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医生说科普系列之一孩子突然发热了,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小儿发热该怎么处理?小儿发烧要不要用退烧药?宝宝发热能否物理降温?部分家长甚至部分医生对孩子发热的处理有很多误区。本文介绍了小儿发热处理的新进展,以及国内外指南对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孩子发热往往持续3到5天,除了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按需要选择是否用其他药物外(大多数情况无需其他用药),很重要的一点是合理地使用退热药物。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儿童推荐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原则上首选口服而不是塞肛,只有不耐受口服比如呕吐明显才考虑使用塞肛。如不得已选用了肛门栓剂,也请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需间隔4小时、布洛芬需间隔6小时及以上可以重复使用。和之前不同,目前的新理念是不常规推荐两种退热药交错使用,尽量单药使用。有些家长担心发热会烧坏脑子引起脑炎;担心发热会烧坏肺引起肺炎。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确切的。一般情况下体温本身对人体是无害的(除外体温超过41℃等极端情况),真正造成肺炎、脑炎的凶手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而非发热本身。发热的处理还有两个重大的新进展:第一,不再是看体温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而是根据小朋友的舒适度。退热药物不会缩短原发疾病时间,但会增加生病期间孩子的舒适度。如果孩子没有觉得特别不适,即使体温超过了38.5,甚至超过了39度也可以不使用退热药。如果孩子因为发热觉得很不舒服,即便体温没到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生活中的一个特例,就是在孩子熟睡时家长发现孩子体温窜高超过39度:这时只要孩子安稳睡觉,是不值得把孩子叫醒强行给药的。连续的睡眠可能对孩子利益更大。第二个进展是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洗温水澡和额头用降温贴之类冷敷产品)在大多数时间只会增加孩子怕冷等不适感,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休息。所以再也不要刻意去给孩子物理降温了。特别提示:特别严重的疾病,比如:重症脑炎、休克、严重头部创伤、心搏骤停后等,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是否退热治疗。此外,各种国内国际指南都明确不推荐使用安乃近(俗称“退烧针”)、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等其他退热药,更不主张用激素(地塞米松、甲泼松龙等)退热。一些中药制剂,虽然在药名上有时会有“退热”字样(如小儿某某退热颗粒等等),但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退热药,更不是“低温时用的药”,都不推荐使用。如果因为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输液了,挂的盐水大多是抗生素,在细菌感染情况下起“杀菌”作用,没有直接退热效果,所以即使因为临床需要正在输液,也请视体温情况以及孩子的舒适情况正确使用退热药。现有的多个证据认为,对热性惊厥小朋友是否积极地使用退热药,没有预防再次抽搐的作用。这就是说,非常积极地使用退热药(比如有些热性惊厥小朋友的家长一到38℃给孩子用退热药),照样会有再次抽搐的可能性;按正常原则使用退热药也未必会有更多的抽搐发作。因此,对热性惊厥小朋友使用退热药的时机也请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就行,不用刻意过于积极,以免过度用药。对于穿衣多少、是否使用空调:请结合孩子自己的舒适度,酌情调节。如果孩子出现怕冷、寒颤等,需酌情增加衣物;如果孩子出现热、出汗等,需酌情减少衣物。均可使用空调来调节到孩子舒适的温度。饮食方面,无任何忌口可言,不需回避任何食物如鸡蛋、海鲜等(部分孩子家长认为需要禁食该类食物,其实并无科学依据);鼓励适当多喝水(果汁也可以)。避免发热引起孩子脱水现象。不推荐使用没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法,比如:小儿推拿、捏脊、拔罐、针灸、中药灌肠等。小结一、只推荐两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二、不推荐使用“退烧针”、不常规使用激素退热,不使用中成药来退热三、首选口服而不是塞肛四、首选单药使用,而再也不是首选交替用药五、根据孩子舒适度而不是根据孩子体温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物;安睡时不值得打断睡眠给药六、物理降温方法已经不再推荐使用七、对热性惊厥孩子过度使用退热药并没有预防抽搐的作用,正常使用就可以。八、发热治疗护理:合理调节衣物,调节室温保持凉爽,鼓励适当饮水,无忌口食物。九、反对以下方法来退热包括:小儿推拿、捏脊、拔罐、针灸、中药灌肠等。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远离误区,接受更科学的退热理念!联系方式:叶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半天和每周五全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新院区,发热呼吸道专家门诊。(可以通过浙大儿院APP、拨打电话114或12580或96365、登录浙江在线网、浙江生活365网可以免费预约7天内的号子。在出诊日前夜、出诊日当天早上07:30都还会有少量号源。)网上在线咨询方法:1.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和我保持联系,以减少跑医院减少交叉感染机会。2.“电话问诊”,由我本人接听电话,直接而高效。3.“视频问诊”也很方便,能更直观地互动,提供更完整孩子信息。4.“私人医生”:我还提供私人医生服务项目,提供无限次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以上内容如有不清楚的细节,可点击“我”~“联系医助”给网站留言咨询个人简介:叶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急诊科副主任。加拿大BC儿童医院访问学者—知名儿科全科医生。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灾害儿科学组委员,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专委会委员。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参加“中国-加拿大儿科急诊高级医生培训合作项目”,其中2008年至2009年出国在加拿大温哥华BC儿童医院高级临床培训。参与《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指南》外审修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从事本科教学、留学生教学及临床教学多年。
