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荨麻疹患者日渐增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患者发病与空气中悬浮的花粉、树粉及工业粉尘颗粒物有关系,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不远。随着急冠肺炎的疫情控制,拥抱大自然的机会已经悄然走在路上,让我们做好准备安心等待吧。外出意味着会接触更多致敏物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屏障(眼镜、口罩)加以防护,但小精灵还是会顺着空隙进入我们体内导致荨麻疹发生。出现问题不要紧,还好有抗组胺药物会帮助我们,合理使用它们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让我们简单粗暴来澄清几个问题。 1、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及诱导性两大类。自发性依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时间以6周为界限);诱导性依据诱因的不同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好理解,就是能找到相对明确的诱发因素,比如:冷、热、光、水及压力震动等等。分类的好处就是尽可能找到原因,去除发病因素或避免诱发因素,辅以适度、规范、足疗程的抗组胺药物可以对荨麻疹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2、急性荨麻疹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不绝对),比如食物、药物、病毒感染,特别是儿童患者。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并且常常难以确定。高达20%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出现急性荨麻疹,0.1%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病程。慢性荨麻疹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8%。所以能找到病因更好,实在找不到也别难为自己和医生,能控制住病情即可,尝试说服自己与慢性荨麻疹和平共处,作为一个慢性病来管理。 3、食物、药物、感染及一些不明致病因素都会通过不同作用方式致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出现红斑及风团等皮疹,导致瘙痒,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症状。抗组胺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组胺等炎症介质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4、抗组胺药物是抗过敏药物一种泛泛的称呼,分为一、二、三代(有异议)。部分二代、三代抗组胺药物兼具有抗炎特性,能通过多途径发挥抗过敏的效力,所以治疗优选二代及三代抗组胺药物(起效快、不瞌睡、多重作用途径)。 5、不使用抗组胺药物,部分荨麻疹也可以康复。如果你能忍住瘙痒,克制住搔抓欲望,那就能不用药,有点红斑风团是没有太多影响的。急性荨麻疹多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不用药,也能好的。机体会自我调节减少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所以红斑风团初发时会很吓人,但多在24小时内消失,第2天基本不会再出现。对于这样的荨麻疹,完全可以不用抗组胺药物。但千万记住,如果荨麻疹今天消了明天起,出现剧烈瘙痒、发热、精神烦躁、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情况还是及早足量使用抗组胺药物及其他相应药物。同时慢性荨麻疹,大于6周的,身体没法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节,那一定是要用抗组胺药物。有时,系统性疾病会有荨麻疹的表现,所以正确的诊断是前提。 6、急性荨麻疹没有抗组胺药物使用疗程的权威推荐,大约需使用一周左右抗组胺药,没有症状还要继续使用。举例:使用了2天没症状了,也建议用满疗程;如果用满7天,还有症状,继续使用,用到孩子完全没有症状了,再继续用3天后停药;如果停药后,再次出现红斑、风团,那就再继续使用药物直至症状消失,再逐渐减量停药,不建议立即停用。用法是上级医生告诉我的,我用着效果也很好,所以就代代相传了,属于经验治疗。 7、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物是有疗程推荐的,根据治疗情况,采取逐渐减量直到停药的方式。记住疾病控制的标准时每天只感受到轻微瘙痒,风团数量不能超过20个,如果疾病控制住了,会在控制后的1-3月开始减药,2-4周减一次量,直至最后停药。但仍有一部分人是需要终生服用抗组胺药物,想想其实也没啥,无非就是吃饭时用一点药物,不必紧张。 8、最后说下药物安全性的问题。虽然二代、三代抗组胺药物比1代副作用减少很多,但还有可能会出现眼干、口干、困倦、嗜睡、烦躁激动等表现,部分老年人会出现排尿困难等。还有极少一部分对抗组胺药也会出现过敏,如皮疹、瘙痒等。这些不良反应不因为剂量累加用久了才会出现,该出现的,用1~2次就会出现。慢性荨麻疹患者长期用抗组胺药物是安全的。如出现以上反应,不必紧张,及时咨询您的主诊医生进行处理。 让我们了解荨麻疹,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让抗组胺药物为我们解决疾病困扰,切实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续接上篇,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外用制剂自上世纪 50年代已成为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一座里程碑,为人类的皮肤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适宜皮肤病常用必备药物,我们如何合理使用它,如何来规避它的风险,让我一起来走近它。 一、外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科适用疾病 可用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银屑病、药疹、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良性家族性天疱疮、环状肉芽肿等等等。 