摸了下我的头“去干活吧!”老板娘转身那一刻,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不过这次是喜悦的眼泪。我庆幸我遇到一个好人,庆幸我的决定是对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工作,不让老板娘失望,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透露病情后的境遇 抹去了心中的担忧,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有人愿意接纳我患精神病的事实,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我格外珍惜。我每天都按时上下班,有事情也主动和老板娘沟通。她交给我的任务,我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认真完成。学习新的作品时,我学得很认真,也很快。 老板娘比我想象中的对我还要好。她对我很照顾,体贴。我上班累的时候,她总是把凳子递给我,让我坐着工作。午饭的时候总是让我多吃点,还会担心我下午状态不还,经常让我午休一会再上班。甚至有的时候,她看我精神不好,就让我早点回去休息。她从不苛扣我的假期,如果我有事情请假,她都很爽快地答应我。更重要的是,她没有把我生病的事情告诉其他人。她经常用言语鼓励我,让我有事情就和她商量,不要太累,如果觉得累就让我休息。同时,她对我的工作能力很肯定。每天上班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渐渐地,我很期待每天上班。感觉自己每天都是新生的太阳,充满了能量和阳光。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工作,喜欢周围的一切。 上班以后,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妈妈脸上开始有笑容了。每天都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出门上班,下班后很关心地问这问那,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每天吃完饭,我也会陪妈妈出去散散步。 小区里的人知道我在上班了,很惊讶。他们并不知道我会做手工,对我的手工艺品也是赞不绝口。我后来还在街道居委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去社区教别人做手工的机会。虽然报酬很少,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的能力得到了肯定。邻居看到我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很多,有时会和我打招呼。似乎周围的人都开始对我露出笑脸。 我把这一切告诉我的个案经理。她让我再画一幅画:在向别人透露病情后的内心世界。这一次,我似乎不需要她的引导,自然而然地就画出了第二幅画。画完第二幅画,再和以前那幅画比较,惊叹是两个世界。原来我不知不觉添加了很多的色彩。画中呈现的是一片碧海蓝天,海风轻拂,白云飘飘,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这样如诗如画的世界里,我丢掉了心里的包袱,丢掉了我的保护伞,从阴霾中走了出来,我沐浴着阳光,神清气爽,从未有过的轻松,就像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海鸥。原来人生是如此美好,色彩斑斓!画中我与老板娘微笑着快乐相拥,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对老板娘表达的情感:谢谢她愿意张开双臂接纳我,不介意我是一个病人,没有把我辞退,而是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并且给我很多的关怀和照顾。我先前担忧的顾虑都没有发生,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没有后悔告诉老板娘我生病的事实。相反我的世界因为她对我的接纳而变得美好。在透露病情后,我减轻了思想包袱,工作表现越来越好,自信心又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工作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并且周围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轻视我,变得友善和热情。同时让我的妈妈看到了希望,不再为我苦恼和担忧。我终于迎来了属于我人生的春天! 给读者的建议 我的故事分享完了。这似乎是一个虫卵破茧成蝶的故事。我把我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是想让更多人零距离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很多地方,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了解存在误区,他们歧视精神病人,把患者当成一种异类,被排挤在社会的边缘,更别说给患者一份工作。其实,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有正常的思维和情感。我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平等对待。我们比正常人更渴望得到一份工作来缓解生活的窘迫。不要因为疾病而全盘否认我们。我们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是可以通过工作来实现价值,奉献社会。我们期待社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容忍和关爱,不要把精神病症状妖魔化,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的失控,而把我们永远的隔离。我们需要社会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就业平台,让我们可以和周围人一样正常生活。外界的肯定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 作为患者本身,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那样我们做任何事情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失去动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机会,生活会越来越糟糕。还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要相信专业人员的帮助,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要给自己灌输生了这种病就是一个废人的想法。只要病情控制平稳,我们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工作的机会体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积极的行动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社会接纳我们,我们也会坦诚说出自己的实情,没有必要隐瞒。在透露的时候,尽量让周围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别人可以相信我们,给我们多一些工作的机会。 当我们透露自己的病情,他人不能接纳时,我们也要积极面对这些负面的反馈。不能自暴自弃。再给自己多一些的鼓励和尝试,相信总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我们的,接纳我们的。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总有一天,你们会和我一样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励志故事。作为小玲的个案经理,过去三年陪伴她走过每一步,见证她从一个自卑,自闭的患者一步步地找到兴趣,发现潜能,提升自信,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完美蜕变。 很多人在心里不知不觉把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异类。如果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对精神病患者的评价,或许会不加思考用“可怕”“凶狠”“懒惰”“肮脏”“愚笨”“废物”等等字眼来诠释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 那么我们可否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一些启示呢?小玲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精神病患者。走进小玲的世界,我从未觉得她是可怕和凶狠的。相反,她是一个纯良的女孩子。面对继父的压迫,她选择容忍和承受。最后各种原因导致病发,有过不能控制的暴力行为,事后她内心充满了后悔和痛苦。加上周围人对她的歧视,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她没有将她的痛苦施加在周围人身上,她只是选择自我保护。她没有仇视这个社会,更没有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相反,她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研究指出,只有极少数精神病患者有短暂的暴力行为。不幸的是很多人以此来定义所有精神病患者就是一群有暴力倾向,随时会伤害别人的危险人物。 确实有很多的精神病患者生病后变得懒惰。他们终日卧床,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像个乞丐一样肮脏。我想原因一部分来源于照顾者的疏忽和遗弃,一部分是长期囚困导致的功能衰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得了精神病是羞耻的,会被周围人唾弃,甚至被家人遗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隔离或者关进精神病院。认为精神病是不能治愈的,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是浪费社会资源。小玲妈妈的痛苦和担忧很大部分来源于外界对精神疾病的看法。如果她放弃小玲,把她关进精神病院,与世隔绝。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懒惰,肮脏的小玲。但是小玲是幸运的,她妈妈没有放弃她,对她始终不离不弃,还让她接受康复治疗,终于让她有机会重新站起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社会不能放弃这个特殊的人群,家人更加不可以放弃。你们的接纳和陪伴对他们的康复很重要。