区卫健委“孕妇课堂”上,儿童病情居家观察、预防及生长发育科普视频公开课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361998145?shareuid=132685620&vprid=0&sharetstamp=1611568780229得了支原体肺炎的孩子服药一段时间后,不咳嗽也不发烧了,是不是病就好了呢,能不能不吃药了呢?孩子到底有没有痊愈,让家长很不放心,带着这部分家长的问题,好大夫在线请教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的徐灵敏大夫。孩子不再发烧咳嗽,就是治好了?徐灵敏大夫指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5个方面。对于抗感染治疗,鉴于支原体细胞内寄生的生物学特性,疗程一般主张不少于2~3周,通常是3~6周,也有疗程更长的,停药过早易于复发。轻者分次口服治疗即可,重症可考虑静脉给药,临床医生一般的原则是,临床治愈后再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2周。复诊发现体温正常,呼吸没有困难;听诊时肺里面没有太多湿罗音,并且没有喘息声,可以认为是疾病基本治好了。但是,患儿的呼吸系统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支原体病原体遗留,这部分遗留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另外,呼吸道黏膜在修复过程中,腺体分泌会比正常情况下多一点,加上遗留支原体的刺激作用,孩子嗓子里还是会有痰排出。只要咳嗽、排痰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体温、炎症指标正常,就可以停止治疗,等待症状逐渐康复就可以了。IgM指标不是评判疾病治愈的依据IgM抗体滴度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但不用于评判疾病是否治愈。徐灵敏大夫解释,抗体就像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某一类病原体的军队,如果病原体侵袭到机体里面,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用于对抗病原体,就像召集守城的士兵一样;病原体消除,士兵就会逐渐解散,数量慢慢减少。IgM抗体滴度的高低,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完全同步,临床上评估支原体肺炎是否治愈,并不依据这个指标。大多数情况下,IgM的抗体滴度于病原体完全清除两周以后才会正常。因此该指标过高时不必过于纠结,但可以作为观察评估支原体停止复制的依据。孩子多久可以回幼儿园?当孩子停止输液并且白细胞值、血沉血象正常后,一般还需要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继续治疗两周。一般情况下输液结束后在家休息一周,之后就可以去幼儿园了。得过这种病是不是很容易再感染?大部分成年人呼吸道中都带有支原体,这些支原体通过日常接触,易于侵入孩子的呼吸道组织,如果抵抗力低下,支原体肺炎可能还会复发。疾病再发与环境中的病原体存有量,还有自身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自身抵抗力都有很大关系。支原体一旦进入肺组织细胞内,是难以被清除掉的。应用抗生素治疗,比如红霉素或者阿奇霉素,只能把血液中的支原体清除掉;而对存在于组织细胞内的支原体效果很小,因此抵抗力低下的时候,这部分支原体可能会繁殖进入血液,导致疾病复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旦支原体在体内繁殖,诱发机体产生了IgM抗体,就会对支原体有一定的免疫作用,相当于体内已经存在针对这个病原体的军队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反而会强一些。如果孩子的支原体肺炎刚刚治好,但近期又出现咳嗽发烧,是不是复发了?徐灵敏大夫指出,此时发现孩子发热,建议家长先在家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3天,效果不明显后再就诊评估。因为除了针对支原体,阿奇霉素对其他的病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支原体IgM抗体滴度升高是支原体复发的指标之一。【总结临床经验撰写科普文章是为了促进儿童健康,得不到利益收入的,出版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http://t.cn/RFTuddE也是如此,这是7折销售的连接,17.1元,购买后读书能得到更多育儿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看书学习的习惯。】本文系徐灵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常常见到有的家长为孩子心肌损伤而焦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所谓心肌损伤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电图正常,临床上够不到诊断心肌炎的标准而做出的临时性诊断,并非一单独的疾病,往往伴随着其他疾病,如各种上、下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支气管炎)、中毒等都可致心肌损伤,多属于暂时的现象,随着原来疾病的痊愈,多数会在10天左右痊愈,不像心肌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疗。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有家长把心肌损伤当成心肌炎紧张得要命,部分基层医生也往往分不清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差别。