二、药物强度是选择外用激素类药物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只有选择合适强度的药物,才能在达到理想疗效的同时规避其副作用。 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外用激素类药物强度分为四级,即超强效,如:卤米松乳膏、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乳膏、肤轻松乳膏;中效,如: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弱效,如:氢化可的松霜、地奈德乳膏等。 1、强效及超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及肥厚性皮损的治疗,如斑块型银屑病、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肥厚角化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硬化萎缩性苔藓、斑秃、白癜风等疾病。 2、中效激素适用于特应性皮炎、湿疹、乏脂性湿疹、瘀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3、 弱效激素适用于尿布皮炎、面部皮炎、间擦疹、反向银屑病等疾病。 三、选择外用激素类药物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1、从年龄考虑。成人可选用中强效或以上激素,儿童、老人则尽量选用中弱效激素。 2、从使用面积考虑。受损广泛的情况,选用中弱效激素,受损局限,选用强效激素。 3、特殊人群 儿童:由于儿童皮肤薄嫩,体表面积大,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如果连续外用时间过长、面积过大,则较成人更易产生HPA轴抑制。应用时需注意:连续性治疗不超过2周, 2岁以下儿童治疗不超过1周,用药面积不大于体表面积的 10%(10个儿童手掌,本人的)。 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外用激素在FDA被列入妊娠C 类药,妊娠期与哺乳期应当谨慎使用。使用时要注意:在妊娠时使用外用激素应该选择弱效和中效激素;强效和超强效激素仅作为二线用药且只能短期使用;避免使用含抗生素的复方外用激素(如曲咪新乳膏、派瑞松),可能会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死胎的风险。 4、封包疗法适用于顽固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病、单纯苔藓样变、角化性湿疹使用封包治疗可以提高药物吸收( 约100 倍,可怕不,别轻易使用封包) 。 为啥呢?封包使角质层水化,增加皮肤表面大约 40% ,使用后在角质层形成小的储存库,可维持数天之久。记住操作方法:封包前浸湿皮肤,趁湿润外涂药物,使用保鲜膜包裹治疗区域,至少保持2h。 四、如何把握用药量 外用激素效力需要结合药物的浓度与用药频率考虑,合适药量非常重要,药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用量过大,费用高,且易产生副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强效激素每周用药量不应超过50g,强效激素每周用药量不应超过50g。 告诉你一个简易好用的量化方法:药量的把握可以采用指端单位(FTU) 表示:即指从一个 5mm内径的药膏管中,挤出一段软膏,恰好达到由本人食指的指端至远端指间关节横线间的距离长度的药量,大约为 0.5g 左右,能涂抹约本人2个手掌的面积。 再给懒人量化下:面颈部约需 2.5FTU,前胸后背各自需 7.0FTU,单侧上肢需3.0FTU,单侧手(不是手掌)需1.0FTU,单侧下肢需 6.0FTU,单足需 2.0FTU。 各位看官,明白了?喜欢下次继续。
草长莺飞,天气转暖,真菌也到了适宜生长繁殖的季节,其所引发的足癣成为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如何做,能降低被其骚扰的风险? 如何做,能防范其在家庭及同居室人群中的交叉传染? 记住并注意以下几点,应该可以有效控制足癣的发生。 1、保持居室通风、干燥、保持适宜室内湿度(40%—50%)。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过紧的鞋子,保持鞋袜干净。养成每天更换清洗袜子的习惯。 2、每天温水清洗并檫干,不用偏碱性的洗涤剂。脚出汗多时可使用抑汗剂,也可选择使用食醋加温开水等量浸泡足部,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 3、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浴盆、洗脚盆、拖鞋、毛巾浴巾、指甲刀等。 4、患病后应及时规范治疗,宠物的癣病也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处理。患者用过的浴盆、浴巾、鞋袜等,可以丢弃、抑或采用沸水烫过及阳光暴晒等方法进行处理。 5、患者要做到不搔抓红斑、水疱及脱屑部位,不要随意撕拉发病部位皮屑并随意丢弃。 6、避免赤脚接触公共区域地板、地毯。 让我们一起度过尽可能免受足癣困扰的季节,万一不幸被感染,在规律治疗的同时请做好自我管理,减少让真菌骚扰他人的机会。
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其具有的两大特点:剧烈的夜间瘙痒(绝大多数)和传染性,解决它很迫切。 疥疮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传染,途径如同眠、握手等,也可通过患者接触过的衣服、被褥、床单、枕巾、毛巾等方式传播。 重点:疥螨离开人体后仍可生存 2-3天,这期间留存疥疮的物品有传染性,要加倍小心。这个时间规律也对处理患者的衣物、被褥及其他物品有参考意义。 一、疥疮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如出现以下情况,需配合口服药物及其他疗法 1、出现难以忍受的瘙痒,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白天优选二代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夜间优选有镇静作用的一代抗组胺药物。必要时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疗程不宜超过2周。 2、因搔抓出现继发感染,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及外用抗菌药物治疗。 