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头晕,会是得了脑血管疾病吗?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头晕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脑血管病所致,如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会自觉头晕,伴有失眠、耳鸣、四肢发麻等症状,病因与脑动脉管壁内膜受损等有关,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很有可能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脑血管意外。除了脑血管病之外,头晕还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如果长期因工作、学业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波动较大,都可能会引起头晕等不适。此外,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你有头晕的症状,不一定是得了脑血管病。但经常性有头晕的症状,有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信号,一定要保持警惕,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之后明确具体病因,再针对性地治疗。
当出现了脑血管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神经功能障碍不适,想做个检查以防万一,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呢?由于脑血管在颅内,肉眼很难看到,医生诊断需要借助检查结果。因此,脑血管发生病变需要借助一些高科技检查设备,排除可能的疾病,才能准确诊断。其中,影像技术在脑血管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1.CT与MRI检查两者均是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手段。CT扫描的优势在于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不受金属器械及移植物等影响,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急诊评估。CT是脑出血、蛛网膜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首选检查方法。与CT相比,磁共振成像(MRI)则有以下优势:对早期缺血性卒中较CT敏感,对颅后窝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更具优越性; 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检查明显优于CT;MRI的GRE序列能够早期检测脑出血,同时在新发或陈旧的微出血灶的检测优于CT。 2.颈动脉及椎动脉彩超颈部供给大脑的血管有颈动脉及椎动脉各2条,4条血管中任何一条狭窄或闭塞都可以引起脑卒中,其中颈动脉彩超是筛查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最便捷的方法。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颅内的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可以通过经颅多普勒来观察血流的速度及频谱的形态,来判断是否有狭窄及代偿情况,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可通过多普勒了解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方向、血压的高低和血管管径的大小,并结合频谱分析、血流阻力、脉动指数、发泡试验、药物试验等多种方法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鉴定治疗效果、筛选治疗药物、研究脑血液流变学等。4.CTA和MRACTA是CT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评价脑血管系统的检查方法,需要注射碘造影剂。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判断可靠性很高,敏感性在95%以上,特异性接近100%;CTA也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非常高;CTA也常用于诊断脑动脉夹层,脑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MRA检查一般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对颅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60%~85%,特异性为80%~9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和89%,均不如CTA。5.脑血管造影术(DSA)这是评估脑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的最准确、最全面的方法,是脑血管诊断的“金标准”。常规从股动脉穿刺,沿股动脉逆行插入导管,将导管分别选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起始部,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动态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循环和侧支情况,是其他检查所不能完成的。需要强调的是: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介入医生进行操作,因此,临床上通常在上述无创检查发现问题需要进一步确诊或介入治疗前评估时才考虑检查。在了解了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后,想要知道我们最终适合做哪些检查,建议还是要到医院面诊,遵医嘱进行检查。
耳鸣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由脑血管病引起,不必谈耳鸣而色变。但如果听力突然下降,出现耳鸣等症状,一定要警惕脑血管隐患!为什么说耳鸣是脑血管疾病的信号?我们脑部的血管就像大树干,血液从主干向上,运送到大脑各部位。有脑血管隐患的人群,血管可能会出现斑块,血管通道变窄,血流速度放慢。当出现气温骤降、情绪激动等诱因时,血管痉挛、收缩,血管通道变得更加狭窄,血液变得更加缓慢,进入大脑的血液量因此明显变少。这时,为了保证更重要的器官的供血,大脑就会舍去一小部分器官的供血,也就是“舍车保帅”,内耳就成了那个被牺牲的“车”。内耳血管微循环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听力的突然下降。脑缺血引发听力下降,具有哪些特点?1、突然发生,一般发生在72小时之内;2、多发于单侧;3、有耳鸣、耳闷、走路不稳、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伴发症状。脑血管问题引起的听力下降还能恢复吗?脑血管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多是重度或极重度的耳聋,痊愈率不高,但我们能因此及时接收到大脑发出的危险信号,排除脑血管潜在的更大隐患。因此,脑血管问题引发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就诊,排除是否有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