其实把两者分开并不难,心肌损伤往往仅有心肌酶增高而心电图正常,有些医生不做心电图检查就轻易的下心肌炎的诊断是不严谨的,心肌损伤往往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因为其他疾病查心肌酶被发现,可经短期的营养心肌治疗而治好;心肌炎则除心肌酶增高外往往有心电图的异常如早搏等,还会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往往有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肌酶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常常反反复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心肌等治疗才能治愈。弄清了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差别,就不必为心肌损伤而过分担忧了,应该注意的是复查心肌酶最好在感冒、肺炎等治好1周左右后进行,否则可能影响结果。
许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长期咳嗽,并且经过多方医治无效的时候,看到孩子用过很多“消炎药”甚至很多高级药咳嗽都无法控制而特别难受。这种长期咳嗽我们称之为慢性咳嗽。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4周以上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就病因来说,分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前者因为多能发现其病因而易于诊断和治愈,而后者则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导致病人长时间难以治愈,甚至因此用了很多冤枉药,打了很多冤枉针。慢性非特异性咳嗽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1.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其中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诊断的关键是查过敏原和肺功能,在儿科,家族中五代以内血亲有过敏史和哮喘史是诊断的重要提示。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很常见,它由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咳嗽,在临床中过去统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它的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普通感冒引起咳嗽也可能是鼻后滴流刺激所致。普通感冒可被认为是一种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普通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故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使本病发病日趋增多。诊断主要是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可查鼻分泌物细胞检测和鼻窦CT。3. 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临床表现特征多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或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就诊前患者多数病程超过3个月,甚至长达数年以上。部分患者与吸入变应原有关,如尘螨、花粉、蘑菇孢子等,也有与职业性接触化学试剂或化学制品有关,如橡胶手套、丙烯酸盐等。诊断该病的关键是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其次为咽球感和(或)咽部异物感、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其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亦可表现为有痰的咳嗽。绝大多数为白天咳嗽,个别表现为夜间咳嗽,常伴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但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完全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24H食道PH监测可以诊断。其机理不清,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但明显改善需5个月。24H食道PH监测是诊断关键。5.其它:如药物性咳嗽,如摄入ACEI类降血压药所致的咳嗽;年长儿可有心因性咳嗽等等。关于治疗,首先家长要端正认识,慢性咳嗽都是不容易治疗的,或者说难以短期内见到成效,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态。在临床经常见到家长要求把咳嗽治疗到一声都没有才算好,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占第二大病因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往往在采取正确的方法后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好转,所以为此长时间住院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慢性咳嗽患儿如无明显感染合并尽量不要打针,口服药加上喷鼻药喷口药多数是能控制的。在此,向家长提醒一下:如果碰到孩子长期咳嗽应该找儿科呼吸专科医师珍视,以避免走弯路。
1.小儿脱发最常见的主要以斑秃为主,像这一类的大多数都是因为缺少微量元素,有些小孩儿加上偏食,从而让家长感觉很难治疗好的苦恼,其实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小孩儿脱发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是听取医生的建议加上家长的积极配合,小儿脱发是很快能够恢复的。 2.小儿缺钙早期有时也会出现脱发,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补钙还有一个吸收的问题,补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时补充AD(鱼肝油)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多晒太阳也会帮助钙的吸收,一定要到户外,不能隔着玻璃,因紫外线是不能穿透玻璃的。注意小儿补钙时,钙剂不宜与奶混合吃。因为钙粉与奶混合后,奶会结成小块,影响吸收。钙与鱼肝油宜在喂完奶,半小时以后吃。