3、男性患者规范治疗后在外阴部位可能会出现疥疮结节,请注意疥疮结节不是判定疥疮是否治愈的标准。出现疥疮结节后,我们可以在抗疥疗程间隙或完成2-3次疗程后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尤卓尔、卤米松等进行控制。特别顽固的可以选择使用结节内药物注射或冷冻治疗的办法。 二、下面重点说下疥疮的外用药物使用方法 国外一线外用药物多选择扑灭司林(苄氯菊脂)。我们多数选择硫磺、苯甲酸苄酯、克罗米通等,下面对国内常用外用抗疥疮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1、5% -10%硫磺软膏,成人建议选择10%浓度,要求每晚使一次,连续使用3次。开始用药前洗浴,涂抹药物后穿着内衣裤休息,不要更换衣物及被褥,用药期间不要洗浴。3次用药后晨起更换衣物、被褥,并彻底洗浴。用药期间的衣物、被褥丢弃或沸水烫洗+阳光暴晒(亦可高温烘干)。友情提示:硫磺有臭味,部分患者使用后会刺激皮肤,不影响疗效。 2、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膏可以连用2晚,每晚1次。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同硫磺软膏。 3、10%克罗米通洗剂或软膏需要夜间用药3-5天。尽管其有止痒作用,但是可引起皮肤刺激。提示:克罗米通与其他杀疥螨药相比较弱效。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同硫磺软膏。 4、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儿童建议选择硫磺软膏,妊娠妇女建议选择外用硫磺软膏和苯甲酸苄酯产品。 重要提醒:以上外用药物涂抹部位为:自耳后、下颌至足底所有皮肤(无论有无皮疹,无论有无瘙痒),要全面覆盖,正常体重成人每次药物用量在30克左右。有皮疹的部位如:手指、手腕、腋窝、乳晕、腰部、外生殖器和臀部等要重点关注(多用点)。多数患者需要进行2-3疗程的规范治疗方可痊愈,疗程间隔1-2周。 三、对疥疮密切接触但无症状人群建议 1、接触患者时要避免皮肤-皮肤直接接触、注意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衣物、被褥及其他生活用品。 2、建议有长期皮肤-皮肤接触疥疮患者的家庭成员或其他成员进行规范抗疥疮治疗。 3、对患者所用衣物和被褥进行热处理(沸水烫洗、烘干及阳光暴晒等)。 谨以此篇提升公众对此病的警惕性,规范患者用药方法,切实保证治疗效果,减少疥疮这个古老的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神经”两个字一下让我们触发联想到脑血栓、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变等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但神经性皮炎并不是神经系统问题,仅是皮肤疾患,虽不严重却很烦人。发病多与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等因素有关,亦或是某些如特应性皮炎、瘙痒症等疾病因瘙痒过度搔抓而导致的皮肤改变。前辈皮肤科大贤命名的神经性皮炎因其传神性就一辈一辈传承下来了。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皮肤科门诊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皮疹肥厚、皮嵴隆起、皮纹加深为表现)及剧烈瘙痒为特征。好发于颈部、耳后、肘部、眼睑、骶尾部及会阴等处,病变部位常较局限,仅有少数为泛发性。 虽然本病容易复发,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干预措施,神经性皮炎预后很好,尤其是新出现的皮损,一般外用药物1~2周就可以消退,所以建议早期积极干预。 1、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首先要尽可能去除发病因素,这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如无法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也不必紧张,要注意调节心情、分散注意力,特别要约束自己,克制搔抓或摩擦刺激欲望,打断“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临床中的确观察到有一部分意志力、克制力强,可以做到不用药也能痊愈的患者。 2、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以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如丙酸氯倍他索霜、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眼脸等薄嫩部位多选用地奈德乳膏及丁酸氢化可的松霜等。特别肥厚的皮疹可采用保鲜膜封包治疗,在促进药物吸收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搔抓。特别特别肥厚的皮疹推荐一款性价比高的,但不太好找的皮肤科硬膏制剂-肤疾宁(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来治疗,每帖费用几块钱。肤疾宁是将药物附着于特殊的胶布上,可以直接贴敷于患处,保留24-48小时,因此使用方便、作用持久、药物渗透性强。部分复方制剂的药物应用于神经性皮炎也可取得良效,如:复方樟脑乳膏及金纽尔(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3、如果瘙痒严重,可以口服西替利嗪、酮替芬、多塞平及加巴喷丁等药物。特别肥厚的皮疹也可以采取曲安奈德或得宝松局部注射封闭的办法。 4、祖国的传统医学如火针、艾灸药卷也可尝试用于神经性皮炎患者,通过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等作用,也有较好疗效。 重点强调:适度控制刺激性饮食与不良嗜好(抽烟、酗酒)对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走过去,生命像花儿一样开放,走下去,天上太阳正晴。 送给为控制急冠肺炎而全力坚守,或许正在发“神经”性皮炎的朋友们。