什么是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狭窄是指颅内外动脉出现一处或多处狭窄率50%—99%的病变,是造成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主要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有哪些类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狭窄与有症状性血管狭窄。1.无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是指既往6个月内无颅内血管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或者其他相关的神经症状,患者只感觉头晕或轻度头痛。2.有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是指既往6个月内有TIA和缺血性卒中,伴有颅内动脉狭窄50%-99%,病灶位于责任血管供血区或TIA发作症状与责任供血区内脑组织功能相匹配。比如颈内动脉系统狭窄会出现一侧肢体偏瘫、麻木、单眼一过性黑矒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一侧肢体瘫痪、麻木、面瘫等症状,但此时面瘫与肢体瘫痪往往不在身体同一侧。根据脑动脉的狭窄程度,还可分轻、中、重三级。轻度狭窄:狭窄率0%—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脑血管狭窄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很多,而且与年龄有关。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导致动脉斑块形成,造成脑血管狭窄,发病年齡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甚至更高年龄者。 颈动脉斑块是由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形成的团块状结构。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尤其对于长期高血压、长期的糖尿病史、高龄的脑血管狭窄患者来说,缺血性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因此,要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定期体检并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治疗很必要。
冬天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冬天要怎么预防脑血管病?1、注意保暖这主要是因为冬天气温降低,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孪收缩,增加外周阻力,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缺血;同时寒冷也会让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 因此,保暖对脑血管病患者尤其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寒潮来袭时,要及时增加衣物,防止受凉感冒。配备合适的鞋和袜,做好脚部保暖。睡觉时,被褥厚薄应适中。室内温度不可过高,外出要增加衣服,以免温差过大。2、适当运动,且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 冬季最好不要太早晨练,这是因为此时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剧烈收缩,且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而晨起后立刻锻炼,会使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使得本来较高的血压升得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冬季户外运动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再出去,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晨练之前,最好喝一杯温水,以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当,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3、少食多餐,饮食清淡 若习惯在冬季进食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的増加,进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另外冬季应季的水果蔬菜少,维生素摄取不足可能成为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冬季,我们尤其要注意:少食多餐,不仅需要保持低盐饮食,还需要选择各种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尽可能降低肥肉或动物内脏的摄入。多吃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可适当多吃点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如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限制酒精或者含酒精类饮料的摄入。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4、心态平衡,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 天一冷,人就容易变得懒散而消极,身体出现的无力和抑郁的情绪。而情绪激动是脑血管病的大忌,情绪大幅度的波动会严重影响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患者应当注意放宽胸怀,控制好情绪,保持心平气和,乐观愉悦。建议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时间,出去走走,晒晒太阳,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季节性情感障碍”。总之,寒冬时节,脑血管疾病易发,要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和家属都要了解以上4件事,以减少风险,保护自身或亲人。
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想从根本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脑血管的健康。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1. 戒烟脑血管病变有很多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抽烟。长期、大量抽烟很容易损伤脑血管,引起动脉硬化。2.健康饮食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饮食,不要吃太过于油腻或者是太过于咸的食物。2.调节好情绪有的人可能会因为自己情绪波动而导致脑部充血出现,所以平时我们也要注意控制好情绪,避免出现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等异常情绪。3.合理运动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可以适当到户外进行锻炼。4.合理使用药物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是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等人群。若本身有这些疾病,可以服用对应的药物来控制病症,同时还要注意到门诊随访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总之,要预防脑血管病变,我们在平时就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则要到医院做正规检查治疗。