腿纹不对称主要有两种情况,位置不对称,让宝贝趴着,两腿伸直,左右腿的纹路一高一低,不对称。数量不对称,一只腿有三条腿纹,另一只可能只有一条腿纹。单单只是腿纹不对称,这个比较常见,不必过度惊慌。很多情况下,轻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娃渐渐长大会自行改善。有些宝宝即使髋关节正常,但是由于太胖,腿两侧脂肪分布不均,也会出现腿纹不对称的情况。 宝宝大腿皮纹不对称还有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或者是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这种疾病除了大腿皮纹不对称,还有表现为外展受限。有时可表现为双腿长短不等长,或双侧臀部不对称,走路姿势也很异常,走路时两条腿不一样长,像鸭子走路俗称鸭步。 可以通过髋关节的x线检查或者是彩超检查都可以诊断。 如果排除了这种疾病,家长习惯于一侧上肢一个方向抱孩子,也可以导致这种皮纹不对称,两手交替报就逐渐可以纠正。
近期是呼吸道系统疾病高发期,医院人里山人海的样子太吓人。带孩子看病的家长们,一定要带上口罩,防治交叉感染。 近期,很多家长们买了雾化机,我给大家说说可以雾化的药物。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成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韩红梅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目前常用的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具体要到医院请教医生,不要私自配置,一般家庭雾化一周时间,效果不好,要及时去医院复诊,每次雾化完,注意要擦脸漱口。儿童雾化,每次雾化时间5~10分钟左右为好。再次强调,如果有缺氧,要去医院在氧气驱动下最安全。 雾化的药物有哪些?1.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 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0.025%。成人每次2 ml,儿童每次0.4~1 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其主要用于COPD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β2受体激动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其水溶液浓度为0.05%,雾化后形成直径2~4 μm 的气溶胶颗粒,经吸入给药10%~20%可达下呼吸道。常规使用剂量为2 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其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12岁以下儿童的常用剂量为0.5 mL(2.5 mg硫酸沙丁胺醇),施用时用注射用的生理盐水稀释至2.0-2.5 mL,有些儿童可能需要高达5.0 mg的剂量。还没有18个月以下的婴孩吸用本药的临床效用资料,短暂的低氧血症可能发生,因此应考虑给予吸氧治疗。2.糖皮质激素: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常用药物有: 布地奈得 药物浓度为1 mg/2 ml,每次使用2 ml,每日2~3次。经气雾给出的药量中约10%沉积在肺部,成人分布容积约300 L,儿童为3.1~4.8 L/kg,显示其具较高的组织亲和力,可发挥强有力的局部抗炎作用,小剂量就能起到治疗作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得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哮喘病人。如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及(或)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应当注意的是,医师要叮嘱病人在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3.黏液溶解剂 α-糜蛋白酶虽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出,但长期雾化吸入会导致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并偶可致过敏反应,目前临床上慢慢使用的比较少了。 盐酸氨溴索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其溶液浓度为15 mg/ml。成人每次2~4 ml,每日2~3次雾化吸入。呼吸道感染有痰不容易咳出的孩子都可以使用,10到30毫克(进口出的氨溴索效果最好),加入到5毫升生理盐水里雾化就可以了。4.抗生素:雾化吸入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不推荐私自使用,儿童不推荐该方法。 间歇或短期预防性吸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的菌落形成率。目前,临床上将抗生素的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病人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液体为等渗液,pH值为中性。吸入抗生素的渗透压过高或pH值过低会引起咳嗽,甚至导致气道痉挛。硫酸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pH值适于吸入给药,吸入的抗生素应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100 mg/ml。5.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 ml进行雾化吸入。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可以配伍。资料表明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稳定配伍,但混合后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可能改变,温度、配置后的储存时间、混合后雾化杯中液体量的增大都可能影响雾化效果。所以,并不是加药越多越好。 