小痘痘看到这,心里会犯嘀咕的,不就是在你们身体上彰显了存在感,显山漏水了一把,你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在使用各种方法对付我,悲催啊。 言归正传,续接上篇,今天我们来聊聊化学换肤在痤疮治疗中的使用问题。 一、什么是化学换肤? 化学换肤也称为化学剥脱术是在皮肤表面使用一种或数种腐蚀性化学制剂(害怕),导致皮肤可控性破坏和剥脱(不必紧张),去除某些皮肤病变,让相应层次皮肤组织重新修复,并利用其新生皮肤细腻光滑的特点,达到局部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痤疮只是化学换肤的一个适用疾病。 二、目前有几种化学换肤产品用于治疗痤疮及各自特性? 化学换肤可精准作用于痤疮发病关键环节,从初始对粉刺、炎症丘疹及脓疱的干预控制到痤疮后遗留痘印及表浅瘢痕的终极解决都发挥一定作用,因而化学换肤技术在痤疮治疗中得到充分应用。 目前国内用于痤疮治疗主要使用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等产品。 因果酸产品进入国内较早,适用范围较广,因此果酸换肤成为化学换肤家族中的明星代言人,提到换肤就是果酸,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充分彰显了其重要地位。 1、果酸是α-羟基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因大多提炼于水果,故而得名。它是多种化合物质的总称,包括甘醇酸、乳酸、杏仁酸、苹果酸、扁桃酸及柠檬酸等等。具有水溶特性。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 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去除微粉刺和粉刺,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 增强保湿功能,从而达到提亮肤色、淡化痘印、缩小毛孔及修复较浅痘坑等作用。治疗痤疮临床常用甘醇酸,浓度20%~70%,需要中和。 2、水杨酸是一种β-羟基酸,最初从柳树树皮中提取。具有脂溶特性,故易于作用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可导致角质层上部亲脂层分离、促进表皮细胞脱落、疏通毛孔,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抗炎特性。水杨酸的亲脂性及抗炎性是果酸所无法比拟的,是它的优势。升级换代的超分子水杨酸对比普通的水杨酸产品,拥有超分子结构,渗透性和稳定性更好,刺激性也大大减轻。据研究水杨酸的抗炎效力可以达到弱效激素氢化可的松的70%,所以更适合轻中度痤疮合并敏感或炎症比较明显的以炎性丘疹和脓包为主要表现的痤疮患者。浓度5~30%,常用30%,不需要中和。 3、复合酸就是将多种酸混合在一起,发挥他们的共同效力,同时规避它们的不良反应。为啥呢,酸是靠浓度来发挥治疗作用的,但浓度越高风险也越大,出现肿胀、红斑、疼痛、灼热、瘙痒、瘀斑、水疱、疱疹病毒感染等不良反应几率会明显增加,所以要在治疗效果和风险之间把握平衡点是一项技术活。复合酸的出现,在工具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规避风险的选择。它可以让化学换肤更安全,可以更适合国人(多为Fitzpatrick皮肤类型III~V型)皮肤,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临床上多使用水杨酸与甘醇酸、水杨酸与扁桃酸及甘醇酸与扁桃酸的组合(排名有先后)。 4、划重点:果酸、水杨酸都可以用于轻中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无差异。果酸换肤治疗早期不良反应多些,后续绝大多数患者会耐受。水杨酸可在换肤治疗结束后保持效力2-3个月,而果酸没有。在好发年龄段,都需要对痤疮进行长期维持控制。 三、化学换肤适用于那些痤疮类型及患者? 化学换肤不是万能的,适用于轻中度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辅助治疗。果酸适合用于肌肤不敏感的轻度痤疮患者,以粉刺为主要表现。水杨酸、复合酸适合轻中度以炎症皮疹为主要表现的痤疮患者,敏感肌肤患者使用没有问题(不绝对)。 四、那类人不适合化学换肤(好好记着)? 1、对各种酸过敏的人。 2、孕期、哺乳期的人。 3、患有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人。 4、近期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 5、治疗区域近期内有手术切口或外伤的人。 6、治疗区域有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感染的人。 7、正在使用光敏药物(四环素类、维a酸类)、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近期有皮肤暴晒史、晒伤的人。 8、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处于敏感状态的人。、 五、采取化学换肤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这很关键,建议在施行化学换肤术前至少2个月使用广谱防晒剂,做好防晒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此外,换肤术后也仍应采取严格的光防护措施,这对于Fitzpatrick III型及以上皮肤类型、接受中度或深层换肤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2、术前可以使用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及家用低浓度的酸类产品,来增加皮肤对酸的耐受。维A酸类外用药物可以改善光化性皮肤损伤,加速上皮恢复,增强治疗效果,还可通过减少角质层厚度来增加剥脱深度。使用维A酸类外用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术前2~3周停用。 3、由于术后恢复期疱疹病毒感染率很高,强烈建议中度或深层换肤术后的患者都必须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论是否有疱疹病毒感染史)。浅层换肤的患者如果有明确反复发作的HSV感染史(一年超过6次),术后也应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六、具体操作 化学换肤属于医疗行为,会对皮肤产生可控性破坏和剥脱,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酸、不同的浓度、不同的停留时间、差异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来解决患者的问题。所以不要简单处理,要谨慎对待,不能为图省事,选择在美容院及家中自行解决。