在香港和无锡地区的综合性辅助就业服务研究指出,只要有适当的引导,有60%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可投人人力市场。如此,我们怎可视他們为废物呢? 心灵手巧的小玲,不知道能否改变大家心中愚笨,废物的精神病患者形象?小玲的手工制作品很受欢迎。她的领悟力非常高,通常教一遍就学会了。更奇妙的是,她懂得创新。她经常会专研一些款式新颖,做工精湛的饰品。她的能力更为她找到工作提供了机会。现在她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她能靠自己的收入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她用行动向大家证明她有存在的价值。其实我接触到很多像小玲一样的患者,他们都有独特的能力,需要我们去发掘。社会需要更多像小玲的老板娘那样的好心人去接纳他们,让他们有机会绽放光彩。 如果你是雇主,知道有一位精神病患者来应聘,或者你的员工中有一位是精神病患者,请你回想小玲的故事,可以的话请你给这位患者一个机会。给他多一些包容和肯定,相信他能越做越好。他需要你的接纳和鼓励。 如果你知道你的同事之中有一位精神病患者,请求你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试着多去了解他,而不是疏远他。他需要你的友善和关爱。 如果你知道在你生活的周围有一位精神病患者。请求你不要害怕,不要用冷漠的态度隔离他。试着多给他一些帮助,哪怕是一个友好的眼神。他需要你的热心和援助。 让我们用鼓励,肯定,接纳的态度去包容这群不幸而又痛苦的人群,让我们试着打破精神病患者病而无用,无用而贫,贫而更病的恶性循坏。让他们可以像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一样享受尊重与珍视,让生活的阳光能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
精神分裂症治疗,控制症状并不是终极目标,努力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重新为家庭与社会所接受,是治疗目标。目前临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可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三个治疗阶段。 一、急性期是指精神症状非常明显和严重的时期 此期治疗的目标:①尽快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争取最佳预后;②预防自杀及防止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冲动行为。 急性期的治疗在临床医生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一般可以达到目标,此期病情改善明显。 二、巩固期是指急性期的精神症状控制之后,患者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 此期如果过早的停药或遭遇应激,将面临症状复燃或波动的危险。其治疗目的:①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燃或波动;②巩固疗效;③控制和预防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和强迫症状;④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⑤控制和预防长期用药带来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疗程一般持续3——6个月。 三、维持期的治疗是指在巩固期治疗稳定后进入维持期预防复发治疗 此期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延缓精神症状的复发,以及帮助患者改善他们的功能状态,维持期治疗的疗程长短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5年。 除了药物治疗外, 家庭教育、社会的支持同样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作为临床医生, 我们希望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能在社会中独立生活; 与家庭、朋友和社会支持系统密切联系,帮助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在心理方面没有认知功能下降; 没有情感症状的出现; 改善思维障碍。所以为了使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功能, 为家庭和社会所接受, 以药物为主的联合治疗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复发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急性期控制精神症状,长期的维持治疗也是关键。因此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是一个需认真对待的问题,服药依从性差作为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不能持续用药是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再住院原因中最大的单一因素。美国精神病协会 ( APA)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认为 :“ …如果没有维持治疗 , 60 %—— 70 % 的患者会在1年内复发 , 并且大约90 % 的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加拿大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指导原则认为 :“一年内由于抗精神病药停止使用而导致的复发风险高达90 %”。另外家庭情感气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和复发有重要影响,如来自家庭成员的过分批评、敌视态度等情感表达过分均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每一次的复发都将导致如下结果: 1、延缓康复,加重病情; 2、入院次数增多; 3、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敏感性降低; 4、增加自杀的风险并成为无家可归者; 5、功能难以恢复到复发前的水平; 6、患者失去自尊,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 7、加重家属、照料者的负担。 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很多,其中许多患者及其家属持有这样的观点,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控制,不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以后也不会复发,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国内外的调查研究均表明,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正确态度,以及难以接受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或者低估此病的严重性,不知道此类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等因素均会间接增加患者复发率。 另外约3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家庭对于患者的康复、取得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主要谈一下家庭干预的注意事项及其要求。 首先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要求家属: ①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性质特征; ②掌握精神疾病和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 ③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 ④明白如何为患者提供某些支持(如督促服药): ⑤正确分析与解决家庭矛盾和冲突。 其次要求家庭做到: ①能接受患者精神症状的存在; ②能确认可能诱发精神病的应激源; ③能预防可能导致下次急性发作的应激源; ④能提供避免或降低疾病发作的对策,包括复发先兆症状的识别等。 通过上诉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促使他们之间加强沟通,以此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各种应激的应对能力、减少家庭愤怒与内疚情感的表达、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应激和负担,降低来自家庭成员生活中的不良应激,减低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此外需要提到的是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和照顾相对困难,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家庭情况可产生负性作用,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是预后不良,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结局相对较好。 仅仅让患者消除精神症状是不够的。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仅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理想状态是,患者恢复了由于疾病所致的精力与体力下降,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恢复原有的工作和学习能力,重建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这样才算达到全面的社会康复。因此,联合治疗不可或缺,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生共同努力,而在长期的预防复发的过程中,家庭则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
精神和心理疾病,建议来兰大二院心理卫生科就诊,甘肃省三甲综合医院只有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有此专科,明确诊断,正规治疗,效果还是可以的,不要去做广告宣传的非正规医院看,以免上当受骗并延误病情,我周二全天周三下午门诊,也可以住院治疗!