在临床上,过去经常常用一些静脉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庆大霉素等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使用,目前已经逐渐淘汰。 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注射剂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由于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因而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产生疗效。 茶碱虽然可以扩张支气管,但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故临床上不主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庆大霉素由于其分子中含多个羟基和碱性基团,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呈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好。而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故此类药物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该药有耳毒性,不推荐儿童以及耳朵有疾病的患者用。有动物试验表明,庆大霉素既会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炎性反应,气道内炎症细胞及介质聚集,继发性自由基损害等;又会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所以,是药三分毒,雾化虽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很多时候,雾化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治标不治本,孩子有病,寻找病因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雾化3天效果无明显改善,请抓紧带孩子去医院复查。 想了解洗鼻器和雾化机器以及雾化知识的家长,可以加海燕心苑微信公众平台了解。
身材矮小现已成为儿童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也是儿童自身、家长、社会日益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身材矮小不仅使儿童苦恼、产生自卑心理,还直接影响了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求学、择业和择偶。此外,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认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1.营养缺乏而食补。2.“晚长”的老观念,一拖再拖。3.对增高产品的过度迷信。4.忽略过早发育的孩子。而矮小症早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3-9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矮小症患儿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临床上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孩子从婴儿生长到成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良好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对孩子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生长受到体内很多化学物质的调节,这些化学物质称之为激素。控制生长最主要的激素是生长激素(GH)。怎么判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2SD(即两个标准差)或低于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年生长速率低于5cm呈匀称性矮小,无青春发育体征排除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骨龄落后两岁以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H<10ng/ml:GH<5ng/ml 生长激素完全缺乏5ng/ml<GH<10ng/ml生长激素部分缺乏生长激素缺乏如何治疗?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的最佳方法是生长激素替代疗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来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并沿用至今。全球药品审查最严格的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85年批准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性早熟性早熟儿童由于提前出现性发育,使心理负担加重,过早的性发育也使儿童生长期缩短,从而影响到成年身高。因此,尽早有效地控制性早熟的症状发展,使骨骺成熟速率减缓,有效延长性早熟儿童的生长期,改善成年身高很有必要。一.什么是性早熟?通俗地说,就是过早地出现性发育。正常性发育的年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前移。全国儿童内分泌学组目前的定义是: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或在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并伴有体格的过快发育,称之为性早熟。二.性早熟的分类病因分类(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否提前发动)中枢性性早熟(CPP)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患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并且年龄提前。外周性性早熟第二性征出现且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无性腺的发育。