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靠谱的专业医生,具体操作让他们来吧。 七、化学换肤后注意事项 1、术后会有轻度微红、少量红斑、刺痛感属正常现象,配合医生医嘱,很快都会消失。 2、避免使用含维A酸、烟酰胺、酒精等有刺激性的外用产品。 3、术后一周内,用清水洗脸,以毛巾拍干(避免用力搓柔皮肤),并在洗脸后使用质地轻柔的功效性护肤品,直至皮肤恢复正常。 4、避免日晒,建议采取可以硬防晒(打伞、戴帽子等),术后三天不建议使用防晒霜,恢复正常后,可以使用防晒产品。 5、术后2周不宜高温刺激,如进行桑拿、温泉、高温瑜伽等活动。 6、 少食辛辣刺激高糖高脂肪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 7、若有其它不正常状况或问题,请与医生或护理人员联系。 原以为化学换肤是小话题,撰写总结过程中发现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想敷衍了事,恐难面对忠诚读者,唯有全力以赴为患者答疑解惑。 抗冠工作闲暇整理,时间仓促,必有瑕疵,请多海涵。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可是痤疮并不这么想。 多数痤疮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规范系统使用药物等方式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问题随之浮现,诸如: *对大部分痤疮有效,那小部分呢,不管它? *长期使用药物会有副作用,耐药、脏器损害、致畸、妨碍生长发育等,如何规避? *药物是有效,有时候容易忘记服用,也想快些恢复,不用或者少用药物可以吗? *部分顽固的重型痤疮患者不去关爱他们,任由发展,造成损容甚至毁容? *痤疮得到了有效控制,遗留的红褐痘印及瘢痕怎么办,会自行恢复吗?要多久? 看看小痘痘的问题是不是很多。 痤疮患者近乎苛求的需要是医学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还好我们处于伟大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光电技术治疗痤疮的优势和独特魅力。 友情提示,性能卓越,疗效好,价格小贵,请抓紧坐好。 痤疮的光电治疗手段技术主要包括:红蓝光、光动力、强脉冲光(俗称光子)、激光(包括脉冲染料、长脉宽1064、近红外波长激光1450/1550、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1440/1540/1550和剥脱性点阵激光等)、射频及微等离子束技术等等。 光电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痤疮辅助或替代治疗以及痤疮后痘印、瘢痕处理的优选治疗方案。下面根据在痤疮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痤疮治疗如何选择光电技术? (一)红蓝光及光动力 蓝光可以作用于皮肤浅层,产生单态氧,迅速起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红光穿透力要深些,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使细胞分泌产生胶原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因红蓝光的协同作用,痤疮炎症得到及时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痘印及瘢痕产生。为我们后续解决痘印、瘢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红蓝光主要适用于炎症红丘疹、脓疱为主要表现的中度痤疮患者。 那,光动力呢,为什么要把红蓝光和光动力放在一起介绍?它们是联动的,可以把光动力理解成红蓝光的加强版,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光与药物有机的契合。红蓝光照射前,在照射部位使用了5-氨基酮戊酸,其经吸收聚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并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Ⅸ,经红光或蓝光 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免疫调节、改善皮脂腺导管角化等作用。光动力疗法主要适用于囊肿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中重度或重度痤疮。 (二)激光与强脉冲光 585/595脉冲染料、长脉宽1064及多种近红外波长激光如 1320/1450/1550通过靶向作用于肥大增生皮脂腺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及抗炎促修复发挥治疗作用。 主要适用于以炎性丘疹、脓疱及囊肿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中重度痤疮。 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可以作用于炎症导致的扩张血管,封闭血管,减轻炎症反应,帮助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 二、痤疮后遗留痘印、瘢痕如何处理? (一)痘印处理 所谓的痘印,都是痤疮“炎性反应”的后遗症。 1、红色痘印主要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形成的,通过外用修复类药物如积雪草苷霜、喜辽妥等,一部分可在3~6个月后逐渐消退,也有许久不消退者。对恢复有迫切需求及红痘印顽固不消退的,可以使用585/595染料激光和强脉冲光,使扩张的毛细血管凝固萎缩直至消退,从而达到祛除红痘印的目的(同样它们也是适用于红血丝等皮肤问题的处理)。 2、褐色痘印主要是炎症后产生的局部色素沉着,较为顽固,通常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所以早期控制炎症是基础,适度护肤并使用长期富含维生素C精华、熊果苷、水杨酸等的成分的产品有帮助,终极的解决方案可以选择强脉冲光,是淡化褐色痘印的强有力的武器。我们还可以对褐色痘印进行精准打击,选择DPL550(窄谱强脉冲光,是强脉冲光的升级版)可提升疗效。当然,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更是强强联合的优选方案。 (二)痤疮后瘢痕的处理 分为两种:萎缩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 1、萎缩性瘢痕。痤疮治愈后萎缩性瘢痕最为常见。