失眠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为夜间入睡时间延长,入睡前过度担心,心急心烦,身体忽冷忽热,爱出汗,有困意后上床,往往睡眠持续时间短暂,令患者不满意,一夜反复多次,偶有多梦的诉述,早醒,醒后心急心烦,坐立不安,白天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无力,脾气大。 很多患者有这样的描述,失眠的时间往往一周内至少多于3天,青壮年,往往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药物及酒精的摄入频繁,恶性循环。中老年人更多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伴有焦虑抑郁,引发血压波动,心率失常等问题,在日常门诊中,这样的患者在不断增加。 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办法来解决,包括常用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使用方法建议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大家及时联系我,谢谢大家!
边缘型人格障碍,一句话概括就是“稳定的不稳定”——突出表现是人际关系,情绪和自我意象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性,持久的空虚孤独和一些短暂的精神症状,这些不稳定的表现稳定不变,就是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新冠疫情肆虐,强迫症患者不仅要抵御冠状病毒带给大家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更是对心理健康构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疫情的压力,强迫症患者应该如何调适身心,稳定度过疫情呢?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约影响2-3%的成年人和13%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受困于周期而持续性的困扰,比如:担心被感染,怕患病,恐惧被污染,反复清洗或消毒,回避不敢出门;患者对可能传播新冠病毒而呈现的行为感到更大的道德压力,并可能采取其他行为,比如:过度查看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信息和寻求安慰;患者也可能会反复咨询医疗专业人员或咨询热线,但始终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些想法和行为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例如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并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临床显著的痛苦或损伤。面对每天变化的疫情,强迫症患者有可能因为这种压力,强迫症状变得尤为明显,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矫正不良认知信息,正确辨别症状特点,正确认知心理症状,辨别信息。疫情期间,强迫症患者的大部分强迫性行为其实都来源于对疾病的过度恐惧,这种恐惧往往超过了多数人的恐惧程度,而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疾病,辨别虚假信息,避免过度恐慌,同时告诉自己现在出现的这些行为,只是一种常见的强迫症状,及时的提醒自己尽快跳出强迫状态,而不是因为自己出现这些症状,而反复焦虑和不安,这样反而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干扰和影响。需要鉴别的常见精神疾病有:疑病症和因为压力而引发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2、寻找合理的宣泄情绪渠道。通过交流释放情绪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的方式。如果你想要做一些分享,尽量与平时谈得来的人交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您可以把自己内心最隐蔽的恐惧、焦虑,更清晰分享出来。从而避免每天花费数小时观看电视和网络媒体资源,这可能会严重加剧他们的强迫症和焦虑。同时,我们也可以每天计划花费不超过一个小时(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来了解疫情的相关报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症状的触发,建立可信的消息来源,避免谣言和错误信息的反复侵扰。3、尝试减少强迫性行为。生活中需要人为的提醒自己,尽量不做重复性的行为。当个体能识别并意识到这是强迫症状时,要及时叫停,虽然强制自己不去做这些重复性行为,可能会给强迫症患者带来一定的恐惧和焦虑,要实现起来的确很困难,但是这样做,与其说是尝试减少强迫行为,不如说是更加强调了这些强迫性重复行为只是来源于一些假设和不切实际的推断。4、心理治疗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强迫症患者其实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接受及时专业有效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往往存在着性格上的薄弱环节,比如过度追求完美,做事情过于谨慎和没有安全感,甚至潜意识中渴望掌控,而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所以,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我们需要帮助患者理解他们自身的这些性格特点,并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完善。当然,疫情期间依靠这几种方式是可以短期缓解焦虑情绪的,但就长期而言,强迫症患者的这种症状依然是持续存在的,所以我们对防护措施的态度应该始终坚持“足够即可”,即便疫情结束后,也要时刻自我提醒,如您有不适,请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