部分性性早熟单纯乳房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单纯性早初潮。三.导致性早熟的原因1,生活水平的提高2,文化传媒的作用3,过多服用某些营养品,如牛初乳、蜂王浆等。4,食物:过量的动物类食品、反季节蔬菜水果、油炸类食品、某些儿童口服液。5,父母的遗传因子、服用性激素药物、误服避孕药、环境污染、化妆品等原因均可导致儿童性早熟。四.性早熟的治疗性早熟(CPP)患者治疗目标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终身高为核心的同时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治疗方案:1.通过骨龄预测终身高,如果家长能够接受未来的身高则可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2.如果性早熟患者已到发育晚期,且骨骺即将闭合,则可单用生长激素治疗,尽最大限度追赶终身高。3.用GnGHa治疗会出现生长减速,联合生长激素(GH)治疗可有效改善生长减速。因此,尽早发现孩子性早熟除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意外,10岁以前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家长不应盲目乐观。如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或矮小症、性早熟专科的正规医院咨询、就诊。本文系谭丽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长期咳嗽(一个月以上)的孩子,家长们总以为孩子是感冒后嗓子发炎引起的咳嗽,于是断断续续的给孩子不断的吃不同的抗生素,甚至不停的给孩子输液,可是总感觉不能去“根”,不久,孩子就又咳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涉及呼吸系统,有些还与耳鼻咽喉、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我们通常将咳嗽时间持续一个月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者 ,称为慢性咳嗽。由于慢性咳嗽患儿很少有其他伴随症状,X线检查无异常,因此误诊误治率相当高。许多患儿会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或“支气管炎”。 下面介绍一些相对常见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家长们了解一下。感染后咳嗽 孩子呼吸道感染后的确很容易引起咳嗽,但是通常持续时间为一两周左右,不会超过一个月。所谓的感染也不一定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细菌感染,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支原体感染,也有可能是用的抗生素对感染的细菌不敏感。但是很多家长喜欢自己在家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如选择的药物不合适,孩子的咳嗽会延长。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大夫帮你选择合适药物。鼻后滴漏综合征 这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或咽喉部、或反流入声门及气管,而引起咳嗽。在儿科常见疾病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炎。 这样的孩子除咳嗽、咳痰外,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滴流感,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胃食管反流综合征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大多发生在夜间或睡眠后不久,阵发性咳嗽,部分患儿有反酸、呕吐,呃逆、烧心,消化不良等反流症状。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往往呼吸道症状较突出。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而无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因为没有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容易被误诊。孩子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多见。感冒、冷空气、油烟,花粉季节等容易诱发咳嗽。小时候爱出湿疹的并且有过敏性体质家族的孩子(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的孩子,要高度警惕。肺炎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多数为剧烈与顽固性咳嗽,有些似百日咳样痉咳,约半数可剧咳至呕吐、面部浮肿以及鼻、胸、腹痛。一般初为干咳,后期可有脓痰。咳嗽不少于3周者占90%。呼吸道状重、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的特征。有报道说慢性咳嗽病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咳嗽病儿,说明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发生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嗜酸细胞性肺炎 相对少见。有人认为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有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多数患儿有低热、轻咳、乏力及胸部不适等。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或脑发育不良)引起孩子长期咳嗽在临床上是最常见可是是最容易漏诊的疾病。因为大脑受到了损害,对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的调节出现异常,所以,这类孩子最容易反复呛咳误吸而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而咳嗽。