萎缩性瘢痕是由于反复感染损伤至皮肤真皮层,而当真皮和皮下纤维组织无法再生填充时,表皮层组织陷入并与真皮层粘连而形成,主要分为三大类:冰锥型、箱车型、碾压型。 可以选择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10600、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1440/1540 nm/1550、射频及微等离子束技术予以解决。 首选剥脱性点阵激光如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自己体会冰锥型效果好。点阵激光通过局灶性光热作用,皮肤吸收激光能量后,形成多个柱形结构微小热损伤区,损伤区域周围为正常皮肤,可迅速修复,修复同时产生胶原新生以及重塑,达到改善瘢痕的目的。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比剥脱性点阵激光对组织的创伤性小,修复期短,效果略差于剥脱性点阵激光。 射频现有点阵射频和微针点阵射频两种。射频(RF)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总称,通过电转化成热的方式发挥治疗作用。微针点阵射频因兼有微针的机械刺激作用,疗效要优于点阵射频。其针尖部分释放射频能量,产生热量,热量造成真皮胶原纤维变性,从而激发皮肤的修复机制,启动胶原的新生和重排,填补凹坑,从而达到改善萎缩性瘢痕的目的。治疗可能产生色素沉着的风险低于其他治疗方式。 微等离子束技术是治疗萎缩性瘢痕的新技术。其组合了微等离子技术和离子单极技术,其治疗原理是利用单极射频,将空气中的氮分子转化为高能量的等离子体即plasma,引起表皮至真皮浅层的矩阵样非气化型剥脱,形成可控的“微剥脱区”,从而产生治疗效应。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萎缩性瘢痕问题,其一对表皮的修复,表皮受到微等离子剥脱以后,启动修复创伤机制,微剥脱针对表面不平整的区域进行治疗,瘢痕的平整度恢复的更快,瘢痕的外观与正常皮肤更接近;其二是对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修复,热效应一方面刺激成纤维细胞在正常调控下合成新的胶原纤维及基质,另一方面可以使瘢痕组织中原有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进行重排,随着新胶原纤维的新生、重新排列,达到填充缺损的组织空隙、组织重塑的修复效果。 由于微等离子束是非色基依赖性的能量,热能直接传导至组织深层,大大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 2、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治疗较困难,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如曲安奈德的激素制剂局封注射、激光治疗(染料激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也可采用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激素药物治疗的方法,两者联合可增强疗效。痤疮导致的瘢痕疙瘩亦可采取切除后局部浅层放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除红蓝光外,其余光电技术是有创的治疗方式,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点状出血及渗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术后修复非常重要,肩比光电治疗本身。术后一周需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防晒,尽可能不要碰水,使用功效型修复类护肤品。一周左右组织修复会自行脱痂,提醒千万不要硬性脱痂,避免疤痕、色沉及色减的发生。脱痂后可以使用质地轻柔的功效型护肤品,不建议浓妆及彩妆,防晒是贯穿始终的。 文中提到果酸换肤,篇幅关系没有展开,后续会把果酸、水杨酸、复合酸换肤进行深入介绍,敬请期待。
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群策群力。越是面对挑战,越能够团结一心。 向服从安排在岗坚守和居家自律封闭的朋友们致敬,戮力同心,我们一定会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同样对痤疮来说,只要在战略上重视它们,在战术上也重视它们,采取科学规范有效干预措施,它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天继续跟大家聊聊痤疮的治疗问题。 上期已经与大家一起了解了痤疮基础外用药物治疗,服从管理的痘痘们在外用药物有效干预下已经偃旗息鼓,可总有那么些不听话的要出来搞事情,不要紧,我们有几大杀器在等候着它们。下面谈下痤疮的口服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类药物 1、适用于:①存在脓包、囊肿及结节的中重度痤疮患者;②存在红丘疹、脓包的中度痤疮患者,单独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③炎症反应严重的重度痤疮患者准备口服维A酸类药,前期对严重炎症进行预处理的;④痤疮变异如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早期治疗。 2、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赖甲环素)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等。避免选择 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之所以选择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是基于: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 3、抗生素用多了会不会有副作用,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们先来了解它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色素沉着和菌群失调等,特别是四环素类药物。少数患者在使用米诺环素时可出现前庭受累(如头晕、眩晕),罕见狼疮样综合征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发生后必须及时停药。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口服维 A 酸类药物联用,会导致良性颅内压增高。