有一种病,可以让你突发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这就是脑血管疾病,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中风”,西医教科书里我们称作“脑卒中”。其实脑血管病包括两种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 为什么会发生脑血管病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的原因很多。比如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查体的时候,会发现颈动脉有斑块,或颈动脉狭窄。若斑块或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血流,引起远端的血管缺血,这时候,脑梗死就会发生。比如有些患者可能由于血压特别高,血管就像水管一样爆掉了。爆了以后,血就会到脑实质里面去。这种情况我们叫脑出血。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其实都是对神经系统有一个严重的损伤。这是因为血管突然堵了,那血管远端的脑组织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会出现神经组织坏死。一般来讲,一分钟左右,神经的功能就会丧失。如果超过五六分钟,可能就会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脑血管疾病那么危险,我们的身体会给我们一些早期信号,提醒我们吗?早期的慢性脑血管病,有可能不会有任何的症状。因为这时,血管损伤的程度很轻微,所以不足以引起大的症状。但随着血管病变慢慢地发展,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最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力。这种没有力可能是单侧的,一只手或一只脚没有力气了。2.口角歪斜。就是一侧的面积突然瘫痪了,所以表现为嘴巴歪了。3.失语。有些患者会出现说话说得不清楚,或者像嘴巴里面含有一个东西在说话一样,让人很难理解。甚至有些患者都不能说话了。还可能会出现听不懂别人说话。4.头晕。且这种头晕会比较严重,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常常会伴随走路不稳、复视等症状。尤其是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到了一定年龄,突然出现以上症状的话,一定十分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不可逆的损伤。
尽管外科手术被认为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这时,微创治疗就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式。而微波消融,作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对肝功能影响少、创伤小、疗效确切、费用低等特点,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较多推广。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微波消融是怎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先,我们要回归到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在影像引导(包括超声、CT、MR)下,将消融针经皮穿刺入肿瘤内,利用微波电场下产生的局部高温,实现肿瘤原位灭活的技术。尽管微波消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也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能进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禁忌症如下: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大量腹水,经保肝、利尿等治疗后肝前仍有较多腹水的患者。肝性脑病较重,神智恍惚的患者。肿瘤体积过大如超过肝脏体积的2/3,或弥漫性肝癌的患者。有全身任何部位的急性或活动性的感染病变,待感染控制后方可治疗。肿瘤距离肝门部、胆总管、左右肝管、胆囊不足0.5cm者慎用。那么哪些肝癌患者适合进行微波消融呢?想通过微波消融实现根治性治疗的患者,需要符合以下适应症:(1)最大径≤5cm单发肝癌;(2)多发肝癌≤3枚、最大径≤4cm;(3)肝脏良性病变:血管瘤、腺瘤、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不典型增生等。想通过微波消融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需要符合以下适应证:最大径>5cm或3枚以上多发肝癌,可联合栓塞、化疗、靶向、放疗、免疫等方法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总的来说,微波消融对于早期肝癌可以达到手术切除效果,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具有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高龄、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微波消融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也有上文所提及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建议想要通过微波消融进行治疗的患者,到门诊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肝癌患者日常饮食及护理需要比普通人更精细,正确的饮食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原发性肝癌患者日常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2、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天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可以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食物搭配3、少食多餐:肝癌患者一般合并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4、注意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膩生硬的食物等。 5、多吃蔬菜与水果类:饮食应多样化,易消化,低脂肪,适量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综上所述,肝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保证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治疗过程。在医生的合理建议下,科学规范化进行饮食调理,注意不要吃一些对身体有损伤的食物,同时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促进身体的恢复。
肝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后续的辅助治疗及术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及早发现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尽早发现肿瘤复发、对复发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都有巨大的作用。肝癌术后随访需要进行的检查:1、甲胎蛋白(AFP):建议术后2年之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2年之后每6-12月复查一次。甲胎蛋白可作为肝癌治疗后的一个复查指标。正常在肝癌术后3.5~5天血清AFP明显下降;化疗有效时也会下降,如下降后又上升,可能提示肝癌复发或再发,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2、病毒学检查(HBV-DNA、HCV-DNA):建议术后每3-6月复查一次。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血清学定量是开展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3、肝肾功能检查:建议术后每3-6月复查一次。药物一般经肝肾代谢,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评估药物毒性副作用。4、影像学检查:建议腹部CT或MRI2年之内每3-6月复查一次,2年之后每6-12月复查一次,胸部CT视情况而定。影像学检查可较容易发现非正常肝组织区域的占位性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肝内有没有多长出“新东西"。综上所述,肝癌术后患者科学地进行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复发。复发癌灶发现得越早,病灶越小,治疗效果更好。即使肝癌复发,仍然有办法控制病情、延缓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做检查监控病情,患者应做到积极配合治疗,规范用药,保持健康饮食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