然而,在我国,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孩子并不多,除非当孩子到了该坐甚至该走路却不能时,家长才抱孩子去看病,而在平时,根本不会知道反复咳嗽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结核感染 咳嗽是儿童肺结核的基本症状之一。结核病为世界传染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从世界范围而言,结核病的控制远未达到理想目标 。因此对于所有慢性咳嗽的患儿,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即使无异常的体征和缺乏结核中毒症状,也不应忽视肺结核的诊断。心理性咳嗽 心理性咳嗽是由于患者有心理问题或有意清喉引起,通常见于学龄期少年儿童,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子,多种多样的心理社会应激原可触发或加剧咳嗽,这些应激原包括:学校恐惧症,对成绩的认知性压力及对亲人的依赖,其特点是刺激性干咳,当友人关注时,症状明显加重, 注意力转移或睡眠时消失。百日咳 目前有散发的病例报道,多见于没有打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在阵咳终末出现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引起长期咳嗽的孩子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孩子,部分家长由于疏于看护,没有发现孩子有明显呛咳的过程,当孩子咳嗽后,总按感冒给与治疗。此外,药物性咳嗽、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包括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肿瘤、心功能不全等许多疾病亦可引起慢性咳嗽。 总之,当孩子长期咳嗽不容易控制时,作为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些全面的,必要的检查。
眼前的孩子不到7岁,在我面前不断的咳嗽着.精神不太好.孩子的妈妈忧虑的对我,孩子一年前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后,仿佛就去不了了根,一到季节改变的时候,孩子就咳嗽的很厉害,夜间睡着后有时候还能听见嗓子里有咝咝的声音.去医院化验后,支原体抗体总是阳性.大夫说是支原体肺炎,每次都用阿奇霉素治疗,打完针还听说容易复发,还要坚持口服药物.刚开始的治疗确实有效果,输液后咳嗽就减轻了.可是似乎总也去不了根.这一次,孩子更严重,阿奇霉素输液5天后效果不但不明显,咳嗽的很厉害,夜间咳嗽的睡不着觉.嗓子里还有"咝咝"的声音.这支原体肺炎怎么这么厉害啊?我询问了孩子的病史,发现孩子是典型的过敏体质,前不久还刚出过荨麻疹.孩子的肺部可以听见典型的呼气末喘鸣.经过肺功能,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最后排除了支原体感染,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我给吃惊的家属做了耐心的解释后,给予孩子正规吸入的治疗后,孩子症状很快控制住了.孩子是哮喘,怎么会误诊为反复的支原体肺炎呢?临床上类似误诊的病例不少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家长们参考,同行们批评指正)1,支原体抗体的检查给人的误导:近几年,支原体感染被叫的很响,也被传言的很严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误诊和过度治疗了.人体感染支原体后,其IgM抗体可在血中持续6个月~1年,所以IgM的消失并不是判断疗效的指标,反之,医院的阳性化验,也不一定代表孩子有近期感染。2,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和哮喘后出现的咳嗽混为一谈.小儿支原体感染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多见年龄较大的孩子,特别是3岁以上的孩子,1岁以内较少见;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刺激性咳嗽、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短期治疗效果不佳;几乎不会出现喘息.而支气管哮喘的孩子,有时候咳嗽也很剧烈,但是同时有喘息出现,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喘息,一方面是不知道什么叫喘,只发现孩子好象喉咙里有咝咝的声音或感觉孩子总有痰吐不出来的声音;有些孩子也确实是不典型,大夫只有通过听诊器可以听见呼气末的喘鸣.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类激素样作用带来的假象.支原体感染后,许多家长知道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是无效的,要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可是许多家长包括一些医生不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有个作用是类激素样作用,大家知道,哮喘要用激素类药物吸入治疗,因为激素有平喘等功能.那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类激素样作用,所以它也有平喘的作用,只是作用较激素类轻微.可是正是这个作用,使得一些哮喘的孩子的症状得到一些暂时的缓解,孩子的气喘症状减轻了,于是一些家长就误以为孩子的支原体感染得到了控制,却不知道孩子真正的病因是哮喘.那么,老百姓不是医生,怎么区别呢.下面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参考.1,支原体抗体检测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检查手段,但一定要结合孩子疾病的临床特点,不能仅凭抗体检测阳性确诊支原体感染。如果孩子按支原体治疗3~5天病情没有好转,应考虑诊断有误,需要及时给大夫反馈治疗信息.2,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如小时候湿疹严重,荨麻疹反复发作,有过敏性鼻炎等,如果孩子感冒后咳嗽一周以上不见好转或出现喘息,要高度怀疑是哮喘或过敏性咳嗽的可能.不要一味的吃抗生素.3,支原体感染后无反复发作倾向,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程为2~3周足够,而且不是连续用药.是吃3停4.或吃5停5(吃三天停四天或吃五天停五天,一次疗程最多不超过一周.然后再用以上提供的一种方法.)不要延长治疗时间,否则长期用药会带来很多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