记住: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 8 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遗忘的是,滥用抗生素的后果还有耐药问题,后果很严重。 4、如何规避风险,让抗生素在我们有效管控下发挥最大效应。注意:①建议使用不超过 8 周;②避免单独使用,联合外用维 A 酸类药物或过氧化苯甲酰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也可以联合果酸焕肤、光动力及光电等其他疗法;③治疗 2~3 周后无效要及时停用并换用其他治疗;④使用亚抑菌剂量的抗生素(有抗炎作用而无抗菌作用),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 忠告:抗生素是处方药,据此使用后果自负。 二、维A酸类 如果口服抗生素是战痘队伍的急先锋,那口服维 A 酸类药物绝对是抗痘大军的统帅,在战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口服维A酸类药物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 4 个关键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 1、适用于:①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首选治疗药物;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的备选方案;③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④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大油田);⑤轻中度痤疮治疗愿望迫切的;⑥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损容毁容风险高的)。 2、常用药物有:目前系统用维 A 酸类药物包括口服异维 A 酸和维胺酯。其中异维 A 酸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 A 酸类药物,可作为首选。维胺酯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维 A 酸类药物,骄傲。 3、使用注意事项:口服异维 A 酸疗效确切,能在关键点位对痤疮起到精准治疗作用,但不良反应常见,虽停药后绝大多数可恢复,我们也要有效防范。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干燥,应对方法是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其中口唇干燥在皮肤黏膜反应中最为常见,因异维 A 酸发挥效力是靠剂量累加的,如何判断是否达到治疗剂量,口唇粘膜干燥就是判定有效标志,所以不必紧张。较少见反应包括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功能损害及致畸等。所以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必要时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脂。青春期前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 12 岁以下儿童尽量不用。重点强调:口服异维 A 酸有明确的致畸作用,育龄期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 1 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 3 个月内严格避孕。维胺酯不良反应类似于异维 A 酸,但相对较轻,也不能放松警惕。 有人会说,对口服维A酸类药物评价这么高,我也用过,痘痘咋还加重了呢?需要提醒的是:部分患者在开始使用 2~4 周时,会出现痘痘短期加重现象(爆痘),通常为一过性,不必紧张,会随着治疗延伸逐渐恢复,必要时可配合针清。除非反应严重才需要减量甚至停药。 忠告:维a酸类是处方药,自行使用后果自负。 三、激素类药物 (一)抗雄激素类药物 1、适用于女性痤疮患者: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损分布于面中部下 1/3,可伴月经不规律、肥胖、多毛、显著皮脂溢出、雄激素性脱发等;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常规口服抗生素甚至维 A 酸治疗反应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的。 2、药物选择 ①雌激素与孕激素:常使用复方制剂,包括醋
续接上篇,排解居家无聊之时光,继续讨论我们的“痘痘”。痤疮发病原因找到了,加重因素大家也明白了,春节期间要脸还是要美食也给大家参考意见了。有些痘友会问:我把能注意的都注意了,虽然痘痘的数量少了一些,可是还有一些顽皮的小精灵时不时怒刷存在感,怎么办?没救了?其实日常生活中自律约束只是基础,虽可以减少痤疮发生,但痤疮的发病的初始原动力还在,如:高雄激素水平、毛囊皮脂腺对雄激素的高反应性、痤疮丙酸杆菌的因素、免疫因素等,所以彰显生命活力的“痘痘”还是会不断涌现。对待顽固的敌人,仅靠思想工作是不够的,那就让我们的抗痘利器一一登场亮相。 抗痘方阵列队完毕,请痘友们检阅:1、外用药物方队;2、系统口服药物方队;3、物理疗法方队;4、联合特种兵方队。痘友们想问:口服药物是否有副作用,我不想用;物理疗法是不是很贵,我承受能力有限;联合疗法会不会是大炮打蚊子,有点浪费。我只选择外用药物是否可以? 让我来告诉你:痤疮适宜的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痤疮类型和严重程度来优选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工作中我们把痤疮量化分为三度四级,目的就是为痤疮患者选择最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你所关心的外用药物一般用于单独治疗轻度痤疮,配合系统药物用于中重度痤疮以及系统联合治疗后的维持与控制。 下面我把外用药物的主要成员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1、维甲酸类。其可以作为非炎性痤疮皮损的单一疗法,对重度痤疮也可以作为联合治疗,同时也是维持治疗的选择。其作用主要是控制微粉刺的形成,溶解已经产生的粉刺,减少油脂分泌以及使过度角化的表皮正常化。 阿达帕林(adapalene)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抗生素类。由于可以直接杀灭P.acnes,被广泛用于轻至中度的炎性痤疮患者。最常见的外用抗生素是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3、过氧化苯甲酰。独生子,属于一种有机氧化物,氧化能力强,能够溶解粉刺同时具有抗菌作用。其通过释放氧自由基减少细菌蛋白合成从而抑制P.acnes,对炎性和非炎性皮损均有作用。过氧化苯甲酰也是轻中度痤疮的首选用药。 4、羟基酸家族。果酸换肤是不是很熟悉,α-羟基酸就是我们称呼的果酸。β-羟基酸(如水杨酸)是α-羟基酸同样优秀的兄弟。高浓度的甘醇酸(20%~70%)和水杨酸(20%~30%)是常用的化学剥脱剂,可以作为痤疮的辅助治疗,但必须由医师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千万别自己瞎整。 5、壬二酸。也是独生子,是一种在全谷类中发现的天然饱和九碳二羧酸,能够抑制P.acnes的蛋白合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角化的作用。目前国内没有经批准的药物上市,仅在部分抗痘功效护肤品中有添加。 6、烟酰胺。第三个独生子,是维生素B3的活性酰胺,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减少皮肤油脂。也具有抗炎活性,能消除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发挥抗炎作用,是外用抗痘大军中的新贵, 4%的烟酰胺凝胶被全球广泛使用。 今天只检阅外用药物第一方阵,其余方阵会陆续检阅,请静静等待。
切入主题,开扒: 一、 皮炎湿疹是怎么来的?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疾病,它的病因非常复杂,多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类过敏性疾病。对于临床上能找到相对确切原因的所谓“皮炎湿疹”,我们会把它们从这一类中去除掉,进一步细化加以命名,如: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等。通俗的讲就是找不到原因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疹表现多样性的、易复发的、有剧烈瘙痒的现在还统称为皮炎湿疹,我们也很无奈。相信随着我们对此类皮肤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这个“筐里的萝卜”会越来越少。 二、 如何与皮炎湿疹和平相处?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或一类疾病能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针对病因我们会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但皮炎湿疹这一类疾病因找不到明确的发病原因,所以我们只能小心呵护,对症处理,也就是摸着它的脾气来了。哄它的办法如下,供参考: 1、千万不要为解决痒的问题穷尽所能对它进行烫、抓、洗,让化学洗涤用品、肥皂、人造纤维尽可能离它远点或减少见面机会。满足味蕾的辛辣刺激性及海鲜类的食物在它发脾气的时候请你忍痛割爱,它脾气好的时候跟它好好商量商量,尽可能少吃点照顾下味蕾和胃。 2、痒你让我忍着,不,现在让我们来解决痒。对于皮炎湿疹所引起的瘙痒一般采用阶梯的控制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给予合理的干预治疗。手段很多,听我一一道来:一是使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炉甘石洗剂、中药制剂及保湿润肤剂等。二是使用口服药物,简要介绍几种,如:抗组胺药物(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名字中多带有:松、龙、德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二妙丸、金蝉止痒胶囊、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及润燥止痒胶囊等。提醒要辩证不可乱用,自行服用出问题了,药物与我都不背这个锅)。三是使用紫外线光疗及药浴等,如:宽谱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窄谱UVB(311 nm)、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和UVA1(340~400 nm)等。 3、头大了是吧,治疗方案选择不用你费脑细胞,请选择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帮你解决。 三、突出重点切入主题 下面是我今天要说的,也是患友们特别关注的皮炎湿疹离开外用激素能行吗?其实通过上面的赘述,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答案了。激素类药物在控制皮炎湿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轻症患者我们只需要激素类药物外用配合保湿润肤剂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对于病情较重的我们有很多的口服药物及光疗来帮助解决,当然外用激素类药物也是基础不可或缺的,这是经过临床实践观察及各类皮炎湿疹治疗指南推荐的(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没错),疗效毋容置疑。有患者说你扯吧,现在各种宝、各种网上面有很多号称无激素零添加的、身披消字号(正规的药品都是准字号的,详见药品外包装)的皮炎湿疹膏出售,我用过效果很好。但不幸的是,里面极有可能深埋了强效乃至超强效的激素类药物在里面(挂羊头卖狗肉,你们受骗了)。 那,如你所说,激素类外用药物是控制皮炎湿疹所必须的,效果也非常确切,那我们就用呗。且慢,凡事讲究一个“度”字。激素类外用药物是把双刃剑,治疗离不开他,长时间大剂量不分部位(会在以后详述)的使用也是会出现问题的,如:皮肤萎缩变薄、感染、色沉、色减、多毛及激素依赖等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在皮肤科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做到“心中有数”,既不“滥用”,也不“畏用”,合理应用,将治疗作用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让外用激素类药物帮助我们战胜皮炎湿疹,也让我们把它约束在“度”这个笼子里。